透析低血压
- 格式:ppt
- 大小:2.94 MB
- 文档页数:74
透析中低血压的应急预案
是指透析中收缩压下降》20mmhg以上,并有低血压症。
1.紧急处理:对有症状的透析中低血压应立即采取措施处理。
《1》采取头低位。
《2》停止透析。
《3》补充生理盐水100ml.或20%甘露醇,或白蛋白溶液等。
《4》上述处理后,如血压好转,则逐步恢复超滤,期间仍密切监测血压变化;如血压无好转再次给予补充生理盐水等扩容治疗,减慢血流速度,并立即寻找原因,对可纠正诱因进行干预。
如上述处理血压仍快速降低,则需要升压药物治疗,并停止血透,2 积极寻找透析中低血压原因,为紧急处理及以后预防提供依据。
常见原因:
<1>容量相关性因素:包括超滤速度过快,设定的干体重过低,透析机超滤故障或透析液钠浓度偏低等。
《2》血管收缩功能障碍:包括透析液的温度较高,透前应用降压药物,透析中进食,中重度贫血,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3》心脏因素:如心脏舒张功能障碍,心律失常,心脏缺血,心包填塞,心肌梗塞等。
《5》其他原因:如出血,溶血,空气栓塞,透析器反应等。
透析中肌肉痉挛的应急预案。
血液透析中低血压是指在血液透析过程中发生的低血压,常表现为三种临床类型:①急性(偶发性)低血压指伴有症状的收缩压突然下降,收缩压<90mmHg(1mmHg=0.133kpa)或收缩压降幅≥20mmHg;②复发性低血压指至少在50%以上的透析治疗过程中出现低血压,其血压值可参照上述标准;③慢性持续性低血压,透析过程中收缩压始终维持在90~100mmHg。
在透析过程中,患者出现出现打哈欠是最常见的血压下降的信号,其他还有主诉头晕、头痛、眼花、恶心、呕吐、胸闷、后背发热感、冷汗等症状,严重时患者可出现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呼吸困难、不能言语,甚至意识丧失、二便失禁、抽搐等症状。
也有个别患者早期无任何感觉直至出现明显血压下降。
常见的IDH症状有肌肉痉挛、晕厥、恶心、呕吐、腹痛,有时会表现为休克或心绞痛、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严重时可以出现意识丧失,甚至心肌梗死。
作为血液透析过程中最常出现的并发症,IDH在普通透析中的发生率可达20%~30%。
IDH直接影响到透析的充分性和患者的生存质量,是增加透析患者死亡率的独立危险因素。
处置方法:当血压下降至平时水平的20%以上,且症状较明显,或血压下降至90/60mmHg以下时,需要给以紧急处理:使患者取平卧位,调低血流量,抬高下肢,根据情况减少或停止超滤,给于吸氧。
同时给予以下处置方法:一、迅速经血路注入高渗液:50%葡萄糖40-100ml,10%氯化钠10-40ml;二、迅速经血路注入等渗液:0.9%氯化钠100-300ml。
上述方法无效时,可提前回血终止透析。
透析过程中低血压的反应及处理在进行日常透析的过程中,出现低血压的情况我们并不陌生,这种低血压的情况往往会对患者以及医护人员感到十分的头疼。
对于透析过程中的低血压,我们应当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们只有对其进行充分的了解才能够真正的战胜它。
1.透析过程中出现低血压的临床症状当患者在进行透析的过程中出现低血压的症状时,出现明显的脉搏的加速,呕吐以及恶心的症状,当血压处于正常的情况时这种症状的感受会有明显的下降。
患者通常会主观诉说自己眼花以及冷汗的情况,随后这种情况会发展为患者面色苍白、脉搏细速,严重的情况下还会导致患者出现昏厥以及意识障碍等等。
患者透析过程中低血压早期会出现一些特殊的症状,例如腰酸背痛、便意、腹痛以及打哈欠等等,当患者出现这种症状的情况下应当及时的进行处理,很有效的防止患者出现低血压的情况。
1.透析过程中发生低血压的危害若患者在透析过程中出现低血压的症状会使患者感受到明显的不适,甚至会造成患者的血管出现闭塞的情况;若患者的透析不够充分,那么患者的全身器官灌注不足的情况将会明显增加,诱发患者出现心肌梗死以及脑梗死的情况,严重的情况下将会危害到患者的生命健康,导致患者的死亡概率直线上升。
1.造成患者在透析过程中出现低血压的原因有效血容量不足: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干体重的制定过低,并且患者的脱水量过大所导致的。
这是一种可能会比较常见的情况,例如在换季的时候,患者衣物的误差导致干体重的评估出现错误;在干体重增加的情况下,透析当次的干体重不准确等等情况。
其次就是因为患者的脱水量过多,导致其脱水速度过快,身体中的有效血容量出现明显的减少,患者毛细血管再充盈的速度慢于超滤的速度导致的透析中低血压。
长期使用低钠透析液:低钠透析液的浓度与血浆钠浓度相比明显的不足,患者经过透析之后自身的血钠情况会明显的降低,当这种特体进入细胞的情况下,会导致患者的血容量明显减少,进而出现低血压的情况。
个人的身体原因:若患者同时患有心脏病,并且病情较为严重的情况下,例如心包积液、心律失常以及瓣膜病变等情况,都会出现泵衰竭的情况,进而在进行透析的过程中十分容易发生低血压的情况。
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预防及预见性护理干预【摘要】血液透析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方式,但在过程中患者可能出现低血压等并发症。
本文旨在探讨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预防及预见性护理干预。
首先分析了低血压的原因,包括体液过多或过少、心功能不全等。
其次提出了预防措施,如避免食用高钠食物、控制透析速度等。
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也至关重要,包括调整透析环境、合理使用药物等。
结论部分对本文进行总结,展望未来研究方向,并指出实践意义。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预防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
【关键词】血液透析、低血压、预防、预见性护理、透析环境、药物使用、干预措施、血压调整、实践意义、研究目的、研究意义、合理药物使用、血压控制、透析患者、心血管疾病、危机预防、护理技巧、健康管理。
1. 引言1.1 背景介绍血液透析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慢性肾衰竭的方法,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低血压是一个常见的并发症。
低血压不仅会影响血液透析的疗效,还可能对患者的生命造成威胁。
预防和及时干预低血压是非常重要的。
在血液透析过程中,由于患者的血容量较低或者透析过程中血液中的水分过多被移除,容易导致血压降低。
透析过程中的血压监测不到位、透析器性能不良、透析液成分不合适等因素也会增加低血压的发生风险。
对于透析患者来说,低血压不仅会引起头晕、乏力等不适症状,严重时还可能导致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等严重后果。
如何有效预防和干预低血压成为血液透析护理中的重要课题。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主要是探讨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预防及预见性护理干预,分析低血压发生的原因,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与护理干预措施。
通过本研究,旨在为临床护理人员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护理方法,减少透析患者发生低血压的风险,提高透析治疗的效果与安全性。
通过总结和分析相关研究成果,为未来的研究提供参考,促进透析护理领域的发展与进步。
1.3 研究意义低血压是血液透析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和治疗效果。
血液透析患者低血压如何处理?对于血液透析患者而言,在进行血液透析的过程中经常出现低血压问题,那么你知道血液透析患者出现低血压的原因是什么吗?遇见低血压问题要如何处理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血液透析患者低血压的原因关于血液透析患者出现低血压的原因,通过临床分析发现,主要是由以下几点引发:1、血液透析患者出现低血压可能是因为首次进行透析产生不适感以及不耐受,;也可能是患者患有严重的心功能不全,导致其营养不良二出现低蛋白血症;或者患者对透析器上残留的消毒剂产生过敏反应等。
2、患者的血浆渗透压发生变化也可能导致其出现低血压;同时,对于透析不充分的患者,以及透析间隔较长的患者,都有可能发生低血压问题。
3、如果患者患有尿毒症,那么其极易发生肾性贫血并发症,那么患者对血液透析的耐受性会下降,当患者的血容量开始下降,就会出现血压下降的问题。
4、透析管路破裂,或穿刺针头脱出等现象的发生也可能导致患者出现血压下降问题。
5、患者在要结束血液透析治疗时,所进食的食物过多,可能导致全身器官血容量重新分布,也就导致患者出现血管扩张现象,进而引起低血压。
血液透析患者低血压的处理措施针对血液透析患者出现低血压的原因,需要相关医务人员能够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对血液透析患者低血压进行有效处理,进而提升血液透析效率,以及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
1、需要对患者摄入水分的量进行严格掌控。
对患者进行这一护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确保患者在进行血液透析时,其体重增加量能够小于干体重的10%,以此预防出现迅速和过度超滤的问题;同时,每次超滤量应该比患者体重的4%或5%低,但是不可以比干体重低,并且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干体重进行及时调整,避免出现过快或过量脱水问题。
另外,还需要对患者的干体重进行正确估计,对于那些受实力影响而不能进行充分血液透析的患者,相关医务人员需要对其进行正确指导,告知患者少食用含有大量水分的食物,并限制患者对盐的摄入量,避免患者发生大量脱水问题;对于体重增加量较大的患者,需要适当延长其进行血液透析的时间,并对其血液透析次数进行适当增加。
透析中低血压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目的:探讨透析中低血压发生的原因及护理对策。
方法:回顾性查看46例患者的505次血液透析的记录单,对所发生低血压的103次血液透析分别从患者年龄、原发疾病、超滤量、透析前是否服用降压药、低血压发生的时间5方面进行分析。
结果:本组资料显示,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与患者年龄、超滤量呈明显正相关,原发疾病为糖尿病者透析中低血压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原发疾病,透析前服用降压药者易发生低血压,透析第3~4小时是低血压的高发时段。
结论:对老年(>65岁)糖尿病肾病透析患者、透析期间体重增长过多者、透前复用降压药者、透析的第3~4小时,应加强监测、观察,及时采取干预措施预防低血压。
标签:透析中低血压;原因;护理对策透析中低血压是指透析前血压正常或高血压患者在透析中血压快速下降≥30 mm Hg,或透析前收缩压6.63,P<0.01),见表1。
表1年龄对低血压发生率的影响次年龄未发生低血压发生低血压合计≥65岁159 58 2176.63,P<0.01),见表2。
表2原发病对低血压发生率的影响次原发病未发生低血压发生低血压合计糖尿病肾病136 61 197非糖尿病肾病265 43 3082.3超滤量对低血压发生率的影响对透析中低血压发生率的观察发现,超滤量占干体重≥6%低血压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超滤量占干体重6.63,P<0.01),见表3。
表3超滤量对低血压发生率的影响次超滤量占干体重百分数未发生低血压发生低血压合计≥6%92 51 1436.63,P<0.01),见表4。
表4透析前服用降压药对低血压发生率的影响次透析前是否服用降压药未发生低血压发生低血压合计服用137 47 184未服用 264 57 3212.5低血压发生时间对透析低中血压发生时间的观察发现,透析第3~4小时是低血压的高发时段,见表5。
表5低血压发生时间时间透析次数(次) 发生低血压(次) 低血压发生率(%)1~2 h 103 18 17.483~4 h 103 85 82.523讨论透析患者的年龄、原发病为不可改变因素,老年患者常常合并症较多。
血液透析患者低血压的处理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郑丹侠在我国血液透析开展已经大概三十多年了,血液透析工作的队伍越来越大,血液透析的患者也越来越多,新的透析中心不断地开展,大家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我们共同探讨一些常见的问题。
一、血液透析低血压的概念血液透析低血压的至今没有一个特别确切的定义。
它就是指血液透析治疗相关的低血压,可能为血液透析治疗中或者就是透析治疗刚结束后发生的,而且一定就是有症状的低血压。
至于说血压下降到多少,以收缩压为例,一般来讲,收缩压<90mmHg,这个大家争议比较少。
下降幅度,有人说就是20mmHg,有些人说要≥30mmHg。
这个有争议的,没争议的就是病人一定要出现低血压的症状,才能定义为血液透析低血压。
二、血液透析低血压的症状(一)轻度者无明显症状、打呵欠、头晕、面色苍白、出汗、视力模糊、声音嘶哑、心悸、脉搏加速等症状。
(二)严重者呼吸困难、黑朦、呕吐、胸痛、腹痛、心绞痛发作、肌肉痉挛、一过性意识丧失、甚至诱发严重心率失常、死亡。
三、血液透析低血压的临床类型血液透析低血压的临床类型最多见的就是发作性低血压与慢性持续性低血压。
发作性低血压,有人又称为症状性低血压,这就是血液透析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
(一) 发作性低血压发作性低血压最常见。
也称症状性低血压。
指基础血压正常或增高,在透析过程中收缩压< 90mmHg 或收缩压降幅≥ 20mmHg 。
发生时限多于开始透析 2 小时后,甚至透析结束后。
症状可出现头晕、无力、面色苍白、出汗、打呵欠等症状,严重者可有呼吸困难、面色苍白、黑朦、肌肉痉挛,甚至一过性意识丧失。
发生率各个透析室不同,有些透析室约30%-40% 。
(二)复发性发作性低血压常发生于透析多年的患者,透析过程中收缩压通常不超过100mmHg ,发生率为5%-10% ,透析间期血压低或者正常低限。
四、血液透析低血压的发生机制(一) 发作性(或症状性)低血压发作性或症状性低血压,发生的最主要机制就是有效血容量的减少。
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护理血液透析是一种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方法,通过机器帮助清除体内的废物和多余液体。
在透析过程中,患者可能会出现低血压的情况,这需要护理人员及时采取措施来进行护理。
接下来就来介绍一下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护理。
1. 拔除大量水分:在透析过程中,通过机器清除体内的多余水分,导致体内的血容量减少,从而引起低血压。
2. 透析液渗透性:透析液中的成分和浓度与体内的差异,通过透析膜,将患者体内的水分和电解质溶质抽出,使得透析过程中患者的血容量减少。
3. 肾上腺素分泌不足: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患者,肾上腺素分泌可能不足,无法有效调节血压,易出现低血压。
对于透析中低血压的护理,护理人员需要采取以下措斝来应对:1. 观察及评估:在透析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意识等,在低血压前要进行评估,了解患者的基础情况。
2. 预防低血压:在透析前,充分评估患者的体液平衡,避免在透析中拔除过量水分。
可以使用较低的超滤速度,避免一次过多的拔除水分。
3. 适当限制液体摄入:在透析前要向患者及家属宣传,要求患者适当限制饮水,避免透析前摄入过多的液体。
4. 婴儿的背包:在透析的过程中,可以给患者配备婴儿的背包,将透析过程中的水负荷分散到透析之外,避免一次过多的拔除水分。
5. 调节透析液成分:根据患者的体征,可以适当调节透析液的成分和渗透压,避免一次过多的拔除水分。
6. 运动治疗:在透析的过程中,可以适当引导患者进行锻炼,增加肌肉收缩的量,提高全身的血液循环,可以减少低血压的发生。
7. 姿势调整:在透析中患者出现低血压的情况下,可以适当调整患者的姿势,如升高脚部,改变患者的体位,可以增加下肢的血液循环,提高血压。
8. 维护血管通畅:在透析过程中,要及时观察动静脉穿刺部位的情况,避免血压过低时由于血液回流不畅造成的低血压。
9. 心理支持:在透析中出现低血压,患者往往会产生恐慌,可以通过耐心的沟通和心理护理来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提高患者的配合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