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氯农药残留有机磷农药残留
- 格式:ppt
- 大小:2.10 MB
- 文档页数:75
各类蔬菜农残不合格指标
农残是指农产品中存在的农药残留物,包括农药本身以及其代谢物。
蔬菜农残不合格指标是指蔬菜中农药残留超过了国家规定的限量标准。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农残限量标准可能有所不同,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蔬菜农残不合格指标:
1. 有机磷农药:有机磷农药是一类常用的农药,包括敌敌畏、毒死蜱等。
国内常见的有机磷农药残留限量标准为0.01-0.05mg/kg。
2. 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包括甲胺磷、乙胺磷等。
国内常见的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限量标准为0.1-0.5mg/kg。
3. 除草剂:除草剂主要用于防治杂草,常见的除草剂有草甘膦、草铵膦等。
国内常见的除草剂残留限量标准为0.1-1mg/kg。
4. 杀菌剂:杀菌剂主要用于防治病菌,常见的杀菌剂有多菌灵、百菌清等。
国内常见的杀菌剂残留限量标准为0.1-0.5mg/kg。
5. 其他农药:除了上述几类农药外,还有许多其他种类的农药,如杀虫剂、杀螨剂等。
不同农药的残留限量标准也有所不同。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蔬菜种类的农残限量标准也可能存在差异,因此具体的农残不合格指标还需要根据国家或地区的相关法规进行查询。
同时,在选择蔬菜时,建议选择有机蔬菜或者经过严格农药控
制的蔬菜,以确保食品安全。
中药材农残检测标准一、农药种类本标准所涉及的农药种类包括有机磷类、有机氯类、氨基甲酸酯类、拟除虫菊酯类、有机氮类等。
二、农药残留限量根据中药材的特性和相关法规,农药残留限量应符合以下规定:有机磷类:不得检出(mg/kg)有机氯类:不得检出(mg/kg)氨基甲酸酯类:不得检出(mg/kg)拟除虫菊酯类:不得检出(mg/kg)有机氮类:不得检出(mg/kg)三、检测方法气相色谱法:适用于有机磷类、有机氯类、拟除虫菊酯类的检测。
高效液相色谱法:适用于氨基甲酸酯类、有机氮类的检测。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适用于复杂组分的定性定量分析。
四、采样方法采样点选择:根据中药材生长特点和栽培环境,选择有代表性的采样点进行采样。
采样量:每个采样点采集样品量不少于2kg。
采样时间:在中药材生长期间进行采样,一般应在采收前一个月内进行。
样品处理:将采集的样品进行粉碎、混匀、包装,并注明采样时间、地点、品种等信息。
五、判定标准若所有检测项目的残留量均低于限量值,则判定为合格。
若检测项目中有一项残留量高于限量值,则判定为不合格。
对于不合格的样品,应进行复检,若复检结果仍不合格,则判定为不合格。
六、检测周期一般情况下,中药材农残检测应每季度进行一次,以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对于高风险品种或新种植品种,应适当增加检测频次。
七、检测报告检测机构应向委托方出具详细的检测报告,包括采样时间、地点、品种、农药残留量等信息。
对于不合格的样品,检测机构应向相关部门报告,并协助进行整改和追溯。
八、追溯体系建立完善的中药材农残追溯体系,从源头抓起,实现全过程监管。
通过建立生产档案、加强流通监管等方式,确保中药材农残问题可追溯、可查证。
同时,鼓励企业建立自律性追溯体系,提高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水平。
蔬菜和水果中有机磷、有机氯、拟除虫菊酯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多残留检测方法(二>
NY/T 761.1-2004
第2部分蔬菜和水果中有机氯类、拟除虫菊酯类农药
多残留检测方法
o,p'-DDT、p,p'-DDT、异菌脲、五氯硝基苯、林丹、乙烯菌核利、三氯杀螨醇、三氟氯氰菊酯、氯硝胺、百菌清、三唑酮、甲氰自动进样器同时将样品注人气相色谱的两个进样口,组分经不同极性的两根毛细管柱分离,电子捕获检测器(ECD>检测。
外标法定
表1 22种有机氯农药及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标准品
3.8 农药标准溶液配制
药标准储备液,贮存在-18℃以下冰箱中。
使用时根据各农药在对应检测器上的响应值,吸取适量的标准储备液,用正己烷稀释配制体积的同组别的单个农药储备液分别注入同一容量瓶中,用正己烷稀释至刻度,采用同样方法配制成3组农药混合标准储备溶液。
使
缓通人氮气或空气流,蒸发近干,加入2.0mL正己烷,盖上铝箔待检测。
面时,立即倒人样品溶液,用15mL刻度离心管接收洗脱液,用5mL丙酮十正己烷(10十90>涮洗烧杯后淋洗弗罗里矽柱,并重复一次。
析柱A获得的样品溶液峰面积与标准溶液峰面积比较定量。
样品中某组分的两组保留时间与标准中某—农药的两组保留时间相差都在±0.5min内的可认定为该农药。
~5.00mg/L三个水平添加到蔬菜和水果样品中进行方法的精密度实验,方法的添加回收率在70%~120%之间,变异系数小于20%。
附录A<资料性)
申明:
所有资料为本人收集整理,仅限个人学习使用,勿做商业用途。
原粮中农药残留检验和判定实 施 细 则——有机磷农药、有机氯农药、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氯化苦、磷化物编制单位:国家粮食局标准质量中心南京财经大学目 录第一章 粮食中有机磷农药残留量的测定 (1)第二章 粮食中有机氯农药残留量的测定 (5)第三章 粮食中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量的测定 (8)第四章 粮食中氯化苦的测定 (11)第五章 粮食中磷化物的测定 (14)第六章 农药残留检验结果的判定 (19)后 记 (20)I第一章 粮食中有机磷农药残留量的测定一、检验流程:二、测定方法和原理综合GB/T 5009.20-2003食品中有机磷农药残留量的测定(第二法) 和GB/T 5009.145-2003 植物性食品中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多种残留的测定方法,并作部分改动。
三、试剂(一)丙酮、二氯甲烷1.为了确保溶剂的纯度满足农药残留分析的要求,需预先对市售的溶剂按下法检验。
取100mL溶剂,以旋转蒸发器浓缩至1mL。
取5μL,在准备应用的色谱条件下,注入气相色谱仪内,在色谱图上于2~60min内,不应有高于三倍噪音的杂质峰。
2.达到检验要求的溶剂,可以直接使用。
对达不到要求的溶剂,可按以下方法进行重蒸馏处理:丙酮:向丙酮中逐次加入少量高锰酸钾进行回流,直至紫色不褪为止,然后蒸馏,收集沸程为55~57℃的馏分,置于棕色瓶中密闭保存。
二氯甲烷:一般二氯甲烷可直接重蒸馏,收集沸程39~41℃的馏分,置于棕色试剂瓶中避光保存。
注意事项:(1)丙酮、二氯甲烷均至少为分析纯级。
(二)测定用水注意事项:1.为去离子水或同等级别的水。
(三)中性氧化铝在550℃灼烧4h。
用前于130℃复烘5h,加5%水脱活,储存于干燥器内备用。
(四)活性炭层析用,20~40目。
将活性炭放入浓盐酸中,加热煮沸1h,用蒸馏水洗至中性,烘干后,放入带盖瓷皿内、盖上皿盖,在550℃灼烧2h,用前在105℃烘4h,储存于干燥器内备用。
或按GB/T 5009.20-2003处理。
食品中农药残留及其毒性常见的农药有有机氯农药、有机磷农药、拟除虫菊酯类农药一、有机氯农药对人体危害:有机氯是最早使用的一种农药,主要有六六六及DDT等,在环境中稳定性强,不易降解,在环境和食品中残留期长,如DDT 在土壤中消失95%的时间需3~30年(平均10年),通过食物链进入体内后,因是脂溶性物质,主要蓄积于脂肪组织中。
有机氯农药多数属于中等毒或低毒。
有机氯农药能诱发细胞染色体畸变,因为有机氯可通过胎盘屏障进入胎儿,部分品种及其代谢产物具有一定致癌作用。
我国已于 1983年停止生产,1984 年停止使用。
二、有机磷农药对人体的危害:有机磷农药是目前使用量最大的一种杀虫剂,常用产品是敌百虫、敌敌畏、乐果、马拉硫磷等。
大多数有机磷农药的性质不稳定,易迅速分解,残留时间短,在生物体内也较易分解,故在一般情况下少有慢性中毒。
有机磷农药对人的危害主要是引起急性中毒。
有机磷属于神经性毒剂,可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皮肤进入体内,经血液和淋巴转运至全身。
其毒性作用机制主要是与生物体内胆碱酯酶结合,形成稳定的磷酰化乙酰胆碱酯酶,使胆碱酯酶失去活性,从而导致乙酰胆碱在体内大量堆积,引起胆碱能神经纤维高度兴奋。
三、拟除虫菊酯类:拟虫菊酯类农药是人工合成的除虫菊酯,可用作杀虫剂和杀螨剂,具有高效、低毒、低残留、用量少的特点。
目前大量使用的产品有数十个品种,如溴氰菊酯(敌杀死)、丙炔菊酯、苯氰菊酯、三氟氯氰菊酯等。
其毒性作用机制是通过对钠泵的干扰使神经膜动作电位的去极化期延长,阻断神经传导。
另外,还具有改变膜的流动性,增加兴奋性神经介质和 CGMP 的释放,干扰细胞色素C和电子传递系统功能。
此类农药由于施用量小,残留低,一般慢性中毒少见,急性中毒多由于误服或生产性接触所致。
食品中的农药残留
食品中的农药残留是指在农产品生产、储存、运输和加工过程中使用的农药残留在食品中的量。
农药残留主要包括农药本身和其代谢物。
农药残留的检测方法通常采用色谱法、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质谱法等。
以下是一些常见食品中的农药残留:
1. 水果和蔬菜:常见的农药残留包括有机磷农药(如甲基对硫磷、氯氟磷等)、有机氯农药(如滴滴涕、六六六等)、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如甲胺磷等)等。
2. 肉类和禽类:常见的农药残留包括兽药残留和饲料中的农药残留。
兽药残留主要包括抗生素(如磺胺类、青霉素类等)和激素(如雌激素等)。
饲料中的农药残留主要是因为动物摄入了含有农药的饲料。
3. 谷物和粮食制品:常见的农药残留包括杀虫剂(如氯氟烃、氨基甲酸酯等)、除草剂(如草甘膦等)和杀菌剂(如三唑酮等)等。
4. 水产品:常见的农药残留包括兽药残留和水体中的农药残留。
兽药残留主要是因为水产品生长过程中使用了抗生素等兽药。
水体中的农药残留主要是因为农田中的农药通过水体流入水产品的生长环境。
需要注意的是,食品中的农药残留量应该符合国家和地区
的食品安全标准。
食品生产和销售企业应该根据相关法规进行农药残留的监测和控制,确保食品的安全性。
33CHINA INSPECT ION AND QU ARANT INE中国检验检疫2002・10随着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由于防治病虫害的需要,人们扩大了各种农药、兽药的使用范围及其用量,从而提高了农、牧业的产量,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药物残留对农产品和饲料的污染问题,造成了对人类健康的威胁,成为全球范围内的共性问题和一些国际贸易纠纷的起因。
为此本文就农药残留种类和检测技术简介如下。
一、农药残留种类1.杀虫、杀螨剂(1)有机磷类有机磷类农药有抑制许多动物、昆虫体内的胆碱酯酶的作用,从而影响酯类的水解。
该类农药的使用量很大,范围也很广泛。
常见的有机磷类农药有:敌百虫、敌敌畏、久效磷、磷胺、棉安磷、对硫磷、甲基对硫磷、杀螟松、倍硫磷、二嗪磷、辛硫磷、水胺硫磷、蔬果磷、甲胺磷、双硫磷、乐果、甲拌磷、马拉硫磷。
(2)拟除虫菊酯类拟除虫菊酯类的大量使用是由于在上世纪70年代出现了一批高效、低毒、杀虫广谱的品种,这类农药目前在我国已广泛使用,例如氰戊菊酯、氯氰菊酯、溴氰菊酯、氯菊酯、甲氰菊酯等农药。
(3)氨基甲酸酯类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在六六六禁用后已成为我国大量使用的一类农药,这类农药的毒性有以下特点:一是大多数品种速效性好,残留期短,选择性强;二是多数品种对高等动物毒性低。
常使用的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有:叶蝉散、速灭威、涕灭威、仲丁威、克百威、抗蚜威等。
(4)沙蚕毒素类沙蚕毒素是存在于沙蚕体内的一种有杀虫活性的天然有毒物质。
自上世纪60年代初确定其化学结构后合成了此毒素和许多衍生物,经一系列试验,人们开发了一类具有特异杀虫作用的沙蚕毒素杀虫剂。
这类农药的特点是能有效地防治多种害虫,常用的品种有:杀虫双、杀虫单、杀虫环等。
(5)有机氯类常使用的品种有:六六六(BHC )、滴滴涕(DDT )、三氯杀虫酯、七氯、艾氏剂等。
其中有机氯农药六六六、滴滴涕,从上世纪40年代使用以后,在植物保护和卫生防疫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60年代发现其具有高残留和污染问题后,70年代一些国家相继限用和禁用此种农药。
不同类型农药特性及残留检测方法农药是指农业生产上用于防治病虫害及调节植物生长的化学药剂,是现代农业发展必不可少的生产资料。
据统计,如果不使用农药,全球农作物将平均减产近70%,使用农药后,農作物减产率降低至38%左右,其中虫害约14%、病害约12%、草害约12%。
从农药的发展来看,经历了天然药物时代、无机农药时代及有机合成时代。
随着农药使用的日趋广泛及农药品种的快速更新换代,滥用农药及农药残留问题备受关注。
农药残留检测则是监管食品质量安全及保障食品贸易公平公正进行的有效技术手段。
本文对有机合成农药相关特性及检测方法进行综述,以供参考。
1 有机氯类农药有机氯类农药是指用于防治植物病虫害的组分为含有氯元素的有机物的农药,主要包括以苯或以环戊二烯为原料合成的2类化合物。
以苯为原料的农药有六六六、滴滴涕、百菌清等,以环戊二烯为原料的氯化烃有狄试剂、艾试剂、氯丹等。
1.1 有机氯类农药特性有机氯类农药理化性质基本相似,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分解、残留时间长、不易溶于水、易溶于脂肪和有机溶剂,为脂溶性非极性农药。
有机氯类农药中包括低毒、中毒、高毒农药,急性经口LD50为98~10 000 mg/kg。
由于有机氯类农药在环境中很稳定,已有很多关于水体、沉积物甚至北极圈处检测出有机氯类农药的报道。
该类农药容易在生物体内蓄积,其毒性可沿食物链逐级放大,对食物链顶端的人类健康造成很大威胁,为此,世界各国早已停止对大多数有机氯类农药的生产和使用。
根据电生理学的研究结果,DDT、六六六及环戊二烯类农药有着相同的毒理机制,均为神经毒剂,可引起典型的兴奋、麻痹症状,作用位置是突触。
1.2 有机氯类农药的残留检测方法由于有机氯类农药在高温下比较稳定,所以在残留检测中应用最多的是气相色谱法。
ECD检测器又对氯元素有很好的响应,因而GC-ECD对大多数有机氯类农药有很好的选择性及灵敏度。
如《蔬菜和水果中有机磷、有机氯、拟除虫菊酯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多残留的测定》(NY/T 761—2008)中关于蔬菜水果有机氯类农药残留的检测,其中对林丹的方法检出限达到0.000 2 mg/kg。
农残检测常规七项农残检测是指对农产品中存在的农药残留进行检测和分析,确保农产品的安全性和合规性。
农残检测常规七项是指常见的农药残留检测项目,包括有机磷农药、有机氯农药、有机氮农药、三唑类农药、杂环类农药、卤代类农药和硝基类农药。
下面将对这七项进行详细介绍。
有机磷农药是一种常见的农药类型,其主要成分是有机磷化合物。
有机磷农药在农业生产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可以有效控制各类病虫害。
然而,长期使用有机磷农药也会导致农产品中残留有机磷农药的情况。
因此,对农产品中有机磷农药残留的检测非常重要。
有机氯农药是另一种常见的农药类型,其主要成分是有机氯化合物。
有机氯农药具有持久性和广谱性的特点,但也容易在环境中积累并对生态系统造成不良影响。
因此,在农产品中检测有机氯农药残留的水平是保证农产品质量和环境安全的重要手段。
有机氮农药是以氮为主要元素的农药类型。
有机氮农药在农业生产中被广泛使用,可以有效地控制病虫害。
然而,过量使用或不当使用有机氮农药也会导致农产品中残留有机氮农药的情况。
因此,对农产品中有机氮农药残留的检测非常必要。
三唑类农药是一类广谱杀菌剂,具有高效、低毒、低温活性等特点。
三唑类农药在农业生产中被广泛使用,可以有效地控制多种病害。
然而,长期使用三唑类农药也会导致农产品中残留三唑类农药的情况。
因此,对农产品中三唑类农药残留的检测非常重要。
杂环类农药是一类常见的农药类型,其主要成分是杂环化合物。
杂环类农药具有广谱性和高效性的特点,可以有效地控制多种病虫害。
然而,过量使用或不当使用杂环类农药也会导致农产品中残留杂环类农药的情况。
因此,对农产品中杂环类农药残留的检测非常必要。
卤代类农药是一类以卤素为主要元素的农药类型。
卤代类农药在农业生产中被广泛使用,可以有效地控制多种害虫。
然而,过量使用或不当使用卤代类农药也会导致农产品中残留卤代类农药的情况。
因此,对农产品中卤代类农药残留的检测非常重要。
硝基类农药是一类以硝基化合物为主要成分的农药类型。
蔬菜水果中有机磷有机氯农药残留的测定国标
蔬菜水果中有机磷有机氯农药残留的测定国标
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追求,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将蔬菜和水果纳入日常饮食中。
而在选择蔬菜与水果时,消费者最关心的问题之一是是否存在农药残留物。
农药残留物会带来健康隐患,因此,监测和检测蔬菜水果中的农药残留是非常必要的。
针对蔬菜水果中的有机磷有机氯农药残留,中国制定了一些相关的国家标准,以下是相关内容:
一、蔬菜和水果
1. 农药残留检测项
中国制定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2763—2019)。
标准列出了可以在蔬菜和水果中检测的农药种类和最大残留量。
其中,有机磷有机氯农药是主要的检测对象之一。
2. 检测方法
在检测方法上,相应的方法也得到了规范。
我国制定了几个文件,以规定蔬菜水果农药残留的检测方法。
这些文件包括GB/T 5009.199-2017、GB/T 5009.212-2017和SN/T 4017-2016。
二、实验方法
1. 样品处理
处理样品是关键步骤之一。
中国制定了SN/T 4017-2016,其中规定了蔬菜、水果、食品添加剂和乳制品的样品处理方法。
样品处理包括粉碎、提取、净化和浓缩。
2. 农药残留检测
从提取的样品中,可以采用气相色谱法或液相色谱法进行定量检测。
这些方法可以分别用于检测不同类型的有机磷有机氯农药。
三、总结
总之,对于蔬菜和水果的有机磷有机氯农药残留检测,标准和方法都已逐步规范化。
这不仅有助于保障人们的健康,也提升了农产品质量的整体水平。
内容1. 简述本法系用气相色谱法测定药材及制剂中部分有机氯、有机磷和拟虫菊酯类农药。
2. 有机氯类农药残留量测定2.1. 简述有机氯类农药是农药史中使用量最大,使用历史最长的一类农药,其化学性质稳定,脂溶性强,残效期长(可达30〜50年之久),易在脂肪组织中蓄积,造成慢性中毒,严重危及人体健康。
有机氯类农药主要是指:六六六、DDT五氯硝基苯等。
本测定法通过提取、净化和富集等步骤制备供试品溶液,采用气相色谱法,电子捕获检测器测定。
22.仪器与用具2.2.1. 气相色谱仪:带有63Ni-ECD电子捕获检测器,载气为高纯氮,必须安装脱氧管2.2.2. 离心机;超声仪;旋转蒸发仪2.2.3. 色谱柱:SE-54或DB-1701弹性石英毛细管柱(30m K 0.32mmX 0.25卩m)2.2.4. 具塞刻度离心管(10ml)、刻度浓缩瓶、具塞锥形瓶(100ml)、移液管。
2.3 .试药与试液2.3.1. 丙酮、石油醚(60〜90 C)和二氯甲烷均为分析纯,且全部经过全玻璃蒸馏装置重蒸馏,经气2.3.2. 相色谱法确认,符合农残检测的要求。
2.3.3. 无水硫酸钠和氯化钠均为分析纯,硫酸为优级纯。
2.3.4. 农药对照品:六六六(BHC [包括a -BHC, 3 -BHC, 丫-BHC和3 -BHC四种异构体],滴滴涕(DDT2.3.5. [包括PP -DDE, PP -DDD, OP -DDT和PP -DDT四种异构体]及五氯硝基苯(PCNB,由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提供标示含量(浓度)的农药标准品,也可采用国际认可的农药标准品自行配制。
2.4.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2.4.1. SE-54 色谱柱:进样口温度:230 C,检测器温度:300 C,不分流进样。
程序升温:初始100 C,每分钟10 C升至220C,再以每分钟8C升至250C,保持10分钟。
2.4.2. DB-1701 色谱柱2.4.3. 进样口温度:220C,检测器温度:300C,不分流进样。
绿色蔬菜农药残留1农药1.1定义农药是指用于预防、消灭或者控制农业、林业的病、虫、草和其他有害生物以及有目的地调节植物、昆虫生长的化学合成的或者来源于生物、其他天然物质中的一种或几种成分的混合(药)物及其制剂。
1.2分类农药按化学组成及结构划分为:有机磷农药:有机磷类农药因为其高效、快速、广谱等特点一直在农药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我国已生产和使用的有机磷类农药达数10种之多,其中最常用的有敌百虫、敌敌畏、乐果、甲拌磷、内吸磷、对硫磷、马拉硫磷等。
氨基甲酸酯: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是继有机磷类农药之后发现的一种新型农药,也是我国目前使用量较大的杀虫剂之一,已被广泛应用于粮食、蔬菜和水果等各种农作物。
常见的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有西维因、呋喃丹和速灭威等。
此类农药具有分解快、残留期短、低毒、高效和选择性强等特点。
拟除虫菊酯: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是一类重要的合成杀虫剂,常见的菊酯类农药有澳氟菊酯和氯氟菊酯等。
该类农药是模拟天然菊酯的化学结构而合成的有机化合物,大多以无色晶体的形式存在,一部分为较黏稠的液体,具有高效、广谱、低毒和生物降解性等特性。
有机氯:有机氯农药是氯代烃类化合物,亦称氯代烃农药。
大多数为白色或淡黄色结晶或固体,不溶或非溶于水,易溶于脂肪及大多数有机溶剂,挥发性小,化学性质稳定,与酶和蛋白质有较高亲和力,易吸附在生物体内,生物富集作用极强。
20世纪40年代,有研究表明,DDT 具有显著的杀虫效果以来,又相继合成了狄氏剂、艾氏剂、异狄氏剂、六六六、氯丹和杀虫酚等多种化合物,广泛应用于杀灭农业害虫及卫生害虫,是杀虫剂使用量最大的一类农药。
在我国过去所使用的农药中,60%的农药属于有机氯类农药。
1.3利与弊利:减少农作物损失、提高产量,提高经济效益,增加食品供应;提高绿化效率,减少虫媒传染病、改善人类和动物的生活居住条件。
弊:造成环境及食物污染,使环境质量恶化,物种减少,生态平衡破坏;通过食物和水的摄入、空气吸入和皮肤接触等途径对人体造成多方面的危害和“三致作用”2农药残留2.1定义农药残留(Pesticide residues),是农药使用后一个时期内没有被分解而残留于生物体、收获物、土壤、水体、大气中的微量农药原体、有毒代谢物、降解物和杂质的总称。
2020版药典农药残留量测定法本方法系用气相色谱法(通则0521)和质谱法(通则0431)测定药材、饮片及制剂中部分农药残留量。
除另有规定外,按下列方法测定。
第一法有机氯类农药残留量测定法(色谱法)1.9种有机氯类农药残留量测定法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以(14%-氰丙基-苯基)甲基聚硅氧烷或(5%苯基)甲基聚硅氧烷为固定液的弹性石英毛细管柱(30m×0.32mm×0.25µm),63Ni-ECD电子捕获检测器。
进样口温度230℃,检测器温度300℃,不分流进样。
程序升温:初始100℃,每分钟10℃升至220℃,每分钟8℃升至250℃,保持10分钟。
理论板数按α-BHC峰计算应不低于1×106,两个相邻色谱峰的分离度应大于1.5。
对照品贮备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六六六(BHC)(α-BHC,β-BHC,γ-BHC,δ-BHC)、滴滴涕(DDT)(p,p'-DDE,p,p'-DDD,o,p'-DDT,p,p'-DDT)及五氯硝基苯(PCNB)农药对照品适量,用石油醚(60~90℃)分别制成每1ml约含4~5µg的溶液,即得。
混合对照品贮备溶液的制备精密量取上述各对照品贮备液0.5ml,置10ml量瓶中,用石油醚(60~90℃)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
混合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量取上述混合对照品贮备液,用石油醚(60~90℃)制成每1L分别含0µg、1µg、5µg、10µg、50µg、100µg、250µg的溶液,即得。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药材或饮片取供试品,粉碎成粉末(过三号筛),取约2g,精密称定,置100ml具塞锥形瓶中,加水20ml浸泡过夜,精密加丙酮40ml,称定重量,超声处理30分钟,放冷,再称定重量,用丙酮补足减失的重量,再加氯化钠约6g,精密加二氯甲烷30ml,称定重量,超声15分钟,再称定重量,用二氯甲烷补足减失的重量,静置(使分层),将有机相迅速移入装有适量无水硫酸钠的100ml具塞锥形瓶中,放置4小时。
有机氯和有机磷农药的危害
现在绿色无公害食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农药、化肥的使用越来越受到限制,其中有机氯和有机磷农药就是一类要严格限制的农药。
有机氯和有机磷农药化学稳定性强,分解缓慢,会长期残留在作物土壤和水流中,即使这些农药在饮、食品中残留量很少,但也会通过各种渠道进入人体,在肝、脑、肾、脂肪等组织中逐渐积累,产生慢性中毒,破坏神经系统或肝脏功能,造成生理障碍,甚至影响后代。
同时这些农药能在生物体之间转移,通过"食物链"的关系,产生"生物浓缩作用" 即生物富集作用,使农药的残留量浓缩到数百倍乃至数万倍。
当取食这些带毒的饮食品后,人体遭受毒害是很严重的。
例如∶茶叶内农药残留量超过标准,不仅人饮茶会直接引起慢性中毒,而且会间接中毒。
因为茶叶(或野草、青菜)中残留的农药被害虫吞食吸收,鸡吃虫子(或野草、青菜),虫体或青菜虽被鸡嗪消化,但残留农药却长期留在鸡体中,人食鸡肉,残留农药又随鸡肉转移到人体,积累引起毒害。
为了人体健康。
所以要严禁使用有机氯农药(如DDT、六六六)和有机磷农药(如一六〇五、一○五九)。
河南农业2018年第4期(上)有机氯农药是一种广谱杀虫剂,具有性质稳定、不易分解等特性。
我国虽禁止生产,但已生产的产品在一定范围内仍在使用,因而它在粮食、水果、禽蛋、茶叶、中药材中均有检出。
特别是六六六(BHC)、滴滴涕(DDT)曾广泛适用于粮食作物、果蔬和中药材栽培中。
有机磷农药的发展较有机氯农药要晚一些,是世界上生产和使用最多的农药品种。
其生产品种将近40个,像甲胺磷、敌敌畏、敌百虫、乐果等年产量均在万吨以上。
它具有品种多、药效高、应用范围广,在环境中降解快、残毒低等特点。
一、果蔬样品前处理样品前处理包括待测物的提取、净化和浓缩。
果蔬中残留农药的常规提取方法有振荡法,匀浆、捣碎法,索氏提取法,加速溶剂提取法(ASE)等。
常用的萃取剂有甲醇、乙醇、丙酮等有机溶剂。
自20世纪90年代起,一些新的样品前处理技术不断被引入农药残留分析中。
目前,我国已报道或已取得广泛应用的新技术主要有:固相萃取法(SPE)、固相微萃取法(SPME)、超临界流体萃取法(SFE)、基质固相分散萃取技术(MSPDE)等。
二、果蔬中有机氯、有机磷农药残留分析技术(一)常用分析方法1.薄层色谱法薄层色谱(thin layer chromatog- raphy,TLC )法又称薄层层析。
该方法不需要特殊设备,简单、快速、直观,可同时分析多个样品,但灵敏度较低,常与其他技术联用。
高效薄层色谱法(HPTLC)是更为灵敏的定量薄层分析技术,与其他检测器联用使TLC 的应用前景大为 提高。
2.气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是目前应用最多的方法。
目前,70%的农药残留量检测是使用气相色谱法进行的。
GC 法具有分析速度快、分离效能高、灵敏度高、应用范围广、同时分离分析多种组分等优点,广泛用于相对分子质量较小、易气化、气化后又不发生分解的农药残留的分析。
该方法有多种检测器可选择,特别是专用检测器,能极大提高成分的检测灵敏度。
近年来,我国又出现了双柱、双通道分析法。
中药材中农药多残留检测操作规程一、有机氯类农药残留量测定方法1 简述有机氯类农药是农药史中使用量最大,使用历史最长的一类农药,其化学性质稳定,脂溶性强,残效期长,容易在脂肪组织中蓄积,造成慢性中毒,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本方法通过提取、净化等步骤制备供试品溶液,采用气相色谱法,电子捕获检测器测定。
2 仪器与试剂2.1 气相色谱仪,电子捕获检测器,载气为高纯氮,超声波处理器,快速溶剂萃取仪,旋转蒸发仪,高速离心机,氮吹仪,CP Sil 5CB毛细管柱(30.0m ×250μm ×0.25μm )2.2 试剂和标准品五氯硝基苯、P,P-DDD、P,P-DDE、P,P-DDT、O,P-DDT、甲体六六六、乙体六六六、丙体六六六、丁体六六六以上标准品均由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研制,丙酮(分析纯)、正己烷(色谱级)、石油醚(分析纯)、氯化钠(分析纯)、浓硫酸(分析纯)、助滤剂Celite 545、超纯水。
3 色谱条件程序升温:初始100℃,每分钟10℃升至220℃,每分钟8℃升至250℃,保持10分钟,进样口温度230℃;检测器温度300℃,载气为高纯N2,流速1.0ml/min,尾吹:30ml/min,采用不分流进样,进样体积1.0μL。
4 操作方法4.1对照品储备液的配制对照品储备液制备精密称取六六六(BHC)[α-BHC,β-BHC,γ-BHC,δ-BHC),滴滴涕(DDT)[ PP’-DDE,PP’-DDD,OP’-DDT,PP’-DDT]及五氯硝基苯(PCNB)农药对照品适量,用正己烷分别制成每1ml约含4~5μg的溶液,即得。
混合对照品储备液的制备精密量取上述各对照品储备液0.5ml置10ml量瓶中,用正己烷稀释至刻度,即得。
混合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量取上述混合对照品储备液,用正己烷制成每1L含0μg、1μg、5μg、10μg、50μg、100μg、250μg的溶液,即得。
4.2供试品溶液制备4.2.1 样品的提取采用快速溶剂萃取仪进行萃取,萃取池底部先放置抗溶剂隔片,称量2g制备好的样品与2g无水硫酸钠,混合均匀后装入30ml萃取池中,加助滤剂Celite 545补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