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化学九年级 沪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47.50 KB
- 文档页数:7
《奇妙的二氧化碳》教学设计奇妙的二氧化碳(第一课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一.本节课的性质、在教材中地位与作用:本节是沪教版上册第二章身边化学物质第二节内容。
学生在学完性质活泼的氧气后学习熟悉二氧化碳。
有了一定的基础,知道了学习气体物质的顺序和思路。
本课时内容主要学习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最后联系到用途。
呈现方式有以下几个特点:即,难度不大、实验较多、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的内容。
二氧化碳是非金属氧化物的代表,是初中化学元素化合物知识中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学习二氧化碳气体的性质变化,不仅可以使学生了解掌握二氧化碳这一种气体,而且可以以此为模版了解其它气体的大体思路,学会设计实验。
二氧化碳气体的性质的学习可为学生在后阶段学习其他物质打基础。
二.学情分析本章是学生在用实验和探究的方法认识、研究生活中的常见物质:空气、氧气、二氧化碳和水。
有利因素:学生已具备一定学习的化学的科学素养,一定的思维能力,实验能力。
不利因素: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差,缺少化学与生活联系的能力,生活经验较少。
三.教学目标及其对应的课程标准通过本课,将实现《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如下方面:1、知识与技能(1) 认识二氧化碳的主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 了解二氧化碳在自然界碳循环中的作用以及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的意义(3) 二氧化碳的常见用途2、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初步学会运用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2) 能合理使用课本资料,并会利用这些资料归纳概括所需的信息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发扬勤于思考的精神(2) 强化保护环境,解决环境问题的意识。
(3)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学习化学的动机;(4)养成互相交流,勇于实践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1、重点:(1)二氧化碳的奇妙变化,物理性质(2)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2、难点:(1)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实验设计思路;(2)知识技能与过程方法的有机结合。
第一节物质在水中的分散(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认识溶解现象,了解溶液的特征。
能力目标:使学生能认识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乳化现象。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学习重点】:溶液的概念及溶液、溶质、溶剂的关系【学习难点】:溶液的概念及溶液、溶质、溶剂的关系【教学方法】实验、探究、讲授、讨论、练习。
【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设问: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需要将一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中,如将食盐分散到水中制成盐水……你还指导那些物质能分散到水中?思考、讨论、回答,讨论结果填入教材P.152 表6-1中二、探讨物质在水中的分散1、演示实验:P.163上的实验1、实验22、悬浊液、乳浊液、溶液等概念如果物质以细小的固体颗粒分散在水中,则形成悬浊液。
如果物质以小液滴分散在水中,则形成乳浊液。
举出实例:浑浊的河水;固体农药(西维因);石灰浆及墙体涂料。
归纳:悬浊液和乳浊液统称浊液。
思考:通过上面实验,你可以得出浊液有什么特点?(浑浊不透明,会分层)物质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均匀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的过程称之为物质的溶解。
设问:海水为什么是咸的?黄河为什么是浑浊的?医院里用的碘酒是怎样制成的?学生阅读课本,归纳:上述三个例子都是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的分散现象。
物质溶解后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分析思考:溶液与浊液相比,有何特点?归纳:溶液的特点是:均一、稳定的、久置不分层。
分析下列溶液中,什么物质是溶质,什么物质是溶剂。
①、食盐的水溶液②、氢氧化钠的水溶液③、氯化氢气体溶解在水中形成的溶液称为盐酸④、医院使用的消毒酒精其中酒精占了75%,水占了25%(体积比)3、物质溶解的现象:(2)温度改变:有的物质溶于水使温度升高,如浓硫酸、氢氧化钠、生石灰等;有的物质溶于水使温度降低,如:硝酸铵;有的物质溶于水温度基本不变,如:食盐。
4、乳化现象及乳化剂5、讨论:如何加快物质溶解的速率?三、小结学生练习:1.将下列物质分别加入足量水中。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材分析一、教材概述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是初中化学教育的重要阶段,旨在巩固和深化学生在九年级上册所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化学视野,为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教材以国家化学课程标准为指导,结合上海地区的教育实际和学生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实验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章节结构本册教材按照化学知识的逻辑顺序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编排,主要包括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化学反应与能量转换、物质结构与性质等方面的内容。
各章节之间联系紧密,逐步深入,形成了完整的知识体系。
三、内容要点1.无机化学:重点介绍金属、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制备和应用,如酸碱盐的性质、金属与酸碱的反应等。
2.有机化学:初步引入烃类、醇类、酮类、羧酸类等基础有机物的概念、性质和应用。
3.化学反应与能量转换:介绍化学反应的热力学和动力学基础,以及化学反应中的能量转换和物质转化。
4.物质结构与性质:从微观角度解析物质的结构和性质,如原子结构、分子结构、晶体结构等。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化学反应的原理和规律,物质的性质和应用,以及实验技能的培养。
2.教学难点:化学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化学计算的准确性和规范性,以及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安全性。
五、知识点解析本教材在知识点解析上注重深入浅出,通过生动的案例和丰富的图表帮助学生理解化学概念和原理。
同时,教材还配备了丰富的练习题和实验题,帮助学生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
六、实验设计思路实验是化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教材在实验设计上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新精神。
实验内容涵盖了基本操作、性质实验、合成实验等多种类型,旨在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探究能力。
在实验设计上,教材注重实验的安全性、可操作性和探究性,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化学世界。
七、教学建议1.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认知水平,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和难度,确保学生能够逐步掌握所学知识。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有趣的实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第四章?理解化学变化?复习教课设计〔一〕教材地位1、承上启下,从剖析反应物、生成物为什么种物质向商讨反应物、生成物之间质量关系的转变;2、指引学生从量的方面去研究并得出化学反应的客观规律,为化学方程式书写和计算的教课作好理论准备;3、本章内容不只解说了化学变化的实质,并且让学生对生活中焚烧灭火的一些现象有了更深的理解,使学生理解生活中到处有化学。
(二)教课目的①培育学生的察看水平、剖析实验现象水平。
②培育学生定量研究问题和剖析问题的研究水平。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①培育学生定量研究和剖析推理的水平及解决实质问题的水平。
②培育学生敢于怀疑、猜想、自主研究的科学精神。
〔三〕教课重难点要点:1.焚烧的条件及灭火原理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与应用难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与详细应用二、学法剖析新课程标准把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为重要的着眼点,倡导自主、合作、研究的学习方式。
复习课那么经过知识网络化、知识习题化,让学生在合作、研究的过程中有所收获。
三、教法剖析小组合作研究、沟通经过多媒体展现给学生着手练习的机遇,调换学生的踊跃性,使学生主动参加到学习中来。
同时多媒体的使用,向学生供给更多的信息,拓宽学生的视线,加强教课内容的直观性。
四、教课程序〔一〕引入课题,展告知识点学生议论回复5知识回想1、焚烧的观点61、焚烧的观点72、焚烧的条件83、完整焚烧和不完整焚烧9、影响焚烧的要素10、灭火的原理和方法11、化石燃料种类、对环境的影响二、定量理解化学变化1、质量守恒定律⑴内容:参加的各物质的,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
⑵合用范围:只有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来解说。
⑶微观解说:由于化学反应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从头组合成其余物质的过程,因此反应前后原子的没有改变,原子的没有增减,原子的也没有改变。
2、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研究:用以下列图所示装置研究质量守恒定律,a、实验中的现象:①试管中有;②澄清的石灰水;③反应结束后天平。
2024年沪教版下学期初三化学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根据《沪教版初中化学课程标准》和《初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指导意见》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目标,制定以下教学目标:1.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的能力,提高实验技能和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实验安全意识和科学探究精神,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4.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学期初三化学教学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物质的分类与性质2.常见元素和化合物的性质3.化学方程式与化学计算4.化学实验与实验技能5.物质的变化与能量的转化6.化学反应的速度与平衡7.酸碱与盐8.金属材料与非金属材料9.人类日常生活和科技中的化学三、教学方法为了达到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探究精神的目标,我们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与示范相结合:老师通过讲解和示范,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
2.实验探究:通过实验的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索化学现象和原理。
3.讨论与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促进他们的思考和交流。
4.案例分析与实践活动: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解决。
四、教学进度安排第一周:物质的分类与性质1.物质的分类和观察方法2.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3.常见物质的性质及其应用第二周:常见元素和化合物的性质1.元素的概念和性质2.元素的周期表和元素符号3.化合物的概念和性质第三周:化学方程式与化学计算1.化学方程式的概念和表示方法2.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和反应热3.化学计算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第四周:化学实验与实验技能1.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安全注意事项2.常见化学实验的操作和观察3.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处理方法第五周:物质的变化与能量的转化1.物质的变化和能量的概念2.物质的燃烧和燃烧反应的能量变化3.化学反应的放热和吸热规律第六周:化学反应的速度与平衡1.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速率大小的因素2.化学平衡的概念和平衡常数3.化学平衡的移动和影响因素第七周:酸碱与盐1.酸和碱的概念和性质2.酸碱中的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3.酸碱中的中和反应和盐的生成第八周:金属材料与非金属材料1.金属材料的性质和应用2.非金属材料的性质和应用第九周:人类日常生活和科技中的化学1.化学肥料和农药的使用2.化学材料在日用品和工业产品中的应用第十周:复习巩固和期末考试准备五、教学评价为了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我们将采用以下几种评价方式:1.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实验报告的书写和分析能力。
2024年沪教版下学期初三化学教学计划范本一、学期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一〉知识目标⑴、学习有关溶液的知识`;⑵、知道酸、碱、盐、氧化物等化合物;⑶、学习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简单知识;⑷、认识化学与材料、化学与社会、化学与环境;〈二〉技能目标1、自主能力:能联系旧知识自主学习新课,能自主解决学习中遇到问题。
2、综合能力:综合运用各种学习方法进行学习,联系各科知识综合解决问题;3、拓展能力:由所学知识拓展到相关学科和生活生产实际一、学期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一〉知识目标⑴、学习有关溶液的知识`;⑵、知道酸、碱、盐、氧化物等化合物;⑶、学习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简单知识;⑷、认识化学与材料、化学与社会、化学与环境;〈二〉技能目标1、自主能力:能联系旧知识自主学习新课,能自主解决学习中遇到问题;2、综合能力:综合运用各种学习方法进行学习,联系各科知识综合解决问题;3、拓展能力:由所学知识拓展到相关学科和生活生产实际;4、创新能力:改进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进行小发明和小制作等科学探究,实施快乐学习。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自学的方法,学会预习、复习、练习的方法;2、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勤学、好问的良好学习习惯。
3、根据课程标准的能力要求来辅导学生,让学生理解基本原理。
了解有关知识的来源和推理过程以及生活中有关的化学知识。
初步掌握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了解物质构成的奥秘,了解溶液、酸、碱、盐等物质。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学习科学家们刻苦钻研、勇于探索、持之以恒的科研精神;2、培养不怕挫折、不怕失败、敢于面对错误的意志品质。
3、通过学习力争让全部学生顺利毕业,成为合格的初中毕业生提高学生各种能力,主要包括动手操作能力、实验观察能力、综合运用课本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5、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发散思维。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初三两个班共有学生近百人。
下面就从学生的学习习惯、各班不同层次学生的知识水平、学生的学习纪律、学习态度与学习方法等几个方面简要地分析一下:(一)知识基础:学生在上学年的学习中有了一定的化学知识基础,但从化学知识系统的总体上来说,只是学习了水、氧气、空气、二氧化碳等基础学科中最基础、最基本的化学知识,所学的知识是零碎的,支离的,就是从化学观方面去分析,学生对自然界和身边的化学现象的认识也是浅显的。
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第一节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为什么要学习化学,认识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增强学好化学的信心和使命感。
体验化学的科学美。
(2)初步认识化学对人们认识周围物质世界的意义。
(3)、初步认识化学对开发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意义。
树立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4)初步了解化学对促进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
知道化学在生命科学、材料科学方面所作出的重要贡献。
(5)初步体验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一种重要方式。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思考与比较,培养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养成善于思考,团结协作的精神二、学习重点:1、认识学习化学和研究化学的重要意义。
2、树立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三、学习难点:1、认识学习化学和研究化学的重要意义。
2、树立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四、预习导航:1、化学是造福人类的科学,在古代我国()的制造,()的冶炼与应用,()的发明,()的烧制都是举世文明的。
2、近代以来,化学科学的迅速发展,对促进社会生产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如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 )和();为农业生产提供了();为人类战胜疾病提供了()。
3、当前人类面临着诸多问题,如()等,这些问题的解决都有赖于()的发展。
4、你能说出那些自然资源。
五、学习过程:六、效果评价:一、选择题(下列各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将它的代号填入括号中)1、以下物品的发明与开发,属于化学对人体健康方面作出巨大贡献的()A.不锈钢 B.青霉素 C.农药和化肥 D.电话和电视机2、以下不属于我国古代化学工艺成就的是()A.指南针的发明 B.青铜器的制造C.钢铁的冶炼 D.黑火药的发明二、填空题3、近代化学科学的迅速发展,为工业发展提供了更多的;为农业生产提供了;为人类战胜疾病提供了。
4、材料是、的物质基础。
21世纪的“材料之星”是材料。
5、结构的发现,打开了分子生物学的大门。
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沪教版教材分析第九章化学与社会发展常州国际学校穆楠[本章结构](一)本章在全书中的地位本章是初中化学的最后一章,学生已经初步学习了一些元素化合物的基础知识,了解了几个重要的化学概念和基本原理,初步具备用化学知识解释和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本章将带领学生从“化学与能源”“化学与材料”“化学与环境”三方面进一步认识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帮助学生建立自然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观点;认识人类要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树立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保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知道环境问题的产生与环境污染的治理均与化学知识密切相关。
******************************************************************************* (二)本章知识结构本章共分三节,1、化学在能源领域中的作用,以及几种能量相互转化的过程和装置。
重点了解氢能源的特点,能在实验室里自行制备氢气。
2、化学对材料科学的发展作用,生活中常见的材料以及材料对社会发展的重大作用。
3、了解环境污染的种类、成因以及防治方法。
[重点、难点]第一节,化学与能源1. 化学在能源领域中的作用,以及几种能量(化学能与电能、热能、光能)相互转化的过程和装置。
重点了解氢能源的特点,能在实验室里自行制备氢气。
2. 知道化石燃料是人类社会的重要自然资源及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了解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资源。
3. 了解我国能源与资源短缺的国情,认识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的重要意义。
第二节,化学与材料1.知道常见的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合成材料,复合材料及其应用。
2.了解使用合成材料对人和环境的影响。
3.认识新材料的开发与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知道化学在材料科学方面做出的重要贡献。
第三节,化学与环境1.了解典型的大气、水、土壤污染物的来源和危害。
2.了解酸雨的形成原理和危害;污染水体净化的基本方法;认识合理使用农药、化肥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了解固体废弃物的危害,知道垃圾是一种“放错地方的资源”。
3.初步形成正确、合理的使用化学物质的意识,认识化学在环境监测与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建议]1、课时安排第一节,化学与能源 2 课时第二节,化学与材料 2 课时第三节,化学与环境 2 课时整理归纳测试, 2 课时2、教法设想与建议第一节,化学与能源介绍常见的能源,如:风能、核能、电能、太阳能、地热能和化学能等,介绍能源对于人类社会的重要作用,以及化学对于能源的储存、转化等方面的作用(如电能转化成氢能,氢能转化成热能或电能、光能转化成化学能进行存储)。
着重以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原理、装置、应用以及转化后废弃物所产生的污染问题为例进行演示、分析讨论。
(不同电池的收集及废电池的危害均可以由学生自主研究并完成调查报告)介绍氢能源的优点及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如成本的控制,安全贮运的问题)。
探究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原理(是否可以增加其他几种金属和酸进行实验原理的探究),小结气体制备的装置和收集方法(是否可以在此插入储氢材料的介绍),讨论氢气制取的操作步骤和氢气纯度的检验方法和验纯的必要性。
第二节化学与材料1.介绍常见材料的分类,请学生出示收集到的金属材料,讨论这些金属材料的性质及其在生活中的用途。
是否能演示储氢合金、记忆合金的录像资料,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讨论储氢合金、记忆合金的用途。
2.通过网络收集与陶器、瓷器、玻璃相关的网页,让学生感受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在航天、机械和医疗等方面的巨大作用。
(可插入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的机翼问题)3.介绍三大合成材料:合成纤维、合成塑料、合成橡胶。
合成纤维中重点介绍:比较棉、毛与合成纤维的优缺点,以及探究它们与酸、碱作用及点燃的现象,讨论鉴别棉、毛与合成纤维的方法以及鉴别羊毛制品真伪的方法。
合成塑料的种类用途以及废弃塑料对环境的污染,知道“白色污染”的含义和治理方法。
初步学习聚乙烯与聚氯乙烯的不同用途和鉴别。
合成橡胶的优点,(添加碳、硫增加橡胶的耐磨性和弹性的知识是否需要补充),以及其他高分子材料的的介绍4.复合材料:例举混凝土、玻璃钢、宇航服说明什么是复合材料及其优异性能和应用。
鉴于本节内容的特点,建议有条件的学校尽可能使用媒体资源增强教学的感性和直观性。
第三节,化学与环境1.空气污染的污染物种类、成因、危害(建议以图片、视频等为媒介)以及治理方法(从治标治本两方面来讨论)。
以硫磺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以及相关的实验(P239产生有毒气体的实验1实验2是否以演示为佳,实验3、4、5可让学生分组进行)来探究讨论酸雨的成因、对金属、动植物以及建筑物的破坏。
使学生了解空气污染导致的三大全球性环境问题。
2.水污染的成因、后果及治理和改善水污染的可行性方法。
讨论“赤潮”和“水华”;污染水体中重金属离子、农药等的危害(是否能以图片,事例增强学生的认识)。
在探究化学方法处理污水的实验过程中讨论污水净化的方法和步骤,(污水是否可以让学生取,最后由教师选用几种典型的来说明不同污水的处理方法。
如淘米洗菜、洗衣物的废水;河水;工厂废水等)。
是否可以增加海水淡化的讨论。
3.是否可以让学生对家庭里某一天的垃圾随机取样,在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对家庭垃圾进行分析,讨论理解“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垃圾分类回收的意义,垃圾处理不当会造成怎样的污染。
请学生在课堂学习的基础上对家庭里某一天的垃圾作出研究性报告,对成分、最合理的处理方法进行说明。
[问题讨论]1.P241污水处理的探究实验由于对活性炭的使用量较多,是否有必要一人一组?[资料]自由能源:巨头们在氢动力轿车上“押宝”广州日报2003-02-17 11:04:33本报综合报道美国“千僖年电池”公司总裁斯蒂芬·唐称氢为“自由能源”,他认为氢最可能替代石油。
氢可以通过一个特殊的燃料电池,把热能转化为电能,向汽车提供动力,而它的惟一产品就是水,是最环保的新能源。
氢是地球上最丰富的元素之一,主要的存在形式是水,取之不竭、用之不尽。
问题是,从水中分解氢到应用有很多技术难题,而且氢太容易爆炸。
20世纪20年代~30年代,氢是当时流行一时的飞艇的最受欢迎的燃料,但1937年德国兴登堡氢动力飞艇爆炸不仅让世人放弃了对飞艇这种空中交通工具,也放弃了用氢做燃料的习惯。
但唐说,他们的公司已经研制出了一个氢燃烧系统,主要是利用从硼砂中提炼出来的催化剂,大大提升很容易爆炸的氢燃烧的安全系数。
不过,因为这种催化剂过于昂贵,要想在市场上看到使用这一技术的氢动力轿车,还需要假以时日。
像“千僖年电池”公司这样研究牵动着每一个石油业巨头和汽车业巨头的神经。
英国石油公司(BP)的新座右铭就是“超越石油”,荷兰皇家壳牌石油公司承诺,将于未来四年内投入10亿美元研究氢动力技术。
华尔街一名专家法德尔·盖特说:“这些公司都非常担心,一旦某家公司的冒险修成了正果,自己就会被新市场抛弃。
”氢化物电池是技术关键。
氢动力轿车还要多少时间才进入市场呢?戴姆勒—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副总裁托马斯·莫尔说:“当街头的加油站都变成‘加氢站’后的第四年。
”这听起来还非常遥远。
不过,莫尔的公司最近四年也将拿出14亿美元,和“千僖年电池”公司一道研制新型氢动力轿车“钠”。
他说,“钠”轿车使用纳硼氢化物把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然后通过氢气和氧气的燃烧提供动力,产物还是水。
罗伯特·斯坦佩尔在担任通用汽车公司总裁的时候组织开发出了可给氢动力轿车提供动力镍化氢电池。
现在,任“能源转换装置”公司总裁的斯坦佩尔和雪佛龙德士古公司在合作研究氢的储存和输送技术。
他们的设想是,在轿车外安装一个装满了氢化金属物的装置,这个装置可以像海绵一样先吸收并储存大量的氢,并在汽车开动时把氢传输到燃料电池中提供动力。
氢生产难做到“无污染”美国总统布什把氢称为“无污染”能源。
氢燃烧时的确“无污染”,但用电力从水中分解氢时却可能造成环境问题。
美国能源部长斯宾塞·亚伯拉罕说,可以先用煤来发电,然后再用电力分解氢。
但煤力发电的污染是相当严重的。
还可以用核电力从水中分解氢,但美国民众对建设新的核电站大有意见。
氢还可以从汽油中收集,石油巨头们钟情于这种想法。
环境保护主义者表示,他们希望广泛建风力发电站和太阳能发电站,然后通过它们提供的电力从水中分解氢。
这个提议得到了布什青睐,他的12亿美元大部分都投放到这些项目中了。
但尽管美国的风力发电站电力提供能力在2002年增长了28%,其提供的电力尚不足美国目前总电力的1%,太阳能发电站的贡献就更小了。
从这一点上看,用风力发电站和太阳能发电站提供的电力分解氢很可能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以至于美国许多专家怀疑,氢到底能不能“无污染”地制造出来。
他们宁愿选择用天然气来替代石油向汽车提供动力,尽管天然气在燃烧时很难达到“无污染”。
“加氢站”今年问世美国弗吉尼亚州亚力山德利亚市的H2Gen公司计划在今年下半年推出“加氢站”,其核心技术就是从天然气中提炼氢。
这家公司总裁桑迪·托马斯说,运用他们的新技术,可通过已有管道把天然气输送到各个“加氢站”,并在“加氢站”分解出氢来。
他表示,他们公司提供的氢的价格可以和汽油媲美。
然而,他承认,这个技术仅仅是“氢能源的过渡技术”,等有足够的风力发电高温超导材料高温超导材料一般是指在液氮温度(零下196摄氏度)电阻可接近零的超导材料。
同样直径的高温超导材料和普通铜材料相比,前者的导电能力是后者的100倍以上,并具有输电损耗小,制成器件体积小、重量轻、效率高的特点,正在用于研制开发新一代超导变压器、超导限流器、超导电缆、超导电机、超导磁分离装置、超导磁拉单晶生长炉、超导磁悬浮列车以及核磁共振人体成像仪等产品。
这些产品右以在能源、交通、环保、医疗、军事等领域产生巨大效益。
根据世界银行预测,2010年全球与超导有关的产品将占有约1000亿美元的市场份额,而高温超导线材作为超导技术研究及其应用产品开发的关键原材料,全球需求将在1~2年内达到1万公里以上。
2001年9月24日,美国能源部公布的七项重大超导技术应用项目中,有6项都将使用铋系高温超导线材。
美国科学家认为:“21世纪的超导技术如同20世纪的半导体技术,将对人类生活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科技日报》2001.12.03记忆合金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副研究员刘岩1932年,瑞典人奥兰德在金镉合金中首次观察到"记忆"效应,即合金的形状被改变之后,一旦加热到一定的跃变温度时,它又可以魔术般地变回到原来的形状,人们把具有这种特殊功能的合金称为形状记忆合金。
记忆合金的开发迄今不过20余年,但由于其在各领域的特效应用,正广为世人所瞩目,被誉为"神奇的功能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