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简介
- 格式:ppt
- 大小:51.64 MB
- 文档页数:60
/综合管廊是什么?综合管廊它是实施统一规划、设计、施工和维护,建于城市地下用于敷设市政公用管线的公用设施。
综合管廊在城市的电力输送、燃气输送、污水、雨水处理、通信、给水、热力等起到了重要作用。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类型介绍按其所容纳的管线划分:1、干线综合管廊一般设置于道路中央下方或道路红线外综合管廊带内,主要输送原站(如自来水厂、发电厂、燃气制造厂等)到支线综合管廊,其一般不直接服务沿线地区。
其主要收容的管线为电力、通讯、自来水、燃气、热力等管线,有时根据需要也将排水管线收容在内。
在干线综合管廊内,电力从超高压变电站输送至一、二次变电站,通讯主要为转接局之间的信号传输,燃气主要为燃气厂至高压调压站之间的输送。
干线综合管廊的断面通常为圆形或多格箱形,综合管廊内一般要求设置工作通道及照明、通风等设备。
干线综合管廊的特点主要为:稳定大流量的运输、高度的安全性、内部结构紧凑、兼顾直接供给到稳定使用的大型用户、一般需要专用的设备、管理及运营比较简单。
2、支线型综合管廊主要负责将各种供给从干线综合管廊分配、输送至各直接用户。
其一般设置在道路的两旁,收容直接服务的各种管线。
支线综合管廊的断面以矩形断面较为常见,一为单格或双格箱型结构。
内部要求设置工作通道及照明、通风设备。
主要特点为:有效(内部空间)断面较小、结构简单施工方便、设备多为常用定型设备、一般不直接服务大型用户。
3、缆线型综合管廊主要负责将市区架空的电力、通讯、有线电视、道路照明等电缆收容至埋地的管道。
一般设置在道路的人行道下面,其埋深较浅,一般在1.5米左右。
以矩形断面较为常见,一般不要求设置工作通道及照明、通风等设备,仅增设供维修时用的工作手孔即可。
4、干支线混合型综合管廊干支线混合综合管廊在干线综合管廊和支线综合管廊的优缺点的基础上各有取舍,一般适用于道路较宽的城市道路。
按断面形式划分:矩形综合管廊、半圆形综合管廊、圆形综合管廊、拱形综合管廊。
5、智慧型综合管廊智慧型综合管廊集成了上述管廊的特点之外,还增大了对城市空间的利用。
综合管廊名词解释
综合管廊是指在城市地下建设中,集成多种公共设施管线的一种地下综合通廊系统。
它通过将电力、燃气、自来水、给水排水、通信、广播、数据网络等各类管线集中于同一地下通道中,实现了资源共享、协同管理和统一维护的目标。
综合管廊通常由主干通道、分支通道和设备房组成。
主干通道是综合管廊的主要承载部分,用于布置各类管线;分支通道则连接到主干通道,向周边区域提供管线服务;设备房则用于安装各类设备和控制系统,以保证管线的正常运行。
综合管廊具有以下优点:
1. 资源共享:不同的公共设施管线可以在同一地下通道中布置,充分利用地下空间,避免了重复开挖和占用地面空间的问题。
2. 协同管理:综合管廊系统可以集中管理管线设施,提高了管理效率,减少了维护成本。
3. 统一维护:各类管线设施可以在同一通道中进行维护和修缮,便于管理人员进行检修和维护工作。
4. 提高安全性:将各类管线设施集中于地下通道中,可以避免地面上的管线被破坏或意外损坏的风险,提高了城市的安全性。
5. 方便施工:综合管廊系统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考虑到了各类公共设施的需求,方便了后期的施工和改造。
综合管廊在城市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以提高城市的资源利用效率、保障设施的正常运行,并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带你了解城市地下综合管廊
综合管廊(日本称“共同沟”、台湾称“共同管道”),指地下城市管道综合走廊。
即在城市地下建造一个隧道空间,将电力、通信,燃气、供热、给排水等各种工程管线集于一体,并设有专门的检修口、吊装口和监测系统,实施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和管理,是保障城市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和“生命线”。
地下管廊管线布置图
管廊分类
综合管廊宜分为干线综合管廊、支线综合管廊及缆线管廊。
干线综合管廊:用于容纳城市主干工程管线采用独立分舱方式建设的综合管廊;宜设置在机动车道,道路绿化带下。
支线综合管廊:用于容纳城市配给工程管线采用单舱或双舱方式建设的综合管廊;宜设置在道路绿化带、人行道或非机动车道下。
缆线管廊:采用浅埋沟道方式建设,设有可开启盖板但其内部空间不能满足人员正常通行要求,用于容纳电力电缆和通信线缆的管廊;宜设置在人行道下。
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优缺点
地下综合管廊附属设施系统主要有九大系统组成:
总体原则:
根据《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GB50838-2015
结构设计使用年限应为100年;
乙类建筑物进行抗震设计
结构安全等级应为一级
构件的裂缝控制等级应为三级
防水等级标准应为二级。
所谓综合管廊,就是“地下城市管道综合走廊”,即在城市地下建造一个隧道空间,将市政、电力、通讯、燃气、给排水等各种管线集于一体,设有专门的检修口、吊装口和监测系统,实施统一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
综合管廊的类型:干线综合管廊特点:干线综合管廊一般设置于道路中央下方,负责向支线综合管廊提供配送服务,主要收容的管线为通信、有线电视、电力、燃气、自来水等,也有的干线综合管廊将雨、污水系统纳入。
其特点为结构断面尺寸大、覆土深、系统稳定且输送量大,具有高度的安全性,维修及检测要求高。
支线综合管廊特点:支线综合管廊为干线综合管廊和终端用户之间相联系的通道,一般设于道路两旁的人行道下,主要收容的管线为通信、有线电视、电力、燃气、自来水等直接服务的管线,结构断面以矩形居多。
其特点为有效断面较小,施工费用较少,系统稳定性和安全性较高。
缆线综合管廊特点:缆线综合管廊一般埋设在人行道下,其纳入的管线有电力、通信、有线电视等,管线直接供应各终端用户。
其特点为空间断面较小,埋深浅,建设施工费用较少,不设有通风、监控等设备,在维护及管理上较为简单。
综合管廊的规划:在综合管廊的规划实施过程中,要求做到科学规划、适度超前,以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
对于不同的管线容量,应根据当前的实际需求,结合城市开发的规划及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情况,预测到将来的容量。
在进行综合管廊的规划时,一般情况下可按照如下的顺序执行:综合管廊系统方案的一般原则:工程的建设应符合“将城市规划、建筑、社会与经济发展、城市景观、技术、基础设施、道路交通等方方面面尽早地、有效地统一起来”的原则和目标。
工程应结合道路交通和各类市政公用事业管线的专业规划进行设置。
纳入综合管廊工程的管线,应尽可能符合各主管部门制定的维修管理要求。
综合管廊的断面布置在满足维修管理要求的基础上,应尽量紧凑,以充分体现经济合理。
综合管廊应考虑各类管线分支、维修人员和设备材料进出的特殊构造接口。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综合管廊(日本称“共同沟”、台湾称“共同管道”),就是地下城市管道综合走廊。
即在城市地下建造一个隧道空间,将电力、通信,燃气、供热、给排水等各种工程管线集于一体,设有专门的检修口、吊装口和监测系统,实施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和管理,是保障城市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和“生命线”。
发展历史国外发展在发达国家,共同沟已经存在了一个多世纪,在系统日趋完善的同时其规模也有越来越大的趋势。
德国1893年原德国在前西德的汉堡市的Kaiser-Wilheim街,两侧人行道下方兴建450米的综合管廊收容暖气管、自来水管、电力、电信缆线及煤气管,但不含下水道。
在德国第一条综合管廊兴建完成后发生了使用上的困扰,自来水管破裂使综合管廊内积水,当时因设计不佳,热水管的绝缘材料,使用后无法全面更换。
沿街建筑物的配管需要以及横越管路的设置仍发生常挖马路的情况,同时因沿街用户的增加,规划断面未预估日后的需求容量,而使原兴建的综合管廊断面空间不足,为了新增用户,不得不在原共同沟外之道路地面下再增设直埋管线,尽管有这些缺失,但在当时评价仍很高,故在1959年又在布白鲁他市又兴建了300米的综合管廊用以收容瓦斯管和自来水管。
1964年前东德的苏尔市(Suhl)及哈利市(Halle)开始兴建综合管廊的实验计划,至1970年共完成15公里以上的综合管廊,并开始营运,同时也拟定推广综合管廊的网络系统计划于全国。
前东德共收容的管线包括雨水管、污水管、饮用水管、热水管、工业用水干管、电力、电缆、通讯电缆、路灯用电缆及瓦斯管等。
英国英国于1861年在伦敦市区兴建综合管廊,采用12米×7.6米之半圆形断面,收容自来水管、污水管及瓦斯管、电力、电信外,还敷设了连接用户的供给管线,迄今伦敦市区建设综合管廊已超过22条,伦敦兴建的综合管廊建设经费完全由政府筹措,属伦敦市政府所有,完成后再由市政府出租给管线单位使用。
法国早在1833年,巴黎为了解决地下管线的敷设问题和提高环境质量,开始兴建地下管线共同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