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脱位
- 格式:ppt
- 大小:8.36 MB
- 文档页数:90
第四节下肢脱位习题部分一、选择题(一)A型题(在每小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最佳的或最恰当的答案,并将其前面的序号填入题干后面的括号内)1.外伤性髋关节脱位的好发年龄是()。
A.幼年 B.少年 C.青壮年 D.中年 E.老年2.髋关节脱位的临床常见类型是()。
A.前脱位 B.后脱位 C.中心性脱性 D.上脱位 E.下脱位3.髋关节脱位后根据股骨头的移位情况可分为()。
A.上脱位、下脱位、中心性脱位 B.前脱位、后脱位、上脱位、下脱位C.上脱位、下脱位、前脱位、后脱位、中心性脱位D.前脱位、后脱位、中心性脱位 E.以上都不是4.不符合髋关节后脱位体征的是()。
A.患肢呈屈曲、内收、内旋和短缩畸形 B.患侧臀部和股骨大粗隆异常突出C.在髂前上棘与坐骨结节连线后上方可触及股骨头D.患肢不能主动活动,作外展、外旋动作时呈弹性固定E.X线检查可见股骨头位于髋臼内下方5.髋关节后脱位复位后维持患肢正确的位置是()。
A.轻度内收伸直中立位 B.轻度外展伸直内旋位 C.轻度外展伸直中立D.轻度内收伸直外旋位 E.以上都不是6.髋关节后脱位正确治疗后患肢逐步负重的时间应是()。
A.1个月后 B.2个月后 C.3个月后 D.4个月后 E.5个月后7.髋关节后脱位复位后不能过早负生的主要理由是()。
A.防止再脱位 B.防止神经损伤 C.使并发骨折顺利愈合D.防止发生骨化性肌炎 E.防止股骨头缺血坏死8.当髋关节处于下列哪种位置时易发生前脱位?()A.过度内收、外旋位 B.过度外展内脱位 C.过度内收内旋位D.过度外展外旋位 E.以上都不是9.髋关节脱位后,当股骨头在耻骨横支水平时易引起()。
A.闭孔神经损伤 B.闭孔动脉损伤 C.坐骨神经损伤D.股动、静脉损伤 E.股深动脉损伤10.髋关节前脱位复位后伤肢必须固定在()。
A.外展外旋伸直位 B.外展内收伸直位 C.内收外旋伸直位D.内收内旋伸直位 E.以上都不是11.髋关节中心型脱位不能过早负重的主要理由是()。
下肢牵引要注意什么下肢牵引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用于治疗下肢骨折、脱位等疾病,通过施加牵引力,使骨骼恢复正常位置,并减轻疼痛、缓解症状。
在进行下肢牵引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术前准备:在进行下肢牵引之前,医生需要仔细评估患者的病情和体征,包括骨折部位、骨折类型、软组织损伤等。
此外,还需要对患者的全身情况进行评估,了解是否有其他合并症,如心脏病、高血压等。
同时,还要检查患者的下肢血运情况,确保进行牵引时不会影响下肢血液供应。
2. 牵引方式:下肢牵引可以通过骨骼牵引和皮肤牵引两种方式进行。
骨骼牵引是指通过穿刺或穿切手术将钢针或钢钉插入骨骼中,然后通过托拉机或重力来施加牵引力。
皮肤牵引是通过将绷带或橡皮筋固定在患者的下肢上,然后将固定在床上的绷带或重物逐渐加重来施加牵引力。
选择合适的牵引方式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技术经验来决定。
3. 牵引力的大小:牵引力的大小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调整,一般来说,骨折处的牵引力应该能够使骨骼恢复正常位置,在此基础上再适当增加一些力度,以保持骨折端的稳定。
牵引力过大会导致骨骼移位或损伤周围的组织,而牵引力过小则不能达到治疗的效果。
因此,在进行牵引之前,医生需要根据临床经验和患者的病情来判断合适的牵引力大小。
4. 牵引的时间:下肢牵引的时间一般较长,根据骨折的类型和严重程度,一般需要数周或数月的时间才能达到预期的疗效。
在进行牵引期间,需要定期检查患者的病情和牵引效果,及时调整牵引力的大小和方向。
牵引时间过短可能无法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而过长则容易导致患者对牵引失去耐受性。
5. 牵引后的康复:下肢牵引是一种辅助治疗方法,只能暂时维持骨骼的稳定,不能代替骨骼的自然修复。
牵引去除后,患者需要进行康复训练,包括物理疗法、康复运动等,帮助骨骼恢复功能和健康。
同时,患者在康复期间应遵循医生的嘱咐,注意细心护理,避免受到再次伤害。
总之,下肢牵引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但在进行牵引之前需要进行充分的术前评估,选择合适的牵引方式和力度,并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和疗效。
肩锁关节脱位【病史采集】1. 多为全身多处外伤之一部分,也可为单独损伤,注意了解外伤机制。
2. 多为直接暴力引起,肩外侧着力所致。
【检查】1. 肩外侧疼痛,上肢外展活动受限。
2. 锁骨远端肿胀、隆起,弹性活动。
3. X线肩部平片示:关节间隙变宽,锁骨远端抬高。
【诊断】1. 有肩部外伤史,锁骨远端隆起,弹性活动。
2. 肩部X线平片可显示脱位类型,分为全脱位和半脱位。
【治疗原则】1. 半脱位一般不须复位内固定,上肢悬吊2〜3周后活动肩关节。
2. 全脱位及半脱位有特殊要求者,早期行切开复位肩锁关节融合术。
3. 陈旧性脱位,如无明显症状不予处理,有疼痛及肩活动受限者,可考虑行锁骨远端切除或肩锁关节融合术。
4. 老年人无论何种脱位均不须特殊治疗,上肢悬吊一周后开始活动肩关节。
【疗效标准】1. 治愈:肩锁关节复位良好,局部无明显疼痛,肩关节活动不受限,X线片示肩峰与锁骨远端有融合现象。
2. 好转:肩锁关节未完全复位,活动时有疼痛,肩关节活动基本达到功能要求。
【出院标准】关节功能复位,无近期并发症,可出院。
院外功能锻炼及门诊随访。
肩关节脱位【病史采集】及早完成病史采集,了解受伤机制,分析脱位情况。
【检查】1. 肩部肿痛,活动受限,弹性固定,上肢可能麻木感。
2. 肩峰突出成"方肩",肩峰下有空虚感。
3. Dugas 征阳性,为特有体征。
4. 拟手术治疗者行血常规、血型及出凝血时间检查。
老年病人查心电图及尿糖。
【诊断】1. 有肩部直接撞击史。
2. 具备特有的脱位体征。
3. X 线片显示可分为前后脱位或骨折。
4. 有条件者可行CT检查。
【治疗原则】1. 新鲜关节脱位,须急症复位,必要时在麻醉下进行,常用复位方法有:(1) Hippocrates法(足蹬法)复位成功有肱骨头滑回关节盂的感觉,Dugas征阴性可证实。
( 2) Kochors 法(牵引旋转法),此法不可强行旋转,有发生骨折的可能。
( 3) Milch 法,俯卧检查台上,胸部下垫枕,患肢从台边下垂,数分钟可自行复位,可行外展旋转复位。
概述1凡正常关节咬合对位发生变异者,或在运动中关节面失去正常的对合关系,关节面的相互关系越出正常范围而不能自行复原者,称为关节脱位(Dislocation),俗称脱臼。
关节面部分失去对合关系,称为关节半脱位。
关节脱位方向的命名均以关节远侧骨端的移位方向而命名。
关节周围韧带和关节囊的损伤,称为关节扭伤。
其中因外力所致者称为创伤性关节脱位。
由于关节本身或周围组织病变所致者则称为病理性关节脱位。
发生于四肢关节的脱位则按该关节加脱位来称呼。
流行病学1关节脱位虽是一种常见损伤,但比骨折少见。
1、年龄创伤性脱位多发生于青壮年,儿童和老年人较少见。
儿童体重较轻,摔倒时冲击力较小,骨端软骨较厚,富于弹性,可减少或吸收一部分外伤暴力。
此外,儿童关节周围韧带或关节囊较成人柔韧,且富于弹性,不易撕裂,故关节不易脱位。
如暴力太大,多造成骨骺分离。
老年人因为活动相对少,接受暴力的机会也相应较少。
如遭受暴力,因其骨质疏松,多造成骨折。
2、部位上肢关节结构一般较下肢薄弱,因此上肢脱位较下肢多见。
从国内的统计来看,大关节脱位中的肘关节脱位最多见,肩关节脱位次之,再其次是髋关节脱位,而膝关节脱位较少见。
关节脱位好发与否和关节盂的深浅、骨端的大小、关节囊的松紧、关节周围韧带及肌肉的强弱、关节的活动性等有密切关系。
例如:髋关节的髓臼很深,股骨头大,且可深纳于髓臼中,接触面积大,两关节面之间有负压吸引力,而且周围韧带及肌肉较强,关节活动范围比肩关节小,故甚为稳定,不易脱位。
而肩关节的关节盂唇及关节囊所包绕,关节囊比较松弛,周围的韧带及肌肉较弱,尤其是关节的前下部,且关节活动范围较大,运动频繁,受伤机会较多,故肩关节较不稳定,易于脱位。
相关疾病1缺血性骨坏死、创伤性骨化、创伤性关节炎、关节僵硬、骨质疏松、感觉障碍、运动功能障碍、肌肉萎缩、骨膜下骨化等。
病因与发病机制1关节脱位主要是由外力作用所致。
外力将关节囊撕裂.同时也使关节囊周围的韧带、肌腱、肌肉等软组织也受到损伤,所以造成关节头部自关节囊的裂隙脱出关节腔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