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机叶片疲劳加载振动频率特性分析与试验
- 格式:pdf
- 大小:1.19 MB
- 文档页数:6
双轴共振式风电叶片全尺寸结构疲劳测试理论与方法双轴共振式风电叶片全尺寸结构疲劳测试理论与方法随着能源需求的增长和环保意识的提高,风能成为一种可再生、清洁的能源来源备受关注。
在风能发电系统中,风电叶片是将风能转化为机械能的关键部件之一。
由于长期受到风力的作用,风电叶片容易出现疲劳损伤,影响其使用寿命和安全性能。
因此,疲劳测试对于了解风电叶片的疲劳性能以及提高其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双轴共振式风电叶片全尺寸结构疲劳测试是一种广泛应用的方法,能够真实模拟风电叶片在实际工作环境中的受力情况,获取叶片在不同负荷条件下的疲劳特性数据。
本文将详细介绍双轴共振式风电叶片全尺寸结构疲劳测试的理论与方法。
首先,双轴共振式风电叶片全尺寸结构疲劳测试的理论基础是共振原理。
当叶片受到与其固有频率相同的载荷时,会出现共振现象,使叶片发生明显的振动。
利用共振原理可以在实验室中模拟风电叶片在实际工作条件下的共振振动,从而研究其疲劳损伤特性。
其次,双轴共振式风电叶片全尺寸结构疲劳测试的方法主要包括试验设备的搭建和试验过程的操作。
首先,需要建立一个能够模拟风力加载和叶片振动的实验台架。
实验台架上设有叶片固定装置和加载装置,分别用于固定叶片和施加负载。
在试验过程中,通过控制载荷的大小和频率,使叶片达到共振状态,并记录叶片在不同载荷下的振动响应。
双轴共振式风电叶片全尺寸结构疲劳测试须进行多组试验,通过改变载荷的振动频率和幅值来模拟不同工况下的叶片受力情况。
通过测量叶片的振动加速度、应变和应力等参数,可以获得叶片在不同工况下的振动响应和受力状态。
通过对多组试验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可以得出风电叶片在实际工作环境中的疲劳特性。
另外,为了对双轴共振式风电叶片全尺寸结构的疲劳性能进行更准确的评估,还可以通过有限元分析等数值模拟方法来验证试验结果,并进一步优化叶片结构和材料。
通过将试验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可以评估叶片的疲劳寿命和安全性能。
0引言如今,风力发电是非常常见的。
而且这种能源是比较安全可靠的。
当中风力发电机是必不可少的。
而风机叶片就是其中的一个部件。
如果风机叶片出现故障的话,是会影响到风力发电的。
1风机叶片振动在利用风力发电机进行发电的过程中,风机叶片会出现什么样子的故障呢?又应该怎么对风机叶片的振动进行检测呢?以下主要是针对风机叶片振动的检测方面进行分析和介绍。
1.1检测其实,风机出现故障的原因有很多。
其中,这个风机振动就是最大的原因之一。
通常情况之下,风机设备出现故障问题,其相关的信息主要是通过风力发电机中的振动信号来传递出去的。
因此,在风力发电及运行的过程当中是通过利用相关的设备来检测振动的信号的。
而且还要对这个信号中携带的数据进行一个合理恰当的分析,从而才能真正了解到风力发电机设备的健康情况。
对于风力发电机来说,出现故障是非常常见的。
风力发电机的实时运营情况,是发现风电设备的故障和维修的重要依据。
而对于风机叶片来说,它的加速度是可以利用相关的传感器来测试的,它的参数是可以反映出风机设备当中的叶片的振动程度的。
其速度大小可以通过数学的方式来计算出来。
同时,风机的叶片振动幅度的快慢,也可以通过速度表现的方式来进行表达,从而可以对风机叶片的振动幅度进行分析。
1.2检测方案首先,我们应该设置风机的三个叶片。
分别把风机的三个叶片标注为1、2、3。
在这三个叶片上面,我们要均匀的配置五个加速度传感器。
而且要对这个传感器进行编号,分别标为ABCDE。
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就可以检验出叶片上不同位置上的三维方向的加速度的数值。
然后,再通过计算的方式,我们就可以得到每个叶片当中的空间振动模态。
同时,也可以利用三个叶片不同的位置来进行分析风机叶片系统的平衡状态。
在进行这一个步骤的时候,是一定少不了这个风机故障预测系统的。
2工作原理分析在此处要做的一个介绍就是在风力发电过程当中的风机叶片振动的一个原理进行一个详细的介绍。
因为在风力发电的过程当中震动的方式,它不仅仅可以反映设备的运行的情况,除此之外它还能够反映设备发生一些故障的可能性,因为在风力发电的过程当中每一片风机叶片都有它固定的工作频率。
风机叶片多点激振疲劳加载试验分析乌建中;马怡【摘要】将连续的叶片离散化,建立多点疲劳加载振动模型,并进行模态分析和受迫振动分析.设计同一叶片的单点和多点疲劳加载系统方案,通过对比发现多点加载试验提高了试验平台的利用率,并使得试验弯矩更均匀,包络范围更大.【期刊名称】《装备制造技术》【年(卷),期】2017(000)012【总页数】4页(P158-160,186)【关键词】疲劳试验;多点加载;振动模型;激振力;弯矩匹配【作者】乌建中;马怡【作者单位】同济大学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上海201804;同济大学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上海2018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M315风机叶片疲劳加载试验的目的是测试叶片的可靠性和抗疲劳强度,确保叶片疲劳寿命达到设计要求。
随着风机技术的发展,大批兆瓦级大型风机投入规模化的生产,单点加载可能难以驱动大尺寸叶片试验,而使用多套设备在不同点同时进行加载,即多点疲劳加载,可以加大激振能力,同时能更好地满足弯矩分布要求,提高测试频率,缩短试验时间[1-2]。
本文建立了多点叶片疲劳加载振动模型,并以两点为例设计了多点疲劳加载系统。
1 风机叶片两点疲劳加载试验系统组成风机叶片疲劳加载试验系统由加载基座、测试叶片、疲劳加载系统等构成,其中疲劳加载系统由动力装置、可移动质量块和固定部分等构成。
风机叶片的根部固定在加载基座上,多点激振试验是多个加载源布置在沿叶片展向位置上,其动力装置驱动可移动质量块做直线往复运动,其产生的惯性力对叶片进行加载,以两点激振疲劳加载试验系统为例,如图1所示。
2 风机叶片疲劳加载振动模型建立2.1 叶片模型离散化将连续的叶片分为各截面,离散成一个具有自由度的等效悬臂杆体系,每个离散段为一个单元,由无质量的梁段及截面处的集中质量块组成,如图2所示。
图2 叶片离散化模型叶片根部记为截面1,尖部为截面n,截面i与截面i+1组成离散段i.离散段长度为li,截面线密度为ρi,则离散段i的质量近似为:n自由度系统的运动微分方程为:上式中:[M]为结构的质量矩阵,是对角线元素为集中质量mi的对角线矩阵;[K]为结构的抗弯刚度矩阵;[C]为结构的阻尼矩阵;{y}、{y˙}、{y¨}分别为结构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F(t)}为激振力向量。
风电叶片脉冲式疲劳加载试验特性研究作者:乌建中于永军胡康廖高华来源:《风能》2015年第03期风电叶片试验认证是风电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一环.进行叶片疲劳试验的目的在于检验叶片的疲劳寿命,同时.工稗设计人员也可以利用测试的结果改进叶片的结构设计。
现有的加载方式以离心式摆锤加载和液压加载为主流设备。
摆锤加载方式对叶片本身有自重的影[向;液压加载方式存在效率低及成本过高等不足。
提出脉冲激励其共振响应技术所需的设备简单、运用过程简便、检测成本较低,且支撑该技术的工作原理、检测方案、信号处理方法等均具有通用性。
因此,脉冲激励不失为叶片疲劳加载的一种新方法。
叶片脉冲加载基本原理在对叶片加载系统,进行理论分析时,可将叶片近似为线性弹性体,振动过程中叶片的阻尼力和弹性力分别为速度和位移的线性函数,则所建立的单点疲劳加载动力学模型如图1所小。
图1中,叶片振动方向为y方向,m,ky,cy分别为叶片y方向的当量质量、等效刚度和阻尼,F为脉冲激励力。
对图1所小模型,利用广义坐标来描述非自由质点系的运动,以系统的动能、势能、耗散函数和广义力的形式出现,建立拉格朗日方程。
在激励力F(f)作用下,系统的动能与势能为:则系统拉格朗日方程为:式中:L为拉格朗日函数,L=V-U;qi为系统的广义坐标;qt为系统的广义速度;D为耗散函数;Qi为广义坐标方向qi的广义力。
对式(2)进行解析推导,求解系统稳态响应。
周期激励傅里叶级数变换下的强迫振动:在对叶片进行加载过程中,采用图2所小的脉冲信号进行激励。
图2的周期性信号,取其一个周期,建立相对坐标系,可写出在的分段表达式式中:2Δt为脉冲信号每次作用时间对图2 中脉冲激励F(t)做傅里叶级数展开脉冲激励参数化系统响应分析根据以上的分析计算,进行具体参数的响应结果分析。
对于9m叶片其参数k=17500N/m,£=0.01,f=1.67hz,ω=10.5rad/s,脉冲每次作用时问2Δt=T/8,T为叶片振动周期。
叶片振动测量实验报告1. 引言叶片振动是在流体中运动的叶片由于受到流体作用力而发生的振动现象。
叶片振动对于风力发电机、水力发电机等工程应用中的叶片运动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量叶片振动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探究叶片振动的基本特性和规律。
2. 实验方法2.1 实验装置本实验使用的实验装置包括:振动测量系统、电磁感应位移传感器、信号调理电路和数据采集设备。
2.2 实验步骤1. 将叶片固定在安装架上,确保叶片在安装架上自由振动;2. 在叶片上固定电磁感应位移传感器,并连接到信号调理电路;3. 打开振动测量系统和数据采集设备;4. 开始测量,并记录数据,包括叶片振动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
3. 实验结果与分析3.1 叶片振动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测量结果使用数据采集设备记录并处理实验数据,得到了叶片振动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曲线。
下图为测得的实验结果示意图。
3.2 基于实验结果的分析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观察到叶片振动的周期性特征。
叶片振动的周期由外部作用力和叶片的固有特性共同决定。
通过分析位移、速度和加速度曲线,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位移曲线呈现正弦波形,表明叶片振动是一个简谐振动过程;2. 速度曲线呈现谐波形,速度的变化与位移变化相位差90度,速度峰值落在位移波峰或波谷;3. 加速度曲线为谐波的导数形式,加速度的变化与位移变化相位差180度,加速度峰值落在位移波谷或波峰。
叶片振动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特性对于优化叶片运动控制和减小振动引起的能量损失具有重要意义。
4. 实验总结通过本实验,我们成功测量了叶片振动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曲线,并分析了其特性和规律。
实验结果表明,叶片振动呈现周期性变化,具有简谐振动的特点。
这对于工程应用中的叶片运动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本实验还展示了使用振动测量系统进行叶片振动测量的方法和步骤,为后续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基础数据和方法。
风力发电机组叶片振动检测方法引言风力发电机组作为一种广泛应用于可再生能源领域的设备,其叶片振动监测对于保证其正常运行和安全性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种叶片振动检测的方法,以帮助工程师和技术人员保持风力发电机组的最佳工作状态。
背景风力发电机组的叶片振动是由风的冲击和机械运行不平衡等因素引起的。
叶片振动过大会导致发电机组损坏或者减少发电能力,甚至对周边环境和人员造成危害。
因此,及时检测和监测叶片振动情况可以预防潜在的问题。
方法步骤1:传感器的安装在风力发电机组的叶片上安装合适的振动传感器。
传感器应该能够测量叶片的振动幅度、频率和方向。
通常,采用压电传感器来实现这一目的。
步骤2:数据采集与分析使用数据采集器记录由传感器测量到的叶片振动数据。
数据采集器应该具有足够的存储容量和采样率。
采集的数据可以通过电缆或者无线传输到中央处理单元进行分析。
步骤3:数据处理与诊断通过专门的软件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诊断。
常见的方法包括频域分析、时域分析和振动模式识别。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得到叶片振动的频率、幅度和模式等信息,并判断是否存在异常情况。
步骤4:报警与维护当检测到叶片振动超过设定的阈值时,系统应该及时发出警报并采取相应的维护措施。
可能的维护措施包括校准传感器、平衡叶片或者更换损坏的部件等。
同时,持续地监测叶片振动情况可以帮助工程师预测可能的故障,并采取预防措施。
结论通过使用合适的传感器、数据采集与分析系统,以及有效的诊断算法,可以对风力发电机组叶片的振动情况进行检测和监测。
这种方法有助于提高风力发电机组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保证其持续稳定地发电,并对环境和人员产生最小的风险。
> 注意:本文所介绍的方法仅供参考,具体的装置和技术细节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基于振动特征的风机叶片故障检测与诊断方法随着风能的开发和利用,风机作为风能转换的重要设备,其正常运行对风电场的发电效率和经济效益有着重要影响。
然而,由于外界环境和长期运行等因素的影响,风机叶片容易出现各种故障,如裂纹、疲劳断裂和松动等。
这些故障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和诊断,可能会导致严重的事故和设备损坏,因此风机叶片故障的检测和诊断显得尤为重要。
近年来,基于振动特征的风机叶片故障检测与诊断方法得到了广泛关注和应用。
振动信号是风机叶片故障的重要特征之一,通过对叶片振动信号的分析可以有效地识别和判断叶片故障类型和程度。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基于振动特征的风机叶片故障检测与诊断方法。
一、时域振动特征分析法时域振动特征分析法是一种常用的风机叶片故障检测与诊断方法。
该方法主要是通过对风机叶片振动信号的时域波形进行分析,提取出其中的故障特征信号。
常用的时域振动特征包括峰值、波形、振幅等。
通过对这些特征进行统计和分析,可以准确地判断叶片是否存在故障以及故障类型和程度。
二、频域振动特征分析法频域振动特征分析法是另一种常用的风机叶片故障检测与诊断方法。
该方法主要是通过对风机叶片振动信号进行频谱分析,得到叶片振动频率和振动幅度的分布情况。
常用的频域振动特征包括频谱图、功率谱密度和谐波分析等。
通过对这些特征进行分析,可以判断叶片是否存在频率异常或振动幅度异常,从而判断叶片是否存在故障。
三、小波变换分析法小波变换分析法是一种较新的风机叶片故障检测与诊断方法。
该方法主要是通过对风机叶片振动信号进行小波分析,得到叶片振动信号的时频特性。
通过对时频特性进行分析,可以提取出叶片振动的瞬时能量和频率分布情况,从而判断叶片是否存在异常振动和故障。
四、模式识别方法模式识别方法是一种较为高级的风机叶片故障检测与诊断方法。
该方法主要是通过建立风机叶片振动特征和故障类型之间的模型,利用相关算法对叶片振动信号进行分类和诊断。
常用的模式识别算法包括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和朴素贝叶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