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下册-《游子吟》教学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10.07 MB
- 文档页数:19
人音小学音乐六下《游子吟》课件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音小学音乐六下教材,歌曲《游子吟》是一首富有诗意的中国古典民谣。
歌曲以游子离家漂泊为主题,通过优美的旋律和深情的歌词,表达了游子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学生将了解到歌曲的创作背景,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教学目标:1. 能够熟练地演唱歌曲《游子吟》,理解歌曲的内涵和情感。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3. 引导学生体验音乐带来的情感共鸣,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歌曲中的音准、节奏和旋律。
重点:歌曲的情感表达和演唱技巧。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钢琴、多媒体教学设备、乐谱。
学生准备:音乐课本、练习本、铅笔。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歌曲《游子吟》的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随后,教师简要介绍歌曲的背景和创作意图,引发学生的兴趣。
二、歌曲学唱(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跟唱歌曲,注意音准和节奏的准确性。
2. 教师针对歌曲中的难点,如音准、节奏和旋律,进行示范和讲解。
3. 学生跟随教师练习,直至能够熟练地演唱歌曲。
三、歌曲解析(10分钟)1. 教师分析歌曲的结构、调式和和声,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歌曲。
2. 教师讲解歌曲中的情感表达,如思念、忧愁等,引导学生体验歌曲的情感。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学生自主练习歌曲,教师巡回指导。
2. 教师挑选学生进行演唱,给予评价和指导。
五、情感体验(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想象自己是一位游子,离家在外漂泊。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教师引导学生用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
板书设计:歌曲《游子吟》结构:ABA调式:G调和声:主和弦、下属和弦、属和弦情感:思念、忧愁作业设计:1. 请学生用歌词《游子吟》的旋律,创作一首属于自己的歌曲。
答案:开放性作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和创意进行创作。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目标:1. 能够熟练地演唱歌曲《游子吟》,理解歌曲的内涵和情感。
六年级音乐下册《游子吟》课件教学内容:1. 歌曲《游子吟》的歌词学习与理解;2. 歌曲的旋律学习与演唱;3. 歌曲的节奏与拍子掌握;4. 音乐欣赏与分析;5. 音乐创作与实践。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理解《游子吟》的歌词内容,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母爱之情;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3. 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歌曲《游子吟》的歌词记忆与演唱,旋律的掌握,节奏与拍子的准确表现。
难点:音乐欣赏与分析,音乐创作与实践。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音响、投影仪、课件、乐谱。
学具:乐谱、歌词本、练习本。
教学过程:一、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播放歌曲《游子吟》,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引导学生在听歌过程中思考:歌曲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二、歌词学习与理解(5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歌词,让学生理解歌词的含义,体会母爱的伟大;2. 学生跟唱歌曲,注意歌词的准确表达。
三、旋律学习与演唱(5分钟)1. 教师钢琴演奏歌曲旋律,让学生跟随钢琴哼唱;2. 教师指导学生演唱歌曲,注意旋律的准确性;3. 分组进行演唱,互相交流学习。
四、节奏与拍子掌握(5分钟)1. 教师讲解歌曲的节奏与拍子,让学生跟随节奏拍手;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拍手演唱歌曲;3. 教师随机抽取学生进行节奏与拍子的练习。
五、音乐欣赏与分析(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歌曲《游子吟》,让学生分析歌曲的音乐特点;2. 学生分享自己的欣赏心得。
六、音乐创作与实践(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音乐创作,让学生尝试自己编写类似的歌曲;2. 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互相交流学习。
板书设计:板书内容:歌曲《游子吟》歌词、旋律、节奏、拍子、音乐特点。
作业设计:1. 请学生回家后向家人分享歌曲《游子吟》的歌词及意义;2. 请学生按照歌曲的节奏与拍子,独立演唱《游子吟》。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歌曲《游子吟》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了母爱的伟大,培养了对音乐的感知能力。
六年级音乐下册《游子吟》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六年级音乐下册,主要围绕《游子吟》这首歌曲展开。
教学内容包括:1. 歌曲《游子吟》的学唱与理解;2. 分析歌曲的旋律、节奏、和声等音乐元素;3. 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及寓意。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歌曲《游子吟》的旋律、节奏、和声等音乐要素;2. 培养学生对古典音乐作品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3. 通过学习《游子吟》,教育学生孝敬父母,关爱他人。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歌曲中的旋律跳跃、节奏变化、和声处理;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古典音乐作品的欣赏能力,理解歌曲的寓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钢琴、多媒体设备、黑板;2. 学具:音乐教材、歌词单、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关于孝敬父母的故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游子吟》;2. 歌曲学唱: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跟随学唱,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和声;3. 歌曲分析: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旋律、节奏、和声等音乐元素,理解歌曲的寓意;4. 例题讲解:选取歌曲中的典型乐句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要素;5. 随堂练习:学生分组练习,互相指导,共同提高;六、板书设计1. 《游子吟》2. 歌曲旋律、节奏、和声分析;3. 歌曲寓意及教育意义;4. 课堂练习及注意事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学唱《游子吟》,并为歌曲编配简单的和声;2. 答案:见教材附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掌握程度,教学方法的适用性;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了解更多关于古典音乐的知识,提高音乐素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掌握《游子吟》这首歌曲,同时培养孝敬父母、关爱他人的品质,提高音乐欣赏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歌曲中的旋律跳跃、节奏变化、和声处理;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古典音乐作品的欣赏能力,理解歌曲的寓意;4. 作业设计:学唱《游子吟》,并为歌曲编配简单的和声。
游子吟教学设计
1、教学内容: 小学音乐六年级下册歌曲《游子吟》
2、教材分析:
歌曲《游子吟》唐,孟郊词,当代谷建芬曲。
这是一首表达母爱的颂歌。
歌曲用了两段不同的旋律,讲这首唐诗呈现了两遍。
第一段旋律低沉,加上装饰音,像是拨动心弦,诉说对母爱的深情。
第二段旋律在中高音区跳动,仿佛不断涌动的激情表达作者的感恩之心。
歌曲意味深长,扣人心弦、催人泪下,饱含深情。
这首歌在教材的第一单元中,是第一首学唱的歌,处在重中之重的地位,旨让学生演唱古诗词歌曲之中,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3、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在音乐上有了不较高的欣赏能力和演唱水平。
,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那个自己理解音乐,并能够表达自己的理解。
在节奏方面能够较熟练地运用简单的各种节奏。
在音乐知识上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歌曲的技巧不够熟练,变声期开始。
一些学生演唱高音比较困难,对歌曲的感情理解不够深入,表现不够准确,在欣赏音乐的时候有些乐曲的兴趣不够,对通俗音乐的兴趣增强。
4、教学目标
1)、学生能用轻柔、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2)、能准确演唱上波音,了解装饰音和强弱关系。
3)、通过学习,教育学生从小就应体贴父母,孝敬父母,具有美好的品德。
5、教学重点、难点:
把握歌曲的思想歌曲的感情,充分感受、体验、表现母子情。
6、教学方法:情境法,讲授法,听唱法、分析法等等。
7、媒体资源PPT课件
8、教学过程。
人音小学音乐六下《游子吟》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音版小学音乐六年级下册,具体章节为《游子吟》。
详细内容包括:学习歌曲《游子吟》,理解歌曲的词曲特点,掌握歌曲的演唱技巧;了解《游子吟》的创作背景,感受母爱的伟大和深沉;学习相关的音乐知识,提高音乐素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歌曲《游子吟》的演唱技巧,能够准确、流畅地演唱歌曲。
2. 让学生理解《游子吟》的词曲特点,了解创作背景,培养对母爱的感恩之情。
3. 通过学习歌曲,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歌曲中的高音部分,对学生的音准、气息控制要求较高。
教学重点:歌曲的演唱技巧,对词曲特点的理解,母爱主题的感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关于母爱的故事,引起学生对母爱的关注,为新课的学习做好情感铺垫。
2. 歌曲学习:a. 播放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和情感。
b. 分句教唱,指导学生掌握歌曲的演唱技巧,注意音准、节奏、气息控制等。
c. 逐句讲解歌词,帮助学生理解词曲特点,感悟母爱的伟大。
3. 歌曲练习:a. 学生跟随伴奏演唱歌曲,教师巡回指导,纠正演唱中的问题。
b. 分组练习,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学习,提高演唱水平。
4. 音乐知识学习:讲解歌曲中的音乐知识,如旋律、节奏、和声等,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5. 情感体验: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母爱的感悟,培养感恩之情。
六、板书设计1. 黑板左侧:歌曲《游子吟》的歌词。
2. 黑板右侧:歌曲的曲谱,标注高音、难点部分。
3. 黑板中央:母爱主题的图片,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演唱歌曲《游子吟》,并录制视频。
2. 答案:演唱准确、流畅,情感表达真挚。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掌握程度,演唱技巧的改进方法等。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其他关于母爱的歌曲、诗词、故事等,进一步感悟母爱的伟大。
六年级音乐下册《游子吟》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课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六年级音乐下册第五单元《母亲河》,主题为《游子吟》。
本节课主要学习《游子吟》这首歌曲,通过对歌曲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歌曲背景,掌握音乐的基础知识和演唱技巧,感受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教材涉及的章节内容为:《游子吟》歌词学习、曲调学唱、音乐知识拓展。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熟练演唱《游子吟》,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歌词,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和音乐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唱、讨论、实践,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母爱的伟大,激发学生对母亲的敬爱之情,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和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熟练演唱《游子吟》,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歌词。
难点:歌曲的情感表达,对音乐知识的拓展和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多媒体课件、黑板。
学具:音乐书、笔、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关于母爱的故事,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游子吟》。
2. 新课学习:a.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游子吟》歌词,理解歌词内容。
b. 教师示范演唱《游子吟》,学生跟随学唱。
c. 分组练习,相互交流讨论,掌握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d. 教师针对学生的演唱进行指导,纠正错误,提高演唱效果。
3. 音乐知识拓展:介绍《游子吟》的创作背景和音乐特点,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4. 随堂练习:分组进行演唱比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板书设计1. 歌曲名称:《游子吟》2. 歌曲旋律、节奏、歌词3. 音乐知识拓展:歌曲背景、音乐特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熟记《游子吟》歌词,并背诵给家长听,家长签字确认。
2. 答案:歌词熟记,家长签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搜集关于母爱的诗词、歌曲,下节课分享交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