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美学审美意识的出现
- 格式:ppt
- 大小:314.00 KB
- 文档页数:3
五位重要的美学家:蔡元培、宗白华、李泽厚、朱光潜、高尔泰一、什么是“美”?(一)从词源上谈1、羊大为美(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后宋代徐铉正式提出“羊大为美”的概念,日本人笠原仲二在《古代中国人的美意识》中进行了阐释与论证,认为中国人的美感起源于味觉,游牧民族主食羊肉,羊肉很肥美。
)A、起源于吃饭(味觉),源于实用的物质功利;是一种愉悦快乐的精神状态B、“味”成为一个美学范畴a、味觉是种感官感受,审美建立在感官基础之上b、味觉是种感觉感观,具有超出一般功能利欲望的特点c、“羊大为美”体现了中华美学是种重主体性、重体验性的美学体系(味道指向“道”,存在的本质、生命的意义、人生的价值)C、至味无味,味要适度2、羊人为美(1903年,雷克纳最早提出“将艺术产生的原因与原始舞蹈、巫术活动联系起来”)(起源于宗教舞蹈,融物质功利和精神功利于一体的巫术活动。
强调人在宗教活动中感性的积淀。
)A羊的叫声听起来带有悲戚之感,易唤起人的悲怜意识;给人吉祥之像B羊:温顺(中国人温柔敦厚,但奴性十足);保守(羊喜欢群体性的生活,中国人也有集体意识);内敛(中国人喜欢团体,骨子里有种不敢担当之义)C美起源于宗教舞蹈,融物质功利和精神功利于一体的追求活动,与巫术交叉3、色好为美(起源于性,源于生命的延续)例:马叙伦“美为媄,色好也”丰乳肥臀:代表了女性可以生殖;动物中选配偶时,以生育能力作为其标准。
4、生殖崇拜。
(美既非大,也非羊人,而是羊于其生殖器的集合)起源于性,起源于生命崇拜。
体现了个体生殖和种族繁衍对早期人类的重要意义。
总结:1、实用功利先于审美,审美起源于功利,但审美最终超越了功利。
(广义的功利就是善,但美又不仅仅停留在功利的阶段,而是又超越了功利,走向了更为广阔的生命境界,那就是自由)2、美起源于劳动生产和社会实践。
3、美的本质是对人性的肯定和对生命的肯定。
第一节美学的诞生与发展(审美意识——审美思想——美学学科阶段)1、原始社会中审美意识的形成:审美意识指人对审美现象与活动的看法,原始人的审美意识是朴素的、不自觉的,主要来源于审美经验。
美学原理完整版名词解释1、美学:美学是一门关于人的审美价值的人文学科。
2、美学研究的对象:以艺术为主要研究对象,并通过艺术来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进而研究各种审美对象、美感经验、审美意识、审美范畴和美学思想。
3、Aesthetiea:是德国理性主义哲学家、美学家鲍姆嘉登的学术专著《美学》一书的书名译音,在德文中的意思是感性学,即美学。
4、审美意识:人类的审美活动并不是无意识的本能活动,而是由自觉的意识所支配的精神活动和实践活动。
即使在最原始的审美活动中,原始人类同样是受到某种特定的意识支配才进行这些活动的。
这种特定的意识就是审美意识。
审美意识是对于审美现象的感性直观的认识。
还没上升到理论形态。
人类审美意识的产生是一个历史过程,从根本上说是与人类生产劳动分不开的。
当人类开始把自己与自然区别开来,并按照“美的规律”创造物体,并在自己的创造物中直观自身,看到了自己的创造能力的时候,人类的审美意识也就形成了。
5、美学思想:美学思想是审美意识的不断发展的结果,是能够深刻地解释审美现象的内在本质的理性认识,具有明确的理论观点和概念范畴。
美学思想是具有某种理论之后对审美现象的思考,是美学发展的三个阶段之一,具有两个基本特点:一是应当能够借助语言文字形式进行传播;二是美学思想具有理论的形态,美学思想具有明确的理论观点和概念范畴。
6、心理能量消耗的节省说:是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提出的。
他认为人的本能欲望受到压抑,压抑到无意识中,喜剧性具有一种释放性的作用,让欣赏者发泄它们,使它们浮动在意识之中,得到满足。
满足方式有三上,一是巧智,专在技巧或字面上取巧,以求得心理能量消耗的节省。
二是想象。
三是幽默,是感情消耗的节省。
7、审美态度:是一种宁静的、适宜于接纳对象外观的心理状态,使主体关注于对象的形式与结构。
其核心是要求人们在审美活动中超越自我和实际功利而达到对审美对象的审美静观。
其存在于审美活动中的,不同于实践、理智、道德的一种态度。
上篇艺术总论1、19世纪末叶,德国的康拉德*费德勒极力主张将美学与艺术学区分开来,认为他们应该是两门相互交叉而又各自独立的学科,这标志着艺术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正式形成。
康拉德*费德勒因此被称为“艺术学之父”。
2、哲学代表着人类理性认识的最高形式,艺术代表着人类感性认识的最高形式,他们共同构成了人类精神王国的两座高峰,那么,架在哲学与艺术这两座精神高峰之间的桥梁便是美学。
第一章艺术的本质与特征第一节艺术的本质一、关于艺术本质的三种看法1、客观精神说:认为艺术是“理念”或者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
德国古典美学家黑格尔)2、主观精神说:认为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是“生命本体的冲动”。
(德国古典美学的开山鼻祖:康德)3、模仿说或再现说: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发展到后来,认为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再现”。
(俄国:车尔尼雪夫斯基“美是生活”的论断出发,认为艺术是对生活的“再现”是对客观现实的“再现”。
)二、艺术本质问题的科学理论基础1、马克思明确提出了“艺术生产”的概念。
2、“艺术生产”理论究竟给艺术研究提供了哪些启示?第一、艺术生产理论揭示了艺术的起源、性质和特点。
(首先,从艺术的起源来看,艺术生产本身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才从物质生产中分化出来的。
其次,从艺术的性质和特点来看,艺术生产理论告诉我们,艺术作为审美主客体关系的最高形式,艺术美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艺术是对客观社会生活的反应,另一方面艺术又凝聚着艺术家主观的审美理念和情感愿望。
)第二、艺术生产理论阐明了两种生产的“不平衡关系”。
(“巡回展览画派”:列宾《伏尔加河上的纤夫》、苏里科夫,列维坦等)第三、艺术生产理论揭示了艺术系统的奥秘。
(艺术生产理论把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鉴赏这三个相互联系的环节,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来研究,从而揭示出艺术作品与欣赏者、对象与主体、生产与消费之间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辩证关系。
2021年自考《美学》复习资料一、美学史上对美学研究对象的几种代表性看法第一种,认为是研究美和美的规律的一门学科。
如柏拉图《大希庇阿斯篇》。
第二种,认为美学是研究艺术的。
来源于黑格尔。
《美学》(在英文版里译成“美的艺术哲学”)第三种,认为美学是研究审美经验和审美心理的学科。
它分为两个层次:1.认为美学是研究人自身的审美经验的,是将人的审美感受、感情、体验这些主观方面作为美学研究的对象。
从客体转向主体,而且是转向主体的心理方面。
这个传统是十七、十八世纪英国经验派开始。
分析哲学的代表人物:维特根斯坦。
认为关于“美”、“善”之类的形而上学概念都是伪命题。
杜威也主张以审美经验作为美学的研究对象,《艺术即经验》。
美国新自然主义美学家托马斯-门罗也强调对审美经验作尽可能客观的描述。
中国有李泽厚。
2.比审美经验深一层,以审美心理活动为美学研究对象。
这种观点也是偏向于主观方面,关注的是“美感在心理上是怎么产生的”等,从心理学角度研究审美经验,美学就成了审美心理学。
如德国的费希纳,《实验学美》、《美学入门》,认为美学是“关于快与不快的学说”。
弗洛伊德发现了心理的无意识层面,用来解释文艺中的心理学问题。
其学生荣格把无意识改为集体无意识,提出了原型理论。
第四种,认为美学的研究对象是人和现实之间的审美关系。
中国的蒋孔阳《美学新论》。
二、对美学学科的研究对象的认识美学研究的对象是审美对象,即体现着人与世界的审美关系的一切审美现象或审美活动。
审美关系的现实展开,就是人的审美活动。
并非所有的有审美因素的现象都等于审美现象。
美学应当是研究人和世界之间的审美关系、研究体现审美关系的审美现象和审美活动的学科,这是美学研究的中心问题和主要对象。
艺术美——艺术中的审美现象。
艺术本质上是一种审美活动,是审美活动最高级、最典型的形式。
波兰现象学家英伽登认为审美对象和艺术品是分开的。
艺术美是一种在审美活动中现实地生成的审美现象,而不是游离于人的审美活动、固定不变的美的现象。
美学复习提纲1.辨析“审美”、“美学思维”、“美学”三个概念。
答:“审美”:是人类现实活动之一;它包含审美意识与审美对象;“美学思维”:是审美意识的观念化,它势必趋向理论自觉形态;“美学”:是人类知识近代分化所产生的美学思维的学科形态。
2.(1)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答:1.艺术美学曾被规定为“艺术哲学”但美学研究艺术与艺术学不同。
2.“美”一个多义的“美”不宜作为美学研究对象的范畴术语。
3.“审美经验”只有作为涵括审美意识与审美对象的“审美活动经验”才是美学的研究对象。
(2)“中国美学”中国美学三种涵义答:1.中国古典美学依托中国古代文化主干儒释道的美学思想2.美学在中国晚清以来中国从西方引进的美学学科3.中国美学的重建自觉区别于西方美学的中国美学现代形态注意“中西”与“古今”的两对比较3.美学的学科性质。
答:一、美学是一门人文学科(1)自然科学—-自然(客体)1.人类知识三大现代分类(2)社会科学一一社会(客体)(3)人文科学—-人(主体)2.人文科学以人生价值意义为中心,包含着不同角度学科:哲学、伦理学、教育学……人文科学理论是各门人文学科的“元理论”。
3.明确美学的人文学科特性,对于美学具有根本性意义。
二、美学是一门理论学科1.具有作为人文学科的价值批判引导功能。
美学并非自然科学式价值中立的客观剖析,对商业消费主义审美现象的批判。
2.作为哲学学科具有深层思维特性。
美学以对人生元价值代表之一的审美的理论反思,成为人生哲学不可或缺的基本组成部分。
三、美学相邻学科1.美学与艺术学(1)二者各自研究的对象范围不同(2)外延重合(交叉)部分二者研究的内容及方向不同2.美学与心理学美学与心理学的不同:(1)心理学是对心理现象外在的观测,美学立足于审美心理内在的体验。
(2)心理学只记录心理反应的生理一一物理变量,并且只就心理规律客观说明。
美学却要求理解审美心理,并势必伴随体验将研究者自身的精神经历带入心理对象而作出不同于客观说明的解释。
一、艺术的审美性。
答:1、艺术的审美性是人类意识的集中体现。
美学理论告诉我们,没得形态分为自然美和艺术美,二者之间的区别在于艺术直接凝聚着人类劳动和智慧的结晶。
2、艺术的审美性是真、善、美的结晶。
3、艺术的审美性是內容美和形式美的统一。
二、结合自己的艺术实践经验来理解和认识艺术的基本特征。
答: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艺术生产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决定了艺术必然具有形象性、主体性、审美性等基本特征。
形象性:艺术形象是艺术反应生活得特殊形式。
哲学、社会科学总以抽象的、概念的形式来反映客观世界,艺术则以具体的、生动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和表现艺术家的思想情感;艺术形象是客观的与主观的统一;艺术形象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艺术形象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主体性:艺术创作具有主体性的特点;艺术作品具有主体性的特点;艺术欣赏具有主体性的特点。
三、如何理解艺术起源于人类实践活动的密切关系。
答:关于艺术起源的几种观点.1、艺术起源于模仿。
2、艺术起源于游戏。
3、艺术起源于表现。
4、艺术起源于巫术。
5、艺术起源于劳动。
艺术的产生经历了一个由实用到审美的、以巫术为中介、以劳动为前提的漫长历史发展过程,其中也渗透着人类的模仿的需要、表现的冲动和游戏的本能。
从根本上讲,艺术的起源最终应归结为人类的实践活动。
四、怎样理解科学与艺术是一个硬币的两面,谁也离不开谁?答:从文化学的角度来看,科学技术也是人类社会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
各种自然科学理论是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可以通过技术的形式直接转化为社会生产力,创造出人类的物质文化。
1、艺术与科学而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2、现代科学技术对艺术的渗透和影响。
现代科学技术对艺术的影响,表现在为艺术提供了新的物质技术手段,促使新的艺术种类和艺术形式的产生。
2、现代科学技术对艺术的影响,还表现在为艺术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文化环境和传播手段,为艺术体供了更广阔的天地。
3现代科学对艺术的影响,又表现在艺术与技术、美学的相互结合渗透,对人类生活产生了深刻影响,也促进了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的自身发展。
一.解释美学: 1.研究对象:(1)鲍姆嘉通认为,美学的对象就是研究美,就是认识感性认识的完善。
(2)黑格尔认为,美学对象就是研究美学的艺术,她强调艺术美。
(3)车尔尼雪夫斯基强调对现实美的研究,强调艺术对显示的美学关系一名词解释1、什么是美学:美学是一门人文学科,是一门关于人的审美价值的学科。
与社会的各个方面都有着各种各样的联系。
研究的是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这就是说,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的建立必定以人的审美价值论态度为前提,因此从根本上说,美学就是一门关于人的审美价值的学科。
2、崇高:崇高是美的一种范畴,又称壮美。
它主要指对象以其粗犷、博大的感性形态,劲健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雄伟的气势,给人以心灵的震撼,进而受到强烈的鼓舞和激越,引起人们产生敬仰和赞叹和情怀,从而提升和扩大人的精神境界。
(有让人惊喜或惊奇的力量)3、优美:优美是一种美的范畴,又称秀美、纤丽美、阴柔美、典雅美等。
是指一种小巧、光滑、柔和的能引起人的愉悦的审美对象。
如小桥流水、风和日丽等。
2.美学思想美学思想人类审美实践和艺术实践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对人类审美实践和艺术实践的哲学概括。
人类早期的美学思想散见于古代大量的文论、画论、书论、乐论及哲学、历史等著作中。
这些不具备系统的理论体系的美学思想往往凝聚、结晶为某些美学范畴和美学命题,是美学产生的基础,但还不是作为独立学科的美学。
P2.3、结合具体实例,论述‘丑的如此精美’的原因。
(丑的美学意义或审美价值)“丑得如此精美”是法国著名雕像家罗丹的助手葛赛尔说得,他欣赏了罗丹的雕像作品《老妓》(欧米哀尔)后发出了如此的赞叹。
欧米哀尔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妓女,以至于诗人维龙歌颂她,称之为‘美丽的欧米哀尔’,但罗丹却将之雕刻成一个年老色衰,干瘪丑陋的‘老妓’。
生活中的美,在罗丹的手中却又“丑的如此精美”,变成了艺术中的美,几个转折,说明生活丑与艺术美之间的曲折的关系。
1)丑是一种否定性价值,是艺术美的对应面,其外在组织形式零乱,违背自身发展规律,使人产生厌恶或反感心理。
全国自考美学(审美活动论)模拟试卷5(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多项选择题 3. 名词解释题 4. 简答题 5. 论述题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
1.认为导致审美发生的最基本的人类生活冲动大致有:知识传达、记忆保存、恋爱、劳动、战争、巫术等六种的思想家是( )A.希尔恩B.弗雷泽C.泰勒D.达尔文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审美活动论2.在决定审美发生的诸多条件中( )A.劳动无疑是首要的和根本的因素B.人的精神性活动是首要的和根本的因素C.审美活动的产生是首要的和根本的因素D.人的日常生活是首要的和根本的因素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审美活动论3.在原始社会中促进审美发生最重要的一种中介因素是( )A.生殖活动B.劳动生产活动C.狩猎活动D.巫术礼仪活动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审美活动论4.审美活动应当排除( )A.所有功利因素B.直接功利性C.所有目的性D.所有现实意义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审美活动论5.审美活动得以发生的主体性直接条件是( )A.人的思维得到锻炼、B.人的物欲得到满足C.精神能力的发展D.人的实践能力无限壮大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审美活动论6.判断审美活动业已发生的最重要的标志之一是( )A.审美意识的出现B.艺术品的出现C.艺术家的出现D.审美意识形态的出现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审美活动论7.原始社会中最流行、最大众化的一种审美方式是( )A.史前工具制造B.史前兽纹衣饰C.史前岩洞壁画D.史前彩陶纹饰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审美活动论8.原始人普遍使用表现审美意识的重要手段,除了器物造型还有( ) A.器物制造B.器物装饰C.工具制造D.衣饰装饰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审美活动论9.弗洛伊德主张人的审美发生于( )A.人的认知欲B.人的情欲C.人的日常欲望D.人的精神追求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审美活动论10.达尔文认为人的审美发生于( )A.人的精神追求B.人的情欲C.人的生物学本能D.人的社会意识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审美活动论11.审美起源的本能说的重要贡献在于( )A.说明审美发生深远的生物性基础B.揭示了审美起源的真相C.说明审美起源并没有社会历史的条件D.说明人的自我本能起绝对主导的作用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审美活动论多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至少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请选出所有符合题意的备选答案。
审美活动的发生本章知识框架第一节: 审美发生理论概述笫二节: 审美发生的条件与标志第三节: 原始审美活动的基本类型思考题第一节:审美发生理论概述关于艺术起源和审美发生的理论,先后有数十种之多,这里,我们主要介绍如下四种:游戏说,生物本能说,巫术说和劳动说。
-X游戏说我们先欣赏儿看儿张素材:lx中国的游戏思想在中国传统思想中,虽然并没有形成一种关于游戏的学说,但并不说明中国就没有关于游戏的探讨。
事实上,中国也有着丰S的"游”的思想,如孔子讲"游于艺”「成于乐和“一张一弛”思想,庄子讲“逍遥游r韩愈的“以文为戏X苏轼、胡祗遹戏剧“游戏观”,等。
中国“游”文化,包括游于山水(自然)、游于艺术、游于人生,这种"游‘‘ 的精神同样对整个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2x游戏观念的西方传统(1)西方游戏观念概说游戏乃人类一个普遍现象和人生的存在方式之一,文明是在游戏中并作为游戏兴起而展开的。
西方非常重视对游戏的思考和研究,从希腊赫拉克利特到柏拉图、亚里士多徳,从古罗马贺拉斯、马佐尼到中世纪上帝的创世游戏,从近代康徳、席勒的审美游戏到现代、后现代存在的游戏和语言的游戏。
(如尼采、海徳格尔、伽达默尔、维特根斯坦、徳里达、福柯等)“游戏说”是整个西方文化的重要内核之一。
赫拉克利特提出:“世界是火的自我游戏柏拉图发现了艺术与游戏的类似之处。
亚里斯多徳在《尼各马科伦理学》中写到:“游戏是为了严肃的工作。
游戏似乎是种休息,由于人们不能持续不断的工作,所以休息/亚里斯多徳认为游戏是休息,然后导致工作效率提高,和古罗马文艺家贺拉斯著名的“寓教于乐” 文艺观点有相似之妙0古罗马文论家马佐尼讨论诗的模仿性质时说:“如果把诗看作游戏,他的U 的就在娱乐,他的直接U的虽在娱乐,却指向教益的娱乐康徳说:“快适的诸艺术是单纯以学乐为它的U的。
此外,属于这场合的还有一切游戏,这些游戏没有别的企图,只是叫人忘怀于时间的流逝/可见,康德注意到游戏和艺术的共同点是令人愉快的,并把游戏和艺术对举。
1、1750年德国理性主义哲学家、美学家鲍姆嘉登的《美学》标志着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正式出现。
鲍姆嘉登被称为“美学之父”。
《美学》(Aestetica)“埃斯特惕卡”在德文中是“感性学”的意思。
中国的“美学之父”是王国维。
2、人类的心理活动可以分成知、情、意三个方面。
3、美学是一门独立的人文学科,与哲学认识论(为美学提供基本理论框架、世界观的基础)紧密相关,联系密切的其他学科:哲学、文艺学、心理学、伦理学。
4、美学与伦理学的关系:苏格拉底强调美与善相统一;孔子提出“里仁为美”的主张。
5、雄鸟在雌鸟面前展示其色相俱美的羽毛这并不能证明这种鸟类能欣赏美,而只是出于性选择本能的需要。
6、哲学研究的是人对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最基本看法,研究人如何认识客观世界,研究各种方法论问题;文艺学则研究人类的文艺现象;心理学研究人类的心理现象;伦理学则研究人类的伦理现象。
7、美学的发展经历的三个阶段:审美意识、美学思想、独立的美学学科。
8、审美意识的两个基本特点:一是借助语言文字的形式进行传播;二是美学思想具有理论的形态。
美学作为一门学科必须具备二个条件:有专门的著作;有独立的研究对象和范围。
9、美学思想是具有某种理论形态的对审美现象的思考。
10、审美意识的形成,来源于人类劳动中对自身的改造。
人类审美意识的产生是一个历史的过程,从根本上说,是与人类的生产劳动分不开的。
11、表达美学思想的作品:中国的《诗经》《国语》,伍举提出的以善为美,否定以感官享乐为美的观点。
12、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建立了数的本体论(美是数的和谐与比例)。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师徒关系)他们的思想影响了西方二千年。
13、康德、黑格尔为代表的是德国古典美学。
14、1871年,以德国美学家费希纳为代表的实验美学、以立普斯等人为代表的“移情说”美学、以法国丹纳为代表的艺术社会学都提出一种所谓“由下而上“(形而下)的重视科学实验、实证主义的研究方法,用以取代传统的“由上而下”(形而上)的哲学思辨方法。
一、中国美学思想的历史演变中国美学思想的发生、发展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并有其独特的思想体系。
但是,无论是儒家美学、道家美学、佛教美学或禅宗美学思想,都强调美与善的统一;情与理的统一;人与自然的统一;认识与知觉的统一。
(一)先秦两汉时期的美学思想中国的美学思想始于先秦时期,先秦时期的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各自从不同的侧面形成各具特色的美学思想,为中国古代美学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先秦时期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美学思想的核心是:“仁”,“樊迟问仁。
子曰:‘爱人’”(《伦语·颜渊篇》)。
范文澜在《中国通史》中说:“仁就是做人的道理,也就是爱和同情心”,但是儒家思想也带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片面性。
墨家学派主要以重生产的实用美学思想:“食必常饱,然后求美;衣必常暖,然后求丽;居必常安,然后求乐。
”(《墨子佚文》)补充了儒家重人而忽视物的不足,充实了社会美的基本内容;道家则进一步形成了重人性、人情的意境美学思想:“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庄子·齐物论》)补充了儒家的重人的功利价值而忽略个性自由的不足;法家则产生了重视社会规律的创造美学思想:“道也,万物之所以然也,万理之所稽也。
”(《文雅·释诂》)补充了儒家重礼仪而忽视社会变革的不足。
两汉在先秦基础上又从两个方面进一步发展:一是以《淮南子》为代表,以道家的自然天道观为中心,综合先秦、儒、法各家的美学思想;一是以杨雄为代表,继承发扬了思想中合理进步的因素,同时又表现出不受儒家思想束缚的气概。
两汉美学思想的重要特征是:以儒、道为主干又集各家之精华。
(二)魏晋南北朝美学思想这一时期的美学思想从人物品藻开始,波及诗、文、画、山水、庭院等。
艺术的全面发展和繁荣以及艺术家大量涌现,是中国美学思想体系的正式建立期。
在先秦哲学思想的影响下,两汉艺术繁荣与发展迅速,有曹丕的《典论论文》,陆机的《文赋》,顾恺之的《论画》,宗炳的《画山水序》,还有阮籍的《乐论》,嵇康的《声无哀乐论》以及王羲之的书论,陶渊明的诗及《世说新语》,刘勰的《文心雕龙》。
○精超简洁概念一目了然高分手到擒来美学讲义本科朱首献纯净版(原版无修正)人手必备绪论:美学的学科定位及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一、美学学科的诞生及其学科定位:在人类历史上与美学相关的思想资源大致可以分为审美意识、美学思想与美学三个层次。
审美意识是指尚未成熟的、不自觉或不清晰的有某种审美追求的意识,它往往没有获得系统性、理论性的表述,或者仅仅通过审美实践活动体现出来。
在原始社会中,大量存在的原始人的低级审美活动中所体现的就是这种不自觉、不成熟的审美意识,而且是尚处于萌芽状态的审美意识,如原始人所使用的器物上的装饰花纹,原始人身上所佩带的简单的饰物等。
当然,在当时看来,原始人未必是自觉地有意识地在追求美,也未必是为了审美的目的有意识地在追求美,也未必是为了审美的目的在这样做,例如考古学中所发现的大量岩画。
但是,从今天的美学视野来看,它们可以是美的,而且它们也是作为今天美学所源自的母题,这种低级的、处于蒙昧中的对于线条、构图、造型等的追求或设置,就属于萌芽状态的审美意识。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原始社会中的低级萌芽状态中的审美意识逐渐被高级审美意识所取代,人类在审美实践活动中往往有意识地自觉地去追求美、创造美,并且逐渐培养起了对于美的感受能力,即美感,美感是一种高级的审美意识。
美学思想比审美意识更进一步,它是人们较自觉地对艺术美、自然美、社会美等美的形态及其相关问题进行反思的结果,它所体现出来的是一种自觉的、有一定系统性和理论性的思考。
但是,因为美学思想尚未对审美现象进行整体或独立的思考,尚未对审美现象进行整体性、独立性的表述,因此,在思想史上,它或者是以哲学的附庸的形式出现,或者是以艺术评论、创作思想的形式出现。
但是,这些内容在美学的思想资源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美学思想举例:▲美是一种善,其所以引起快感,正因为它善。
(亚里斯多德《修辞学》)▲美与善是不可分割的,因为二者都以形式为基础,因此,人们通常把善的东西也称赞为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