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有声电影的鼻祖--皮影戏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表格) 岭南版
- 格式:doc
- 大小:106.00 KB
- 文档页数:4
岭南版美术六年级上册《17. 有声电影的鼻祖——皮影戏》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有声电影的鼻祖——皮影戏》这一课是岭南版美术六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
本课以皮影戏为主题,旨在让学生了解和认识皮影戏的艺术特点和历史背景,培养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皮影戏的起源、发展、艺术特点以及创作方法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皮影戏的历史渊源,认识皮影戏的艺术特点,掌握皮影戏的创作方法,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对皮影戏这一传统艺术形式有一定的了解,但深入的知识和技能掌握程度有限。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皮影戏的艺术特点和创作方法。
同时,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善于接受新知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欲望。
三. 教学目标1.了解皮影戏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认识皮影戏的艺术特点。
2.掌握皮影戏的创作方法,培养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
3.培养学生对传统艺术的欣赏和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皮影戏的艺术特点和创作方法。
2.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实践,深入了解皮影戏的艺术特点,掌握皮影戏的创作方法。
3.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皮影戏的艺术特点运用到实际创作中,提高学生的创作水平。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皮影戏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和创作方法。
2.演示法:展示皮影戏作品,分析其艺术特点。
3.实践法:学生动手制作皮影,提高创作能力。
4.引导法: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讨论,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思维。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皮影戏相关资料、图片、视频等。
2.学生准备:绘画工具、剪刀、胶水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皮影戏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了解皮影戏的历史背景和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皮影戏的艺术特点,如线条流畅、造型夸张、色彩鲜明等,并分析皮影戏的制作材料和工具。
岭南版美术六年级上册17.《声有影的鼻祖—皮影戏》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声有影的鼻祖—皮影戏》是岭南版美术六年级上册的一课。
本课以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皮影戏为主题,通过欣赏和分析皮影戏的艺术特点和历史背景,让学生了解皮影戏的制作过程,并动手实践,创作出属于自己的皮影作品。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皮影戏的历史起源、艺术特点、制作方法等,旨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皮影戏的魅力,培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对民间艺术有一定的了解,他们活泼好动,善于观察和动手实践。
但皮影戏这一传统艺术形式在现代社会中较为少见,学生对其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出发点,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和丰富的教学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皮影戏,并乐于参与创作。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皮影戏的历史起源、艺术特点和制作方法,能够独立制作简单的皮影作品。
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分析、实践等环节,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提高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民间艺术的尊重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皮影戏的历史起源、艺术特点和制作方法,能够独立制作简单的皮影作品。
2.难点:掌握皮影戏的制作技巧,创作出具有个人特色的皮影作品。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讲授法: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皮影戏的历史起源、艺术特点和制作方法。
2.示范法:展示皮影制作过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制作技巧。
3.实践法:让学生动手制作皮影,提高实践能力。
4.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讨论、合作创作,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一段生动有趣的皮影戏表演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2.讲解:介绍皮影戏的历史起源、艺术特点和制作方法。
3.示范:展示皮影制作过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制作技巧。
4.实践:学生动手制作皮影,教师巡回指导。
5.展示:学生展示作品,互相评价,教师总结评价。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简洁明了,主要包括皮影戏的历史起源、艺术特点、制作方法等内容。
六年级上美术教学设计有声电影的鼻祖—皮影戏-岭南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了解皮影戏的历史背景、艺术特色和制作过程,掌握皮影戏的基本表演技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艺术的热爱和尊重,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识。
教学内容1. 皮影戏的历史背景:介绍皮影戏的起源、发展过程以及在不同地区的流派和特点。
2. 皮影戏的艺术特色:分析皮影戏在造型、色彩、表演等方面的独特魅力。
3. 皮影戏的制作过程:讲解皮影人物的制作步骤,包括选材、设计、剪刻、染色等。
4. 皮影戏的表演技巧:通过示范和练习,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皮影表演技巧,如操作杆的使用、角色的动作设计等。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皮影戏的制作过程和表演技巧。
2. 难点:皮影人物的剪刻技巧和表演时的动作设计。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皮影戏的相关视频资料、PPT课件、示范皮影人物。
2. 学具:卡纸、剪刀、彩笔、竹签等制作皮影人物的工具。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皮影戏的视频片段,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本课主题。
2. 新授:讲解皮影戏的历史背景、艺术特色和制作过程,通过示范和练习,让学生掌握皮影表演的基本技巧。
3.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皮影人物的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4.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
5.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实践。
板书设计1. 有声电影的鼻祖—皮影戏2. 提纲:- 皮影戏的历史背景- 皮影戏的艺术特色- 皮影戏的制作过程- 皮影戏的表演技巧作业设计1. 必做题:制作一个简单的皮影人物,并编写一个简短的故事进行表演。
2. 选做题:研究皮影戏在不同地区的流派和特点,写一篇短文进行分享。
17《有声电影的鼻祖——皮影戏》(教案)岭南版美术六年级上册课时安排本课为美术课,预计需要1个课时。
教学目标1.了解皮影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懂得欣赏皮影戏作品;2.学会制作简单的皮影人物,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3.提高学生对于立体空间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重难点1.掌握皮影戏制作的基本方法和技巧;2.理解皮影戏的故事性、唱腔和表演形式。
教学准备1.PPT课件;2.艺术工具:颜色卡纸、黑色卡纸、剪刀、胶棒等;3.教师提供皮影戏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导入1.教师在黑板上放置好几个皮影人物,让同学猜猜这些人物的名字和故事;2.介绍一下皮影戏,让学生想一想,这样的表演形式能够在没有电影、电视等设备的时代传播,为什么?学习皮影戏1.通过PPT图片,让学生了解皮影戏的历史、起源、文化背景等;2.引导学生欣赏《三教寺》,让学生了解皮影戏的唱腔和表演形式;3.通过展示多种皮影人物和道具,并结合故事情节,讲解皮影戏的故事性。
制作皮影人物1.分发教师准备的皮影人物模板,让学生选择一个或多个进行制作;2.配合教师的指导,用颜色卡纸进行剪切和粘贴;3.学生根据故事情节和自己的想象,为皮影人物进行形象塑造。
展示和分享1.让学生将制作好的皮影人物进行展示;2.学生自己或教师引导下,分享自己制作皮影人物的心得体会。
作业制作一个精美的皮影道具(如刀剑、宝箱、灯笼等)。
总结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皮影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并学会了制作简单的皮影人物和道具。
在课堂中,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培养了自己的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向大家展示了自己的想象空间。
同时,学生也认识到皮影戏的故事性、唱腔和表演形式,能够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欣赏。
标题:六年级上美术教案-走近传统戏曲人物-岭南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传统戏曲人物的基本特点,掌握其绘画方法。
2. 培养学生对传统戏曲文化的兴趣,提高审美能力。
3.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表现的能力,发展创新思维。
二、教学内容1. 传统戏曲人物的基本特点2. 传统戏曲人物的绘画方法3. 创作一幅传统戏曲人物作品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传统戏曲人物的基本特点及绘画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绘画技巧表现传统戏曲人物的神韵。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欣赏一段传统戏曲表演,引导学生关注戏曲人物的形象特点。
2. 新课内容讲解:介绍传统戏曲人物的基本特点,如脸谱、服饰、动作等。
3. 示范讲解:示范绘制传统戏曲人物的方法和步骤,强调绘画技巧。
4. 学生练习:学生根据所学内容,绘制一幅传统戏曲人物作品。
5. 评价与总结:展示学生作品,进行评价和总结,鼓励学生发挥创意。
五、教学建议1.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戏曲人物的形象特点,培养观察力。
2. 鼓励学生大胆表现,注重绘画过程中的个性化和创新。
3. 结合地方文化特色,让学生了解更多关于传统戏曲的知识。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传统戏曲人物的基本特点及绘画方法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绘画过程中的创新表现和绘画技巧的运用。
3. 学生对传统戏曲文化的兴趣和审美能力的提高。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传统戏曲人物的基本特点,掌握其绘画方法,并创作出一幅具有个性和创意的传统戏曲人物作品。
同时,学生对传统戏曲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审美能力得到了提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表现力和创新思维,结合地方文化特色,让学生深入了解传统戏曲的魅力。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部分,尤其是“新课内容讲解”和“示范讲解”环节。
这两个环节是学生掌握传统戏曲人物绘画技巧的关键步骤,也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
一、新课内容讲解在新课内容讲解环节,教师需要详细介绍传统戏曲人物的基本特点,包括脸谱、服饰、动作等。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17、《有声电影的鼻祖—皮影戏》教学设计一、课本图例:二、教材分析:本课教学内容大致可分为五个部分:1、综合介绍皮影戏。
2、皮影《槐土关》赏析。
3、皮影角色及其造型分析。
4、关于皮影的设计制作。
5、作业练习,含制作、表演等。
本课以有限的篇幅和图文,介绍内容非常丰富的皮影艺术,是相当有难度的。
这就要求教师一方面要熟悉皮影艺术的有关内容,另一方面要认真研究教材教法,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和质量。
有关皮影的内容很多,美术可侧重于对皮影角色的造型特点、色彩运用、雕刻艺术等方面的介绍,并通过实例加以具体说明,让学生从中学到有关的美术知识与技能技巧。
因此,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对课文图文、“小博士”栏目及“欣赏感受”栏目这三个方面的知识点的阅读和理解。
本课还展示了学生作品、制作步骤图以及演出场景,表明学生借鉴传统皮影艺术的手法,创作出自己的作品与表现形式。
显然,这些图例与演出跟传统的、正宗的皮影艺术已相差甚远。
但这也真正体现了艺术的传承和创新,我们旨在培养学生热爱民族大家庭、热爱民族艺术的情感,树立保护、发掘和发展民族艺术的态度观和价值观。
有条件的地区和学校,可应条件提供和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氛围、教具等为学生的创作作出更好的铺垫。
三、学情分析:高年龄段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生理和心理都发生了变化,对学习美术的兴趣羞于表达或是不善表达。
表面上看来,许多老师会认为学生没有学习兴趣,甚至认为是学生无心上学的表现。
其实不然,小学阶段的学生对学习美术的兴趣是非常浓厚的,关键在于如何引导和激发。
这就需要教师注意观察,认真分析校情、学情,找出学生学习的兴趣点,找准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内容,设计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去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方面结合以达到教学效果。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与学习皮影戏的有关知识,学会制作建议的皮影角色并进行模拟表演。
2、过程与方法:了解皮影戏的产生和过程,初步掌握建议的皮影角色制作。
皮影戏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皮影戏的历史、艺术特点和文化价值,增强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通过皮影戏的制作和表演,让学生体验民间艺术的魅力,激发学生对艺术创作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皮影戏的历史渊源和地域分布2.皮影戏的艺术特点及其表现手法3.皮影戏的制作方法与表演技巧4.皮影戏的传承与创新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皮影戏的制作方法与表演技巧2.教学难点:皮影戏的艺术特点及其表现手法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皮影戏的历史、艺术特点等理论知识2.示范法:演示皮影戏的制作过程和表演技巧3.实践法:指导学生动手制作皮影,并进行表演实践4.小组合作法:分组进行皮影戏的制作和表演,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皮影戏的经典片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皮影戏的艺术魅力。
2.讲解皮影戏的历史和艺术特点(1)介绍皮影戏的起源、发展历程和地域分布。
(2)分析皮影戏的艺术特点,如造型、色彩、表演形式等。
3.演示皮影戏的制作过程和表演技巧(1)演示皮影的制作过程,包括选材、绘制、剪裁、连接等环节。
(2)示范皮影戏的表演技巧,如操作方法、表演节奏、音乐配合等。
4.学生实践(1)分组进行皮影戏的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2)学生进行皮影戏的表演实践,教师点评、指导。
5.总结与拓展(1)总结皮影戏的制作和表演要点。
(2)引导学生思考皮影戏的传承与创新,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六、教学评价1.学生对皮影戏的历史、艺术特点的了解程度。
2.学生制作皮影的动手能力和表演水平。
3.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如沟通、协作、创新能力等。
4.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程度。
七、教学资源1.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皮影戏视频、图片等资料。
2.皮影戏道具:供学生制作和表演使用。
3.教学课件:包括皮影戏的历史、艺术特点、制作方法等内容的PPT。
岭南版小学美术六年级17课时教学设计课题《有声电影的鼻祖--皮影戏》单元五学科美术年级六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皮影相关知识,感受中国民间皮影艺术的美。
2、过程与方法:在小组合作探究皮影制作的过程中,抓住皮影艺术的造型特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吧民间艺术的兴趣。
重点学习皮影的造型特点,能做一个简易的纸偶,并根据剧情合作表演。
难点制作有皮影艺术特色的纸影人。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展示皮影戏相关图片,提出问题:图片展示了什么艺术?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激发学生兴趣。
这些图片展示了皮影戏的民间艺术。
教师介绍:流行于我国民间的皮影戏,集戏曲表演与独特的艺术造型为一体,以趣味盎然的剧情和高超的表演技巧吸引广大城乡的男女老少。
板书课题有声电影的鼻祖--皮影戏激发学生兴趣讲授新课皮影戏形成并兴盛于北宋时期。
它以透明材料作图像,由艺人操纵,通过光投射到幕上,产生活动的剪影,并伴以乐器演奏和艺人的演唱,因而被称为“有声电影的鼻祖”。
欣赏视频闹龙宫,提出问题:1、皮影戏蕴含的科技原理?2、皮影戏演出形式?3、制作程序?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小结:1、科技原理:用光源照射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来表演故事。
2、演出形式:艺人在幕后一边操纵人物,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或方言唱述故事,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
3、制作程序:选皮、制皮、画稿、过稿、镂刻、敷彩、发汗熨平、缀结合成等八道工序。
展示图片清代陕西的皮影《槐土关》,介绍基本特色:选自古典题材,场面宏大、人物较多,舞台布景丰富多彩,气氛非常热烈。
整个画面构图饱满,疏密合理。
出场人物:四个出场生角,他们平脸细目,头戴头盔,身穿战袍盔甲。
手举侧面正看的旌旗。
前方一个丑角,圆眼、吊眉、冲天鼻、留有胡须,神情动态滑稽诙谐。
引导学生注意观察不同角色的不同特点,并掌握侧面正看是指本是侧面却做正面处理。
图案表现:人物着装华丽,图案精美。
舞台布景有飘扬的旗帜,有大型帐幔,其中图案内容有动物、花卉、直线、曲线、等具象和抽象的形象,图案的表现形式有单独纹样、二方连续纹样等。
第17课有声电影的鼻祖——皮影戏
教学目标:了解与学习皮影戏的有关知识,学会制作简易的皮影角色并进行模拟表演。
了解皮影戏产生的过程,初步掌握简易的皮影角色制作方法。
培养学生热爱民族大家庭、热爱民族艺术的情感,树立保护、发掘和发展民族艺术的态度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皮影角色的造型特点,学会制作简易的提线纸偶。
教学难点:制作比较有艺术特色的皮影角色并依剧情进行表演。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播放皮影戏片段,简介我国皮影戏。
提示本课学习内容。
二、新授:
1、了解皮影角色造型艺术特点。
按照课文中的图例加以分析、讨论、说明。
2、了解皮影的制作程序,对以下程序有一个粗略的了解:选皮、制皮、画稿、过稿、镂刻、敷彩、发汗烫平、缀结完成。
关于镂刻方面,皮影雕刻刀法以镂空为主,以刀凿代笔,产生阳刻、阴刻的效果,并根据雕刻不同内容而使用稳健、圆转、细腻、粗犷等不同的刀法。
3、了解皮影戏的演出概况。
如银幕布置、灯光投射、艺人操纵、方言对白、艺人演唱、乐器伴奏等情况。
4、模拟皮影角色进行设计、制作的探索。
角色的塑造,材料的选用,活动关节的处理等。
三、学生制作:分小组进行皮影戏演出前的设计制作,以小组为单位,分任务到个人。
四、教师首先布置好演出环境,先出代表进行模拟皮影角色的演出。
五、活动评价:对整个活动过程进行恰当的评价与小结。
六、教学后记:
第 1 页。
《有声的电影鼻祖——皮影戏》教学设计班级:602 教师:林泓教学目标:了解与学习皮影戏有关的知识,学会制作简易的皮影角色并进行模拟表演教学重点:皮影角色的造型特点,学会制作简易的提线纸偶教学难点:制作比较有艺术特色的皮影角色并依据剧情进行表演教学过程:一、课前导入1、视频导入,带着问题观看视频(视频当中以什么形式来呈现汉武帝思念爱妃李夫人心切的故事?是什么促使大臣李少翁制作影子戏的想法?)二、内容新授:展示课题:有声的电影鼻祖——皮影1)介绍我国皮影戏背景,制作步骤,以及皮影的艺术创意汲取的风格2)通过回顾视频总结传统皮影人物角色特点①男女性发饰及衣饰纹样②正反面人物分别为几分面3)通过图例分析总结传统皮影人物造型特征①皮影和剪纸一样,不能塑造三维立体空间的造型——平面化②皮影形象处理不用太写实,可以进行艺术加工——艺术化③皮影体现了能动性,它被公认为是电影的先祖——卡通化④传统皮影和戏曲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人物造型戏曲特征明显——戏曲化4)归纳(板书)发饰及衣饰 人物角色5)动手做一做,小组合作制作一个纸偶作业方案二选一:一、小组讨论合作临摹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其中一员二、小组讨论创作(人物角色不限),具有鲜明的人物特色即可分析:皮影人物造型肢体分解组成框架: 框架拆分:女性:花、草、云、男性:龙、虎、水、云 造型特征: 平面化艺术化卡通化小组任务分配,分工合作(教师巡视,适当指导)6)作品展示评讲,小组派代表进行即兴表演三、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皮影戏的渊源以及皮影人物造型的特征,同时我们也知道一个皮影的制作背后是离不开一个团队的协作,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
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把集体主义精神发扬光大。
电影的始祖皮影教案教案标题:探索电影的始祖——皮影教案目标:1. 了解皮影的历史和起源,认识皮影在电影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2. 学习制作皮影和进行皮影表演的基本技巧。
3.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通过制作和演绎皮影,展示自己的想象力和艺术才能。
教案步骤:引入活动: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皮影戏的场景,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向学生提出问题:你们知道皮影是什么吗?你们对皮影戏有什么了解?知识讲解:1. 向学生介绍皮影的起源和历史背景,解释皮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2. 介绍皮影的制作材料和工具,包括皮影的制作材料、剪纸的制作和使用等。
3. 讲解皮影的表演技巧,包括手法、声音和表情的运用等。
实践操作:1. 分发剪纸和剪刀给学生,指导他们制作自己的皮影角色。
2.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创意和想象力,设计并制作自己的皮影故事。
3. 学生分组,进行皮影表演,展示自己的作品。
讨论与分享:1. 学生观看其他小组的皮影表演,并进行讨论和分享。
2. 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制作和表演过程,分享自己的体会和心得。
拓展活动:1. 邀请专业皮影表演团队来学校进行表演,并与学生互动交流。
2. 组织学生观看其他类型的电影,比较皮影与其他电影形式的异同。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在制作皮影和表演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创造力。
2. 评估学生对皮影历史和技巧的理解程度,可以通过小组讨论、个人演讲等方式进行评估。
教案扩展:1. 可以邀请学生参观皮影博物馆或传统戏曲表演,进一步了解和体验传统文化。
2. 学生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录制视频、制作动画等)将皮影故事进行创新和演绎。
教案注意事项:1. 在实践操作环节,确保学生使用剪刀时注意安全,避免意外发生。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分享,尊重每个人的观点和创意。
3. 鼓励学生在制作和表演过程中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不拘泥于传统形式。
岭南版小学美术六年级17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有声电影的鼻祖--
皮影戏》
单元五学科美术年级六
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皮影相关知识,感受中国民间皮影艺术的美。
2、过程与方法:在小组合作探究皮影制作的过程中,抓住皮影艺术的造型特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吧民间艺术的兴趣。
重点学习皮影的造型特点,能做一个简易的纸偶,并根据剧情合作表演。
难点制作有皮影艺术特色的纸影人。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展示皮影戏相关图片,提出问题:图片展示了
什么艺术?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激发学生兴趣。
这些图片展示了皮影戏的民间艺术。
教师介绍:流行于我国民间的皮影戏,集戏曲
表演与独特的艺术造型为一体,以趣味盎然的剧情
和高超的表演技巧吸引广大城乡的男女老少。
板书课题
有声电影的鼻祖--皮影戏
激发学生兴趣
讲授新课皮影戏形成并兴盛于北宋时期。
它以透明材料
作图像,由艺人操纵,通过光投射到幕上,产生活
动的剪影,并伴以乐器演奏和艺人的演唱,因而被
称为“有声电影的鼻祖”。
欣赏视频闹龙宫,提出问题:1、皮影戏蕴含
的科技原理?2、皮影戏演出形式?3、制作程序?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小结:
1、科技原理:用光源照射兽皮或纸板做成的
人物剪影来表演故事。
2、演出形式:艺人在幕后一边操纵人物,一
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或方言唱述故事,并配以打击
乐器和弦乐。
3、制作程序:选皮、制皮、画稿、过稿、镂刻、敷彩、发汗熨平、缀结合成等八道工序。
展示图片清代陕西的皮影《槐土关》,介绍
基本特色:选自古典题材,场面宏大、人物较多,舞台布景丰富多彩,气氛非常热烈。
整个画面构图饱满,疏密合理。
出场人物:四个出场生角,他们平脸细目,头戴头盔,身穿战袍盔甲。
手举侧面正看的旌旗。
前方一个丑角,圆眼、吊眉、冲天鼻、留有胡须,神情动态滑稽诙谐。
引导学生注意观察不同角色的不同特点,并掌握侧面正看是指本是侧面却做正面处理。
图案表现:人物着装华丽,图案精美。
舞台布景有飘扬的旗帜,有大型帐幔,其中图案内容有动物、花卉、直线、曲线、等具象和抽象的形象,图案的表现形式有单独纹样、二方连续纹样等。
色彩表现:色彩采用皮影艺术常用主色:红色、黄色、绿色、黑色、白色。
着色采用中国绘画的工笔重彩的方法,以固有色平涂分填多次烘染,使色彩宏厚沉着、丽而不艳,具有浓厚的传统装饰味。
头部造型;旦角:旦角弯眉细眼,表现出秀丽文静的神韵。
净角:净角皱眉张口,表现了人物强悍的性格。
生角:生角皱眉凤眼、英气骁勇。
引导学生了解“崖颅”:以饱满的前庭表现人物的智慧才学或深思睿智。
造型方法:皮影的造型吸取了汉代画像砖的风格,简洁夸张,它的刻制手法主要有阳刻和阴刻两种,最能体现功力的是鼻尖和眼睛的雕、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