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焊接缺陷分析介绍讲解学习
- 格式:ppt
- 大小:6.54 MB
- 文档页数:36
1、焊接夹渣焊接夹渣缺陷是指焊后熔渣残留在焊缝中的情况。
夹渣主要有金属夹渣即夹铝或夹铜和非金属夹渣即焊条药皮、焊剂、硫化物、氧化物或氮化物留存在焊缝中。
夹渣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破口清理不彻底、坡口尺寸不符合设计要求、焊条质量不合格等。
2、焊接凹坑焊接凹坑是指在收弧和断弧时操作不当而在焊道末端形成的凹陷部分。
主要产生的原因是焊接材料在焊接过程中停留时间不够,填充金属不够导致的。
其危害是导致焊缝的横截面减少,凹坑处容易产生偏析或杂质汇集,从而易形成气孔、灰渣或裂纹。
3、焊接裂纹焊接裂纹主要是指焊缝中金属原子结合遭到破坏,从而形成新的界面而形成的裂缝。
焊接裂纹按温度可分为热裂纹、再热裂纹、冷裂纹、层状撕裂。
裂纹再焊接工艺里是最严重的一种缺陷,也是导致焊接结构失效而引发事故的主要原因。
4、焊接气孔焊接气孔主要是在熔池中的气泡在金属凝固时未能及时逸出而形成的空穴。
其主要产生原因是电弧保护不到位,弧太长或者焊接材料有锈,气体保护介质不纯以及坡口处理不到位。
5、焊接咬边焊接咬边是指沿着焊趾,在焊件部分形成凹陷或者沟槽。
主要形成原因是焊接参数选择不正确、焊速太慢、电弧拉得太长、电流过大、焊枪位置不准确导致。
其危害导致焊件工作截面减小,咬边处应力集中。
6、焊接焊瘤焊瘤是指金属溢流到加热不足的焊件或焊缝上,未能与焊件和金属熔合在一起而堆积的金属缺陷。
主要形成原因是焊接参数选择不符合设计要求、焊接坡口清理不到位、焊接速度太慢等。
7、焊接局部烧穿焊接局部烧穿是指焊接过程中,焊接部位熔透至坡口背面,形成穿孔现象。
主要产生原因是焊接电流太大、焊件加热过高、坡口对接空隙太大、焊接速度太慢、电弧停留时间太长等8、焊接未焊透焊接未焊透是指焊缝的熔透深度小于板厚时形成的。
在单面时,焊缝熔透到达不了焊件底部;双面焊时两道焊缝熔深总厚度小于焊件厚度而形成的。
主要形成原因有焊条位置不准确,偏离中心位置;坡口角度太小,焊接空隙小钝边太大;电流太小等。
常见焊点缺陷及分析1. 引言焊接是一种将金属零件通过熔化并在冷却过程中形成联接的技术。
在焊接过程中,焊点缺陷是不可避免的,它们可能会对焊接连接的强度、可靠性和外观造成负面影响。
理解和分析常见的焊点缺陷对于确保焊接连接的质量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焊点缺陷,包括松动焊点、气孔、夹杂物和热裂纹,并对其产生的原因和分析方法进行探讨。
2. 常见焊点缺陷及分析2.1 松动焊点松动焊点是指焊接接头中的焊点出现松动或脱落的现象。
这种缺陷可能是由焊接接头的设计不良、焊接过程中温度和压力不足、焊接材料不匹配或焊接后应力集中等因素造成的。
在分析时,可以通过检查焊接接头的外观和使用显微镜观察焊点的表面来确定是否存在松动焊点。
针对松动焊点的修复方法包括重新焊接、补焊或增加焊接材料等。
2.2 气孔气孔是指焊接接头中的小空洞或气泡。
气孔可以分为气孔性缺陷和气孔状缺陷两种类型。
气孔性缺陷是由于焊接过程中金属熔融时溶解的气体无法顺利逸出而形成的。
气孔状缺陷则是由焊接材料中的气孔聚集而成。
气孔的出现可能是由于焊接材料或焊接环境中存在杂质、气体成分不纯或焊接过程中的不良操作造成的。
分析气孔缺陷时,可以通过X射线检测、显微镜观察和金相分析等方法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估。
修复气孔缺陷的方法包括重新焊接、吹除气孔、填充焊接材料等。
2.3 夹杂物夹杂物是指焊接接头中的杂质或外来物质。
焊接过程中,杂质和外来物质可能会被夹在焊接材料中,导致焊点出现缺陷。
夹杂物的存在可能会降低焊接接头的强度和可靠性。
夹杂物的形成原因包括焊接材料的纯净度不高、焊接环境的污染、焊接操作的不当等。
分析夹杂物缺陷时,可以通过显微镜观察、化学分析和金相测试等方法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估。
修复夹杂物缺陷的方法包括重新焊接、清除夹杂物、更换焊接材料等。
2.4 热裂纹热裂纹是指焊接接头中的裂纹缺陷。
焊接过程中,焊接材料经历了热收缩和冷却的过程,可能会导致焊接接头出现残余应力和裂纹。
常见的焊接缺陷及成因
常见的焊接缺陷及其成因如下:
1. 冷焊缺陷:产生于金属之间传递的电流过小,导致电弧不稳定,焊接部位没有熔化和合金化。
2. 未熔合缺陷:电弧温度过低或焊接速度过快,导致焊接材料没有完全熔化。
3. 未充满缺陷:焊缝内未能完全填充焊丝或焊接材料,导致焊缝的力学性能不佳。
4. 气孔缺陷:焊接过程中,焊缝与大气中的气体发生反应产生气泡。
5. 比较成分错配缺陷:焊接材料的成分与基材成分不匹配,导致焊缝的化学成分不均匀。
6. 裂纹缺陷:焊接过程中,由于应力过大或冷却速度过快,焊缝中出现裂纹。
7. 夹渣缺陷:焊接材料中存在杂质或氧化物,导致焊缝中出现夹渣。
8. 变形缺陷:焊接材料收缩或热变形过大,导致焊接构件出现形状和尺寸上的变形。
这些焊接缺陷的成因主要包括焊接工艺参数不当、焊接材料质量不过关、焊接操作不规范等原因。
对这些缺陷的预防和修复可以通过合理的焊接工艺设计、选择质量良好的焊接材料、进行焊前和焊后的检测等方式来实现。
常见焊接缺陷及防止措施(一) 未焊透【1】产生原因:(1)由于坡口角度小,钝边过大,装配间隙小或错口;所选用的焊条直径过大,使熔敷金属送不到根部。
(2)焊接电源小,远条角度不当或焊接电弧偏向坡口一侧;气焊时,火焰能率过小或焊速过快。
(3)由于操作不当,使熔敷金属未能送到预定位置,号者未能击穿形成尺寸一定的熔孔。
(4)用碱性低氢型焊条作打底焊时,在平焊接头部位也容易产生未焊透。
主要是由于接头时熔池溢度低,或采用一点法以及操作不当引起的。
【2】防止措施:(1)选择合适的坡口角度,装配间隙及钝边尺寸并防止错口。
(2)选择合适的焊接电源,焊条直径,运条角度应适当;气焊时选择合适的火焰能率。
如果焊条药皮厚度不均产生偏弧时,应及时更换。
(3)掌握正确的焊接操作方法,对手工电弧焊的运条和气焊,氩弧焊丝的送进应稳,准确,熟练地击穿尺寸适宜的熔孔,应把熔敷金属送至坡口根部。
(4)用碱性低氢型焊条焊接16MN尺寸钢试板,在平焊接关时,应距离焊缝收尾弧?10~15MM的焊缝金属上引弧;便于使接头处得到预热。
当焊到接头部位时,将焊条轻轻向下一压,听到击穿的声音之后再灭弧,这样可消除接头处的未焊透。
如果将接头处铲成缓坡状,效果更好。
(二) 未熔合【1】产生原因:(1)手工电弧焊时,由于运条角度不当或产生偏弧,电弧不能良好地加热坡口两侧金属,导致坡口面金属未能充分熔化。
(2)在焊接时由于上侧坡口金属熔化后产生下坠,影响下侧坡口面金属的加热熔化,造成“冷接”。
(3)横接操作时,在上、下坡口面击穿顺序不对,未能先击穿下坡口后击穿上坡口,或者在上、下坡口面上击穿熔孔位置未能错开一定的距离,使上坡口熔化金属下坠产生粘接,造成未熔合。
(4)气悍时火焰能率小,氩弧焊时电弧两侧坡口的加热不均,或者坡口面存在污物等。
【2】防止措施:(1)选择适宜的运条角度,焊接电弧偏弧时应及时更换焊条。
(2)操作时注意观察坡口两侧金属熔化情况,使之熔合良好。
焊接问题分析及防治措施常见缺陷有圆形缺陷(气孔、夹渣、夹钨等)、条形缺陷(条孔,条渣)、焊接裂纹、未焊透、未熔合、焊缝外形尺寸与形状不符合要求、咬边、焊瘤、弧坑等1、圆形缺陷定义:长宽比小于等于3得非裂纹、未焊透与未熔合缺陷。
圆形缺陷包括气孔、块状夹渣、夹钨等缺陷。
a、气孔得成像:呈暗色斑点,中心黑度较大,边缘较浅平滑过渡,轮廓较清晰。
b、夹渣(非金属)得成像:呈暗色斑点,黑度分布无规律,轮廓不圆滑,小点状夹渣轮廓较不清晰。
c、夹钨(金属夹渣)成像:呈亮点,轮廓清晰。
气孔就是指在焊接时,熔池中得气泡在凝固时未能逸出而形成得空穴。
产生气孔得。
主要原因有:坡口边缘不清洁,有水份、油污与锈迹;焊条或焊剂未按规定进行焙烘,焊芯锈蚀或药皮变质、剥落等。
由于气孔得存在,使焊缝得有效截面减小,过大得气孔会降低焊缝得强度,破坏焊缝金属得致密性。
雨天作业,未做好防风措施,焊条选择不合适。
预防产生气孔得办法就是:选择合适得焊接电流与焊接速度,认真清理坡口边缘水份、油污与锈迹。
严格按规定保管、清理与焙烘焊接材料2、条形缺陷定义:不属于裂纹、未焊透与未熔合得缺陷,当缺陷得长宽比大于3时,定义为条状缺陷,包括条渣与条孔。
夹渣就就是残留在焊缝中得熔渣。
夹渣也会降低焊缝得强度与致密性。
产生夹渣得原因主要就是:焊缝边缘有氧割或碳弧气刨残留得熔渣;坡口角度或焊接电流太小,或焊接速度过快。
在使用酸性焊条时,由于电流太小或运条不当形成“糊渣”;使用碱性焊条时,由于电弧过长或极性不正确也会造成夹渣。
防止产生夹渣得措施就是:选择合适种类得焊条、焊剂;多层焊时,认真清理前层得熔渣;正确选取坡口尺寸,认真清理坡口边缘,选用合适得焊接电流与焊接速度,运条摆动要适当。
3、未焊透定义:未焊透就是指母材金属之间没有熔化,焊缝金属没有进入接头得部位根部造成得缺陷。
影像特征:未焊透得典型影像就是细直黑线,两侧轮廓都很整齐,为坡口钝边痕迹,宽度恰好就是钝边得间隙宽度。
最常见焊接缺陷并分析原因焊接是将金属材料通过热和力的作用加以融合,使其成为连续的整体。
然而,在实际的焊接过程中,由于操作技术、材料和设备等因素的不完善,往往会导致焊接缺陷的产生。
以下是常见的焊接缺陷及其原因的分析。
1. 焊缝未完全填满或填充不均匀:原因一:焊接参数不合理,如焊接电流、电压、速度等设定错误,导致焊花无法完全填满焊缝。
原因二:焊接速度过快或过慢,都会导致填充不均匀的现象出现。
原因三:焊丝供给不稳定,可能会导致焊缝填充不足。
2. 焊缝未充分熔合:原因一:焊接电流过小,热量不足,焊缝无法充分熔化。
原因二:焊接速度过快,使得焊缝无法充分熔化。
原因三:焊接材料质量差,可能存在夹杂物或杂质,使焊缝无法充分熔化。
3. 焊缝裂纹:原因一:焊接过程中产生的焊接应力超过了材料的承载能力,从而引发焊缝裂纹。
原因二:焊接材料本身的裂纹敏感性较高。
原因三:焊接过程中温度过高,过快冷却,引起热应力造成裂纹。
4. 气孔:原因一:焊工操作不当,引入大量空气进入焊接区域。
原因二:焊接环境湿度过高,焊材含水量较高,蒸汽在焊接时形成气孔。
原因三:焊接电流过大,使得电解液膨胀并形成气孔。
5. 偏心焊缝:原因一:焊工操作不准确,在焊接过程中无法保持合适的焊接位置,导致焊缝偏移。
原因二:焊接设备的不准确性或不稳定性,可能导致焊缝位置不正确。
6. 焊接变形:原因一:在多道焊接中,没有采取适当的换向焊接方法,导致焊接变形。
原因二:焊接时温度过高,快速冷却会导致焊接变形。
原因三:焊接残余应力超过了材料的承载能力,导致焊接变形。
以上是焊接过程中常见的缺陷及其原因的分析,通过了解这些缺陷和原因,焊工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少和避免焊接缺陷的发生,从而提高焊接质量。
常见焊接缺陷及图示
常见的缺陷有:裂纹、焊瘤、烧穿、弧坑、气孔、夹渣、咬边、未熔合、未焊透等,以及焊缝尺寸不符合要求、焊缝成形不良(如:长度不足,高度不足,未满焊)等。
1.气孔:
修复方法:打磨去除该段焊缝,重新焊接。
修复方法:打磨去除该段焊缝,重新焊接。
2.砂眼(焊接时气体或杂质在焊接构件内部或表面形成的小孔)
修复方法:打磨去除所有影响焊缝,重新焊接。
3.缩孔(焊接后在冷凝过程中收缩而产生的孔洞,形状不规则,孔壁粗糙,一般位于铸件的热节处。
)
修复方法:打磨去除所有影响焊缝,重新焊接。
4.焊瘤(金属物在焊接过程中,通过电流造成金属焊点局部高温熔化,液体金属凝固时,在自重作用下金属流淌
形成的微小疙瘩)
修复方法:打磨去除该段重新焊接5.咬边(烧筋)
修复方法:重新焊接
6.弧坑(在焊接收尾处形成低于焊缝高度的凹陷坑)
修复方法:打磨去除该段重新焊接7.焊缝不均匀
修复方法:重新焊接
8.焊接裂缝
修复方法:打磨去除该段重新焊接
9.未焊透(未焊透指母材金属未熔化,焊缝金属没有进入接头根部的现象)
修复方法:打磨去除该段重新焊接10.未满焊(未焊满是指焊缝表面上连续的或断续的沟槽)
修复方法:打磨去除该段重新焊接11.简易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