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构件生产技术-张建军
- 格式:ppt
- 大小:32.17 MB
- 文档页数:46
智能建筑与施工0 引言在国家政策支持和市场调控背景下,我国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获得大力推广且逐渐成为我国建筑行业发展的主要形式。
现阶段,我国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还不够成熟,相关部门需要深入分析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技术,并对其进行创新研究,以符合国家装配式建筑政策发展要求[1]。
基于此,本文介绍了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的特点,结合工程实例研究了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施工技术要点。
1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的特点1.1 资源利用率高在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建设中,资源利用率相对较高,从节约能源角度考虑,相关部门引进众多新型材料,如轻质预制内墙板因具有保温、隔音作用,因此无需大量使用采暖设备、室内空调等设备从而降低了能源消耗。
从节约土地资源角度考虑,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在高层建筑工程建设中的应用,充分利用了工程所在区域的土地资源,满足了土地集约化要求,使得建筑用地面积有所下降。
从节约施工材料角度分析,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预制构件的集约化、规模化和工业化效果比较明显,实现了施工材料的充分利用。
除此之外,装配式建筑结构面向用户使用,例如,用户根据建筑设计情况合理地调整组合框架梁,预制工厂通过深入分析用户的各项需求,突出轻质墙板划分的重要性,以满足用户装饰需求。
对墙板、地板进行加工,并安排专业人员对建筑设备进行设计,将建筑和装修进行有效融合,改善了房屋调整中装修材料、施工资源浪费问题。
1.2 质量水平高装配式混凝土预制构件一般在专业工厂中生产,因此需要满足生产系列化、标准化和工业化要求,有效避免了传统施工质量问题的出现。
例如,在单个构件建设中,工厂预制工艺相对简单,影响因素少,为工程项目建设质量的提升提供了支持。
集中预制模式的实施,使得工程项目质量不断提高,为生产人员有效地控制钢筋配筋、砂石级配、混凝土构件配合比提供了保障。
另外,相关管理人员需要深入施工现场,加强对安装全过程的检查,有效提高工程建设整体质量。
1.3 建设速度快在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建设过程中,技术人员需要将预制件吊装就位同时与现浇混凝土等流程进行融合。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2011367001.1(22)申请日 2020.11.28(71)申请人 湖南麓上住宅工业科技有限公司地址 413400 湖南省益阳市桃江县经济开发区金牛路标准化厂房1号(72)发明人 张建军 (74)专利代理机构 长沙智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07代理人 黄宇(51)Int.Cl.E04F 21/18(2006.01)E04G 21/16(2006.01)B62B 3/02(2006.01)B62B 3/04(2006.01)B62B 3/10(2006.01)G01D 21/00(2006.01)(54)发明名称一种用于装配式建筑的板材拼接装置(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装配式建筑的板材拼接装置,涉及建材安装领域,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一侧设置有推杆,且底板的顶端设置有立板,所述立板的内部安装有液压缸,且液压缸的输出端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一侧连接有滑块,且滑块的外侧设置有滑槽。
本发明通过设置的底板、推杆、立板、液压缸、连接块、滑槽、滑块、第一电机、安装仓、第二电机、丝杆、套杆、移动块、夹板、防滑层,实现了两组夹板可以将墙板进行夹持,然后由工作人员将底板推动到安装地点,旋转墙板,上下调整墙板,然后将墙板放置在预定地点,与固定墙板进行拼接,搬运和调整减少人工参与,使得墙板安装拼接简单,操作方便,降低人工劳动强度。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5页 附图4页CN 112459432 A 2021.03.09C N 112459432A1.一种用于装配式建筑的板材拼接装置,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一侧设置有推杆(2),且底板(1)的顶端设置有立板(3),所述立板(3)的内部安装有液压缸(4),且液压缸(4)的输出端连接有连接块(5),所述连接块(5)的一侧连接有滑块(7),且滑块(7)的外侧设置有滑槽(6),所述滑块(7)的一侧安装有第一电机(8),且第一电机(8)的输出端连接有安装仓(9),所述安装仓(9)的内部设置有第二电机(10),且第二电机(10)的输出端连接有丝杆(11),所述丝杆(11)的两侧皆设置有套杆(12),且套杆(12)和丝杆(11)的外侧皆设置有移动块(13),所述移动块(13)的一侧连接有夹板(14),且夹板(14)的底端连接有防滑层(15),所述底板(1)内部的底端设置有测量板(16),且测量板(16)的一侧安装有气缸(17),所述测量板(16)的哟段安装有红外发射器(18),所述底板(1)内部的一端安装有第三电机(19),且第三电机(19)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一齿轮(20),所述第一齿轮(20)的顶端连接有第二齿轮(21),且第二齿轮(21)的一侧连接有主动轮(22),所述主动轮(22)的一侧连接有从动轮(23),且从动轮(23)的后侧连接有第三齿轮(27),所述第三齿轮(27)的底端连接有第四齿轮(28),且第四齿轮(28)和主动轮(22)的一端皆设置有连接轴(24),所述连接轴(24)的一端连接有转轴(25),且转轴(25)的顶端设置有加固板(26)。
装配式混凝土构件的生产工艺分析与优化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对于施工效率和建筑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传统的现浇混凝土施工方式存在着时间长、成本高、质量难以保证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并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装配式混凝土构件逐渐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施工技术。
装配式混凝土构件是通过在现场进行预制,将构件在工厂内进行加固后运输至现场进行组装而成。
它不仅具有较短的施工周期,还能够保证较高的质量控制。
然而,为了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在装配式混凝土构件的生产过程中仍然需要进行有效的工艺分析与优化。
一、现有工艺流程及问题分析1. 前期设计与计划阶段前期设计与计划阶段是装配式混凝土构件生产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
需要合理设计组件结构,并规划好加固工序和运输方案。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常常出现计算不准确、设计瑕疵等问题,导致后续生产工艺的不稳定性。
2. 预制构件加固预制构件加固是保证装配式混凝土构件强度和稳定性的关键步骤。
常见的加固方式包括钢筋焊接、基座注浆、喷涂混凝土等。
然而,在实际施工中,可能出现焊接质量不合格、注浆效果不佳等问题,影响了构件的整体质量。
3. 运输与组装运输与组装是将预制构件运送至现场并进行安装的过程。
在这一阶段中,可能遇到货物损坏、拼缝不匹配等问题。
此外,由于构件尺寸较大、重量较重,还需要合理规划运输方案和使用专业设备进行组装工作。
以上问题表明,在生产过程中存在一些潜在隐患和改进空间。
因此,需要对每个环节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优化方案。
二、生产工艺优化方案1. 前期设计与计划阶段优化在前期设计与计划阶段,可以采用先进的计算软件进行结构分析和模拟,以保证构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此外,在设计过程中应尽量避免设计缺陷,提前考虑到后续加固、运输和组装方案的要求。
2. 预制构件加固优化针对预制构件加固环节,可以标准化施工工艺,确保每个环节的操作规范和质量控制。
通过培训工人并严格执行相关操作规程,可以提高焊接和注浆等工艺的质量。
房屋建筑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设计与建造技术探究
侯大令
【期刊名称】《城市建筑》
【年(卷),期】2016(000)020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在最近的几年中,我国的建筑行业得到了快速而的发展。
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不仅仅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同时还对我国的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使得生态环境保护与建筑工程建设两者之间出现了明显的矛盾。
在房屋建筑工程中,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设计与建造技术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
这一项技术属于一种新型的绿色工艺技术,能够减少房屋建筑工程对周围环境所造成的污染,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本文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在房屋建筑工程当中进行混凝土结构设计与建造技术的应用。
【总页数】1页(P59-59)
【作者】侯大令
【作者单位】泰安市建筑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房屋建筑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造技术新进展 [J], 魏高军
2.房屋建筑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造技术新进展 [J], 魏高军
3.房屋建筑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造技术新进展 [J], 魏高军
4.房屋建筑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设计与建造技术进展研究 [J], 冯国华
5.房屋建筑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设计与建造技术 [J], 王亮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装配式建筑结构设计方法及施工要点张卫军摘要:随着现代装配技术以及材料的不断改进,传统混凝土浇施工技术也得到了不断的创新,装配式建筑就是传统现浇施工技术的一个创新形式,同时,随着装配式建筑行业的发展,它已经逐渐发展成为建筑行业技术水平快速提高的最重要的标志之一。
本文主要在预制装配式建筑的角度,展示它在经济效益、能源效益以及环境效益等方面所具备的优势之处,本文还对预制装配建筑的设计以及施工方面进行了研究探索,目的在于进一步提高我国预制装配建筑的技术水平与技术施工。
关键词:预制装配建筑;技术设计;经济效益;环境效益随着现代装配技术以及材料的不断改进,建筑结构的技术和施工逐步向多元化发展,传统的浇施工技术与现代多种新型技术相融合,从而得到极大的改进和完善,而预制装配式建筑技术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的方式,不仅能够对现有的建筑结构的设计和施工进行极大程度的完善,还能进一步提高空间的使用程度,可以说是一举两得[1]。
所以说,预制装配式建筑在引领建筑行业发展的方向同时,还能满足经济、能源以及环境等多方面的效益。
下面笔者将对装配式建筑结构的技术设计与施工的改进和完善展开相关的探讨。
一、建筑工程概况在一个9栋10-25层的居民区、7栋3-6层的商业楼、2栋1层的控电房以及地下一层的地下车库的工程里,建筑结构采用现阶段较新型的装配剪力墙结构,在这个工程里预制构件包括楼梯、楼板、内隔墙和外墙等许多建筑结构。
二、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的技术优点(一)巨大的经济效益由于预制装配式建筑中施工的工序相对其它的建筑技术更少,而且所采用的建筑材料大多是轻质墙板,比起传统的混凝土浇施工技术,预制装配建筑技术无论是在材料还是在人工等多方面所需要的资金更少,能够一定程度上提高建筑行业的经济效益。
现有的研究调查结果表明,无论是在采暖建筑上还是在装饰建筑上等多方面上,预制装配式建筑技术比起传统建筑技术在经济效益方面都有很大的提升。
在工程造价上,预制装配式建筑技术还能有效的减少传统的建设技术在采暖建筑、装饰建筑等多种细分建筑的工程造价。
论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抗震技术张建军摘要:加强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研究创新的力度,不仅有助于建筑工程结构设计效果的提升,同时也是确保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重要手段。
虽然地震灾害的发生具有突发性强、灾害性大、不可预测且影响范围广的特点,但是抗震设计作为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如果建筑物抗震等级不够的话,那么就会因为建筑倒塌而造成巨大的损失。
由于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的抗震设计是以建筑本身结构特点和当地抗震需求为基础的,所以,设计人员在设计建筑结构时,必须确保建筑的抗震能力符合建筑结构设计、平面设计以及空间设计的要求,才能在确保建筑物稳定性的基础上,降低地震灾害发生造成的损失。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抗震技术引言目前,中国建筑业飞速发展,许多城市高楼大厦林立,以满足人们的生活和办公需求。
然而,中国的许多地方靠近地震带,地震灾害的风险很高。
因此,建设单位需要研究目前应用的抗震技术,做好建筑的整体抗震处理工作,提高建筑的抗震能力,尽量降低地震灾害对建筑结构和使用者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威胁。
在此基础上,施工单位必须应用高质量、高效率的建筑抗震技术,有效提高建筑的整体施工质量,确保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
1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抗震设计的重要性建筑工程结构的设计不仅对其整体的美观度和稳定性有一定的影响,通过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还能对建筑物的安全度进行加强。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建筑物的质量和安全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城市中,大多数建筑物是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场所,因此建筑质量的高低好坏直接影响到人们的财产和生命安全,尤其在地震多发的地带,合理的利用建筑工程的空间构造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地震灾害对建筑物的破坏,提高居民的安全系数,降低灾害破坏程度。
另外,虽然我国地震发生频率较低,但是多数的地震的可预测性较小,因此在建造房屋时就应该考虑到对地震灾害的抵抗能力。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抗震性的设计具有极大的必要性。
2建筑工程的施工中抗震技术的应用原理地震期间,地壳的运动会产生巨大的能量,地震波的传播会引起周围剧烈的震动,因此,震源附近的建筑物会因震动的影响而损坏和倒塌,威胁到相关人员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施工技术分析张灿君摘要:建筑工程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会消耗大量能源,并对周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
由于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存在着比较多的优势,因此在相关建筑工程中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
由于该结构在施工过程中的速度快,并且不会给周围环境带来太大的影响,最大限度减低人工以及施工材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工程整体造价。
然而如何应用这项新的技术,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成为现建筑工程需要重点研究的话题。
关键词: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施工技术引言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施工活动相对来说比较复杂,其要在全部或者部分构件预制工作完成后,将其构件全部运输到施工的现场,在使用较为合理可靠的方式把这些构件连接在一起,实时的开展组装的工作。
并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要全过程的记录整理下各类施工数据信息内容,对其内容进行分析和总结,确定出其施工技术的使用要点,给我国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的施工提供技术供以支撑,拓展相关施工技术的研究路径。
创新原本的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的施工技术,发挥出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施工技术的优势。
1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历程最早期可以被记录的装配式建筑,应该是16世纪早期美洲移民所采用的简易木质建筑。
将人力物力集中起来,集体伐木,将所需的木材准备就绪后,便只需要少量的劳动力即可完成剩余的所有步骤,快速拼装房屋。
虽然当时所用的材料及各项工程的复杂度远不如现今建筑发展的程度,但是其原理与宗旨是一致的。
之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由于战争的原因,大量房屋被破坏,百姓流离失所,住房荒的问题出现在了大部分被战火蔓延的地区,短时间内大批量的建设成为了那时的主要要求,装配式也在那时再一次被推广,延续至今。
在此期间各国的建筑学家可谓是百花齐放,例如日本的住宅公团研发了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工法,以及预应力在预制混凝土结构中的应用研发,美国也在采用柔性连接节点的预制预应力抗震结构体系中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并成功应用到预制装配混凝土建筑工程中,耳熟能详的“构造逻辑系统”G5软件系统则是在此期间由法国编制而成极大程度上辅助建筑工业化发展。
【关键字】权威建筑工业化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关键技术本文档格式为WORD,感谢你的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节能和环保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劳动力成本也逐渐增长,近几年来,我国对装配式混凝土施工的研究逐渐增多,现阶段我国发展研制的与预装式混凝土结构,在工程建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要明显好于传统的建筑结构模式,在建筑外观、节能环保和经济利益方面都起到了理想效果。
关键词: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TU37 A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是以预制构件为主要构件,经装配、连接、部分现浇而成的混凝土结构。
由于构件生产工厂化,受人为及环境等施工因素影响小,因此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构件的质量。
同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与现浇混凝土结构相比,大大减少了施工现场湿作业,减少了现场模板和建筑工人的用量,减少了现浇混凝土硬化周期,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应用,加快了施工进度,改善了施工阶段的环境,在住宅工程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多,相应的施工技术也不断日趋完善,结构安全牢固。
一、装配式混凝土设计质量控制要点1、设计质量决定工程质量装配整体式建筑是一个系统工程,设计必须充分考虑到构件的制作、运输和吊装等环节要求,结构、建筑设备专业要求,以及建筑装修的要求。
设计的关键是构件的拆分。
构件拆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预制构件生产的质量、效率和成本,同样也会影响到运输、吊装及现场施工的质量、效率及成本,影响到外墙防水、保温等功能要求,还会影响到立面的构成及其形式等方面。
因此,我们对构件拆分设计必须高度重视。
构件拆分必须本着标准化、模数化、少规格、多组合的原则,实现整体结构抗震性能目标。
2、对结构质量有直接影响的是连接节点的设计节点包括墙板与墙板之间、墙板与楼板之间、楼板之间、楼板和阳台之间等各种连接部位节点的接口处理,其构造及性能直接关系到装配式建筑的防水、防火、保温、隔热、隔声等物理性能。
因此节点部位的接口设计非常重要,国家标准(JGJ1―2014)要求连接设计从性能上“等同于现浇”。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施工关键技术
刘海森
【期刊名称】《砖瓦》
【年(卷),期】2024()6
【摘要】为解决装配整体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在吊装和拼接施工时的技术问题,以北京市石景山区衙门口棚户区改造土地开发项目为研究对象,提出了装配整体式混凝土剪力墙的连接施工工艺,并针对施工全过程的关键工艺进行详细分析,创新研发了一种新型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钢筋连接件,运用数值模拟手段分析了该钢筋套筒连接件的力学性能。
结果表明,装配整体式建筑采用了“等同现浇”的设计施工理念,预制混凝土剪力墙的关键施工技术主要涉及垂直吊装设备的选型、预制构件吊装控制、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技术;提出带向内凸槽的钢筋套筒连接件,在单轴拉伸条件下,新型钢筋套筒连接的最大残余变形为0.00054mm,远小于0.14mm的限值要求;而在高应力反复拉压时的残余变形为0.11191mm,满足0.30mm的限值要求。
【总页数】3页(P158-160)
【作者】刘海森
【作者单位】中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745
【相关文献】
1.装配整体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施工关键技术
2.装配整体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施工关键技术研究
3.装配整体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施工关键技术
4.预制装配整体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关键技术研究
5.装配整体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施工关键技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建筑工程屋顶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探究发布时间:2022-10-14T05:24:40.003Z 来源:《建筑创作》2022年第9期作者:张建军[导读] 为了从根本上提高建筑工程屋顶钢筋混凝土施工质量张建军身份证号码:41020219680924****摘要:为了从根本上提高建筑工程屋顶钢筋混凝土施工质量,分析了屋顶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包括屋顶基层清理、屋顶管道与线路施工、铺设屋顶保护层、混凝土浇筑及覆盖洒水养护、剔除屋顶挤塑板等。
应将屋顶表面的各类杂物清理干净,考虑好输电线路及给排水管道的安装,合理运用施工技术,有效利用钢筋混凝土原材料,进一步提高施工效率。
关键词:建筑工程;屋顶;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引言在建筑工程屋顶钢筋混凝土材料的实际应用中,操作人员必须考虑到屋顶的特殊结构、防水性能、保温性能,选择更加贴近实际情况的施工技术,进一步提升建筑工程屋顶施工质量。
1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应用优势 1.1基础材料性能良好钢筋、水泥、混凝土、骨料、外加剂等都是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常用的施工材料,保证这些基础材料的性能有利于建筑结构强度优化。
一般钢筋混凝土抗压强度可达2900MPa,对改善房屋建筑的耐久性和稳定性有重要作用。
在施工中可以充分发挥这些基础材料的优良性能,通过保证材料质量提高混凝土结构的整体稳定性、抗压性和抗拉性能。
1.2保证建筑稳定性钢筋混凝土结构在抗震、隔震、保温、防爆等方面具有较好的优越性,能充分满足建筑工程需要。
该结构体系的应用有利于建筑整体稳定性的优化,保证居民生活、工作的舒适性。
1.3适用性强不同房屋建筑对钢筋混凝土结构性能的要求不同,技术人员通过调整混凝土配合比,可以改善结构体系强度、凝固时间、刚度等参数,应用于很多建筑结构中。
例如,垫层结构常采用C15混凝土,建筑物基础结构和挡墙结构常采用C20、C25混凝土,小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常采用C30、C35混凝土。
1.4便于制作制作钢筋混凝土的原材料主要是各种纤维、砂石、钢筋等,这些材料来源不同,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
探讨建筑工业化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关键技术发布时间:2021-10-26T05:43:35.969Z 来源:《城镇建设》2021年第6月16期作者:韩东海[导读] 传统的粗放型建筑,存在着工业化程度低、建筑能耗高、环境污染大、建设周期长、韩东海同圆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山东济南 250000【摘要】传统的粗放型建筑,存在着工业化程度低、建筑能耗高、环境污染大、建设周期长、建筑能耗大等突出缺点。
装配式混凝土施工技术以节省资源、高效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现代建筑领域施工,既能满足现代建筑高质量的要求,又能大大提高建筑施工的综合效益。
因此本文探讨了建筑工业化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关键技术。
关键词:建筑工业化;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结构优势;关键技术0.引言建筑产业化主要是改变建筑施工方式,从分散、粗放的传统施工模式转变为标准化、集约化的工业化生产模式。
建设产业化主要包括设计标准化、构件生产、施工机械化、生产管理科学化、环境社会效益等方面的可持续发展。
采用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结构是实现建筑工业化的重要途径。
1.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体系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分为全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和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
后者因其完备性优于前者,在我国有较好的推广前景。
预制构件是由预制构件、后浇混凝土、水泥基灌浆材料以一种可靠的方式组成整体混凝土结构。
整体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可分为:(1)拼装整体框架结构;(2)整体拼装框架现浇剪力墙结构;(3)拼装整体剪力墙结构;(4)装配整体式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
在这些结构中,装配式整体框架结构在国外得到广泛应用,工程经验也比较成熟,其建造高度可等同于普通现浇框架结构。
装配式整体剪力墙结构的应用尤其符合我国的国情,但与装配式整体框架相比,装配式整体框架应用相对较少。
2.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设计特点2.1预制构件的拆解和布置预制构件拆解是指按照建筑及结构设计要求,考虑施工的易操作性,将建筑主体拆分为若干个预制构件,进行预制构件设计。
浅析装配式建筑工程钢结构施工技术和施工管理措施张红军发布时间:2021-12-16T08:24:20.780Z 来源:《时代建筑》2021年30期10月下作者:张红军[导读] 钢结构施工在装配式建筑工程中的作用突出,作为重点的施工环节,任何的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中,都应该充分根据工程的结构施工要求,做好钢结构施工的技术管理和质量管理,解决施工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提升钢结构施工的规范性。
单位:柯瑄建设有限公司省份身份证号:6104031979081****X 姓名:张红军陕西省邮编:713100摘要:钢结构施工在装配式建筑工程中的作用突出,作为重点的施工环节,任何的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中,都应该充分根据工程的结构施工要求,做好钢结构施工的技术管理和质量管理,解决施工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提升钢结构施工的规范性。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钢结构;施工技术;施工管理引言装配式建筑钢结构施工技术与传统的施工工艺和技术相比,具有突出的技术优势,因为在装配式建筑钢结构施工中,大部分构件都是在工厂内预制和加工的,在节约资源的同时也达到了能耗控制的目标,节能环保效果十分理想。
正是因为装配式建筑钢结构的这一施工特点,使得在整个的施工作业开展中,建筑垃圾的总体排放量相对偏少,可以避免建筑垃圾过度排放所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
1在装配式建筑工程钢结构施工技术要点 1.1钢结构的制作要点装配式建筑钢结构施工中,钢结构制作是最为基础性的施工环节,一旦钢结构制作存在质量问题,即使后续的施工作业再规范,也无法保障结构施工质量和安全。
因此,在钢结构的制作过程中,专业设计人员应根据装配式建筑的结构施工要求,设计钢结构样品图,并充分分析该样品图的实用性,经由检测和计算,来选择与装配式建筑结构施工要求完全相符的材料,将组成的半成品加工成成品,由专业人员来完成组装,在组装的过程中,通过恰当的焊接工艺选择和应用来做好各个缝隙的处理。
1.2机电设备要点建筑工程的结构体积庞大,在开展装配式建筑钢结构施工作业时,机电设备设计也极为重要,为使得机电设备配备能够符合总体的施工质量,专业设计人员要根据总体的结构标准,科学进行预埋管线的设计。
房屋建筑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关键技术探析余浩发布时间:2021-04-12T09:51:26.573Z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32期作者:余浩[导读] 摘要:随着人们对建筑工程施工速度要求不断提高,建筑物必须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同时尽量缩短工期。
中铁四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摘要:随着人们对建筑工程施工速度要求不断提高,建筑物必须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同时尽量缩短工期。
这不仅是由于经济建设的需要,而且是合理的建设工期和成本控制的重要因素。
在这种情况下,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市场正在不断扩大,其特点是质量稳定性和耐久性高,易于施工操作和施工设备管理,因此在建筑过程中的利用率正在逐渐增加。
在一些不需要执行现浇过程的零件的建造过程中,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优点是从设计到施工都非常高。
关键词:房屋建筑;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关键技术引言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此同时,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
传统的现浇施工技术已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为了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和新工艺被应用于建筑施工项目,而预制建筑施工技术就是其中之一。
预制混凝土结构具有生产效率高,施工速度快,节能环保的优点。
近年来,引起了建筑工程行业的关注,同时也支持和促进了预制混凝土结构工业化的发展方向。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出现了许多用于住宅建筑的预制混凝土结构的关键新技术和新结构形式,并逐渐形成了预制混凝土结构的局部化新技术,为建筑业的结构调整创造了条件,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1.房屋建筑装配式混凝土概述顾名思义,装配式零件是非铸造零件。
预制件广泛用于房屋建筑项目的施工活动中,具有许多应用优势和许多施工技术。
预制构件类似于现浇混凝土,可以分为预制普通混凝土构件,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和预制混凝土填充钢管构件。
在应用过程中,还可以根据应用部分的功能形式和组件的特性对其进行分类。
2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优势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优势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快速的施工效率。
探析房屋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张建军发表时间:2019-08-30T15:03:46.933Z 来源:《城镇建设》2019年第13期作者:张建军[导读] 最近几年,我国建筑行业迅速发展起来,在这样的情况下,建筑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摘要:最近几年,我国建筑行业迅速发展起来,在这样的情况下,建筑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当前阶段建筑项目工程的规模逐渐的扩大。
在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要想保证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要采用科学的施工技术,避免各种建筑工程中的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影响因素,从而确保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质量和建筑工程的整体稳定性。
本文简要分析了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希望能够为相关人士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引言在工程项目建设中,作为其项目整体施工的一个重要环节,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工程建设水平,若其产生不同程度的裂缝,不仅会影响到该工程的施工质量,也会给之后的使用埋下诸多安全隐患。
因此,为了给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提供有力保障,就必须要对其各类问题的产生原因做出综合分析,基于此来对其施工技术要点做出深入研究与不断完善,以此来建设出更多高品质工程。
1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的概念针对建筑工程,其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一般是在建筑工程的基础部分出现,也就是业内人士经常谈到的筏板工程。
作为建筑工程的地基部分,由于承载着建筑物上部的所有的荷载,所有其地基部分都是采用的是大体积的混凝土,其主要的特点就是体积巨大,一般情况下建筑工程地基筏板厚度为600~1200mm,有的工程甚至大于该厚度或者小于该厚度,实际工程根据不同的设计而定。
再者,钢筋含量大,且密度大、工序复杂等;混凝土的强度要比其他的混凝土的强度要大,一般都是不低于C30,且必须是抗渗混凝土。
鉴于大体积混凝土的特点,施工过程中的众多因素都要进行综合的考虑,不仅要求施工工艺必须符合相关的规范要求,还要求必须达到相关的质量要求和图纸设计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