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透镜成像规律
- 格式:ppt
- 大小:479.00 KB
- 文档页数:50
八年级物理凸透镜成像规律
八年级物理凸透镜成像规律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1.当物体位于凸透镜一倍焦距以内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像与物体位于透镜的同一侧。
2.当物体位于凸透镜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像与物体位于透镜的异侧。
3.当物体位于凸透镜二倍焦距处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像与物体位于透镜的异侧。
4.当物体位于凸透镜二倍焦距以外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与物体位于透镜的异侧。
5.当物体位于凸透镜焦点以内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像与物体位于透镜的同一侧。
以上是八年级物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基本内容,可以用于解释和预测凸透镜成像的各种情况。
但是请注意,这只是基本规律,实际成像情况可能会因为具体的物距、焦距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5章《透镜及其应用》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讲义(知识点总结+例题讲解)序号知识点难易程度例题数变式题数合计一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3 314二凸透镜成像的实验★★ 4 4一、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当物体在1倍焦距内时(0<u<f):(1)光路图:如下图;(2)成像原理:光的折射;(3)成像特点:①正立、放大、虚像;②物像同侧;③像距>物距:v>u;④物体远离凸透镜(靠近焦点),像变大;(4)应用:放大镜2.当物体在焦距处时(u=f):不成像(折射光线平行);3.当物体在1~2倍焦距间时(f<u<2f):(1)光路图:如右图;(2)成像原理:光的折射;(3)成像特点:①倒立、放大、实像;②物像异侧:像与物分别在凸透镜的两侧;③像距>物距:v>2f;(像在2倍焦距之外)④像与物体的移动方向一致;(物体向右移动,像也向右移动)⑤物体靠近凸透镜(靠近焦距处),像变大;物体远离凸透镜(靠近2倍焦距处),像变小;⑥像的移动速度大于物体的移动速度:物体移动一小段距离,像移动一大段距离;(4)应用:投影仪4.当物体在2倍焦距处时(u=2f):(1)光路图:如下图;(2)成像原理:光的折射;(3)成像特点:①倒立、等大、实像;②物像异侧:像与物分别在凸透镜的两侧;③像距=物距:v=2f;(像也在2倍焦距处)5.当物体在2倍焦距之外时(u>2f):(1)光路图:如下图;(2)成像原理:光的折射;(3)成像特点:①倒立、缩小、实像;②物像异侧:像与物分别在凸透镜的两侧;③像距<物距:f<v<2f;(像在1~2倍焦距间)④像与物体的移动方向一致;(物体向右移动,像也向右移动)⑤物体靠近凸透镜(靠近2倍焦距处),像变大;物体远离凸透镜,像变小;⑥像的移动速度小于物体的移动速度:物体移动一大段距离,像移动一小段距离;(4)应用:照相机。
【例题1】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5c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当物体距凸透镜10cm时,成正立、放大的实像B.当物体距凸透镜20cm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C.当物体距凸透镜35cm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D.当物体从距凸透镜20cm处远离凸透镜时,在凸透镜另一侧所成的像逐渐变大【答案】B【解析】解:A、当u=10cm时,u<f=15cm,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A错误;B、当u=20cm时,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B正确;C、当u=35cm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v>f,故C错误;D、当物体从距凸透镜20cm处远离凸透镜时,物距增大,在凸透镜另一侧所成的像逐渐变小。
关于透镜成像的规律
透镜成像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指的是透过透镜后在屏幕上形成的图像。
透镜成像的规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成像距离:透镜与屏幕的距离决定了成像的大小。
距离透镜较远的物体会在屏幕上形成较小的图像,距离透镜较近的物体会在屏幕上形成较大的图像。
2. 焦距:透镜的焦距是指透镜能够形成清晰图像的距离。
当物体距离透镜焦距时,其图像会在无限远处形成。
当物体远离透镜时,其图像会在透镜后方的焦平面上形成;当物体靠近透镜时,其图像会在透镜前方的焦平面上形成。
3. 成像位置:物体的成像位置取决于其与透镜的距离和透镜的曲率半径。
当物体与透镜的距离越远,其成像位置越靠近透镜;当透镜的曲率半径越小,成像位置也会越靠近透镜。
4. 成像特性:透镜成像的特性包括实像和虚像。
实像是指成像位置在透镜后方的图像,可以被屏幕上的人直接看到;虚像是指成像位置在透镜前方的图像,不能被屏幕上的人直接看到。
总之,透镜成像的规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物理学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考虑。
了解透镜成像的规律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物理学知识,而且在日常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 1 -。
凸透镜成像规律一、知识要点1、透镜成像规律:2、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口诀:(1)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2)物近像远像变大(实像),物近像近像变小(虚像);3、凸透镜成像实验:(1)器材:光具座、凸透镜、光屏、蜡烛、火柴;(2)调节:烛焰中心、凸透镜中心、光屏中心在同一高度(目的:使像完整地成在光屏中央);(3)移动光屏,在光屏上都找不到像的可能原因:①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不在同一高度②蜡烛放在了一倍焦距内③光具座不够长(4)凸透镜破了一块(或遮住一部分)的后果;不影响像的完整性,像会变暗;(5)使光屏上的像变大或变小的方法:物近像远像变大。
4、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特点:(1)照相机:利用凸透镜成缩小的实像的原理工作,被照景物离照相机的距离应大于照相机镜头的二倍焦距;像成在胶片上,胶片离镜头的距离应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
要想使胶片上的人像大些,人离照相机的距离要近些,同时胶片离镜头的距离要调大些。
(2)投影仪:利用凸透镜成放大的实像的原理工作。
投影片(或幻灯片)上的图像是物,投影片(或幻灯片)离镜头的距离应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像成在屏幕上,屏幕离投影仪(或幻灯机)的距离应大于二倍焦距。
(3)放大镜:利用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的原理工作。
被观察的物体离放大镜的距离必须小于焦距,才能看到物体正立、放大的虚像。
(4)望远镜、显微镜也利用了凸透镜成像的原理。
5、眼睛人的眼睛是一个高精度的光学器官,相当于一个可以自动调焦的照相机,其中角膜和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
人眼靠调节晶状体的厚度来获得清晰的像。
6、近视眼、远视眼及其矫正。
二、易错题精选1.判断以下结论是否正确(1)物体离凸透镜越近,成的像越大。
()(2)放大镜总能放大物体。
()(3)凸透镜成实像时,若物距大于像距,则一定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4)凸透镜成像时,如果光屏上得到缩小的像,则一定是倒立的。
()(5)凸透镜成像时,如果光屏上得到放大的像,则一定是倒立的。
物理中的透镜成像规律是指透镜成像时,物距、像距、焦距、物像高等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透镜成像规律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物距与像距的关系:
物距是指物体距离透镜的距离,像距是指成像后像距离透镜的距离。
根据公式1/f=1/v-1/u,可以得到物距和像距之间的关系。
当物距u变化时,像距v也会随之变化,但是它们的倒数之和始终等于透镜的焦距f。
这个规律表明,当物距和像距变化时,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固定的,只要知道任意两个量,就可以计算出第三个量。
物像高的关系:
透镜成像时,物体的高度和像的高度之间也有确定的关系。
根据物像距离比的公式h/h'=v/u,可以得到物像高的关系式h'/h=f/v-f/u。
这个规律表明,当物体离透镜越近,成像的像高就越大,反之亦然。
同时,当物体与透镜的距离相等时,成像的像高也相等。
成像性质:
透镜的成像性质包括实像与虚像、放大与缩小等。
当物距u 小于透镜的焦距f时,透镜成像为实像,放大率大于1;当物距u大于透镜的焦距f时,透镜成像为虚像,放大率小于
1。
这个规律表明,当物体与透镜的距离不同,成像的性质也会不同。
同时,透镜的放大率也与物体与透镜的距离有关,距离越近,放大率越大,反之亦然。
八年级物理凸透镜成像规律凸透镜是我们在生活中常见的光学器件之一,它具有许多有趣的性质和应用。
而在凸透镜的使用过程中,成像规律是我们必须要了解和掌握的基本原理之一。
本文将以八年级物理凸透镜成像规律为主题,详细介绍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及其相关知识。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凸透镜的基本构造和特性。
凸透镜是一种中间较厚而两边较薄的透明物体,它的两个面都是曲面。
凸透镜的中心线被称为主光轴,凸透镜的两个面都与主光轴相交于不同的点,这两个点被称为透镜的顶点。
凸透镜的成像规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物距与像距的关系: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和像距有一个重要的关系,即物距与像距成反比。
也就是说,当物体距离凸透镜越远时,像距就会越近;当物体距离凸透镜越近时,像距就会越远。
2. 物像高度的关系:凸透镜成像规律还告诉我们,物体的高度与像的高度也有关系。
当物体的高度增大时,像的高度也会增大;当物体的高度减小时,像的高度也会减小。
3. 物像方向的关系:凸透镜成像规律还告诉我们,物体和像的方向是相反的。
也就是说,当物体朝上时,像会朝下;当物体朝下时,像会朝上。
4. 物像位置关系: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物体和像的位置关系可以分为三种情况。
当物体位于凸透镜的焦点处时,像会位于无穷远处,称为无穷远点成像;当物体位于凸透镜的焦点和光心之间时,像会位于凸透镜的背面,称为虚像成像;当物体位于凸透镜的光心处时,像会位于与物体重合的位置,称为实像成像。
5. 凸透镜成像公式:凸透镜成像规律还可以通过一个公式来表达。
该公式为:1/f = 1/v - 1/u,其中f代表凸透镜的焦距,v代表像距,u代表物距。
根据这个公式,我们可以通过已知物距或像距来计算焦距,或者通过已知焦距和物距来计算像距。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和应用对于我们正确理解和使用凸透镜至关重要。
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实际的工程设计中,我们都需要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来进行合理的设计和使用。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使用凸透镜来进行放大物体、矫正视力等。
秋季第十讲笔记
透镜及其成像规律
--by无敌好看的仙女老师
一、凸透镜
1、形状:中间厚,两边薄
2、对光作用:会聚,相对原来的方向有会聚趋势,不是会聚到一点
说明:同种凸透镜,越凸,则焦距越短,会聚能力越强
3、三条光线:
(1)一箭穿心
(2)平行过焦
(3)过焦平行
二、凹透镜
1、形状:中间薄,两边厚
2、对光作用:发散,相对原来的方向有发散趋势,不是不相交
说明:同种凹透镜,越凹,则焦距越短,发散能力越强
3、三条光线
(1)一见穿心
(2)平行对焦
(3)对焦平行
4、成像:只能成正立、缩小的虚像
三、凸透镜成像规律
1、基本概念:
(1)光心:O,薄透镜中心
(2)物距:u 物体到透镜中心的距离
(3)像距:v 像到透镜中心的距离
(4)焦点:F 平行光线通过凸透镜会聚的点(5)焦距:f 焦点到透镜中心的距离
2、成像规律
(1)u>2f:倒立缩小的实像,f<v<2f,照相机(2)u=2f:倒立等大的实像,v=2f,测焦距(3)f<u<2f:倒立放大的实像,v>2f,投影仪(4)u=f:不成像
(5)u<f:正立放大的虚像,v>u,放大镜。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识集结知识元凸透镜成像规律知识讲解1.物距u>2f时,像距f<v<2f,成倒立缩小实像,如图所示:2.物距u=2f时,像距v=2f,成倒立缩小实像,如图所示:3.成倒立放大实像时,物距f<u<2f,像距v>2f如图所示:4.物距u=f时,折射光线平行,不成像。
5.物距u<f时,成正立放大虚像,如图所示: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和应用物距像距物像位置像的性质分界应用举例u>2f2f>v>f物像异侧缩小、倒立、实像照相机、眼睛u=2f v=2f物像异侧等大、倒立、实像大小分界实验室测焦距2f>u>f v>2f物像异侧放大、倒立、实像幻灯机、投影仪u=f*v=±∞不成像实虚分界构照平行光线u<f*v<0物像同侧放大、正立、虚像放大镜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成虚像时,物近像近,像变小。
1.“一焦分虚实”——物体在一倍焦距以内成虚像,一倍焦距以外成实像。
2.“二焦分大小”——物距小于二倍焦距,成放大的像,(焦点除外);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缩小的。
3.“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成实像时,物体靠近透镜,像远离透镜,像逐渐变大。
4.“成虚像时,物近像近,像变小”——成虚像时,物体靠近透镜,像也靠近透镜,像逐渐变小。
u、v、f三者的大小关系大小上看,成实像时:要么f<v<2f<u,要么f<u<2f<v,要么要么f<v=2f=u。
凸透镜成像动态变化根据之前学的口诀来判断: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成虚像时,物近像近像变小。
对于普通光学照相机,拍摄的范围越小,则实像越大(比如同一个人的全身照和半身照相比,半身照所成的像比全身照)。
成实像时,由于比例关系,,物和像,谁离透镜远,谁就大,移动时,谁就运动得快。
也就是说“大——远——快”是一体的。
初二物理——凸透镜的成像规律一、概念1、物距:物体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用字母u表示2、像距:物体通过凸透镜所成的像到光心的距离,即成最清晰的像时光屏到光心的距离,用字母v表示3、焦距:焦点到透镜光心的距离,用字母f表示。
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应该注意的问题1、调节烛焰中心、透镜光心、光屏中心在同一高度上。
2、观察像时应以最清晰,最明亮时为准三、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三、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注意:实像异侧倒立,虚像同侧正立成像规律1、焦点:成实像与成虚像的分界点物体在焦点内(u<f)时成虚像,物体在焦点外(u>f)成实像;物体在焦点上时(u=f)不成像2、二倍焦距点:成放大实像与缩小实像的分界点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内(f<u<2f)成放大实像;物体在二倍焦距上(u=f)成等大实像;物体在二倍焦距外(u>2f)成缩小实像。
3、实像都是倒立的,且物体和像在凸透镜异侧。
虚像都是正立的,且物体和像在凸透镜同侧。
4、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成虚像时:物近、像近、像变小物远、像远、像变大注意:远近都是指距凸透镜的距离,无论成实像还是虚像,都是物体越靠近焦点,像离焦点越远,但所成的像越大。
判断像是放大还是缩小,除了用物距和焦距比较外,还可以用像距和物距比较。
如果像距大于物距,即v>u,所成的像是放大的,如果v<u,那么所成的像是缩小的。
易考点1、在凸透镜成像规律中有两个一致性:像随物体移动方向的一致性;像的大小随像距大小变化的一致性2、透镜一部分被遮挡,仍能生成完整的像,只不过像变暗,透镜破裂去掉一半后也能成完整的像,相当于遮挡了一部分,像大小,位置不变,只是变暗些。
八年级物理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理课上,我们学过了很多关于光学的知识,其中之一就是凸透镜成像规律。
今天,我就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关于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知识。
我们需要了解一下什么是凸透镜。
凸透镜是一种中间较薄,两侧面都是球面的透明物体。
当平行光线通过凸透镜后,会发生折射,从而产生一个焦点。
凸透镜成像规律告诉我们,当物体远离透镜时,成像位置会发生变化。
当物体远离透镜时,光线会经过透镜后汇聚在一点上,这个点就是物体的实像。
而实像的位置取决于物体的位置。
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当物体位于透镜的远焦点之外时,实像会出现在透镜的近焦点的同侧。
当物体位于透镜的远焦点和近焦点之间时,实像会出现在透镜的远焦点和近焦点之间。
当物体位于透镜的近焦点之内时,实像会出现在透镜的远焦点的另一侧。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非常广泛。
我们可以利用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来制作望远镜、显微镜等光学仪器。
通过调整物体与透镜的距离,我们可以获得清晰的放大图像。
除了应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还有一些实际问题需要我们注意。
当物体离透镜很近或者很远时,实像会变得模糊不清。
这是因为光线经
过透镜后会发生散射,导致成像不清晰。
所以,在使用凸透镜时,我们应该注意物体与透镜的距离,以获得清晰的成像。
通过学习凸透镜成像规律,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光的传播规律,还可以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无论是制作光学仪器还是研究光学现象,凸透镜成像规律都是非常重要的基础知识。
希望通过我的分享,大家能对凸透镜成像规律有更深入的了解。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识点一: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其应用【例题1】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他把蜡烛放在距透镜30cm时,在光屏上形成清晰缩小的像,此时的成像特点可应用于(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
现将蜡烛向透镜方向移动10cm,要使光屏上再次形成清晰倒立的像,应将光屏透镜(填“远离”或“靠近")。
【答案】照相机;远离。
【解析】(1)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之一: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2)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
把蜡烛放在距透镜30cm时,物距为30cm,在光屏上形成清晰缩小的像,则u>2f,此时的成像特点可应用于照相机。
现将蜡烛向透镜方向移动10cm,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变大,则要使光屏上再次形成清晰倒立的像,应将光屏远离透镜方向移动。
知识点二:对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的说明1.器材:凸透镜、光屏、蜡烛、光具座(带刻度尺)等。
2.口诀: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虚像正物像同侧,实像倒物像异侧;物远实像小,焦点内放大。
3.注意事项:蜡烛的焰心、透镜的光心、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又叫“三心等高" 。
注意:实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在光屏上可呈现,可用眼睛直接看,所有光线必过像点;虚像不能在光屏上呈现,但能用眼睛看,由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例题2】如图所示,小明和实验小组同学利用透镜、光屏、蜡烛等实验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数据记录如下:物距u/cm 像距v/cm像的性质缩放正倒虚实3514缩小倒立实像2517缩小倒立实像2020等大倒立实像1625放大倒立实像5﹣放大正立虚像根据以上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在实验过程中,要使透镜中心、烛焰和光屏中心大致在;(2)由实验数据可判断,该透镜的焦距约为cm;(3)分析实验数据可知,凸透镜成实像时,随着物距的减小,像逐渐(选填“变大"或“变小”或“不变"),像距逐渐增大;(4)如果用该实验中的透镜来矫正视力,可以制成(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答案】(1)同一高度;(2)10;(3)变大;(4)远视。
初中物理光学凸透镜成像规律
凸透镜是光学中常见的光学元件,用于对光线进行折射和成像。
在初中物理中,有一些简单的规律可以用来描述凸透镜的成像特性。
下面是一些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 光线通过凸透镜的法线方向上的点会被透镜折射。
入射光线与法线夹角越大,折射角也会越大。
2. 光线从凸透镜的凸面尺寸小的一侧射入,将会被透镜聚焦到凸面尺寸大的一侧,这被称为正成像。
正成像的条件是物体在凸透镜的法线方向上,物体距离凸透镜的距离大于焦距。
3. 当物体位于凸透镜的法线方向上的焦点上时,经过凸透镜的光线将会变成平行光线,这被称为无穷远成像。
4. 当物体位于凸透镜的法线方向上的焦点之间时,经过凸透镜的光线将会发散,无法形成实际的像。
5. 当物体位于凸透镜的法线方向上的焦点的近处时,经过凸透镜的光线将会发散,形成放大的虚像。
6. 当物体位于凸透镜的法线方向上的焦点的远处时,经过凸透镜的光线将会发散,形成缩小的虚像。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规律是对理想凸透镜的近似描述,实际的透镜会受到像差等因素的影响。
此外,对于更深入的光学理论和具体情况下的成像分析,可能需要使用更复杂的公式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