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中考一轮复习考点10 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考点)
- 格式:docx
- 大小:176.78 KB
- 文档页数:5
第6课时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及其在生物圈中的作用【考情分析】考试内容要求年份/分值题型考查点1.阐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B2020/1 非选择题光合作用的产物2019/1 选择题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2017/0.5 选择题光合作用的产物及影响因素2016/1 非选择题光合作用的产物2015/1 非选择题光合作用的场所2.举例说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A 2018/1 选择题种植密度与光合作用3.描述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A2021/1 选择题呼吸作用原理的应用2019/2 选择题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呼吸作用的影响因素2017/0.25 选择题呼吸作用的原料及影响因素2016/1 非选择题呼吸作用消耗氧气2015/1 选择题呼吸作用释放能量4.概述绿色植物为许多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B 2018/1 非选择题生态系统中的主要能量来源2017/0.5 选择题绿色植物为许多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5.说明绿色植物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B2017/0.25 选择题绿色植物能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2021/1 非选择题绿色植物能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6.参加绿化家园的活动A【版本导航】人教版:七年级上P116~135;冀少版:八年级上P32~51、P57~60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27页一、光合作用1.概念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2.反应式3.实质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
4.意义(1)光合作用把简单的无机物合成了复杂的有机物,并放出氧气,实现了物质转化;把太阳能变成储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实现了能量的转化。
(2)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不仅能满足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需要,而且为生物圈中的其他异养生物提供了食物来源,其产生的氧气是生物圈中氧气的来源。
(3)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平衡,简称碳—氧平衡。
2025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考点易错点归纳总结—呼吸作用1.实验原理:(1)酵母菌是单细胞真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生存,属于兼性厌氧菌。
通过定性测定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细胞呼吸的产物。
来确定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a.有氧条件:葡萄糖CO2+H2O+能量b.无氧条件:葡萄糖酒精+CO2+能量(2)CO2和酒精的检测检测产物所用试剂现象二氧化碳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酒精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橙色变成灰绿色2.实验步骤(1)酵母菌培养液的配制:取20g新鲜的食用酵母菌,分成两等份,分别放入锥形瓶A(500mL)和锥形瓶B(500mL)中。
分别向瓶中注入240m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溶液。
(2)实验装置图酵母菌呼吸方式测定的实验装置分析:(1)实验的自变量应为O2的有无。
实验的因变量为CO2的多少。
酵母菌和葡萄糖溶液、温度等环境因素在该实验中为无关变量。
为了使乙端进行有氧呼吸,空气泵进入的气体应含有O2,实验的因变量为CO2的多少,因此应先除去CO2。
(3)检测CO2的产生:根据石灰水混浊的程度或溴麝香草酚蓝溶液变成黄色的时间长短,可以检测酵母菌培养液中CO2的产生情况。
(4)检测酒精的产生:各取2mLA、B瓶酵母菌培养液的滤液→分别注入编号为a、b的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加0.5mL溶有0.1g重铬酸钾的浓硫酸溶液(质量分数为95%~97%)→轻轻振荡,使它们混合均匀→观察试管中溶液的颜色变化。
3.实验现象:甲、乙两装置中石灰水都变混浊,且甲中混浊程度较高。
b试管中溶液由橙色变成灰绿色,a试管无颜色变化。
4.实验结论:酵母菌在有氧、无氧条件下都能进行细胞呼吸。
有氧时,酵母菌通过细胞呼吸产生大量CO2和水;无氧时,酵母菌通过细胞呼吸产生酒精和少量CO2。
(1)A瓶前的锥形瓶中加入的试剂是NaOH溶液,目的是使进入A瓶的空气先经过NaOH的处理,除去其中的CO2,排除其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2022届中考科学第一轮专题复习:呼吸与呼吸作用一、单选题1.如图为肺泡里的气体交换示意图则()A. ①为氧气B. ①为二氧化碳C. 甲处流的是动脉血D. 乙为肺动脉2.在制作简易电动机的过程中,要改变电动机的转动方向,可以()A. 改变通电电流的大小B. 将电源的正负极对调C. 换用磁性更强的磁铁D. 增加电动机的线圈匝数3.完成了剧烈运动后,往往会“气喘吁吁”。
大口喘气或深呼吸,有利于缓解运动后的体力不支现象。
大口喘气或深呼吸的最终目的是为了()A. 获得更多能量B. 获得更多水分C. 获得更多营养物质D. 获得更多乳酸4.下列选项中,能构成如图所示包含关系的是( )A. Ⅰ雌蕊、Ⅱ子房、Ⅲ胚珠B. Ⅰ树皮、Ⅱ表皮、Ⅲ韧皮部C. Ⅰ放热反应、Ⅱ浓硫酸溶于水、Ⅲ呼吸作用D. Ⅰ骨骼、Ⅱ骨骼肌、Ⅲ骨连结5. 表是人体不同部位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值,对此分析正确的是()A. ①代表肺静脉内血液B. ②表示肺泡处C. ③代表组织细胞D. ④表示流经大脑的血液6.当膈肌收缩时,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 膈顶部上升,胸廓上下径缩小B. 膈顶部上升,胸廓上下径增大C. 膈顶部下降,胸廓上下径增大D. 膈顶部下降,胸廓上下径缩小7.流程图可用来表示连续发生的一系列生理活动,以下流程图中正确的是()。
A. 外界空气进入人体肺部: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B. 食物通过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大肠→小肠→肛门C. 尿液的形成过程:血液→肾小球→肾小管→肾小囊→尿液D. 人体肺循环的过程:左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右心房8.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小肠内表面有许多小肠绒毛,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B. 心室与动脉间的瓣膜会防止血液倒流回动脉C. 肺由大量肺泡组成,肺泡外缠绕毛细血管有利于气体交换D. 胃蛋白酶进入小肠后催化活性降低或消失9.下列对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10.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以及消费者之间通过捕食关系形成()A. 食物链和食物网B. 生物因素C. 一个生态系统D. 非生物因素11.学习科学时我们经常会用图像来建模,下列对图像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 甲图表示食物中的脂肪在消化道里被消化的过程B. 若乙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一条食物链上各种生物的相对数量关系,则在这条食物链中物质和能量流动的方向是丙→丁→乙→甲C. 丙图为心脏结构示意图,若静脉注射消炎药,则药物通过心脏的途径是Ⅳ→Ⅱ→Ⅰ→ⅢD. 丁图显示温室栽培该种蔬菜时温度控制在25~30℃最有利于提高产量,当温度在5℃以下时该蔬菜光合作用停止12.北京烤鸭在育肥期要填饲过量的高糖饲料,减少运动从而使鸭在短期内变成肥鸭,关于北京鸭的生长过程的说法①脂肪可转变为糖类②糖类可转变为脂肪③同化作用强于异化作用④异化作用强于同化作用,其中正确的是()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13.血液通过肺循环后,其成分的变化是()A. 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B. 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C. 养料增多,废物减少D. 养料减少,废物增多14.下图为人体血液循环过程模式图,图中所示①②③④四条血管内流静脉血的有( )A. ①②B. ③④C. ①④D. ②③15.在科学学习中,当我们需要研究看不见的现象或不易测量的科学量时,就必须设法寻找由该对象产生的各种可见的效应,由此来判定该对象的存在、大小等情况,这种研究方法称为转换法。
初中生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考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生物学中两个重要的概念。
光合作用是指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而呼吸作用则是指生物利用有机物氧化产生能量和二氧化碳的过程。
本文将从基本概念、能量转化、物质转化、适应性和环境的影响等方面介绍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考点。
一、基本概念1.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和一些细菌利用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通过光合作用,植物可以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和氧气。
2.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是生物体利用有机物氧化产生能量和二氧化碳的过程,通过呼吸作用,生物体可以将食物中的能量转化为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
二、能量转化1.光合作用的能量转化:光合作用中,光能被植物中的叶绿素吸收,通过光化学反应转化为化学能,并固定为有机物。
在这个过程中,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和有机物可以被植物进行利用或储存。
2.呼吸作用的能量转化:呼吸作用中,有机物被氧化分解产生能量。
这个过程发生在细胞质的线粒体中,通过细胞内呼吸作用将有机物氧化分解为二氧化碳、水和能量。
三、物质转化1.光合作用的物质转化:光合作用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和氧气。
二氧化碳和水通过光合作用中的光化学反应转化为葡萄糖和氧气,葡萄糖可以进一步转化为淀粉、纤维素等有机物。
2.呼吸作用的物质转化:呼吸作用利用有机物进行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水和能量,在细胞质内进行。
能量可以用来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而二氧化碳和水则是代谢产物。
四、适应性1.光合作用的适应性:光合作用使得植物可以利用太阳光进行能量转化,从而实现自养生长。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可以吸收能量和合成有机物,为自己提供能量和养分。
2.呼吸作用的适应性:呼吸作用是一种基本的生命活动,几乎所有的生物都有呼吸作用。
通过呼吸作用,生物体可以从食物中获得能量,维持自身的生命活动。
五、环境的影响1.光合作用对环境的影响:光合作用可以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产生氧气。
光合作用能够通过调节植物群落的生物量,影响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氧气含量和温室效应等环境问题。
专题04 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一、选择题组(2021·江苏淮安·中考真题)某校生物科技小组开展项目式蔬菜种植活动。
请据题意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措施有利于增加蔬菜产量的是()①合理密植①过量浇水①适当延长光照时间①适当增加二氧化碳浓度A.①①①B.①①①C.①①①D.①①①①2.蔬菜生长过程中,需要量最大的无机盐是()A.硼、锌、铁B.铁、磷、钾C.氮、磷、钾D.锌、磷、氮【答案】1.B2.C【解析】【分析】根据光合作用的原理,合理密植、增加光照强度、延长光照时间、增加二氧化碳浓度、施加气肥和农家肥等措施都可以提高大棚种植作物的产量。
1.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
结合分析可知,有利于增加蔬菜产量的是①合理密植、①适当延长光照时间、①适当增加二氧化碳浓度。
而“过量浇水”容易导致蔬菜烂根,导致减产。
故选B。
2.无机盐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些无机盐包括含氮、磷、钾、钙、镁、硫、硼、锰、锌、钼等的多种无机盐。
植物需要最多的是含氮、磷、钾的无机盐。
含氮的无机盐能促进细胞的分裂和生长,使枝繁叶茂;含磷的无机盐可以促进幼苗的发育和花的开放,使果实、种子提早成熟;含钾的无机盐使植物茎秆健壮,促进淀粉的形成与运输。
故选C。
二、单选题3.(2022·江苏泰州·中考真题)某生物兴趣小组为了探究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将盛有等量的同种水生植物的实验装置分别放在同一光源不同距离的地方(光源产生的热量对本实验的影响忽略不计),计数植物产生的气泡数,可用于衡量光合作用强度的大小。
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据此判断该影响因素是A.二氧化碳浓度B.氧气浓度C.温度高低D.光照强度【答案】D【解析】【分析】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
滚动小专题(一)绿色植物的三大生理作用1.下列有关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B)A.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B.植物的所有细胞都能进行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C.光合作用的实质是将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物,储存能量D.光合作用进行的场所是叶绿体,呼吸作用进行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2.下面关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应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A.幼苗带土移栽可降低蒸腾作用B.合理密植可提高农作物产量C.给农作物松土有利于根部的呼吸D.大棚作物补充二氧化碳可增强光合作用3.如图,若甲代表水和二氧化碳,则(B)A.Ⅱ是呼吸作用,乙是水和二氧化碳,Ⅰ是光合作用B.Ⅱ是光合作用,乙是有机物和氧气,Ⅰ是呼吸作用C.Ⅱ是光合作用,乙是水和二氧化碳,Ⅰ是呼吸作用D.Ⅱ是呼吸作用,乙是有机物和氧气,Ⅰ是光合作用4.为探究绿色植物和种子的生命活动,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并实施了以下实验。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D)A.甲装置实验前暗处理的目的是将叶片内的淀粉运走耗尽B.乙装置收集的气体可以使带火星的细木条复燃C.丙装置观察到的现象是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D.丁装置实验现象说明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产生了二氧化碳5.为探究植物的生理作用,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们设计并实施了以下三个实验。
请据图回答问题:实验一实验二实验三(1)在实验一中,A瓶装有萌发的绿豆种子,B瓶装有煮熟的绿豆种子,把A、B装置同时放在温暖的地方,24小时后观察蜡烛在A、B瓶中燃烧的情况。
该实验是为了证明种子呼吸作用消耗的气体是__氧气__。
(2)实验二中的C和D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其变量是__二氧化碳__。
(注: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3)在实验三中,同学们将装置放在光下几个小时后,发现__E__装置的塑料袋内壁有较多小水珠,说明水分是通过蒸腾作用从__叶片__散失的。
6.(2019·广东)为了探究不同颜色的光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某兴趣小组把等量天竺葵分别放在3个封闭的容器中,容器大小相同且二氧化碳含量充足。
备考2021年中考生物复习专题: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_绿色植物的生活_呼吸作用的实质,实验探究题专训及答案备考2021中考生物复习专题: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_绿色植物的生活_呼吸作用的实质,实验探究题专训1、(2019衡阳.中考真卷) 生物圈中到处都有绿色物,它们的某些生理活动在生物中具有重要作用。
图甲是叶片结构示意图,图乙中A、B表示植物两种不同的生理活动,a、b表示两种不同的物质,图丙为探究果树枝某种生理活动的实验,请据图回答:(1)图甲中的结构2是________,含有较多的叶绿体,它是图乙生理活动A进行的场所。
(2)图甲中的结构4含有导管与筛管,其中________能运输光合作用所需的水分。
(3)图乙生理活动B的实质是分解________,释放能量供给植物的生命活动。
(4)把一段带有较多叶片的新鲜果树枝按图丙所示方式处理,光照6小时后,发现其重量明显减轻,其主要原因是果树枝进行了________作用。
(5)为了提高果树移栽的成活率,可以采取哪些措施?________。
2、(2019防城.中考模拟) 某生物兴趣小组在探究植物光合作用需要某种原料这一实验时,准备了实验所需的材料用具:生长状况一致的天竺葵、氢氧化钠溶液、清水、小烧杯、碘液、透明的钟罩等.并设计了如下图中甲乙两组装置,请回答:(1)实验前,应将甲乙装置中的天竺葵在黑暗处放置一昼夜,目的是________,以免影响实验结果的科学性.(2)本实验探究的变量是________.(3)将甲乙装置在阳光下光照一段时间,然后从甲乙装置的天竺葵上,各取一片叶,放入________中隔水加热,取出后用清水冲洗再滴碘液,观察叶色的变化.(4)实验结果:变蓝的是________装置内的叶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5)若把乙装置内的清水换成澄清的石灰水,并将乙装置放在黑暗处,如果石灰水又变浑浊,则可以证明:______ __.3、(2020掇刀.中考模拟) 果果是个爱钻研的学生,他利用矿泉水瓶做了一系列有关植物生理作用的实验.请仔细阅读,回答问题:(1) 将A 装置光照一段时间后,发现液面明显下降,主要原因是叶片进行了________作用.同时发现叶脉变红,说明水分可以通过输导组织中的________运输到叶片.(2) B 装置中萌发的种子进行了呼吸作用,产生的________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3) 将B 装置中的气体通入到C 装置清水中,再将C 装置塑料瓶稍捏扁,关上输液器开关,拧紧瓶盖,光照3﹣4小时。
生物中考复习-绿色植物对生物圈有重大作用知识点总结绿色植物对生物圈有重大作用一、绿色植物是生产者生物圈内生活着多种多样的生物,生物的生命活动都需要有机物和能量。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并贮存了能量。
这些有机物和能量不仅供给植物本身的需要,而且是生物圈中其他生物和人类食物及能量的来源。
人类普遍利用的能源,如柴草、煤炭、石油、天然气等,都是现在或过去的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贮存的能量。
二、绿色植物在维持生物圈碳—氧平衡中的作用生物的呼吸作用不断消耗氧,向生物圈中排放二氧化碳。
自然界中有机物在微生物分解过程中也不断地消耗氧,排放二氧化碳。
人类生活和生产中要消耗大量的燃料(如煤、石油、天然气等),在燃烧过程中,消耗大量的氧气,排出大量的二氧化碳。
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制作的氧,超过了自身呼吸作用对氧的需要,其余的氧都以气体形式排放到大气中;绿色植物还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这样就维持了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简称碳—氧平衡。
三、绿色植物参与了生物圈的水循环1.生物圈的水循环2.绿色植物在水循环中的作用(1)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能够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雨。
(2)植物的茎叶承接着雨水,能够大大减缓雨水对地面的冲刷。
(3)树林中的枯枝落叶能够吸纳大量雨水,也使得雨水更多地渗入地下,补充地下水。
可以说,一片森林就是一座绿色水库。
四、植被概念:一个地区内生长的所有植物,叫作这个地区的植被。
五、我国植被的主要类型和分布植被类型特征分布热带雨林全年高温多雨,植物种类丰富台湾、海南、云南常绿阔叶林夏热冬寒,植被以常绿阔叶为主长江流域落叶阔叶林夏雨冬寒,植物多为冬季完全落叶的阔叶树华北、东北针叶林夏温冬寒,植物主要为杉、松等针叶树大兴安岭、阿尔泰山草原雨少温低,植物多为适应半干旱气候的草本植物松辽平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荒漠夏季雨少且空气干燥,冷热变化大,植物种类贫乏,耐旱性强西北部六、我国植被现状1.我国是一个少林的国家,森林覆盖率仅16.55%,远远低于全世界27%的平均水平;人均森林面积只有0.128公顷,仅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1/5。
第四节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一、植物的呼吸作用(一)呼吸现象1.(2019·开封)甲瓶中装入萌发的大豆种子,乙瓶中装入等量的煮熟的大豆种子。
一段时间后,分别放入燃烧的蜡烛。
观察到甲瓶中的蜡烛熄灭并且瓶壁上有许多小水珠,乙瓶中的蜡烛燃烧(如图)。
分析实验现象,能得出下列哪项结论()A.种子萌发不消耗氧气 B.种子萌发产生二氧化碳C.种子萌发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 D.种子萌发消耗氧气,产生水2.(2019·潍坊)选取干重相等的4份黄豆种子,在相同环境条件下进行如下不同处理后,分装在密闭的保温容器内。
一段时间后,瓶内温度最高的是( )3.(2019·内蒙古呼和浩特)为探究绿色植物和种子的生命活动,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并实施了以下实验(如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甲装置可探究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条件是光B.甲装置中①和②对照可探究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C.乙装置观察到的现象是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D.丙装置观察到的现象是燃烧的蜡烛熄灭4.(2019·聊城)在探究绿色植物呼吸作用的过程中,设计了如图一实验,并用传感仪器测量了实验过程中温度、二氧化碳、氧气的变化,依据数据绘制了图二曲线,你认为能正确表达萌发的种子实验曲线的是()A.125 B.346 C.123 D.4565.(2019·湖南娄底)甲乙实验装置均在适宣温度、足够阳光的环境下进行,找出正确的选项()A.甲的红墨水滴向右边移动B.乙的红墨水滴向右边移动C.甲的红墨水滴不移动D.乙的红墨水滴不移动6.(2019·江西)如图装置可以验证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装置A是为了去除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确保实验的准确性B.若装置C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种子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了二氧化碳C.若装置B中换成煮熟的种子,则装置C中澄清石灰水不会变浑浊D.若装置B中改用新鲜的豆苗,则该装置一定要放在光照环境下7.(2019·杭州)在研究植物光合作用的实验中,某研究小组在密封的容器A中充入足量的含有同位素14C的“14CO2。
专题十植物的三大作用专题(一)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课标要求◆说明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和无机盐。
◆理解茎的输导功能,学会探究茎通过哪些部分运输水和无机盐的实验方法。
◆理解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
◆描述绿色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环中的作用。
考向指南●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和无机盐的内容,在中考时常常以选择题、数据分析题等形式出现。
●维管束是贯穿植物体的一条主线,在近年的中考题中对导管、筛管的考查已不再局限于二者的结构和功能,多见于二者功能上对植物其他器官及功能的影响。
●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及绿色植物在水循环中的作用与生活实际联系密切,常以分析说明题、选择题出现。
考基要点考点1 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和无机盐1. 1 是植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2.植物体内 2 充足时,植株才能硬挺,叶片才能舒展,有利于 3 。
3.无机盐只有溶解在 4 中,才能被植物体的根吸收,并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器官。
考点2 茎的输导作用1.茎的输导作用是通过维管束的 5 和 6 来完成的。
2.木质部中的导管,是死细胞构成的通道,输导方法是7 ,运输8 ;韧皮部里的筛管,是活细胞构成的通道,运输方向是由上向下,运输9 。
3.茎除完成物质运输外,有的变态茎还能贮藏有机物,如马铃薯、荠。
考点3 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1.表皮的保卫细胞可控制气孔的开放和关闭。
图1-5-12.⎪⎪⎪⎪⎩⎪⎪⎪⎪⎨⎧⎪⎩⎪⎨⎧→→→→→→→→→→机盐的运输。
促进植物体内水分和无的吸收;促进根对水分和无机盐降低植物体的温度;意义大气。
气孔叶肉叶茎根部导管 液泡)细胞质细胞膜根毛(细胞壁过程:土壤中的水分体外的过程。
从植物体内散发到植物概念:水分以气体状态用作腾蒸 3.绿色植物通过根部从土壤中吸收水分,绝大部分水分又通过 10 散失了,促进了生物圈中水循环的进行。
4.蒸腾作用能够提高 11 ,增加 12 。
5.设计实验验证植物的蒸腾作用。
考点4 探究水分和无机盐在茎内运输1.选择生长旺盛的枝条和幼苗,以确保实验效果。
专题07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一、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1.实验步骤:(1)暗 处 理:消耗叶中原有有机物(2)部分遮光:形成对照,唯一变量是光照。
(3)光照目的:进行光合作用(4)脱色目的:酒精溶解叶绿素便于观察。
隔水加热:酒精沸点低,易燃;(5)检验淀粉:见光部分变蓝(进行了光合作用)遮光部分不变蓝(没有光合作用)二、光合作用1.概念: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释放出氧的过程。
2.反应式 叶绿体3.能量的转化:光能 化学能4.意义:·为自身提供有机物;·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来源、能量来源;·消耗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维持碳-氧平衡。
5.环境的影响:一定范围内,二氧化碳浓度越高,光照越强,光合作用越强;二氧化碳 + 水 光照 有机物 + 氧气(储能)6.指导生产:通过控制光合作用的条件,达到增产目的。
合理密植——充分利用单位面积上的光照;温室大棚——适当提高二氧化碳浓度(气肥),延长光照时间,提高光照强度;7. 探究实验:·光的作用:光合作用必不可少的条件,还能促进植物体内叶绿素的形成;·检验氧气方法:使快要熄灭的木条复燃;·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光合作用因缺少原料基本不能进行。
三、呼吸作用1.概念: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
2.反应式: 3.呼吸作用是生物共同的特征,释放能量,满足生命活动需要,一部分以热的形式散失。
4.指导生产:·低温保存菜果 减弱呼吸作用(一定范围内,温度高而加强)·粮食入仓要晒干 降低呼吸作用,防止萌发(含水量高而加强)·保存果菜降低含氧量 降低呼吸作用(氧浓度高而加强)·栽植物常松土 促进根的呼吸作用(氧浓度高而加强)·地窖瓜菜发热 呼吸作用释放热能·新疆葡萄更甜 夜间温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少四、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关系:活细胞线粒体 二氧化碳 + 水 + 能量有机物 + 氧气一、选择题1.下列表达光合作用的式子,正确的是()A.二氧化碳+水有机物(贮存能量)+氧B.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C.二氧化碳+水有机物(贮存能量)+氧D.有机物+二氧化碳水+氧+能量2.萨克斯进行光合作用的相关实验,实验步骤:①暗处理:将天竺葵放置在黑暗中一段时间。
中考生物复习专题训练:绿色植物的三大作用一、选择题1.玉米是东北的主要农作物之一,你认为贮藏玉米的最佳环境条件是( )A.高温、潮湿B.低温、潮湿C.低温、干燥D.高温、干燥2.据报道,科学家发明了一类无色透明塑料、低粘性蜡等物质,在移栽植物时,若将其喷到叶面上,则能结成一层二氧化碳可以通过而水分不易通过的薄膜,能大大提高植株的成活率。
这主要是因为薄膜( )A.增强了植物的光合作用B.增强了植物的蒸腾作用C.减弱了植物的蒸腾作用D.减弱了植物的呼吸作用3.对被子植物一些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4.植物生理学家笔下的绿色植物是窃取天火的普罗米修斯,它所获取的光和热,养育了地球上的其他生物。
关于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为其他生物提供了食物和能量B.绿色植物通过呼吸作用参与了生物圈的水循环C.绿色植物对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起了重要作用D.绿色植物参与了生物圈的物质循环5.砂生槐是西藏高原生态恢复的理想树种,具有较高的生态效益。
为初步筛选适合西藏某地区栽培的品种,研究人员测定了4个砂生槐品种幼苗的二氧化碳吸收速率,结果如图。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4种幼苗应在相同光照强度下进行检测B.砂生槐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C.二氧化碳吸收速率可以反映光合作用速率D.丁品种砂生槐适合选为该地区栽培品种6.小明将如下装置放在窗台上探究绿豆种子萌发的条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①中种子能萌发是因为有充足的空气B.②和③可以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水分C.实验是在光下进行的,说明绿豆种子萌发需要光D.④中种子不萌发是因为没有活的胚7.如图是菜豆种子和幼苗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图中①是种皮,对幼嫩的胚有保护作用B.图中②③④组成胚C.菜豆种子萌发时,图中②首先突破种皮发育成⑧D.菜豆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需要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8.如图是叶芽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一项是A.图中①能分裂、分化产生新的芽结构B.图中②能发育成枝条C.图中③能发育成茎D.图中④能发育成侧芽9.我们知道,植物主要通过根毛吸收土壤中的水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