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心室结构特点及功能评价
- 格式:doc
- 大小:13.07 KB
- 文档页数:3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大单元教学设计单元基本信息学科生物学校六中年级七年级设计者指导者课程模块第四单元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使用教材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单元涵盖章、节第四章人体内营养物质的运输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第二节血流的管道----血管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第四节输血与血型课标要求1.人体通过循环系统进行体内物质的运输2.血液循环系统包括心脏、血管和血液3.血液循环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其功能是运输氧气、二氧化碳、营养物质、代谢废物和激素等物质4.肺泡与周围毛细血管内的血液、毛细血管内的血液与组织细胞进行气体交换一、单元学习主题分析主题名称人体内物质的运输主题概述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物质和氧,需要从外界环境中获取并运送到组织细胞,细胞代谢产生的废物与二氧化碳也需要运走并排出。
这些物质的运输任务是由循环系统来完成的。
物质是通过血液运输的,血流的管道是血管,动力是心脏。
血液是物质与气体运输的载体。
血液的成分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浆和血细胞有着不同的功能。
血液在血管里流动,人体内具有哪些血管,它们各有哪些特点和功能,按着血流的方向有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它们共同构成了人体血液流动的管道,而血液运输的动力是心脏,心脏分为四个腔: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其中左心室的壁最后,这与其功能是相适应的。
一是心脏结构与其作为血液流动的动力来源的功能相适应;二是心脏结构与血液循环的功能相适应。
血液对人体非常重要,失血过多需要输血,输血与血型密切相关,要安全输血首先必须了解献血者与受血者的血型,血型分为O、B、A、AB型。
学情分析(针对单元)学生几乎都有过流血、抽血的经历,都知道失血过多会危及生命,对血液都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并不清楚血液中有哪些成分、这些成分的功能以及血液和生命活动的关系,也不清楚血液是如何运输的,运输的动力来自哪里。
因此,在教学中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通过模型或实物展示、材料分析、探究实验等活动形式,引导学生识别和推断血液的功能,血管及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初步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念。
北师大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九章《9.2.2心脏》教学设计
量、心率的数据,计算心输出量。
课堂小结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
的知识框架。
共建知识结构图,完成
练习5.
归纳并构建知识
结构图系。
通过引导,师生
共同总结,帮助
学生理解了知识
与知识之间的联
系,通过分析知
识之间的联系再
次认识到“生物
体结构和功能相
统一的辩证唯物
观点”。
课堂反馈引导学生动手画出心
脏的结构简图。
完成练习6 完成课堂练习知识反馈,检测
学生知识掌握水
平
课堂拓展小资料:心动周期阅读、聆听让学生了解更多
关于心脏的知识
7.板书设计
8.教学反思与改进
心脏的结构涉及的概念较多,且容易混淆,学生掌握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本节课以观察为主,设计了大量的学生活动,采用“观察-思考-讨论-总结”教学模式,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在观察中发现问题,思考中理解问题,讨论中解决问题,提供大量生动的动态图、结构图、模型以及实物等直观性较强的学习材料,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学生乐学勤思,也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更好地理解相关知识点。
整堂课在问题的设计上还需要更多地考虑层层递进,在各部分内容的时间安排上也需要适当的调整,教师的语言尽量干净简洁,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思考讨论空间,以及对学生活动的评价不能因为时间的关系就草草结束等等,总之,可能每一节课都存在不同的问题,时时需要改进。
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右室功能变化分析【摘要】目的对三维超声心动图对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右心室功能变化的评价水平进行比较分析。
方法随机抽取在2006年10月至2009年10月这三年时间里,在我院就诊的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确诊患者病例55例(定义为a组);另取55例正常人(定义为b 组)。
采用三维超声心动图对两组患者的右心室舒张和收缩容积、重量、射血分数进行测量,并加以比较。
结果研究结果显示,a组患者的右心室射血分数明显低于b组,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该组患者的右心室重量、舒张和收缩容积都明显大于b 组,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临床上采用三维超声心动图对先天性心脏病人的右心室功能进行评价,其准确度高,可信性强,是一种十分有效的评估方法,值得在今后的临床治疗过程中予以使用和推广。
【关键词】三维超声心动图;先天性心脏病;右心室功能;评价对先天性心脏病人的右心室功能进行评价,在对该类患者制定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近几年来,随着科学和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采用三维超声心动图对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患者的右心室功能进行评价,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于临床[1]。
为了对三维超声心动图对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右心室功能变化的评价水平进行比较分析,为今后临床对该类患者右心室功能进行更准确的评价,使患者能够得到更有针对性的治疗,提供可靠而有力的依据和方法,我们进行了本次研究。
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我们随机抽取在2006年10月至2009年10月这三年时间里,在我院就诊的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确诊患者病例55例(定义为a组);另取55例正常人(定义为b组)。
采用三维超声心动图对两组患者的右心室舒张和收缩容积、重量、射血分数进行测量,并加以比较分析。
现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随机抽取在2006年10月至2009年10月这三年时间里,在我院就诊的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确诊患者病例55例(定义为a组),其中包括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23例;患者年龄在13至56岁之间,平均年龄34.3岁;患者病程在1至14年之间,平均病程6.3年。
心脏舒张的超声评价方法和常用参数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心脏舒张的超声评价方法和常用参数在心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心脏舒张功能是心脏的重要功能之一,对心脏功能的评价可以通过超声心动图来进行。
本文将介绍心脏舒张的超声评价方法和常用参数,希望能为临床医生和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心脏舒张的超声评价方法主要包括心脏超声检查和多普勒超声检查两种方法。
心脏超声检查是通过超声探头在胸部皮肤表面进行检查,可以观察心脏各个结构的运动和形态。
多普勒超声检查主要是通过多普勒技术来测量心脏舒张功能的血流速度和血流量。
在心脏舒张功能的超声评价中,常用的参数有很多,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参数:1. 心脏舒张末期容积(LVEDV):衡量心脏舒张功能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心脏在舒张末期时的容积大小。
LVEDV越大,说明心脏舒张功能越差。
2. 心脏舒张末期直径(LVEDD):可通过超声检查得出,是评价左心室舒张功能的重要参数之一。
3. 舒张时间(EDT):是心室舒张期间的时间长度,通常较为短暂。
舒张时间的延长可反映心脏舒张功能的改善。
4. 心室舒张末期压力(LVEDP):反映左心室内的压力水平,对左心室舒张功能的评估有重要意义。
5. 肺静脉舒张末期血流速度(PVd):通过多普勒技术测量得出,对右心室舒张功能的评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第二篇示例:心脏舒张是心脏在心跳过程中舒张的过程,这一过程对心脏功能的评价至关重要。
超声心动图是一种无创的检测方法,可以通过检测心脏舒张功能来评价心脏的整体功能。
超声心动图在评价心脏舒张功能中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测量多个参数,可以辅助医生判断患者的心脏健康状况。
心脏舒张的超声评价方法主要包括二维超声心动图和多普勒超声心动图。
二维超声心动图可以提供心脏结构的详细信息,包括左心室和右心室的大小、厚度和形态等。
而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则可以检测心脏的血流情况,包括心脏舒张期的血流速度和心室充盈情况等。
右心功能超声评估进展刘敏【摘要】近年来右心功能的重要性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右心功能的分析对疾病预后评估有重要价值.超声心动图已广泛应用于评估心脏功能及结构,目前有多项超声新技术已逐渐用于右心功能的临床研究,如组织多普勒成像、斑点追踪技术、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等,现就近年超声心动图在右心功能评价方面的应用及研究进展做一回顾.【期刊名称】《心血管病学进展》【年(卷),期】2013(034)004【总页数】4页(P540-543)【关键词】右心功能;超声心动图;评估指标;新技术【作者】刘敏【作者单位】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血管内科,四川,成都,61004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22.1+1;R445.1长期以来右心功能一直被忽视。
近年来,右心功能对疾病预后的重要性在临床上日益受到关注,人们开始意识到右心结构及功能的重要性。
右心功能的影像学定量评估对于患者病情评估、治疗决策、预后判断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越来越受到临床重视。
MRI、放射性核素显像及心导管术都可作为测量右心功能的工具,但因费用昂贵或有创性等缺点不能广泛应用于临床。
超声心动图因其无创、方便、快捷等优点,作为常用的心脏功能的评价技术,得到广泛应用。
右心和左心在结构和功能上有较多不同之处,如:右心室类似新月状的几何形状;右心室内膜较多粗大肌小梁,导致心内膜不易准确描记;右心室位于胸骨后的解剖位置, 使得超声的透声声窗受影响;肺循环为低压和低阻力系统,造成了前后负荷对左右心室功能的不同影响,右室功能受前负荷影响小,而受后负荷影响大。
因此,评估右心功能不能完全套用传统的评价左心功能的超声参数。
近年来出现的多项超声新技术已逐渐用于右心功能的研究,如组织多普勒成像、斑点追踪技术、三维超声心动图等,以下就超声心动图在右心功能评价方面的应用及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1.1 右心室面积变化分数右心室面积变化分数(fractional area change,FAC)是用于评价右心室整体功能的指标,反映了右心室长轴和横轴两个方向的运动。
心脏功能评价 左室舒张功能评价 一、正常舒张充盈类型 正常年轻人的心肌松弛和左室弹性回缩快速有力,左室充盈大部分在舒张早期完成;随着年龄增大,心肌弛缓速率有缓慢下降的趋势,导致舒张早期左室充盈减少而舒张晚期左房收缩代偿增加。因此随年龄增大,E有下降和DT有延长趋势,A逐渐升高:60岁左右E峰相近,而60岁以上通常E/A。在评价左室充盈二尖瓣血流频谱时,必须充分考虑年龄因素的影响。 二、左室舒张功能包括:主动松弛(舒张功能)主动充盈被动充盈(顺应性)被动充盈 反应左室僵硬度 超声测值正常标准正常舒张充盈类型表现为:二尖瓣血流:1,DT为160-240ms,二尖瓣0.6-1.4m/sTDI: 1, IRT为60-90ms, M超:EPSS < mm10, EF 斜率 70-140mm/s ,AC斜率>60mm/s,二尖瓣DE振幅为前叶幅度15-30mm Tei指数 评价心脏整体功能 收缩和舒张Tei=IVCT等收+IVRT等舒/ET射血时间功能不全Tei升高 正常0.26-0.45 二尖瓣DE振幅为前叶幅度15-30mm Tei指数测量 Tei指数 评价心脏整体功能 收缩和舒张Tei=IVCT等收+IVRT等舒/ET射血时间功能不全Tei升高 正常0.26-0.45等容舒张波和等容收缩波为射血和舒张之间的一个小波,考虑为血流回荡引起,测量IVRT和IVCT时应包括此波 测值意义E/A: 1< E/A<2 ,E/A<1提示舒张功能受损; E/A>2提示限制性充盈异常,及顺应性减低E/A假性正常是舒张功能减退到顺应性减退的过度。DCT:E峰血流下降时间,160-240ms,延长说明舒张功能受损,缩短说明顺应性减低IRT等容舒张时间: 为60-90ms延长舒张功能减退,缩短左房压增高,顺应性减低。 EF 斜率 70-140mm/s 反应舒张早期,<70mm说明舒张功能减弱。AC斜率<60mm/s提示左室顺应性减退和左房压升高二尖瓣DE振幅为前叶幅度15-30mm 从CD段末端量起(M超E峰顶点到CD段最低C点) TDI 二尖瓣环运动速度,无假性正常化E/e>15容易出现肺水肿 说明左房压力过大 左室顺应性受损 及左心衰 <8正常 8-15可疑 。>15更能说明舒张功能受损而致使右房压升高 舒张功能减退 弛缓异常类型 几乎所有的心脏病最初的左室充盈异常表现为左室驰缓延迟或受损。弛缓异常在充盈表现为:E峰下降,A峰升高,E/ADT延长(>240ms);IVRT为60-90ms,EF斜率减慢,DE振幅减小,TDI倒置、减慢 EF、IRT、DT 舒张功能减退的伪正常 随着疾病进展舒张功能进一步损害,出现左室顺应性减退。左室顺应性减退导致左房压增高,以到E峰增高。由于舒张早期左室压快速上升以至更快接近左房压,E峰的DT缩短;从而逆转和掩盖驰缓频谱而出现类似正常充盈类型,即E/A>1和DT为160-240ms。伪正常充盈类型代表中度舒张功能异常,患者有品质性心脏病的证据(如EF低、左房扩大、左室肥厚等)。TDI 二尖瓣环运动速度,无假性正常化 左室顺应性减低 限制型充盈类型 随着病病进展舒张功能显著损害,显著增高的左房压导致二尖瓣提早开放(IRT)缩短,舒张早期跨二尖瓣压增大以至E峰增高;僵硬的左室(顺应性明显下降)的少量血液充盈即可导致左室舒张压的迅速上升,左室和左房压的快速平衡而出现DT缩短;舒张晚期时左房收缩虽可增加左房压,但同期左室压的更快上升导致A峰速度和持续时间均减少。 限制型舒张充盈的特征:E峰明显升高,A峰减小,E>>A,E/A>2,IRT,左室舒张功能:0级,正常;1级,主动舒张功能障碍;2级,二尖瓣血流假正常,TDI倒置;3级,可逆型限制型充盈障碍;4级,不可逆型限制型充盈障碍(心脏长大) 左室收缩功能评价反映心脏收缩功能----左室射血分数(LVEF)正常:>50% 轻度降低:40%-50% 中度降低:30%-40% 重度降低:% 严重二尖瓣返流或左室舒张功能较差,出现心衰时,LVEF可以是正常的。 LVEF等于每次左心室收缩时射出的血液量除以你左心室舒张末期所充盈的血液总量的比值,就是说你左心室内舒张末期的血液有多少在左心室收缩时被射出去的比例。 如果左室舒张功能差,在舒张期就会有大量的血液残留在心房中,就有可能出现肺动脉高压、肺水肿、急性左心衰。这时测量的左室射血分数也会是正常的。这种由于舒张功能下降导致的心衰我们医生把它叫做舒张性心衰,最新的专业名称叫左室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舒张功能不全多见于高血压左心室肥厚,冠心病的早期,肥厚性心肌病等等。一般来说,在疾病的早期,会先出现舒张期心衰,之后随着病情的进展,才会出现左室射血分数下降的收缩性心衰。舒张性心衰相对而言,预后要好些,治疗效果也好些,积极的治疗甚至可以逆转心功能,完全恢复。所以这时及时干预,避免由舒张性心衰进展为收缩性心衰非常重要。每搏量SV SV 60―90ml 收缩功能评估指标 二尖瓣环TDI收缩期速度>5.4cm/s时,EF>50%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没有动脉硬化的时候 主动脉前壁收缩期运动速度>6cm/s,4-6cm/s轻度下降,<4cm/s时显著下降 心室壁收缩期增厚率室壁增厚率>35% ,左室短轴缩短率 FS25―45% 左室流出道的血流速度主动脉瓣0.9-1.8 m/s,每搏量SV SV 60―90ml 二维及M超心功能测量 标准断面 注意内容 M超上垂直左室壁,二尖瓣尖,可有腱索、不能有乳头肌心电T波末为心室收缩末期,R波尖为舒张末期 包络法Simpson心功能测量 室壁运动异常---矛盾运动 左室壁运动异常---消失<2mm减弱2-5mm 左室收缩功能降低表现 左室扩大 左室整体或局部收缩功能紊乱 FS<25% EF降低 PEP左室射血前期:Q波至主动脉血流开始<90ms 主动脉Vmax减低 左室射血时间缩短 每搏量减低 右心功能评价 舒张功能:三尖瓣0.4-0.8 m/s,1<E/A<2, E/A<1提示舒张功能受损。 右室舒张末期容积增大 (大于25mm,>35mm或大于90%左室腔) 肺动脉血流速度减慢,<0.6m/s(0.6-1.3m/s) 右心室射血时间缩短,肺动脉频谱时间,正常270-365ms,功能不全时缩 右室射血前期:Q波起点到肺动脉频谱起点延长,正常80-120ms射血前期/射血期<0.16-0.30正常,>0.35异常
右心室结构特点及功能评价
心脏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它通过收缩和舒张的运动,将血液送往全身各个部位,以满足身体组织的氧气和营养需求。
心脏由左右两个心房和左右两个心室组成,其中右心室是心脏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本文将对右心室的结构特点及其功能进行评价。
一、右心室的结构特点
右心室位于心脏的右侧,是心脏的一个腔室。
它的壁厚度相对较薄,仅为左心室的一半左右。
右心室的壁内有许多肌束,这些肌束的排列方式使得右心室可以产生强有力的收缩力,将血液推送到肺动脉中。
右心室的内部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是室体和室间隔。
室体是右心室的主体部分,它与右心房之间通过三尖瓣相连。
室间隔是右心室与左心室之间的隔板,它的厚度要比室体的壁厚度要大,以保证心脏在收缩过程中不会产生跨室流血的情况。
右心室的入口处有一条肺动脉干,它将右心室的收缩力传递到肺动脉中,将含有二氧化碳的血液送往肺部进行氧合。
二、右心室的功能
1、收缩功能
右心室的主要功能是将含有二氧化碳的血液送往肺部进行氧合。
当右心室收缩时,它的肌肉将血液推送到肺动脉干中,使血液流向肺部。
右心室的肌肉排列方式决定了它的收缩力很强,能够将血液推送到肺部。
这是维持身体正常代谢所必需的,因为只有通过肺部氧合后的血液才能够为身体各个组织提供足够的氧气和营养。
2、保持心脏的稳定性
右心室的室间隔是心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存在可以保证心脏在收缩过程中不会产生跨室流血的情况。
这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心脏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它的稳定性对于身体的正常代谢和生命的延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调节心脏的血流量
右心室通过调节心脏的血流量来维持身体的正常代谢。
当身体需要更多的氧气和营养时,右心室会加快收缩的速度,将更多的血液送往肺部进行氧合。
相反,当身体的代谢需要减缓时,右心室会减缓收缩的速度,以保证身体各个组织的代谢需求得到满足。
三、右心室的评价
右心室是心脏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的结构特点和功能都对于身体的正常代谢和生命的延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然而,在某些情况下,右心室的功能可能会受到影响,导致身体的代谢出现问题。
例如,在肺动脉高压、肺栓塞等疾病的情况下,右心室的负荷会增加,导致右心室收缩力下降,血液无法顺畅地流入肺部,从而导致身体出现缺氧等症状。
因此,对于右心室的结构特点和功能的评价,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它在身体代谢过程中的作用,从而更好地预防和治疗相关疾病。
结论
右心室是心脏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的结构特点和功能对于身体的正常代谢和生命的延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通过评价右心室的
结构特点和功能,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它在身体代谢过程中的作用,从而更好地预防和治疗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