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量表的热量计量原理及计算
- 格式:pdf
- 大小:259.44 KB
- 文档页数:4
热量计的工作原理
热量计是一种用以测量流体的热量传递的设备。
它的工作原理基于热量传导和测量流体的温度差异。
热量计通常由两个主要部分组成:传感器和显示器。
传感器通常由热电偶或热敏电阻组成。
当流体通过传感器时,传感器会受热,并产生与流体温度相关的电信号。
这个电信号会被放大并传送到显示器上进行处理。
显示器通过测量传感器电信号的变化来确定流体的温度差异。
它会将输入的电信号转换为对应的温度值,并根据温度差异计算出流体通过的热量。
热量计的工作原理可以进一步解释为:在一个流体中,热量的传递是通过热传导的方式进行的。
当流体从热源(通常是热源电池)流向冷源时,热量就会在这个过程中传递。
这个传递过程中,热量会改变流体的温度,而热量计正是通过测量流体的温度差异来计算流体通过的热量。
总而言之,热量计的工作原理是基于测量流体的温度差异来计算流体通过的热量。
传感器用于感测流体温度变化,显示器则将电信号转换为温度值,并计算出对应的热量传递值。
常见食物热量表及热量计算(吃的健康也要科学)【留着,很重要】计算每日所需热量一个正常人每日所需的热量,和他的体重有关。
每日摄取热量和体重比的关系,约为1kcal/hr,即4.186kJ/hr。
所以一个重50千克的成年人每日所需的热量如下:所需热量= 4.186 kJ * 24 * 50 = 5.023 MJ平均来讲,体重每增加一公斤,身体所需热量就会增加0.1MJ。
普遍来讲,一个成年男子每日约需9.25至10.09兆焦耳热量;一个成年女子每日约需7.98至8.82兆焦耳热量。
一般小学生每日约需的热量和一个成年男子的最低所需热量相若,约9.25兆焦耳。
中学生正在发育,所以需要消耗的热量较多,男生平均每日需要10.465兆焦耳,而女生则需要10.046MJ。
每日所需热量和体重有关。
若要较准确计算自己的基本热量,可以采用以下的公式:基本热量计算法(精确法) 年龄国际单位英制男性11-17岁体重(公斤) × 105 = 基本热量(千焦耳)体重(磅) × 11 = 基本热量(千卡)18-30岁体重(公斤) × 63 + 2850 = 基本热量(千焦耳)体重(磅) × 7 + 680 = 基本热量(千卡)31-60岁体重(公斤) × 48 + 3500 = 基本热量(千焦耳)体重(磅) × 5 + 830 = 基本热量(千卡)60岁以上体重(公斤) × 56 + 2050 = 基本热量(千焦耳)体重(磅) × 6 + 490 = 基本热量(千卡)女性11-17岁体重(公斤) × 84 = 基本热量(千焦耳)体重(磅) × 9 = 基本热量(千卡)18-30岁体重(公斤) × 61 + 1880 = 基本热量(千焦耳)体重(磅) × 6.5 + 450 = 基本热量(千卡)31-60岁体重(公斤) × 36 + 3500 = 基本热量(千焦耳)体重(磅) × 4 + 830 = 基本热量(千卡)60岁以上体重(公斤) × 44 + 2050 = 基本热量(千焦耳)体重(磅) × 5 + 600 = 基本热量(千卡)利用上列公式算出每天摄取热量,再从下表计规划每餐的份量,就可以有效控制体重。
嘉可超声波热量表流量计量原理图1、热量计算原理热量计算是热量表的一项主要性能指标,整个过程存在较多影响因素,大致归纳为热量系数k、进出口的水温差∆T、管道直径d以及流过热量表的流量F等。
所以在测量释放和吸收的热量Q时,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根据相应的运算公式求取结果。
2、超声波流量计量原理超声波热能表在流量测量中,采取的是间接测量法。
根据超声波换能器安放位置不同,热能表呈现出的整体结构也有不同类型,其中以反射式结构最为常见。
反射式结构在具体应用过程中,如果没有出现因为水流方向改变而产生的测量精度问题,管道内的水流就会呈现出与超声波传递相同的方向,从而有效避免误差问题。
除此之外,超声波传递存在距离长、耗时长的特点,能够为时差法的顺利开展提供充足的条件,也可以在极大程度上保证测量精度满足要求,流量计量原理图如图1所示。
在图1中,d和l分别表示测量管道直径和两个换能器之间的直线距离,s、v、c分别表示换能器与反射柱之间的距离、水流速率以及超声波传播速率。
在流量计量过程中,时间差作为对计量结果影响最大的因素,应足够重视。
这里所涉及的时间差主要是指顺流与逆流传播之间的差值。
3、温度计量原理在对超声波热量表的温度计量原理进行设计时,为了实现降低耗能、提高精度这一目标,设计人员采用了基于STM32L152和TDC-GP22的超声波热量表。
此类热量表在计量温度时,测量的依据主要为电容与电阻之间进行放电所需的时间。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电容会根据具体的计量需求来对Pt1000和参考电阻进行分别放电,显著提升铂电阻温度传感器的测量精度。
与此同时,温度计量过程中还选用了精度极高的TDC时间数字转换能,准确记录放电时间,确保其精确度满足测量需求,从而保障温度测量结果具有参考性。
看热量表怎么算大卡
热量单位千焦和大卡的换算关系是:1000千焦=238.9大卡,1大卡(千卡)=4.18千焦(KJ),一般千焦换算成大卡可以直接除以4.18来计算。
如果要粗略计算热量,直接除以4即可。
热量的计量单位和换算:
热量(能量)的单位是焦耳,简称焦(J),1000焦=1千焦(KJ)。
这个热量单位通常在包装食物的营养成分表都可以看到。
日常摄入热量的单位一般用“卡路里”来计算,简称卡,1千卡=1000卡(也称为1大卡)。
这里建议全部把单位换算成大卡(千卡),方便计算。
平时我们所使用的加工食物,都有标注热量,其实很好计算,以全脂牛奶为例,100ml的能量是271千焦,所以一瓶250ml的牛奶的热量是:
271KJ/100ML×2.5=677.5KJ,677.5÷4.18≈162大卡。
常用的食品的热量:
1、主食类:
米饭:116大卡/100g,每100克米饭含碳水化合物25.86克,脂肪0.33克,蛋白质2.6克。
2、肉类:
鸡蛋:147大卡/100g,每100克鸡蛋含碳水化合物0.77克,脂肪9.94克,蛋白质12.58克。
猪肉:271大卡/100g,每100克猪肉含碳水化合物0克,脂肪17.04克,蛋白质27.34克。
牛肉:288大卡/100g,每100克牛肉含碳水化合物0克,脂肪19.54克,蛋白质26.33克。
鸡肉:188大卡/100g,每100克鸡含碳水化合物0克,脂肪7.35克,蛋白质28.69克。
热量表的工作原理及其计量
热量表是一种用于测量物体热能的工具,它主要用于测量液体或
气体中热量的变化,对于科学研究和工业制造都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下面我们将介绍热量表的工作原理以及它的计量方式。
一、热量表的工作原理
热量表是基于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原理来设计的,即能量守恒定律。
在热量表中,液体或气体在压力作用下通过一个细管系列,使其产生
一个膨胀和收缩的过程。
通过这个过程,热量表可以测量物体在不同
温度下的热量。
具体地说,当液体或气体从高温区流向低温区时,它会通过热量
表的细管,并在细管中产生一定的膨胀和收缩。
在这个过程中,热量
表将会记录下由于热量传递而产生的压力差异,这个压力差异就是测
量的热量指标。
二、热量表的计量方式
热量表通常用于表征液体或气体的热量变化。
在工业制造中,热
量表经常用来测量水、蒸汽、空气等在加热或冷却过程中的热量变化。
在计量上,热量表的单位通常都是焦耳(J),这是国际标准。
热量表的测量指标主要有以下几种:
1. 体积度(V):它是指一个单位时间内通过热量表的液体或气
体的体积。
2. 深度度(H):它是指液体或气体通过热量表时所产生的膨胀
或收缩的高度。
3. 系数度(K):它是指液体或气体的比热容或蒸发热对热量表
测量的影响强度。
4. 电能度(E):它是指由热量表产生的电信号。
总的来说,热量表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工具,它可以帮助我们测量
液体或气体的热量变化,对于科学研究和工业制造都有很大的帮助。
同时,我们还需要注意热量表的工作原理和计量方式,以保证其准确和有效。
热计量表计算方法热计量表是用于测量和监控建筑物中的供热和制冷能量消耗的仪表。
它可以帮助用户了解其能源使用情况,提供有关节能措施的信息,并为能源管理和费用分摊提供依据。
以下是关于热计量表计算方法的详细介绍。
1. 热计量表的工作原理:热计量表基于热量传递的原理来进行测量。
它包括一个传感器,用于监测水流量,以及一个热量传感器,用于测量水的温度差。
通过测量水流量和温度差,可以计算出传递给建筑物的热量。
2. 测量水流量:热计量表中的传感器通常使用超声波技术来测量水流量。
超声波传感器可以通过发送和接收超声波脉冲来测量水流速度。
通过将流速与管道的截面积相乘,可以计算出水的流量。
3. 测量温度差:热计量表中的热量传感器通常使用热电偶或热敏电阻来测量水的温度。
它们安装在进水管和回水管上,分别测量水的温度。
通过计算进水温度与回水温度之间的差值,可以得到水的温度差。
4. 计算热量:根据测量到的水流量和温度差,可以使用以下公式来计算传递给建筑物的热量:热量=水流量(单位:立方米/小时)×温度差(单位:摄氏度)×热容量(单位:焦耳/千克·摄氏度)5. 能量管理与费用分摊:热计量表可以提供建筑物的能源使用情况和性能数据,为能源管理提供重要参考。
它可以帮助用户确定节能措施,并监测其效果。
此外,热计量表还可以用于费用分摊,根据不同用户的实际能源消耗量来分配费用。
6. 与计量准确性相关的因素:热计量表的准确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传感器的精度、安装位置的选择以及管道的维护和清洁程度。
为了确保准确性,热计量表需要定期校准和维护。
总之,热计量表是一个重要的能源管理工具,可以帮助用户了解其能源消耗情况,并提供节能措施和费用分摊的依据。
准确的测量和计算方法是确保热计量表正常工作的关键。
热量表,是计算热量的仪表。
热量表的工作原理:将一对温度1传感器分别安装在通过载热流体的上行管和下行管上,流量计安装在流体入口或回流管上(流量计安装的位置不同,最终的测量结果也不同),流量计发出与流量成正比的脉冲信号,一对温度传感器给出表示温度高低的模拟信号,而积算仪采集来自流量和温度传感器的信号,利用积算公式算出热交换系统获得的热量。
热量计算编辑我国北方冬季要供暖,为了节约能源,减少烟尘,大多数地区已通过热网集中供热。
但是热能作为一种商品来出售,当然要收费了.可是目前因为居民家里还没安装热量表,只好暂且按建筑面积收费。
但是按建筑面积收供热费显然是不合理的,应该按照用户实际用的热能来计算.自动累计热量的仪器并不是没有,只不过价格较高,还未进入家庭,现在已经用于供热总管上了。
我们在谈及计量热能时,首先必须知道如何计算热能?从物理课本中我们学过热量的单位是“焦”,符号是J。
但是工程上常用的单位是“千卡”即“大卡",符号是kcal。
换算关系是1kcal=4186。
8J.每一千卡的热量相当于一千克的水温度下降1℃所放出的热量.由此我们知道了要计算用户使用的热能数,必须测量进入用户和流出用户的水的温度差,这一部分的温度降低是由于用户的消费导致的。
但这并不足够,我们还必须知道在此过程有多少水在放热,因此必须测得此时刻的热水的瞬时流量,然后把它和温度差相乘,就可以得到这一时刻热水释放热量的千卡数(也就是用户消费的热量).再用自动累加的方法随时把用户的消费热量加在一起,累计满一个月就是当月消费的热量总数。
分类编辑传感器1、流量传感器是采集水的温度并发出温度信号的部件。
它一般采用热电阻材料,材料的电阻值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热量表采用的是Pt1000配对温度传感器,配对误差﹤0.1℃。
一根有红色标志,安装在进水口,一根有蓝色标志,安装在出水口.Pt为铂的分子式,其具有温度系数大及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系数是一常数的特点.R0=1000,即0℃时,温度传感器的电阻为1000Ω;2、流量计(基表):采集水的流量并发出流量信号的部件。
热量计算说明根据热量表CJ128—2007热量表计算公式如下:焓值和密度可通过CJ128—2007第14—16页查看热热热热热热热Q 热=热热×热热热热×热热热热热-热热热热热=kJ/h热热热热m 3/h 热热热热kg/m 3热热热热kJ/kg××热热热热=热表热量计算方式如下:例1、入口温度88。
5,出口温度49.7,瞬时流量91.2m/h入口88。
5℃的密度和焓值:88℃对应密度为966.87,89℃对应密度为966.21计算得88。
5℃的密度=966.87—5×(966。
87—966.21)÷10=966。
54。
88℃对应焓值为369。
04,89℃对应焓值为373.25计算得88。
5℃的焓值=369.04+5×(373。
25-369。
04)÷10=371。
15。
出口49。
7℃焓值:49℃对应焓值为205。
67,50℃对应焓值为209。
85计算得49。
7℃的焓值=205。
67+7×(209.85-205.67)÷10=208。
59。
Q 热=91.2×966。
54×(371。
15-208。
59)=14329411kj/h=14。
32Gj 例2、入口温度100,出口温度60,瞬时流量28。
27入口100℃密度为958。
58和焓值419.54出口60℃的焓值为251。
67Q 热=28。
27×958.58×(419.54—251。
67)=4。
54Gj。
热计量表的工作原理
热计量表是一种测量热量或热功率的仪器。
它通过测量进入和离开系统的流体的温度差以及流体的质量或体积流量来计算热量或热功率。
热计量表的工作原理基于两个主要的参数:温度差和流量。
首先,传感器安装在流体进入和离开系统的管道上,测量进入和离开系统的流体的温度。
这些温度传感器可以是热敏电阻、热电偶或红外线测温仪器等。
其次,通过流量计(如涡街流量计、超声波流量计等)测量进入和离开系统的流体的质量或体积流量。
流量计将流体的流速和流过的体积或质量转换为电信号,并将其发送给热计量表。
最后,热计量表利用温度差和流量来计算热量或热功率。
它使用流体的热容和密度来确定热量或热功率的计算公式。
热计量表可以通过存储在其内部的参数来校准热容和密度等参数。
热计量表通常还包括显示屏,用于实时显示流体的温度、流量、热量或热功率等信息。
一些高级热计量表还具有数据记录和通信功能,可以将测量数据传输到计算机或监控系统中进行分析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