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_明清的文化艺术(中华)
- 格式:ppt
- 大小:1.69 MB
- 文档页数:29
第21 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清朝古典小说《红楼梦》的思想艺术特点和造诣;掌握清朝昆曲与京剧艺术的繁荣的基本史实。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懂得从思想主题和艺术表现手法两个方面鉴赏文学和戏曲艺术作品,提高个人素养。
古典小说艺术成就很高,但其中也有宣传迷信的消极成分,我们应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红楼梦》的文学成就和时代特点;昆曲和京剧的形成和兴衰。
本课难点:多方面地了解《红楼梦》的内容,多角度地理解清代文化作品的时代特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之前的明朝时期科技建筑与文学一课中,我们已经了解到,明朝时期文学艺术的发展与市民文化相结合,使小说戏曲等大众文化的文学艺术形式有了突出的发展,尤其产生了一批脍炙人口的长篇小说:《三国志通俗演义》、《西游记》、《水浒传》。
清代文学艺术又有哪些新发展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本课。
多媒体展示87版《红楼梦》剧照同时配歌曲《枉凝眉》)。
目标导学一:阅读课本107—108页多媒体出示答案 自读教材P105—P107,完成表格目标导学二 昆曲和京剧(一)昆曲 (自读教材,完成表格)多媒体出示答案播放音频让学生欣赏昆曲《牡丹亭》(提示:它既集中体现了南曲清柔婉转的特点,又保留了部分北曲慷慨激昂的声腔,给人以充分的艺术享受。
)(二)京剧自读教材,完成表格,多媒体出示答案三、京剧艺术:自读教材,完成表格戏剧名称背景形成发展特点地位京剧1790年,四大徽班进京京剧形成——以徽调、汉调为基础(19世纪中期)日臻完善,成为最主要的剧种,流传四方它是综合性表演艺术,集唱(歌唱)、念(念白)、做(表演)、打(武打)、舞(舞蹈)于一体。
是国粹,被誉为国剧二、深化拓展:1.京剧兴起的原因?2.补充京剧脸谱的寓意及京剧的四大行当,并让学生欣赏京剧《说唱脸谱》的MTV。
3.探究清代文学艺术繁荣的原因?教师多媒体出示答案。
第21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教案
一、学习目标
1.掌握明清时期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
2.理解明清文化对中国文化发展的影响;
3.了解丰富多彩的明清文化艺术形态。
二、教学重难点
1.明清文化时代特点;
2.明清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联系和区别。
三、教学内容及步骤
1. 导入(5分钟)
•介绍本课内容和学习目标;
•请学生谈谈自己对明清时期的印象。
2. 文化特点与历史背景(20分钟)
•分析明清时期重要历史事件和政治制度;
•讲解社会经济发展和文化特点。
3. 明清文化的艺术形态(30分钟)
•介绍明清文化的戏曲、书画、建筑等艺术形式;
•引导学生欣赏、分析、品味艺术作品,理解其内涵。
4. 明清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20分钟)
•对比明清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异同;
•提出思考:明清文化是否对中国文化有积极影响?
5. 总结(5分钟)
•整理本节课学到的内容;
•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四、教学方法
•课堂讲解法;
•小组讨论法;
•欣赏分析法。
五、教学过程中注意事项
•让学生重视并注意课前预备工作;
•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和提问,让他们尝试用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和分析;
•平等尊重每一个学生的观点和看法。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通过丰富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让学生在欣赏和分析明清文化艺术作品的过程中不断思考、交流和互动,从而达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但是,本节课对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有待提高,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多地进行口语表达练习。
第21课明清的文化艺术盘江一中崔晓东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习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了解中国古代文学成就及思想艺术特色。
2.能列举明清时代书法、绘画成就。
3.列表归纳本课知识点,让学生掌握知识归类的方法。
4.分析、比较明清小说、戏剧在思想上的共同点,反映明清时代特点,培养学生分析、比较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1.由于明清小说初中学生都有些了解,所以采用让学生自己介绍(可分成四个小组,每组着重介绍一部的方法),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弄清历史与历史小说的区别。
2.推荐学生借阅《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等(中学生读本),鼓励学生对感兴趣的问题与老师同学共同探讨。
3.用交换历史信息、讲故事、唱京剧、访问身边的书画家(书画爱好者)等活动培养学生历史学习的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明清是中国古典小说创作的成熟期,四大名著以具有反封建的积极内容,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点和较高的艺术水平,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2.明清时期,戏剧表演成为城乡人民重要的文化活动,当时形成的京剧,成为中国的国粹之一。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明清古典小说、戏剧。
2、难点:(1)明清书法和绘画方面的成就和特点。
(2)《牡丹亭》主题思想的理解。
(3)如何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看待这时期的文化特点。
三、教法学法1.多媒体辅助教学。
2.学生自主学习与分组协作学习法相结合。
四、教学资源1.图片资料:《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2.京剧人物的图片资料。
3.多媒体教学设备。
五、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1)指导学生有选择的阅读名著(2)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1)借阅老师推荐书目。
(2)课前分小组演绎四大名著的精彩片段,形式不限六、教学过程教学设计复习导入:师:1、明朝出现了哪些科技巨著?生:思考回答(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师:2、明朝科技成就的时代特点是什么?有什么启示作用?学生思考、教师总结:(明朝科技成就既虽仍位居世界前列,但只是总结传统的古典科技,对近代自然科学的运用和发展尚少,潜藏着发展停滞的危机。
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教学重点:《红楼梦》的文学成就和时代特点;昆曲和京剧的形成和兴衰。
教学难点:清朝文化的时代特点以及鉴赏文艺作品的基本方法。
一、导入新课“开谈不说《红楼梦》,纵读诗书也枉然。
”这是19世纪初期的流行语,折射出《红楼梦》在人们心中的地位是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无法取代的。
正如专家所评论,《红楼梦》是一部文学价值与艺术价值都达到顶峰的不朽名著。
时至今日,也没有人能够完全参透其中的奥妙。
今天让我们来共同学习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二、探究新知(一)《红楼梦》1.展示材料:材料一下图为电视剧《红楼梦》剧照。
材料二《红楼梦》小说本名《石头记》,作者相传不一,究未知出自何人,惟书内记雪芹曹先生删改数过。
好事者每传抄一部,置庙市中,昂其值得数十金,可谓不胫而走者矣。
然原目一百廿卷,今所传只八十卷,殊非全本。
即间称有全部者,及检阅仍只八十卷,读者颇以为憾。
不佞以是书既有百廿卷之目,岂无全璧?爰为竭力搜罗,自藏书家甚至故纸堆中无不留心,数年以来,仅积有廿余卷。
一日偶于鼓担上得十余卷,遂重价购之,欣然翻阅,见其前后起伏,尚属接筍,然漶漫不可收拾。
乃同友人细加厘剔,截长补短,抄成全部,复为镌板,以公同好,《红楼梦》全书始至是告成矣。
——程甲本《红楼梦》卷首,《红楼梦序》(朱一玄编《红楼梦资料汇编》)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并结合教材相关内容,思考:(1)《红楼梦》是一本讲述什么的小说?它为什么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长篇小说呢?(2)总结《红楼梦》的创作特点和《红楼梦》的影响。
提示:(1)《红楼梦》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故事为主线,写出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变化,显示出封建制度的种种罪恶,以及必然灭亡的命运。
原因:《红楼梦》中,封建制度的种种罪恶体现在婚姻、道德、文化、教育、宗教、风俗习惯等各个方面。
可以说,《红楼梦》是我们认识封建社会的一本教科书。
(2)特点:全书背景广阔,情节复杂,头绪纷繁,人物众多,结构严谨,层次清晰,语言精练而生动。
第21课明清的文化艺术------课堂设计思路一、温馨提示:请你拿出你的导学案、历史课本,双色笔和练习本,还有你的学习激情、动力和目标!!全力投入激情参与会使你与众不同二、导学案批阅情况反馈优秀小组:4组.5组优秀个人:阮玉月等存在问题:1.书写不太规范。
2.答题不完整。
3.错别字太多。
三、复习导入明朝出现了哪些科技巨著?1.对抗小组:1-2 3--4 5--6 7—8 9组有教师亲自检查。
2.每组的2号检查对抗组的5号,每组3号检查对抗组4号。
3.满分3分。
4.其余同学对桌互查,组长统计量化。
五.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我国古典小说的创作到明清时期进入成熟阶段,四大名著的思想艺术特色,明清时期戏剧的繁荣,明清时期绘画的代表人物。
过程与方法用交换历史信息、讲故事、访问身边的书画家(书画爱好者)等活动培养学生历史学习的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四大名著以具有反封建的积极内容,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点和较高的艺术水平,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五、高效自学要求:1.结合导学案和课本,梳理课本的基础知识。
2.时间:3分钟,快速、高效。
3. A层同学认真梳理基础知识,梳理完成知识结构达到120%。
B层同学认真梳理基础知识达到100%。
C层同学认真梳理基础知识达到90%。
六、讨论探究(8分钟)同学大胆质疑(一)内容:根据课本内容,讨论本课重要的基础知识。
(二)要求:1、先一对一讨论,再组内交流。
2、围绕目标问题不断对自己发问,结合题目不断回答目标问题。
3、全员参与,小组长控制好讨论节奏,做好疑难问题记录,安排展示、点评的同学。
七、学生展示(10分钟)板书展示:第1组展示明清的小说,第9组点评。
第2组展示绘画,第8组点评。
第3组展示戏剧,第7组点评第4组《永乐大典》和《四库全书》展示,第5组点评。
口头展示:第5组展示《三国演义》的故事,第6组点评第6组展示《水浒传》的故事,第7组点评。
第7组展示《西游记》的故事,第8组点评第8组展示《红楼梦》的故事,第9组点评。
第21课明清的文化艺术【内容与解析】本节课要学的内容是明清的文化艺术,指的是明清小说、绘画和戏剧、《永乐大典》和《四库全书》,其核心是明清小说,理解它的关键就是要掌握四大古典文学名著的时代特征和文学成就。
学生已经学过宋元的文化艺术,本节课的内容就是在此基础上的发展,因为它还与语文、政治有一定的联系,所以在本学科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目标与分析】1、目标:了解四大名著和明清的绘画和戏剧,掌握四大名著的时代特征和文学成就,记住《永乐大典》和《四库全书》。
2、分析:了解四大名著和明清的绘画和戏剧,就是要了解四大名著的作者及其明清的绘画和戏剧的成就;掌握四大名著的时代特征和文学成就,就是要明白四大名著创作的背景及其对后世的影响;记住《永乐大典》和《四库全书》,就是要清楚《永乐大典》是我国最大的一部类书,《四库全书》是我国最大的一部丛书。
【问题诊断分析】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是艺术性较强的明清绘画与艺术,产生这个问题的原因是本子目涉及的流派和人物较多,学生难以理解记忆。
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教会学生一些巧计的手法,协助学生在记忆的基础上理解明清的绘画和艺术,其中关键是调动学生参与巧计的积极性。
【教学过程】问题一:明清小说设计意图:通过此题的设计使学生了解古代明清作家的成就,掌握四大名著对后世的影响。
师生活动:学生仔细阅读教材,教师对四大名著中的相关人物的形象实行描述,培养学生的动感理解,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1:明清时期名著产生的社会背景是什么?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超过以前,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市民文化日趋成熟和繁荣。
问题2:明清时期的四大名著分别是什么?它们的作者是谁?这些名著里刻画了哪些人物形象,请举例说明?它们的内容有哪些?《三国演义》,罗贯中,这部小说以东汉末年到西晋统一这段历史为背景,叙述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故事,刻画了诸葛亮、刘备、关羽、曹操等人物的形象;《水浒传》,施耐庵,这本书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为题材,描写了人民群众英勇反抗统治者剥削压迫的事迹,刻画了宋江、林冲等人物的形象;《西游记》,吴承恩,这本书以民间流传的唐朝初年玄奘取经故事为基础,塑造了孙悟空、唐僧、猪八戒、沙僧等人物形象;《红楼梦》,曹雪芹,这本书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盛衰过程为背景,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没落的历史命运。
第21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学习目标】(心中有目标,努力有方向)1.识记北京城和明长城,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宋应星和《天工开物》等基础知识。
2.通过观察《明朝的北京城》、《明长城》图,初步具备读图、识图能力。
3.北京城、明长城既是我国和世界古代建筑的瑰宝,也反映了中华民族伟大的继承和创造能力。
明朝科学家等成就的取得是科学家们勤奋努力、勇于钻研的结果。
【预习检测】(自我检查,心中有数)1.明清时期经济发展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2.从正反两方面简单评价“闭关锁国”政策,说一说政策对国家发展的重大作用。
【新知探索】依据提纲,读课本,找答案,填空题把答案写在提纲上,问答题答案在课本上标出。
不会的地方同桌或小组内相互交流。
尽快记住横线上的基础知识。
一、雄伟的北京城和明长城(阅读121-122页有关课文的大小字和“导入框”的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3分钟)1.北京城:(1)修建:时候,在的基础上,修建了北京城。
(2)特点:。
(结合122页《明朝的北京城》平面图)(3)城中心:,是居住的地方。
(4)地位:。
合作探究一:历史上的北京城有几个名称?各在哪个朝代?(可以先由自己查找,然后在同学间讨论,看看哪位同学知道的多。
)2.明长城:(1)修建:自修建后,许多朝代不断整修。
(2)起止点:东起,西至,蜿蜒公里。
(3)地位:。
合作探究二:列出秦长城的至少三点相关知识。
明朝为什么修建长城?明长城比秦长城有什么变化?(注意与明长城相对比)合作探究三:联系现实,我们应怎样看待和保护长城呢?(从精神价值、旅游价值等方面考虑)二、古代科学巨著的涌现(阅读122页大小文字、“动脑筋”和插图,回答问题。
10分钟)1.科学巨著出现的原因:原因是。
2.《本草纲目》:(1)创作过程:明朝卓越的医药学家,到各地实地考察,广泛采集药物标本,搜集民间药方,并进行药物性能试验。
经过27年的不懈地努力,他写出一部具有的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
第21课明清的文化艺术中国古代史下册王爱义2010-6-10 星期七()()班一、知识与能力1、对于《红楼梦》,介绍它屡次遭禁,但强大的吸引力使其流传越来越广,揭露了封建腐朽、封建礼教的黑暗,促使其理解为何它在思想性、艺术性成为我国古典文学的高峰。
2、了解明清的文化艺术成就,包括《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扬州八怪、〈永乐大典》《四库全书》,让学生认识到古典小说在明清已进入成熟阶段,绘画和戏剧也有鲜明的时代特征;3、使学生了解四大名著都有反封建的共同点,是中国文学史的瑰宝,要提高文学鉴赏水平;二、过程与方法1、可采取人物形象分类法:正面与反面,在与书名挂钩,要学生自己完成;2、教师选择讲述四大古典文学名著的重点人物、个别情节,如鲁智深、孙悟空、诸葛亮、宋江、张飞、刘备、贾宝玉、林黛玉,以吸引学生的精力,精彩导入;组织学生讲故事,注意把握时间;可列表格,有条理地归纳,要求学生填写;3、关于绘画和戏剧,可通过图片展示一、两个影响较大人物的成就;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封建腐朽、封建礼教的黑暗;提高同学们的文学素养,2、学习正面人物的智慧、勇敢、善良、勤奋,批判反面人物的阴险、贪婪、狡诈。
四、重点:四大古典文学名著的时代特征和文学成就五、难点:理解明清绘画和戏剧的艺术性六、教学过程:1、导入——选择讲述四大古典文学名著的重点人物、个别情节,如鲁智深、孙悟空、张飞、刘备、贾宝玉,以吸引学生的精力,精彩导入。
翻到第113页;2、第一节:明清小说,设计问题:(1)------------时期,我国小说创作进入高峰,有四大名著,即---------------、-----------------、--------------------、-------------------;(2)教师拓展之一:讲述四大古典文学名著产生的社会背景——商品经济发展更具规模,市民文化日益成熟和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并缓慢发展,市民需要精神营养;古典小说在明清已进入成熟阶段,绘画和戏剧也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与前朝不同;3分钟;(3)学生分组讲述四大古典文学名著的重点人物、个别情节,如鲁智深、孙悟空、张飞、诸葛亮、周瑜、宋江、刘备、贾宝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