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人体内环境的自稳态
- 格式:ppt
- 大小:2.94 MB
- 文档页数:32
第十二章人体的内环境和自稳态第一节人体内环境的自稳态一.内环境:人体是一个复杂的生命体,是由很多细胞组成的细胞复合体。
那么这些细胞的生活环境是什么?这些细胞如何摄取营养物质和排出代谢废物的?人体如何提供这些细胞生活的环境,如何维持环境的稳固?这些问题确实是本章讨论的重点——人体内环境。
内环境是由细胞外液组成的液体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1.体液:人体中全数液体的总称。
体液中除含有大量的水之外,还含有许多离子和化合物。
它包括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
细胞外液是细胞生活的直接液体环境,是体液的一部份。
二者关系如以下图:2.内环境中的物质A.内环境中存在的物质包括:营养物质,如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等;代谢废物,如CO2、尿素等;其他物质,如激素、抗体、组织胺、递质、纤维蛋白原等。
凡存在于细胞内的物质,不属于内环境的成份。
B.内环境中不存在的物质:细胞中的血红蛋白、载体蛋白、H2O2酶、呼吸酶、转氨酶、解旋酶、聚合酶等;外部环境的各类消化酶,如胰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等。
问题:H202酶不在人体的细胞外液中,讲义的哪个实验能够证明,如何设计实验?C.三种液体环境组分之间的关系①组织液、淋巴、血浆成份相似,实质都是一种盐溶液,类似于海水,在必然程度上反映了生命起源于海洋。
血浆中要紧含有水(90%)、无机盐(1%)、蛋白质(7〜9%)、血液运输的物质(含各类营养物质、代谢废物、气体、激素等)。
组织液和淋巴除含蛋白质很少之外,其余成份和含量均与血浆相似。
②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很少。
血浆中的大部份蛋白质是肝脏合成的,由于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存在,血浆中的蛋白质进入到组织液少;淋巴液含有大量淋巴细胞,产生大量的抗体,因此蛋白质含量比组织液高,可是比血浆低;细胞内液中的蛋白质由于细胞膜选择透过性,很少能出细胞,故蛋白质浓度最高。
问题:各部份液体之间的蛋白质浓度大小顺序是什么?血液的组成成份是什么?血液的血浆蛋白和血红蛋白都是内环境的成份吗?D.不属于体液的其他液体:人的呼吸道、消化道、泪腺、尿道、尿液、原尿、脑脊液等由孔道与外界相连,贮存的液体直接与外界接触(空气、水等是外界环境,内环境的液体成份不能与外界环境直接接触),它们不是细胞外液,也不是内环境的组成成份。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一、细胞生活的环境(一)体液—机体内所有液体的总称(二)内环境—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1、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组成(三者相互转化)2、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直接进行物质交换3、相对稳定的内环境是细胞发挥其功能的必要条件二、内环境的稳态(一)细胞外液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性(1)血浆中水含量90%~92%(2)各种无机离子数量相对恒定(3)各种有机物含量保持动态平衡(4)渗透压约为770Kpa(相当于0.9%生理盐水的渗透压)(5)体温37.5℃左右(6)血浆pH值为7.35~7.45之间(二)通过相关系统的功能协调来维持(三)通过神经—体液调节来实现(四)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1、温度、pH值与酶活性2、离子平衡与器官正常生理功能3、渗透平衡与物质交换[重点、难点、拓展知识解析]一、内稳态的调节通过机体自身完善的调节机制来实现的以人体的体温调节为例:人体体温的相对恒定是机体产热量和散热量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机体外部环境温度的变化,影响内环境的温度,机体内部生命活动产能代谢也会影响内环境的温度,当外部环境温度降低位于皮肤的温觉感受器感受到这种变化,产生神经冲动传导到位于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体温调节中枢在接受神经冲动后,产生相应的神经冲动,经由神经系统传递到各个相关的组织器官,引起皮肤的毛细血管收缩,减少血浆的散热量;引起竖毛肌的收缩,使皮肤起鸡皮疙瘩减少皮肤散热的面积;汗腺几乎不排汗,减少因为汗液蒸发散失的热量;引起骨骼肌的收缩,释放能量提高温度。
神经冲动还可以传递到一些腺体,像肾上腺、甲状腺促使这些腺体分泌相应的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甲状腺激素等,由激素进一步影响其他靶器官进行调节。
从而维持机体内环境温度的稳态。
二、物质运输1、血液血液的成分及其功能2、血液循环的途径3、淋巴循环①淋巴循环系统是血液循环系统的辅助部分。
通过淋巴循环调节血浆和组织液之间的渗透平衡;回收组织液中蛋白质;淋巴液比血液含有更多的脂肪和废物,将其运输至血液。
拓展型第二章人体内环境与自稳态第1节人体内环境的自稳态一、关于内环境的要求:1、能够准确说出体液的概念、组成(了解各组成部分的相应比例)2、能够准确说出内环境的概念;人体细胞外液(内环境)的组成(组织液、血浆、淋巴)以及三者之间的的动态有机联系(物质的交换);明确外界环境、内环境和细胞内液之间的物质交换。
能够准确说出内环境各组成部分的主要物质组成及其三者在物质组成上的相同点和区别点;会判断各种组织细胞所生活的内环境.即:能够准确说出血浆存在的部位,血浆中溶质的种类,含量最多物质。
,以及以血浆为生活环境的细胞的种类名称.组织液又称细胞间隙液.能够准确判断在组织液中生活的组织细胞,准确说出组织液的分布位置以及其溶质成分以及组织液和血浆在组成成分上的相同点及其差异。
能够准确说出淋巴液的存在位置和在其中生活的细胞名称.能够说出淋巴液和组织液成分组成上的特点,能够准确说出淋巴液回流进入血浆过程中起洁净作用的结构(淋巴结)和细胞名称(淋巴结中的淋巴细胞、巨噬细胞)二、关于自稳态的要求3、明确人体通过自身各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排泄系统(泌尿系统)和免疫系统)的协调活动,通过神经和激素调节维持内环境化学成分及其含量的相对稳定;明确人体通过自身调节作用维持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体温等)的稳定。
4、理解人体是怎样保持内环境理化性质稳定的:理解人体血浆(细胞外液)渗透压和红细胞内渗透压保持一致的重要性;知道渗透压的单位(毫渗量),准确说出人体37℃时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值(280~310毫渗量);知道渗透压的大小与溶液浓度即溶液中溶质微粒数的多少有关;准确说出人体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大小主要与其无机盐(Na+、Cl—、HCO3- )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准确说出维持人体内环境渗透压的稳定的方式-—---神经和激素调节.5、知道并准确说出内环境的酸碱度(PH值7。
35—7.45)能保持相对稳定并接近于中性。
能够准确说出人体内环境维持酸碱度稳定的调节机制—-—-—-各缓冲对及其作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