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 专题三 月是故乡明 文本15 肖邦故园 (1)
- 格式:ppt
- 大小:1.46 MB
- 文档页数:33
第三专题月是故乡明专题复习总合本专题分为三个板块,第一板块“古典的乡愁”由《诗经·采薇》、《荷马史诗·奥德赛》组成,《诗经》是中国文学的源头之一,《奥德赛》是西方文学的源头之一。
在《诗经》中还有许多作品从不同角度表达了思乡的情感,《奥德赛》整部作品实际上就写归家。
选这样的两部作品的意图之一就是为了说明思乡这个主题的古老、久远。
第二板块“漂泊的旅人”是第一板块的延伸、拓展。
除了用《乡土情结》去继续铺陈渲染人们对故乡的眷恋外,还以《前方》从另一个角度去深化它。
《我心归去》中的“人们无论走到哪里,都没法不时常感怀身后远远的一片热土,因为那里有他的亲友,至少也有他的过去。
时光总是把过去的日子冲洗得熠熠闪光,引人回望。
”“没有故乡的人身后一无所有。
而萍飘四方的游子无论是怎样贫困潦倒,他们听到某支独唱曲时突然涌出热泪,便是他们心有所归的无量幸福。
”等都是对思乡不同角度与不同风格的表达,值得我们好好体味。
第三板块“恒久的烙印”从各个方面看都是对前两个部分的总结,从专题内容看有不少地方对家园体认从新的角度作了表达。
《想北平》中抒写了老舍自己对故乡的怀念,而刘亮程《今生今世的证据》则把故乡上升到了生命的证明的高度。
本专题的主要学习方式是文本研习,复习时要注意对文本的关注。
对专题内涵的探讨不能离开文本,不能把专题的内涵从文本中抽象出来,剥离出来,而是要跟文本结合起来,自然而然地获得对家园的体认。
只有这样,大家也才会明白为什么古今中外有那么多的文学作品去讴歌故乡,抒发离乡的愁苦与归家的欢乐,为什么乡思能成为一个永恒的文学主题。
现代文部分知识分项列举一、字音字形1.字音识记魂牵梦萦.(yíng)酒阑灯灺.(xiâ)忐忑..不安(tǎn tâ)怯.(qiâ)生生搭讪.(shîn)悠邈.(miǎo)褪.(tuì)色崎岖..(qí qū)田塍.(chãng)篱角三匝.(zā)侘傺..(chà chì)铩.(shā)羽而归门扉.(fēi)怡.(yí)然自得谪.居(zhã)欷觑..(xī xū)发轫.(rân)含辛茹.(rú)苦桑梓.(zǐ)蕞.(zuì)尔翰苑.(yuàn)濠.(háo)水屹.立(yì)迁徒.(xǐ)袭.(xí)击按捺.(n à)不住憔悴..(diān bǒ)..(qiáo cuì)颠簸惶.(huáng)惑温馨.(xīn)别墅.(shù)熠熠..(yì)闪光逃遁.(dùn)惦.(diàn)念静谧.(mì)奇诡.(guǐ)悲怆.(chuàng)贫瘠.(jí)嘹.(liáo)亮打夯.(hāng)廿.(niàn)辜.(gū)负菜圃.(pǔ)僻.(pì)静烟垢.(gîu)骨骸.(hái)瘸.(quã)腿2.多音字辨析qiáo 翘首 huí低徊翘徊.qiào 翘起 huái 徘徊gān 桑乾河 liáo 寥落乾寥qián 乾.坤 liào 寥(姓)yào 钥匙 mú模样钥模yuâ锁钥 mï模范luî炮烙 nián 粘合烙粘lào 烙印 zhān 粘贴juàn 圈棚 chù牲畜圈畜quān 圈点 xù畜牧3.易写错别字娇羞 /骄傲 /矫健啜泣/拾掇/连缀/辍学寥落/寥(姓)/谬误/杀戮缔造/谛听/根深蒂固眉梢/稍微迁徒/跋涉/徒劳/陡峭焦躁/干燥/害躁/噪音温馨/謦欬/钟磬/告罄拆毁/折断/折本/木柝仓皇/苍茫/沧海/悲怆嘹亮/潦草/燎原/瞭望二、近义词辨析1.实行•施行施行:按某种方式或办法去做,或法令、规章自公布之日起发生效力;例如:本条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苏教版必修一第23课《月是故乡明》课文全文每个人都有个故乡,人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
人人都爱自己故乡的月亮。
事情大概就是这个样子。
但是,如果只有孤零零一个月亮,未免显得有点孤单。
因此,在中国古诗文中,月亮总有什么东西当陪衬,最多的是山和水,什么“山高月小”,“三潭印月”等等,不可胜数。
我的故乡是在山东西北部大平原上。
我小的时候,从来没有见过山,也不知山为何物。
我曾幻想,山大概是一个圆而粗的柱子吧,顶天立地,好不威风。
以后到了济南,才见到山,恍然大悟:原来山是这个样子呀!因此,我在故乡里望月,从来不同山联系。
像苏东坡说的“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完全是我无法想像的。
至于水,我的故乡小村却大大地有。
几个小苇坑占了小村一多半。
在我这个小孩子眼中,虽不能像洞庭湖“八月湖水”那样有气派,但也颇有一点烟波浩渺之势。
到了夏天,黄昏以后,我在坑边的场院里躺在地上,数天上的星星。
有时候在古柳下面点起篝火,然后上树一摇,成群的知了飞落下来,比白天用嚼烂的麦粒去粘要容易得多。
我天天晚上乐此不疲,天天盼望黄昏早早来临。
到了更晚的时候,我走到坑边,抬头看到晴空一轮明月,清光四溢,与水里的那个月亮相映成趣。
我当时虽然还不懂什么叫诗兴,但也顾而乐之,心中油然有什么东西在萌动。
有时候在坑边玩很久,才回家睡觉。
在梦中见到两个月亮叠在一起。
清光更加晶莹澄澈。
第二天一早起来,到坑边苇子丛里去捡鸭子下的蛋,白白地一闪光,手伸向水中,一摸就是一个蛋。
此时更是乐不可支了。
我只在故乡呆了六年,以后就离乡背井漂泊天涯。
在济南住了十多年,在北京度过四年,又回到济南呆了一年,然后在欧洲住了十一年,重又回到北京,到现在已经十多年了。
在这期间,我曾到过世界上将进三十个国家,我看过许许多多的月亮。
在风光旖旎的瑞士莱芒湖上,在平沙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
这些月亮应该说都是美妙绝伦的,我都异常喜欢。
•••••••••••••••••《月是故乡明》(苏教版高一必修)教案教学设计《月是故乡明》(苏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一、专题内涵解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乡。
一般而言,故乡就是自己的出生地。
自己的童年乃至自己生命中的许多岁月都是在故乡度过的,这里不但有自己的家、亲人,更有自己家族的记忆。
一个人的经验积累以及情感与性格都与家乡的自然风貌和文化积淀有着密切的关系。
可以说,故乡是一个人的根。
正因为如此,人们对故乡都有一种割不断的特殊情感,它是人出发地,也是人的归宿。
因此,一个人拥有故乡,不仅是指具体的、有形的,更重要的是精神的,无形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的流动变得越来越频繁,但是对一个人来说,不管走到哪里,身在何方,故乡都在他的心中,都体现在他的行为方式上。
由于这种特殊关系,故乡常常被人们赋予了更多的意义,家、故乡、故土、家园、家国、归宿等等有时指的都是同一个意思。
在比喻的意义上,它们往往指向人们的价值取向与精神追求。
本专题通过古今中外有关家园的文本对这一人文母题进行梳理。
第一板块重在阐释人与故乡的关系,包括故土、家、亲情等等,第二、三板块进行拓展,家园不仅指故乡,还指向祖国与精神意义的归依,是人生命的确证。
二、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与难点1、学生能通过对文本的反复研习,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进一步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以及它对人精神世界的滋养。
进一步认识故乡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激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学生能独立阅读、独立思考,与文本、编者、老师、同学展开对话,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
3、学生能调动自己审美经验的积累对文本进行鉴赏,能体会到文本在表达上的艺术特点以及不同的风格。
4、进一步认识诗歌、特别是散文的文体特点。
5、学生能根据对专题人文内涵的理解,深入生活,收集资料,创设写作情境,综合运用散文的表现手法开展写作实践。
6、学生能自主开展课外活动,组织小型主题演讲,创办小报、网页,以各种手段拓展交流途径。
肖邦故园●教学目标1. 理解肖邦故园的四季优美景色与肖邦的音乐的密切联系。
2. 理解肖邦故园的文化内涵,提升爱国主义的情操。
3. 了解文章的结构体现出的音乐美、节奏美。
●重点、难点重点:1. 思考肖邦故园和肖邦音乐之间的内在关系,明确爱国主义思想这根纽带。
2. 感悟故园景物美,感知人物情感美,感受文章的意境美。
难点:感受肖邦音乐及其人格魅力对后世的影响。
●设计思想《肖邦故园》是一篇意蕴深厚的散文,被安排在苏教版高中必修三第一专题“祖国土”的“江山多娇”板块。
此文的教学模式是“文本研习”,主要是要研习出此文中蕴含的肖邦的深厚的爱国主义的情感。
肖邦的爱国主义热情,是通过肖邦故园这个线索表现的。
因而,研习时,要引导学生对肖邦的祖国波兰以及他的传奇人生经历、音乐创作有个具体深刻的认识,以此来突出肖邦故园对肖邦音乐创作的影响,明确肖邦的爱国主义激情是他创作的源泉,他的音乐的影响已经超越了波兰,而是影响了欧洲甚至世界上所有的被压迫的民族。
《肖邦故园》一文的意蕴深厚,表现在文章将肖邦故园的景物美、肖邦人物的情感美、音乐文学的意境美和行文结构的节奏美融为了一体。
因此,此文在研习时要更多的投入欣赏的成分《肖邦故园》一文的教学设计,立足于以上的教材情况和学情,分为导入、研习、拓展、反馈等几个主要板块,重在引导学生开展散文的赏读、分析。
●教学资源1.资料辑录。
肖邦简介:肖邦(1810 - 1849)是波兰最伟大的作曲家、钢琴家。
在母亲的影响下,他从小对波兰的民间音乐十分熟悉和喜爱。
6岁就开始学习钢琴,7岁学习作曲,8岁便在音乐会上登台演出,16岁时进华沙音乐学院作曲班,不到20岁已是华沙很有名的钢琴家和作曲家。
1830年,肖邦到法国首都巴黎,与当时著名的音乐家柏辽兹、李斯特等来往密切。
肖邦在巴黎的岁月,也是他的祖国波兰遭受沙皇俄国蹂躏的年代,所以,肖邦这时期的很多作品都反映了他对被侵占的故国家园的怀念,对民族独立的渴望和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
(浙江专用)高中语文专题三月是故乡明文本15 肖邦故园学案苏教必修1苏教文本15 肖邦故园学习目标 1.理解肖邦故园和肖邦音乐之间的内在关系,体会肖邦对祖国的眷恋和热爱之情。
2.体会景物描写和音乐艺术相结合的写作手法。
一、音正形准1.给以下加点的字注音(1)单音字①马厩.( ) ②掳.掠( ) ③庇.护( ) ④伶仃.( ) ⑤夙.愿( ) ⑥通衢.( ) ⑦茕茕孑..立( ) ⑧瘠.薄( ) ⑨缱绻..( ) ⑩命途多舛.( ) ⑪婆娑.( ) ⑫簌.簌( ) ⑬有条不紊.( ) ⑭玲珑剔.透( ) ⑮雪橇.( ) ⑯狐裘.( ) ⑰寥.寥无几( ) 答案 ①jiù ②lǔ ③bì ④dīnɡ ⑤sù ⑥qú ⑦qiónɡ jié ⑧jí ⑨qiǎn quǎn ⑩chuǎn ⑪suō ⑫sù⑬wěn ⑭tī ⑮qiāo ⑯qiú ⑰liáo(2)多音字①垛⎩⎪⎨⎪⎧ 垛.口()麦垛.()②处⎩⎪⎨⎪⎧ 相处.()处.所()③冠⎩⎪⎨⎪⎧ 冠.冕堂皇()冠.军()④量⎩⎪⎨⎪⎧ 测量.()数量.()答案 ①duǒ/duò ②ch ǔ/chù ③ɡuān/ɡuàn ④liánɡ/liànɡ2.给以下形似字组词(1)⎩⎪⎨⎪⎧ 幢()憧()瞳()(2)⎩⎪⎨⎪⎧ 诀()抉()决() (3)⎩⎪⎨⎪⎧ 寥()蓼()戮()(4)⎩⎪⎨⎪⎧ 纰()庇()砒()答案 (1)灯影幢幢/憧憬/瞳孔 (2)诀别/抉择/决定 (3)寥落/蓼蓝/屠戮 (4)纰缪/庇护/砒霜二、词语积累1.理解运用(1)华美堂皇:(2)茕茕孑立:(3)不容置疑:(4)命途多舛:(5)取之不尽、用之不竭:(6)曾几何时:(7)寥寥无几:(8)不可估量:(9)浮想联翩:(10)玲珑剔透:(11)荡然无存:(12)养尊处优:(13)独具一格:(14)春风得意:(15)有条不紊:答案(1)形容建筑物的宏伟壮丽,场面的盛大豪华。
高中语文第三专题月是故乡明(文本研习)练习苏教版必修1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语文第三专题月是故乡明(文本研习)练习苏教版必修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语文第三专题月是故乡明(文本研习)练习苏教版必修1的全部内容。
月是故乡明一、基础知识运用1。
在下列各句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1)当天的文艺演出由区文广新局组织选送,以歌舞、戏曲名段、乐器演奏等为主体,独具匠心的编排,________的表演,令在场的乡亲们看得如痴如醉.(2) 梅氏传媒发布了一组梅兰芳早年泳装照,照片中梅兰芳身着泳装表演跳水,动作________,想必梅兰芳先生当年在运动方面也是一把好手。
(3) 华为手机前面板上方依次排列着前置摄像头、光线感应和听筒,比起其他手机将这几个部件挤成一堆杂乱无章的做法,我更为喜欢华为这种________的排列。
A。
有板有眼有声有色有条有理 B。
有声有色有板有眼有条有理C。
有条有理有板有眼有声有色 D。
有声有色有条有理有板有眼2。
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A。
时间它是一件衣服,换换洗洗之中,不知不觉就穿小了.B. 多只小虫都被淹没在老松树下黄色的泪珠里.C。
我们的贫困地区,需要更多像姜仕坤这样的“贴心人”。
D. 眼前的山水就像一幅工笔精细、色彩柔和、清丽淡雅的长卷。
3。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郁达夫,现代小说家、散文家。
郁达夫是著名的新文学团体“创造社”的发起人之一,他的第一本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本小说集《沉沦》,被公认是震世骇俗的作品。
肖邦故园一、基础巩固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不相同的一项是( )A.住处./处.境宿.舍/星宿.一幢./石幢.夺冠./冠.冕堂皇B.诞.辰/涎.水瞻.仰/宏赡.眷.顾/誊.写永诀./决.无异言C.伶.仃/玲.珑温馨./謦.欬翩.然/蹁.跹纰缪./寥.寥无几D.绚.丽/殉.情烙.印/炮烙.驰.骋/松弛.油漆./促膝.谈心解析:B项“诀/决”、 C项“伶/玲”、D项“驰/弛”读音相同。
答案:A2.下列各句中,字形无误的一项是( )A.在肖邦旦辰125周年时,波兰人民为他重立了墓碑,墓志铭是:至爱所在,心之所在。
B.在北京音乐厅,一场“肖邦之夜”音乐会举行,音乐会吸引了正在北京访问的波兰总统安杰伊·杜达,在演出中场休息时,杜达总统亲自向北京音乐厅赠送一尊肖邦雕像。
C.肖邦之家的夏,往往使人浮想连翩,使人回忆起肖邦那些最成熟的作品。
D.这钟楼的尖顶如箭穿空,是所有钟楼尖顶最大胆求新、最精雕细刻、最玲珑惕透的,透过其网扣似的塔锥,碧空一览无余。
解析:A项,“旦”应为“诞”;C项,“连”应为“联”;D项,“惕”应为“剔”。
答案:B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此时不仅是寂寞,更是悲哀。
作为一个先驱,是不是就得注定在灵魂上孤独,在处境中茕茕孑立....呢?B.所有政治生命,除非在春风得意....的当口急流勇退,否则都将以失败告终,因为政治的本性就是如此,人类事务的本性就是如此。
C.了解此案进展的人士透露,此次接受调查的这三名官员,都与他有着千头万绪....的关系。
D.想不到一向慌乱的他,在会议上陈述理由时,竟能侃侃而谈,有条不紊....。
解析:C项,“千头万绪”使用不当,应用“千丝万缕”。
答案:C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当前,我省正把握“一带一路”和自贸试验区建设等重大战略,努力构建高水平对内对外开放格局。
B.中国药学家屠呦呦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她发现了青蒿素,这种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为全人类找到了对抗疟疾的新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