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伤性脾破裂切除术并发症的护理
- 格式:pdf
- 大小:93.76 KB
- 文档页数:1
外伤性脾破裂患者的抢救与护理加强脾真性破裂出血性休克的急救护理,脾非真性破裂的病情观察是提高救治成功率及减少并发症的关键,现将抢救与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2007年3月~2010年2月收治外伤性脾破裂患者88例,年龄5~65岁。
其中车祸撞击伤43例,坠落伤22例,刀刺伤23例。
单纯性脾损伤63例,合并肝破裂13例,合并腹膜血肿5例,合并胰尾挫伤2例,合并胸部外伤5例,伴休克29例。
住院时间10~22天,平均16天。
治疗方法:手术治疗68例,其中行脾切除65例,单纯缝合修补3例,保守治疗20例。
结果本组治愈83例(934%),死亡5例(57%)。
死亡原因主要为伤后就诊太晚,有严重的合并伤,休克难以纠正。
护理急救护理:①迅速评估伤情:通过向陪送人询问,了解致伤原因,判断有无合并伤,并注意患者的神志,有无烦燥不安、精神恍惚、嗜睡、昏迷等,观察患者的自然体位及局部软组织损伤情况,并重点检查腹部有无腹膜刺激征。
②充分有效地建立循环,积极抢救休克。
立即建立两条以上的静脉通道,迅速补充血容量纠正休克是抢救和赢得手术时机的关键。
常规选用留置针。
必要时加压输液、输血,同时将所有液体、量、药物、时间准确记录在危重护理记录单上,便于了解掌握输液用药情况,指导合理有效的输液。
③心电、血压与呼吸监测:由于心搏量减少,心率及脉率无前改变,本组29例合并休克患者,大多数脉搏100~120次/分,15例达130~145次/分,当休克晚期心率减慢、减弱时脉搏可不能触及;血压监测中血压测不清,经抢救后血压回升,在抢救中血压逐渐下降,系因休克早期末梢血管代偿性收缩、外周阻力增加所致,因此,动态观察心电与血压变化非常重要。
④积极配合医生做好各项诊疗:详细询问病史,了解致伤原因,经过、部位及时间,清醒合作患者让其个人说,不能合作者,让其家属或现场见证人代诉。
⑤术前准备:患者入院在积极抢救休克的同时,尽快完成术前准备工作,如普鲁卡因、青霉素等药物皮试,备皮、备血,留置导尿管、胃管、通知手术室,术前用药等。
术前及术后诊断
术前诊断:外伤性脾破裂。
术后诊断:脾破裂,脾切除术。
手术方式
本次手术采用了开腹手术的方式,对患者的脾脏进行了切除。
麻醉方式
手术过程中,患者接受了全身麻醉,以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手术经过
手术开始前,医生首先进行了全面的腹部检查,并进行了必要的术前准备。
随后,医生在患者腹部开了一个切口,并仔细分离了脾脏周围的粘连组织。
接着,医生对脾脏进行了切除,并对手术区域进行了仔细的止血和清理。
最后,医生将切除的脾脏取出,并对手术切口进行了缝合和包扎。
术后注意事项
1.手术后,患者需要在医院接受一定时间的康复治疗和护理,以确保伤口的愈合和身
体的恢复。
2.患者需要保持良好的饮食和生活习惯,以增强身体的免疫力和促进伤口的愈合。
3.患者需要定期接受医生的专业检查和评估,以确保身体的健康状况。
4.如果患者出现了任何不适或并发症,需要及时向医生报告,并接受相应的治疗和护
理。
外伤性脾破裂行脾切除术后的临床护理与并发症预防摘要】目的探讨外伤性脾破裂行脾切除后的临床护理措施,优化护理质量。
方法对34例外伤性脾破裂行脾切除后的患者施以生命体征监测、围导管护理、饮食护理、基础对症护理与并发症预防等护理措施,观察护理效果。
结果①9例术后发生出血、下肢静脉血栓、胰漏等并发症,经积极治疗护理后治愈;②32例患者顺利出院,2例死亡因合并骨盆等多处骨折病例致大出血死亡。
结论外伤性脾破裂行脾切除术后施以预见性护理是确保手术成功和提高治愈率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脾破裂内出血监测预见性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15-0052-02在腹部外伤中,脾破裂的发生率占腹部闭合性损伤的首位[1],为挽救生命,避免腹腔内大出血,行脾脏切除术往往是临床上的最终选择。
脾脏切除术后,仍有出现内出血、胰漏、感染和静脉栓塞的风险,因此,脾切除术后的临床护理工作是确保手术成功与否的重要措施。
笔者结合多年临床护理实践,谈一下脾切除术后的护理措施及体会。
1 临床资料资料来自本院普外科2010-2011年收治的外伤性脾破裂行脾切除术病例34例。
男21例,女13例,年龄16-54岁,平均33.2±5.3岁。
其中,车祸伤18例,坠落伤7例,刀刺伤6例,挤压伤3例。
34例患者入院时皆有腹膜炎体征,伴失血性休克8例,B超提示腹部积液。
明确诊断后,直接行全麻下剖腹探查加脾脏切除术。
2 术后护理措施2.1生命体征监测与病情观察①生命体征监测。
术后给予鼻导管吸氧,氧流量2-4L/min,持续RR、HR、BP、CVP、SPO2、BT等生命体征监测,每隔30min记录一次生命体征,观察BP有无波动,HR是否增快,SP02 是否位于98%以上;此外,脾切除术后患者多伴有发热,但术后一周体温一般不会超过38.5℃[2],体温过高可予以物理降温或遵医嘱给予抗生素处理。
外伤致脾切除患者术后护理方法发表时间:2017-12-26T11:02:40.380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7年7月第13期作者:龚影罗福琼[导读] 有效的提高护理质量。
总之完善的术前准备,科学、系统的术后护理干预是保障脾脏切除术后患者顺利康复的保障。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 646000【摘要】目的探讨脾切除患者术后护理方法,总结术后护理经验。
方法分析我科室自2015年6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19例外伤致脾破裂患者术后的临床资料,总结出护理方法。
结果本组18 例患者均平安健康出院并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1列患者由于失血性休克及腹腔内继发性出血,抢救无效,最终死亡。
治愈率达94.7%。
结论通过分析19例脾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结论:术前耐心的心理护理和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术中配合及术后预防感染、严密观察、饮食护理等全面护理措施,不仅能够减少术后并发症与死亡率,还能有效提高患者治疗的成功率,是保证治疗效果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外伤致脾切除;术后;护理方法外伤性脾破裂是临床上常见及严重的创伤,多是由打击伤、高坠伤及交通事故引发,且因为脾脏较为柔软,所以外伤后非常容易出现破裂以及出血情况。
出血量大时可迅速发展为出血性休克,甚至未及抢救而死亡,因此对生命健康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无休克或容易纠正的一过性休克,B超或CT证实脾裂伤比较局限、表浅,无其他腹腔脏器合并伤者,可在严密观察血压、脉搏、腹部体征、血细胞比容及影像学变化的条件下行非手术治疗。
非手术观察中发现继续出血或发现其他脏器损伤,应立即手术治疗。
现将我科室自2015年6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19例外伤脾切除患者的术后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①一般资料我科室自2015年9月年至2017年8月收治的19例外伤致脾切除患者,年龄为20岁至64 岁,平均为38岁,其中男性12例,女性7例,打击伤8例,高坠伤2例,车祸伤9例。
经过医务人员的精心护理及患者有效的配合18列伤愈出院,1列患者由于失血性休克及腹腔内继发性出血,抢救无效,最终死亡。
创伤性脾破裂脾切除术术后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效果观察【摘要】创伤性脾破裂是一种严重的外伤,脾切除术是治疗该病的常见方法。
本研究旨在观察创伤性脾破裂脾切除术后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
文章首先介绍了创伤性脾破裂的定义和流行病学特征,然后详细讨论了脾切除术后的并发症及护理要点。
接着描述了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的内容和方法,并通过病例观察和结果分析对其效果进行评估。
研究结果表明,综合护理干预能显著提高创伤性脾破裂脾切除术后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结论部分指出了综合护理干预在该领域的重要性,并展望了未来的临床应用前景。
同时也提出了研究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创伤性脾破裂、脾切除术、综合护理干预、并发症、病例观察、护理效果评估、临床意义、局限性。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创伤性脾破裂是一种危急情况,常常由于外伤引起,特别是在交通事故和跌落事故中较为常见。
脾脏是人体重要的淋巴器官之一,具有重要的免疫功能和造血功能。
一旦出现脾脏破裂,不仅可能导致大量出血和休克,还会影响患者的免疫系统及血液系统功能。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脾破裂后需要进行脾切除手术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治疗方式。
脾切除术可以有效止血、缓解症状,但术后患者需要面临一系列并发症的风险,如感染、出血、脾区域疾病等。
术后的综合护理干预至关重要,可以帮助患者尽快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本研究旨在观察创伤性脾破裂脾切除术后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探讨如何提高患者的康复质量和生存率。
通过深入研究创伤性脾破裂的定义和流行病学特征,脾切除术后的并发症及护理要点,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的内容和方法,结合病例观察和结果分析,评估护理干预的效果,为临床提供可靠的护理方案和指导。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创伤性脾破裂脾切除术后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以提高患者的康复率和生存质量。
具体目的包括评估综合护理干预对术后患者的生理和心理状态的影响,探讨干预措施的实施情况及效果,分析不同干预措施在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面的作用,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经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