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打电话
- 格式:ppt
- 大小:1.82 MB
- 文档页数:24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打电话》教案[教材背景]:《打电话》这节课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的综合应用。
是继“烙饼问题”、“沏茶问题”“等候时间”之后又一次向学生渗透运用运筹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
教材的素材是学生生活中所熟悉的,合唱队在假期接到一个紧急任务,老师要打电话“尽快”通知到15名队员。
让学生帮助老师设计一个打电话的方案,并从中寻找最优的方案。
通过这个实践与综合应用,旨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优化思想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画图的方式发现事物隐含的规律,培养学生归纳推理的思维能力。
[教材分析]:教学内容分析:“打电话”所使用的素材是学生所熟悉的,问题和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结合,学生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很有兴趣。
“打电话”这一问题正是为学生提供了可探究的空间,学生尝试寻找“答案”时,不是简单地应用已知的信息,也没有可直接利用的方法、公式。
尽管不是所有的学生最终都能出色地完成任务,但是他们都尽自己的思维能力“走”得足够远。
很有让学生去研究的价值。
学情分析:本内容安排在五年级下学期,从生活经验看,大多学生有通知多个人的生活经历,因此,已有的生活经验足以支持完成此任务。
其次,从已有知识储备看,参与完成此任务虽涉及画图表达、计算等综合知识,但都是较简单的计算与表达。
从思想方法看,在四年级上册的《数学广角》中教材已安排了有关优化思想的学习。
因此可以看出“打电话”问题适合五年级学生。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和对策论方法在解决问题中的运用;2.过程与方法:经历设计打电话方案,并找出最优方案的过程,体验画图分析、交流讨论的学习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优化思想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归纳推理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找出打电话的最优方案的方法。
五年级数学第六单元《分数的加法和减法》一、直接写出下面各题得数(6分)二、填空(10分)2.3米70厘米=()米3.把单位“1”平均分成6份,表示这样5份的数是(),它的分数单位是()。
10。
6.0.09里面有9个()分之一,它表示()分之()。
8.把3千克的苹果平均分给7个人,每人得3千克的(),每人分到()千克。
9.写出一个最大的分数,使它的分子是1,并且它所改成的小数是循环节只有一位的纯循环小数。
()10.小强4小时行18千米,小森5小时行21千米,()走得快。
三、判断(对的画“√”,错的画“×”)(5分)1.分数的分母不同,就是分数单位不同。
()比男生人数多。
()3.分母是15的分数,不能改成有限小数。
()5.分母是0的分数等于0。
()四、解方程(8分)五、计算下列各式(能简算的必须简算)(27分)六、列式计算(8分)七、应用题(36分)几米?样多,第三次比第二次少运2.25吨,三次共运煤多少吨?问共运进多少吨粮食?小学五年级数学第六单元试题姓名 班别 成绩一、填空。
(15分,第2小题1分,其余每题2分)(1)910 +110 表示9个( )加上1个( ),和是10个( ), 就是( )。
(2)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
(3)把45 、12 和0.9从小到大排列是( )。
(4)异分母分数相加、减,要先( )才能相加。
(5)24分钟=( )( ) 小时 80克=( )( ) 千克(6)0.06里面有6个( )个( )分之一,它表示( )分之( );0.027里面有27个( )分之一。
它表示( )分之( )。
(7)67 米比( )米短15 米 比49 米长112 米的是( )。
(8)分数单位是16 的最简真分数有( )个,它们的和是( )。
二、判断题。
正确的在题后的括号里画“√”,错的画“×”。
(8分)(1)一根电线用去56 ,还剩下16 米。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打电话》教案一. 教材分析《打电话》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打电话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打电话的注意事项,掌握正确的打电话方式,提高沟通效果。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沟通能力和电话使用经验,但对打电话的技巧和注意事项了解不够全面。
在学习本节课的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实例分析和实践操作,进一步提高打电话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打电话的基本技巧和注意事项,能够正确地使用电话进行沟通。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小组讨论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身边事物的情感态度,提高学生的生活技能。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打电话的基本技巧和注意事项。
2.难点: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打电话技巧,提高沟通效果。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定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环境中学习打电话的技巧。
2.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提高打电话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电话机若干台。
2.电话号码清单。
3.教学PPT。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寻找失物、紧急求助等,引导学生思考打电话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组关于打电话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打电话时的注意事项,如礼貌用语、清晰表达等。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成小组,根据提供的电话号码清单,模拟生活中打电话的情景。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提醒注意事项。
4.巩固(5分钟)教师选取几个典型情境,让学生上台演示打电话的过程。
其他学生观摩并评价,教师点评并总结。
5.拓展(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在不打扰他人的情况下,恰当地使用电话进行沟通?各组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6.小结(3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强调打电话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学校(五)年级(数学)学科教案检查时间:验印执教时间:
第1分钟由老师打给1个同学,有1个同学收到通知;第2分钟由老师和这个同学同时打电话,有2个同学新收到通知;第3分钟由老师和这3个同学同时打电话,有4个同学新收到通知;第4分钟由老师和这7个同学同时打电话,有8个同学新收到通知,这时收到通知的一共15个同学,所以4分钟就通知完15个同学。
5.发表见解,评选方案。
你们的见解都有道理。
在安排好先后顺序的情况下,后一种方案的速度是很快的,当中还隐含着数学规律,你们找找看。
我发现每一分钟新接到通知的人数分别是1、2、4、8,每一个数都是前一个数的2倍。
师:第4分钟新收到通知的人数有多少?第4分钟共有1+2+4+8=15人收到通知。
我发现可以用每一分钟新得到通知的人数乘2减1就是到这分钟的时候收到通知的学生总数了。
例如第4分钟接到通知的学生的总数是8×2-1=15人。
按照上面的规律计算,如果时间是5分钟,最多可以通知多少人?
第5分钟共有15+16=31人收到通知,第5分钟共有16×2-1=31人收到通知。
如果要通知50人,最小需要多少时间?第6分钟共有31+32=63人收到通知。
三、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设计 1.数学练习册;
2.用本节课学习的知识进行活动练习。
板书设计
打电话第1分钟:1(人)
第2分钟:1+2=3(人)
第3分钟:1+2+4=7(人)
第4分钟:1+2+4+8=15(人)第5分钟:15+16=31(人)
第6分钟:31+32=63(人)。
小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6单元知识点
分数数的加法和减法:
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
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
3.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
在一个算式中,如果含有括号,应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如果只含有同一级运算,应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4.打电话的规律:
(1)逐个法:所需时间最多;
(2)分组法:相对节约时间;
(3)同时进行法:最节约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