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伤性脾破裂的护理
- 格式:ppt
- 大小:213.00 KB
- 文档页数:30
外伤性脾破裂的观察与护理【摘要】目的探讨外伤性脾破裂的临床护理措施。
方法回顾分析我科自2003年1月至2009年10月收治的60例外伤性脾破裂患者。
结果60例中手术治疗48例,其中单纯脾切除术40例,脾修补术8例;非手术治疗12例。
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无任何护理并发症发生。
结论外伤性脾破裂是腹部外科常见的急症之一,患者病情危急,易导致休克,如抢救不及时可迅速死亡。
及时手术治疗、围术期的监护,程序化的护理措施,是患者康复的关键。
【关键词】外伤性脾破裂;观察;护理外伤性脾破裂是腹部外科常见的急症之一,在腹部外伤中,外伤性脾破裂约占20%~40%,患者病情危急,易导致休克,如抢救不及时可迅速死亡。
做好此类患者的护理非常重要。
我科自2003年1月至2009年10月收治了60例外伤性脾破裂患者,现就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外伤性脾破裂患者60例,其中男39例,女21例;年龄最小18~70岁,平均44岁。
1.2 致伤原因60例中坠落伤25例,车祸30例,刀刺伤5例。
其中迟发性脾破裂12例(距受伤时间2~12 d)。
1.3 治疗情况和预后60例中手术治疗48例,其中单纯脾切除术40例,脾修补术8例;非手术治疗12例。
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无任何护理并发症发生。
2 急救与护理2.1 急救当患者进入抢救室后,迅速给予建立两条以上静脉通路,采用静脉留置针,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尽快扩容。
尽量选择上肢靠近心脏的静脉。
抽血、配血、留置导尿管,遵医嘱用药;给氧、吸痰、保持气道通畅、进行心电监护及血氧饱和度监测,并记录相关数据;预检分诊护士评估病情,发现护理问题,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机械辅助呼吸。
2.2 病情评估评估患者的呼吸、脉搏、血压、受伤情况,有无失血性休克的表现,有无并发症,发现护理问题,注意有无潜在的护理问题,如心输出量减少、大出血、休克、清理呼吸道无效、活动受限、脑外伤等。
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往往容易造成呼吸道阻塞,充分给氧是急救过程中最基础最重要的措施。
42外伤性脾破裂的术后护理龚桂容脾脏是人体最大的淋巴器官,位于左肋部深处。
即使有肋骨及胸壁的保护脾破裂仍然排在腹腔脏器损伤的首位。
在临床工作的数据统计中,脾脏损伤大约占腹腔脏器损伤的40%~50%,所以对于外伤患者脾外伤的诊断与治疗在外科中就显显得非常重要。
大多由于车祸、锐器伤、摔伤导致,病情急、变化快,常伴有出血性休克。
据相关的资料统计,在我国,由于创伤造成的死亡率已经达到了所有致死原因的第5名,并且内脏中脾脏破裂的损伤排在第1名,因此需要分秒必争地对患者进行抢救和密切的急救护理配合,挽救生命,提高抢救成功率。
脾破裂的病因包括开放性损伤和闭合性损伤两种。
开放性损伤多由锐器伤及左上腹遭受外力造成,例如子弹伤、刀刺伤等,往往伴有其他内部脏器的损伤;闭合性损伤多由于摔倒、车祸伤、拳击等直接暴力或间接暴力造成。
闭合性损伤脾破裂临床表现为:腹部疼痛开始局限于左上腹,随着出血,血液逐渐扩散入整个腹腔,引起全腹弥散性疼痛,但仍以左上腹为甚。
在早期如果患者出血量比较少,疼痛不明显,因此询问病史就至关重要。
少部分患者因血液刺激膈肌引起左肩部牵涉性疼痛。
内出血症状表现为患者短期内出现如眩晕、心悸、口渴、面色苍白、出冷汗等,部分患者还伴有恶心、呕吐。
如果患者出血量大可出现脉搏细弱快,血压下降,呼吸急促。
出血迅速者,短时间内血压明显下降,患者很快发生失血性休克,甚至死亡。
因此,一旦诊断为脾破裂,必须争分夺秒地进行抢救。
开放性脾破裂临床表现为:左胸部或左上腹部有伤口,如为贯通伤,则伤口也可在背部或腹部的其他部位。
开放性脾破裂常合并其他脏器的损伤,如肋骨骨折、胸膜或肺及膈肌损伤,常伴有胃肠道和肾脏损伤等,因此患者多为复合伤病情多数比较严重,往往在短期内迅速发生休克,死亡率非常高。
患者一旦确诊为脾破裂,多数以手术治疗为主。
出现以下几个方面具备手术指征:①腹痛和腹膜刺激征进行性加重或范围扩大。
②腹腔穿刺抽出不凝血液。
③血压由稳定转为不稳定甚至休克者;或积极救治休克过程中,情况不见好转反而继续恶化者。
外伤性脾破裂临床护理分析【摘要】外伤性脾破裂是一种严重的外伤性损伤,其临床表现包括腹痛、腹部压痛和腹部肌紧张等症状。
对外伤性脾破裂的护理至关重要,早期的诊断和评估能够减少患者的并发症发生。
护理措施包括手术治疗、密切观察患者情况、确保患者安全等。
护理过程中需要注意减少患者的活动、定期监测血压和血常规等指标。
护理的评估和观察能够及时发现患者病情的变化,从而提供更好的护理措施。
护理对于外伤性脾破裂的重要性不容忽视,有效的护理能够减少患者的痛苦和并发症发生。
展望未来,护理人员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以更好地服务于外伤性脾破裂患者。
【关键词】外伤性脾破裂、临床护理、诊断、评估、护理措施、注意事项、并发症、护理评估、护理总结、未来发展、重要性1. 引言1.1 定义外伤性脾破裂外伤性脾破裂是指由外伤引起的脾脏组织破裂或破坏的情况。
脾脏是人体最大的淋巴器官,位于腹膜后左上腹,具有多种重要的生理功能。
外伤性脾破裂通常是由腹部创伤或直接外伤引起的,例如车祸、跌倒、打击等。
脾脏组织破裂后会引起出血,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失血性休克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外伤性脾破裂的特点是起病急骤,出现腹部急性剧痛,伴有腹膜刺激征象等临床表现。
脾破裂后患者常出现恶心、呕吐、腹胀、发热等症状,需要及时进行诊断和治疗,以避免出现严重后果。
在护理工作中,对外伤性脾破裂患者的护理十分重要。
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防止出现感染、出血等并发症。
了解外伤性脾破裂的定义及其临床表现对于护理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护理人员应当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专业知识,以提供安全、高效的护理服务,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护理。
1.2 外伤性脾破裂的临床表现1. 突发性剧烈上腹痛:外伤性脾破裂时,脾脏组织破裂引起内出血,造成腹腔内压力升高,患者会出现剧烈上腹痛,常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
2. 腹膜炎征象:脾破裂后血液流入腹膜腔,导致腹膜刺激性炎症反应,患者可出现腹部压痛、腹肌紧张、反跳痛等腹膜炎征象。
探讨外伤性脾破裂的急救及护理措施目的探讨外伤性脾破裂的急救及护理措施。
方法回顾分析我院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全部病例经治疗及精心护理,均痊愈出院。
结论早期发现失血性休克的临床表现,为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提高了医疗护理质量。
抢救时应合理分工,把护理工作真正做到位。
护理中一定要使各项操作快速、准确、有重点、有条不紊地进行,以挽救患者的生命。
标签:外伤性脾破裂;护理外伤性脾破裂是腹部外科常见急症之一,主要危害为腹腔内出血,导致休克,严重者可迅速死亡,对此类患者的护理直接关系到预后[1]。
现就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45例外伤性脾破裂患者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我院自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45例外伤性脾破裂患者,其中男30例,女15例,年龄9~45岁,车祸致伤25例,坠落伤10例,斗殴伤5例,撞擊伤2例,重物压榨伤3例。
单纯性脾损伤28例,复合型脾损伤15例,其中迟发性脾破裂2例,所有病例经临床病史、B超、CT、腹腔穿刺或手术确诊。
1.2 急救处理详细询问受伤史,全面查体,快速进行辅助检查,测量生命体征、建立静脉通道、抽血、配血、留置导尿管,遵医嘱用药。
不间断地辅助B 超判断伤情的发展,以及腹腔穿刺有无血腹,尽快做出初步诊断。
检查患者有无呼吸道梗阻,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和异物,必要时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给予氧气吸入,浓度不宜超过40%,流量为2~4 L/min。
积极抗休克,迅速建立2条有效的静脉通道,快速输血、输液,尽快恢复有效循环血量。
保持收缩压>12 kPa(1 mm Hg=0.133 kPa),脉率在120次/min以下。
全部病例经治疗及精心护理,均痊愈出院。
1.3 病情评估护士询问受伤经过,评估患者的呼吸、脉搏、血压、受伤情况,有无失血性休克的表现,有无并发症,发现护理问题,注意有无潜在的护理问题,如心输出量减少、大出血、休克、清理呼吸道无效、活动受限、脑外伤等。
外伤性脾破裂患者的急救护理目的:探讨外伤性脾破裂患者的急救及护理方法。
方法:积极抢救休克,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协助医生早诊断,早手术,做好术前及术后的护理。
结果:本组59例外伤性脾破裂患者,除1例因合并多发伤抢救无效而死亡,其余58例患者全部治愈出院。
结论:外伤性脾破裂患者,早确诊,早手术,术前术后精心护理,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重要保证。
标签:脾破裂;急救;护理外伤性脾破裂是外科急腹症之一,占各种腹部损伤的40%~50%【1】,是腹腔内实质性脏器损伤的首位。
脾破裂发病急,病情重,变化快,大量出血时可引起急性失血性休克,危及患者生命。
医护人员密切配合,早期确诊,及时采取正确有效的救治措施,加强科学护理,是提高救治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及死亡率的关键。
2009年1月~2012年1月我院外科共收治外伤性脾破裂患者59例,取得满意效果。
现将急救护理方法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59例,其中男41例,女18例。
年龄13~68岁,平均年龄39岁。
车祸伤18例,坠落伤8例,摔伤13例,打架伤10例,刀刺伤5例,倒塌砸伤4例。
开放性脾破裂损伤9例,闭合性脾破裂损伤50例。
单纯性脾损伤21例,复合性脾损伤38例。
手术证实脾真性破裂46例,占84%,非真性破裂13例,占16%。
1.2 治疗方法和结果实施脾修补术9例,部分脾切除术6例,脾切除术44例。
1例因合并脑损伤、肝损伤、左上下肢骨折,于术后5小时抢救无效死亡,其余58例患者全部治愈出院,无1例发生并发症。
2.急救护理2.1 一般护理病人新入院,由责任护士负责接待,将病人迅速安置在抢救室或环境安静的单人病房,绝对卧床,不得随便搬动。
询问病人或家属受伤原因、时间、地点及部位。
立即测量血压、脉搏、呼吸、并做好记录,为治疗诊断提供依据。
同时通知医生,组织抢救为患者进行全面体格检查,了解病情,对开放性损伤或合并其他部位创伤性出血的患者,要立即清创、缝合、包扎止血,以防失血过多,加重失血性休克,威胁患者生命。
脾破裂护理诊断及措施一、背景介绍脾破裂是指脾脏受到外力撞击或其他原因造成脾脏组织破裂,导致脾内出血的一种严重情况。
脾脏是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之一,主要参与身体免疫和造血功能。
脾破裂后,可引起大量出血和相关并发症,对患者生命构成威胁。
二、护理诊断1. 可能的护理诊断•出血风险•高度焦虑•疼痛•感染风险2. 护理诊断概述出血风险是脾破裂患者最主要的护理诊断之一,由于脾破裂导致大量出血,患者需要采取措施控制出血,同时注意观察出血情况的变化。
高度焦虑是脾破裂患者常见的心理状况,合理的心理支持和干预可以降低患者的焦虑水平。
疼痛是脾破裂患者的主要症状之一,针对疼痛症状采取积极的疼痛管理措施对患者的康复非常重要。
感染风险是脾破裂患者术后的一种并发症,需要加强感染防控措施,减少感染的发生。
三、护理措施1. 出血风险的护理措施•保持患者平卧位,避免剧烈活动和久坐久站。
•定时检查患者的体温、脉搏、血压以及呼吸状态,及时发现出血情况。
•确保患者静脉通畅,经过医生同意后,可以及时开展输血治疗。
•观察伤口渗血情况,及时更换伤口敷料。
•做好出血后的休息与恢复。
2. 高度焦虑的护理措施•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提供情感支持。
•了解患者的焦虑原因和症状,减轻不必要的恐惧感。
•给予患者适当的心理干预,如放松训练、音乐疗法等。
•阐述术前术后的可能情况,提供信息和解释。
3. 疼痛的护理措施•定期观察患者的疼痛程度及特点,及时评估疼痛程度。
•积极采取非药物治疗方法,如控制环境温度、提供舒适的睡眠环境等。
•根据医嘱适时给予镇痛药物,如阿片类、非阿片类等。
•配合患者的疼痛治疗计划,定期评估疗效,调整治疗方案。
4. 感染风险的护理措施•保持患者周围环境清洁,定期消毒并保持通风良好。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定期观察患者伤口和疾病状态,及时发现感染征象。
•根据医嘱合理使用抗生素,必要时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四、护理评价与记录1. 护理评价•出血风险:及时发现并控制出血,患者出血情况得到改善。
脾破裂的护理措施引言脾破裂是指脾脏发生断裂,导致脾脏内脏器官的破裂。
脾破裂通常由外伤或疾病引起,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出血和其他并发症。
为了确保患者的安全,并最大限度地减少并发症的风险,护理人员应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脾破裂的护理措施1. 确保患者安全脾破裂可能导致严重的出血和脏器损伤,因此护理人员应优先确保患者的安全。
以下是一些可以采取的措施:•确保患者处于平躺位,以减轻腹部压力。
•采取措施控制出血,如使用压迫包扎或应用直接压力降低出血量。
•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和呼吸。
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的并发症。
2. 限制活动脾破裂后,患者应尽量保持休息和限制活动。
这有助于减少腹部压力和进一步损伤。
护理人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将患者转移到安静的房间,并给予充足的休息时间。
•管理患者的疼痛,以减轻不适感和促进休息。
3. 疼痛管理脾破裂常常伴随着剧烈的腹痛。
护理人员应该采取措施减轻患者的疼痛,提高其舒适度。
以下是一些可以尝试的方法:•给予适当的镇痛药物,如阿片类药物或非甾体抗炎药。
•提供物理支持,如温暖的压缩或按摩,来缓解症状。
4. 预防并处理并发症脾破裂可能导致多种并发症,包括出血、感染和腹腔内器官受损等。
护理人员应注意并尽力避免这些并发症的发生。
以下是一些建议:•监测患者的血液凝固功能,以及维持补液平衡,以减少出血风险。
•密切观察患者的体温和白细胞计数,及时发现和处理感染的迹象。
•定期检查患者的腹部,以发现任何器官受损的迹象,并及时处理。
5. 提供心理支持脾破裂的护理不仅仅涉及身体上的护理,还需要考虑患者的心理健康。
护理人员应提供积极的心理支持,帮助患者应对和减轻潜在的压力和焦虑。
•与患者进行交流,倾听他们的问题和担忧,并提供相应的解释和安慰。
•提供信息和教育,使患者了解他们的疾病和护理选项。
•鼓励患者和家属寻求支持,如心理咨询或社会工作服务。
总结脾破裂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需要护理人员采取适当的护理措施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外伤性脾破裂的急救与护理【中图分类号】R15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5)07-0319-01脾脏是腹腔内实质性器官,血运丰富,易受外伤,在闭合性腹外伤中脾破裂占20%~40%[1],多因腹腔内大出血引起失血性休克而危及生命,病情危重、变化快,若救治不及时易造成病人死亡;手术治疗是抢救脾破裂大出血的根本措施,快速纠正休克又是抢救成功的关键急需要果断采取急救措施进行及时有效的监护和治疗。
现将我们对20例外伤性脾破裂的抢救、观察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2014年6月至2014年12月我们共收治外伤性脾破裂20例,其中男17例,女3例,。
致伤原因:车祸10例,打架8例,刀砍伤2例。
本组病例均在抗休克的同时行脾切术,术后经综合治疗及护理,患者全部治愈出院。
2一般处理21积极进行抗休克治疗,患者头抬高15度,下肢抬高30度,保暖,取下假牙,彻底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及异物,随时吸出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若有喉痉挛,配合医师行气管切开术,切开后加强护理。
22迅速建立2条静脉通道,选用22G号留置针,予大血管如上肢肘正中静脉,颈外建静脉通道,以能快速、及时补充血容量,必要时加压输血输液。
23吸氧由鼻导管给氧,氧流量2一4L/min,若重度失血性休克,可加大氧流量4一6L/min,以提高血氧含量,密切观察呼吸频率、节律及缺氧程度,保持呼吸道通畅。
24迅速明确诊断。
做到早诊断、早治疗、早止血。
腹腔穿刺对早诊断至关重要,如穿刺为不凝血,提示有实质脏器损伤,需立即手术止血。
若未能抽出腹腔内血液,护士需更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隔2一4h提示医生重复多点试穿,提高阳性率,以免延误治疗。
应特别注意的是,延迟性脾破裂伤,发生脾包膜下破裂出血,通常早期处于代偿状况,上述指征不明显,36—48h出现典型症状。
因迟发性脾破裂大出血对患者生命有更大威胁,死亡率高,所以更要严密观察。
查体左上腹可摸到边缘不清的压痛性包块,因此需详细检查腹部体征,复查腹穿,及时行B超检查以能发现脾包膜下出血。
外伤性脾破裂急救与术前术后护理目的探讨外伤性脾破裂患者急救护理措施与围手术期护理措施。
方法外伤性脾破裂患者给予急救与完善的术前术后护理,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总结术前及术后护理工作重点。
结果经有效的急救与术前术后护理后,治愈率提高,所有患者康复出院并无并发症。
结论外伤性脾破裂离不开医护人员争分夺秒的积极抢救,离不开完善的术前术后护理措施,优质的临床护理服务可有效提高患者治愈率,减少并发症,得到患者及医护人员满意的临床效果。
标签:脾破裂;急救;术前术后护理近年来腹部外伤的发生率不算升高,这与交通事故,工地高空坠落、各类暴力行为有一定关系。
脏损伤居腹腔脏器损伤的首位,且病情发展快,这与脾脏本身的性质与位置有关,脾脏质脆而血供丰富,虽有周围组织的保护,在腹部外伤后仍容易受到撞击导致破裂,出现急性腹痛或伴有低血容量性休克的表现,部分患者临床表现不明显而延误病情导致死亡。
所以外伤性脾破裂应尽快确诊,并争分夺秒的进行抢救,纠正休克,补充血容量,进行手术治疗。
为提高治愈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可起到明显效果,现将急救护理与术前术后护理措施及体会总结如下。
1急救护理1.1 快速评估、诊断:患者入院时,应有足够人员立即将患者安排入抢救室,同时对患者进行生命体征的测量,尤其是血压的检测。
配合医生进行腹腔穿刺,并进行穿刺内容物的诊断,医生及时确诊,护士迅速评估患者病情,预防突出的护理问题,例如呼吸道的通畅等。
1.2 清理呼吸道:此时患者往往伴有呼吸困难且分泌物较多,护士应及时发现并清除呼吸道内分泌物,保证呼吸道的通畅,为患者松解领扣,接触起到压迫,将患者头偏向一侧,必要时给予氧气吸入或气管切开,改善缺氧症状。
1.3 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若有休克前期的表现例如病人表现为精神紧张,烦躁不安,面色苍白,脉搏增快,呼吸增快,脉压缩小,尿量减少;或休克期的表现如患者表情淡漠,反应迟钝,血压进行性下降,尿量减少,浅静脉萎陷等应及时告知医生并进行抢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