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 饱和溶液
- 格式:ppt
- 大小:1.94 MB
- 文档页数:43
课题2 溶解度第1课时饱和溶液【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不是无限的。
(2)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定义。
(3)知道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方法。
(4)了解结晶现象。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生自主实验的方法,让学生自主建立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2)通过实验的方法和多媒体的方法让学生掌握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转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自主实验,让学生掌握动手实验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升以科学实验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1)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2)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转化。
难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转化。
【教学方法】实验导学、组织讨论、小组合作、多媒体微观展示【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动手实验、自主归纳【教学媒体】多媒体实验仪器【教具准备】氯化钠、硝酸钾、高锰酸钾、水、烧杯、玻璃棒、酒精灯、石棉网【授课教案】2.演示实验9-6,让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填写表格。
续表教师活动3.讲解: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继,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4.提问:根据定义我们如何判断所见的溶液是否是饱和溶液?5.解答:当继续加入溶质,溶质不再继续溶解时,说明溶液达到饱和。
6.听取学生的回答,给予总结:上述两个实验说明,在指明“一定量溶剂”和“一定温度”下,溶液的“饱和”和“不饱和”才有确定的意义。
7.提出问题:在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中能否溶解其他物质?然后演示实验:取上述饱和硝酸钾溶液加入少量高锰酸钾,提醒学生观察现象,得出什么结论?8.谈饱和与不饱和溶液时,一定指明是哪种溶质的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
9.结晶:在一定条件下,物质从它的饱和溶液中以晶体的形式析出的过程叫做结晶。
10.总结:通过实验我们发现结晶的方法之一是冷却热饱和溶液。
大家都熟悉海水晒盐也能得到晶体,那么这一种得到晶体的方法是什么?学生讨论,回答交流。
第九单元溶液课题2ꢀ溶解度第1课时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提示:点击进入习题答案呈现251见习题见习题3A4C D7106见习题A8C9见习题C(1)蒸发(2)A、C12D13见习题14C15见习题1116A17见习题18D19Cꢀ20B一定温度溶剂1.在______________下,向一定量________里加入某种不能继续溶解溶质,当溶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这种溶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2.判断某溶液是否为饱和溶液,一般有两个步骤:(1)“一看”:观察溶液底部是否有未溶解的固体溶质,如果饱和有未溶解的固体溶质,证明该溶液是_________溶液。
(2)“二加”:溶液底部若没有未溶解的固体溶质,可向该溶同种溶质溶质不再溶解液中加入少量____________,若__________________,则证明该溶液是饱和溶液。
3.将80℃的KNO3饱和溶液冷却至20℃,有晶体析出,A此刻得到的溶液为20 ℃时的(ꢀꢀ)A.饱和溶液C.稀溶液B.不饱和溶液D.极稀的溶液4.(中考·温州)某“天气瓶”通过樟脑在酒精溶液中的结晶情况反映气温变化。
如图为该“天气瓶”在三种不同气温下的状况,则瓶内溶液一定为相应气温下樟脑饱和溶液的是(ꢀCꢀ)A.甲、乙B.甲、丙C.乙、丙D.甲、乙、丙5.(2019·温州)如图,将红砂糖倒入一杯开水中,充分溶解。
能作为判断砂糖水是饱和溶液的依据是(ꢀꢀ)D A.砂糖水颜色很深B.砂糖水味道很甜C.砂糖溶解得很快D.砂糖固体有剩余6.一般情况下,固体物质的饱和溶液可以通过升高温度增加溶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转化为不饱增加溶质和溶液,不饱和溶液可以通过______________、恒温蒸发溶剂降低温度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的方法转化为饱和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