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学法流派之直接法
- 格式:ppt
- 大小:79.50 KB
- 文档页数:21
对外汉语教学直接法教学法案例
直接法(Direct Method)是一种以语言交流为核心的语言教学法,它强调在学习语言时应该使用目标语言(外语)进行交流和教学。
下面是一个对外汉语教学中使用直接法的案例:
一位对外汉语教师在初级汉语课程中,使用直接法来教授汉语数字。
他首先在黑板上写下汉字“一”、“二”、“三”等数字,并且通过肢体语言和图画等非语言形式向学生解释这些数字的意义。
接着,他开始使用汉语与学生进行交流,例如问学生:“你叫什么名字?”学生回答后,教师会用汉语表达数字,如:“你叫小明,对吗?那么‘小明’是两个汉字,也就是‘二’和‘明’。
”然后教师再让学生试着用汉语来表达其他数字,例如:“今天是几月几号?”“今天是五月十七号。
”等等。
通过这种方式,教师能够让学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学习汉语数字,并在交流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语言能力。
同时,教师也会及时纠正学生的语言错误,并鼓励他们多加练习。
总的来说,直接法强调使用目标语言进行交流和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并使学习过程更加自然、生动、有趣。
教学法——直接法直接法(Direct Methods)⼜名改⾰法,⾃然法产⽣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产⽣地点:西欧(法国、德国)与语法翻译法相对的主张以⼝语教学为基础按幼⼉习得母语的⾃然过程⽤⽬的与直接与客观事物联系(不⽤母语,不⽤翻译)产⽣背景:19世纪中叶西欧各国⼯业发展,贸易兴盛,经济往来频繁,急需外语⼝⼈才。
19世纪末欧洲出现了外语教学的“改⾰运动”(The Reform Movement)⼼理学基础:联想主义⼼理学直接法强调词语与客观事物直接联系⽽不通过母语的中介,运⽤联想使新旧语⾔材料建⽴联系,以加强学习和记忆代表⼈物:早期:菲埃托(V. W. Vietor,德国,改⾰运动的先驱,直接法的奠基⼈)《语⾔教学必须彻底改⾰》贝⼒⼦(M. Berlitz,德国,教育家)古安(F. Gouin,法国,语⾔学家)《语⾔教授法和学习法》典型教材:《基础英语》艾克斯利(C. E. Eckersley,英国)对于语⾔的观点:直接发的语⾔观认为语⾔是习惯,语⾔的运⽤是靠感觉和记忆的,⽽不是思维(背景:不同语⾔词汇与语法不等价;语⾳的发展和国际⾳标的出现)主要特点:1. ⽬的语与它所代表的事物直接联系,教学中排除母语,排除翻译,采⽤直观⼿段⽤⽬的语学习⽬的语(动作,涂画,⾓⾊扮演,演戏)2. 靠直接感知,以模仿、操练、记忆为主形成主动的习惯,在⼀定阶段对已获得的语⾔材料中的语法规则进⾏必要的总结和归纳3. 以⼝语教学为基础,先听说后读写(⼝语的第⼀性)。
重视语⾳教学,强调语⾳、语调、语速的规范4. 以句⼦为教学的基本单位,整句学整句应⽤,⽽不是从单⾳或孤⽴的词开始的。
句⼦是⾔语交际的基本单位5. 以当代通⽤语⾔为基本教材,学习⽣动的、活的语⾔,⽽不是⽂学名著中典雅、但已过时的语⾔。
从有限的常⽤语⾔材料开始,对常⽤词、常⽤剧是按其使⽤频率进⾏科学的筛选贝⼒⼦:1878年开始创办的贝⼒⼦外语学校所采⽤的贝⼒⼦教学法(按照幼⼉学习的⽅法)教材紧密结合学⽣⽣活,内容⽣动有趣,体现了循序渐进的特点。
直接法(Direct Methods)又名改革法,自然法产生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产生地点:西欧(法国、德国)与语法翻译法相对的主张以口语教学为基础按幼儿习得母语的自然过程用目的与直接与客观事物联系(不用母语,不用翻译)产生背景:19世纪中叶西欧各国工业发展,贸易兴盛,经济往来频繁,急需外语口人才。
19世纪末欧洲出现了外语教学的“改革运动”(The Reform Movement)心理学基础:联想主义心理学直接法强调词语与客观事物直接联系而不通过母语的中介,运用联想使新旧语言材料建立联系,以加强学习和记忆代表人物:早期:菲埃托(V. W. Vietor,德国,改革运动的先驱,直接法的奠基人)《语言教学必须彻底改革》贝力子(M. Berlitz,德国,教育家)古安(F. Gouin,法国,语言学家)《语言教授法和学习法》典型教材:《基础英语》艾克斯利(C. E. Eckersley,英国)对于语言的观点:直接发的语言观认为语言是习惯,语言的运用是靠感觉和记忆的,而不是思维(背景:不同语言词汇与语法不等价;语音的发展和国际音标的出现)主要特点:1. 目的语与它所代表的事物直接联系,教学中排除母语,排除翻译,采用直观手段用目的语学习目的语(动作,涂画,角色扮演,演戏)2. 靠直接感知,以模仿、操练、记忆为主形成主动的习惯,在一定阶段对已获得的语言材料中的语法规则进行必要的总结和归纳3. 以口语教学为基础,先听说后读写(口语的第一性)。
重视语音教学,强调语音、语调、语速的规范4. 以句子为教学的基本单位,整句学整句应用,而不是从单音或孤立的词开始的。
句子是言语交际的基本单位5. 以当代通用语言为基本教材,学习生动的、活的语言,而不是文学名著中典雅、但已过时的语言。
从有限的常用语言材料开始,对常用词、常用剧是按其使用频率进行科学的筛选贝力子:1878年开始创办的贝力子外语学校所采用的贝力子教学法(按照幼儿学习的方法)教材紧密结合学生生活,内容生动有趣,体现了循序渐进的特点。
浅谈直接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作者:陈长莉来源:《科教导刊·电子版》2013年第30期摘要直接法是外语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同样也适用于对外汉语教学。
教师借助于直接法开展汉语教学,为学生呈现更加直观的知识,可以提高教学效率。
本文着重介绍直接法在汉语四要素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直接法对外汉语语音词汇语法中图分类号:H195 文献标识码:A直接法强调直观,强调将语言与事物建立直接的联系,将知识以直观的形式表现出来,不再通过翻译;强调先口语,后书面语;强调在学习中的模仿。
直接法,因其简便,实用的特性,被用于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广泛地应用于汉语语音、词汇、语法、汉字教学的各个方面。
1在语音教学中的应用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语音部分是学好汉语其他要素的基础。
这部分内容,通常设计在教学的初期,此时学生的汉语水平大多数都是初级,所学的知识非常有限;语音部分又是比较复杂的,很难用简单的语言就解释清楚,所以这时我们需要引进直接法的相关理论知识,给学生呈现更为直观的语音知识。
教师在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多次示范,示范的时候,学生不仅要听老师的发音,而且要细心观察老师的口型,然后根据老师的示范,进行模仿。
也可以借助于直观教具进行教学,在教声母、韵母时,我们可以给学生呈现一幅口腔结构图,每教一个音,就在图上找到此音正确的发音位置,同时还可以给学生每人配一把小镜子,让学生在练习中对发音时的嘴型、舌头的位置有更清楚的认识。
汉语声母中,有送气音和非送气音之分,教这一部分内容,可以让学生在嘴巴前放上一张小纸片,然后发音,通过纸条的飘动,感受送气和非送气在气流上的不同。
汉语中,有四个声调,教师可以引入体态语教学,比如在教四声的时候,让学生在边读边用手指划出声调的调型走势,这样能够增深印象。
2 在词汇教学中的应用对于汉语词汇,直接法不赞成从单个的词汇入手进行教学,而是把所学的词融入到整个句子的教学中,从句子入手来讲解具体的词。
对外汉语教学法第一篇:对外汉语教学法一、填空·1、教学法的理论支柱主要有三个,分别是语言学理论、心理学理论和教育学理论。
·2、国外外语教学法按照语言教学特征可分为四大流派,他们分别是认知派、经验派、人本派、功能派(或交际派)3、听力课的课堂教学一般有三个阶段,就是_听觉加工、译码加工、思维加工。
4、认知风格有三对,即场独立性场依存性、沉思型冲动型、容忍倾向和排他倾向。
·5、主观性试题、客观性试题是从评卷的客观化程度的角度划分出来的。
·6、对外汉语教学提倡,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
·7、国外外语教学法流派按照教学目标来分,可以分成两大系统,分别是听说实践和分析理解。
·8、对外汉语教学提倡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
·9、跨文化意识的培养要做到课堂与课外、知识与应用结合·10、话语产生有三个阶段,分别是计划、构建、执行。
·11、影响听力理解的客观因素有听力材料、声音条件、人物特征。
·12、语言教学法的三大理论基础是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
·13、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基础主要包括: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
·14、我们常用的替换练习的心理学基础是行为主义。
·15、直接法是作为语法翻译法的对立物在西欧出现的,代表人物有贝力子等。
·16、成绩测试主要用来检查测试对象在学习的一定阶段掌握所学课程的情况,测量他们的学习成绩。
·17、课堂教学可分成三个阶段进行,分别是分析、实施、反馈。
·18、教师提问的方法主要有:提示问、关联问、连环问、随机问(四个选择三个回答即正确)等。
·19、教学导入有很多方法,从导入方法上,有:提问、回忆、复述、讲述、对比、游戏、练习(七个中选择三个即正确)等。
·20、课堂教学是外语教学的基本方式,也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途径。
直接法Direct Method名称:直接法(改革法、自然法)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国家:西欧法国德国提出者:菲埃拖(V . W . Vietor)德国代表人物:贝力子(M . Berlitz)德国古安(F . Gouin)法国典型教材:《基础英语》艾克斯利(C . E . Eckersley)定义:就是一种旨在单词和短语同事物之间建立直接联系的教学方法,把抽象的意义重新还原为形象具体的现实。
相关理论基础语言学基础:1. 不同语言的语法结构和词汇不存在完全等值关系(uncle)2.语音学3.儿童语言发展研究心理学基础:联想主义心理学(刺激-----反应)特点:1 目的语与它所代表的事物直接联系,教学中排斥母语,排除翻译。
2 不先学习语法规则,以模仿、操练、记忆为主3 以口语教学为基础,先听说后读写。
4 句本位原则5 教授当代通用语言局限:1 过分强调了幼儿学习母语的规律,而对成年人学习第二语言的特点认识不足,对课堂教学的现实考虑不够;2 对读写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3 偏重经验,对人的主动学习强调不够;忽视对语法规则的掌握。
4 对教师的言语技能要求过高。
训练方法:1.实物法2.动作启发法(表演法)3.情景再现4.重复法(模仿、重复、领会)5.词语拓展法体现了以下基本教学原则:1. 掌握目的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运用目的语交际的能力2. 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重视情感因素3. 加强目的与学习环境,加大目的语输入,自觉学习与自然习得相结合原则4. 课堂教学严格控制使用母语或媒介语原则5. 循序渐进,螺旋式提高,加强重现原则6. 加强直观性原则影响1.它的出现打破了语法翻译法独霸天下的局面,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
2.丰富了人们对第二语言教学规律的认识,对以后的听说法、视听法、自觉实践法乃至功能法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开经验派教学法的先河。
自觉实践法自觉实践法,有时也叫“自觉积极法”自觉”就是以语言理论知识为指导,以理解为前提,从自觉到直觉。
常用的对外汉语教学方法1、直观法利用实物、图画、表格、示意图、符号、公式等辅助手段,化抽象的定义为具体形象的图示,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
例如讲解趋向补语时,可以画简笔画的房屋、楼梯、人物来表示“进来、出去、进去、出来、上来、上去、下来、下去”等。
2 、情境导入法教师通过一个具体情境的设置,通过问答、展示图画、讲故事等方式,引导出要讲的语法点。
例如本课要学表示完成的“了”,教师进教室就问一个学生:教师:××昨天来了没有?学生:他昨天没来。
教师:哦,他昨天没来。
××,你昨天去哪儿了?这种闲聊其实是有意为之,在为该语法点教学做铺垫。
3、语境教学法语法规则都是从一个个典型的语境中抽象出来的。
与其空讲规则,对学生云里来雾里去地讲解,不如再重新回到语境中去,让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自己发现、总结语法规律,从而掌握语法知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利用语境或创造语境。
课堂案例:以副词为例,副词意义抽象,它们的意义体现在与句中以及前后句其他成分的关系中,体现在句子的内容与说话人的态度的关系中。
例如“简直”一词,它常用来强调某种情况、状态达到很高的程度,含有夸张语气。
但是,不说明说话人、行为者的主观态度,就不能充分揭示为什么它具有强调作用和夸张语气。
例如:“妈妈平时总唠叨我找对象的事,这次听说有人要给我介绍,简直不知道怎样打扮我好了。
”该句说明了“妈妈”天天急着让我找对象,“简直”的强调,夸张语气也就突显出来了。
4、对比教学法⑴汉外对比如英汉对比:I met her near the bookstore yesterday afternoon .我昨天下午在书店附近遇见了她。
引导学生观察汉英语句子中状语位置的差异。
⑵汉语内部对比有点儿比较贵:这儿的东西有点儿贵。
这儿的东西比较贵。
便宜:这儿的东西比较便宜。
通过以上汉语句式的对比,引导学生理解“有点儿”常用于不如意的事情,而“比较”后面的形容词好坏都能说。
对外汉语教学直接法教学法案例对外汉语教学直接法教学法案例直接法是一种语言教学方法,强调通过直接使用目标语言来交流和学习。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直接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快地掌握语言,并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个使用直接法教学法的案例。
在一所对外汉语学校,有一位外国学生叫迈克,他已经学习了几个月的汉语。
他自学了一些基础的汉语词汇和语法,但仍然觉得很难应用到实际交流中。
为了帮助他提高汉语口语能力,他的老师决定采用直接法进行教学。
首先,老师给迈克提供了一本中文教材,其中包含了各种日常生活场景的对话和练习。
老师要求迈克在课堂上尽量使用中文来回答问题和进行交流,鼓励他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在课堂上,老师使用图片和实物来引导学生的学习。
在介绍家庭成员的时候,老师拿出了一些家庭成员的照片,并用中文向迈克解释每个人的关系。
然后,老师要求迈克用中文描述他自己的家庭成员,并与其他同学分享。
通过这种方式,迈克不仅学习了更多的词汇和句子,还锻炼了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
除了课堂活动,老师还鼓励迈克参加语言交流活动。
学校组织了一次汉语角活动,学生们可以在这里与中国学生面对面交流。
在活动中,迈克需要尽量使用汉语与中国学生进行对话,这对于他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实践机会。
通过与母语为汉语的学生交流,迈克不仅提高了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还了解了更多的中国文化和习俗。
经过几个月的直接法教学,迈克的汉语口语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
他能够用流利的中文与他人进行简单的对话,并理解他人的意思。
迈克对这种教学方法非常满意,他觉得直接法不仅帮助他更好地学习了汉语,还提高了他的自信心。
总结起来,通过对外汉语教学直接法教学法案例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出直接法对于学生的语言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通过直接使用目标语言进行交流和学习,学生可以更快地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并且增强对目标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中,采用直接法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对外汉语各种教学法的对比对外汉语各种教学法的对比导语:对外汉语中的教学方法有很多,下面YJBYS店铺进行各种方法的对比,欢迎参考!1. 语法翻译法与自觉对比法相同点:(1)自觉对比法继承了语法翻译法的“语法为纲”,在教学原则上都强调语法教学,在教学方法上都重视用学习者的母语进行讲解(2)重视学习者阅读能力和翻译能力的培养,强调阅读原著和名著。
不同点:(1)产生年代及其代表人物:语法翻译法源于拉丁语教学法,盛行于15—17世纪的欧洲,19世纪得到理论和实践上的阐述,代表人物是德国语言学家奥伦多夫。
自觉对比法盛行于苏联40年代以前。
(2)理论基础:语法翻译法③语言学理论基础:机械语言学或历史比较语言学认为所有语言同出一派④心理学理论基础:官能心理学或联想心理学。
自觉对比法,苏联的教育学强调知识的作用,“知识-技能-熟巧”三段论;语言学理论:语言-言语-语言;心理学理论基础:巴普洛夫的两个信号系统学说(3)定义:语法翻译法是以语法为基础,用母语来教授外语的一种方法;自觉对比法是在同母语进行比较的基础上,掌握系统的语言知识,经过大量的反复练习,最终达到熟巧的一种教学方法。
(4)教学方式:语法翻译法以语法教学为中心,强调系统语法的学习,着重词法与句法的讲解;对比翻译法主张外语教学必须理论如语音、词汇、语法、修辞等知识或规则先行,强调理解的模仿。
(5)学习材料的选择:语法翻译法主张语言材料的内容以能否突出某种语法形式为准,而自觉对比法主张学习所学外语国家的文学著作,即典范的文学语言。
(6)学习内容:语法翻译法以阅读和书面翻译为主,对语音练习和口头表达,尤其是听力和会话不做任何要求;自觉对比法主张先教文字,四会并举,反对听说领先。
总结:自觉对比法由古典的语法翻译法脱胎而来,但它引进了对比这个概念,形成了既翻译又对比的具有现代意义的新翻译法。
2语法翻译法与认知法相同点:(1)都重视母语在教学中的使用(2)重视语法规则的学习不同点:(1)产生年代及其代表人物:语法翻译法源于拉丁语教学法,盛行于15—17世纪的欧洲,19世纪得到理论和实践上的阐述,代表人物是德国语言学家奥伦多夫。
对外汉语教学常用的教学方法随着全球汉语热的兴起,对外汉语教学在国内外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而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学方法的选择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对外汉语教学方法,并探讨它们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
一、直接法(Direct Method)直接法是一种注重语言交际的教学方法,其核心理念是“思维即语言”。
在这种方法中,教师以汉语为工具,直接使用目标语言进行教学,避免使用学生母语。
教师通过图片、手势、示范等方式向学生展示词汇和语法,帮助他们建立起直接的语言联系。
直接法的优点在于培养了学生的听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加强了学习者与语言环境的接触。
然而,直接法也存在着一些弊端,如对初学者来说可能会过于复杂,容易造成学生的困惑和挫败感。
二、结构法(Grammar-Translation Method)结构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被广泛采用,特点是注重语法教学和词汇记忆。
教师在教学中会侧重讲解词汇和语法规则,并通过大量的阅读和翻译练习巩固学生的语言功底。
这种方法适合那些注重阅读和写作的学生,可以帮助他们理解和运用汉语的语法结构。
然而,结构法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容易造成学生对语言的机械记忆,忽视了语言交际的实际运用等。
三、交际法(Communicative Approach)交际法强调学习者的实际语言运用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实际语境,组织真实的交流活动,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进行交际。
这种方法适合那些注重口语和交际能力的学生,能够有效提高他们的听说能力。
然而,交际法也存在一些挑战,如在大班教学中难以实现每个学生的参与,以及对于注重书面语的考试准备有一定的局限性。
四、任务型教学法(Task-Based Approach)任务型教学法以任务为中心,通过设置真实的语言任务,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
教师通过设定任务,引导学生在实际情景中运用所学的语言进行交际,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