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信阳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4月月考语文---精校Word解析版含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335.50 KB
- 文档页数:19
【题文】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丹麦人去钓鱼会随身带一把尺子,钓到鱼,常常用尺子量一量,将不够尺寸的小鱼放回河里。
他们说:“让小鱼长大不更好吗?”两千多年前,我国孟子曾说过“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其实,其中的道理也贯穿在我们现实生活的许多方面。
根据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答案】“余”味绵长没完没了的会议,从早到晚的宴会,城市繁华喧嚣,畸形滋长的欲望,都使我们的生命很满而生活很空。
丹麦人和孟子有一个共同的智慧——将小鱼放回大海,经过成长繁殖,反而能带来更多的鱼。
其中的道理并不深奥,可我们实行的并不好,“余”仿佛一张通行证,贯穿在生活的各个方面。
有余,自然才得以平衡和谐。
羊群吃草时懂得要一片一片地吃,不断迁移,使新草生长;虎豹捕猎,常常挑些老弱病残者,使猎物有源源不断的新生力量,不至于自己断粮。
而我们人类,似乎将“有余”的哲理视为小儿科,对地下矿产无止地挖掘,对北极熊残害、杀戮。
我不禁呐喊,贪婪的人类,请放下手中的猎枪,咽下对野味的垂涎吧!如今频发的灾害,不正是大自然对人类无尽抢夺,不留余地的“回报”吗?季羡林曾将和谐分为人与自然、人与他人,人和自己的和谐。
对待人生,我们切不可抱着“悬肉为林,以酒为池”的贪欲占有人生,毋宁说人生是占有不了的,因为我们迟早要将它交还。
为生活留下一片“余”的天空,能让我们更豁达地玩味人生。
当有人提出为钱学森盖将军楼时,他委婉拒绝,回到生活中从容的“余”;当塞林格因《麦田的守望者》走红全美时他却躲回乡间一隅,因为那是他心灵宁静的余地。
留有余地,我们才能更好地前进;留有余地,是生活中的平淡和从容,更是灵魂上的丰盈和豁达,留有余地,不仅应该是一个人的生存观,还应成为一个社会的发展观,中国的GDP正在高速增长,然而,与其一同增长的是人们的腰围,下跌的不仅有股票,还有人们的幸福指数。
人们的房子越住越大,而在家中的时间越来越少,因为都被迫成了房奴在外奔波,人们会在市场购物时斤斤计较,却对最珍贵的生命毫不珍惜。
信阳高中2020届高一年级十月月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新诗的“变”与“常”吕进新诗是中国诗歌的现代形态。
几千年的中国古典诗歌到了现代发生了巨变,所以“变”是新诗的根本。
对新诗的“新”的误读,造成了新诗百年发展道路的曲折,造成了在新文学中充当先锋和旗帜的新诗至今还处在现代文学的边缘,还在大多数国人的艺术鉴赏视野之外。
在一些理论者那里,新诗似乎是一种没有根基、不拘形式、随意涂鸦、自由放任的艺术。
其实,“变”中还有一个“常”的问题。
“变”就是“常”,而且是一种永恒的“常”。
中国新诗的繁荣程度取决于它对新的时代精神和审美精神的适应程度,新诗的“变”又和中国诗歌的“常”联系在一起。
诗既然是诗,就有它的一些“常态”的美学元素。
无论怎么变,这些“常”总是存在的,它是新诗之为诗的资格证书。
重新认领这些“常”,是当下新诗振衰起弊的前提。
中国诗歌的“常”来源于又外在于古典诗歌,活跃于又隐形于现代诗歌当中。
也就是说,“常”不是诗体,不是古典诗歌本身,“常”是诗歌精神,是审美精神。
在诗歌精神上,中国诗歌从来崇尚家国为上。
气不可御的李白,沉郁顿挫的杜甫,虽然他们的艺术个性相距甚远,但是他们的诗词总是以家国为本位的。
他们对个人命运的咏叹和同情,常常是和对家国的兴衰的关注联系在一起的。
“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是古诗发展的一个规律。
在创作过程中,诗人必然寻求审美静观,他走出世界以观照世界,走出人生以观照人生。
没有“走出”,没有审美距离,就没有诗美体验,也就没有诗。
但这是创作状态。
玩世玩诗、个人哀愁之作在中国不被看重,中国诗歌的评价标准从来讲究“有第一等襟抱,才有第一等真诗”,以匡时济世、同情草根的诗人为大手笔。
这是中国诗歌的一种“常”。
新诗可以不都写现代格律诗。
但是,中国古典诗歌是格律诗传统,而格律诗的要义就是诗对形式和音乐性的寻求。
注重听觉,注重吟诵,因而注重格律,这是中国古诗的“常”。
河南省信阳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大团圆”是我国特有的一种审美心理现象,它大量出现在宋以后的戏曲小说中。
如《窦娥冤》的申冤昭雪,《赵氏孤儿》的孤儿报仇,《汉宫秋》的“团圆梦境”,《琵琶记》的“玉烛调和”,《精忠旗》的满门旌表,《长生殿》的“蟾宫相见”等等。
讲究“团圆之趣”已经成为我国极为普遍的传统审美心理现象。
华夏初民对客观世界的考察,大概从“天”开始的。
春夏秋冬的往复,白天黑夜的交替,日出日落的循环,使他们直观地形成了“乾为天,为圆”,以及“浑天如鸡子,天体如弹丸”的观念。
由于中国是一个古老的农耕国家,“天”的好坏又直接关系到农业收成的多寡,因此,对于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先民来说,头顶上的那圆的天,就成了他们顶礼膜拜的对象,这种对“天”的崇拜就导致了对于“天”的运行规律一一“圆”的亲和与崇尚。
作为中国哲学源头的《易经》体现了中国古人的圆道观,循环即圆道是《易经》作者心目中的最重要的规律之一,对易学而言,“圆”不仅是神秘的示语,而且也是圆融无碍、无往不复的至高至美的境界。
而老子哲学思想中的自然观,也是以周行不殆的圆来加以描述的。
《老子》“九九”八十一章,象征着道的生生不息、变动不已、周行不止。
韩非在《解老篇》中评析老子思想时说:“用其周行,强字之曰道”,揭示了道的周行循环的特征。
这种“九九”循环往复式的“道”的结构,是离不开圆的。
由于“圆”以其圆满而使人感到审美的满足,所以,“圆”经常在“圆满”“至美”的意义上为佛家所推崇。
佛教称般若真智为“圆智”,称般若真智对世相的观照为“圆照”,称善根为“圆根’,称修行到最高阶段为“圆成”,称涅槃境界为“圆寂”,将美好至极的事物称做“圆圆海”。
这里,“圆”均可作为“圆满”、“大美”和“至美”来解。
圆在中国哲学中意味着道境和禅境,易、庄、禅不约而同地将圆作为最高的精神境界,其中具有深刻的美学内涵。
河南省信阳市第一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题本试卷分阅读和表达两部分。
满分150分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
2.答题时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人和阿拉伯人远航的局限性中古时期,中国人和阿拉伯人的远洋航行技术处于世界的领先水平,他们开辟了从东亚到印度洋和东非之间的各条航线,包括从好望角到印度的航线。
15世纪的中国,无论是经济、政治,还是军事实力,都是当时世界上比较强大的国家,郑和船队就已具备了环球航行的能力,但郑和下西洋后,中国的远洋航行却偃旗息鼓了,阿拉伯人的远航也仅在印度洋海域,至多到中国而已。
首先,明成祖命郑和下西洋政治上的动因是主要的。
这是因为在仍以自然经济立国的中国,没有对海外商品市场的需求。
中国历代的封建王朝统治者都以天朝上国自居,把邻国视为番夷,对邻国主张宣化、怀柔政策,通过“贡赠”或“厚往而薄来”的形式,笼络邻国,建立起封建宗主国和臣属国的关系,只要邻国番邦岁岁来朝,歌功颂德,就满足了。
其贸易交往实质上是以经济赠予为手段,达到邻国在政治上拥护自己的目的。
如1411年马六甲国王拜里迷苏刺率540余人的庞大使团访问中国,明成祖按王礼接待,他们住在中国的开支不算,告别时,还赠送礼物和金银。
因此,郑和下西洋期间,主要是宣诏封王授印,调解邻国间的纠纷,立碑颂德,送迎使节等,以天朝上国的姿态吸引亚非国家向中国示好。
需要指出的是,明朝基于政治上的考虑,降低来自东南沿海的海盗、倭寇等政治势力的威胁,一方面对海外奉行开放政策,另一方面却对本国商人出海采取封禁政策,毁灭性地打击了正在兴旺发展的民间海上商业力量,严重影响了中国航海在海外的开拓。
2017-2018学年河南省信阳市高级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 文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I 卷(选择题)一、选择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安全生产是发展之基、民生之本、和谐之源,只有不断强化安全生产意识,不厌其烦....地排查安全生产隐患,才能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②歌唱类选秀节目曾经创造了万人空巷的收视奇迹,但近年却是风光不再,《超级女声》偃旗息鼓,《我型我秀》虽逆市而上,但效果显然差强人意....。
③受助学子纷纷表示,有社会爱心人士的帮助,他们一定会克服困难,自强不息,不孚众望....,努力改变自己的人生,将来成为爱心和善举的传承者。
④有些译者试图忠实于近体诗的格律,采用早已过时的英译格律,削足适履....,结果适得其反,既丢弃了原诗作的精神,也吓跑了新时代的读者。
⑤有些教师在教学中喜欢将课文肢解成几个部分,然后逐段讲解,阻碍了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感悟,长此以往,学生自然目无全牛....,见一斑而不见全豹。
⑥中国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科技产出国家,很多科技领域实现了从“难以望其项背....”到“弯道超车”的跨越,带动中国品牌方阵不断壮大。
A. ①③⑥ B. ②③⑤ C. ②④⑥ D. ①④⑤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今年9月开始推行的“部编本”教材,大大增加了传统文化篇目比重,古文体裁更加多样,编写从古风民歌,到诗词绝句,从两汉论文到明清小品均有收录。
河南省信阳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英语4月月考试题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做题时,先将答案标在试卷上。
录音内容结束后,你将有两分钟的时间将试卷上的答案转涂到答题卡上。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听下面五段对话。
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1.What are the speakers mainly talking about?A.A textbook.B.A friend.C.A present.2.Where is Mr.Fluffs likely to be?A.In his cage.B.In the gardenC.In the kitchen.3.What does the man mean?A.He is tired of eating out.B.The woman is not a good cook.C.The woman should open her own restaurant.4.What will Luke do for his mother?A.Get her the newspaper.B.Get her something to eat.C.Bring her book to her.5.What is the woman’s nationality probably?A.She is Chinese.B.She is American.C.She is French.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22.5分)听下面五段对话或独白。
每段对话或独白读两遍。
听第6段材料,回答第6、7题。
6.What did the man do?A.He forgot to take t he woman’s order.B.He wrote down the wrong order.C.He brought the dish to the wrong table.7.What is the woman like?A.She is kind.B.She is mean.C.She is rude to waiters.听第7段材料,回答第8、9题。
【题文】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悠扬的二胡声,欢快的旋律……在武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元旦晚会上,出现了意想不到的一幕,登上舞台的表演者竟然是校门口拉二胡的老大爷,他的表演也赢得全场师生的热烈欢呼。
据悉,65岁的谢大爷拉二胡已有55年,近5年来几乎每天傍晚都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门口拉二胡。
他表示,这样做主要是因为“自己在家拉没人听”。
谢大爷说很感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邀请自己在学校元旦晚会上表演,他已经很多年没有上过大舞台,希望以后能走上更大的舞台。
中南财经大学官方微博在转发视频时称:传统文化值得传承,传统文化需要传承……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结合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坚守初心“在生命之路的两旁随时播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人生之路注定坎坷不平,一旦选定属于自己的方向,便要勇往直前。
也许结局没有想象中美好,醉心于过程也会让自己收获几多美好,正如小男孩也许无法挖出穿越地球的洞,也可收获五彩石子。
“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商界大亨马云即是这样做的。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大学老师可以说是铁饭碗,然而马云却发现了下海经商这一良机。
与家人商讨过后,毅然前行的他也并非一帆风顺,最穷困时他靠摆地摊生活,但他依然醉心其中。
他的坚守没有白费,如今的他已是身价过亿,就连其职员年薪百万的也比比皆是。
坚守初心使马云赢得商业帝国,赢得亿万财富。
名牌大学、优势专业对于一个大学生来说,本应是如获至宝,可周浩却不然。
他的学业本应由自己主宰,在父母的干涉下改变心志的他毅然退学,进入技工学院。
他宁愿没有学位,只求自己精神的满足,他在技工学院中找到了自己所爱,并陶醉于其中。
尽管在很多人眼中,他很傻,很天真,他对这些并不在意。
尽管前路漫漫,他依然不放弃,回报尽管可能不能在现时,但醉心过程使周浩觅得了精神所依,觅得了良师益友。
“呦呦鹿鸣,食野之萍”,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在中医道路上默默坚守着,几十年如一日的探索,为中国医药学理论与实践奠定了方向。
河南省信阳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语文第四次模拟考试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有人说到“经”,便有意无意地把它等同于“经典”,而提起“中国经典”,就转换成“儒家经典”,这种观念有些偏狭。
中国经典绝不是儒家一家经典可以独占的,也应当包括其他经典,就像中国传统是“复数的”传统一样。
首先,中国经典应当包括佛教经典,也应当包括道教经典。
要知道,“三教合一”实际是东方的中国与西方的欧洲在文化领域中最不同的地方之一,也是古代中国政治世界的一大特色。
即使是古代中国的皇帝,不仅知道“王霸道杂之”,也知道要“儒家治世,佛教治心,道教治身”,绝不只用一种武器。
因此,回顾中国文化传统时,仅仅关注儒家的思想和经典,恐怕是过于狭窄了。
即使是儒家,也包含了相当复杂的内容,有偏重“道德自觉”的孟子和偏重“礼法治世”的荀子,有重视宇宙天地秩序的早期儒家和重视心性理气的新儒家。
应当说,在古代中国,关注政治秩序和社会伦理的儒家,关注超越世界和精神救赎的佛教,关注生命永恒和幸福健康的道教,分别承担着传统中国的不同责任,共同构成中国复数的文化。
其次,中国经典不必限于圣贤、宗教和学派的思想著作,它是否可以包括得更广泛些?比如历史著作《史记》《资治通鉴》,比如文字学著作《说文解字》,甚至唐诗、宋词、元曲里面的那些名著佳篇。
经典并非天然就是经典,它们都经历了从普通著述变成神圣经典的过程,这在学术史上叫“经典化”。
没有哪部著作是事先照着经典的尺寸和样式量身定做的。
只是因为它写的好,被引用得多,被人觉着充满真理,又被反复解释,有的还被“钦定”为必读书。
于是,就在历史中渐渐成了被尊崇、被仰视的经典。
河南省信阳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语文第四次模拟考试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有人说到“经”,便有意无意地把它等同于“经典”,而提起“中国经典”,就转换成“儒家经典”,这种观念有些偏狭。
中国经典绝不是儒家一家经典可以独占的,也应当包括其他经典,就像中国传统是“复数的”传统一样。
首先,中国经典应当包括佛教经典,也应当包括道教经典。
要知道,“三教合一”实际是东方的中国与西方的欧洲在文化领域中最不同的地方之一,也是古代中国政治世界的一大特色。
即使是古代中国的皇帝,不仅知道“王霸道杂之”,也知道要“儒家治世,佛教治心,道教治身”,绝不只用一种武器。
因此,回顾中国文化传统时,仅仅关注儒家的思想和经典,恐怕是过于狭窄了。
即使是儒家,也包含了相当复杂的内容,有偏重“道德自觉”的孟子和偏重“礼法治世”的荀子,有重视宇宙天地秩序的早期儒家和重视心性理气的新儒家。
应当说,在古代中国,关注政治秩序和社会伦理的儒家,关注超越世界和精神救赎的佛教,关注生命永恒和幸福健康的道教,分别承担着传统中国的不同责任,共同构成中国复数的文化。
其次,中国经典不必限于圣贤、宗教和学派的思想著作,它是否可以包括得更广泛些?比如历史著作《史记》《资治通鉴》,比如文字学著作《说文解字》,甚至唐诗、宋词、元曲里面的那些名著佳篇。
经典并非天然就是经典,它们都经历了从普通著述变成神圣经典的过程,这在学术史上叫“经典化”。
没有哪部著作是事先照着经典的尺寸和样式量身定做的。
只是因为它写的好,被引用得多,被人觉着充满真理,又被反复解释,有的还被“钦定”为必读书。
于是,就在历史中渐渐成了被尊崇、被仰视的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