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间操管理办法
- 格式:doc
- 大小:13.23 KB
- 文档页数:2
中学课间操管理制度模版一、背景和目的中学课间操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和学习效果的提升。
为了保证课间操的有序进行,规范学生行为,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全校中学生,包括所有年级、班级。
三、管理内容1. 时间安排(1) 早操:在上午第一节课结束后,课间休息前,每天进行10分钟早操。
(2) 午操:在午餐后,课间休息前,每天进行10分钟午操。
2. 行为准则(1) 准时参加:学生应在操场上按时参加早操和午操。
(2) 尊重教师:学生应遵守教师的指挥,听从安排,不得擅自离开操场。
(3) 着装整齐:学生应穿着整洁、统一的校服参加操练,不得穿着奇装异服。
(4) 保持安静:学生应在操场上保持安静,不得大声喧哗,以免影响其他同学。
(5) 不得携带贵重物品:学生在操场上不得携带贵重物品,如手机、珠宝等。
3. 健康保障(1) 适度锻炼:学生在课间操中应适度锻炼身体,不得过度运动或有意损害身体健康。
(2) 安全标准:学生应遵守相关安全规定,不得做危险动作,以免发生意外。
(3) 心理健康:学校将定期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保持良好的心态。
四、管理措施1. 教师责任(1) 监督学生:教师在操场上应严格监督学生的行为,确保课间操的秩序。
(2) 示范操姿:教师应示范正确的操姿,引导学生按照正确的方式进行操练。
(3) 纠正错误:教师应及时纠正学生的操练错误,帮助他们进行改正。
2. 学生义务(1) 遵守规定:学生应遵守课间操管理制度的规定,保持良好的操练秩序。
(2) 互相协助:学生应互相协助,共同营造良好的操练氛围。
(3) 参与秩序:学生应配合教师的指挥,按时参加操练,保持整洁、安静的操场环境。
3. 管理机制(1) 考核评价:学校将定期对学生的操练情况进行考核评价,及时发现问题、弥补不足。
(2) 表彰奖励:学校将对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表彰和奖励激励,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
(3) 纪律处分:对于违反课间操管理制度的学生,学校将采取相应的纪律处分措施。
小学课间操、眼保健操管理制度范本一、目的本制度的目的是为了保障小学生的身体健康,促进他们的学习效果和生活质量,提高眼睛健康和视力保护意识。
通过规范课间操和眼保健操的实施,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预防近视等眼部疾病的发生。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小学的师生,包括教室课间操和课后眼保健操。
三、制度内容1. 定期进行课间操每天上午、下午课间,都要进行课间操,时间不少于10分钟。
教师要在指定地点组织学生进行操练,保证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定时收看并引导操练。
2. 分级分组操练根据学生年龄、身体状况,进行分级分组操练,确保操练动作安全、合理。
每个年级的操练动作都要提前设计好,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3. 操前热身在进行课间操前,要进行热身活动,包括慢跑、拉伸等。
热身活动的时间不少于5分钟,目的是为了避免运动中的意外伤害。
4. 确定操练时间和地点每天的课间操时间和地点都要提前确定并公布,确保学生能够按时到达指定地点进行操练。
5. 提供操练器材和场地学校要提供适当的操练器材和场地,保证操练的顺利进行。
器材要定期检查、维护和更新,场地要保持整洁、安全。
6. 掌握正确的操练方法教师要提前熟悉操练动作,并向学生进行示范和讲解。
确保学生能够掌握正确的操练方法,避免因错误动作引发的伤害。
7. 注意安全事项在进行操练时,要注意学生的安全事项。
如防止学生间相互拥挤、碰撞,防止在湿滑地面上操练,做好防跌倒的措施。
8. 督导和检查学校要设立专门的督导人员,对课间操的实施进行督导和检查,确保操练效果和质量。
9. 眼保健操的安排在每天上午课后和晚自习前的学习间隙,要安排眼保健操。
学生要按照指定时间到指定地点进行操练,每次操练时间不少于5分钟。
10. 积极宣传学校要积极开展关于课间操和眼保健操的宣传活动,提高学生和家长的参与意识。
可以通过张贴宣传海报、举办讲座等形式进行。
11. 建立档案学校要建立课间操和眼保健操的档案,记录每次操练的时间、地点、参与人数等,以备日后审查和总结。
学校课间操安全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学校课间操的安全管理,保障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全校师生。
第三条课间操安全管理的目标是:确保课间操安全、有序、高效地进行,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提高师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第四条课间操安全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一)以人为本,安全第一;(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三)明确责任,齐抓共管;(四)加强教育,提高素质。
第二章安全管理职责第五条学校成立课间操安全管理领导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分管副校长、德育主任、体育组长为成员。
领导小组负责全校课间操安全工作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
第六条体育组负责课间操的组织实施,制定课间操安全预案,指导师生进行安全操练,及时处理课间操中出现的安全问题。
第七条班主任负责本班学生课间操的安全教育,督促学生遵守课间操纪律,配合体育老师做好安全防护工作。
第八条全体师生应自觉遵守课间操安全管理制度,积极参与课间操,提高安全意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第三章安全管理措施第九条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场地进行课间操,确保场地平整、无障碍物、安全。
第十条学校应定期检查课间操设施设备,确保设施设备安全、完好、适用。
第十一条体育老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身体状况等实际情况,合理选择课间操内容,确保课间操适宜、安全。
第十二条体育老师应加强课间操安全教育,教授学生正确的操练方法,引导学生掌握自我保护技能。
第十三条学校应定期组织课间操安全演练,提高师生的应急处理能力和安全防范意识。
第十四条学校应建立健全课间操安全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应及时报告、妥善处理。
第四章奖惩办法第十五条学校对在课间操安全管理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师生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十六条学校对违反课间操安全管理制度,造成安全事故的师生,按照相关规定给予相应的处理。
实小课间操、体育活动管理制度一、前言学校课间操和体育活动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培养学生健康意识和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有效途径。
为了更好地组织和管理学校的课间操和体育活动,制定了以下管理制度。
二、课间操管理制度1. 时间安排(1)课间操时间安排在每天上午第一节课结束后和下午最后一节课结束前。
(2)每次课间操的时间为15分钟,应做到时间紧凑、高效有序。
2. 师生参与(1)课间操由全校师生共同参与。
(2)每节课间操由值周班级负责指导和带领,其他班级学生按规定队形就位。
3. 健身项目(1)课间操的健身项目要多样化,包括慢跑、操舞、身体放松等。
(2)每次课间操的健身项目需提前确定,以保证全体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度。
4. 健身设施和器材(1)学校应提供适合学生健身的场地,例如操场、室内体育馆等。
(2)学校还应提供适当的健身器材,例如跳绳、体操球等,以满足学生发展全面的需求。
5. 安全管理(1)课间操期间,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安全管理,确保学生的身体健康。
(2)全体学生在参与课间操前要进行身体热身活动,以减少受伤风险。
三、体育活动管理制度1. 活动组织(1)学校要定期组织各类体育活动,例如田径运动、球类运动等。
(2)活动组织者要提前确定活动的时间、地点以及参与人员,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2. 活动安全(1)活动组织者要保证参与学生的安全,例如设置合理的防护措施、检查器材的安全性等。
(2)活动期间,学生要听从指导老师的安排和指示,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3. 赛事选拔(1)对于一些大型体育赛事,学校可以进行选拔,以选派优秀的运动员代表学校参赛。
(2)选拔过程要公平公正,符合学校的招生政策和选拔标准。
4. 奖励机制(1)学校要设立一套完善的奖励机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
(2)奖励可包括荣誉证书、奖杯、奖章等,以及在学校各类活动上的提前参与权。
5. 活动评估(1)每个体育活动结束后,学校应进行评估,以掌握活动的效果和问题。
实小课间操、体育活动管理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普及体育知识,加强学生体质和身心健康,提高全校师生对体育的兴趣和积极性,规范课间操、体育活动的组织和管理,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全校教职工和学生及校内的课间操、体育活动。
第三条课间操、体育活动的目的是增强学生的体质和身心健康,促进学生个人全面发展。
第四条课间操、体育活动应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和发展需求,组织灵活多样、丰富有趣。
第二章课间操第五条课间操是指全体师生在上午和下午休息或放学前,进行的开展正规的身体运动。
第六条课间操应设置专门教室或场地,在保证学生安全的基础上进行组织。
第七条课间操的时间一般为15-20分钟。
第八条课间操由专职体育教师进行组织和指导。
第九条课间操的内容应与学生年龄、身体素质相适应,包括热身运动、体育游戏、柔韧性训练等。
第十条课间操应遵循“适应能力、选择性、综合性”原则,不得强制学生参与。
第三章体育活动第十一条体育活动是指校内组织的各类体育竞赛、体育游戏、体育课程、集体体育锻炼等主题活动。
第十二条体育活动的组织由学校体育部门负责,并可以邀请相关专业人士进行指导。
第十三条体育活动应设置合适的场地和设施,确保学生的安全。
第十四条体育活动的组织要制定详细的方案和安全措施,确保顺利进行。
第十五条体育活动的内容应多样化,包括田径运动、球类运动、冰雪运动、水上运动等。
第十六条体育活动应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和特长,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竞技意识。
第十七条体育活动的组织可以根据学生的年级、兴趣和能力,分为小组活动和班级活动。
第四章管理制度第十八条学校应建立健康档案,记录学生的身体素质、体能测试和参与体育活动的情况。
第十九条学校要定期组织体育会议,评估和总结课间操和体育活动的实施情况,交流经验和问题。
第二十条学校应提供必要的体育设施和器材,保证课间操和体育活动的顺利进行。
第二十一条学校要加强师资培训,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和组织能力。
中学课间操管理制度
是为了统一学校的课间操安排和管理,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提高课堂纪律和学习效果而设立的规定。
1.时间安排:学校根据课程表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合理安排课间操的时间。
通常每天安排两次课间操,分别在上午和下午的课间。
2.活动内容:课间操的活动内容应当丰富多样,既有适合全体学生参与的大型集体活动,如集体舞蹈、合唱等,也有适合个别学生自由选择的运动活动,如足球、篮球等。
活动内容应当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体发展需要。
3.安全保障:学校应当为课间操提供安全保障措施,如指定专门的场地进行活动,落实安全教育措施,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
4.纪律要求:学校应当制定课间操纪律要求,明确学生在课间操中应当遵守的行为规范,如不打闹、不追赶、不吵闹等,确保学生能够参与课间操时保持积极的态度和良好的行为。
5.监督管理:学校应当设置专门的管理人员,负责监督和管理课间操活动,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课间操的顺利进行。
6.评价与奖惩:学校可以根据学生在课间操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奖惩,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课间操,养成良好的习惯和行为。
通过制定和执行中学课间操管理制度,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也可以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学生的集体意识。
课间操管理制度课间操管理制度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份,旨在保障学生身心健康,提高学习效果。
该制度规定了课间操的时间、内容、方式等方面的要求,以确保课间操的有效进行。
以下是课间操管理制度的详细内容:一、课间操时间安排1. 早操:每天早晨上学前进行,时间为15分钟,由班主任或者指定的老师带领。
2. 午操:每天中午午休前进行,时间为15分钟,由班主任或者指定的老师带领。
3. 下午操:每天下午第三节课结束后进行,时间为10分钟,由班主任或者指定的老师带领。
二、课间操内容要求1. 体育操:包括基本的拉伸运动、跑步、跳绳等,旨在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协调能力。
2. 健康操:包括呼吸操、眼保健操等,旨在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3. 文体操:包括舞蹈、广播体操等,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
三、课间操方式要求1. 集体操:由全体学生在操场或者指定场地进行,由班主任或者指定的老师带领,学生按照指导进行操练。
2. 分组操:根据学生的年级、班级等进行分组,由班级的体育老师或者指定的老师带领,学生按照分组进行操练。
3. 自由操: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参预的操练项目,由专门的老师或者志愿者指导。
四、课间操管理责任1. 学校领导:负责制定课间操管理制度,明确相关责任,监督制度的执行情况。
2. 班主任:负责组织、安排和指导课间操,确保学生的参预和安全。
3. 体育老师:负责指导学生进行体育操,提供专业的指导和培训。
4. 志愿者:可以由学校邀请社会志愿者或者学生家长参预课间操的指导和管理工作。
五、课间操管理制度的执行1. 学生参预:所有学生必须参预课间操,不得缺席或者旷课。
2. 着装要求:学生在课间操时应着运动服装,鞋子要干净、透气。
3. 安全保障:学校应提供安全的操练场地,确保学生的安全。
4. 纪律要求:学生应按照老师的指导和要求进行操练,不得随意嬉闹或者打闹。
5. 管理监督:班主任和体育老师应定期检查和评估课间操的执行情况,及时解决问题和改进措施。
中午操管理制度第一条为打造集团企业文化,更好的提高员工身体素质和工作积极性,执行了员工13:30到14:00锻炼。
为维持良好的做操秩序,培养员工良好的习惯,进一步推动集团的企业文化建设,特制定做操管理制度。
第二条做操要求:(一)夏季(13:30)冬季(2:00)开始做操。
(二)各部门负责人应以身作则,模范地遵守规章制度,带头认真做操并维护早操秩序。
前后左右间隔要均匀,队列要整齐。
(三)全体员工做操要认真、整齐、规范,充分达到锻炼身体的效果。
(四)有特殊情况不能上操者应提前向部门主管说明情况,待总裁办行政处检查时告知情况。
入未说明情况者,均按旷操处理。
(五)严禁早退,对带头早退的员工或部门严肃处理.(六)一个月内,无故旷操一次罚款20元,两次罚款50元,三次旷操的应由集团周例会上讨论该员工处理办法。
一周内,无故旷操的一次罚款10元;两次罚款20元,三次应通报批评罚款50元,部门主管双倍处罚。
第三条领操部门主管的职责(一)集团部门主管以上级领导应以身作则,自觉遵守规章制度,带头认真做操并维护早操秩序。
若出现旷操、迟到、早退、做操不认真等现象,双倍扣款。
(二)部门主管在做操前整理好队伍,并做好查操工作,了解部门员工出操情况.禁止弄虚作假,对弄虚作假者,第一次批评教育,第二次责令做出检查,第三次通报批评。
第四条检查制度(一)集团做操工作由总裁办行政处负责。
检查内容是各部门主管领导履行职责的情况及员工出勤、违纪情况。
(二)检查结果每天统计一次,并报告总裁办主任,并做好相关记录.(三)做操检查均由总裁办行政处存档,作为年度评选优秀员工的重要依据.第五条午操内容规定(一)由总裁办企宣负责每半年应更换一次早操的动作和伴奏音乐。
(二)各部门要做好部门内部的口号的更换,对有创意,有激发力的新口号也将作为早操优秀团体的一个依据。
第六条本办法由负责修订、和解释。
第七条本办法由总裁批准后实施执行。
中学课间操管理办法
为了规范我校课间操的管理,使我校课间操逐步规范化、标准化,以达到锻炼身体、调节精神、展示风貌的目的,特制定以下管理办法及要求:
一、管理办法:
1、学校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对课间操实施管理。
2、管理情况实行周报制,总结本周的出操情况,查找不足,及时调整。
3、课间操纳入班主任考评范围进行统筹管理。
二、管理要求:
(一)班主任职责及要求
1、班主任是课间操的具体组织者、管理者和责任人。
2、课间操时间,班主任必须到场跟操。
3、班主任应按规定时间及时组织学生入场,并抓紧时间调整好队形,做到“快、静、齐”,队列整齐。
4、无故不出操的班级,要予以通报批评。
特殊情况不能做操的班级,应及时通报级部主任;特殊情况不能做操的学生应向班主任请假批准,否则视作缺勤,发现无故缺席者,学校将给予通报。
5、课间操期间有不注意场地清洁卫生,乱扔果皮纸屑学生的班级,予以定名批评。
(二)体育组职责
1、负责全校课间操的组织工作。
2、积极与年级组和政教处作好协调工作。
3、教授规范的做操动作。
4、体育教师必须使所教班级熟练操作课间操程序。
5、负责课间操的整队和督导工作。
6、反馈年级或班级做操情况。
(三)政教处职责
1、负责教学楼留存学生的检查登记工作。
2、负责课间操期间全体学生的督查工作,与体育组教师协调组织,确保课间操正常有序进行。
2023小学学生两操管理条例
如下:
第一条:为了促进小学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培养良好的习惯和纪律意识,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小学学生两操是指晨操和午间操。
晨操时间为每天早上上学前,午间操时间为每天中午午休结束后。
第三条:小学学生应主动参加两操活动,不得擅自缺席或迟到。
第四条:两操活动应在指定场地进行,学生应按教师和学校安排的队形和节奏进行操练。
第五条:学生应着运动服参加两操活动,不得着便装或不整齐的服装。
第六条:学生在操练过程中应保持队形整齐,姿势端正,不得随意离队或干扰他人。
第七条:学生应遵守教师和班主任的指导,认真完成每次操练任务。
第八条:学生应积极参与身体锻炼,不得偷懒或懈怠。
第九条:学校应加强对两操活动的管理和指导,定期检查学生的操练情况,并及时纠正不良习惯。
第十条:违反本条例的学生,应按照学校规定的纪律处分条例进行处理。
第十一条:本条例自公布之日起生效。
第 1 页共 1 页。
午间操管理办法
1.目的
为了营造一个健康、积极的企业文化环境,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以及工作效率。
2.适用范围
公司三栋全体职员。
3.部门职责
3.1人事行政部
3.1.1 《午间操管理办法》的制定以及不断完善和修订。
3.1.2 《午间操管理办法》的推行并监督实施。
3.1.3 提供所需要的麦克风及背景音乐。
3.2 各相关部门:负责本制度之维护、执行。
3.3 总裁:负责本制度之颁布核准后实施(修订或废止时亦同)。
4.作业标准
4.1时间
周一至周五 13:30--13:35集合,13:35--13:45进行朗读企业文化、午间操活动。
4.2人员安排
三栋二、三楼人员如在单独办公室的需到大厅,四楼同事根据人事行政部要求分别到三栋二楼或三楼,其他人员在自己位置上进行午操。
4.3人员分组
每两排卡位为一组(10人左右/组),如两排卡位没坐满则根据实际情况稍作调整,每组中需选出一名组长和一名领舞人员,组长和领舞人员由小组民主选举出,领舞人员需站于小组前方做示范。
4.4评分标准
4.4.1评分:人事行政部根据各组表现及《午间操评分表》进行评分,人事行政部每周五
通报评选结果。
4.4.2请假及出差人员管理:如有请假人员或出差人员,每组组长需提前两小时报备到人
事行政部,若报备缺席者将按旷工处理。
5.奖惩标准:
5.1根据271原则进行奖惩(20%优秀、70%合格或有待提高、10%淘汰)。
5.2评分周期:一周。
5.3如评分周期内评为优秀次数最多的组将奖励小组现金100元;如周期内评为最差次数
最多的组将乐捐现金200元,款项需各组组长到人事行政部领取和乐捐。
6.本制度自即日开始实施,自本制度生效之日起,其解释权归属于人事行政部。
7.附件
《午间操评分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