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秋季学期新版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学期1.3.1、有理数的加法导学案3
- 格式:doc
- 大小:93.00 KB
- 文档页数:3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3.1 有理数的加法(1)导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有理数加法意义,掌握有理数加法法则,会正确进行有理数加法运算;2、会利用有理数加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学习重点】:有理数加法法则【学习难点】:异号两数相加【导学指导】一、知识链接1、正有理数及0的加法运算,小学已经学过,然而实际问题中做加法运算的数有可能超出正数范围。
例如,在本章引言中,把收入记作正数,支出记作负数,在“结余”时,需要计算8.5+(-4.5),4+(-5.2)等。
思考:小学学过的加法是正数与正数相加、正数与0相加.引入负数后,加法有哪几种情况?下面我们一起借助数轴来讨论有理数的加法。
二、自主探究1、借助数轴来讨论有理数的加法一个物体作左右方向的运动,我们规定向左为负,向右为正.1)如果物体先向右运动5米,再向右运动3米,两次运动的最后结果是向运动了米。
这个问题用算式表示就是:数轴表示为:2)如果物体先向左运动5米,再向左运动3米,两次运动的最后结果是向运动了米。
这个问题用算式表示就是:数轴表示为:由1)2)可以看出,.3)如果物体先向左运动3米,再向右运动5米,那么两次运动的最后结果是向运动了米。
这个问题用算式表示就是:数轴表示为:4)如果物体先向右运动3米,再向左运动5米,那么两次运动的最后结果是向运动了米。
这个问题用算式表示就是:数轴表示为:由3)4)可以看出,.5)如果物体先向右运动5米,再向左运动5米,那么两次运动的最后结果是。
由5)可以看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结果为.6)如果物体第一秒向右(或向左)运动5米,第二秒原地不动,两秒后物体从起点向右(或向左)运动了米。
写成算式就是2、师生归纳两个有理数相加的几种情况。
3、你能从以上几个算式中发现有理数加法的运算法则吗?有理数加法法则(1)同号的两数相加,取的符号,并把相加。
(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较小的绝对值. 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
课题10:1.3.1 有理数的加法(二)学习目标:1、经历有理数加法运算律的探索过程,理解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2、能用运算律简化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德育目标:使学生逐渐养成,“算必讲理”的习惯,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与表达能力学习重点: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及其合理、灵活的运用。
学习难点:合理运用运算律。
学习过程:一、课堂引入:课本P18 复习加法法则1、同号的两数相加,取的符号,并把相加.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较小的绝对值。
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 .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
小学时已学过的加法运算律有哪几条?、二、自学教材P19:有理数加法交换律的自学:(1)任意选择两个有理数(至少有一个是负数),分别填入下列△和○内,并比较两个运算结果。
①△+○=______ ②○+△=______(2)任意选择三个有理数(至少有一个是负数),分别填入下列△、○和□内,并比较两个运算结果。
①(△+○)+□=________ ②△+(○+□)=________(3)验证①(-8)+(-9)和(-9)+(-8)的大小②4+(-7)和(-7)+4③〔2+(-3)〕+(-8)和2+〔(-3)+(-8)〕④10+〔(-10)+(-5)〕和〔10+(-10)〕+(-5)三、例题讲解:课本P19例2:计算(1)16+(-25)十24+(-35);(2)(-2.48)+(+4.33)+(-7.52)+(-4.33).例3、10袋小麦称重记录如图所示,依次为91,91,91.5,89,91.2,91.3,88.788.8,91.8,91.1.这10袋小麦的总重量是多少千克?如果以每袋90千克为准,超过的千克数记作正数,不足的千克数记作负数.10袋小麦总计是超过多少千克或不足多少千克?四、当堂训练: 简便方法计算,并简单口述运算律(1)(-23)+(+58)+(-17); (2)(-2.8)+(-3.6)+(-1.5)+3.6(3)16 +(- 27 )+(+56 )+(-57) (4)(-2)+3+1+(-3)+2+(-4)(5)1+(-21)+31+( - 61) (6)341+(-253)+543+(-852)2、小吃店一周中每天的盈亏情况如下(盈余为正):128.3元,-25.6元,-15元,27元,-7元,36.5元,98元一周总的盈亏情况如何?3、有8筐白菜,以每筐25千克为准,超过的千克数记作正数,不足的千克数记作负数,称重的记录如下: 1.5 , -3, 2, -0.5, 1, -2, -2, -2.5这8筐白菜的重量是多少?拓展训练:一批食品罐头,标准质量为每听454克,现抽取10听样品进行检测,结果如下表(单位:克)这10听罐头的总质量是多少?五、学习反思听号 1 2 3 4 5 质量444 459 454 459 454 听号 6 7 8 9 10 质量454 449 454 459 464。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1.3.1《有理数的加法》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3.1《有理数的加法》是学生在学习了有理数的概念之后,进一步学习有理数的运算。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了有理数的加法法则,以及加法运算的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本质,掌握有理数加法的基本运算方法,并为后续学习其他有理数运算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数学概念和运算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有理数的加法,学生可能还存在一些模糊的认识,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可能对有理数的加法法则理解不深,不能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三. 教学目标1.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概念,掌握有理数加法的基本法则。
2.能够运用有理数加法法则,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有理数加法的概念和法则。
2.有理数加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通过实例和练习,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有理数加法的法则,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同时,采用分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交流和讨论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有理数加法。
六. 教学准备1.PPT课件。
2.实例和练习题。
3.分组合作学习的安排。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有理数加法的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小明从家出发,先向正北方向走了5千米,然后又向正南方向走了3千米,他现在在哪里?2.呈现(10分钟)通过PPT课件,呈现有理数加法的定义和法则,引导学生直观地理解有理数加法。
同时,通过实例,讲解有理数加法的运算过程,让学生掌握有理数加法的基本方法。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有理数加法的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可以设置一些选择题和填空题,让学生在练习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有理数加法。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有理数加法法则,解决问题。
《有理数的加法1》教学设计(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经历探索有理数加法法则的过程,理解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2、运用有理数加法法则熟练进行两个有理数加法运算。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在教师创设的熟悉情境与学生探索法则的过程中,通过观察结果的符号及绝对值与两个加数的符号及其绝对值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分类、归纳、概括的能力。
2、在探索过程中感受数形结合和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
3、渗透由特殊到一般的唯物辩证法思想(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师生交流、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欲望,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
(2)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热爱,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意识。
(3)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体验成功,树立学习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和运用有理数的加法法则难点:理解有理数加法法则,尤其是理解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三、教学组织与教材处理:在教学过程中一如既往的开展“新、行、省、信”四字教育模式的教学。
新:创设新的问题情境(足球净胜球数)、开展新的学习方式(自主、合作、交流)、进行新的评价体系(个人评价、教师评价与小组评价相结合);行: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自主、合作探究新知(有理数的加法法则),教师关注学生是否积极思考问题(几组有理数加法的符号与绝对值特征)、是否主动参与讨论(同号与异号的特征)、是否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有理数加法法则的概括);省:在特殊实例的基础上观察、归纳、概括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在实例讲解和自主练习的基础上总结心得、反省得失(如:解后思)。
信:在本节课的探究法则与运用法则中体验成功,增添学习兴趣,树立学习自信心(如在教师用数带正号球的方法得出(+2)+(+3)= +5后,学生按照此思路可以很快得出(-2)+(-3)等其它情形。
又如以口答形式判断几组有理数加法的和的符号和在最后以“挑战老师”的形式判断一句话的正误等等)。
另外利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使教学内容直观形象化,使学生在比较真实的环境里面体验数学的生活性。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3.1《有理数的加法》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3.1《有理数的加法》是学生在学习了有理数的概念之后,进一步探讨有理数之间的运算。
本节内容通过实例引入有理数的加法,使学生掌握有理数加法的法则,并能灵活运用这些法则进行计算。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例题和练习题,有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数的概念和基本的运算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有理数的加法,学生可能还存在一些困惑,如符号的判断、运算顺序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耐心引导,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有理数加法的运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有理数加法的运算方法,能正确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学会运用有理数加法法则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有理数加法的运算方法。
2.难点:符号的判断和运算顺序。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有理数加法,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
2.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总结有理数加法的运算规律。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有理数加法的实例和运算规律。
2.练习题:准备一些有关有理数加法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3.教学工具:黑板、粉笔、投影仪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如购物时找零,引入有理数加法的概念。
引导学生观察实例中的有理数加法运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教材中的例题,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例题中的有理数加法运算。
教师讲解例题,让学生理解有理数加法的运算方法,并总结出有理数加法的法则。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一些有关有理数加法的练习题。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 1.3.1《有理数的加法》课题: 1.3.1有理数的加法导学内容个性笔记【学习重点难点】1、灵活运用加法运算律简化运算;2、体会用运算律简化运算的思想。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分析比较法【知识链接】旧知链接:1、想一想,小学里我们学过的加法运算定律有哪些?用字母表示写在下面:、新知自学:在有理数范围内这两个运算律是否仍然适用呢?自学课本p22-23内容,完成独立自学、合作交流。
【学习目标】1、掌握加法运算律并能运用加法运算律简化运算;2、学生体会简化运算的思想;学会比较解体的简与繁。
【学习过程】一、独立自学1、计算⑴ 30 +(-20)= (-20)+30=⑵ [ 8 +(-5)] +(-4)= 8 + [(-5)+(-4)]=2、换几个有理数试一试,观察上面的式子与计算结果,你发现了什么?3、你能用数学符号表示有理数的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吗?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你会用语言大声的描述出来吗?由上可以知道,小学学习的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在有理数范围内同样适应。
4、想想看,式子中的字母可以是哪些数?二、合作交流1、计算:(1)(—32)+7+(—8);(2)4.37+(—8)+(—4.37);(3)16 +(-25)+ 24 +(-35);(4)(—2.48)+(+4.33)+(—7.52)+(—4.33)2、每袋小麦的标准重量为90千克,10袋小麦称重记录如下:91 91 91.5 89 91.2 91.3 88.7 88.8 91.8 91.110袋小麦总计超过多少千克或不足多少千克?10袋小麦的总重量是多少千克?想一想,你会怎样计算,再把自己的想法与同伴交流一下。
3、绝对值不大于10的整数有个,它们的和是 .三、我的收获加法运算律四、快乐尝试1、计算:(1)(-7)+ 11 + 3 +(-2);(2)(-8)+0+(-9)-21(3)(—21)+73+(—32)+21+(—31)。
七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1.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____________;加法结合律:__________________.2.如果两个异号的有理数的和是负数,那么这两个数中至少有一个数是___数,且它的绝对值较______.3.同号的两数相加,取的符号,并把相加。
4.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较小的绝对值。
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
5.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6.五袋大米以每袋50千克为准,超过的记为正,不足的记为负,称重记录如下:+4.5,-4,+2.3,-3.5,+2.5,这五袋大米共超过______千克,总重量是________千克.7.当,,时,(1);(2).8.已知是最小的正整数,是的相反数,的绝对值为3,则的值为___.1.(+7)+(-6)+(-7)+(+6);2.(-2.6)+(-3.4)+(+2.3)+1.5+(-2.3);3.;4..5.6.已知有理数、、在数轴上的对应点如图所示,且,则(1);(2) ;(3) ;(4) .7.填空:⑴若a>0,b>0,那么a+b_______0.⑵若a<0,b<0,那么a+b_______0.⑶若a>0,b<0,且|a|>|b|那么a+b_______0.⑷若a<0,b>0,且|a|>|b|那么a+b_______0.8.如果a<0,则|a|+a=_______.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同号两数相加,其和比加数大B.两数相加,等于它们的绝对值相加C.异号两数相加,其和为0D.两个正数相加和为正数,两个负数相加和为负数6.若两数的和为负数,则这两个数一定( )A、两数同负B、两数一正一负C、两数中有一个为0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7.两个有理数相加,若它们的和小于每一个数,则这两个数( )A、都是正数B、都是负数C、互为相反数D、符号不同8.如果两个有理数的和是正数,那么这两个数( )A、都是正数B、都是负数C、都是非负数D、至少有一个正数9.有理数a、b在数轴上如图①a 0,②b 0,③|a| |b|④a+b 010.有理数a、b在数轴上如图①a 0,②b 0,③|a| |b|④a+b 0。
1.3.1有理数的加法
一、合作探究
、在现实背景中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
、能较为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
两数相加
1、计算:
9+11= 0+2= 0.25+1.75=
2、思考:
-7+(-13)= 0+(-2)=
5+(-10)= (-5)+10= (-5)+5=
二、课堂学习
【自主学习】
1、下面我们借助数轴来讨论有理数的加法:
一个物体向左右方向运动,我们规定向左运动为负,向右为正,如向右运动5m,记作+5 m,向左运动5 m,记作—5 m。
-6 -5 -4 -3-2-1 0 1 2 3 4 5 6
(1)如果物体先向右运动2 m,再向右运动4 m,那么两次运动后总的结果是什么?如何列式计算?解:两次运动后物体从起点向____运动了_____m,
列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物体先向左运动4 m,再向左运动2 m,那么两次运动后总的结果是什么?如何列式计算?解:两次运动后物体从起点向____运动了_____m,
列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物体先向右运动2 m,再向左运动2 m,那么两次运动后总的结果是什么?如何列式计算?解:两次运动后物体距起点_____m,
列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物体先向右运动4 m,再向左运动2 m,那么两次运动后总的结果是什么?如何列式计算?解:两次运动后物体从起点向____运动了_____m,
列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5)如果物体先向右运动2 m,再向左运动4 m,那么两次运动后总的结果是什么?如何列式计算?解:两次运动后物体从起点向____运动了_____m,
列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6)如果物体第1秒向右(或左)运动5 m,第2秒原地不动,两秒后物体总的运动结果是什么?如何列式计算?
解:两秒后物体从起点向__________运动了_____m,
列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合作交流】
1、观察上面的算式及其运算结果,试归纳总结(提示:从符号与绝对值两方面考虑)
2、法则运用:完成“合作复习”第2题。
随堂检测
1、选择题:
(1)计算—2+3的结果是( )
A 、1
B 、—1
C 、—5
D 、—6
(2)下列各数中,与0的和最小的是( )
A 、—1
B 、—2
C 、1
D 、2
(3)某天中午,北京的气温由早晨的—3℃上升了5℃,这天北京中午的气温是(
) A 、—8℃ B 、+8℃ C 、+2℃ D 、—2℃
(4)在1、—1、-2这三个数中,任意两数之和的最大值是( )
A 、1
B 、0
C 、—1
D 、-3
(5)一个正数的绝对值小于另一个负数的绝对值,则两个数的和是( )
A 、正数
B 、负数
C 、0
D 、不能确定和的符号
2、运用法则进行计算
0.77+0.23= =-+-)()(383 =+-34)(
=-+)(4131 =-+)(7473 77+-)(=
四、拓展延伸
1、必做题:计算下列各题。
(1)(—0.9)+(—2.1) (2)(+465)+(—361
)
(3)(—5.25)+5
4
1 (4)(—89)+0 2、选做题: ︳a ︳=2,︳b ︳=5,则a+b=________________。
五、小结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