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仪器设计的精度理论
- 格式:ppt
- 大小:9.13 MB
- 文档页数:92
1.什么是灵敏阈,分辨力,举例说明。
仪器的灵敏阈是指足以引起仪器示值可察觉到变化的被测量的最小变化量值。
被测量改变量小于这个阈值,仪器没有反应。
一般说来数字仪表最末一位数所代表的量,就是这个仪表的灵敏阈。
对于指针式仪表,一般认为人能感觉到的最小改变量是0.2分度值,所以可以把0.2分度值所代表的量作为指针式仪器的灵敏阈。
灵敏阈与仪器的示值误差限有一定关系,一般说来,仪器的灵敏阈小于示值误差限,而示值误差限应小于仪器的最小分度值。
例如1台500N电子拉力试验机在显示屏末尾数产生可觉察变动的最小负荷变化为0.1N,则此试验机的鉴别力阈为0.1N。
分辨力是显示装置能有效辨别的最小的示值差。
分辨力是指显示装置中对其最小示值差的辨别能力。
通常模拟式显示装置的分辨力为标尺分度值的1/2~1/10,即用肉眼可以分辨到一个分度值的1/2~1/10;对于数字式显示装置的分辨为末位数字的一个数码,对半数字式的显示装置的分辨力为末位数字的一个分度。
例如某仪表的量程为0-1.0000v,为5位数字显示,可说仪表的分辨力为10uV。
2.提高仪器精度的途径和方法有哪些?P11。
3.选择一种精密测量仪器,说明现代精密仪器的基本组成。
(1)基准部件:基准部件是仪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决定仪器精度的主要环节。
(2)感受转换部件:感受转换部件的作用是感受被测量,拾取原始信号(3)转换放大部件:将感受转换来的微小信号,通过各种原理(如光,机,电,气)进行进一步的转换和放大,成为可使观察者直接接收的信息,提供显示和进一步加工处理的信号(4)瞄准部件:瞄准部件的主要要求是指零准确,一般不作读数用,故不要求确定的灵敏度。
(5)处理与计算部件:包括数据加工和处理,校正和计算等。
(6)作用是显示测量结果。
(7)驱动控制部件:主要有基座和支架、导轨和工作台,轴系以及其他部件,如微调和锁紧、限位和保护等机构。
(参考《现代精密仪器设计》)微器件装配系统4.接触测量工件的轮廓时,会形成何种误差,如何补偿?P70①测量力引起的接触变形接触测量时,测量仪器必须有足够的测量力,以保证测头与被测件可靠地接触。
仪器精度理论课程报告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部分第一章绪论一、误差1、定义:误差=测得值-真值(1)绝对误差=测得值-真值(可能为正值或负值)修正值=真值-测得值(2)相对误差=绝对误差/真值(%)对于相同的被测量,绝对误差可评价其测量精度的高低;对于不同的被测量,用相对误差评价其测量精度的高低。
(3)引用误差:指一种简化和使用方便的仪器仪表示值的相对误差 =示值误差/测量范围上限(或全量程)2、误差来源:测量装置误差、环境误差、方法误差、人员误差3、误差分类(1)系统误差:在同一测量条件下,多次测量同一量值时,绝对值和符号保持不变,或在条件改变时,按一定规律变化的误差。
(标准量值的不准确、仪器刻度的不准确引起)(2)随机误差在同一测量条件下,多次测量同一量值时,绝对值和符号以不可预定方式变化的误差。
(仪器仪表中传动部件的间隙和摩擦、连接件的弹性变形引起)(3)粗大误差超出规定条件下预期的误差二、精度定义:反映测量结果与真值接近程度,可用误差大小表示精度高低。
分为准确度(系统误差的影响),精密度(随机误差的影响),精确度(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的综合影响)三、有效数字1、定义:含有误差的任何近似数,从左边起第一个非零数字到最末一位数字止的所有数字,不论是零或非零的数字,都叫有效数字。
最末一位有效数字应与测量精度同一量级。
2、数字舍入规则(1)若舍去部分的数值,大于保留部分末位的半个单位,则末位加1(2)若舍去部分的数值,小于保留部分末位的半个单位,则末位不变(3)若舍去部分的数值,等于保留部分末位的半个单位,则末位凑成偶数,即当末位为偶数时则末位不变,末位为奇数时则末位加13、运算规则:加减运算时,以小数位数最少的数据位数为准;乘除运算时,以有效位数最少的数据位数为准。
四、习题1-4 在测量某一长度时,读数值为2.31m,其最大绝对误差为20µm,试求其最大相对误差。
解:Δx=x-x0,则x0=2.31m-20µmγ=Δx/x0=20×10−62.31−20×10−6×100%≈8.66×10-4%1-5 使用凯特摆时,g由公式给定,今测出长度为,振动时间T为,试求g及其最大相对误差,如果测出为,为了使g的误差能小雨0.001m/s2,T的测量必须精确到多少?解:由得,对进行全微分,令,并令代替,得,最大相对误差为:由,得,有1-7 为什么在使用微安表等各种电表时,总希望指针在全量程的2/3范围内使用?解:设微安表的量程为0~Xn,测量时指针的指示值为X,微安表的精度等级为S,最大绝对误差≤XnS%,相对误差≤XnS%X,一般X≤Xn,所以X越接近Xn相对误差越小,故在使用微安表时,希望指针在全量程的2/3范围内使用。
第三章光电检测仪器的精度理论§3—1 概述主要内容1.误差分类①按误差源分: 原理误差、制造误差、运行误差(方案、理论误差) (工艺) (使用、环境、磨损)②. 按数学特征分: 系统误差、偶然误差(随机)2.误差源光学: 成像误差;机械: 机构原理误差、零件及装配误差电子学: 运放倍率误差、元器件误差计算机: AD转换误差、计时误差、图像边缘处理误差等3.误差计算方法: 微分法、几何法、综合法4.仪器总误差计算一.研究光电系统的误差的基本方法1. 精度设计: 总误差分配各部分原始误差例: 游标卡尺总误差不超过0.02mm/3, 分配到导轨及两测量爪上去。
2. 精度计算(综合): 分误差(原理误差) 合成总误差。
二.光电仪器的精度指标1. 误差: 实测值与真值之差。
仪器对同一尺寸的多次测量值的概率密度为高斯分布曲线(正态分布):f(x)= e-(x-μ)μ为数学期望(平均值) ; σ为均方差; δ=x -μ为随机误差, 示值落在μ-3σ< x<μ+3σ范围内的概率为P=0.9974, 几乎为肯定的事,这就是3σ规则。
用分布的一半(即3σ)表示精密度。
偶然误差分布规律有如下特点:A. 单峰性: 绝对值小的误差比绝对值大的误差出现的机会多。
B. 对称性: 绝对值小相等的正负误差出现的机会相等。
C.有界性: 在一定条件下, 误差的绝对值不会超过一定界限。
D.当测量次数足够多时, 偶然误差的算术平均值趋于零。
利f(x)用这一特性, 我们经常取多次测量的算术平均值作测量结果, 可以减小偶然误差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2.精度: 平均准确度和精密度的总称。
精度=系统误差+ 偶然误差3.误差分类①. 系统误差Δ数学特征: 数值不变或有规律变化。
可以掌握其规律并补偿、消除。
例1: 艾宾斯坦原理, 令f′=H补偿阿贝误差Δ=(f′-H)α+α2l/2=α2l/2例2: 度盘偏心带来测角误差ΔΦ=e/r[sin(Φ+Φ0)] e为偏心量, r为度盘半径。
仪器的精度设计于国家标准,部颁标准,有的来源于上级下达的任务,有的则来源于使用单位提出的要求,但归根到底还是由使用要求决定的。
计量仪器的精度指标一般取`总使用要求(即总的测量结果精确度)的1/10~1/3。
对于一般精度要求的仪器取1/10,高精度仪器取1/3。
这是根据经验作出的粗略判断,并不十分合理,但在环境误差、运行误差很难确切估计的场合,这个经验数据仍然沿用。
2。
仪器系统误差的确定根据前述方法计算与合成的系统误差,其数值一般不应大于仪器总误差的1/3。
如果系统误差超过了这个范围,则说明初始数据不合理,应修改设计方案,或提高工艺要求,或考虑采取补偿措施。
3。
误差的分配部件误差与总误差的关系(1)等公差法等公差法是对各个误差源均给以相同的公差值,即式中,Δqi为各误差源的原始误差。
等公差法虽然简单,但不合理,因为仪器各部分的制造难易程度不同,而且各误差源的传递系数也不一样。
(2)等影响法等影响法是令误差源对仪器总误差的贡献相同,式中,dy/dq,是各项原始误差Δqi的传递系数。
等影响法考虑了传递系数的影响,比等公差法合理一些,但因没有考虑工艺条件,所以按等影响法算出的Δqi,有的可能要求偏高,有的可能偏低,因此需要根据实际工艺的难易程度,对Δ¢qi进行调整。
(3)试探法试探法是根据设计人员的经验给定误差分配方案,然后进行验算和调整。
也可以对某些关键性环节做出实验给出数据。
例如对某种瞄准方法,可以先做出实验,得知瞄准误差的数值而不必等待分配。
(4)优化设计方法有人提出把仪器单次测量的`总误差作为目标函数,把仪器测量链上各环节的误差以及构造参数作为设计变量,以各参数变化范围以及公差变化范围作为约束条件,构成有约束极小化问题,这就是优化设计。
优化设计方法无疑是一种先进的方法。
在电子计算机己经广泛应用的今天,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已是切实可行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