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政府预算的编制与管理
- 格式:ppt
- 大小:90.00 KB
- 文档页数:15
第一章国家预算与预算管理的题目一、填空题1、是具有法律规定和制度保证,经法定程序审核批准的政府年度财政收支计划。
2、旧中国国家预算的形成起因于。
3、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和发展是国家预算产生的。
4、是国家预算产生的必要条件。
5、国家预算是政府分配集中性财政资金、为配置必要资金的重要工具。
6、国家预算的、需要以预算程序、步骤为保证,预算周期按预算年度为期、并分阶段进行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各阶段紧密联系、互为条件。
7、决算的编制必须符合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要划清预算年度、预算级次和资金界限,做到收支、、。
8、是指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编制的未经法定程序审查和批准的预算收支计划。
9、单位、部门根据预算控制数编制本单位、本部门预算后汇总后报送。
10、预算编制一开始就应细化到每个具体用款项目,细化的程度至少应达到决算要求,细化到达、、甚至级科目,总的原则应是越细越好,这样才能保证足够的透明度和强化监督。
11、是以项目的绩效(效益)为目的,以成本为基础而编制的预算。
12、绩效预算强调政府而不是,支出内容与服务规划紧密相关,使绩效评价渗透到政府的每一个部门。
二、单选题1、国家预算管理的主体是()。
A、政府B、财政C、国家D、税务2、国家预算管理在财政管理中处于()。
A、主导地位B、次要地位C、从属地位D、领导地位3、国家预算由()的预算组成。
A、各级财政部门B、各级政府C、各个单位D、各级国库4、国家预算是以()为基础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杠杆。
A、数字B、报表C、管理D、计划5、()是指在编制预算时不考计划虑基期情况,对原有的各项开支都要重新审核而测算并编制预算年度指标的方法。
A、绩效预算B、部门预算C、零基预算D、单位预算三、多选题1、国家预算的基本特征为()A、计划性B、法律性C、集中性D、年度性2、国家预算按照收支管理范围分为()。
A、财政总预算B、绩效预算C、部门预算D、单位预算3、预算周期的构成环节一般应包括()四个步骤。
XXXXXX预算管理办法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预算管理职责第三章预算组成第四章预算编制第五章预算审查第六章预算报批第七章预算执行与调整第八章预算监督检查第九章预算绩效考评第十章责任追究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预算资金管理,强化预算执行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中央单位预算管理办法》,结合我处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XXXXXX所有收支的预算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预算管理的基本原则:(一)综合预算,收支平衡.所有收支都要编入预算统一管理,统筹安排,量入为出,不编赤字预算。
(二)合法真实,公平透明。
编制预算要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财务规章制度,测算方法科学合理、收支数据真实可靠;预算安排要及时、细化,具体落实到各个科室和项目;基本支出逐步实行“定员定额”管理。
(三)统一管理,业务归口分级负责.预算在单位负责人的统一领导下,实行财务部门统一管理,相关业务部门归口负责、协作配合。
(四)严肃纪律,追踪问效。
各科室要严格按批复的预算执行,并实行预算责任追究制度,对预算的执行过程和完成结果进行追踪问效,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第二章预算管理职责第四条预算管理领导小组。
组长:处长,副组长:其他处领导,成员:各科室负责人、工会负责人.保障预算编制、执行、预算资金使用效益分析与监督检查等预算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促进预算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第五条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进行预算管理,单位负责人对预算资金的使用管理负全面责任;其他处领导对职责范围内的预算资金使用管理负直接领导责任;各科室负责人、工会负责人对职责范围内的预算资金使用管理负直接责任。
第六条预算管理主要职责:(一)财务科职责:统一管理、协调各科室预算管理的具体工作,综合平衡单位预算收支。
主要包括研究、提出预算管理规章制度;审核各科室编制的预算,在此基础上,提出年度预算收支总体规模、预算支出重点及预算安排建议;具体组织预算编制、执行、调整,分析、总结预算执行情况,开展项目绩效考评,监督资金使用等.(二)各业务归口科室职责:根据业务性质对各类业务制定相应管理办法,协助审核、监督、管理涉及本科室职责范围内预算事项。
《政府预算管理》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总述本课程大纲是以2006年公共事业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依据编制的。
二、教学时数分配三、单元教学目的、教学重难点和内容设置第一章国家预算与预算管理【教学目的】本章是我国公共预算管理的基本理论、是以后各章内容的理论依据和基础。
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们了解我国公共预算管理的概念、结构和性质,以及公共预算管理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职能作用。
【重点难点】本章重点:国家预算的产生与发展:直接原因、根本原因、决定性原因。
我国公共预算管理是国家为建立集中性财政资金的需要,对国民生产总值进行有计划地分配和再分配的一个重要财政分配杠杆。
从其经济本质看,它体现着国家集中性财政分配关系;从其具体表现形式看,它又是国家的年度财政收支计划。
公共预算管理的性质是由国家的性质决定的。
我国公共预算管理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预算。
本章难点:我国公共预算管理的结构变化。
国家预算组成体系:国家预算组成体系中央预算省本级预算省预算县(旗)预算——乡(镇)预算国家预算设区的市预算不设区的市预算市辖区预算市本级预算地方预算直辖市预算市辖区预算县预算——乡(镇)预算自治区本级预算自治区预算设区的市预算县(旗)预算——乡(镇)预算自治州预算【教学内容】一、国家预算的界定一、国家预算含义:具有法律规定和制度保证的、经法定程序审核批准的国家年度财政收支计划。
(不同于家庭、企业预算)国家预算基本特征:预测性、法律性、集中性、完整性、年度性、公开性等。
国家预算的产生与发展:直接原因、根本原因、决定性原因。
阅读材料:国家预算的产生1、古代社会:“朕即国家”,“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2、1217年英国《大宪章》规定,除了特殊情况外,课税必须得到贵族和大地主代表会议的同意;1689年《权利法案》规定征税收入和使用预算支出都必须经过议会批准,并要求按年分配收支,在年前做出收支计划,提请议会审批和监督;17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联合王国总基金法案》,把全部财政收支统一在一个文件中。
第四章政府预算管理制度第一节政府预算功能与级次一、政府预算的含义政府预算是指经法定程序审核批准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政府年度财政收支方案。
二、政府预算的功能功能一:反映政府的活动范围和方向。
功能二:对政府收支进行监督与制约。
三、政府预算的级次中央预算省本级预算全国预算省预算市本级预算汇总的市级总预算县本级预算地方预算自治区预算汇总的县级总预算直辖市预算汇总的乡级预算全国预算由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组成。
中央预算是经法定程序批准的中央政府的年度财政收支方案。
国务院编制中央预算草案,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后执行。
地方预算是经法定程序批准的地方各级政府的年度财政收支方案的统称。
地方预算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总预算组成。
地方各级总预算由本级预算和汇总的下一级总预算组成。
地方各级政府编制本级预算草案,由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后执行。
第二节政府预算体系一、一般公共预算一般公共预算是对以税收为主体的财政收入,安排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经济社会开展、维护国家安全、维持国家机构正常运转等方面的收支预算。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是对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在一定期限内向特定对象征收、收取或者以其他方式筹集的资金,专项用于特定公共事业开展的收支预算。
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是对国有资本收益〔国家以所有者身份依法取得〕作出支出安排的收支预算。
四、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是对社会保险缴款、一般公共预算安排和其他方式筹集的资金,专项用于社会保险的收支预算。
第三节政府预算程序一、预算编制预算草案是由行政机构编制的,未经法定程序审查和批准的政府年度财政收支方案。
我国各级财政部门具体编制各级预算草案。
二、预算审批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各级政府预算由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批准。
中央预算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查和批准;地方各级预算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审查和批准。
三、预算执行预算执行是指经法定程序批准的预算进入具体实施阶段,具体包括:〔一〕政府预算收入的执行——组织预算收入〔二〕政府预算支出的执行——拨付预算资金〔三〕预算执行中的平衡1.预备费。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公布日期】1994.03.22•【文号】主席令第21号•【施行日期】1995.01.01•【效力等级】法律•【时效性】已被修改•【主题分类】预算、决算正文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1994年3月22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21号公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强化预算的分配和监督职能,健全国家对预算的管理,加强国家宏观调控,保障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发展,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国家实行一级政府一级预算,设立中央,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乡、民族乡、镇五级预算。
不具备设立预算条件的乡、民族乡、镇,经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确定,可以暂不设立预算。
第三条各级预算应当做到收支平衡。
第四条中央政府预算(以下简称中央预算)由中央各部门(含直属单位,下同)的预算组成。
中央预算包括地方向中央上解的收入数额和中央对地方返还或者给予补助的数额。
第五条地方预算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总预算组成。
地方各级总预算由本级政府预算(以下简称本级预算)和汇总的下一级总预算组成;下一级只有本级预算的,下一级总预算即指下一级的本级预算。
没有下一级预算的,总预算即指本级预算。
地方各级政府预算由本级各部门(含直属单位,下同)的预算组成。
地方各级政府预算包括下级政府向上级政府上解的收入数额和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返还或者给予补助的数额。
第六条各部门预算由本部门所属各单位预算组成。
第七条单位预算是指列入部门预算的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其他单位的收支预算。
第八条国家实行中央和地方分税制。
第九条经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的预算,非经法定程序,不得改变。
第十条预算年度自公历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
第十一条预算收入和预算支出以人民币元为计算单位。
第二章预算管理职权第十二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查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及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批准中央预算和中央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改变或者撤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预算、决算的不适当的决议。
管理制度政府预算编制与执行的规范政府预算编制与执行是一项重要的管理制度,在公共财政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为了确保财政资金的合理分配和使用,必须建立一套规范的管理制度来指导预算的编制与执行。
本文将从预算编制、预算执行以及预算监督三个方面来探讨管理制度政府预算编制与执行的规范。
一、预算编制1.制定预算编制准则政府在编制预算时需要依据一定的准则和原则进行操作,以确保预算编制的公平、公正、合理。
其中,需要明确预算编制的时间、程序、环节以及相关人员的职责,从而建立起配套的管理制度。
2.确立预算编制目标在预算编制的过程中,政府需要明确自身的发展目标和经济政策,将其转化为具体的财政目标,以指导预算编制的工作。
同时,还要考虑到社会的各项需求,合理分配财政资源,确保预算编制与实际情况相符。
3.加强预算编制的信息化建设在信息时代的背景下,政府预算编制的工作也需要借助信息技术来提高效率和准确度。
政府应建立完善的财务信息系统,使得预算编制的数据来源可靠、数据处理高效,并能满足各方面的信息需求。
二、预算执行1.建立预算执行的指标体系政府在预算执行过程中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的指标体系来监控资金使用情况。
通过制定各项预算指标,政府可以及时了解各个领域的资金使用情况,及时采取调整措施,以保障财政资金的有效利用。
2.加强预算执行的内部控制政府预算执行过程中应设立内部控制机构,加强对资金流向、使用情况的监督和管理。
同时,制定预算执行的相关规定,明确资金的使用范围,严格执行,防止公款滥用等违规现象的发生。
3.优化预算执行的流程政府预算执行的流程需要不断优化,以提高效率和透明度。
政府可以通过简化审批手续、加强信息共享、提高监管能力等措施来优化预算执行的流程,提高财政资源的利用效率。
三、预算监督1.加强内部监督机制政府预算编制与执行过程中需要建立健全的内部监督机制,对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预算编制和执行情况进行监督。
通过内部监督,政府可以发现问题和不足,并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