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图形的运动(2)
- 格式:docx
- 大小:233.21 KB
- 文档页数:4
七年级下册数学《图形的运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平移、旋转的概念及性质;(2)学会用平移、旋转的方法对图形进行变换;(3)掌握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圆形的性质及图形的平移、旋转。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践、交流,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2)学会用平移、旋转解决实际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探究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平移、旋转的概念及性质;(2)图形的平移、旋转;(3)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圆形的性质。
2. 教学难点:(1)平移、旋转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2)圆形的性质及图形的平移、旋转。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复习旧知识: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如《图形的变换》。
(2)提问: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哪些图形的运动?2. 自主探究(1)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图形运动的规律;(2)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平移、旋转的性质;(3)学生展示探究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3. 课堂讲解(1)讲解平移、旋转的概念及性质;(2)举例说明平移、旋转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3)讲解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圆形的性质及图形的平移、旋转。
4. 动手实践(1)学生分组进行动手实践,运用平移、旋转的方法对图形进行变换;(2)学生展示实践成果,教师点评并指导。
5. 巩固练习(1)课堂练习:完成教材配套练习题;(2)课后作业:运用平移、旋转解决实际问题。
6. 课堂小结(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3. 学生实践操作能力;4. 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资源1. 教材;2. 课件;3. 练习题;4. 实物模型。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5.2《图形的运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图形的运动》是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二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主要让学生初步认识图形的平移和旋转,了解它们的基本性质和运用。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图形平移和旋转的规律,能够运用平移和旋转变换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初步接触过图形的变换,对于图形的平移和旋转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对于平移和旋转的规律和运用还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差异,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进行引导和辅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的基本性质和运用,能够运用平移和旋转变换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的基本性质和运用。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平移和旋转的规律,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发学生对图形运动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交流,自主探索图形的平移和旋转规律。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实例。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图形,用于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操作。
3.教学设备:准备电脑、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图形运动实例,如滑滑梯、旋转门等,引导学生关注图形的运动。
提问:你们观察到这些图形有哪些运动?学生回答:平移、旋转等。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图形的平移和旋转。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的定义和性质。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典型例题系列之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二)(原卷版)编者的话:《四年级数学下册典型例题系列》是基于教材知识点和常年考点考题总结与编辑而成的,该系列主要包含典型例题和专项练习两大部分。
典型例题部分是按照单元顺序进行编辑,主要分为计算和应用两大部分,其优点在于考题典型,考点丰富,变式多样。
专项练习部分是从常考题和期末真题中选取对应练习,其优点在于选题经典,题型多样,题量适中。
本专题是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二)。
本部分内容主要考察轴对称的认识及作图和平移的认识及作图,题型相对简单,多为作图题,一共划分为十二个考点,建议作为本章重点内容进行讲解,欢迎使用。
【考点一】认识轴对称图形。
【方法点拨】1.如果将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直线两边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2.在轴对称图形中,对称点的连线与对称轴互相垂直,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典型例题】下面的图案是轴对称的吗?是的在括号里画“√”,不是的画“×”。
( ) ( ) ( ) ( )【对应练习】下面各图中,是轴对称图形的在()里画“√”,不是的画“×”。
( )( )( )( )【考点二】常见的轴对称图形。
【方法点拨】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圆有无数条对称轴,等腰梯形有1条对称轴,等边三角形有3条对称轴,等腰三角形有1条对称轴,平行四边形没有对称轴。
【典型例题】下列图形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长方形 B.等腰三角形 C.角 D.平行四边形【对应练习1】下面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等腰三角形 B.等腰梯形C.平行四边形 D.正方形【对应练习2】正方形有( )条对称轴,长方形有( )条对称轴,圆有( )条对称轴。
【对应练习3】正方形有( )条对称轴,长方形有( )条对称轴,半圆有( )条对称轴。
【考点三】特殊的轴对称图形。
【方法点拨】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就是把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看两侧的图形能否完全重合。
小学数学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二)测试卷(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下面图形可能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 长方形B. 正方形C. 梯形D. 圆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平移改变物体的形状和大小B. 平移改变物体的位置和形状C. 平移只改变物体的位置3.点A用数对表示是(3,4),先向下平移1格,再向右平移2格,现在的位置在()。
A. (6,2)B. (5,3)C. (5,5)4.下面的标志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有()个。
A. 1B. 2C. 3D. 45.把一张长方形纸对折后再对折,沿着折痕所在的直线画出心形的一半,把它沿边缘线剪下来,能剪出( )个完整的心形。
A. 1B. 2C. 46.图中,(1)图①( )能得到图②。
A.向右平移5格B.向右平移4格C.向下平移4格D.向上平移4格(2)图③是图②( )得到的。
A.向右平移5格B.向右平移4格C.向下平移4格D.向上平移4格7.下列图案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有( )个。
A. 1B. 2C. 3D. 48.下面图形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 长方形B. 圆形C. 平行四边形D. 等腰梯形9.下面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A. B. C.10.下列图形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A. 等腰三角形B. 线段C. 钝角D. 平行四边形11.下面图形图形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 长方形B. 梯形C. 等边三角形12.经过平移后的图形与原图形()A. 重合B. 不重合C. 不一定重合二、填空题13.正方形有________条对称轴,长方形有________条对称轴,半圆有________条对称轴。
14.长方形、正方形都是________图形,长方形有________条对称轴,正方形有________条对称轴。
15.平移作图时,要找准平移方向,还要数清平移的________。
16.如图,一只蚂蚁从A点沿阶梯爬到B点,共要走________m。
17.在0、7、A、H、N、8这些数字或字母,是对称图形的有________.18.升国旗时,国旗的升降运动是________现象。
初中图形的运动知识点总结图形的运动是几何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
通过对图形的平移、旋转和镜像等运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图形的性质和特点。
以下是初中图形的运动知识点的总结。
一、平移运动平移运动是指在平面上保持图形形状和大小不变的情况下,将图形移动到另一个位置。
平移运动的特点有:1.平移向量:平移运动的方向和距离可以用平移向量来表示。
平移向量的大小表示平移的距离,方向表示平移的方向。
2.平移图形:通过平移向量,我们可以将图形沿着平移向量的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从而得到一个新的位置。
3.平移的性质:平移运动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只改变图形的位置。
二、旋转运动旋转运动是指在平面上围绕一个固定点旋转图形的运动。
旋转运动的特点有:1.旋转中心:旋转运动的中心点被称为旋转中心。
围绕旋转中心进行旋转时,图形上的所有点都按照一定的角度旋转。
2.旋转角度:旋转角度表示图形沿逆时针方向旋转的角度大小。
旋转角度可以是正值,也可以是负值。
3.旋转角度的性质:旋转角度为正时,表示图形按逆时针方向旋转;旋转角度为负时,表示图形按顺时针方向旋转。
三、镜像运动镜像运动是指通过一个镜面将图形翻转的运动。
镜像运动的特点有:1.镜像轴:镜像运动的轴线称为镜像轴。
图形上的每个点关于镜像轴都有一个对应的点,两个点的距离与它们到镜像轴的距离相等。
2.镜像图形:通过镜像轴,我们可以将图形关于轴线翻转,从而得到一个新的图形,称为镜像图形。
3.镜像轴的性质:镜像轴可以是水平线、垂直线或者是斜线。
镜像轴可以是图形本身的一条边,也可以是图形上的一条虚线。
四、组合运动组合运动是指将平移、旋转和镜像等运动组合起来进行的运动。
通过组合运动,我们可以得到更复杂的图形变化。
组合运动的特点有:1.运动顺序:不同的运动顺序会得到不同的图形变化。
在进行组合运动时,我们可以先进行平移,再进行旋转和镜像,也可以先进行旋转和镜像,再进行平移。
2.运动效果:不同的运动组合会得到不同的图形效果。
图形的运动(二)-轴对称教学设计一、教学分析(一)课标要求【内容要求】图形的运动:结合实例,感受平移、旋转、轴对称现象。
在感受图形的位置与运动的过程中,能在方格纸上补全轴对称图形以及进行简单图形的平移,形成空间观念和初步的几何直观。
【学业要求】图形的运动:能在实际情境中,辨认出生活中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现象,直观感知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特征,能利用平移或旋转解释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形成空间观念。
【教学提示】图形的运动教学尽量选择学生熟悉的情境,通过组织有趣的活动帮助学生认识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现象,感知特征,增强空间观念。
可借助方格纸,引导学生补全轴对称图形以及进行图形的平移,感受图形变化的特征;引导学生会从轴对称、平移的角度欣赏自然界和生活中的美;引导学生了解图案中的基本图形及其变化规律,感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空间观念。
(二)教材分析人教版教材从第一学段开始安排“图形的运动”的学习任务,且小学阶段安排了三个单元。
在第一学段二年级下册中学习“图形的运动(一)”,侧重于整体感受现象,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帮助学生直观认识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图形,在活动中积累图形运动的活动经验,为学生后续的学习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
第二学段四年级下册中学习“图形的运动(二)”,主要是对平移和轴对称图形的再认识,学生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及补全简单的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会运用平移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在观察、操作活动中,帮助学生积累图形运动经验,描或画出图形的运动和变化,促使学生在探索和理解“运动”的过程中,认识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第三学段五年级下册中学习“图形的运动(三)”,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学习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旋转90°后的图形,能从对称、平移和旋转的角度欣赏生活中的图案,并运用它们在方格纸上设计简单的图案,进一步增强空间观念。
平移运用平移知识解决问题例4二、《图形的运动(二)》课标要求《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学段目标”的“第二学段”中提出了“体验简单图形的运动过程,能在方格纸上做简单图形运动后的图形”。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内容”的“第二学段”中提出了“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及其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补全一个简单的轴对称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在方格纸上认识图形的平移与旋转,能在方格纸上按水平或垂直方向将简单图形平移,会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
三、课标解读运动是世间万物的基本特征,是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在现实生活中可以看到大量的运动现象,如平移、旋转、对称等。
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内容中,图形的运动有两种最基本的形式:一种是形状和大小不变,仅仅发生位变化的图形运动;另一种是形状不变而大小变化的图形运动。
第二学段中,图形的运动的课程内容及要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按要求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经过平移后的图形,会补全一个轴对称图形。
在第一、二学段,方格纸是学生认识图形运动很好的平台,利用它可以准确地描述图形的位置,定量刻画图形的运动,这样的描述和刻画又能加深学生对图形运动的认识和理解。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了通过观察、操作等,在方格纸上认识图形的平移与旋转,能在方格纸上按水平或垂直方向将简单图形平移,会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度,只要求图形沿水平或竖直方向平移,以及图形绕着一点旋转90度,不要求图形沿其他方向平移或绕着一点旋转任意角度。
两个学段的要求既体现了从整体到局部的认识过程,也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逐渐深入,循序渐进。
相应地,关于图形的运动(二)的具体编排,教材根据儿童已有的经验及心理发展规律按从易到难螺旋上升的编排原则优化知识结构,按以下三个层次加以编排:(二)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对称现象,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直观认识轴对称图形,能辨认轴对称图形。
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第四小学李莉一、填空1.如图是一种常见的图案,这个图案有()条对称轴,请在图上画出对称轴。
考查目的:巩固轴对称的图形的性质及对称轴的画法。
答案:2。
解析:这个图形是在长方形的基础上加了半圆,实际上只要知道了长方形的对称轴的画法,就可以画出这一题的对称轴。
2.下列图形中是轴对称图形的在括号里画“√”。
考查目的:回顾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能够正确的挑出轴对称图形。
答案:解析:除了第三个图形直角三角形外,其余图形都能够找到某一条直线,使得图形沿这一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
因此,除第三个图形外,其余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
3.等边三角形有()条对称轴,等腰三角形有()条对称轴,等腰梯形有()条对称轴。
考查目的:考查学生对于不同图形对称轴的寻找。
答案:3,1,1。
解析:学生对于对称轴的寻找,习惯于水平或垂直的方向,特别是等边三角形有的学生在寻找对称轴时可能会漏掉斜着的两条。
在练习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准备一些图形,进行验证,学生很快就会发现还有斜着的对称轴。
4.图形(1)向()平移了()格;图形(2)向()平移了()格;图形(3)向()平移了()格。
考查目的:考查学生对于平移的知识掌握情况。
答案:上,2;左,4;右,6。
解析:平移后和原图有重叠时,先要选取一个点,再找到它的对称点,然后数一数中间有几个格就是平移了几个格。
5.小汽车向()平移了()格;小船向()平移了()格;小飞机向()平移了()格。
考查目的:考查学生对于平移的知识掌握情况。
答案:右,8;左,7;上,4。
解析:在方格纸上平移图形时,把一个图形向某个方向平移几格,不是指原图形和平移后得到的新图形两个图形之间的空格有几格,而是指原图形的每个顶点都向这一方向平移了几格。
二、选择1.下列图形中,对称轴最多的是()。
A.正方形 B.圆C.长方形考查目的:是否了解不同图形的特点,找到对称轴。
答案:B。
解析:学生首先要了解不同图形的对称性,特别是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要点诠释:
1.轴对称指的是两个图形的位置关系,两个图形沿着某条直线对折后能够完全重合.
2.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对应线段的长度和对应角的大小相等,他们的形状相同,大小不变.
平移、旋转、轴对称对比
平移旋转轴对称
相同点变换前后的图形形状大小完全相同.
定义
把一个图形沿某一方向移动
一定距离的图形变换.
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定点转
动一个角度的图形变换.
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
线折叠的图形变换
图形
要素
平移方向
平移距离
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
角度
对称轴
性质
连接各组对应点的线段平行
(或共线)且相等.
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
等;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
线段的夹角都等于旋转角.
任意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
被对称轴垂直平分.
对应线段平行(或共线)且
相等.
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
等;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
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
即:对应点与旋转中心连线
所成的角彼此相等.
任意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
被对称轴垂直平分.
【典型例题】
类型一、图形的平移
1.下列各网格中的图形是用其图形中的一部分平移得到的是()
类型二、图形的旋转
2.如图1,ΔACB与ΔADE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B 和∠ADE都是直角,点C在AE上,如果ΔACB经逆时针旋转后能与ΔADE重合.
①请指出其旋转中心与旋转角度;
②用图1作为基本图形,经过怎样的旋转可以
得到图2?
举一反三:
【变式】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C和△DEF为等边三角形,AB=DE,点B、C、D在x轴上,点A、E、F在y轴上,下面判断正确的是()
A.△DEF是△ABC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得到的.
B.△DEF是△ABC绕点O逆时针旋转90°得到的.
C.△DEF是△ABC绕点O顺时针旋转60°得到的.
D.△DEF是△ABC绕点O顺时针旋转120°得到的.
类型三、图形的翻折
3、如图,由四个小正方形组成的田字格中,△ABC的顶点都是小正方形的顶点.在田字格上画与△ABC
成轴对称的三角形,且顶点都是小正方形的顶点,则这样的三角形(不包含△ABC本身)共有()
A.1个B.2个C.3个D.4个
【变式】如图,为保持原图案的模式,应在空白处补上()
4、正方形绿化场地拟种植两种不同颜色的花卉,要求种植的花卉能组成轴对称或中心对称图案,下面是三种不同设计方案中的一部分,请把图①、图②补成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并画出一条对称轴,把图③补成只是中心对称图形,并把中心标上字母P.(在你所设计的图案中用阴影部分和非阴影部分表示两种不同颜色的花卉.)
类型四、平移、旋转、轴对称
5、在如图所示的方格纸中,每个小方格都是边长为1个单位的正方形,图①、图②、图③均为顶点都在格点上的三角形(每个小方格的顶点叫格点),
(1)在图1中,图①经过一次变换(填“平移”或“旋转”或“轴对称”)可以得到图②;
(2)在图1中,图③是可以由图②经过一次旋转变换得到的,其旋转中心是点(填“A”或“B”或“C”);(3)在图2中画出图①绕点A顺时针旋转90°后的图④.
【变式】(1)分别观察甲组4个小题中的图形,看看每小题中的深色三角形是经过怎样的变换,变成浅色三角形的,并将各小题图形变换的规律填在横线上.(如,平移变换,旋转变换,中心对称,轴对称或几种变换的组合)
(2)按照你找出的甲组中各小题图形变换规律,将乙组对应小题中的图形进行相应的变换,并用阴影表示出变换后的图形.(即用甲组第1小题的图形变换规律,将乙组第1小题的图形变换,并画出图形,依次类推)
甲组:
变换规律:1.2.3.4.
乙组:
6、在小正方形组成的15×15的网格中,四边形ABCD和四边形A′B′C′D′的位置如图所示.(1)现把四边形ABCD绕D点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画出相应的图形A1B1C1D1,
(2)若四边形ABCD平移后,与四边形A′B′C′D′成轴对称,写出满足要求的一种平移方法,并画出平移后的图形A2B2C2D2.
【变式】如图,已知△ABC和两条相交于O点且夹角为60°的直线m、n.
(1)画出△ABC关于直线m的对称△A1B1C1,再画出△A1B1C1关于直线n的对称△A2B2C2;
(2)你认为△A2B2C2可视为△ABC绕着哪一点旋转多少度得到的?
7.如图,每个小方格都是边长为1个单位长度的小正方形.
(1)将△ABC向右平移3个单位长度,画出平移后的△A1B1C1.
(2)将△ABC绕点O旋转180°,画出旋转后的△A2B2C2.
(3)画出一条直线将△AC1A2的面积分成相等的两部分.
8.如图1,A、B、C是三种不同型号的卡片,其中A型是边长为a的正方形,B型是长为b、宽为a 的长方形,C是边长是b的正方形.
(1)小杰同学用1张A型、2张B型和1张C型卡片拼出了一个新的图形(如图2).请根据这个图形的面积关系写出一个你所熟悉的乘法公式,这个乘法公式是:
(2)用第(1)小题中的四张卡片(全部用上)再拼出一个轴对称图形,且能利用这个图形的面积说明第(1)小题中你写出的乘法公式.请你画出这个轴对称图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