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药物的理化相互作用
- 格式:docx
- 大小:20.62 KB
- 文档页数:4
药物相互作用药物相互作用指的是两种或多种药物在体内同时存在时对彼此的影响。
药物相互作用可能导致药效增强、药效减弱、药物不良反应增加或产生新的药物反应。
了解药物相互作用的机制和药物的互动关系对于合理用药至关重要。
药物相互作用的机制主要有以下几种:1. 药物代谢酶相互作用:某些药物可以干扰或促进体内的药物代谢酶活性,影响其他药物的代谢。
例如,某些药物可抑制肝脏中的CYP酶系统,从而使某些其他药物代谢速度减慢,药效增加。
2. 药物与受体的竞争:如果两种药物都在同一受体上竞争结合,可能导致其中一种药物的效果降低,或者双方的药物效应互相抵消。
3. 异源性药物与细胞通道的相互作用:某些药物可以通过细胞膜上的通道影响其他药物在细胞内的吸收和分布。
这可能导致某些药物的浓度上升或下降,从而影响其药效。
4. 药物对吸收和排泄的影响:某些药物可以干扰其他药物在肠道吸收和肾脏排泄的过程,从而影响其浓度和药效。
药物相互作用可分为药物同种相互作用和异种药物相互作用。
药物同种相互作用指的是同一种药物作用于不同受体上,可以增强或减弱药物的效应。
例如,阿司匹林可以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增强华法林的抗凝效果。
异种药物相互作用是指不同种类的药物在体内相互影响。
这种相互作用可能导致不良反应的增加或产生新的药物反应。
例如,一些降压药物与利尿剂合用可能增加低血压的风险。
了解和避免药物相互作用对于合理用药非常重要。
有以下几点建议:1. 在开始使用新药之前,一定要告知医生或药师正在使用的其他药物,包括处方药、非处方药和草药补品。
2. 不要随意更改剂量或停止用药,除非得到医生指导。
3. 遵循医生或药师的使用说明,严格按照药物的用法用量使用。
4. 定期复查各项生化指标和药物浓度,确保药物在有效浓度范围内。
5. 监测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应,如有出现不适,请及时向医生咨询。
在合理用药的过程中,了解和避免药物相互作用非常重要。
只有有效预防和控制药物相互作用,才能达到药物治疗的最佳效果,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第二章 药物的理化相互作用
第一节 作用类型
一、范德华力
(1) 取向力(dipole-dipole attraction):因极性分子取向产生的分子间作用
力
(2) 诱导力(induction force):极性分子的永久偶极和非极性分子的瞬间诱
导偶极之间产生的静电相互作用力
(3) 色散力(despersion force):瞬间偶极和瞬间诱导偶极间相互作用力
二、氢键(hydrogen bond):
定义:氢原子与其他电负性大的原子形成一种较强的、具饱和性和方向性的范
德华力键
分类:1、分子间氢键 2、分子内氢键
三、传荷络合作用(charge transfer complex)
定义:两个电性差异大的分子接触时,电子多的向电子少的转移部分电子形成
稳定的络合物。
四、离子键(ionic bond)
定义:阴、阳离子接触到一定距离时,引力与斥力达到平衡形成稳定的化学键
离子型药物+极性溶剂=离子-偶极作用
离子型药物+非极性溶剂=离子-诱导偶极作用力
五、疏水相互作用(hydrophobic interactions)
定义:非极性分子在极性水中倾向于积聚的现象
如有盗版,举报属实免费赠送本书内容,客服微信Y1778837892
第二节药物理化性质对药物制剂的影响
一、 药物理化学作用对药物性质的影响
(一)溶解度:1、结构相似者溶(分子化学键、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分子大小)
2、溶质、溶剂结构不相似者不溶
3、形成分子间氢键任意比例互溶,分子内氢键在非极性溶剂中增
大、极性溶剂中降低
(二)溶、沸点影响
分子间氢键:上升,需要破坏该键消耗能量
分子内氢键:降低,该键降低了范德华力
(三)对药物稳定性影响
制成络合物可提高稳定性
二、对剂型形成的影响
(一)液体制剂:1、混合溶剂可提高溶解度 2、高分子溶液等电位稳定性提高
(二)固体制剂:范德华力、氢键在压片的正作用和储存时的负作用
(三)其他:1、环糊精包合物
2、离子交换树脂:带有酸性或碱性高分子基团的功能性高分子聚
合物,可通过离子键与正/负电荷的药物形成水不溶聚合物盐,达到延长作用时
间,稳定释药速度,提高生物利用度作用。
3、固体分散体:药物以分子、胶态、微晶态分布在适宜材料中的-
4、共无定形药物系统:良好的稳定性、提高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
和溶出速度
第三节 药物与包材的相互作用
药包材(drug packaging materials):药品生产企业和医疗机构配制制剂时所使
用直接接触药品的包材和容器
作用:1、保护药品不受环境影响 2、保持药品原有属性
3、便于药品贮藏、运输、销售和使用
一、药物与药包材作用类型:迁移和吸附
玻璃:优:化学性质稳定、阻隔性好、物美价廉
缺:物理不稳定性、含氧化物、迁移入药液的危险性
塑料:优:质轻、耐碰撞、有韧性
缺:透气、透湿、耐热、物理化学稳定性出现问题
二、影响因素和处理办法
(一)建立相容性评价
玻璃:常见项目,迁移、吸附实验,有害金属释放,碱性离子释放,玻璃生
产工艺、成型后处理办法
塑料:对药物的吸附。添加剂的溶出,有害金属释放,水、氧渗入,水、挥
发性药物透出,
橡胶:有害添加物释放,添加物溶出,对药物的吸附,填充物脱落
金属:对药物的腐蚀,稳定性影响,对药物的吸附,金属膜完整性
第四节 药物与蛋白质相互作用
一、 结合部位:精氨酸、组氨酸、赖氨酸残基和含氮碱基
二、 作用机制:药物与蛋白质在疏水作用、静电力、范德华力作用形成复合物
能量转移条件:供能体发射荧光,供能体发射光谱和受能体吸收光谱有足
够重合,供能体和受能体距离不超过7nm
构象:圆二色谱法:α-螺旋、β-折叠的含量变化
同步荧光光谱法:特异性反应色氨酸、酪氨酸的化学微环境变化
核磁共振法:提供构象动力学信息
X射线晶体衍射法:肽链上除氢原子的其他原子空间排列信息
小脚中子衍射法:肽链所有原子空间排列信息
三、 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1、 对药物转运影响:
1) 转运至各器官的影响:组织液中药物浓度通过血清中药物浓度、
血清蛋白结合、及组织液蛋白结合进行预测
2)透过特殊生理屏障影响
2、对药物吸收影响 3、对药物药理作用的影响
4、对药物毒副作用的影响 5、对抗生素药物作用影响
四、载药纳米粒与蛋白质结合对药物体内转运影响
纳米粒通过呼吸道、消化道、注射、皮肤透过进入血液,经静电吸附、氢键作
用、疏水作用与蛋白质结合形成“蛋白冠”
(一)纳米粒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
范德华力、静电作用、氢键力、疏水力
(二)蛋白冠对纳米粒体内转运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