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药动学在临床药学中的应用
- 格式:ppt
- 大小:288.50 KB
- 文档页数:25
临床药学中药药动学研究药物治疗是临床医学中重要的手段之一,而药动学研究则是研究药物在人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的科学。
在临床药学中,药动学研究对于合理用药、优化治疗方案和减少药物不良反应都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本文将就临床药学中药物药动学研究的基本概念、方法及应用进行探讨。
一、药物药动学的基本概念药物药动学是研究药物在人体内的动力学过程,包括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两个方面。
1. 药代动力学药代动力学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主要包括吸收动力学、分布动力学、消除动力学等内容。
吸收动力学研究药物在人体内的吸收速度和程度,常用的参数有最大吸收速率(Ka)和吸收半衰期(T1/2Ka)等;分布动力学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分布情况,常用的参数有分布容积(Vd)和体表面积(BSA)等;消除动力学研究药物在体内的消除速度和方式,常用的参数有消除半衰期(T1/2)和清除率(CL)等。
2. 药效动力学药效动力学研究药物在人体内的药理效应,包括药物的作用机制、药效学模型、药效调控等内容。
药效学模型描述了药物剂量与药物效应之间的关系,常用的模型有Emax模型、Sigmoid Emax模型等。
药效调控研究药物作用的调控因素,如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遗传因素等。
二、药物药动学研究的方法药物药动学研究的方法主要包括体内试验和体外试验两种。
1. 体内试验体内试验是将药物给予动物模型或人体,通过采集生理样本,测定药物在体内的浓度变化,进而推断药物在人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
常用的体内试验方法包括药物动力学研究中的静脉给药法、口服给药法、皮下给药法等。
2. 体外试验体外试验是利用体外实验系统,通过测定药物在体外的变化规律,推断药物在人体内的药动学过程。
常用的体外试验方法包括药物动力学研究中的体外药物溶出、药物稳定性、代谢酶活性等测定方法。
三、临床药学中药物药动学研究的应用临床药学中药物药动学研究的应用非常广泛,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药物动力学在临床药学中的应用》(答案在文末)温馨提示:福建华博施教机构的执业药师继续教育考试题为随机抽取题库内部分题目进行考试,该文档列出了该科目的所有考试题目及答案。
若5次未通过考核,则需重新学习该课视频课程。
1、对于t1/2较长的药物,如何设计临床给药方案()A.首次给以负荷剂量B.加大给药剂量, 适当延长给药间隔C.适当缩短给药间隔、多次分剂量给药D.采用静脉滴注给药方案2、为什么氨基糖苷类药物要一天一次给药?()A.该药物属于浓度依赖型药物B.该药物属于时间依赖型药物C.氨基糖苷类药物通常对革兰阴性菌产生较长的PAED.本类药物有首剂效应(FEE)E.一日一次的给药方案可降低肾毒性和耳毒性3、下列哪种药物不需要作血药浓度监测?()A.万古霉素B.丙戊酸C.他克莫司D.阿奇霉素4、研究群体药动学参数的常用程序是()A. Wagner法B. Giusti-Hayton法C. NONMEN法D. Higuchi法5、下列哪种抗生素属于浓度依赖性抗生素?()A.阿米卡星B.头孢噻肟C.阿奇霉素D.万古霉素6、非线性药动学特征的药物的动力学过程可能会受到合并用药的影响,因为其他药物可能竞争酶或载体系统。
()A.正确B.错误7、以下关于老年人药物动力学的变化,哪些是正确的?()A.对药物胃排空速度减慢B.脂溶性药物分布容积减少C.经肾排泄老年人药物半衰期延长D.蛋白结合率高的药物游离浓度增加E.经肝代谢药物半衰期延长8、新生儿适宜皮下注射给药。
()A.正确B.错误9、下列是单室模型参数的有()A.吸收速率常数KaB.表观分布容积VC.清除率CLD.隔室间清除率Q10、下列是二室模型参数的有()A.吸收速率常数KaB.表观分布容积V1,V2C.清除率CLD.隔室间清除率Q11、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在实际工作中,主要根据AIC值来判断隔室模型,若用AIC法判断有困难时,可采用残差平方和方法。
B.判断模型时最好静脉注射给药并采足够的点。
药物动力学在临床药学中的应用药物动力学是指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过程。
对于临床药学而言,药物动力学是至关重要的,它能帮助临床药师更好地了解和预测药物在患者体内的表现,从而指导用药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一、药物动力学概述1. 药物吸收药物吸收是指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到血液循环的过程。
它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药物的理化性质、给药途径和个体差异等。
了解药物吸收的特点和规律可以帮助临床药师选择合适的给药途径,并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进行个体化用药。
2. 药物分布药物分布是指药物在体内组织和器官中的分布情况。
它受到血液循环、药物与蛋白结合、脂溶性等因素的影响。
临床药师需要了解药物分布的规律,从而确定药物的给药剂量和给药间隔,以及预测药物在靶组织的作用情况。
3. 药物代谢药物代谢是指药物在体内被生物转化成代谢产物的过程。
主要发生在肝脏中。
了解药物代谢的途径和速度可以帮助临床药师评估患者的肝功能,并指导用药剂量的调整。
4. 药物排泄药物排泄是指药物从体内排出的过程。
主要通过肾脏排泄和肠道排泄。
了解药物排泄的规律可以帮助临床药师评估患者的肾功能和肠道功能,并指导用药剂量的调整。
二、药物动力学在临床药学中的应用药物动力学在临床药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能帮助临床药师评估药物的疗效和毒副作用,从而指导用药方案的制定。
它能帮助临床药师了解患者的体内药物浓度的变化,从而指导用药剂量的调整。
另外,它还能帮助临床药师评估患者的肝肾功能和药物相互作用等情况,从而指导用药的安全性和合理性。
三、个人观点和理解作为一名临床药师,我认为药物动力学是非常重要的。
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药物在体内的表现,从而指导临床用药。
在未来,我希望能够进一步深入学习和掌握药物动力学的知识,不断提升自己的临床实践能力。
总结药物动力学在临床药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有助于临床药师更好地了解和预测药物在体内的表现,从而指导用药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个体化用药和合理用药也是未来临床药学发展的重要方向,而药物动力学无疑将在这个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药物代谢动力学在临床药学中的应用研究引言药物代谢动力学是药物在体内被代谢和清除的过程,对于临床药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药物在体内的代谢途径、药效的产生机制,以及药物在不同人群中的药代动力学变化。
本文将探讨药物代谢动力学在临床药学中的应用研究。
一、药物代谢动力学的基本概念药物代谢是指药物在体内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转化成代谢产物的过程。
药物代谢动力学则是研究药物代谢的速度和机制。
药物代谢通常发生在肝脏,也可在肾脏、肠道和肺部等器官进行。
代谢反应主要包括氧化、还原、水解和甲基化等。
二、药物代谢动力学在药代动力学研究中的应用药代动力学研究是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
药物代谢动力学是药代动力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研究药物的代谢速度和途径,可以了解药物在体内的药效和毒性,指导药物的临床应用。
例如,药物代谢动力学可以帮助我们确定药物的剂量,避免药物在体内的蓄积和毒性,提高治疗效果。
三、药物代谢动力学在药物相互作用研究中的应用药物代谢动力学也可以帮助我们研究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药物相互作用是指一种药物影响另一种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和效果的情况。
通过研究药物的代谢途径和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可以预测药物之间是否存在相互作用,从而避免不良反应和提高治疗效果。
四、药物代谢动力学在个体化用药中的应用个体化用药是根据个体的基因型、表型和生活习惯等因素,为患者量身定制药物治疗方案。
药物代谢动力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不同个体之间药物代谢的差异,指导个体化用药。
例如,一些基因多态性导致某些患者对某种药物的代谢速度较快或较慢,通过研究药物代谢动力学可以调整药物的剂量,减少不良反应。
五、结论药物代谢动力学在临床药学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深入研究药物代谢动力学,可以更好地了解药物在体内的代谢特点,指导合理用药,提高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
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应该进一步深入探讨药物代谢动力学的机制,提高个体化用药的水平,为临床药学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课程内容与基本要求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是药学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课,其中生物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及其剂型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过程,阐明药物的剂型因素,机体生物因素和药物疗效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药物动力学是应用动力学原理与数学处理方法,定量地描述药物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过程的量时变化或血药浓度经时变化动态规律的一门科学。
本课程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了解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对于新药、新剂型与新制剂的研究与开发及临床合理用药的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
掌握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的基本工作原理、基本计算方法和基本实验技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一定的动手能力,为毕业后从事新药研发和药学服务等专业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课程学习进度与指导(*为重点章节)第九章多室模型 1 学习课件,理解多室模型特点和识别方法第十章* 多剂量给药 3 学习课件,重点掌握稳态血药浓度的计算第十一章非线性药物动力学 2 学习课件,重点理解特点,机制和识别方法第十二章统计矩分析 1 学习课件,掌握MRT含义及计算第十三章* 药物动力学在临床药学中的应用3 学习课件,重点掌握给药方法设计方法第十四章* 药物动力学在新药研究中的应用3 学习课件,重点掌握第一章生物药剂学概述一、学习目标掌握生物药剂学的定义,剂型因素与生物因素的含义。
熟悉生物药剂学的研究内容和进展,了解生物药剂学研究在新药开发中的作用。
二、学习内容生物药剂学的定义与研究内容;剂型因素与生物因素的含义。
三、本章重点、难点生物药剂学的概念;剂型因素与生物因素的含义。
四、建议学习策略通读教材后观看视频,并复习相关药剂药理知识帮助理解.五、习题一、名词解释1、生物药剂学(Biopharmacutics)2、吸收(absorption)3、分布(distribution)4、代谢 (metabolism) 5、排泄 (excretion) 6、转运 (transport) 7、处置 (disposition) 8、消除 (elimination) 二、简答题1.简述生物药剂学研究中的剂型因素。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教学大纲【概要】课程名称: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英文名称:bioparmaceutics and pharmacokinetics课程性质:专业课面向专业:药学本科、药物制剂本科、药学(营销方向)本科选用教材:《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第四版),刘建平主编出版单位:人民卫生出版社总学时:72学时(理论课40学时,实验课32学时)【前言】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是药学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
药物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是应用动力学原理与数学处理方法,定量描述药物在体内动态变化规律的学科。
药物通过各种途径进人体内,其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即ADME过程均存在“量时”变化或“血药浓度经时”变化,对这一动态变化过程规律进行定量描述即为药物动力学的基本任务。
生物药剂学(Biopharmaceutics;Biopharmacy)是研究药物的剂型因素、生物因素与药效(包括疗效、副作用和毒性)关系的一门科学。
主要研究药物在体内的量变规律及影响这种量变规律的因素。
为剂型设计、制备工艺与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以保证临床用药的高效性和安全性。
生物药剂学在保证药品质量、新药开发和临床合理用药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本大纲通过对药学本科生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实验等方式进行教学。
根据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课程的特点,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使学生具有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技术,培养基础知识踏实、专业知识雄厚技术能力精湛的全面发展的高质量药学人才。
为从事新药研究开发、合理制药、保证安全用药等工作,更好地为卫生保健事业服务打下良好的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教与学,力求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不仅培养学生具有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技术,而且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严谨的科学作风,为从事新药研究开发、合理制药、保证安全用药等工作,更好地为卫生保健事业服务打下良好的基础。
临床药学导论复习要点第一章绪论1、临床药学与临床药师的基本概念.临床药学是以提高临床用药质量为目的,以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为核心,重点研究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方法的综合性应用技术学科。
临床药师是以系统临床药学专业知识为基础,熟悉药物性能与作用,了解疾病治疗要求和特点,参与用药方案设计、实施与评价的临床专业技术人员.2、临床药学的学科特色.(1)综合性特色:临床药学是医学与药学相结合的产物;学科的目的决定了临床药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药物治疗具有综合性特色;临床药学的实践需要综合技能。
(2)实践性特色:临床药学的实践性是由学科目的决定的,提高临床用药质量的过程必然是在临床药物应用实践中,目的是否达到也必然是通过关注临床药物应用结果进行评价的。
(3)社会性特色:无论是临床药学研究还是实践,都体现出与社会的紧密联系,社会因素,社会因素是影响临床药学学科发展和临床药学实践的重要因素.3、临床药师的职业特征与职业发展方向。
答:(1)临床药师的专业特征:临床药师工作职责的核心是提供负责药物治疗,改善用药者生活质量。
(2)临床药师的服务特征:服务于用药者;服务于现代医疗团队;服务于社会。
(3)临床药师的社会心理特征:由于临床药师承担的社会角色不同,服务的社会群体不同,产生了相应的社会心理特征.以病人为中心、以合理用药为核心的临床服务模式,将药学工作向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和现代化的方向发展.第二章药学与药品1、药学与药品的定义、药品的特殊性。
药品是人类对付疾病最有力的武器,在人类漫长的生存斗争中保障了人类的健康。
药学是研究药物的发展、开发、制备及其合理使用的科学,也称为药物科学。
药品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生命关联性、质量重要性、高技术性、公共福利性、品种多产量有限。
2、药学的任务、药品的类别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药学的主要任务:研究新药及其制剂;阐明药物作用机制;研究药物制备工艺;制定药品的质量标准,控制药品质量;开拓医药市场,规范药品管理;促进、评估及保证药物治疗的质量。
第八章单室模型例 1给某患者静脉注射一单室模型药物,剂量1050 mg,测得不一样时辰血药浓度数据以下:试求该药的k, t1/2,V,CL,AUC 以及 12 h 的血药浓度。
解:( 1)作图法依据 lg C k,以 lgC 对 t 作图,得一条直线t lg C0(2)线性回归法采纳最小二乘法将相关数据列表计算以下:计算得回归方程:lg C其余参数求算与作图法同样例 2某单室模型药物静注 20 mg,其除去半衰期为 3.5 h,表观散布容积为 50 L ,问除去该药物注射剂量的 95% 需要多少时间? 10 h 时的血药浓度为多少?例 3静注某单室模型药物200 mg,测得血药初浓度为20 mg/ml, 6 h 后再次测定血药浓度为12 mg/ml,试求该药的除去半衰期?解:例 4某单室模型药物 100mg 给患者静脉注射后,准时采集尿液,测得积累尿药排泄量Xu 以下,试求该药的 k,t1/2 及 ke 值。
t (h)0Xu (mg)0例 6某一单室模型药物,生物半衰期为 5 h,静脉滴注达稳态血药浓度的95%,需要多少时间?解:例 5某药物静脉注射1000 mg 后,准时采集尿液,已知均匀尿药排泄速度与中点时间的关系lg X uc30 L,求该药的 t1/2,ke,CLr为t,已知该药属单室模型,散布容积以及80 h 的积累尿药量。
解:例 7某患者体重 50 kg ,以每分钟 20 mg 的速度静脉滴注普鲁卡因,问稳态血药浓度是多少?滴注 经历 10 h 的血药浓度是多少?(已知 t1/2 = 3.5 h ,V = 2 L/kg )解题思路及步骤: k 0k 0① 剖析都给了哪些参数? C ss C (1 e kt )kV kV② 求哪些参数,对应哪些公式?,③ 哪些参数没有直接给出,需要求算,对应哪些公式?k 0 20 60 1200 ( mg / h )V 502100 ( L )kt1/2例 8对某患者静脉滴注利多卡因,已知 t1/2 = 1.9 h ,V = 100 L ,若要使稳态血药浓度达到 3 mg/ml ,应取 k0 值为多少?k 0 解题思路及步骤:Cssk 0C ss kV① 剖析都给了哪些参数? kV② 求哪些参数,对应哪些公式?③ 哪些参数没有直接给出,需要求算,对应哪些公式?k9 3t1/2例 9某药物生物半衰期为 3.0 h ,表观散布容积为 10 L ,今以每小时 30 mg 速度给某患者静脉滴注,8 h 即停止滴注,问停药后 2 h 体内血药浓度是多少?解题思路及步骤:① 剖析都给了哪些参数?② 求哪些参数,对应哪些公式?C=C 0 + e-kt③ 哪些参数没有直接给出,需要求算,对应哪些公式?k 0kC例 10 t1/2kV给患者静脉注射某药 20 mg ,同时以多少?(已知 V = 50 L , t1/2 = 40 h )解:(1 e kt)20 mg/h 速度静脉滴注该药,问经过 4 h 体内血 药浓度例 11 地西泮治疗癫痫发生所需血药浓度为 0.5-2.5 mg/ml ,已知 V = 60 L ,t1/2 = 55 h 。
《生物药剂学和药物动力学》教学大纲课程编码:(040905A-药)适用专业:药学、药学(日语)、药学(英语)、药物制剂、中药学、中药学(日语)、中药资源与开发一、前言《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是研究药物及其制剂在生物体内的动态过程并应用数学分析手段来处理的一门课程。
主要内容包括药物在生物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采用隔室模型、非线性动力学或统计矩分析药物体内过程,并将药物动力学参数应用于新药研发。
生物药剂学和药物动力学。
二者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生物药剂学是解析药物体内过程的机制的学科,而药物动力学是定量描述药物体内过程的学科。
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影响药物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四个过程的生理因素和剂型因素。
计算药物动力学参数的方法。
熟悉生物药剂学原理在制剂设计尤其是缓控释制剂中的应用。
了解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药物动力学在临床药学和新药研发中的应用。
理论课36学时,学分2.0。
教材选用梁文权主编《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第三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出版。
二、理论课内容与要求第一章概述(1学时)[基本内容]生物药剂学的含义、研究内容、研究意义、产生和发展过程。
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概念。
转运、消除和处置的概念。
[基本要求]掌握:生物药剂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剂型因素与生物因素的含义。
熟悉:生物药剂学研究意义、产生和发展过程。
了解:生物药剂学研究在新药开发中的作用。
难点:药物的体内过程。
第二章口服药物的吸收(4学时)[基本内容]生物膜的结构与性质,药物的转运机制。
影响口服药物吸收的生理因素,药物的理化性质因素和剂型因素。
[基本要求]掌握:药物的转运机制。
生理因素、药物因素和剂型因素对口服药物吸收的影响。
熟悉:胃肠道的结构、功能和药物的吸收过程。
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及其应用。
了解:口服药物吸收的研究方法。
难点:药物转运机制。
第三章非口服给药的吸收(2学时)[基本内容]药物在注射部位、皮肤、口腔、鼻粘膜、肺部、眼部和直肠及阴道中的吸收转运机制以及相应的影响因素,生理因素、药物的物理化学因素、剂型和制剂因素。
药学在临床药学中的应用药学作为一门研究药物的学科,对于临床药学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在临床药学中,药学的应用可以帮助医务人员合理用药,提高治疗效果,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
本文将从药物研发、药物选择与应用、药物监测与评估等方面探讨药学在临床药学中的应用。
一、药物研发药物研发是药学的重要领域之一,其目的是开发新型药物,满足临床上对于治疗疾病的需求。
药物研发过程中,药学专业人员可以通过药物化学、药理学等专业知识,筛选出具有潜在药效的化合物,进行药效评价和药代动力学研究,最终筛选出适合临床应用的药物。
二、药物选择与应用在临床药学中,药学专业人员通过对患者的病情、个体差异等进行综合评估,选择适合的药物进行治疗。
药学专业人员可以通过药物相互作用、对药物的敏感性等方面的了解,选择最佳的药物组合方案。
此外,药学专业人员还可以根据临床指南和治疗准则,对药物进行合理应用,并提供药物剂量调整等相关建议。
三、药物监测与评估在药物治疗过程中,药学专业人员可以通过药物浓度监测等手段,监测患者体内药物的浓度,从而调整药物剂量,确保患者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此外,药学专业人员还可以通过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药物不良反应问题,减少患者的痛苦和医疗费用。
总结起来,药学在临床药学中的应用十分广泛。
药学专业人员通过药物研发、药物选择与应用、药物监测与评估等方面的工作,为临床医务人员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和指导,使得药物治疗更加科学、个体化。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药学的应用也在不断拓展,未来药学在临床药学中的作用将会更加突出。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 第一章 生物药剂学概述 1、 生物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及其剂型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过程,阐明药物的剂型因素,机体生物因素和药物疗效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2、 研究生物药剂学的目的:为了正确评价药物制剂质量,设计合理剂型、处方及制备工艺,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使药物发挥最佳的治疗作用并确保用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3、 影响剂型体内过程的剂型因素药物的某些化学性质、药物的某些物理因素、药物的剂型及用药方法、制剂处方中所用的辅料的性质及用量、处方中药物的配伍及相互作用4、 影响剂型体内过程的生物因素:种族差异、性别差异、年龄差异、生理和病理条件的差异、遗传因素第二章 口服药物的吸收1、被动转运的特点:(1)从高浓度侧向低浓度侧的顺浓度梯度转运;(2)不需要载体,膜对药物无特殊选择性;(3)不消耗能量,扩散过程与细胞代谢无关,不受细胞代谢抑制剂的影响;(4)不存在转运饱和现象和同类物竞争抑制现象;2、膜孔转运中分子小于微孔的药物吸收快,如水,乙醇,尿素,糖类等。
大分子药物或与蛋白质结合的药物不能通过含水小孔吸收。
3、主动转运的转运速率可用米氏(Michaelis-Menten )方程描述:4、主动转运的特点①逆浓度梯度转运;②需要消耗机体能量;③需要载体参与;④速率及转运量与载体量及其活性有关;⑤存在竞争性抑制作用;⑥受代谢抑制剂影响;⑦有结构特异性和部位特异性5、被动转运与载体媒介转运速率示意图,如右图6、胃排空:胃内容物从胃幽门排入十二指肠的过程。
7、胃空速率:胃排空的快慢用胃空速率来描述。
8、影响胃空速率的因素:①食物理化性质的影响;②胃内容物黏度、渗透压; ③食物的组成;④药物的影响。
9、肝首过效应:透过胃肠道生物膜吸收的药物经肝门静脉入肝后,在肝药酶作用下药物可产生生物转化。
药物进入体循环前的降解或失活称为“肝首过代谢”或“肝首过效应”。
10、避免首过效应的方法:答:①静脉、肌肉注射;②口腔黏膜吸收;③经皮吸收;④经鼻给药;⑤经肺吸收;⑥直肠给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