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护士预见性思维培养
- 格式:ppt
- 大小:1.33 MB
- 文档页数:69
预见性护理在急诊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摘要:急诊护士具有良好的预见性思维能力对急危重症患者进行病情观察。
急诊护士养成了预见性思维,提高了急诊抢救成功率,降低了急诊医疗纠纷。
在急诊护理病情观察中预见性思维的应用可提高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关键词:急诊护士;预见性思维;抢救预见性思维是人们根据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先于客观事物变化的、具有超前性的意识。
危重患者抢救是急诊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急救护理则是抢救工作的关键因素。
它贯穿于患者抢救的全过程,直接影响着抢救的成功与失败。
在急诊抢救中对护士的要求也更新更高。
护理抢救行为决不是被动地执行医嘱,而是根据患者的情况和随时可发生病情变化,要求护士护士思维敏捷,对病情观察有预见性,以最快的速度、娴熟的技术,做好抢救中的各项护理工作。
因此,急诊科护士的预见性思维显得尤其重要。
1 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14年1-12月间收治的56例急性脑出血患者,其中男20例,女16例,年龄36~78岁,平均61.5岁。
其中脑室出血12例,丘脑出血4例,脑桥出血4例,未分类16例;有高血压34例,意识障碍26例,发热21例,尿失禁或尿潴溜19例,消化道大出血2例。
2 预见性护理方法2.1 急救过程中的预见性护理(1)绝对卧床休息,保持周围环境安静,避免或减少不良刺激,将头部抬高15°~30°,以利于颅内静脉回流,使颅内压下降。
(2)给予充足的氧气吸入,以减少脑组织的无氧代谢,保护脑细胞的功能,防止脑组织变性、水肿、坏死,本组患者全部使用了氧疗,氧流量4~6L/min,氧浓度30%~40%。
(3)保持呼吸道通畅:①对昏迷舌后坠而至呼吸不畅的患者,应头偏向一侧,口稍向下以有利于分泌物流出,对有义齿的患者,应将义齿取出,必要时上口咽通气道。
②加强吸痰护理,使用柔软度高的一次性吸痰管,吸痰动作要轻柔,每次吸痰不超过15s,以防气管黏膜出血。
③对呕吐频繁者,应及时清除口腔中的食物残渣,防止窒息,对食物残渣颗粒大,不易吸出的患者,可在简易喉镜下直视咽喉部,用大口径吸痰管将呕吐物吸除,或用手直接掏出食物残渣。
急诊护士在急诊中的预见性护理思维【摘要】目的:探究急救护士在急诊中的预见性护理思维。
方法:选择在2020年8月-2021年8月本院收治的急诊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分组模式划分,对照与观察2组各50例。
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采取预见性护理思维。
对2组抢救成功率、护理前后心理状态以及急救与住院时间开展比较。
结果:研究组的抢救率更高,明显优于另一组。
在护理前,2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并无明显区别,但是,在护理后,发生显著变化。
在急救以及住院时间的对比中,都为研究组更短。
结论:在急诊中,护士有效落实预见性护理思维,可将抢救的成功率大幅度的提高,可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值得推广。
【关键词】急诊护士;急诊;预见性护理思维目前,伴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生活节奏的变快,各行业也获得有效发展。
但是,因为交通、重工业等导致的创伤也在增多。
有统计显示,损伤和外部中毒原因在居民死亡原因中占比第五,且呈年轻化趋势[1]。
急诊工作难度较高,而且,风险也很大。
所以,需要加强在急诊中的护理工作,实现对患者病情的有效的控制。
在以前所运用的护理中,多数护理人员被动的将医嘱执行,结合患者的情况进行护理工作。
在出现风险事件后,制定针对性处理措施,可将急诊抢救成功率大幅度的提高。
所以,急诊护士需要主动的实现对相应风险因素的防范。
也就是说,护士需要具有预见性护理思维,将随时可能出现的风险预防。
本研究对急诊患者采取不同的护理方案,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在本院收治的急诊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方式分组,每组50例。
对照组男性与女性患者26例、24例,年龄为16-75岁,平均年龄为(46.28±5.05)岁。
研究组患者男性、女性各为25例,年龄为19-74岁,平均年龄为(46.13±5.11)岁。
对2组患者在年龄等方面基础性资料比较,无显著区别。
所以,可对比。
1.2方法对照组开展常规的急诊护理,对于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情况开展密切的监测,严格依据医嘱用药。
急诊专科护士培训心得体会急诊专科护士培训心得体会1什么是思维?每个人都有思维,并且每个人的思维都不一样。
思维是是人脑对现实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加工形式,以内隐或外隐的语言或动作表现出来。
在危重病人的抢救过程中,护理工作是抢救成功的重要部分,急救护理思维贯穿于整个抢救过程,直接影响着抢救的成败。
护理抢救行为绝不是被动的执行医嘱,而是根据患者的情况和护理自身的规律独立分析、思考问题,迅速实施抢救措施。
所以急诊护理思维在急诊工作中的应用很重要。
急诊护理思维包括以下几点:第一,要有急诊护理总思维即急救团队思维。
急救团队精神:奉献精神、高度协调和合作精神、团队成就感和整体精神、急救工作的自豪感和敬业精神。
每一次抢救危重患者,不是一个医护人员能完成得了的,要依靠科室的急救团队(急诊医生和急诊各区域的护士)、医技科室及病区的配合,组成了医院的团队,体现了医院团队精神。
我们工作并不是为了工作而工作,有时候加班并不是为了加班而加班。
我们过的每一个分钟都是有意义充实的。
当科室工作很忙或者抢救病人需要我们的时候,休息的同志会毫不犹豫的回来帮忙。
当下班时间到了而忽然来了很多病人,我们准备下班的老师们会考虑到值班的同志会很忙甚至会忙不来,所以都会留下来一起完成一些工作才下班,而不是甩手离去。
当科室开会讨论问题、决议事情的时候,我们每个人都会以主人翁身份共同出谋献策,各抒己见以达到共识。
难道这不是凝聚力的表现吗?当我们训练急救护理配合,老师们一次又一次的示范心肺复苏、吸痰、洗胃、电除颤、呼吸机的使用等操作,手把手耐心的教我们。
这一切都是为了提高我们新护士的技能,提高抢救病人的成功率及护理服务质量。
每当我们抢救病人成功的时候,我们很有成就感、自豪感,觉得累了也值得。
第二,要有急诊分诊思维即降阶梯思维在工作中,经常看到老师们的沉着、理智与快速的反应能力,这很让我佩服。
她们就是应用了降阶梯思维。
降阶梯思维是指在急诊临床工作的症状鉴别诊断时,从严重疾病到一般疾病,从迅速致命疾病到进展较慢疾病依次鉴别的思维方式。
预见性思维在急诊急救护理中应用效果发布时间:2021-12-28T05:23:49.637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28期作者:陶艺文李婉[导读] 随着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前往医院看病就医的思想观念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转变。
急诊科室是医院内非常重要的对外服务“窗口”,急诊护理水平直接影响着医院的形象。
陶艺文李婉西安市中医医院陕西省西安市 710016摘要:随着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前往医院看病就医的思想观念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转变。
急诊科室是医院内非常重要的对外服务“窗口”,急诊护理水平直接影响着医院的形象。
预见性思维在急诊急救护理中的应用,有助于提高医院急诊急救护理水平。
笔者针对预见性思维在急诊急救护理中应用的有效措施进行了深入探析,希望对医院急诊急救护理效果的提高有所帮助。
关键词:预见性思维;急诊急救;护理引言:从当前医院急诊急救护理工作来看,其不再像以往一样,仅仅是被动的执行医生的吩咐和嘱托,而是需要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运用自身的理论知识体系,预见患者病情随时可能出现的变化。
这就对了急诊急救护士的思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需要在急诊急救护理中加强预见性思维的应用,以此达到更为理想的护理效果。
一、急救与确诊之间的因果关系医院护士人员是急诊科患者在急救期间连续24小时接触的群体,也是患者病情发生变化时第一时间做出反应的群体。
这就需要护士在护理急诊科患者时,必须第一时间发现患者病情的变化,对患者的病情发展规律以及病情可能发生的变化做出客观的评估,并能够快速、果断的做出应对的决策。
对于急诊科的患者来说,是否可以急救成功的关键在于在疾病治疗的“黄金时间”医护人员是否可以准确的对病情的发展做出判断以及采取的急救措施是否准确。
但是对于任何疾病来说,最终的确诊均需要根据相关检查结果来确定,像B超检查、CT检查等。
对于急诊科的患者来说,时间即生命,这些检查将消耗很多的时间,很可能会造成患者错过最佳急救的时间。
培养ICU护士预见性思维能力的探讨
培养ICU护士预见性思维能力的探讨
罗月荷
【摘要】[摘要]目的培养ICU护士的预见性思维能力,为患者赢得宝贵的抢救时机,以提高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方法对ICU护士进行定性预测、定量预测、定时预测的预见性思维能力培养,使其学会采用预见性思维对危急重症患者病情变化进行观察。
结果通过对ICU护士预见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显著提高了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减少潜在的医疗纠纷。
结论在ICU护理病情观察中预见性思维的应用可提高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期刊名称】中外医疗
【年(卷),期】2012(031)034
【总页数】2
【关键词】[关键词]急诊科;ICU护士;预见性思维
重症监护室(ICU),顾名思义就是以收治病情危重或具有潜在生命危险病人为主,所以ICU对危重症患者抢救成功率的高低可以直接反应一个医院综合抢救能力的水平。
ICU护士的护理质量与各种监测技术、复苏措施、检测手段以及高精尖技术一样直接影响了抢救的及时与否及成功率,所以ICU护士除了必须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精湛的抢救技术、良好的心理素质外,还需要具备较强的预见性思维能力,能够在威胁患者生命安全的病情变化出现之前就可以有所预见,并着重观察,使患者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最及时、有效的护理。
该院ICU自2010年开始系统的培训ICU护士的预见性能力,显著提高了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预见性护理思维在急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和重要性【摘要】目的分析急诊护士在急救护理工作中培养预见性护理思维的重要性及对急危重症患者抢救工作质量的影响。
方法本文从抢救和确诊的因果关系思维;针对不同的急诊患者护士应用预见性护理思维动态评估病情,加强预见性安全护理的思维;正确准备应用、科学管理急救设备物资的预见性思维;危重患者抢救时预防职业危险因素的预见性思维;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时的预见性思维等方面来论述预见性护理思维在急救护理工作中的作用。
结论急诊护士预见性护理思维的培养及应用是急救护理工作中的重要部分,提高了抢救成功率,减少医患纠纷和职业暴露的发生。
结论预见性护理思维是护理工作变被动为主动,体现了工作价值。
【关键词】预见性护理思维;急诊护理;应用和重要性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7.337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7-3788-02随着现代医学科学的飞速发展,卫生改革不断深入,医学模式,就医观念的转变,给医院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急诊科作为医院的“窗口”,即代表医院的形象,又折射了医院的综合实力,同时也是医院纠纷发生的“集中营”。
因此在急救护理工作中对护士的能力和素质要求也更新更高。
不但要有高超的急救护理技术,更要有科学的急救护理工作思维,要求护士思维敏捷,对病情观察有预见性和主观能动性。
急救护理工作不再是被动的执行医嘱,而是要根据患者的情况,运用医学理论知识,预见到随时可能发生的病情变化,以最快的速度、娴熟的技术,做好抢救中的各项护理工作,提高抢救成功率。
1抢救和确诊的因果关系思维护士是患者在就诊期间24小时连续接触的群体,是患者病情变化时出现各种危险状况的第一反应人,所以要求护士在接诊患者时要第一时间对急危重患者能够做到快速、准确评估病情、能根据病情发展的客观规律有预见性的想到可能出现的病情变化果断决策、争分夺秒地抢救患者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