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科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 格式:pdf
- 大小:196.84 KB
- 文档页数:2
护士的评判性思维实施步骤引言护士作为医疗团队的重要成员,承担着照顾病患、提供医疗服务等重要职责。
评判性思维是护士必备的核心能力之一,通过评判性思维的实施,护士能够更好地进行临床判断、问题解决和决策制定。
本文将介绍护士的评判性思维实施步骤,帮助护士提升其临床实践能力。
步骤一:收集相关信息评判性思维的第一步是收集相关信息。
在评估病患的状况时,护士应该收集并整理患者的病史、症状、实验室检查结果等相关资料。
此外,护士还应该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患者的主观感受和需求。
通过收集相关信息,护士能够更全面地了解病患的情况,为后续的评判提供依据。
步骤二:分析和解释信息在收集到相关信息后,护士需要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和解释。
护士应该将收集到的信息和已有的知识进行对比,分析出其中的关联和差异。
护士还应该尝试解释这些信息,寻找可能的原因和解决方案。
通过分析和解释信息,护士能够对病患的状况进行更准确的评估和判断。
步骤三:进行有效的推理和判断基于对信息的分析和解释,护士需要进行有效的推理和判断。
护士应该运用逻辑思维,结合已有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对病患的状况做出合理的推理和判断。
护士还应该考虑到不同的可能性和风险,评估每个决策的利弊,并选择最合适的方案。
通过有效的推理和判断,护士能够为病患提供更有效的治疗和护理。
步骤四: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在进行有效的推理和判断后,护士需要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护士应该综合考虑病患的状况、医疗资源的限制以及实际操作的可行性,提出能够解决问题的方案。
护士还应该与医疗团队和患者进行沟通,获得他们的意见和反馈,并进行必要的调整和修改。
通过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护士能够为病患提供最优质的护理服务。
步骤五:反思和改进评判性思维的实施并不是一次性的过程,护士应该在实践中不断反思和改进。
护士应该对自己的评判过程进行反思,寻找不足之处,并针对性地进行改进。
护士还应该学习和应用新的知识和技能,持续提升自己的评判性思维能力。
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培养护士是医疗团队的重要成员,在医疗护理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作为专业人士,护士们需要依据自己的职业素养和专业知识开展工作。
特别是在护理中,护士们需要具备较高的判断和分析能力,因此需要培养一定的评判性思维能力。
评判性思维是一种对信息进行分析和评估的过程,它可以帮助护士们更好地理解和处理问题。
下面我们介绍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方法:一、开放思维开放思维是指在面对新的问题和信息时,能够废除先入为主的观念和偏见,接受并尝试理解不同的观点。
护士在工作中需要经常处理各种问题,接收来自医生、病人、家属、同事等多方面的信息。
在接收信息的同时要有开放性的思维,不能受到主观的偏见或感情的影响。
这样才能从中寻求正确的答案或解决方案。
二、逻辑思维逻辑思维是指一种能够从多个角度判断和评估同一个问题或现象的思维方式。
护士需要在繁忙的工作中准确地判断问题和情况,不能出现判断偏差乃至导致病人和医护人员出现意外后果。
因此,逻辑思维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护士应该学会分析不同的信息来源,并做出正确的判断。
三、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是指一种刻意的、分析性的思考过程,能够从各种因素中构建、分析和解决问题。
护士要具备批判性思维能力,需要对医学文献、医疗协议和临床指南进行深入分析,以便能够预测和指导患者的行动。
四、判断力判断力是一种能够准确判断医疗实践是否证据强有力或准确的思维方法。
护士需要建立敏锐的判断力,并根据自己的判断来指导医疗实践。
护士应该考虑不同的因素,包括病人病情、患者的愿望、医疗工作的费用等等。
五、解决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指护士需要在护理中遇到各种问题时能够面对并解决这些问题的能力。
护士需要开展远程教育计划,学习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接受护士职业素养、专业知识和适应性培训是培养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好方法。
继续教育也有助于护士们掌握越来越复杂的技能和挑战。
护士评判性思维需要长期不断地训练和提高。
当护士们增强了自己的评判性思维和判断能力,他们会更好地了解患者病情,减少病人的风险。
急诊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培养及效果评价
吕红;苗京亚
【期刊名称】《解放军护理杂志》
【年(卷),期】2004(021)002
【摘要】目的把评判性思维的培养作为一种必要措施运用于急诊护士的素质培养,提高急诊科护士的业务能力.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及护士急救护理预案讨论等,在实践中进行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结果护士的专业技能明显提高,变被动执行为主动积极参与,提高了抢救患者的成功率.结论培养急诊护士的评判性思维能力,不仅能提高患者的救护成功率、促进急救护理的发展,而且有助于护士自身素质的提高.
【总页数】2页(P68-69)
【作者】吕红;苗京亚
【作者单位】解放军第105医院,急诊科,安徽,合肥,230031;解放军第105医院,急诊科,安徽,合肥,23003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197.323;R472.2
【相关文献】
1.通过抢救案例讨论培养ICU青年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的效果评价 [J], 王艳
2.Taba 教学法培养临床低年资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的效果评价 [J], 刘琬椿;苏霖;汪爱茹;汪淼芹
3.急诊科年轻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J], 魏晓艳
4.急诊科低年资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实践体会 [J], 李舒霞
5.案例分析法在急诊科全日制实习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J], 陈月娥;黄燕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护士培养评判性思维能力的方法一、要有足够的专业知识及经验做支撑要想对一个事物有个初步的判断,首先就要对这个事物有个清晰的了解,而这个了解的过程,就需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及专业实践做支撑。
二、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及慎独修养培养自己的评判性思维能力,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及慎独修养,有愿意站在患者及家属角度,真心实意为患者着想的那颗心,有为了病人能够最大程度康复,自己愿意竭尽所能的意愿。
护理工作是琐碎的,很多操作也都是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独自完成,具有主观意识的病情观察更是如此。
所以,高度的慎独修养在护理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
当一个有疑问的医嘱出现,当患者出现了不同寻常的异常,在无任何人监督的情况下,你只有自己愿意去思考,去判断,愿意用心解决,才能使问题得到及时处理。
如果不管出现任何情况都机械地执行,不问对错,不管是非,不总结经验教训,事后也从不进行反思,那么评判性思维能力永远也不会提高。
三、有探究精神,不只看问题表面探究精神,需要遇到问题既要知其然,又要知其所以然。
护理工作琐碎,但特别疑难的操作并不是很多,如果每天只是简单机械的重复,只注重问题表面,看到问题解决问题,不去深究问题发生的原因,不去总结经验,吸取教训,那么近些年来医院招聘护士要求越来越高的学历也就变得毫无意义。
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在遇到问题时多问几个为什么,利用自己学到的专业知识及能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找出问题发生的原因,进而积累总结,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四、打破惯性思维,不盲从所谓惯性思维,指人习惯性地循以前的思路思考问题。
惯性思维常会造成思考事情时有些盲点,且缺少创新或改变的可能性。
惯性思维有时候是导致人误入歧途、阻碍人思维发展的一种绊脚石。
但凡事都有例外,护理工作也一样。
一旦遇到特殊情况,在常规无法解除及解释的情况下,一定要打破惯性思维,开拓思维模式,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及经验教训去分析判断。
实习护士如何培养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在医疗行业中,护士是医疗团队中不可或缺的一员,承担着照顾患者、协助治疗和促进康复的重要职责。
对于实习护士来说,除了掌握基本的护理技能外,培养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更是至关重要。
这不仅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还能为其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批判性思维是一种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分析、评估和推理的能力,而问题解决能力则是运用所学知识和经验,有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对于实习护士而言,这两种能力相互关联、相互促进。
首先,实习护士要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护理工作是一项充满挑战和变化的工作,不能仅仅满足于机械地执行医嘱和完成常规操作。
要有主动学习的意愿,对护理过程中的现象和问题保持好奇心,积极寻求答案。
例如,在给患者进行静脉输液时,不能只是按照流程操作,还要思考为什么要选择这个部位进行穿刺,不同的药物对输液速度有什么要求等等。
扎实的专业知识是培养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基础。
实习护士在学校里学习了大量的理论知识,但这些知识在临床实践中需要进一步深化和应用。
要认真学习护理专业的基础课程,如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等,了解人体的生理病理机制和药物的作用原理。
同时,要熟悉各种护理操作的规范和流程,掌握常见疾病的护理要点和注意事项。
只有具备了扎实的专业知识,才能在面对复杂的临床问题时做出准确的判断和决策。
多观察、多思考是培养批判性思维的重要途径。
在实习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治疗反应和心理状态,注意收集各种信息。
比如,患者的面色、呼吸、脉搏等生命体征的细微变化,可能预示着病情的发展。
要思考这些变化的原因和可能产生的后果,并及时向带教老师汇报。
同时,要观察带教老师和其他护士的工作方法和处理问题的方式,学习他们的经验和技巧,思考其中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积极参与病例讨论也是培养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有效方法。
在病例讨论中,实习护士可以听取不同医护人员对同一病例的分析和见解,了解不同的观点和思路。
急诊科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目的:分析如何提高急诊护士的评判思维能力,确保急救护理的质量。
方法:通过向护士讲解与护理评判思维能力有关的理论知识,同时书写日记,培养护士运用护理程序的能力以及为护士创造自觉性实践评判性思维的临床护理氛围。
结果:提高了急诊护士的评判性思维能力。
结论:评判性思维能力是每个急诊护士应具备的临床综合能力,培养急诊护理评判思维的能力意义非常重大。
标签:急诊;护理;评判思维能力;急救护理评判性思维即批判性思维,是一种自我调整、有目的判断过程,是20世纪30年代德国法兰克福学派创立的一种批判理论,所提倡和主张的是一种科学的判断思维模式[1]。
延伸到护理学中即是在解决护理问题时如何反思和推理的过程。
思维发展的内在动力就是评判性思维,因此护士应把评判性思维方式应用在执行医嘱,观察病情,科学研究中去,即在护理工作中要有质疑和探索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态度,这样才能提高护理质量。
特别是急诊科,在抢救时间紧迫,条件有限的急救工作中,医护合作的性质就尤为突出,此时,护士的评判性思维就显得很重要。
一个成熟的具有评判性思维的护士不仅能起到层层把关的作用,有效减少误诊,漏诊的发生,还能及时为急救患者进行有预见性的救护,为急危重患者赢取宝贵的黄金时间,但是,目前很多的急诊护士在工作中缺乏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鉴别能力差,只会机械性的执行医嘱[2],针对此种现状,本院急诊科从2010年1月~2011年1月对全科护士进行评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现将经验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科2010年1月~2011年1月护理人员19名,年龄为19~40岁,平均28岁。
1.2 方法1.2.1 学习理论知识明确评判性思维概念,认清其与开展护理工作的相关性。
理论学习由护士长以业务学习方式进行授课。
1.2.2 组织护士分组讨论护士长在每天早会以及业务学习时,要针对急诊科护理案例,验证实施评判性思维的必要性。
培育急诊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摘要】目的分析新形势下军队医院护理队伍的人员组成发生转变,为确保急救护理质量,提高护士素养。
方式讲解评判性思维相关理论知识案例分析及护士急救护理预案,培育运用护理程序的能力,进行书写学习日记,制造自觉性实践评判性思维的临床护理气氛。
结果急诊护士的评判性思维能力明显提高。
结论具有评判性思维是当前军队医院急诊护士临床综合能力的重要组成部份,培育急诊护士的评判性思维的能力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急诊,护士;评判性思维;培育;素养急诊科护理工作忙、急、杂、乱,2020至2020年护士进行问卷调查显示80%以上的护士在从事急诊工作初期碰到紧急突发事件(如重型外伤,猝死等各类突发事件)高度紧张,没有独立试探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需要护士具有对问题进行评判性分析、评估、判定、决策能力即评判性思维,以达到减缓紧急状况与护理人员现状之间的矛盾,针对护士机械的执行医嘱而不假思索,我科从2020年1月开始对全科护士进行评判性思维教育和培育收到必然的成效,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式一样资料我院急诊科2020年护理人员18人,平均年龄岁,2020年护理人员21人,平均年龄岁。
方式理论学习法评判性思维在护理学中的应用,护理程序及护理预案和应急预案流程,如急性肺水肿和消化道大出血的应急预案和流程等。
由护士长和学习组长以业务学习方式讲课进行理论学习。
组织讨论法护士长利用天天晨会时,围绕急救工作中,运用护理程序解决相关问题组织讨论,如:急救患者显现那些现存的或潜在的护理问题,要紧护理的诊断,当班护士是不是处置适当。
由护士长抽考1~2名护士进行理论回答和各项专科技术操作,其他护士进行补充,护士长点评。
书写学习日记法每人选择1~2次在护理工作中独立分析,独立解决问题的案例,成功实践的心得以学习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分析收成和不足。
每一个月交给护士长批阅,并在护士会上展开交流。
成立自觉实践评判性思维的气氛护士长在急救护理与治理中运用评判性思维开展工作,在护理工作中发觉护士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时,护士长与护士一起分析,一起讨论,成立一种平等的交流方式,找到可行的解决方式,提高护士的踊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