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逻辑第三章
- 格式:ppt
- 大小:1.02 MB
- 文档页数:28
《形式逻辑》课后习题参考答案第三章简单命题及其推理(上)一、下列语境哪些直接表达判断?为什么?(3)、(5)直接表达判断二、下列命题属于何种性质命题?其主项和谓项的周延情况如何?1.全称肯定命题。
主项周延,谓项不周延。
2.全称肯定命题。
主项周延,谓项不周延。
3.全称肯定命题。
主项周延,谓项不周延(“没有一个不是”=“全都是”)。
4.全称否定命题。
主项谓项均周延(“没有一个是”=“全都不是”)。
5.特称否定命题。
主项不周延,谓项周延。
6.特称肯定命题。
主项谓项均不周延。
7.全称肯定命题(更具体地讲,单称肯定命题)。
主项周延,谓项不周延。
8.全称否定命题。
主项谓项均周延。
三、根据性质命题的对当关系,回答下列问题。
解:1.“所有商品都有商标”(属于SAP)与“所有商品没有商标”(属于SEP)是上反对关系,由SAP假不能够推出SEP真;“所有商品都有商标”(属于SAP)与“有些商品没有商标”(属于SOP)是矛盾关系,由SAP假能够推出SOP真。
(注意,在运用对当关系进行推断之前,所有的命题都要先转换为同素材的性质命题。
下同。
)2.“有些零件不是次品”(属于SOP)与“有些商品是次品”(属于SIP)是下反对关系,由SOP假能够断定SIP为真;“有些零件不是次品”(属于SOP)与“所有零件不是次品”(属于SEP)是差等关系,所以由SOP假可推断SEP为假。
3.这三个命题分别属于A、I、O和E命题,由它们为真可以推断它们各自的同素材的性质命题的真假如下:a.SAP真⊢SOP假、SIP真、SEP假b.SIP真⊢SEP假、SAP和SOP真假不定c.SOP真⊢SAP假、SEP和SIP真假不定d.SEP真⊢SAP假、SIP假、SOP真四、将下列命题进行换质,并用公式表示之。
1.S EP⊢S A P2.SIP⊢SO P3.SAP⊢SE P4.SOP⊢SI P五、下列命题能否换位?若能,请用公式表示之。
1.SIP⊢PIS2.SAP⊢PIS3.SOP不能换位4.SEP⊢PES六、下列推理是否正确?若正确,请把省略的推理步骤补充完整。
第三章判断(一)学习目得与要求:了解什么就是性质判断及其结构;理解掌握对当关系与主、谓项得周延情况;掌握各种判断得逻辑形式及其特征。
第一节判断得概述一、判断及其基本特征1、什么就是判断?判断就是对思维对象有所断定得思维形式。
概念就是反映思维对象得。
但就是,思维对象不就是孤立存在得,它们之间就是相互联系得。
某对象具有某种性质,某对象不具有某种性质;甲对象与乙对象之间具有某种关系或不具有某种关系,这些都就是事物得情况。
事物得情况与事物得情况之间也有联系,这种联系也就是一种事物得情况,就是较为复杂得事物情况。
反映事物情况不就是概念这种思维形态能够胜任得,必须用概念组成判断这种思维形态,才能反映种种事物情况,即反映对象之间得种种联系。
事物情况就是一种客观存在,只有当人们在实践基础上认识了某种事物情况存在或不存在,然后才能在思维中肯定或否定这种事物情况,即对这种事物情况做出断定,形成判断。
例如:①文学就是社会生活得反映。
②语言不就是生产工具。
2、判断得基本特征(1)判断总有所断定。
判断反映事物情况得存在就就是在进行断定,它或者肯定某事物情况存在,或者否定某事情情况存在,都就是在断定。
任何判断总要对事物情况做出断定。
如果一个语句表达得思想无所断定,就不就是判断。
(2)判断总有真有假。
符合客观实际得就是真判断,不符合客观实际得就是假判断。
具体判断在事实上得真假问题虽然就是逻辑所关心得,却不就是逻辑所着重研究得。
逻辑学主要研究判断得逻辑形式得真假条件及真假关系,从而由判断组成推理,进行有效得思维活动。
二、判断与语句判断与语句既有密切联系又有区别。
1、判断与语句得密切联系同任何概念都就是用语词表达得一样,任何判断都就是用语句表达得。
语句就是判断得物质载体,而判断则就是语句所表达得思想内容。
在传统逻辑中,可表达判断得语句通常叫命题,陈述句都就是命题,也都表达判断。
2、判断与语句得区别第一,判断与语句属于不同学科得研究对象。
形式逻辑》(金岳霖)读书笔记附目录:第一章形式逻辑的对象和作用第一节形式逻辑的对象第二节形式逻辑、数理逻辑与辩证逻辑第三节形式逻辑的作用第二章概念第一节概念的特征第二节概念与语词笫三节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第四节概念的种类第五节概念间的关系第六节定义什么是定义真实定义语词定义真实定义与语词定义的关系定义的规则第七节划分什么是划分划分的规则二分法划分与定义的关系习题第三章判断第一节判断的特征笫二节判断与语句第三节判断的种类第四节性质判断及其相互关系性质判断的形式A.E、I、O之间的真假关系第五节A、E、I、O的主项与谓项周延问题第六节关系判断及其相互关系关系判断的形式关系的对称性关系的传递性关系判断的量项笫七节假言判断第八节选言判断第九节联言判断第十节负判断第十一节各种复合判断之间的关系第十二节模态判断第十三节儿种特别的判断形式习题第四章演绎推理第一节推理的特征第二节推理的种类与演绎推理的特征第三节性质判断的推理:(一)直接推理换质法换位法换质位法附性法第四节性质判断的推理:(二)三段论三段论的定义与组成三段论的规则三段论的格与式三段论的还原省略三段论与复合三段论有关三段论的儿个问题第五节关系判断的推理第六节复合判断的推理假言推理选言推理联言推理二难推理儿种常见的以假言判断、选言判断和联言判断为前提的推理笫七节模态推理习题第五章归纳法第一节归纳法的特征第二节观察、实验与一些整理感性材料的方法观察与实验比较、分类、分析与综合笫三节简单枚举法与完全归纳法简单枚举法完全归纳法第四节类比法第五节判明因果联系的方法现象间的因果联系求因果联系的五种方法第六节概率与统计概率统计方法应用统计方法时常见的错误第七节假说假说的性质假说的发展假说的作用第八节归纳与演绎的关系习题第六章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第一节形式逻辑基本规律的一般性质第二节同一律第三节矛盾律第四节排中律习题第七章论证笫一节论证及其作用第二节论证的组成第三节论证的种类演绎论证和归纳论证直接论证和间接论证第四节论证的规则关于论题的规则关于论据的规则关于论证方式的规则第五节反驳笫六节儿种不正当的论证和反驳的手法习题附录逻辑史资料第一节弓I言第二节古话腊奴隶社会时期的逻辑学说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说斯多阿派与伊壁鸠鲁派的逻辑学说第三节欧洲中世纪封建主义时期的逻辑学说第四节欧洲近代资本主义时期的逻辑学说培根的归纳逻辑《波尔罗亚尔逻辑》康德的逻辑学说穆勒的归纳逻辑莱布尼兹到布尔的数理逻辑第五节中国逻辑思想的发展公孙龙的逻辑思想后期墨家的逻辑思想荀况的逻辑思想汉以后逻辑思想的发展第一章第一节pl-7读书笔记1 •形式逻辑的定义:是一门以思维形式及其规律为主要研究对象,同时也涉及一些简单的逻辑方法的科学。
《形式逻辑》教案第一章绪论各位同学好!这个学期里,我们将一起进行一场神奇的逻辑之旅,这场旅行首先从一句古老的话开始,这就是:认识你自己。
这是镌刻在古希腊德尔斐神殿里的一句著名的话,它是告诫人们要不断地去探索人存在的意义,去追求人生的价值,弄清人的本质。
生命只有在不断的反思和观照中才能向前发展,人类只有永不停息的去认识自己,才能不断进化前进。
作为个人而言,认识你自己也是获得成熟的思想、稳定的心态、前进的动力以及个人幸福生活的一个重要因素。
从古到今,人类对自我存在的思考从未停止过,从笛卡尔的“人是会思想的芦苇”、“我思故我在”;到尼采所宣称的:“我是太阳”。
从萨特的“存在即是合理”到海德格尔的“生命是诗意的栖居”,人类在不断的思索中走向高度的文明。
甚至连成龙在电影《我是谁》中也在思考,提出当一个人的名字、血缘、资历都不重要时,人到底是什么……法国雕塑家罗丹作品著名雕塑“思考(想)者”的永恒姿态代表了人类永不停止的对自身的思索,逻辑学正是起源于人类理智的自我反思。
人,从最初只会发出简单的音节,到拥有严谨缜密的思维,这个过程离不开逻辑能力的发展。
逻辑学,所要教会我们去认识的,就是人类看不见也摸不着的思维,人的思维产生如电光火石,只在一刹之间,而且无迹可寻,可是,它的运行实际上也在遵循的自己特有的形式、规律和方法。
逻辑学所要教给我们的,就是去研究和掌握思维的逻辑形式、规律和方法,从而让我们的思维更加严密精确,符合逻辑,浅显的说,学习逻辑学,它能让我们变得更加聪明。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份报告指出,一次由50个国家500多位教育家列出的16项最重要的教育目标中,把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列为第二位,可见逻辑教育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比如,春秋时鲁国的巧匠鲁班是发明锯子的人,他有一次上山砍树,不小心被路旁的茅草割伤了手,突然他注意到茅草柔弱的叶子两边是锯齿状的,他根据这样的形状制成了锯子,给后人留下了一种锋利的伐木工具,他的这个发明其实就是运用了逻辑学中的类比推理。
形式逻辑第三章判断第三章形式逻辑是逻辑学中的基础部分,主要涉及判断、范畴和命题等相关概念。
通过对判断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分析语言中的推理和论证。
判断是逻辑学中重要的概念之一,它是对现实世界的反映和概括。
形式逻辑研究的判断主要包括对主语和谓语的关系以及判断的真假性进行分析。
判断中的主语和谓语构成了一个完整的陈述,其真假代表了判断的真实性。
在判断中,主语是判断的论据,谓语是对主语的说明或描述。
判断可以被表示为一个简单的陈述,例如"A是B"。
这个陈述可以被表示为"A属于B"或"A具有B的属性"。
在这个判断中,A是主语,B是谓语。
通过判断,我们可以根据主语和谓语之间的关系推导出结论。
判断有时也可以用一个普遍命题来表示,例如"所有的狗都会叫"。
这个命题可以被表示为"对于所有的狗,它们具有叫的能力"。
这个命题是一个普遍的判断,它是一个关于狗的特征或属性的一般性描述。
在判断中,主语和谓语之间的关系是我们进行推理和判断的重要依据。
根据主谓关系,我们可以进行三种基本的推理方式:泛化、特殊化和否定。
泛化是指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方式。
例如,如果我们知道"A是B",那么根据这个判断,我们可以推断出"A是B的一种"。
这是因为判断中的主语是一个特殊的个体,谓语是一个一般的概念,因此可以进行泛化的推理。
特殊化是指从一般到特殊的推理方式。
例如,如果我们知道"所有的狗都会叫",那么根据这个判断,我们可以推断出"这只狗会叫"。
这是因为判断中的谓语是一个普遍的命题,主语是一个特殊的个体,因此可以进行特殊化的推理。
否定是指对判断进行否定的推理方式。
例如,如果我们知道"A是B",那么根据这个判断,我们可以推断出"A不是非B"。
第三章判断(一)学习目的和要求:了解什么是性质判断及其结构;理解掌握对当关系和主、谓项的周延情况;掌握各种判断的逻辑形式及其特征。
第一节判断的概述一、判断及其基本特征1.什么是判断判断是对思维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
概念是反映思维对象的。
但是,思维对象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某对象具有某种性质,某对象不具有某种性质;甲对象与乙对象之间具有某种关系或不具有某种关系,这些都是事物的情况。
事物的情况与事物的情况之间也有联系,这种联系也是一种事物的情况,是较为复杂的事物情况。
反映事物情况不是概念这种思维形态能够胜任的,必须用概念组成判断这种思维形态,才能反映种种事物情况,即反映对象之间的种种联系。
事物情况是一种客观存在,只有当人们在实践基础上认识了某种事物情况存在或不存在,然后才能在思维中肯定或否定这种事物情况,即对这种事物情况做出断定,形成判断。
例如:①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
②语言不是生产工具。
2.判断的基本特征(1)判断总有所断定。
判断反映事物情况的存在就是在进行断定,它或者肯定某事物情况存在,或者否定某事情情况存在,都是在断定。
任何判断总要对事物情况做出断定。
如果一个语句表达的思想无所断定,就不是判断。
(2)判断总有真有假。
符合客观实际的是真判断,不符合客观实际的是假判断。
具体判断在事实上的真假问题虽然是逻辑所关心的,却不是逻辑所着重研究的。
逻辑学主要研究判断的逻辑形式的真假条件及真假关系,从而由判断组成推理,进行有效的思维活动。
二、判断和语句判断和语句既有密切联系又有区别。
1.判断和语句的密切联系同任何概念都是用语词表达的一样,任何判断都是用语句表达的。
语句是判断的物质载体,而判断则是语句所表达的思想内容。
在传统逻辑中,可表达判断的语句通常叫命题,陈述句都是命题,也都表达判断。
2.判断和语句的区别第一,判断和语句属于不同学科的研究对象。
判断是思维形式,是逻辑学的研究对象;语句是语言形式,是语言学的研究对象。
《形式逻辑》(金岳霖)课后习题目录《形式逻辑》(金岳霖)课后习题............................................................................第二章概念....................................................................................................................1.01说明概念的特征和作用。
......................................................................................1.02形式逻辑为明确概念和准确地使用概念提出了那些方法?明确概念和准确地使用概念要注意那些问题?..............................................................................................................1.03说明概念与语词的关系。
......................................................................................1.04为什么说概念的内涵是对事物特有属性的反映,而不是事物特有属性本身?1.05指出下列各概念的内涵和某些外延:..................................................................1.06指出下列各句中,括号里的话是由内涵方面或外延方面,来说明标有横线的概念的:..........................................................................................................................................1.07对下列各概念进行一次限制和一次扩大:..........................................................1.08下列各组概念从前到后,作为连续的限制或扩大,是否正确,为什么?......1.09说明下列各句中带括号的概念是哪一种概念:..................................................1.10什么是形式逻辑所研究的概念之间的关系?说明下列各句子中带括号的概念间有什么关系,为什么?..................................................................................................................1.11指出下列各概念的矛盾概念和反对概念:..........................................................1.12什么是论域?下列各句中带括号的概念的论域是什么?..................................1.13说明真实定义和语词定义的区别和作用。
第一章形式逻辑的对象和意义逻辑:形式逻辑是关于思维的逻辑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同时也研究一些认识现实的简单的逻辑方法。
形式逻辑研究的对象:思维的逻辑形式及其规律。
还研究一些简单的逻辑方式11. 思维的特点:.1)间接性:2)概括性: 3 )语言密不可分:形式逻辑的性质:客观性,工具性,全人类性第二章概念1.概念:反映事物的范围和本质的思维形式。
概念反映的事物包括一切认识对象。
它既包括客观事物,又包括人们对于客观事物的思想认识,即主观的认识对象8、1)概念:语词的思想内容;2:)语词:概念的语言表达形式。
概念都是通过语词来表达的,但并非所有的语词都表达概念。
一个语词当它能独立的指称事物范围和本质时,它才表达概念;而当它不能独立地指称事物范围和本质时,它就不表达概念。
◎第三节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内涵和外延是概念所具有的逻辑特征。
任何反映现实事物的概念都有确定的内涵和外延。
)1. 1)内涵:是概念对事物的本质的反映。
2)外延:是概念对事物的范围的反映。
2. 内涵和外延的关系:1)属概念的内涵少于种概念的内涵2)属概念的外延大于种概念的外延。
[注:内涵越多的概念其外延越小,内涵越少的概念其外延越大。
]1. 根据外延的不同来分1.1 普遍概念:反映若干个别事物组成的一类事物的概念。
1.2 单独概念:反映由一个事物组成的一类事物的概念。
1.3 零概念:反映空类的概念。
2. 根据内涵的不同来分:实体概念和属性概念实体概念是反映各种具体事物的概念。
如长江、黄河。
3. 根据有无某一质的规定性来分3.1 正概念:反映事物具有某种质的规定性的概念。
3.2 负概念:反映事物不具有某种质的规定性的概念。
4、集合概念:反映个别事物组成的集合体的概念。
非集合概念:反映非个别事物的集合体的概念。
实际上,非集合概念是指反映一类事物的概念,即类概念。
第五节概念间的关系1. 相容关系:两个概念的外延至少有一部分相同,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称为相容关系。
形式逻辑期末复习第三章:推理一.什么是推理?推理是根据一个或几个已知判断推出一个新判断的思维形式。
二.推理的逻辑构成推理是由前提,结论和推理形式三个要素构成的。
三.推理的可靠性条件推理的可靠性必须同时符合两个条件:一是前提真实,二是形式有效。
四.推理的逻辑类别:1.根据推理由前提到结论的思维方向的不同推理可以分为:演绎推理(由一般性前提推出特殊性结论的推理)归纳推理(由若干个特殊性的前提推出一个一般性结论的推理)类比推理(由特殊性前提推出特殊性结论或者由一般性前提推出一般性结论)。
2.根据推理前提数量的不同推理可以分为:直接推理(由一个前提推出结论的推理)间接推理(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前提推出结论的推理)3.根据推理的前提与结论之间是否具有蕴涵关系推理可以分为:必然推理(在推理形式有效的情况下,由真前提必然推出真结论的推理)或然推理(即使推理形式逻辑,由真前提也未免能推出真结论的推理)4.根据推理的前提是简单判断还是复合判断推理可以分为:简单判断推理(前提是简单判断的推理)复合判断推理(前提至少包括一个复合判断的推理)五.直接推理1.什么是直接推理?直接推理是以一个已知的直言判断为前提推出一个新的直言判断为结论的推理。
2.直接推理的分类:对当关系推理和判断变形推理3.对当直接推理:根据逻辑方阵所表示的判断间的关系进行的推理。
(1)根据反对关系进行的推理(具有反对关系的两个判断不能同真,所以可以由真推假)(2)根据下反对关系进行的推理(具有下反对关系的两个判断不能同假,所以可以由假推真)(3)根据等差关系进行的推理(4)根据矛盾关系进行的推理4.判断变形推理:是通过改变直言判断的形式从而得出新判断的推理。
A.换质推理(1)概念:换质推理就是通过改变前提判断的质,即由肯定变否定,后否定变肯定,从而获得一个新判断的直接推理。
(2)规则:改变前提判断的质,变结论的谓项是前提判断谓项的矛盾概念。
不改变判断的量(若前提是全称,则结论也是全称;若前提是特称,则结论也是特称),主谓项位置不变(3)A,E,I,O的换质推理:B.换位推理(1)概念:换位推理就是改变前提判断主谓项的位置从而获得一个新判断的直接推理。
4.命题:反映对象情况的思维形态。
表达判断的语句
有真假是命题的逻辑特征。
例如:a. 太阳不是宇宙的中心。
b. 商品不但有使用价值,还有交换价值。
c. 鲸是鱼。
•命题:命题内容和命题形式的统一
5.命题形式:命题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构造方式。
形式逻辑是从命题形式的结构(命题形式结构的真值条件)研究命题的真假例如:“所有的S 都是S ”
(真);“所有的S 都不是S ”
(假);“所有的S 都是P ”(有真有假);又如:如果“所有的S 都是P ”是真,则“有的S 不是P ”假;
若已知“只有p ,才q ”是真的,但“p ”是假的,则“q ”必是假的。
形式上的真假特征
形式上的真假
关系真假
四、A、E、I、O四种命题间的对当关系
2. 推理的构成:。
12政治团支书的工作总结我是黄妃,我很高兴自己在刚进大学的时候有幸被班里同学选为12政治的团支书,我很感谢同学们给予我一个锻炼自己的机会。
在的团支书的工作中,我学会了很多,也收获了很多,为此,我在这里写写我的工作总结。
总结工作中的优点与不足之处,同时改进自己的工作,让自己做得更好。
在两个学期中,我一共举行了12次党章学习,例如有时事大讨论、辩论赛、党章知识竞赛和模拟法庭等,我自认为自己举办的最好一次的党章学习是关于“中国梦”的活动,因为每个同学的心里都会一有个梦想,让同学们在班上说出自己的梦想,很符合他们的心声,所以这次同学都很积极参与其中。
我得到的经验就是举行同学们感兴趣而且与党相关的活动可以提高同学们参与党章知识的积极性。
但是,在举行的党章学习中,也会有做得不太好的一面。
在一次以“一站到底”的形式的党章知识学习中,我没有考虑到同学们都比较内敛,不太愿意自动上台参与活动这个因素,故这次党章学习既浪费了时间,活动效果也不好。
这时,我才认识到分小组的效果,以分组的形式并派代表参加可以解决以上的问题。
所以说我感谢这次党章学习,它让懂得了分小组的力量。
一年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而我在这一年的团支书工作也即将结束。
虽然我以后不一定会再担任团支书,但是我真的很感谢自己有机会成为一名团支书,我感谢这份工作锻炼了自己,感谢这份工作让我成长。
逻辑作业第三章—.(分析题)1.(1)是因为它对逻辑学这一思维对象作出了断定且该语句为陈述句。
(2)是因为它对思维对象作出了断定,且语句为陈述句。
(3)否因为该语句属感叹句,没有对思维对象作出断定。
(4)否因为语句属祈使句,没对思维对象作出断定。
(5)否因为该语句属疑问句,没有对思维对象作出断定。
(6)否因为该语句属疑问句,没有对思维对象作出断定。
(7)是对思维对象作出了断定,且语句属于陈述句。
(8)是因为它对思维对象作出了断定,且该语句属于陈述句。
2.(1)全称否定判断其逻辑形式是:“任何S不是P”,主谓项都周延。
第三章命题问题概念是思维的基础细胞,命题是概念的展开。
逻辑学在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命题。
第一节概述一、什么是命题就象语词的联系结构成语句一样,概念的联系便构成的命题或判断。
在研究概念的基础上,形式逻辑进一步便要研究由概念的联系构成的命题。
例如,在客观世界中有人,有动物,在人的思维中有“人”的概念,有“情报人员”的概念;客观世界中,人与情报人员有一定的联系,而在人的思维中,“人”与“情报人员”这两个概念之间也会建立起与客观世界中人与情报人员的真实关系相一致或不相一致的联系。
这就形成了人对于“人”与“情报人员”关系的一定的思考,形成了或对或错的“人”与“情报人员”之间的联系。
在这种认识用语言表达出来,就形成了或真或假的一系列的语句:所有的人都是情报人员。
所有的人都不是情报人员。
有些人是情报人员。
有些人不是情报人员。
所有的情报人员都是人。
所有的情报人员都不是人。
有些情报人员是人。
有些情报人员不是人。
这些把“人”与“情报人员”这两个概念用适当的方式联系起来,反映了人们对人与情报人员之间的关系的不同思考的语句,就是形式逻辑所要研究的“命题”。
命题是由语句直接陈述的思想。
当然,命题还有其他的一些形式。
例如:不仅有的人都是情报人员,而且有的人都是高级情报人员。
或者人是动物,或者人不是动物。
如果人是动物,那么有些动物就是人。
命题的形式还可以比这些更加复杂。
但是,无论多么复杂的命题,它都有一个特性,即具有真假属性。
命题的真假直接取决于它所陈述的思想的真假。
也就是说,如果一个思想是真的,那么陈述这一思想的命题就是真的;如果一个思想是假的,那么,陈述这一思想的命题就是假的。
但是,思想的真假,最终取决于它是否符合客观情况,如果符合,这一思想就是真的;如果不符合,这一思想就是假的。
所以,一个命题的真假,归根到底是由它所包含的思想是否符合实际情况决定的。
真命题是其陈述的思想符合对象的实际情况的命题;假命题是其陈述的思想不符合对象的实际情况的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