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逻辑第五章
- 格式:ppt
- 大小:1.36 MB
- 文档页数:45
《形式逻辑》(金岳霖)课后习题目录《形式逻辑》(金岳霖)课后习题............................................................................第二章概念....................................................................................................................1.01说明概念的特征和作用。
......................................................................................1.02形式逻辑为明确概念和准确地使用概念提出了那些方法?明确概念和准确地使用概念要注意那些问题?..............................................................................................................1.03说明概念与语词的关系。
......................................................................................1.04为什么说概念的内涵是对事物特有属性的反映,而不是事物特有属性本身?1.05指出下列各概念的内涵和某些外延:..................................................................1.06指出下列各句中,括号里的话是由内涵方面或外延方面,来说明标有横线的概念的:..........................................................................................................................................1.07对下列各概念进行一次限制和一次扩大:..........................................................1.08下列各组概念从前到后,作为连续的限制或扩大,是否正确,为什么?......1.09说明下列各句中带括号的概念是哪一种概念:..................................................1.10什么是形式逻辑所研究的概念之间的关系?说明下列各句子中带括号的概念间有什么关系,为什么?..................................................................................................................1.11指出下列各概念的矛盾概念和反对概念:..........................................................1.12什么是论域?下列各句中带括号的概念的论域是什么?..................................1.13说明真实定义和语词定义的区别和作用。
《形式逻辑》原理教案第一章:形式逻辑导论1.1 逻辑与思维:理解逻辑的本质与作用掌握思维的基本形式与特征1.2 形式逻辑与传统逻辑:比较形式逻辑与传统逻辑的区别与联系理解形式逻辑的研究对象和方法第二章:命题逻辑2.1 命题与命题联结词:熟悉命题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掌握命题联结词的使用和含义2.2 命题逻辑的推理规则:学习命题逻辑的推理规则和证明方法练习使用命题逻辑进行推理和证明第三章:谓词逻辑3.1 谓词与谓词联结词:学习谓词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掌握谓词联结词的使用和含义3.2 谓词逻辑的推理规则:学习谓词逻辑的推理规则和证明方法练习使用谓词逻辑进行推理和证明第四章:演绎推理4.1 演绎推理的定义与特点:理解演绎推理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掌握演绎推理的有效性和可靠性4.2 演绎推理的方法:学习常见的演绎推理方法(如假言推理、选言推理等)练习运用演绎推理解决实际问题第五章:形式逻辑的应用5.1 形式逻辑与语言分析:探讨形式逻辑在语言分析中的应用练习使用形式逻辑分析语言表达的合理性5.2 形式逻辑与论证评价:学习形式逻辑在论证评价中的应用练习使用形式逻辑评价论证的合理性和有效性第六章:形式逻辑与数学6.1 数学中的逻辑结构:探讨数学中的逻辑基础,如集合论和数理逻辑理解数学定理的证明过程和逻辑推理6.2 形式逻辑在数学中的应用:学习形式逻辑在数学问题解决和证明中的应用练习使用形式逻辑解决数学问题第七章:形式逻辑与计算机科学7.1 计算机科学中的逻辑基础:了解计算机科学中的逻辑原理,如计算理论和算法逻辑掌握逻辑在计算机程序设计和分析中的应用7.2 形式逻辑在计算机科学中的应用:学习形式逻辑在计算机科学问题解决和算法设计中的应用练习使用形式逻辑分析和设计计算机程序第八章:形式逻辑与哲学8.1 哲学中的逻辑研究:探讨哲学中的逻辑方法和理论,如分析哲学和模态逻辑理解哲学论证的逻辑结构和有效性8.2 形式逻辑在哲学中的应用:学习形式逻辑在哲学问题分析和论证评价中的应用练习使用形式逻辑分析哲学问题和论证第九章:形式逻辑与日常生活9.1 日常生活中的逻辑应用:探讨形式逻辑在日常决策、沟通和问题解决中的应用理解日常逻辑错误和误区9.2 提高逻辑思维能力的策略:学习如何培养和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练习在日常生活中运用逻辑思维解决问题第十章:形式逻辑的前沿发展10.1 形式逻辑的最新研究:了解形式逻辑在现代逻辑学、认知逻辑和计算逻辑等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掌握形式逻辑的前沿理论和方法10.2 形式逻辑的未来展望:探讨形式逻辑在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激发学生对形式逻辑研究的兴趣和热情重点和难点解析第六章:形式逻辑与数学6.1 数学中的逻辑结构是形式逻辑研究的基石。
形式逻辑逻辑导论第五章模态判断及其推理模态逻辑是形式逻辑的一个分支,研究的是将语句中的可能性、必然性等范畴引入到推理中。
在模态逻辑中,我们使用不同的符号来表示可能性和必然性,并利用这些符号来进行推理。
在模态逻辑中,我们引入了两个主要的符号:可能性符号“◇”和必然性符号“□”。
这两个符号可以用来修改命题,从而表示这个命题是可能的或者是必然的。
对于可能性符号,当我们在一个命题前加上“◇”,表示这个命题是可能发生的,即存在一些条件能够满足它。
例如,原命题P表示“今天会下雨”,那么“◇P”表示“今天可能会下雨”。
对于必然性符号,当我们在一个命题前加上“□”,表示这个命题是必然的,即在任何条件下都成立。
例如,原命题P表示“2+2=4”,那么“□P”表示“2+2一定等于4”。
在模态逻辑中,我们也可以使用这些符号来进行推理。
常见的推理模式有:可可能性、必然性蕴涵和反演等。
可可能性是指当一个命题可可能导致另一个命题成立时,我们可以得出这个命题是可能的结论。
例如,如果我们知道“今天下雨”,那么我们可以推断“今天天气阴沉”,即“◇P”可以推出“◇Q”。
必然性蕴涵是指当一个命题必然导致另一个命题成立时,我们可以得出这个命题是必然的结论。
例如,如果我们知道“2+2=4”,那么我们可以推断“3+3=6”,即“□P”可以推出“□Q”。
反演是指当一个命题是必然的时,我们可以推断它的否定也是必然的。
例如,如果我们知道“2+2=4”,那么我们可以推断“2+2≠5”,即“□P”可以推出“□¬P”。
除了这些常见的推理模式外,模态逻辑还有许多其他的推理规则和定理,用于推导模态逻辑中的命题。
这些规则和定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理解和应用模态逻辑。
总之,模态逻辑研究的是在推理中引入可能性和必然性等概念,并利用模态符号进行推理。
通过研究模态逻辑,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和分析命题之间的关系,从而进行更准确的推理和论证。
模态逻辑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不仅在逻辑学中有重要的地位,还涉及到哲学、数学、计算机科学等领域的研究。
第五复合命题及其推理(上)第一节复合命题和命题联结词一、复合命题概述▲复合命题和支命题▲复合命题,就是包含了其它命题的命题。
无论分解之后得到了多少个另外的命题,只要至少有一个另外的命题,那它就是复合命题。
▲支命题,就是复合命题中所包含的那些其它命题。
支命题常记作p, q, r, s。
▲支命题是一个具有层次性的概念;简单命题可以做支命题,复合命题也可以做支命题。
▲复合命题的常项和变项——逻辑常项和变项的具体所指,会随着论域的变化而不同。
论域是简单命题,和论域是复合命题,逻辑常项和变项的具体所指就各有不同。
——直言命题的逻辑常项是量项和谓项;变项是主项和谓项;直言命题的逻辑常项和变项都是一些概念。
——复合命题的逻辑常项是命题联结词;但是,复合命题的变项不再是概念层次的东西,而是那些分解之后得到的支命题;简单命题的变项是概念层次上的变项;而复合命题的变项是命题层次上的变项。
二、复合命题的命题联结词▲命题联结词,是区别不同复合命题类型的唯一依据。
▲逻辑上常用的命题联结词有五个:否定词、合取词、析取词、蕴涵词、等值词。
▲命题联结词⇒⇒自然语言联结词否定词(⌝):“⌝p”读做“并非p”;相当于自然语言联结词:“并非”“没有”“不存在”“并不是”等。
合取词(∧):“p∧q”读做“p合取q”;相当于自然语言联结词:“并且”、“而且”、“ 既...,又...” 、“虽然...,但是...”“ 不但...而且...”等。
析取词(∨):“p∨q”读做“p析取q”;相当于自然语言联结词:“或者”、“也许...,也许...”、“要么...,要么...”、“不是...,就是...”等。
蕴涵词(→):“p→q”读做“p蕴涵q”;相当于自然语言联结词:“如果...,那么...”、“若...,则...”、“只要...,就...”等。
等值词(↔):“p↔q”读做“p等值于q”;相当于自然语言联结词:“如果而且只有...,才...”、“当且仅当”、“如果...,那么...;并且只有...,才”。
形式逻辑》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14011011 学时:36 其中实验学时:0 学分:2、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新闻本科学生之必修课程。
属新闻专业学生的公共基础课程。
故此,本课程的学习成绩在学生的考试之例。
《形式逻辑》是一门以思维形式与思维规律为主要研究对象,同时涉及一些简单逻辑方法的一门学科。
本课程主要讲授思维的形式、规则及规律。
通过学习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和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等规律和逻辑方法,使学生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增强语言和文字的表述能力,对于探索真理、表述和论证观点,学好其他课程,特别对于撰写新闻稿件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科学分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
通过思维科学培养的思维素质是通向综合素质的广阔平台。
爱因斯坦说:" 西方科学的发展以两个伟大成就为基础,- 是希腊哲学家发明的形式逻辑体系,- 是通过系统实验可能找出因果联系" 。
、相关课程的衔接本课程是新闻学专业的基础课程,为学生今后的新闻专业课程打下规范的思维基础。
三、教学的基本要求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形式逻辑的基本概念,掌握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和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等规律和逻辑方法,使学生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增强语言和文字的表述能力,具体包括:1,使学生掌握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的概念、原理和运用规则。
2,在掌握思维形式的原理和运用规则的同时,培养学生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预期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有效学习,学生将会有以下收获:1 了解《形式逻辑学》的基本结构。
掌握思维形式的有关原理和运用规则。
2 能熟练运用思维形式的规则,修正错误。
正确表达思想。
3促使学生养成严谨思维的习惯,为今后的专业课及各科的学习打下坚实的思考基础。
1、提高性要求本课程预期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和实践,使相当部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考品质有明显的提高。
2、技能性要求通过3-5次作业,使学生掌握几种形式逻辑的思考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