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公输》第2课时教案2
- 格式:doc
- 大小:90.50 KB
- 文档页数:4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公输》教学设计《公输》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把握疑问句、反问句的句式特征。
2.了解墨子及其非攻主张。
能力目标1.体会墨子高超的劝说艺术。
2.感知文中的人物形象,揣摩人物语言,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3.品味赏析课文的美,培养学生阅读先秦诸子散文的兴趣。
德育目标认识非正义战争的罪恶,反对侵略,热爱和平,尽自己所能为和平作贡献。
教学重点1.积累文育知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2.理清行文思路,把握墨子劝阻楚攻宋的三个步骤。
3,背诵自己喜欢的句、段,增加语言积淀。
教学难点鉴赏墨子的劝说技巧。
教学方法1.诵读法2.讨论点拨法3.品读法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资料助读: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译读课文,积累文言知识,热悉文意,理清行文思路,理解文意。
[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设计(一)鲁班是我国古代有名的能工巧匠,同时他还是一位顽固狡诈,阴险狠毒的人。
他的面前站着一位英勇无畏的外交家,他就是春秋战国时期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于。
二、资料助读1.关于先秦诸子散文先秦诸子散文产生于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的时代.主要的著作有《论语》《孟子》《墨子》《老子》《庄子》《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等.先秦诸子散文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春秋战国之交为第一个发展阶段,以《论语》和《墨子》为代表。
《论语》是较短的语录体散文。
《墨子》在对话中有议论,初具议论文的规模。
战国中叶为第二个发展阶段,以《孟子》和《庄子》为代表。
《孟子》是对话体论辩文,《庄子》接近专题论文.战国后期为第三个发展阶段?以《荀子》和《韩非子》为代表。
先秦诸子散文大多文情并茂,极具文采,善用譬喻陈说事理,论辩是非,增强了说服力,而排比、夸张等修辞的大量运用更使文章辞采缤纷。
总之,先秦诸子散文无论思想性还是艺术性都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2.《墨子》及墨子墨子,(约前468~前376)名翟,鲁人,一说宋人,战国初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先秦堵子散文代表作家。
17 公输课型:讲授课课时:两教时主备:王玲荣审核:高志兵班级: 姓名:【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
2、了解墨子及其非攻主张。
3.体会墨子高超的劝说艺术。
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与探究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非正义战争的罪恶,反对侵略,热爱和平,尽自己所能为和平作贡献。
【教学重点】理清行文思路,把握墨子劝阻楚攻宋的三个步骤。
【教学难点】鉴赏墨子的劝说技巧。
【预习导学】1.作者及作品简介。
墨子(约前476-一前390),姓名,初期国人。
他是一位出身于小生产者阶层的思想家,是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主张“非攻”(反对掠夺性战争)、“兼爱”(既爱自己和祖国,也爱别人和别国)。
代表作,此书现在一般认为是。
2、给下列字注音。
械( ) 轩( ) 舆( ) 犀兕( ) 鼋( ) 罨( ) 鲋( ) 梓( )褊楠( ) 请说之( ) 长木( ) 公输盘( ) 见我于王( ) 禽滑厘( )3、通假字:公输盘不说( ) 子墨子九距之( )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 公输盘诎( )4、读文,试翻译文章。
【学习研讨】一、学习第一部分。
1、解释。
为()之()成()将()以()起()行()郢()见()2、理解。
(1)哪句话交待了事件的起因?(2)文中交待墨子匆匆行程的几个动词反映了墨子怎样的心态和精神?(3)楚国攻打宋国,墨子前往劝阻,反映了墨子的什么思想?二、学习第二部分第一层。
1、解释。
夫子()命()侮()子()之()说()请()献()金()义()固()之()从()为()以()之()智()仁()知()争()忠()不得()知类()然()胡()已()可()见()诺()2、理解。
(1)墨子见到公输盘,就请他帮助自己去杀人,而且进一步说可以‘“献金”,其真正的意图是什么?(2)“知而不争,不可谓忠。
争而不得,不可谓强”是在指责公输盘的不义吗?(4)“公输盘服”,此时公输盘真的服了吗?他取消了攻宋的计划了吗?(5)问题没有真正解决,墨子善罢甘休了吗?从文中哪一句可以看出来?(6)墨子仅用三次对话,就使公输盘理屈,这三次对话分别用了什么方法?三、学习第二部分第二层。
第十七课公输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体会墨子高超的劝说艺术。
2.体会排比、对比的作用,提高写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体会墨子高超的劝说艺术。
【难点】体会排比、对比的作用,提高写作能力。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导入:回顾型【设计意图:回顾所学,有利于在新课堂中应用。
】上节课,我们对课文内容进行了疏通,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了了解,同学们回忆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生:课文主要讲了墨子劝说公输盘和楚王停止攻打宋国的经过。
)墨子是怎样说服蛮横的楚王和狡诈的公输盘,使他们放弃攻打宋国的计划的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公输盘的劝说艺术。
课堂实录一、温故学生背诵课文,回忆文章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回忆课文内容,巩固所学知识,引出本节课内容。
】教师:上节课,我们指导的背诵课文的方法是什么?(生:根据课文的结构来背诵。
)下面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文的背诵,回忆课文的主要内容。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背诵课文,要求:一人背诵,其他人听并指出错误之处。
二、知新【设计意图:结合本节课教学目标,教师采用设疑学生分组讨论及教师讲解点拨的方式,突破教学重点及难点。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本课讲的是墨子止楚攻宋的故事,也知道墨子的劝说分了三个步骤,下面我们来分析探究墨子的劝说艺术。
1.理清步骤。
教师设疑一:在第一阶段,墨子是如何劝说公输盘的呢?学生小组讨论,学生回答,教师补充。
明确:墨子见到公输盘后,并没有直接劝阻,而是先设下圈套,请求公输盘替他杀人,激怒了公输盘,引出公输盘“吾义固不杀人”的话,这样,墨子抓住公输盘的这句话开始劝说,一句“宋何罪之有?”就把公输盘至于理亏的境地,然后,公输盘又从“不可谓智”“不可谓仁”“不可谓忠”“不可谓强”“不可谓知类”五个方面批判了公输盘的行为,又用“义不杀少而杀众”一针见血的之处公输盘所标榜的“义”具有的欺骗性,让公输盘哑口无言,理屈词穷。
教师设疑二:公输盘面对墨子的逼问,理屈词穷,无话可说,把责任推到了楚王身上,墨子又是如何劝阻楚王的呢?学生小组讨论,学生回答,教师补充。
第五单元公输第2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把握疑问句、反问句的句式特征。
2.了解墨子及其非攻主张。
能力目标 1.体会墨子高超的劝说艺术。
2.感知文中的人物形象,揣摩人物语言,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3.品味赏析课文的美,培养学生阅读先秦诸子散文的兴趣。
德育目标认识非正义战争的罪恶,反对侵略,热爱和平,尽自己所能为和平作贡献。
教学重点 1.积累文言知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2.理清行文思路,把握墨子劝阻楚攻宋的三个步骤。
3、背诵自己喜欢的句、段,增加语言积淀。
教学难点鉴赏墨子的劝说技巧。
教学方法1.诵读法2.讨论点拨法3.品读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探究墨子止楚攻宋成功的奥秘,体味墨子的劝说艺术,品读课文,美点寻踪;
学生回答
攻宋,又要表示有“义”
可
“义不杀少而杀众”一句,揭示出公
有糟糠而欲窃之。
“义”的谎言,使楚王陷入“窃疾”
的方式.激怒公输盘,五个“不
问
:
抓住矛盾,步步深入
而说偷窃病:。
《公输》教案2教材简析:这篇课文记叙墨子在楚国即将大举进攻宋国之际,•用巧妙、崐锋利的言辞使战争发动者理屈词穷,•又凭借谋略使他们不敢轻举崐妄动,最终阻止了战争的发生。
教学重点:1.曲折有致的故事情节。
2.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一.导入:1.找学生讲述《自相矛盾》的寓言故事。
2.从此故事中引出“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二.学习课文曲折有致的故事情节。
1.生速读课文,概括出墨子劝阻楚国攻打宋国的三个步骤。
2.师生讨论,明确:第一回合是墨子使公输理屈词穷;•第二回合是墨子使楚王理崐屈词穷;第三回合是模拟攻守,说明楚国攻打宋国不会有好结果,崐促使楚王放弃攻宋。
3.师生分角色朗读第一回合,讨论:⑴当墨子请公输杀人时,公输作何表示?⑵而墨子分析公输造云梯攻宋一事得出的最终结论又是什么?⑶这场辩论的结果如何?⑷公输真的“服”了吗?你能揣测他此时的心理活动吗?4.学生分角色朗读第二回合,讨论:⑴墨子给楚王讲故事,有什么目的?⑵楚王是如何评价故事中人的?⑶墨子又是如何以楚攻宋一事来作类比的?⑷楚王真的决定不攻打宋国了吗?揣测楚王此时的心理活动。
5.生自读第三回合,讨论:⑴在模拟攻守前,楚王怎样看待楚攻宋的结果?⑵而模拟攻守的结果又是什么?⑶公输真的就此罢休了吗?⑷墨子又是怎样让楚王彻底折服的呢?6.教师总结:故事跌宕起伏,引人入胜;文章由此而具有曲折有致的情节美。
三.把握墨子的形象。
1.墨子能够在辩论中取胜,他运用了什么技巧?--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2.要求学生结合课文评述此种技巧。
3.这反映了墨子的什么形象?--拥有过人的辩才。
4.在辩论过程中,•墨子面对公输,面对强国君主,甚至有崐杀身之险时,他有什么反应?--“沉静”•、“从从容容”、“镇静”。
(以上几词出自鲁迅先生以此故事改写的小说《非攻》)5.这又反映了墨子的什么形象?--拥有过人的胆识。
6.教师总结:墨子是一位具有过人辩才与过人胆识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崐章由此而具有生动鲜明的形象美。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公输》教案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公输》教案,欢迎大家阅读。
更多相关内容教案栏目。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公输》教案教材简析:这篇课文记叙墨子在楚国即将大举进攻宋国之际,•用巧妙、崐锋利的言辞使战争发动者理屈词穷,•又凭借谋略使他们不敢轻举崐妄动,最终阻止了战争的发生。
教学重点:1.曲折有致的故事情节。
2.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一.导入:1.找学生讲述《自相矛盾》的寓言故事。
2.从此故事中引出“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二.学习课文曲折有致的故事情节。
1.生速读课文,概括出墨子劝阻楚国攻打宋国的三个步骤。
2.师生讨论,明确:第一回合是墨子使公输理屈词穷;•第二回合是墨子使楚王理崐屈词穷;第三回合是模拟攻守,说明楚国攻打宋国不会有好结果,崐促使楚王放弃攻宋。
3.师生分角色朗读第一回合,讨论:⑴当墨子请公输杀人时,公输作何表示?⑵而墨子分析公输造云梯攻宋一事得出的最终结论又是什么?⑶这场辩论的结果如何?⑷公输真的“服”了吗?你能揣测他此时的心理活动吗?4.学生分角色朗读第二回合,讨论:⑴墨子给楚王讲故事,有什么目的?⑵楚王是如何评价故事中人的?⑶墨子又是如何以楚攻宋一事来作类比的?⑷楚王真的决定不攻打宋国了吗?揣测楚王此时的心理活动。
5.生自读第三回合,讨论:⑴在模拟攻守前,楚王怎样看待楚攻宋的结果?⑵而模拟攻守的结果又是什么?⑶公输真的就此罢休了吗?⑷墨子又是怎样让楚王彻底折服的呢?6.教师总结:故事跌宕起伏,引人入胜;文章由此而具有曲折有致的情节美。
三.把握墨子的形象。
1.墨子能够在辩论中取胜,他运用了什么技巧?--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2.要求学生结合课文评述此种技巧。
3.这反映了墨子的什么形象?--拥有过人的辩才。
4.在辩论过程中,•墨子面对公输,面对强国君主,甚至有崐杀身之险时,他有什么反应?--“沉静”•、“从从容容”、“镇静”。
(以上几词出自鲁迅先生以此故事改写的小说《非攻》)5.这又反映了墨子的什么形象?--拥有过人的胆识。
《公输》【教学目标】1.在了解全文的基础上,积累文言文实词、虚词,把握疑问句、反问句等特殊文言句式的用法。
2.了解墨子及其非攻主张,认识非正义战争的罪恶,反对侵略,热爱和平,尽自己所能为和平作贡献。
3.体会墨子高超的劝说艺术。
4.感知人物形象,理解人物智勇兼备的性格特点,揣摩人物语言,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5.品味赏析课文,培养学生阅读先秦诸子散文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1.积累文言知识,掌握文言句式用法,背诵积累文中精彩的句段。
2.把握文章思路:墨子劝阻楚攻宋的三个步骤。
3.了解墨子的反侵略思想,理解人物性格特点,鉴赏并学习墨子在说理中运用排句式加强语势,增强说服力的劝说技巧。
【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展示精选的古今中外战争给人类带来灾难的影像资料)同学们,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
战争是残酷的,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罄竹难书,尤其是那些非正义战争给人们带来的更是无尽的痛苦。
那么,大家又是否相信在中国古代,有一个人能单凭自己雄辩的口才,巧妙的词锋以及勇敢和机智就可以阻止一场不义战争的发生呢?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近这位“诺贝尔和平奖”的古人,看看他的非凡表现。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
(多媒体显示,强化文言知识)(1)生字。
(2)多音字。
请说(shuō)之长(zhàng)木公输盘(bān)见(xiàn)我于王禽滑(gǔ)厘(3)通假字。
公输盘不说(通“悦”,高兴)子墨子九距之(通“拒”,阻挡)子墨子之守圉有余(通“御”,抵挡)公输盘诎(通“屈”,理屈)。
2.教师解说。
阅读由人物对话组成的文章,必须认真揣摩语气、语意,做到理解到位、朗读到位,这样才有助于理解人物的语气神态、心理变化、人物性格和文章内容。
(一边播放范读磁带,一边用多媒体展示准备好的下列语句)公输盘曰:“夫子何命而为?”(疑问语气,有恭敬请教之意。
)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九年级语文下册《公输》教案(第2课时)新人教版复习引入《公输》一文讲述了的故事,体现了墨子的“”思想。
今天我们走进文章里面,见识一下墨子的聪明才智。
一、出示学习目标1、掌握第1-16段重要词语、语句的译文;了解几个特殊语句的特点——问句和倒装句。
2、理解课文1-16段内容,体会墨子劝说公输盘楚王的高超艺术,把握此两次劝说中墨子的性格特点。
二、目标教学(一)翻译课文1-16段。
1、出示学习指导一目标:充分利用《全品》和课文中的注释,翻译课文1-16段。
方法:前后四个人组成一个小组,逐句交流探讨。
圈点勾画,标识出疑难词句,把疑点或难点提出来探讨,解决不了的提交给老师。
用时:8分钟。
2、生自学,师巡视了解学情。
3、当堂检测:翻译补充:1)公输盘给楚国制造云梯这种器械,制成后,要拿去攻打宋国。
2)墨子说:“北方有欺侮我的人,我想借重您的力量杀掉他。
”3)公输盘说:“我是讲道义的人,绝不能平白无故杀人。
”4)墨子站起来,拜了两拜。
5)楚国有的是土地,缺少的是民众,如今去杀害自己缺少的民众而争夺自己并不缺少的土地,不能说是聪明。
6)自己说讲道义,杀少量人还懂得不合理,却要去杀众多的人,不能说是明白事理。
7)公输盘说:“不能,因为我已经对楚王说过了。
”13-16段1)王曰:“必为有窃疾矣。
”2)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
”3)犀兕麋鹿满之。
4)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
5)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译文补充:1)楚王说:“(这个人)一定患了偷窃病了。
”2)先生墨子说:“楚国的土地方圆五千里,宋国的土地方圆只有五百里,这就好像华丽的车子和破车子相比。
”3)那里满是犀兕、麋鹿之类动物。
4)宋国真像人们说的那样,是个连野鸡兔子鲋鱼都没有的地方。
5)我认为大王攻打宋国,正和这个害偷窃病的人一样。
4、一生作代表口译1-12段,一生代表翻译13-16段,之后围绕有争议之处全班讨论,统一意见。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公输》。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和结构。
(3)了解《公输》的作者、背景及文学价值。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和段落。
(2)学会欣赏《公输》中的修辞手法,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领悟课文中所蕴含的哲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公输》。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和结构。
2. 教学难点:(1)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和段落。
(2)欣赏《公输》中的修辞手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公输》的作者、背景及文学价值。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体会课文韵律美。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和段落。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赏析环节:(1)引导学生欣赏《公输》中的修辞手法。
(2)举例分析,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感受课文中所蕴含的哲理。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课文《公输》。
2. 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写一段话。
3. 结合课文内容,谈谈自己对课文主旨的理解。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巩固学习成果。
3. 知识掌握:通过课后测试或提问,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修辞手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
4. 情感态度: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变化,了解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程度,以及价值观的树立情况。
六、教学策略: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公输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教案《公输》教案教学设计这篇文章记述了墨子制止楚国攻来的故事。
墨子不仅以“非攻”的主张说服了对方,而且以实际的守御力量制服了对方,终于迫使楚王取消了这次侵略行动。
在论辩中,墨子引用了丰富的材料、通俗生动的故事来阐明自己的观点,劝说巧妙,言辞犀利,具有很强的故事性和逻辑性。
教学时应以点拨为主,诵读要贯穿始终,疏通着眼于理解重点词句,强调整体感知。
二课时。
第一课时一、导入课文可由杜甫的《兵车行》或第一、二次世界大战的巨大损失,引出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和平与发展。
从和平中联系黑子的“非攻”思想,引出课题。
二、介绍作者、释题1.《墨子》:是墨子和其弟子、再传弟子的言论总汇,现存53篇。
全书思想严密,自成体系,文章质朴,逻辑性强。
墨子,名翟,鲁国人,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春秋战国之际的思想家。
他的思想主要是“兼爱”“尚贤”“非攻”“节用”,基本上反映了劳动者、小生产者的利益和愿望。
2.公输:名盘,一作“般”,或作“班”,鲁国人,又称鲁班,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能工巧匠。
三、教师范读全文(或听录音带)要求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初步熟悉文章的内容,画出其中的难字生词。
四、疏通字词,读准下列字词的音。
械郢荆国敝舆麋鹿犀兄牒守圉禽滑厘五、指名学生朗读课文,进一步熟悉文章内容六、讨论划分文章的结构层次讨论后明确:全文分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楚国将攻家,墨子前往劝阻。
第二部分(第2~22段),墨子成功劝阻楚国攻来。
此部分又分三层。
第一层(第2~12段),墨子劝阻公输盘;第二层(第13~16段),墨子劝阻了楚王;第三层(第17~22段),墨子以实际行动劝阻楚王取消了侵宋的行动。
七、学习文章第一部分1.学生齐读文章第一部分。
2.注意几个重点词语: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至于郢见公输盘3.指名学生口译全段。
4.思考:楚国为什么想攻打来国?墨子前往劝阻,反映了墨子的什么思想?明确:因为公输盘为楚国制造攻城的工具。
《公输》
【教学目标】
1.在了解全文的基础上,积累文言文实词、虚词,把握疑问句、反问句等特殊文言句式的用法。
2.了解墨子及其非攻主张,认识非正义战争的罪恶,反对侵略,热爱和平,尽自己所能为和平作贡献。
3.体会墨子高超的劝说艺术。
4.感知人物形象,理解人物智勇兼备的性格特点,揣摩人物语言,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5.品味赏析课文,培养学生阅读先秦诸子散文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积累文言知识,掌握文言句式用法,背诵积累文中精彩的句段。
2.把握文章思路:墨子劝阻楚攻宋的三个步骤。
3.了解墨子的反侵略思想,理解人物性格特点,鉴赏并学习墨子在说理中运用排句式加强语势,增强说服力的劝说技巧。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流程】。
第五单元公输第2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把握疑问句、反问句的句式特征。
2.了解墨子及其非攻主张。
能力目标 1.体会墨子高超的劝说艺术。
2.感知文中的人物形象,揣摩人物语言,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3.品味赏析课文的美,培养学生阅读先秦诸子散文的兴趣。
德育目标认识非正义战争的罪恶,反对侵略,热爱和平,尽自己所能为和平作贡献。
教学重点 1.积累文言知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2.理清行文思路,把握墨子劝阻楚攻宋的三个步骤。
3、背诵自己喜欢的句、段,增加语言积淀。
教学难点鉴赏墨子的劝说技巧。
教学方法1.诵读法2.讨论点拨法3.品读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探究墨子止楚攻宋成功的奥秘,体味墨子的劝说艺术,品读课文,美点寻踪;
学生回答
攻宋,又要表示有“义”
可
“义不杀少而杀众”一句,揭示出公
有糟糠而欲窃之。
“义”的谎言,使楚王陷入“窃疾”
的方式.激怒公输盘,五个“不
问
:
抓住矛盾,步步深入
而说偷窃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