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升华和凝华
- 格式:ppt
- 大小:8.10 MB
- 文档页数:76
教案:3.4 升华和凝华20232024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3.4节“升华和凝华”。
本节主要介绍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特点以及生活中的实例。
教材中详细阐述了升华和凝华的过程,并通过实验和实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两种物态变化。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知道它们是物态变化的两种形式。
2. 掌握升华和凝华的特点,能区分它们与其他物态变化的区别。
3. 能够运用升华和凝华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升华和凝华的概念及其特点。
难点:升华和凝华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冰块、加热器等)。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冬天的霜、夏天的雾、衣服上的樟脑球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与物态变化的关系。
2. 知识讲解(10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详细讲解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特点以及它们与其他物态变化的区别。
结合实验和实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两种物态变化。
3. 例题讲解(10分钟)选取一些与升华和凝华相关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在此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思考问题,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4. 随堂练习(5分钟)设计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升华和凝华的知识解决问题。
教师及时给予解答和指导,确保学生掌握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3.4 升华和凝华一、概念:升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
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
二、特点:升华:吸热,体积增大。
凝华:放热,体积减小。
七、作业设计(1)冬天的霜是如何形成的?(2)为什么衣服上的樟脑球会逐渐变小?答案:(1)冬天的霜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在低温下直接凝华为冰晶,附着在物体表面形成的。
(2)衣服上的樟脑球会逐渐变小是因为樟脑球在常温下直接升华变为气态,随着时间的推移,樟脑球中的物质不断升华,导致其体积逐渐减小。
第四节升华和凝华【基础知识讲解】1. 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
升华过程中要吸热。
升华吸热可以致冷。
如冰冻的衣服在0℃以下也会干,是因为冰直接升华变成了水蒸气。
放在衣箱内的樟脑丸会渐渐变小甚至消失,是因为升华变成了气体。
生活中常用升华吸热的现象得到低温,例如:常用固态二氧化碳(干冰)的升华吸热来冷藏食物。
又如,舞台上用的“云”就是干冰的升华。
2. 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
凝华过程中要放热。
冬天的早晨教室玻璃窗上会出现一层冰霜,是因为室内水蒸气遇冷凝华产生的。
【典型例题】【例1】图1.5-1现象中不属于升华的是()图1.5-1[分析]从图中情景可以看出a c d中物质“雪、冰、樟脑”都是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属升华现象;而b图中则出现液态的“小水珠”属液化.答案 b.[例2] 冬天的早晨,常常看到霜,霜的形成是什么现象?卫生球放在箱子里,过几个月会变小或消失,又是什么现象?[分析]霜是小冰晶,是固态,霜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的,所以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卫生球是固态,放在箱子里过几个月变小或消失,是因为它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是升华现象。
[解] 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卫生球变小或消失是升华现象。
[例3] 在严冬温度较低的时候,窗上可以结霜,这是水蒸气______现象。
霜应结在玻璃的室______(填:“内”或“外”)侧。
[分析] 霜是室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在玻璃窗上遇冷放出热量凝华成小冰晶而形成,是气体直接变成固体的过程。
[答] “凝华”、“内”[例4] 下列现象都是属于物态变化,其中属于升华的是 [ ]A.洒在地上的水很快干了B.江面上形成大雾C.水正在慢慢地结冰D.灯泡用了一段时间后,灯丝会变细[分析]洒在地上的水很快干了,这是水的蒸发所致;江面上形成大雾,这是液化现象;水正在慢慢地结成冰,这是液态变成固态,属于凝固现象;灯泡用了一段时间后,灯丝会变细,这是钨直接变成了钨的气体所造成的,应该是升华现象。
专题3.4 升华和凝华【四大题型】【人教版】【题型1 升华和凝华的概念和现象】....................................................................................................................... 【题型2 升华和凝华的吸热放热现象】................................................................................................................... 【题型3 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题型4 综合试题】...................................................................................................................................................【知识点1 升华和凝华的概念和现象】升华:在物理学中,升华指物质由于温差太大,从固态不经过液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
凝华:物质跳过液态直接从气态变为固态的现象。
是物质在温度和气压低于三相点的时候发生的一种物态变化。
凝华过程物质要放热。
升华:温度和压强低于三相点的部分中,有气相和固相的交界线。
凡是从气相越过这条交界线变为固相的过程,都是升华。
相反的过程,即从固相越过这条交界线变为气相的过程,叫凝华。
大部分物质在升华为蒸气后还能凝华成为和升华前一样的固体,但是某些固体会在升华又凝华后形成另一种结构的固体,比如红磷在升华之后再凝华就成为白磷了。
3.4升华和凝华知识点提炼知识点一:升华和凝华(1)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
如在严寒的冬天,冰冻的衣服也会晾干;放在衣橱内的樟脑丸越来越小,最后“消失”了。
(2)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
如树枝上的雾凇、玻璃上的冰花的形成。
知识点二: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⑴用久了的灯泡的灯丝(钨)会变细,灯泡内壁会变黑。
⑵人工降雨:人们从陆地向云层发射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或从飞机上向云层撒干冰,从而达到降雨的目的。
这一实例中包括几种物质的状态发生了变化?分别是什么物态变化?知识点三:物质的三态联系重点难点解析1.能根据定义解释升华和凝华现象是重点要知道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
如在严寒的冬天,冰冻的衣服也会晾干。
冰冻的衣服物质冰初始状态是固态,晾干了,说明物质终态变为气态。
根据物态变化过程可知冰冻的衣服也会晾干是生化现象。
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
如玻璃上的冰花的形成。
房屋中水蒸气温度降低变成冰花,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是凝华现象。
2.牢记物态变化间的关系是重点也是难点请结合下面固态、液态、气态三态之间转化图理解记忆物态变化过程的名称和吸热放热情况。
对点例题解析知识点一:升华和凝华【例题1】古诗《立冬》中,有诗句“门尽冷霜能醒骨,窗临残照好读书”,诗中所说的“霜”,其形成过程的物态变化属于()A.凝华B.凝固C.汽化D.液化【答案】A【解析】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熔化;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是凝固;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是汽化;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液化;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是升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是凝华。
霜是固态小冰晶,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是凝华现象。
知识点二: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例题2】将杯中的液态氮(沸点为﹣196℃)倒入盛有奶浆的碗制作冰淇淋.观察到杯中液态氮沸腾,杯外壁出现白霜,则杯中液态氮温度(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白霜是空气中水蒸气形成的(填物态变化名称).【答案】不变;凝华.【解析】物质在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凝华过程放出热量.沸腾过程中液态氮迅速成为气体,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液态氮沸腾过程中吸收大量的热,使奶浆和杯子的温度急速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很低的杯子,在其表面凝华形成霜.知识点三:物质的三态联系【例题3】自然界中的水循环是通过水的物态变化实现的。
第4节升华和凝华一、升华:1、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升华。
[升华吸热。
]2、易升华的物质:碘、冰、干冰、樟脑、钨等。
二、凝华:1、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华。
[凝华放热。
]2、凝华的现象:冰花、霜、雾凇等。
三、物态变化1、物态变化物质的“三态六变”是自然界中的基本现象。
在物态变化过程中伴随着吸热或放热。
2、水的物态变化[1]、雾、露、“白气”:液化;[2]、霜、雾凇、冰花:凝华;[3]、雨:液化或熔化;[4]、云:液化或凝华;[5]、冰雹:凝固。
【典型例题】类型一、升华1.汽车内经常摆放一种“固体清新剂”,能有效清新汽车内的空气.“固体清新剂”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升华 B.凝华 C.熔化 D.汽化【答案】A【解析】汽车内的“固体清新剂”由固态直接气态,属于升华现象,故选A。
【总结升华】本题考查了生活中物态变化,抓住物质前后的状态变化是解题的关键,属于热学基础知识的考查。
举一反三:【变式】张乾同学做了一个实验:将碾碎的卫生球粉末和小树枝放入封闭的烧瓶中,然后在酒精灯上微微加热烧瓶,发现卫生球的粉末越来越少,停止加热后,一会儿烧瓶内的树枝上出现了洁白、玲珑剔透的人造“雪景”,对以上实验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雪景”是卫生球升华而成的B.“雪景”是卫生球凝华而成的C.“雪景”的形成经历了汽化和液化两个物态变化过程D.“雪景”的形成经历了升华和凝华两个物态变化过程【答案】D2.某同学在探究物态变化的实验中,在试管中放入少量的碘,塞紧盖子放入热水中,观察到试管中固态碘逐渐消失,变成紫色的碘蒸气并充满试管。
(1)此过程固态碘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2)在上述实验中,小明同学猜想:固态碘是先变成液体,再变成气体,因为速度太快,液态碘出现的时间太短,因而没有观察到。
为验证猜想,他查询了一些小资料:碘的熔点是113.5℃;碘的沸点是184.4℃;水的沸点是100℃。
八年级物理上册复习资料:什么是升华和凝华八年级物理上册复习资料:什么是升华和凝华升华和凝华①升华的定义: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做升华(Sublimation).升华吸热.易升华的物质有:碘、冰、干冰、樟脑、钨等.生活中的实际例子:a.冬天冰冻的衣服干了;b.灯丝变细;c.樟脑球(卫生球)变小或消失了;d.固态碘加热直接变成碘蒸气;e.干冰不见了;f.背阳处的雪不见了等等.②凝华的定义: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做凝华(D).凝华放热.生活中的实际例子:a.霜;b.雪;c.树挂(雾凇);d.窗花;e.碘蒸气遇冷直接变成固态碘等等.注意:灯泡壁变黑是先升华后凝华的结果.③关于水:a.地球上的水:地球表面70%是海洋;地表水中97%是海水,陆地淡水(包括地下和土壤中的水)仅占3%;而在陆地淡水中,两极和高山冰雪占陆地总水量的3/4.b.地球上的水循环:地球上的水在不停地循环着.阳光晒暖了海洋,水变成水蒸气升到空中,形成暖湿气流.暖湿气流遇到冷空气后,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变成雨.天空的降水落到地面,一部分直接变为小溪,另一部分渗入地下,涌出地表后变成股股清泉.许多小溪汇合,形成江河,又注入大海水和生命:动植物机体中含有大量的水.例如:人体重的65%是水;黄瓜重量的95%是水.有了水,生命才得以延续,人每天至少需要2000ML的水才能维持生命;人体失水15~20%就产生脱水症状;断水7~10天就会死亡;人饮用被微生物或化学物质污染过的水就会生病.d.我国的水:我国是严重缺水的国家,水资源人均占有量只是世界平均值的1/4,居世界第88位.而且,占全国耕地64%的长江以北地区只有全国18%的水资源,例如华北人均占有水量还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1/6.暑假初二物理上册知识提前辅导【什么是升华和凝华】这篇内容xx网为大家带来过了,希望大家能够重视暑假初二物理知识点的学习,这样才能在将来轻松学好初二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