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作权受保护作品的分类
- 格式:doc
- 大小:11.50 KB
- 文档页数:1
作品分类的标准是什么在实践中,我们很多⼈可能都会接触到有关于作品分类的标准这类的问题,但是因为我们对此不是很了解,所以很多的东西都不是很清楚。
那么接下来,店铺⼩编整理了⼀些相关的资料和各位朋友⼀起来了解了解关于作品分类的标准是什么。
作品分类的标准是什么⽂学、艺术和科学作品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多种分类。
在各国著作权⽴法和理论中,作品通常可以有以下⼏种分类⽅法:1.在确定著作权客体时,根据作品的传达媒体的不同,以伯尔尼公约为例,将作品分为:⽂学作品,⼝述作品,⾳乐作品,话剧和⾳乐剧作品,舞蹈作品和哑剧作品,电影作品,美术作品,建筑作品,摄影作品,实⽤艺术作品,有关地理、地形、建筑和科学的⽰例图、地图、设计图、草图和模型。
我国著作权法第三条列举受保护的作品时,采⽤了与上述⼤体相同的分类⽅法。
2.在确定著作权归属时,根据作品的创作或发表的情况,将作品分为个⼈作品,合作作品,假名作品,隐名作品,作者不明的作品,职务作品,法⼈作品,委托作品,编辑作品,电影作品,等等。
3.在确定著作权主从地位时,根据作品与其他作品是否存在派⽣关系,将作品分为原始作品和演绎作品。
由于演绎作品是基于原始作品产⽣的,各国法律都确认⼀项著作权原则:演绎作品的著作权不影响原始作品的著作权。
4.四、在确定限制著作权的范围时,按照作品是否公之于众的状态,将作品分为已发表的作品和未发表的作品。
在⼤多数情况下,著作权法对著作权的限制规定仅适⽤于已发表的作品,⽽不适⽤于未发表的作品。
《著作权法》规定的作品种类有哪些?我国《著作权法》规定的作品⼀共有九类:即以下列形式创作的⽂学、艺术和⾃然科学、社会科学、⼯程技术等作品:(1)⽂字作品;(2)⼝述作品;(3)⾳乐、戏剧、曲艺、舞蹈、杂技艺术作品;(4)美术、建筑作品;(5)摄影作品;(6)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法创作的作品;(7)⼯程设计图、产品设计图、地图、⽰意图等图形作品和模型作品;(8)计算机软件;(9)法律、⾏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作品。
知识产权法学习题集第一编知识产权与知识产权法第一章知识产权法概述同步测试题与参考答案3、简答题(1)简述知识产权法的调整对象。
参考答案:智力成果、商业标志和其他信息的归属关系、利用关系和交换关系。
(2)简述知识产权法的性质。
参考答案:知识产权法是私法、国内法、强行法。
4、论述题试述知识产权法的基本原则。
参考答案:充分保护知识产权的原则;反对不正当竞争的原则;促进社会发展的原则。
第二章知识产权的概念和法律特征【同步测试题与参考答案】5、简答题(1)简述知识产权与物权的相同点和区别参考答案:相同点:二者都是民事权利;都是对世权、支配权;都具有法定性。
区别:控制权、使用权、处分权的内容不同;保护对象不同;可否分地域取得和行使不同;权能可否授予多人行使不同;有些知识产权具有法定时间性,物权无法定时间性;有些知识产权具有双重权利,物权仅是财产权。
(2)简述知识产权的权能参考答案:控制权、使用权、处分权、收益权。
(3)简述作为知识产权保护对象的信息必须具备的条件参考答案:①必须与人们的智力活动有关;②必须具有财产价值;③必须由法律加以规定。
(4)如何理解知识产权可分地域取得和行使参考答案:分地域取得指同一信息可以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同时在不同的国家分别取得相应的知识产权。
①需经批准授权的知识产权,只在批准授权的国家或地区受保护。
②不需经批准授权的知识产权,在不同的国家,只能按该国法律受到保护。
6、论述题试述知识产权的法律特征参考答案:(1)知识产权的保护对象是信息;(2)知识产权是对世权、支配权;(3)知识产权可分地域取得和行使;(4)知识产权的权能可分别授予多人行使;(5)对法定时间性等“特点”的评析。
第三章知识产权的保护【同步测试题与参考答案】4、简答题简述侵害知识产权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参考答案:①行为人实施了侵害知识产权的违法行为;②权利人有财产损失;③行为人的侵权行为与权利人的损失之间有因果关系;④行为人有过错。
第一节著作权概述一、著作权的概念二、著作权的特征1 著作权的客体是作品,而专利权的客体是发明创造、商标权的客体是商标。
2 著作权是自动产生无须国家的授权程序。
3 著作权在内容上同时具备财产权和人身权两种权利。
第二节著作权的客体一、作品的概念(独创性——独立完成没有抄袭别人,类似无所谓)(某种有形形式复制——能够固定在载体上)二、作品的构成要件(一)作品的积极要件,即必须具备的要件1 作品必须属于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
2 作品必须具有独创性。
3 作品必须能够以有形的形式加以复制。
(二)作品的消极要件,即不受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1 违反法律或者公共利益的作品。
注意只能是违反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所制定的法律才不受著作权法的保护,不包括违反了行政法规、地方法规和部委规章在内。
例如专门或者主要是宣传色情和暴力的作品、煽动分裂国家等犯罪行为的作品等等,即为违反法律和公共利益而不受法律保护的作品。
2 属于下列由著作权法明确排除的作品。
(1)法律、法规、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质的文件及官方正式译文。
这些文件就是要公开给大众,让大众自由利用的,所以不赋予其著作权保护。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译文是指“官方正式译文”,而不是学者自己或者某个机构自己组织人力物力进行的翻译,若是这些译文,则仍然受到著作权法的保护,未经许可不得利用。
(2)时事新闻。
需要注意的是必须是时事新闻本身,而不能是有关时事新闻的著作,也不能是有关某项时事新闻所进行的评论等。
所谓时事新闻是指纯事实性的陈述,不包含个人创作因素在内的报道。
对此,《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5条规定:“时事新闻,是指通过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报道的单纯事实消息”。
(时事新闻——仅新闻本身,新闻评论则受保护)(3)历法、数表、通用表格和公式。
三、作品的具体类型(了解)四、作品的分类(一)原作品与演绎作品(演绎作品——依据原作品进行再创作)1 翻译作品。
著作权法释义
著作权法是一种具有较高实务性的法律,其中规定了著作权和著作权保护措施,保护著作权人的著作及其衍生权。
本文通过对著作权法的解释,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著作权法的概念和内容。
著作权法的定义
著作权法是指政府通过立法,给予某人或组织保护作品或衍生作品的法律。
根据联合国国际版权公约,著作权法包括版权、衍生权、发行权、改编权、演绎权、放映权、广播权等。
著作权法保护范围
著作权法对技术创新成果的保护范围十分广泛,它主要保护以下方面的权益:
第一,著作权法保护作者个人的著作权,即作者在文字、音乐、图像、影像、色彩、表演及其他形式的文献、设计等方面的创作权益。
第二,著作权法保护出版社,表演者、电影、录音、网络和其他媒体的发行权和播放权(如放映、直播、复制和转播)。
第三,著作权法保护衍生权,即版权保护的作品所基于的新作品、改编作品、修改作品或其他相关作品的权利,包括口头解释或翻译等。
著作权法的保护方式
为了保护著作权,政府通过以下基本方式对著作作者的权利进行保护:
首先,著作权法规定,著作权人在发表其著作作品之前,其权利将自动受到版权保护。
即使未注册版权,也不影响著作权作者享有著
作权。
其次,著作权法规定,著作权人可以要求他人向其许可使用其作品,或要求他人支付或支付使用其作品的报酬,这叫做授权收益权。
最后,政府可以采取行政或司法措施,惩治任何侵害著作权的行为。
结论
著作权法是保护作者及其著作的重要法律,旨在保护著作权人的权利,并建立一套相应的制度和措施,以防止任何侵害著作权的行为。
著作权主体怎么认定,著作权原始主体是谁对于知识产权中的著作权,我们都知道是需要先对其主体进⾏分辨的,在作者完成⾃⼰的作品时,通常会建议他们申请著作权。
这不仅是对他们⾟苦创作的⼀种肯定,也是对作品的保护。
那怎么分辨著作权的主体呢?接下来由店铺的⼩编为⼤家整理了⼀些关于著作权主体怎么认定,著作权原始主体是谁⽅⾯的知识,欢迎⼤家阅读!著作权主体怎么认定,著作权原始主体是谁著作权⼈是著作权法保护的主体:即享有著作权权利和承担著作权义务的⼈;《中华⼈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9条规定:“著作权⼈包括:作者;其他依照本法享有著作权的公民、法⼈或者⾮法⼈单位。
”(⼀)作者:创作作品的公民是作者。
直接创作作品的⾃然⼈是著作权的原始主体。
所谓直接创作的作品:指作者通过⾃⼰的独⽴构思,运⽤⾃⼰的技巧和⽅法,直接(包括书⾯的、⼝头的和⽴体的形式表现)反应⾃⼰的思想与感情、个性与特点的作品。
帮助作者修改稿件、编辑、校对、审稿等不能成为作者,因为他们是在作者创作基础上进⾏修改的。
1.被视为作者法⼈和⾮法⼈单位也是著作权原始主体。
2.在作品上署名的公民、法⼈和⾮法⼈单位;如果没有相反的证明,就是作者。
(但不能说没有署名的⼈就不是作者)(⼆)其他享有著作权的公民、法⼈和⾮法⼈单位;通过继承、遗赠、转让、委托关系可以成为著作权的主体。
《中华⼈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著作权中的财产权作为遗产可以继承。
还规定,公民可以⽴遗嘱将个⼈财产赠给国家、集体或者法定继承⼈以外的⼈。
著作权法第19条规定:“公民在死亡后,其作品的使⽤权和获得报酬权在本法规定的保护期内,依照民法典的规定转移。
”(三)未被视为作者的法⼈和⾮法⼈单位(见《中华⼈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四)国家:根据《中华⼈民共和国民法典》国家作为著作权主体也有⼏种情况:1.作者⾝前将作品原件及著作权中的财产权⽆偿转让给国家,或者将已发表的作品的著作权中的财产权⽆偿转让给国家;2.作者通过遗嘱⽅式将其全部或部分作品著作权中的财产权在他死后赠送给国家;3.作者死亡后,其作品著作权中的财产权⽆⼈继承⼜⽆⼈受赠,著作权中的财产权由国家享有;4.著作权属法⼈或⾮法⼈单位,法⼈或⾮法⼈单位变更、终⽌后,没有承受其权利与义务的法⼈或者⾮法⼈单位,著作权由国家享有。
著作权是什么意思知识产权有著作权、专利权等等,著作权保护的对象就是著作权人创作的作品,这里的作品指的是包括文字、图像、影视作品、表演作品在内的客体,那么著作权是什么意思?阅读完以下我为您整理的内容,一定会对您有所帮助的。
一、著作权是什么意思著作权亦称版权,是指作者对其创作的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作品所享有的专有权利。
著作权是公民、法人依法享有的一种民事权利,属于无形财产权。
著作权主要包括以下权利: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复制权,发行权,出租权,展览权,表演权,信息网络传播权,摄制权,改编权,翻译权,汇编权等。
作者的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等人身权的保护期不受限制。
二、著作权保护的主体有哪些著作权保护的一般主体与特殊主体:第一,著作权保护一般主体,也就是直接的作者,即直接创作作品的人,也就是公民或依法成为著作权的主体。
第二,著作权保护由法人主持,代表法人意志进行的创作,并由法人单位承担责任的作品,法人即为作者。
第三,著作权也保护代表非法人单位意志进行创作并由非法人单位承担责任的作品,非法人单位即为作者。
第四,著作权还保护外国友人的作品首先在中国境内进行发表的,依法享有著作权。
第五,著作权还保护特殊的主体,包括国家接受的已故作者遗赠作者的著作权;古籍作品无作者或者作者不明确;国家将某些作品收归国有;法人或者非法人单位变更或者终止后,其作品的使用权和获得报酬权在保护期内,无承受其权利义务的法人或者非法人单位,在特别情况下,合作作品、编辑作品、职务作品、委托作品、演绎作品、电影作品和类似摄制电影的方式创作的作品,也需要依法确定著作权人。
法律依据:《著作权法》第一条:为保护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作者的著作权,以及与著作权有关的权益,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和科学事业的发展与繁荣,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中国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作品,不论是否发表,依照本法享有著作权。
第一章 著作权制度概述 一、著作权的概念及演变著作权,是指作者或其他著作权人依法对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所享有的各项专有权利的总称。
我国《著作权法》规定版权与著作权系同一语。
版权。
作者权。
二、著作权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一)著作权制度的起源 “无传播即无权利”。
著作权法律制度随传播技术的应用与发展而产生并进一步发展。
(二)西方诸国著作权法律制度的沿革 三、我国近现代著作权制度的发展与变革 (一)我国近现代著作权法律制度1910年清政府颁布了中国第一部著作权法——《大清著作权律》。
四、中国现行著作权法渊源 1.《著作权法》及其附属法律2. 其他基本法律3. 司法解释4. 国际条约五、著作权与相关民事权利的区别 (一)著作权与所有权的区别1. 著作权客体具有无形性,而所有权的客体是有形物体。
2. 著作权对象利用的特殊性。
所有权只能对有形物体进行物质上的利用,而作品则具有上演、广播、发行等特殊利用方式。
3. 著作权权能的可分性。
对于所有权不能就同一内容数次处分,而著作权的同一权能却可以处分多次。
4. 著作权存续的有限性,所有权存续是永久的,只要原物不灭失,所有权就将永远存在。
5. 著作权具有人身依附性,而所有权则表现为单独的财产权性质。
(二)著作权与商标权的区别1.取得保护的方式不同。
著作权是实行自动保护原则,而商标权实行的是注册原则。
2.受保护的条件不同。
作品只要是各自独立完成,不论它们之间是否相同、类似,都受著作权法的保护;而商标权则不同,凡与已注册的同种商品或类似商品的商标相同或近似的商品标识,依照各国的商标法往往不能取得专用权。
著作权和商标权在一定情况下还可能发生交叉关系,即商标设计图案可以作为商标受商标法的保护,也可以构成一件艺术作品受著作权法的保护。
此外,著作权和商标权也可能发生抵触,即未经他人同意以其作品作为商标标志时,则可能侵犯他人的著作权。
(三)著作权与专利权的区别 1. 著作权并不保护作品的思想,而只保护作品的表达方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2020年修正)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布日期】2020.11.11•【文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六十二号•【施行日期】2021.06.01•【效力等级】法律•【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著作权综合规定正文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1990年9月7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根据2001年10月27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决定》第一次修正根据2010年2月26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决定》第二次修正根据2020年11月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决定》第三次修正)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著作权第一节著作权人及其权利第二节著作权归属第三节权利的保护期第四节权利的限制第三章著作权许可使用和转让合同第四章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第一节图书、报刊的出版第二节表演第三节录音录像第四节广播电台、电视台播放第五章著作权和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的保护第六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护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作者的著作权,以及与著作权有关的权益,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和科学事业的发展与繁荣,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中国公民、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的作品,不论是否发表,依照本法享有著作权。
外国人、无国籍人的作品根据其作者所属国或者经常居住地国同中国签订的协议或者共同参加的国际条约享有的著作权,受本法保护。
外国人、无国籍人的作品首先在中国境内出版的,依照本法享有著作权。
未与中国签订协议或者共同参加国际条约的国家的作者以及无国籍人的作品首次在中国参加的国际条约的成员国出版的,或者在成员国和非成员国同时出版的,受本法保护。
第三条本法所称的作品,是指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一定形式表现的智力成果,包括:(一)文字作品;(二)口述作品;(三)音乐、戏剧、曲艺、舞蹈、杂技艺术作品;(四)美术、建筑作品;(五)摄影作品;(六)视听作品;(七)工程设计图、产品设计图、地图、示意图等图形作品和模型作品;(八)计算机软件;(九)符合作品特征的其他智力成果。
著作权法对建筑作品的定义著作权法对建筑作品的定义主要依据《著作权法》第三条,该条款明确将建筑作品纳入受保护的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范畴。
建筑作品并不仅限于建筑设计图,还包括建筑物本身。
首先,我们来深入了解建筑作品的定义。
建筑作品不仅仅局限于设计图纸,它还涵盖了实际建造的建筑物。
这是因为建筑作品不仅仅是视觉上的艺术,更是实际的空间构造和功能实现。
每一座建筑物都是设计师独特思想和创意的结晶,它们通过结构、材料、色彩、比例等多个方面展现出独特的审美和艺术价值。
其次,建筑作品不仅仅包括外观设计,还涉及到内部空间的设计。
一座建筑不仅仅是外观的美观,更重要的是内部空间的功能划分、流线设计等。
这些内部设计同样体现了设计师的独特创意和思考。
因此,无论是外观还是内部,都属于建筑作品的保护范围。
此外,我们还要注意著作权法对于建筑作品的规定并不仅限于住宅或商业建筑。
无论是公共建筑、纪念碑、雕塑还是桥梁等,只要是具有审美意义的建筑作品,都受到著作权法的保护。
这确保了设计师和建筑师的知识产权得到充分尊重和保护,鼓励他们在创作过程中发挥更大的创新和想象力。
同时,为了更好地保护建筑作品,著作权法还规定了一些例外情况。
例如,一些为了社会公共利益而进行的修改或使用,以及一些基于历史、文化或科学目的的使用等,这些情况下对建筑作品的修改和使用并不构成侵权。
但这些例外情况都有严格的限制和规定,以确保不会对设计师和建筑师的权益造成不当侵害。
综上所述,著作权法对建筑作品的定义为:实际建造的建筑物以及相关的建筑设计图和模型。
这一规定旨在保护设计师和建筑师在建筑领域的创新和创造力,确保他们的知识产权得到充分尊重和保护。
同时,通过明确建筑作品的定义和保护范围,也有助于鼓励更多的设计师和建筑师投身于建筑创作中,推动建筑艺术的繁荣和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布日期】1990.09.07•【文号】主席令第31号•【施行日期】1991.06.01•【效力等级】法律•【时效性】已被修改•【主题分类】著作权综合规定正文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三十一号)《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于1990年9月7日通过,现予公布,自1991年6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杨尚昆1990年9月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1990年9月7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护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作者的著作权,以及与著作权有关的权益,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和科学事业的发展与繁荣,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中国公民、法人或者非法人单位的作品,不论是否发表,依照本法享有著作权。
外国人的作品首先在中国境内发表的,依照本法享有著作权。
外国人在中国境外发表的作品,根据其所属国同中国签订的协议或者共同参加的国际条约享有的著作权,受本法保护。
第三条本法所称的作品,包括以下列形式创作的文学、艺术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等作品:(一)文字作品;(二)口述作品;(三)音乐、戏剧、曲艺、舞蹈作品;(四)美术、摄影作品;(五)电影、电视、录像作品;(六)工程设计、产品设计图纸及其说明;(七)地图、示意图等图形作品;(八)计算机软件;(九)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作品。
第四条依法禁止出版、传播的作品,不受本法保护。
著作权人行使著作权,不得违反宪法和法律,不得损害公共利益。
第五条本法不适用于:(一)法律、法规,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质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译文;(二)时事新闻;(三)历法、数表、通用表格和公式。
第六条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著作权保护办法由国务院另行规定。
著作权保护的六⼤要素是什么著作权的保护对象是⽂学、艺术和科学作品,⽽这些作品要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式复制。
⼀般来说,所保护的主要是:⽂学作品、绘画作品、符号作品、影像作品、⼯艺美术品等⽴体作品、表演作品、⾳像作品等以及激光唱盘、多媒体等新的作品形式。
那么,著作权保护的六⼤要素是什么呢?今天,店铺⼩编为您提供相关介绍,供您参考。
著作权保护的六⼤要素是什么⼀、基本原则1.“国民待遇”原则。
即⼀个缔约国把其他缔约国的⽂学、科学和艺术作品当作本国国民的作品加以保护。
这是双边和多边协定中⼏乎普遍采⽤的原则。
2.⼀个缔约国给予其他缔约国的作品以“起源国待遇”,即给予这些作品以相当于作者所属的国家或作品⾸次出版的国家给予的版权保护。
⼀些泛美公约曾实⾏过这⼀原则。
3.⼀个缔约国给予其他缔约国的作品以“第三国待遇”,即甲国给予⼄国的作品以丙国作品享有的版权。
根据这⼀原则,所有缔约国国民的作品都享有同等的版权保护。
⼆、主体著作权保护分⼀般主体与特殊主体:著作权主体⼀般为作者,即直接创作作品的⼈。
1,公民。
创作作品的公民是作者,作者可依法成为著作权的主体;2,法⼈。
由法⼈主持,代表法⼈意志进⾏创作,并由法⼈单位承担责任的作品,法⼈视为作者;3,⾮法⼈单位由⾮法⼈单位主持,代表⾮法⼈单位意志进⾏创作并由⾮法⼈单位承担责任的作品,⾮法⼈单位视为作者;4,外国⼈。
外国⼈的作品⾸先在中国境内发表的,依法享有著作权;5,国家。
(1)国家接受已故作家遗赠作品著作权;(2)古籍作品⽆作者或作者不明确;(3)国家将某些作品收归国有;(4)法⼈或⾮法⼈单位变更或终⽌后,其作品的使⽤权和获得报酬权在保护期内,⽆承受其权利义务的法⼈或⾮法⼈单位的。
特殊情况下,合作作品、编辑作品、职务作品、委托作品、演绎作品、电影作品和类似摄制电影的⽅法创作的作品则需依法确定著作权⼈。
三、客体1、⽂字作品。
⽂字作品是指以语⾔⽂字的形式,或其他相当于语⾔⽂字的符号来表达作者感情、思想的作品。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一、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部法律,旨在保护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鼓励创作和创新。
该法律对著作权的保护范围、著作权的取得和终止、著作权的权利和义务、著作权的保护措施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规定。
本文将对该法律的主要内容进行全面详细的介绍。
二、著作权保护范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符合以下条件的作品可以享受著作权保护:1.原创性:作品必须是作者独立创作的,不得抄袭他人作品。
2.表现形式:作品可以以文字、口述、图形、音乐、戏剧、美术、摄影、电影等形式表现。
3.实现录音录像作品:音乐、戏剧、曲艺、舞蹈、杂技、美术、摄影、电影的表演及其他表演活动的录音录像可以作为作品受到保护。
4.国籍要求:作品必须是中国国籍的个人、法人或其他组织创建的。
同时,中国不与任何其他国家建立著作权受保护的互惠机制。
5.创作时间:作品必须是完成创作后的具体表现形式,未经表现的想法、构思等不受著作权保护。
根据著作权法,著作权人对于自己的作品享有一系列权利,其中包括复制权、发行权、出租权、展览权、表演权、放映权、广播权、摄制权、改编权和翻译权等。
三、著作权的取得和终止著作权的取得方式包括原创、继承和合同等三种情况。
1.原创:著作权人通过自己创作的作品取得著作权。
2.继承:著作权可以继承给著作权人的继承人,并保持相对持续的时限。
3.合同:著作权人可以通过签订合同的方式将著作权转让给他人,或者许可他人使用自己的著作权。
著作权的终止条件包括著作权期满、著作权人主动放弃、法定终止等。
自著作权取得之日起,著作权的保护期限为作者终身加50年。
对于合作创作的作品,则以合作者中较后去世者的终身再加50年计算。
四、著作权的权利和义务著作权人在享有著作权的同时,也有一定的义务和责任。
1.权利:著作权人享有对作品的署名权、修改权和保护作品完整权。
–署名权:著作权人有权要求他人在使用自己的作品时,标明作者姓名。
–修改权:著作权人有权对自己的作品进行修改、增补或删减。
第⼀节 著作权的客体 ⼀、作品的特征:必须是智⼒创作的结果;必须具有独创性;它是可复制的。
可复制性,即可以通过某种有形形式复制。
对于计算机软件来说,必须要求把计算机软件固定在某种有形物质上。
⼆、作品类型 1.⽂字作品,注意盲⽂作品、计算机程序也可作为⽂字作品受法律保护。
2.⾳乐、戏剧、曲艺、舞蹈、杂技艺术作品。
其中戏剧指的是剧本,杂技艺术作品(杂技、魔术、马戏等)是新增内容。
3.美术、建筑作品。
美术作品包括绘画、书法、雕塑等,建筑作品指的是以建筑物或者构筑物表现形式表现的有审美意义的作品。
4.摄影作品。
5.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法创作的作品。
三、不受《著作权法》保护的对象 1.官⽅⽂件,即法律、法规、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其他具有⽴法、⾏政、司法性质的⽂件及其官⽅正式译⽂。
2.时事新闻,是通过报纸、期刊、⼴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报道的单纯事实消息。
时事新闻虽从总体上不受著作权法保护,但传播报道他⼈采编的时事新闻,应当注明出处。
3.历法、通⽤数表、通⽤表格和公式。
注意:并⾮所有的表格和公式都不受保护,只有通⽤表格和公式才不被保护。
第⼆节 著作权的主体 ⼀、著作权的主体 1.作者,即⽂学艺术和科学作品的创作⼈。
(1)创作活动是直接产⽣⽂学艺术和科学作品的智⼒活动,因此,为他⼈创作提供组织⼯作的、提供咨询意见的、提供物质条件的、进⾏其他辅助⼯作的不能视为作者。
创作⾏为是⼀种事实⾏为,所有未成年⼈可以从事创作⾏为。
(2)法⼈或⾮法⼈单位视为作者的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三个条件:由单位主持、代表单位意志、由单位承担责任,三者缺⼀不可。
特殊职务作品有两个条件,主要利⽤单位物质基础条件和由单位承担责任。
2.作者与著作权⼈的区别 作者可以是著作权⼈,也可以不是著作权⼈,即著作权⼈不⼀定是作者。
著作权⼈不⼀定是作者。
⼆、著作权归属的原则 即谁创作归谁所有,这是基本原则。
(⼀)职务作品权的归属: (1)⼀般职务作品。
软件著作权证书分类
软件著作权证书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1.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这是指用计算机程序表达的软件作品所享有的著作权。
计算机软件的著作作品包括操作系统、应用软件以及其他适用于计算机的软件程序。
这是软著中最常见的类型,具有很高的保护价值。
2. 数据库著作权:这是指具有独创性和创作成果的数据库所享有的著作权。
因为数据本身已经成为经济资源和生产要素之一,所以对数据库的保护也越来越重要。
3. 网页作品著作权:这是指网页的设计、图形、图片等所有组成部分所享有的著作权。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网页的内容和设计也越来越多元化,在这样的背景下,网页作品著作权的保护也日益受到重视。
4. 游戏软件著作权:这是指在电子游戏中所使用的软件程序所享有的著作权。
随着游戏行业的不断壮大,游戏产业日渐成熟,游戏软件的保护也日益受到重视。
游戏软件著作权的保护不仅能够维护开发者的合法权益,也是游戏行业良性竞争的重要保障。
5. 多媒体著作权:这是指由声音、图像、文本等多种媒体形式组成的作品所享有的著作权。
多媒体著作作品一般被运用于各种视频播放器、图像编辑器、音频编辑器等软件当中。
多媒体著作权的保护也逐渐受到社会的重视。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需获取更多信息,建议查阅相关法律法规或咨询专业人士。
文字作品与口述作品有什么不同呢?下面一起来看看文字作品与口述作品的区别。
1、文字作品著作权法第三条明确规定了作品包括文学、艺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作品。
创作上述作品的方式之一可以是文字作品。
文字作品,是指用语言文字符号记录的,用以表达作者思想情感的文学、艺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作品的创作成果,他包括小说(长、中、短篇)、诗歌、散文、论文、剧本、电影、电视创作、歌曲等表达方式,无论作者采用的是手写、打字、印刷、磁盘、光盘等书写记录方式,都是文字作品。
文字作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保护的第一类作品,该法第三条第一款即“文字作品”,不仅我国如此,世界各国也是如此,我国参加的国际公约还是如此,之所以作出这样的规定,是因为文字作品是最普遍采用的创作方式,其履盖领域之广泛,创作数量的浩繁,接触人群之广泛,传播形式之简便和成本的低廉,都是其他作品不能比拟的。
2、口述作品口述作品是指用口头语言形式表现,未以任何物质载体固定的作品。
例如,教师的讲课,人们在公众场合的即兴演讲,法庭辩论等。
口述作品应当是口述的方式来创作产生的,用预先已有的文字作品加以口头表演的作品,诗歌或散文的朗诵,播音员的播音,相声或小品演员的演出则等尽管有口述的过程,但其口述并非创作的过程,创作在口述之前都已经完成了,因而不属于口述作品。
口述作品的表达形式是不固定的,因此当发生著作权纠纷时,由于取证方面困难,确认口述作品是否存在将是一件十分不容易的事,因而难于做出司法裁决。
因此英美法系国家大都不保护口述作品,而大陆法系国家的大都将其列为保护对象。
《伯尔尼公约》第2条虽然将“讲课、演讲、讲道和其他同类性质的作品”,即口述作品列为保护对象,但又规定各成员国得通过国内立法规定文学艺术作品或其中之一类或数类作品如果未以某种物质形式固定下来即不受保护。
也就是说,该公约对口述作品的规定对其成员国来说是选择性的,是否保护由各国自行决定。
关于著作权法中的作品分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示例文章篇一:《著作权法中的作品分类》嘿,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著作权法里的作品分类可有趣啦。
就像我们在学校里把同学们按照不同的班级或者兴趣小组分类一样,著作权法也把作品分成了好多类呢。
我先给你们说说文学作品吧。
文学作品就像是我们在语文课上读的那些故事书、诗歌还有小说。
比如说《安徒生童话》,那里面一个个精彩的故事,就像一颗颗闪闪发光的星星。
小美人鱼为了爱情勇敢地牺牲自己,她的故事让我们又感动又心疼。
这些故事都是作者辛辛苦苦想出来,一个字一个字写出来的,就像我们写作文一样,只不过那些大作家写得超级棒。
文学作品是作者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想法、感情,还有想象力的东西。
你想想,如果有一天你写了一个超级精彩的故事,那你肯定也希望这个故事是属于你的,别人不能随便拿走就说是自己的,对吧?这就是著作权法保护文学作品的原因啦。
再来说说艺术作品吧。
艺术作品就像我们在美术课上画的画,还有去博物馆看到的那些雕塑。
我上次去美术馆,看到一幅很大很大的画,上面画满了五颜六色的花朵,就像真的一样,感觉都能闻到花香呢。
那些画家在画画的时候,肯定是倾注了自己很多的心血,就像我们认真画一幅画的时候,每一笔都很用心。
还有那些雕塑,就拿米开朗基罗的大卫像来说吧,那可是超级有名的。
大卫像站在那里,每一块肌肉都好像充满了力量,好像下一秒就要动起来一样。
这些艺术作品都是艺术家们智慧和汗水的结晶。
要是有人随便复制这些作品,还说是自己做的,那多不公平呀,就像你自己辛辛苦苦搭的乐高城堡,别人直接拿走说是他搭的,你肯定会很生气的,对吧?所以著作权法也要保护艺术作品。
还有音乐作品呢。
音乐就像我们每天听到的那些动听的歌曲。
我特别喜欢周杰伦的歌,他的歌旋律特别好听,歌词也很有意境。
那些作曲家写曲子的时候,就像在编织一个美丽的梦。
他们把一个个音符组合在一起,就变成了我们听到的美妙音乐。
歌手们再把歌词唱出来,就像是给这个梦加上了色彩。
1、文字作品:指以文字、数字或书写符号创作的作品。
符号不仅仅指文字,还指速记、电讯、数字、点字等。
有些作品虽然表现为文字符号,但实际上并非文字的组合,而是文字的艺术内涵,如:书法并非文字作品,而是美术作品。
是不是文字作品首先要考虑它的独创性,名字做商标:啊仔。
会议通知、启事、请柬、电话簿,都不受保护。
但如果设计有独到之处,有了独创性而受到保护。
2、口述作品:以口头语言即席创作作品:演说、讲课、辩论等;如前所述(条例2.2)英美法等国家不承认口头作品,因没有表现的载体。
例: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园里可耕田。
3、音乐作品;指以符号、数字或其他记号创作以旋律表现其内容的作品:乐谱、交响乐、进行曲、歌曲等。
例:《洪湖》。
2、戏剧:指话剧、歌剧、戏曲供舞台演出的作品;
5、曲艺作品;指以连续动作、姿态、表情表现的作品;戏剧、曲艺作品有时也当作文字作品,如:剧本。
6、舞蹈作品:指将赋予美感的一连串的动作、姿势编在一起供一人或多人跳舞的作品;一指舞谱,二指已录制舞蹈音像制品。
7、美术作品:指以线条、颜色创作富有美感形象的作品。
1)纯美术作品(绘画、书法);
2)实用工艺美术:如:戏剧服装、家具以及带有图案的制品等。
美术作品同样有一个独创性的文体:
8、摄影作品:指借助器械,在感光材料上记录客观物体形象的艺术作品:如人物照片、风景照片、艺术摄影。
艺术摄影的版权问题。
9、电影、电视、录象作品:
10、工程设计、产品设计图及其说明:工程或产品的外观设计或模型属美术作品,或工业外观设计,不列此类。
11、地图作品:
12、示意图
13、计算机软件
12、民间文学、艺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