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简单清晰)第11章 转录
- 格式:pdf
- 大小:1.89 MB
- 文档页数:74
生物化学原理——RNA合成第11章RNA合成本章概念总结:1、遗传学中心法则:2、转录:3、模板链:4、编码链:5、核心酶:6、RNA聚合酶:7、启动子:8、内含子:9、外显子:10、终止因子:11、核酶:12、剪接体:13、RNA加工过程:14、RNA剪接:15、转录因子:16、操纵子:17、操纵基因:18、结构基因:19、基因:20、阻遏物:21、衰减作用:希望同学们明确以上概念的含义,加油一、转录概述:蛋白质合成不是直接由DNA指导的,而是通过一个中介物mRNA 实现的。
所有的RNA都可与DNA的互补序列杂交,即所有的RNA都是从DNA模板转录来的。
要注意:DNA复制要求染色体两条链同时进行完全复制,而遗传信息的表达却只是基因组中某些单链区域。
转录就是将遗传信息由DNA转给RNA,也叫作RNA合成。
转录的模板只是双链DNA中的某一条链,能作为模板的链称为模板链,互补链叫做编码链。
从DNA到RNA的转录是由RNA聚合酶催化的。
同时,请同学们注意RNA合成和DNA复制之间存在的差别:① RNA合成的底物是核糖核苷三磷酸;②在RNA中,尿嘧啶与腺嘌呤配对;③ RNA合成不需要一个预先存在的引物;④ RNA合成的选择性非常强,只有基因中很小的一部分被转录。
二、RNA聚合酶大肠杆菌RNA聚合酶的核心酶是由5个蛋白亚基组成的,分别被命名为β,βˊ,α(2个)和ω亚基。
其中β亚基是催化亚基。
请注意:RNA聚合酶全酶还含有第6个亚基,称之σ亚基(也称为ζ因子),与核心的RNA聚合酶瞬时结合,其功能是识别模板上的启动子,使RNA聚合酶与启动子结合。
一旦延伸开始σ亚基就脱离聚合酶。
三、转录起始当E.coli RNA聚合酶结合到模板上的启动子后,就开始了RNA的合成。
可以说转录是在启动子调控下起始。
细菌启动子要行使其功能需要两个高度保守DNA序列,一个序列区是处于开始转录的第一个核苷酸的5ˊ端之前(习惯称之上游)的-35区(上游核苷酸编号为“-”),提供RNA聚合酶识别信号。
第十一章 DNA的生物合成一、课后习题1.怎样确定DNA复制的主要方式是双向复制,以及一些生物的DNA采取单向复制?2.假定在D环式的复制叉上,螺旋的解开会引起未复制部分的缠绕,当缠绕继续到不可能再进一步缠绕时,主链的增长便停止,然后随从链的延长才会被引发。
那么,在什么条件下更可能观察到大小与前体片段相似的D环?3.试述滚动机制有哪些主要特征?怎样鉴别环状与线状DNA?4.已知大肠杆菌DNA的长度为1100μm,其复制叉式在一个世代大约40min内通过一个复制叉完成的,试求其复制体的链增长速度、正在复制的DNA分子的转速。
参考答案:1.原核生物的染色体和质粒,真核生物的细胞器DNA都是环状双链分子。
实验表明,它们都在一个固定的起点开始复制,复制方向大多是双向的,即形成两个复制叉或生长点,分别向两侧进行复制;也有一个是单向的,只形成一个复制叉或生长点。
2.叶绿体和线粒体DNA(除纤毛虫的线粒体线性DNA分子外)的复制方式。
双链环在固定点解开进行复制,但两条链的合成是高度不对称的,一条链先复制,另一条链保持单链而被取代,在电镜下看到呈(取代环,D环)形状。
待一条链复制到一定程度,露出另一链的复制起点并开始复制。
两条多核苷酸链的起点不在同一点上,当两条链的起点分开一定距离时就产生D环(如线粒体DNA的复制)。
双链环两条链的起点不在同一位置,但同时在起点处解开双链,进行D环复制,称为2D环复制(如叶绿体DNA的复制)。
这时,更可能观察到大小与前体片段相似的D环。
3. Walter Gilbert(1968)提出滚环模型来解释φX174DNA的复制:首先由特异核酸内切酶在环状双链DNA(称为RF型、增值型,即单链DNA已复制一次成双链)的一条链上切开切口产生5′—P末端和3′—OH末端。
5′—P末端与细胞质膜连接,被固定在膜上,然后环形的双链通过滚动而进行复制。
以完整链(正链)为模板进行的DNA合成是在DNA 聚合酶参与下,在切口的3′—OH末端按5′—3′的方向逐个添加核苷酸;以5′—P 末端结合在细胞膜上的链(被切断的负链)作模板所进行的DNA合成也是由DNA聚合酶催化,先按5′—3′方向形成短链(冈崎片断),然后再通过DNA连接酶连接起来。
生物化学总结复习笔记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11章.蛋白质的降解和氨基酸的代谢1.蛋白质的酶促降解.细胞内蛋白质的降解一般认为真核细胞对蛋白质的降解有两个体系。
其一是溶酶体降解。
其二是依赖ATP,在细胞溶胶中以泛素标记的选择性蛋白质的降解。
外源蛋白质的酶促降解外源蛋白质进入体内,必须先经过水解作用变为小分子的氨基酸,然后才能被吸收。
就高等动物来说,外界食物蛋白质经消化吸收的氨基酸和体内合成及组织蛋白质经降解的氨基酸,共同组成体内氨基酸代谢库。
所谓氨基酸代谢库即指体内氨基酸的总量。
氨基酸代谢库中的氨基酸大部分用于合成蛋白质,一部分可以作为能源,体内有一些非蛋白质的含氮化合物也是以某些氨基酸作为合成的原料。
2.氨基酸的分解代谢氨基酸的共同分解代谢途径包括脱氨基作用和脱羧基作用两个方面。
氨基酸经脱氨基作用生成氨及α-酮酸。
氨基酸经脱羧基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及胺。
胺可随尿直接排出,也可在酶的作用下,转化为可被排出的物质和合成体内有用的物质。
氨基酸脱氨基的方式有氧化脱氨基作用、转氨基作用、联合脱氨基作用、非氧化脱氨基作用和脱酰胺基作用。
3.氨的排泄方式水生动物排氨鸟类及爬行动物排尿酸哺乳动物排尿素尿素是哺乳动物蛋白质代谢的最终产物10章.脂质代谢1脂质的酶促水解三酰甘油的酶促水解三酰甘油是重要的储能物质。
在脂肪酶的作用下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甘油可氧化供能也可糖酵解途径生成糖。
脂肪酸可彻底氧化供能。
磷脂的酶促水解磷脂酶A1和A2分别专一的出去Sn-1位或sn-2位上的脂肪酸,生成的仅含有一个脂肪酸的产物称溶血磷脂。
溶血磷脂是一种很强的表面活性剂,能使细胞膜和红细胞膜溶解。
2.脂肪酸的β-氧化作用脂肪酸的β-氧化作用是指:脂肪酸在氧化分解时,碳链的断裂发生在脂肪酸的β位,即脂肪酸的碳链的断裂方式是每次切除2个碳原子。
细胞溶胶中的长链脂肪酸首先被活化为脂酰辅酶A,然后长链脂酰辅酶A在肉碱的携带下进入线粒体。
第十一章RNA的生物合成RNA的生物合成包括转录和RNA的复制。
转录(transcription):以一段DNA的遗传信息为模板,在RNA聚合酶作用下,合成出对应的RNA的过程,或在DNA指导下合成RNA。
转录产物:mRNA 、rRNA、tRNA、小RNA除某些病毒基因组RNA外,绝大多数RNA分子都来自DNA转录的产物。
转录研究的主要问题:①RNA聚合酶②转录过程③转录后加工④转录的调控①~③是基本内容,④是目前研究的焦点,转录调控是基因调控的核心。
转录与DNA复制的异同:相同:要有模板,新链延伸方向5’→3’,碱基的加入严格遵循碱基配对原则。
相异:①复制需要引物,转录不需引物。
②转录时,模板DNA的信息全保留,复制时模板信息是半保留。
③转录时,RNA聚合酶只有5’→3’聚合作用,无5’→3’及3’→5’外切活性。
转录是基因表达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基因表达的终产物:①RNA ②蛋白质转录过程涉及两个方面①RNA合成的酶学过程②RNA合成的起始信号和终止信号,即DNA分子上的特定序列。
DNA正链:与mRNA序列相同的DNA链。
负链:与正链互补的DNA链。
转录单位的起点核苷酸为+1,起点右边为下游(转录区),转录起点左侧为上游,用负数表示:-1,-2,-3。
DNA指导的RNA合成(转录)RNA链的转录,起始于DNA模板的一个特定位点,并在另一位点终止,此转录区域称为一个转录单位。
一个转录单位可以是一个基因(真核),也可以是多个基因(原核)。
基因的转录是有选择性的,细胞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和细胞环境条件的改变,将转录不同的基因。
转录的起始由DNA上的启动子区控制,转录的终止由DNA上的终止子控制,转录是通过DNA指导的RNA聚合酶来实现的。
一、RNA聚合酶RNA合成的基本特征①底物:NTP(ATP、GTP、CTP、UTP)②RNA链生长方向:5’→3’③不需引物④需DNA模板反应:1、E.coli RNA聚合酶(原核生物)E.coli和其它原核细胞一样,只有一种RNA聚合酶,合成各种RNA(mRNA、tRNA、rRNA)。
11 蛋白质分解和氨基酸代谢1.蛋白质在细胞内不断地降解又合成有何生物学意义?解答:细胞不停地将氨基酸合成蛋白质,并又将蛋白质降解为氨基酸。
这种看似浪费的过程对于生命活动是非常必要的。
首先可去除那些不正常的蛋白质,它们的积累对细胞有害。
其次,通过降解多余的酶和调节蛋白来调节物质在细胞中的代谢。
研究表明降解最迅速的酶都位于重要的代谢调控位点上,这样细胞才能有效地应答环境变化和代谢的需求。
另外细胞也可以蛋白质的形式贮存养分,在代谢需要时将其降解产生能量供机体需要。
2.何谓氨基酸代谢库?解答:所谓氨基酸代谢库即指体内氨基酸的总量。
3.氨基酸脱氨基作用有哪几种方式?为什么说联合脱氨基作用是生物体主要的脱氨基方式?解答:氨基酸的脱氨基作用主要有氧化脱氨基作用、转氨基作用、联合脱氨基作用和非氧化脱氨基作用。
生物体内L-氨基酸氧化酶活力不高,而L-谷氨酸脱氢酶的活力却很强,转氨酶虽普遍存在,但转氨酶的作用仅仅使氨基酸的氨基发生转移并不能使氨基酸真正脱去氨基。
故一般认为L-氨基酸在体内往往不是直接氧化脱去氨基,主要以联合脱氨基的方式脱氨。
详见11.2.1氨基酸的脱氨基作用。
4.试述磷酸吡哆醛在转氨基过程中的作用。
解答:转氨酶的种类虽多,但其辅酶只有一种,即吡哆醛-5'-磷酸,它是维生素B6的磷酸酯。
吡哆醛-5'-磷酸能接受氨基酸分子中的氨基而变成吡哆胺-5'-磷酸,同时氨基酸则变成α-酮酸。
吡哆胺-5'-磷酸再将其氨基转移给另一分子α-酮酸,生成另一种氨基酸,而其本身又变成吡哆醛-5'-磷酸,吡哆醛-5'-磷酸在转氨基作用中起到转移氨基的作用。
5.假如给因氨中毒导致肝昏迷的病人注射鸟氨酸、谷氨酸和抗生素,请解释注射这几种物质的用意何在?解答:人和哺乳类动物是在肝中依靠鸟氨酸循环将氨转变为无毒的尿素。
鸟氨酸作为C 和N的载体,可以促进鸟氨酸循环。
谷氨酸可以和氨生成无毒的谷氨酰胺。
第十一章代谢调节一、知识要点代谢调节是生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为适应外界条件而形成的一种复杂的生理机能。
通过调节作用细胞内的各种物质及能量代谢得到协调和统一,使生物体能更好地利用环境条件来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
根据生物的进化程度不同,代谢调节作用可在不同水平上进行:低等的单细胞生物是通过细胞内酶的调节而起作用的;多细胞生物则有更复杂的激素调节和神经调节。
因为生物体内的各种代谢反应都是通过酶的催化作用完成的,所以,细胞内酶的调节是最基本的调节方式。
酶的调节是从酶的区域化、酶的数量和酶的活性三个方面对代谢进行调节的。
细胞是一个高效而复杂的代谢机器,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物质代谢和能量的转化。
细胞内的四大类物质糖类、脂类、蛋白质和核酸,在功能上虽各不相同,但在代谢途径上却有明显的交叉和联系,它们共同构成了生命存在的物质基础。
代谢的复杂性要求细胞有数量庞大、功能各异和分工明确的酶系统,它们往往分布在细胞的不同区域。
例如参与糖酵解、磷酸戊糖途径和脂肪酸合成的酶主要存在胞浆中;参与三羧酸循环、脂肪酸β-氧化和氧化磷酸化的酶主要存在于线粒体中;与核酸生物合成有关的酶大多在细胞核中;与蛋白质生物合成有关的酶主要在颗粒型内质网膜上。
细胞内酶的区域化为酶水平的调节创造了有利条件。
生物体内酶数量的变化可以通过酶合成速度和酶降解速度进行调节。
酶合成主要来自转录和翻译过程,因此,可以分别在转录水平、转录后加工与运输和翻译水平上进行调节。
在转录水平上,调节基因感受外界刺激所产生的诱导物和辅阻遏物可以调节基因的开闭,这是一种负调控作用。
而分解代谢阻遏作用通过调节基因产生的降解物基因活化蛋白(CAP促进转录进行,是一种正调控作用,它们都可以用操纵子模型进行解释。
操纵子是在转录水平上控制基因表达的协调单位,由启动子(P、操纵基因(O和在功能上相关的几个结构基因组成;转录后的调节包括,真核生物mRNA 转录后的加工,转录产物的运输和在细胞中的定位等;翻译水平上的调节包括,mRNA 本身核苷酸组成和排列(如SD序列,反义RNA的调节,mRNA 的稳定性等方面。
RNA的生物合成与加工贮存于DNA中的遗传信息通过转录和翻译而得到表达。
在转录过程中,DNA的一条链作为模板,在其上合成出RNA分子,合成以碱基配对的方式进行,所产生的RNA链与DNA模板链互补。
细胞各类RNA,包括合成蛋白质的mRNA、rRNA、tRNA,以及具有各种特殊功能的小RNA,都以DNA为模板,在RNA聚合酶催化下合成的,最初转录的RNA也要经过一系列加工和修饰才能成为成熟的RNA分子。
RNA所携带的遗传信息也可以用于指导RNA或DNA的合成,前一过程即RNA复制,后一过程为逆转录。
由于RNA既能携带遗传信息,又具有催化功能,故推测生命起源早期存在RNA世界。
DNA指导下的RNA合成在DNA指导下RNA合成称为转录,RNA链的转录起始于DNA模板的一个特定起点,并在另一中指点终止。
此转录区域为转录单位。
转录单位可以是一个基因,也可是多个基因。
基因是遗传物质的最小功能单位,相当于DNA的一个片段。
它通过转录对表型有专一性的效应,并可突变成各种形式。
极影的转录是一种有选择性的过程,随着细胞的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和细胞内外环境的改变而转录不同的基因。
转录的起点是由DNA的启动子来控制的,控制终止的部位则称终止子。
转录是通过DNA知道的RNA聚合酶来实现。
DNA指导的RNA聚合酶该酶需要以四种核糖核苷酸作为底物,并需要适当的DNA作为模板,镁离子能促进聚合反应。
RNA链的合成方向也是5’-3’,第一个核苷酸带有三三个磷酸基,其后每加入一个核苷酸脱去一个焦磷酸,形成磷酸二酯键,反应是可逆的,但焦磷酸的分解可推动反应趋向聚合。
与DNA聚合酶不同,RNA聚合酶无需引物,它能直接在DNA模板上合成RNA链,但是RNA 聚合酶无校对功能。
分子杂交实验表明,合成的RNA只与模板DNA形成杂交体,而与其他DNA不能形成杂交体,这就说明反应产物RNA是在作为模板的DNA上,通过碱基配对机制合成的。
在体外,RNA聚合酶能使DNA 的两条链同时进行转录,但在体内的形况不同,许多实验证明,在体内DNA两条链中仅有一条链可用于转录,或某些区域以这条链转录,另一些区域以另一条链转录,用于转录的链叫做模板链,或负链。
基因转录D NA 指导下RNA 的合成转录 转录是指DNA 指导下RNA 的合成 转录单位 RNA 链的转录起始于DNA 模板的一个特定起点,并在另一终止处终止,此转录区域称为转录单位,一个转录单位可以是一个基因,也可以是多个基因. 基因与转录 基因是遗传物质的最小功能单位,相当于DNA 的一个片段。
通过转录对表型有专一性的效应,并可突变成各种等位形式。
基因的转录是一种有选择性的结果,随着细胞的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和细胞内外条件的改变而转录不同的基因。
有的中⽌信号的作⽤可被特异的因⼦所阻⽌使RNA 聚合酶得以越过终⽌⼦继续转录这称为通读这类引起抗终⽌作⽤的蛋⽩质称为终⽌因⼦如噬菌体N 蛋⽩即是⼀种启动子 启动子是DNA 上控制转录起始的一段特殊序列D NA 指导的RNA 聚合酶R NA 聚合酶的催化特点 ①该酶需要以四种核糖核苷酸三磷酸作为底物,需要DNA 作为模板,Mg2+能促进聚合反应②RNA 链的合成方向是5'→3' ③反应是可逆的,焦磷酸的分解可推动反应趋向聚合 ④RNA 聚合酶无需引物,直接在模板上合成R NA 链;RNA 聚合酶无校对功能转录与复制的不同点 转录不需要RNA 引物,以四种三磷酸核糖核苷(N TP )为底物转录反应一般只有一小段DNA 链可以作为模板D NA 经转录后仍以全保留的方式保持双螺旋结构R NA 合成特点 模板链是指用于转录的链,又称负链,为非编码链,反义链 编码链是指模板链互补的链,与mRNA 序列相同,即正链,为非模板链,有意义链 不对成转录:在DNA 分子双链上,按碱基配对规律能指导转录生成RNA 一股链作为模板指导转录,另一股链则不转录,这种模板选择性称为不对称转录R NA 聚合酶原核生物RNA 聚合酶R NA 聚合酶能从头启动RNA 链的合成R NA 聚合酶由多个亚基组成α:决定哪些基因被转录β:催化聚合反应β':结合DNA 模板,双螺旋解链σ:辨认起始点,结合启动子a 2ββ'称为核心酶核心酶+σ=全酶 转录的起始需要全酶,转录延长阶段仅需要核心酶真核生物的RNA 聚合酶 RNA 聚合酶Ⅰ:rRNA 前体45s ,rRNA 前体在加工成28s 、5.8s 和18s RNA 聚合酶Ⅱ:hnRNA=核不均一RNA ,In-c RNA ,miRNAa,piRNAR NA 聚合酶Ⅲ:tRNA,5sRNA ,snRNA启动子和转录因子 启动子:启动子是指RNA 聚合酶识别,结合和开始转录的一段DNA 序列,结构不对称,决定了转录的方向;原核生物的启动子-35区 TTGACA 提供了RNA 聚合酶识别的信号 -10区 TATAAT pribnow 框 有助于DNA 局部双链解开真核生物启动子 序列中心在-25至-30左右,7bp 保守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