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中学生阅读中外名著的兴趣
- 格式:docx
- 大小:28.48 KB
- 文档页数:4
如何培养中学生阅读中外名著的兴趣
摘要:中学生对于阅读名著的兴趣普遍不高,甚至存在抵触情绪,这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将结合心理学、教育学和文学教育理论,深入分析中学生阅读行为特点和动机,提出相应的培养兴趣的策略,为中学生阅读中外名著兴趣培养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中外名著;中学生;兴趣
中外名著作为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学生的思想品德、情感世界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塑造作用,但在当下信息爆炸的社会背景下,中学生普遍更倾向于通过手机、电脑等新媒体获取信息和娱乐,对阅读中外名著的兴趣渐渐减弱。这导致中学生的文学修养和人文精神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因此,培养中学生阅读中外名著的兴趣显得尤为重要。
一、中学生阅读中外名著的行为特点和动机
中学生阅读中外名著的行为特点和动机是一个涉及心理学、教育学和文学教育理论的复杂问题。我将从三个理论的方向分析:在心理学方面,中学生的阅读行为受到其心理发展阶段的影响,随着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的提高,他们对名著中的深刻思想和情感会有更深入的理解和体验,同时也更倾向于通过阅读名著来探索自己的内心世界,寻找与主人公的情感共鸣;从教育学的角度来看,中学生的阅读动机与教育环境和政策密切相关,教育者的引导和激励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起着重要作用;在文学教育理论方面,中学生阅读中外名著的动机和行为特点受到文学价值观的影响,文学作品对人文精神的熏陶和启迪具有重要作用,利于中学生道德情感和审美情趣的塑造。因此,中学生可能会因为对名著中的道德伦理和审美情感产生共鸣而产生阅读兴趣。
二、培养中学生阅读中外名著兴趣的策略
1.基于心理学理论,激发情感共鸣 心理学理论认为,情感共鸣是人们在阅读中产生共鸣和情感联系的一种重要机制。中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期,情感体验尤为重要,选择触动学生内心的中外名著,满足其情感需求,能有效激发阅读兴趣。情感共鸣不仅能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还能引发他们对作品的深度阅读和理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文学欣赏力,并对整体心理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对于中学生而言,选择的中外名著必须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和教育意义,而且内容也要符合他们的年龄和认知水平。
例如,外国经典小说《少年维特的烦恼》,通过维特的视角描绘了青春期的情感和烦恼,而中学生的青春期本就是充满情感波动的时期,面临着许多情感上的挑战和困惑,这本书的情感世界,能让读者能够从中找到自己的影子,产生共鸣。除此之外,该书不仅仅是一本情感小说,它还涉及社会、文化、历史等多个方面,中学生可以拓宽自己的视野,了解更多的文化和历史背景。再如,老舍的《骆驼祥子》,以旧中国北平为背景,通过祥子的悲惨遭遇,展示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无情,能够引发中学生对人生和社会现实的思考,更好地理解成长中的困难和挑战。而且阅读这部作品,中学生可以深入了解时代背景、提高文学鉴赏能力与社会责任感。
2.基于教育学理论,设计多元化教学
多元化教学旨在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风格和需求,通过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资源,提高他们对中外名著的阅读兴趣。教师可采用讨论、小组合作、角色扮演、多媒体展示等多种教学方法,并利用多种学习资源,如纸质图书、音频、视频、图片等,引导学生全面理解作品背后的文化内涵或者通过跨学科的教学设计,增强学生对中外名著的理解和欣赏,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和阅读能力。这种教学角度对培养中学生阅读中外名著的兴趣有着重要意义,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
例如,对于《三国演义》这本名著,教师可以通过PPT、视频等形式来对《三国演义》的故事梗概进行讲解,或者选取如“桃园结义”“空城计”等经典情节并设置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并表演某段故事情节,加强学生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的理解,同时也能增加他们的参与度和表达能力。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书中的人物角色的性格特点、行为动机等。最后,还可以让学生进行创意作业,比如写一篇与书中故事情节相关的短篇小说、绘制角色形象的漫画或设计一份三国时期的地图等,以此来培养他们对文学创作的兴趣。
3.基于文学教育理论,强调文学价值
文学作品作为人类精神的宝贵财富,具有深刻反映内心世界和社会的独特价值。通过阅读中外名著,学生可以接触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类情感和智慧,培养自己的情感表达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同时,名著中的人生哲理和社会思考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培养其独立思考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文学作品的人文内涵、情感表现和思想启发,能够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好奇心和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对文学作品的深刻理解和情感投入,从而培养其持久的阅读兴趣和对文学的热爱。
例如,被视为中国小说巅峰之作的《红楼梦》以卓越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展现了封建社会的真实面貌和人性的复杂性。小说中融入了大量的诗词、戏曲、音乐、绘画等元素,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而且通过对四大家族等社会阶层的描写,反映了封建社会的风土人情和价值观念。其中,最值得细细品味的是《红楼梦》对人性的深入挖掘,通过对人物形象的精细刻画,使得每个角色都具有独特的性格和命运,充满了人文关怀。再如《悲惨世界》,被视为世界文学的经典作之一,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作者雨果运用丰富的象征、暗示等手法,使得整部小说情节曲折、扣人心弦。其内容诠释了善良、仁爱、感恩的力量,呼唤人类面对生命中的矛盾和挫折,追寻真理和人类精神的高度。它使读者深刻认识到命运改变的力量,认识到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4、构建良好阅读环境,助力学生兴趣培养
要激发中学生阅读中外名著的兴趣,首先需要为他们创造一个舒适的阅读环境,一个具有良好氛围的读书环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和阅读兴趣,使他们更容易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享受读书的乐趣,并从中受益。而且,无论是校内还是家中都应该提供多样化的阅读材料,让学生有更多选择空间,可以拓宽他们的视野。
三、结语
在未来的教育实践中,我们将继续探索更多有效的方法和策略,为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而努力,也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阅读名著的过程中获得启迪与成长,成为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广阔视野的未来人才。
文献参考:
[1]雷隽.激发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经典阅读兴趣的策略[J].广西教育,2021(21):103-104.
[2]陈晓香.名著阅读兴趣开发策略研究[J].课外语文,2016(17):117.
[3]陆怡云.培养名著阅读兴趣 提高学生文化素养[J].读写算,2023(24):9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