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介入治疗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 格式:pdf
- 大小:185.29 KB
- 文档页数:2
关于心脏介入诊疗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目的分析冠脉介入术后的护理与预防对策,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术后护理质量与患者满意度。
方式细察与护理本科室心脏介入手术患者638例。
结局手术后有8例患者出现心律失常,6例患者有迷走神经反射,经过积极补液、升压及抗心律失常等治疗后,患者均转危为安;10例患者出现穿刺部位红肿症状,经过徒手护理与加压包扎以冷敷后都已吸收;6例患者有尿潴留症状,都赐与了相应处理;未见形成架内血栓。
结论经过密切细察术后并发症的理由,而加强化护理,可以预防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标签:心脏介入手术;并发症;观察;护理伴随着介入治疗手术技术的大幅开展,冠脉介入现已成为诊断与治疗冠心病的十分主要方式。
2010年6月~2012年6月笔者所在科共进行了638例冠脉介入手术,现将手术后发生的部分并发症及护理状况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式1.1一般资料2010年6月~2012年6月笔者所在科共进行了638例冠脉介入手术,此中男422例,女216例,岁数36~70岁,平均54岁。
此中362例为心绞痛患者,276例为心肌梗死患者;386例患者行冠脉造影术,252例患者行冠脉支架置入术。
1.2方式对穿刺部位的皮肤进行常规消毒,局部进行消毒并成功穿刺后,插入导丝、动脉鞘管,从鞘内打入50 000 IU人肝素,而后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术,进行冠脉内支架置入患者需另加2000~5000 IU肝素,而后视状况挑选合适的导丝、导管、球囊及支架。
2结果手术后有8例患者出现心律失常,6例患者有迷走神经反射,经过积极补液、升压及抗心律失常等治疗后,患者均转危为安;10例患者出现穿刺部位红肿症状,经过徒手护理与加压包扎及冷敷后都已吸收;6例患者有尿潴留症状,都赐与了相应处理;未见形成架内血栓。
详细见表1。
(略)表1患者术后不良反应状况不良反应例数比例(%)心律失常81.25迷走神经反射60.94穿刺部位红肿101.57尿潴留60.94。
心脏介入术后常见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目的对心脏介入术后常见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进行分析和探讨。
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6月收治的行心脏介入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
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再接受针对性护理,对比护理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护理总有效率为1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针对性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术后各项并发症的护理有效率,对于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提高意义显著。
标签:心脏介入术;并发症;护理效果心脏介入术是介于外科手术和内科治疗之间的用于诊治心脏病的一种有创手术,常见的包括二尖瓣球囊扩张术、冠状动脉造影术、起搏器植入术等,具有创口小、安全性高、效果明显等优点[1-2]。
近年来,随着介入诊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成熟,心脏介入术在临床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作为有创手术的一种,心脏介入术不可避免的会出现相关术后并发症,给最终的造成影响手术效果造成影响[3]。
基于此,本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行心脏介入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对部分患者采取了针对性的术后护理措施,获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6月收治的行心脏介入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
其中穿刺部位出血、血肿34例,迷走神经反射52例,心律失常40例,失眠52例,尿潴留48例,心功能障碍37例。
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观察组年龄33~64岁,平均年龄(54.79±3.78)岁;病程1~9年,平均病程(3.32±1.14)年。
对照组年龄32~65岁,平均年龄(55.81±3.93)岁;病程2~10年,平均病程(3.65±1.27)年。
冠心病介入治疗的并发症预防及护理体会摘要】目的观察并探讨冠心病介入治疗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方法选择我院自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37例行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密切观察、及时处理等方式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出现。
结果 15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并发症,经给予积极有效的抢救措施后,症状消失,病情得到改善。
结论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须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发展情况,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处理,保证患者生命安全。
【关键词】冠心病介入治疗并发症预防护理近几年,冠心病发病率越来越高,且呈年轻化趋势,采用冠状动脉造影术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法治疗(以下称冠心病介入治疗)已成为冠心病诊断及治疗的重要方法,并以其操作简单、安全、有效而得到广泛应用,但冠心病介入治疗毕竟是一种创伤性治疗措施,不可避免地会引发并发症,甚至可能造成患者死亡。
因此临床上对冠心病介入治疗的并发症预防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护理工作中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
我院依据文献,观察并采取有效措施,探讨冠心病介入治疗行护理干预方法,旨在为临床提供参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自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37例行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中男性21例,女性16例;患者年龄为45~75岁,平均年龄(58.9±4.8)岁;所有患者均为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经完善术前检查后行冠心病介入治疗。
观察、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预防并发症发生。
1.2护理方法患者术后进入病房,取平卧位,穿刺侧肢体予以制动,行心电监护,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情况,观察是否出现胸闷、胸痛、呼吸困难、心悸的临床症状,穿刺部位是否有血肿、渗血及足背动脉减弱、消失等问题,如发现异常,应立即通知医生以采取有效的处理;给予患者应用抗生素,防止感染;监测患者体温;给予患者输液处理,患者术后一般会大量饮水,促进造影剂排出,但不可单纯地依靠饮水维持患者正常体液量,必要的输液是必须的,但输液量要根据患者的心功能状况及手术造影剂的用量确定。
冠心病介入诊疗术血管并发症的护理【摘要】冠心病介入诊疗术是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方法,但在手术过程中患者可能会出现血管并发症。
本文从血管并发症的分类及发生机制,常见症状和体征,护理干预措施和原则,护理中的注意事项以及并发症后的护理措施等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
通过本文的阅读可以了解到冠心病介入诊疗术血管并发症的护理要点,提高护理人员对这一领域的认识,从而更好地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康复。
希望通过本文的总结,读者能够加强对冠心病介入诊疗术血管并发症护理的理解,为未来的护理工作提供指导和帮助。
【关键词】冠心病介入诊疗术、血管并发症、护理、分类、发生机制、症状、体征、干预措施、注意事项、护理措施、总结。
1. 引言1.1 冠心病介入诊疗术血管并发症的护理概述随着冠心病介入诊疗术的广泛应用,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也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血管并发症是冠心病介入治疗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可能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健康风险。
对于冠心病介入诊疗术血管并发症的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在护理过程中,我们需要充分了解不同类型血管并发症的分类及其发生机制,及时掌握患者出现的常见症状和体征,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和原则。
护理中还需注意事项,包括对患者的密切观察和及时沟通、合理的用药和饮食护理等,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和减轻患者的痛苦。
在并发症出现后,我们也要紧急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包括稳定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处理症状和复杂情况,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通过综合的护理干预,我们可以有效预防和处理冠心病介入诊疗术血管并发症,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2. 正文2.1 血管并发症的分类及发生机制血管并发症是冠心病介入诊疗术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分类和发生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血栓形成:在介入手术过程中,动脉内皮细胞受损、血栓形成是导致血管并发症的主要原因之一。
血栓形成可引起血管狭窄甚至阻塞,严重时可导致心肌梗死等危险情况。
二、动脉狭窄:介入手术过程中可能导致动脉内有血栓、钙化斑块等物质沉积,造成动脉内径变窄,影响血液的正常流动,增加心脏负荷。
冠心病介入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目的分析冠心病介入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及护理措施和护理效果。
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3月~2014年4月实施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69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的护理方法将其分为试验组(85例)与对照组(8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管理,试验组加强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管理,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分析对比。
结果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中有7例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包括2例低血压,1例高血压,2例假性动脉瘤,1例出血,1例血栓形成,无尿潴留发生,并发症发生率为8.24%,对照组中有19例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包括5例低血压,5例高血压,4例假性动脉瘤,2例出血,2例血栓形成,1尿潴留发生,并发症发生率为22.62%,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对照组(P<0.05)。
结论冠心病患者实施介入术后很容易发生低血压、高血压、出血、假性动脉瘤、尿潴留、血栓形成等并发症,通过加强并发症的观察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能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标签:冠心病;介入术;并发症;护理措施;护理效果临床研究表明,随着如今医疗水平的提高,冠心病介入术手术技术愈加完善和成熟,具备很高的安全性。
而术后并发症依然是影响手术治疗效果的关键问题。
对于术后并发症的处理,目前临床上主要通过加强观察和护理[1-3]。
本文收集我院2012年3月~2014年4月实施介入治疗的169例冠心病患者进行了研究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我院2012年3月~2014年4月实施介入治疗的169例冠心病患者,依据患者的护理方法将其分为试验组(85例)与对照组(84例),试验组中男53例,女32例,年龄42~74岁,平均年龄(63.62±11.25)岁,冠脉病变情况:有9例为单支,12例双支,44例多支,47例右冠状动脉,42例回旋支,52例前降支,4例左主干,手术类型:有44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治疗,另外41例通过PTCA及支架植入术;对照组中男52例,女32例,年龄40~76岁,平均年龄(63.86±11.42)岁,冠脉病变情况:有10例为单支,14例双支,50例多支,42例右冠状动脉,47例回旋支,59例前降支,3例左主干,手术类型:有45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治疗,另外39例通过PTCA及支架植入术。
冠心病介入诊疗术后常见并发症观察及护理目的:观察冠心病介入诊疗手术后常见并发症,探讨相应的护理方法。
方法:选择2008年5月-2011年5月在笔者所在医院住院的冠心病患者118例,并对其进行皮穿刺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治疗,观察其术后并发症,并进行相应护理。
结果:心律失常3例,穿刺部位渗血水肿8例,拔管综合征5例,假性动脉瘤2例,造影剂过敏2例,尿储留10例,经处理后好转。
结论:冠心病患者行经皮穿刺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后,良好的护理能大大减少其并发症的发生。
标签:冠心病;介入诊疗;并发症冠心病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心脏疾病。
目前,治疗冠心病的方法有三种:单纯性药物治疗、手术搭桥和冠状动脉成形及支架植入术。
近年来,随着心脏介入手术技术的成熟,冠状动脉介入术已经成为目前国内外进行冠心病诊治的有效技术,由其具有损伤小,恢复快、疗效好、更安全、价格低等优点,越来越受到众多患者接受。
在介入术临床广泛应用的同时,患者在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非常重要,越来越引起医护人员的高度关注。
为了探讨冠心病患者介入术后并发症及针对性护理方法与效果[1-2],本文对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5月-2011年5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行经皮穿刺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术后给予患者并发症的观察及综合护理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08年5月-2011年5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经皮穿刺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18例,其中,男69例,女49例,年龄31~83岁,平均(57.13±7.11)岁,所有患者均经冠状动脉造影,临床表现、心电图、酶学改变均支持冠心病诊断。
1.2方法患者术前常规使用抗凝剂,遵医嘱用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口服或小剂量静脉推肝素钠。
医生在患者右侧股沟处穿刺股动脉,植入5-7F动脉鞘管颈动脉鞘植入肝素,插入引导导管,进行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支架植入术。
冠心病介入治疗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摘要】目的:研究和分析冠心病病人应用介入治疗后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观察要领及相应护理措施。
方法:观察84例应用介入治疗的冠心病病人的术中与术后并发症,结果显示术18例发生术中并发症,30例发生术后并发症,均立即采用相应的护理。
结果:18例发生术中并发症的病人(高血压、心律失常、冠状动脉痉挛、桡动脉痉挛等并发症),立即采取护理后,均成功实施介入治疗;30例发生术后并发症的病人(低血压、尿潴留、腰痛等并发症),立即采取护理后均得到很好的改善。
结论:术前准备充分,术中仔细观察患者,术后对患者给予及时的护理,能降低并发症发生,从而给病人的手术提供一定的安全,体现护理的重要性。
【关键词】冠心病;介入治疗;并发症;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13-0257-02目前,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治疗冠心病最常用方法[1]。
冠状动脉狭窄的患通过PCI能得到治疗,进而改善心肌血供的能力。
尽管PCI安全、疼痛小、创伤小、且患者恢复快,但它毕竟是一种外科手术治疗,各种并发症难以避免[2]。
故提高风险意识,及时处理术中和术后发生的并发症尤为重要。
我院在2012年12月—2015年12月,给予84例冠心病病人PCI治疗,其中48例患者在术中或术后发生一些并发症,总结和分析了术中与术后并发症观察要领及相应护理措施,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84例给予PCI治疗的病人,男40例,女44例,平均年龄61岁。
其中,14例经股动脉穿刺,70例经桡动脉穿刺。
病人病况如下:心律失常8例,心肌梗死3例,心肌缺血6例,心绞痛67例。
1.2 术中并发症情况高血压4例(发生率4.76%),静注硝普钠后,血压降至正常。
心律失常9例(发生率为10.71%),导管撤除或电复律后恢复。
冠脉介入治疗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
方法回顾分析行冠脉介入治疗患者320例,结果发现36例出现手术并发症,经积极治疗均能治愈出院。
结论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护理管理,主要包括术前准备、术中病情观察、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系统有效的行围手术期护理有利于手术顺利进行及减少并发症发生,是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康复的基础关键和保障。
标签:冠状介入治疗;并发症;观察;护理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作为一种“不开刀的手术”,在治疗患者方面,实现了区别于内科和外科治疗不同手法的新兴介入方法。
经桡动脉及股动脉途径的介入途径,具有手术简便、创伤小、效果可靠的优点[1],但是手术常见并发症的危害,也使得临床护理工作必须谨慎,才能获得治疗的最终成功。
本研究收集了我院心血管内科自行冠状介入治疗320例,其中36例出现并发症。
现将其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2016年3月~2017年7月均为我院心血管内科行PCI术患者320例,其中男218例,女102例,年龄33~84岁,行急诊PTCA+支架植入51例,择期PTCA+支架植入170例。
不稳定型心绞痛99例。
其中并发症发生情况:动脉夹层5例,迷走神经反射4例,冠状动脉穿孔2例,心律失常7例,出血8例,造影剂肾病5例,假性动脉瘤3例,支架内血栓3例。
1.2 方法在局麻下行桡/股动脉穿刺,冠脉造影后根据病变部位、性质和程度选择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加支架植入术,术中肝素化,术后患者送至监护病房观察至少24小时,持续抗凝治疗。
1.2.1 术中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1)动脉夹层的观察和护理。
在冠脉支架治疗中,需要球囊扩张使病变部位血管重塑形,塑形过程中,内膜的撕裂和内膜与中膜的分离对增加血管内径具有重要的作用,但严重的内膜撕裂及内膜与中膜分离在造影中就表现为冠状动脉夹层。
直径小的夹层无临床症状,无缺血性心电图改变;直径大的夹层导致患者出现心前区剧烈疼痛、大汗淋漓,严重则合并低血压、休克。
冠心病介入诊疗术后血管并发症的原因及护理对策分析【摘要】冠心病介入诊疗术是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手段,但术后血管并发症是患者面临的严重问题。
本文对冠心病介入诊疗术后血管并发症的原因和护理对策进行了分析。
在原因分析中,主要包括手术操作不当、血栓形成、血管狭窄等因素。
而在护理对策中,应注重术后监测、药物管理、心理护理等方面,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综合管理策略中强调了术后定期随访、生活方式管理、营养指导等综合措施的重要性。
针对冠心病介入诊疗术后血管并发症的管理,综合应用多方面的措施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风险,提高治疗效果,从而更好地保障患者的健康。
【关键词】冠心病介入诊疗术、血管并发症、原因、护理对策、管理策略、冠心病、概述、重要性、综合管理、血管病变、血管狭窄、血栓形成、出血风险、血管内膜撕裂、心肌梗死、血管通路堵塞、药物治疗、心电监护、专业护理、饮食控制、康复服务.1. 引言1.1 冠心病介入诊疗术概述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发生狭窄或堵塞导致心脏供血不足所引起的。
冠心病介入诊疗术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通过在狭窄或堵塞的冠状动脉内放置支架或进行球囊扩张等方式来改善心脏供血情况,从而减轻心绞痛、预防心肌梗死等严重后果。
冠心病介入诊疗术通常在心血管专科医院内进行,通过导丝等器械将支架或球囊送达狭窄部位,进行相关操作,整个过程需要严密监测患者心电图、血压等生命体征。
冠心病介入诊疗术是一种微创手术,可以显著减少手术的创伤和恢复时间,对于适应症的患者来说,治疗效果显著。
冠心病介入诊疗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了心脏事件的发生率。
术后血管并发症仍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正确的护理对策可以有效预防和处理这些并发症,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1.2 冠心病介入诊疗术后血管并发症的重要性冠心病介入诊疗术是治疗冠心病的一种重要方法,通过介入手术可以帮助患者恢复心脏血管的通畅,缓解心绞痛症状,改善心脏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冠心病患者行介入治疗后并发症的护理分析摘要】目的:探究冠心病患者行介入治疗后并发症的护理。
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40例冠心病患者,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
观察组给予针对性护理,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
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5%,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5%,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
结论:冠心病患者给予针对性护理,护理效果较佳,值得临床方面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冠心病;并发症;护理效果【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2-0276-02冠心病,属于通过冠状动脉器质性狭窄,或是阻塞诱发的心肌缺血缺氧方面的病症,其属于心脏方面的疾病,也可以叫做缺血性心脏病[1]。
这类病症对于患者的身心健康,均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本次研究,选取近年来我院收治的40例冠心病患者,探究冠心病患者行介入治疗后并发症的护理,现进行具体的报道。
1.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4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4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
观察组包括男性18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为(57.8±5.5)岁。
对照组包括男性16例,女性4例;平均年龄为(59.6±)岁。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进行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但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进行干预,于手术前2.5h,给予患者生理盐水(生产厂家:北京天坛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1*******)500mL,实行静脉灌注。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针对性护理进行干预。
手术前的护理,为患者介绍介入治疗(PCI)的方法,以及手术过程可能会产生的并发症和注意事项,以确保患者能够对病症的治疗和病症的基本知识有大致的了解。
手术后的护理,手术后对患者实行心电图和血压、血氧饱和度等多方面的监测,并对患者的心率、血压、面色和精神状态进行严格的观察。
冠心病介入诊疗术血管并发症的护理【摘要】本文主要围绕冠心病介入诊疗术血管并发症的护理展开讨论。
在对冠心病介入诊疗术的相关背景进行了概述。
接着,在正文部分分别介绍了术后出血、心肌梗死、心律失常、血管破裂和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的护理措施。
在提出了护理注意事项、护理效果评估和护理意义总结。
通过本文的学习,可以帮助护士更好地了解和处理冠心病介入诊疗术血管并发症,提高护理质量和效果,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护理人员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以确保患者的康复和健康。
【关键词】冠心病、介入诊疗术、血管并发症、护理、术后出血、心肌梗死、心律失常、血管破裂、血栓形成、注意事项、效果评估、意义总结1. 引言1.1 概述冠心病介入诊疗术是一种常见的治疗冠心病的方法,通过导管在心血管系统内进行治疗和检查。
这种治疗方法可能会导致一些血管并发症,需要进行及时的护理和处理。
冠心病介入诊疗术的血管并发症包括术后出血、心肌梗死、心律失常、血管破裂和血栓形成等。
在对冠心病介入诊疗术血管并发症的护理过程中,护士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术后出血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护士需要定期检查伤口情况,避免感染和血栓形成。
心肌梗死和心律失常是严重的并发症,护士需要监测患者的心电图和心率,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血管破裂和血栓形成也需要护士密切观察,及时采取护理措施。
在护理冠心病介入诊疗术血管并发症时,护士需要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专业知识,能够正确判断患者的病情和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通过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护理冠心病介入诊疗术血管并发症是护士的重要任务之一,需要认真对待并不断提高自身的护理水平。
2. 正文2.1 术后出血的护理术后出血是冠心病介入诊疗术血管并发症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术后出血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贫血、休克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对于术后出血的护理十分重要。
冠状动脉介入诊治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处理陈风(江苏无锡市第四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江苏无锡214062)摘要:目的探讨冠心病介入诊治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及处理对策。
方法1392例患者接受冠状动脉造影(CAG)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观察和分析其术后并发症,以及其防治体会。
结果术后并发症:穿刺部位皮下血肿48例(3.45%),其中并发假性动脉瘤9例(0.65%),同时并发动—静脉瘘2例(0.14%);血管迷走反射26例(1.87%);腹膜后血肿3例(0.22%);肾功能损害30例(2.16%)。
术后各并发症经及时观察和处理均治愈出院。
结论冠心病介入诊治术后并发症的严密观察和规范化处理,可以控制并发症进一步发展,减少和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出现。
关键词: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造影并发症近年来,随着冠心病介入诊断和治疗技术的发展,对其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和处理的要求也更规范和严格。
我院自2006年1月至2010年1月间共行冠状动脉造影术(Coronary angiography,CAG)925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467例,现将其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防治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392例患者均为住院病例,其中男性908例,女性484例,年龄为41~78岁,平均(62.8±10.1)岁。
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84例,不稳定性心绞痛372例,稳定性心绞痛306例,冠心病待排630例。
其中合并高血压病972例,合并糖尿病384例,合并高脂血症696例。
其中行冠状动脉造影术925例、PCI术467例。
1.2 方法患者取平卧位,常规消毒及无菌操作,用2%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后行股动脉穿刺,并植入6F或7F动脉鞘,然后用Judkins法行左右冠状动脉造影。
若需行PCI术,则更换指引导管至冠状动脉开口,将指引导丝行至病变血管远端,将球囊、支架通过指引导丝送入病变处并加压扩张。
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摘要】冠心病患者在接受介入治疗时,常会面临一些并发症的风险。
为了有效预防并护理这些并发症,患者及医护人员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预防心脏血管造影并发症包括充分评估患者情况、注意药物使用等。
对于导管介入治疗并发症,应注意导管畅通及感染预防。
术后护理包括定期复查、减少活动不良影响,提高治疗效果。
避免不良后果的关键在于术前充分准备及合理操作。
结论强调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不容忽视,持续关注患者健康变化,提升生活质量的重要性。
通过综合预防措施和有效的护理,可以降低患者并发症风险,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词】冠心病、介入治疗、并发症、预防、护理、心脏血管造影、导管介入、术后并发症、不良后果、治疗效果、生活质量、持续关注、病情变化1. 引言1.1 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的重要性冠心病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在病情恶化时需要接受介入治疗以改善心血管功能,减少心肌缺血和心绞痛的发作。
介入治疗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显著减少冠心病患者的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
通过介入治疗,可以改善心脏血液供应,减少冠状动脉痉挛和血栓形成的风险。
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的重要性不仅在于改善症状和预防心脏事件的发生,更重要的是可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介入治疗可以减少心脏病发作的风险,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提高生活质量。
及早接受介入治疗对于冠心病患者来说至关重要,可以避免病情恶化和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的重要性在于及时有效地改善心血管功能,减少症状发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临床医生应该积极引导患者接受介入治疗,并且加强对治疗过程及潜在风险的了解,进一步提高患者对介入治疗的接受度和依从性。
1.2 介入治疗的常见并发症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方式,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和心血管状况。
介入治疗也存在一些常见的并发症,需要引起患者和医护人员的重视和预防。
1. 血管损伤:介入治疗过程中,患者可能出现血管损伤,包括血管破裂、血栓形成等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