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推拿的12种常用手法详解
- 格式:doc
- 大小:15.00 KB
- 文档页数:3
推拿常用手法推拿医生为治疗目的用手或肢体其他部分,在患者体表进行的各种特定的技巧动作均称为推拿手法。
手法是推拿治疗的最主要手段,其熟练程度及运用恰当与否,直接影响着治疗的效果。
推拿手法虽流派众多,风格迥异,但对手法的基本要求是一致的,必须具备持久、有力、均匀、柔和达到深透的目的。
持久是指手法在操作过程中,能够严格地按照规定的技术要求和操作规范持续地运用,在足够的时间内不走样,保持动作的形态和力量的连贯性,以保证手法对人体的刺激足够积累到临界点,以起到调整内脏的功能,改变病理状态的作用。
有力是指手法在操作过程中必须具备一定的力度和功力,使手法具有一定的刺激量。
刺激量: 1(轻度手法)操作在体表或皮毛——舒适2(中度手法)操作在皮下,肌肉浅层——酸麻胀3(重度手法)操作在肌肉深层——可以忍受4(特度手法)多层次——痛——电击感因此,有力的含义一是指手法直接作用于体表的力;二是指维持手法持续操作并保持一定的刺激量所需要之力。
手法有力是手法操作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有力并不是单纯指力气大,而是一种技巧力。
要根据治疗对象、施术部位,手法性质和病证虚实以及患者的体质而变化应用,并借以调整力的大小,施加恰当的手法力。
因此用力的基本原则是既保持治疗效果,又避免产生不良反应。
要根据临床具体情况而施加恰当的手法力量。
均匀是指手法操作时,其动作幅度、速度的快慢,手法压力的轻重,都必须保持相对的一致,幅度不可时大时小,速度不可忽快忽慢,用力不可时轻时重,应使手法操作既平稳而又有节奏性。
柔和是指手法操作时,动作稳柔灵活,手法变换自然、协调。
使手法轻而不浮、重而不滞。
因此,柔和要求不能生硬粗暴,但也并不是软弱无力,而是要用力缓和,刚柔相济。
深透是指病人对手法刺激的感应和手法对疾病的治疗效应。
要求手法的刺激,不仅作用于体表,而且能使效应传之于内,达到深处的筋脉骨肉,甚至脏腑。
1/14页减少摩擦,保护皮肤推拿介质:作用增强疗效滑石粉:四季可用,夏季多用,小儿推拿必用。
推拿按摩基本手法
1、揉捏:包括浅揉和深揉,是指用手掌掌心和手指,先用柔和
力量轻柔揉捏穴位,打开局部血管,改善循环和促进新陈代谢;然后
根据需要加大力度,把柔和的力量加强为稳定的混合力,进行再次揉
捏以达到放松组织的作用。
2、推按:推按是推拿按摩的基本手法,有持续推按和节奏推按。
推按时,要使手部的力道由浅至重,最后达到酸痛感,以达到放松紧
张的组织,促进新陈代谢的作用。
3、顺沉:是指用手掌或者拇指和食指用轻柔或变换施压力度在
柔软或肌紧下表面依次顺着穴位行进,达到舒缓组织松弛,加深穴位
敏感,缓和肌肉抵抗强度,消除精神紧张与焦虑,改善关节刚度及附
属症状的作用。
4、拍捶:拍捶是一种常见的推拿按摩手法,是用手掌、拇指的
拍敲下压的力度,使紧张的肌肉和神经逐渐放松,使到处不安的放松,从而缓解疼痛、增强细胞再生力,改善新陈代谢、促进血液循环,使
整个身心都得到愉悦的感受。
各类推拿根本手法概论推拿,又称按摩,就是用手在人体皮肤、肌肉、穴位上施行各种手法,到达治病、保健的目的。
可以由他人按摩,也可以自我按摩。
♉在我国流传已有数千年历史。
最早的记载在?黄帝内经?一书中提及。
♉秦汉晋时期,如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导引图?中的捶背、抚胸、搓腰、揉膝等手法;?汉书.苏武传?记载的用足踩背救醒昏迷的苏武等技术。
♉隋唐时期是推拿按摩开展的盛世。
著名医学家孙思邈十分推崇按摩导引,他在?备急千金要方.养性?中提及:“按摩日三遍,一月后百病并除,行及奔马,此是养身之法。
〞♉明代是推拿按摩开展的又一盛世,推拿学得到了较全面的总结、创新和开展,除政府重视设专科外,小儿推拿专著问世以及独特体系的形成。
♉清代,小儿、骨伤、内科、五官推拿及膏(药)摩的应用以及流派形成上取得了很大成就。
♉民间也创立了很多了的流派:鲁东湘西的儿科推拿、北方的正骨推拿、江浙的一指禅推拿、XX的武功推拿、川蓉的经穴推拿、XX的擁法推拿等。
19世纪早期,Per Henrik Ling创造了一套医疗体操和按摩法。
〔瑞典按摩法〕整骨疗法:通过对关节和软组织施行手法操作来解决安康问题,探索软组织的激发点、敏感点有关的疼痛现象,其可能放射或发散到较远的部位。
♉对于疼痛和功能障碍常采用以下措施:传统西医、整骨疗法、物理或运动疗法、软组织直接手法治疗。
临床按摩疗法的原理♉人是一个完整的机体:每一局部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关联的。
按摩师应该记住:要看到各局部在整体中的相互关系。
背部肌肉出现平衡失调后可能影响颈部肌肉,出现头痛。
按摩对各大系统的作用:1 神经系统2 对皮肤的作用3 对循环系统的作用:按摩能促进人体的血液循环使周围血管扩X血流加快,从而降低大循环的阻力,减轻心脏的负担。
(1)调整血液的合理分配,改善肌肉和内脏的血流量,以适应内脏活动和肌肉紧X工作的血药(2)治疗冠心病,可改善心脏的功能促进全身的血液循环及心脏冠状动脉侧枝循环的形成,从而起到防治冠心病的作用4 对呼吸和消化系统的作用:(1)经常按摩面部和颈部,不但可以使呼吸道通畅防治上呼吸道感染(2) 通过机械刺激和神经调节作用促进胃肠部蠕动以及消化吸收能力5.对运动系统的作用:增强肌肉的血液供给,改善肌肉的营养,增强肌肉的弹性和收缩力,提高肌肉的工作能力。
推拿的基本手法教程推拿是一种古老的中医疗法,通过按摩和推压身体特定部位,以调理人体经络,促进气血循环,达到治疗疾病、保健养生的目的。
在推拿中,掌握一些基本的手法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为您介绍几种常用的推拿手法。
一、揉捏法揉捏是指用拇指、掌根或手掌动作,以旋转摩擦方式,按摩特定的部位。
揉捏手法能调理经络,舒缓肌肉,同时促进气血流通。
在进行揉捏时,可采用以下步骤:1. 热手准备:双手相互摩擦,使其升温。
2. 摸索穴位:使用拇指或手指按按摩点,确定病人对该部位有敏感反应。
3. 施力方向:根据需要,选择与经络走向一致的方向,或逆行按摩。
4. 按摩力度:可根据病情和个体差异,适当调整按摩力度,力度要轻柔平稳,避免造成局部疼痛。
揉捏手法可用于腰部、颈部、肩部、腿部等部位,对缓解疲劳、调理经脉具有良好效果。
二、推拿法推拿是以手指的腹部或掌根为主要作用面,配合手指的按压,推动或圆周运动的手法。
推拿手法可以刺激经络,舒缓肌肉,促进气血通畅。
推拿时,应注意以下步骤:1. 确定穴位:根据需要,确定要推拿的穴位,进行摸索和定位。
2. 施力节奏:推拿时,可采用较快的频率进行推拿,但不可太快,以免引起不适。
3. 推拿方向:推拿时应遵循经络的走向,或者按照具体情况做逆行推拿。
4. 根据需要调整力度:推拿力度要适中,不可过度用力,避免伤害。
推拿手法可以应用于头部、背部、肚脐周围等部位,对改善头痛、肩颈不适等有较好的效果。
三、按压法按压是用手指末端或掌根,以定点点压的方式,对特定部位进行刺激。
按压手法有助于调理经络,促进气血循环,放松肌肉。
按压时,应注意以下要点:1. 确定穴位:根据需要,准确定位到要按压的穴位。
2. 施力方向:按压时,应按照穴位所在经络的走向进行操作。
3. 施力力度:使用适度的力量,在舒适的范围内进行按压,避免过度施力。
4. 持续时间:每个穴位按压的时间一般为10-30秒,可以根据需要适当调整。
按压手法可以应用于手臂、腹部、脚底等部位,对缓解疼痛、调理内脏功能有益。
中医阐述常用的11个按压手法推拿是中医保健的一个传统方法,推拿特定的穴位有很好的保健功效,可以提升身体免疫力,预防疾病,延年益寿。
推拿的手法有很多,按压类手法就是其中的一种,当然按压类手法也有不同的操作方法。
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常见的按压手法。
1、按法:术者将手指或掌面置于体表,逐渐用力下压的手法,属按法,也称为“抑法”。
用拇指或食指、中指、无名指指端或指腹面按压,称为“指按法”,其中又以拇指按法较为常用;用掌根、鱼际或全掌按压,称为“掌按法”,作用面较大,然而其局部刺激强度则弱于指按法。
按法常可与其他手法结合使用,如与揉法结合,称为“按揉法”。
2、压法:术者用手掌心或掌根进行按压。
按压时也可在体表上缓慢滑动。
掌压接触面较大,压力大而柔和,多施用于肩背、腰部,有缓解筋脉拘急的作用。
3、揉法:术者用手指指腹或双掌紧贴在体表上,稍用力向下按压,然后带动肌肤作轻柔缓和的回旋转动。
用掌根揉的,称为“掌揉法”;用手掌大鱼际肌部揉的,称为“鱼际揉法”;用手指揉的,称为“指揉法”。
掌揉法施用于腰、背、臀部及四肢,鱼际揉法施用于头面及胸腹部,指揉法主要作用于穴位及压痛点上。
4、点法:术者用手指的指峰或屈曲的近端指关节,或肘部尺骨鹰嘴突部按压或点击体表。
点法接触面较小,刺激强度大,多用于穴位及压痛点上,止痛效果较好。
5、掐法:术者用指甲掐按体表的穴位,亦称“爪法”、“切法”。
掐法接触面小,刺激比点法还强。
如用于人中穴及肢端穴位上,有开窍醒脑作用,惊厥、昏迷常用此法。
6、拨法:术者用手指指端按在筋腱上,适当用力作与筋腱成垂直方面的往返拨动。
常用治筋脉挛急等症。
7、押法:术者将手指指腹按在体表上不动,刺激量比压法要小。
8、掩法:术者以手掌轻轻地覆置于体表的一定部位上,多用于患儿的脐部。
9、扪法:术者将手掌擦热后,迅速地轻放在体表上。
如用于脘腹部,有温中作用,以治寒性腹痛、腹泻等症。
用于头顶部,有祛风散寒作用,以治疗感冒、头痛等症。
单式手法一、推法(一)直推法以拇指桡侧或指面,或食中二指面在穴位上作直线推动(二)旋推法以拇指指面在穴位上作顺时针逆时针方向的旋转推法(三)分推法又称分法。
用两手拇指指面或桡侧,或食、中指指面,自穴位向两旁作分向推动,或作“八”形推动。
(四)合推法又称合法。
用两拇指螺纹面自穴位两旁向穴中推动合拢,此法动作方向与分法相反。
【动作要领】1.推法操作时上肢放松,肘关节自然屈曲,直推拇指或食、中指指间各关节要自然伸直,不要有意屈曲,旋推拇指接触面用力要均匀,不要左右不稳。
总之,主要是腕、肘、肩关节和掌握关节活动要协调,方能达到轻柔着实的效果。
2.直推和分推时必须要始终如一,呈直线单行方向;旋推时着力面要呈螺旋型。
3.推动穴位时,动作须有节律性,用力均匀柔和,动作协调深透。
4.操作频率每分钟120~200次。
【临床应用】1.本法具有祛风散寒、清热止痛的双重功效,且能通经活络,广泛应用小儿的头面、上肢、胸腹、腰背和下肢部穴位的“线”状和“面”状穴位。
2.操作时,一般都辅以葱姜汁、酒精等为介质,以防小儿在施推时皮肤破损,并能加强推拿手法的疗效。
3.根据病情需要,注意掌握手法的方向、轻重、快慢,以求手法的补泻作用,达到预期的疗效。
4.推法是从摩法中演变而出,但比摩法运法为重,而较揉法轻,所以旋推法与指摩法极为相似,但有区别,须严格分开,而分推法又不同于摩法,操作时需准确掌握运用。
二、拿法“捏而提起谓之拿”。
用拇指与食、中指相对捏住某一部位或穴位,逐渐用力内收,并持续的揉捏动作,称拿法。
拿法可单手进行,也可双手同时进行【动作要领】1.操作时,肩臂要放松,腕掌要自然蓄力,用拇指面着力。
2.拿时,提拿揉捏动作要连绵不断,用力要由轻到重,再由重到轻。
【临床应用】1.拿法刺激较强,本法具有疏通经络,解表发汗,镇静止痛,开窍醒神的作用。
临床上多用于急救和急性病症。
常用于颈项、肩部和四肢穴位,治疗外感头痛,项强,四肢关节及肌肉酸痛。
中医按摩手法教程一、肾部物理按摩手法1)展油:双手顺时针在腰部打圈,五圈;2)点穴:双手大拇指从长强穴开始沿脊柱往上密按腰阳关、命门、悬枢、脊中至中枢穴位;3)推脊柱:双手大拇指指腹从长强穴开始沿脊柱往上推至中枢穴,推三次;4)安扶:双手顺时针在腰部打圈,打三圈;5)掌推脊椎:双手掌根交替从下往上推按脊椎至中枢穴位置;6)按内膀胱经:双手分开用大拇指从长强穴旁开寸处开始一直按到中枢穴旁开寸处;7)推内膀胱经:双手分开用大拇指肉腹从长强穴旁开寸处一直推到中枢穴旁开寸处;8)拔内膀胱经:双手大拇指从长强穴至中枢穴旁开寸来回交替拔内膀胱经,来回三次;9)内膀胱经排毒:右手掌从中枢穴部位往带脉处推出,并双手掌交替从带脉排毒手法;10)换另一侧,手法与8、9相同;11)安扶:双手顺时针在腰部打圈,打三圈;12)按外膀胱经:双手分开用大拇指从长强穴旁开3寸处开始一直按到中枢穴旁开3寸处;13)推外膀胱经:双手分开用大拇指肉腹从长强穴旁开3寸处一直推到中枢穴旁开3寸处;14)拔内膀胱经:双手大拇指从长强穴至中枢穴旁开3寸来回交替拔外膀胱经;15)外膀胱经排毒:右手掌从中枢穴部位往带脉处推出,并双手掌交替从带脉排毒手法;16)安扶:双手顺时针在腰部打圈,打三圈;17)肾部菱形排毒:腰部菱形四处从带脉排毒;18)肾部走米字:在腰部走米字按压腰部;走5次米;19)横热搓腰部:左右来回横热搓腰部;20)竖热搓腰部:上来来回竖热搓腰部;21)热腰部:双手搓热放置客人双肾部,3—5次;22)结束二、五行物理按摩手法1、第一部开背:1)分五段展油,手掌上油五指并拢从上往下轻推,背部分五段从尾椎至肩部再从客人手心滑出。
2)点穴:双手大拇指从长强穴开始沿脊柱往上密按腰阳关、命门、悬枢、脊中、中枢、筋缩、至阳、灵台、神道、身柱、陶道至大椎穴位;(也可双手大拇指从长强穴开始沿督脉密按至大椎穴)3)推督脉:双手大拇指指腹从长强穴开始沿脊柱往上推至大椎穴,在虎口揉按肩部,推三次;4)掌推脊椎:双手掌根交替从下往上推按脊椎至大椎穴位置,并在虎口揉按肩部,推三次;5)按内膀胱经:双手分开用大拇指从长强穴旁开寸处开始一直按到大椎家旁开寸处;6)推内膀胱经:双手分开用大拇指肉腹从长强穴旁开寸处一直推到大椎穴旁开寸处;7)拔内膀胱经:双手大拇指从长强穴至大椎穴旁开寸来回交替拔内膀胱经;来回三次;8)内膀胱经排毒:右手掌从大椎穴旁开寸部位往带脉处推出,并双手掌交替从带脉排毒手法;9)换另一侧手法与7、8相同;10)按外膀胱经:双手分开用大拇指从长强穴旁开3寸处开始一直按到大椎穴旁开3寸处;11)推外膀胱经:双手分开用大拇指肉腹从长强穴旁开3寸处一直推到大椎穴旁开3寸处;12)拔内膀胱经:双手大拇指从长强穴至大椎穴旁开3寸来回交替拔外膀胱经;来回三次;13)外膀胱经排毒:右手掌从大椎穴旁开3寸部位往带脉处推出,并双手掌交替从带脉排毒手法;14)安扶:双手在背部走8字,太极走法,共走8次太极;15)背部走米字:在背部走米字按压背部;走5次米;16)横热搓背部:左右来回横热搓背部;17)竖热搓背部:上来来回竖热搓背部;18)推五行:以:火→木→水→金→土的精油,从长强穴开始,每段推12厘米左右,先在推瓶处滴上2滴“火”的精油,用“火”的精油瓶瓶底斜推此12厘米处15至20下,再用瓶底平推15—20下,推完“火”精油再换下一只“木”精油,以此内推一直推至到大椎穴处来完成五行推瓶手法。
按摩的十大手法
按摩的十大手法包括叩齿法、闭口调息法、咽津法、搓面法、梳发、运目法、凝耳法、提气法、摩腹法、足心按摩法等。
这些按摩手法在中医中非常常见,有助于调理身体,促进健康。
不同的按摩手法可以针对不同的病症进行治疗,例如:
1.叩齿法:每天清晨睡醒之时,把牙齿上下叩合30次,有助于牙齿坚固。
2.闭口调息法:经常闭口调整呼吸,保持呼吸的均匀、和缓。
3.咽津法:每日清晨,用舌头抵住上颚,或用舌尖舔动上颚,等唾液满口时,
分数次咽下,有助于消化。
4.搓面法:每天清晨,搓热双手,以中指沿鼻部两侧自下而上,到额部两手
向两侧分开,经颊而下,可反复10余次,至面部轻微发热为度。
可以使面色红润光泽,消除疲劳。
5.梳发:用双手十指插入发间,用手指梳头,从前到后按搓头部,每次梳头
50-100次。
有助于疏通气血,清醒头脑。
6.运目法:将眼球自左至右转动10余次,再自右至左转动10余次,然后闭
目休息片刻,每日可做4-5次。
可以清肝明目。
7.凝耳法:两手掩耳,低头、仰头5-7次。
可使头脑清净,驱除杂念。
8.提气法:在吸气时,稍用力提肛门连同会阴上升,稍后,在缓缓呼气放下,
每日可做5-7次。
有利于气的运行。
9.摩腹法:每次饭后,用掌心在以肚脐为中心的腹部顺时针方向按摩30次左
右。
可帮助消化,消除腹胀。
10.足心按摩法:每日临睡前,以拇指按摩足心,顺时针方向按摩100次。
有
强腰固肾的作用。
12经络推拿经常做有好处12经络推拿经常做有好处一:大腿根部所属经络:足厥阴肝经效用:摩擦大腿根部至发热,能促进肝脏造血和排毒。
对黄褐斑、妊娠斑、痤疮、面色晦暗,面色黑等有较好的疗效,并能促进乳房发育,解除乳房胀痛。
为避免皮肤受损,建议在润肤露或沐浴露的滋润下进行。
密二:外眼角所属经络:足少阳胆经效用:闭眼,用中指指腹按压外眼角是促进胆囊健康的有效方法,此外还有明目的功能。
三:手掌中央所属经络:手厥阴心包经效用:经常用食指指关节挤压手掌中心能促进全身血液循环,能增加面部红润,减少皱纹,并能宁心安神,镇定神经。
对调理月经,肤色都有一定功效。
此外,还有利于心脏健康。
四:肩窝所属经络:手少阳三焦经效用:用力按压肩窝处,不仅能调节全身体液循环,增强免疫能力,还能刺激大脑皮层,放松神经,改善头痛、耳鸣、目痛、咽喉痛等身体不适。
对面部痤疮、酒渣鼻、皮肤虚浮等症有较好疗效。
洗澡时利用热水柱按摩肩窝也是不错的方式。
五:曲肘外侧凹陷处所属经络:手太阳小肠经效用:按摩手肘外侧凹陷处能进行小肠保健,促进营养吸收。
可改善枯暗无泽的肤色,使皮肤恢复润泽,对皮肤过敏和暗疮,湿疹有一定的作用。
女性患贫血症状者经常按摩此处更是好处良多。
六:鼻翼两侧所属经络:手阳明大肠经效用:用食指指腹轻轻按压鼻翼两侧对大肠健康有益,便秘或腹泻时按压此处对症状也有一定改善。
七:脚底中心所属经络:足少阴肾经效用:睡前按摩能提高睡眠质量,清晨按摩能带来一天的旺盛精力。
常常按摩更可改善过敏体质,对色斑,面色晦暗,面部浮肿有较好的作用。
建议用弯曲的食指关节挤压2分钟左右。
八:腿伸直时膝盖内侧凹陷处所属经络:足太阴脾经效用:可用拇指按压或热水热敷。
按压时尽量用力至感到明显酸胀。
经常操作能调理脾脏功能,对面色萎黄、皮肤粗糙、毛细血管破裂有较好的作用,能有效的制止面部痤疮的出现,同时能改善消化系统的消化功能,既可减肥,又能健体。
九:小指尖端所属经络:手少阴心经效用:经常摩擦、按压小指尖端有利心脏健康,胸闷,心慌,晕车,晕船时,用力重掐小指尖端,也能迅速缓解不适症状。
中医13种按摩手法图解,一看就懂至道汇推荐搜索关键词列表:输入关键字按法操作方法:以掌根、拇根或肘尖着力于施术部位,垂直向下按压。
常与揉法配合,称“按揉”。
要领:①按压时逐渐用力。
②作用于背部时,随被按摩者的呼气向下按压,瞬间用力。
揉法操作方法:①指揉法:以指端着力于穴位做环旋揉动,用于全身各部位。
②掌揉法:以掌着力于穴位做环旋揉动,用于腰背、腹部。
③鱼际揉法:以大鱼际着力于穴位做环旋揉动,用于面部。
要领:①以肢体近端带动远端做小幅度的环旋揉动,如前臂带动腕、掌做掌揉法。
②着力部位要吸定穴位,带动深层组织。
③压力均匀,动作协调有节律。
推法操作方法:①掌推法:用掌着力于施术部位,进行单方向直线推动,用于背、胸腹、下肢部。
②指推法:用指着力于施术部位,进行单方向直线推动,用于肌腱部。
③拇指分推法:以两手拇指的桡侧置于前额,自前额正中线向两旁分推。
要领:①着力部位紧贴皮肤,压力适中,做到轻而不浮,重而不滞。
②推时手指在前,掌根在后。
③速度均匀。
摩法操作方法:以掌面或食、中、环、小指指面附着于施术部位,以腕关节连同前臂,做顺时针或逆时针环形移动摩擦。
要领:①上肢和腕掌放松,轻放于穴位上。
②动作缓和协调,用力宜轻不宜重,速度宜缓不宜急。
擦法操作方法:①掌擦法:用掌着力于施术部位,做往返直线快速擦动,用于腰骶、四肢、肩部。
②鱼际擦法:用大鱼际着力于施术部位,做往返直线快速擦动,用于上肢、颈肩部。
要领:①擦动时应直线操作,不可歪斜。
②着力部位紧贴皮肤,压力适中。
③动作要连续,速度均匀且快,往返距离尽量拉长。
拿法操作方法:拇指和其余四指相对用力,作用于施术部位,进行有节律地提捏,常配合其他手法,用于颈、肩、四肢部。
要领:①前臂放松,手掌空虚。
②捏拿时,方向与肌腹垂直,以掌指关节运动为主,指间关节不动。
③动作连贯,用力由轻到重。
捏法操作方法:①三指捏法:两手腕关节略背伸,拇指横抵于皮肤,食、中两指置于拇指前方的皮肤处,以三指捏拿皮肤,两手边捏边交替前进。
中医推拿的12种常用手法推拿的常用手法有下面几种:1.推法用手指或手掌着力于患者的某一部位,进行单方向的直线推动。
该手法适用于头面、四肢、胸腹部,具有疏风散寒、活血化瘀、理气止痛、舒筋通络的功能。
2.拿法将我们的大拇指和其他四根指头中任意一根或者几根相对,提拿我们身体某一个部位或者穴位,一拿一放进行交替,这个手法适用于颈项、肩背和四肢。
它有开窍醒神、祛风散寒、舒筋通络等功能。
3.按法用指腹或手掌着力于身体的某一部位或穴位,向下压之,并在该处保持一定的压力停留片刻,随之稍加揉动。
本法常与揉法配合使用。
指按法适用于全身各处的穴位;掌按法适用于背腰和四肢。
具有通经活络、缓解痉挛、调理关节的功能。
4.摩法以手掌附着于人体的某一部位,在其上作环形移动抚摩。
多用于腹部,也可用于身体各部位的跌打肿痛较剧者,具有缓止痛、调和气血、和中理气、消积导滞的功效。
5.擦法以掌根大鱼际或小鱼际着力,在病人较长的一段体表上作快速的来回摩擦。
多配以推拿介质,如红花油、葱姜水等。
该法具有振奋阳气,温通经络、行气活血、化瘀散结、祛风散寒、理筋止疼、健脾和胃的功效。
6.揉法我们用手指、鱼际、掌根以及手掌在身体中的某一个部位或者穴位做轻揉和缓的旋转揉动。
这种手法比较适合头面、胸腹、四肢,它能够起到疏通经络、消肿散结、化瘀止痛、调中和胃的作用。
7.搓法以两手掌夹住病人的肢体,相对用力作快速的搓揉,在搓动的过程中,作上下的往返移动。
该法具有调和气血、舒筋通络的作用。
多用于四肢,常作为推拿的结束手法。
8.摇法医者一手抓住患者肢体的远端,另一手扶住被摇的关节(肩关节、腕关节、髋关节),以该关节为支点,作肢体最大范围的环形往复摇动。
具有滑利关节、松解粘连、恢复关节功能的作用。
多用于半身不遂、肢体麻木以及肩周炎等。
9.捻法以拇指与食指、中指或食中指相对,捏住患者的手指或脚趾,作搓揉的动作。
具有理筋通络、滑利关节的功效,多用于半身不遂、颈椎病,以及指端麻木疼痛等症。
推法基本功示范讲解
推法是一种中医按摩疗法,通过对身体各部位进行按摩,以达到调整身体机能、宣通气血、舒筋活络、减轻或改善疾病的目的。
以下是推法的基本功示范讲解:
1. 掌推法:用掌着力于施术部位,进行单方向直线推动,用于背、胸腹、下肢部。
操作时,将手掌放在患者需要按摩的部位上,以掌根和拇指为主着力点,向一定方向推动。
力度要适中,速度要均匀,以患者感到舒适为度。
2. 指推法:用指着力于施术部位,进行单方向直线推动,用于肌腱部。
操作时,将食指、中指和无名指的指腹放在患者需要按摩的部位上,以指腹着力,向一定方向推动。
力度要轻柔,速度要均匀,避免过度用力导致皮肤受损。
3. 拇指分推法:以两手拇指的桡侧置于前额,自前额正中线向两旁分推。
操作时,将两手拇指的桡侧放在患者的前额上,以拇指指腹着力,自前额正中线向两侧推动。
力度要适中,速度要均匀,以患者感到舒适为度。
在操作推法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要领:
1. 着力部位要紧贴皮肤,压力适中,做到轻而不浮,重而不滞。
2. 推时手指在前,掌根在后,保持一定的推力。
3. 速度要均匀,力度要适中,不要忽快忽慢或忽轻忽重。
4. 保持呼吸顺畅,不要憋气。
5. 在进行推法操作前,应先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和需求,遵循个体化的原则。
总之,推法的基本功需要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力度、速度和姿势,以充分发挥推法的功效。
同时也要注意安全和卫生,避免过度用力或损伤皮肤。
如有任何疑问或不适,应及时停止操作并咨询专业医生的建议。
十二经络手法一、督脉:上身动做:1、施油,大面积揉按背部,做掌心感应,甩手排毒.2、双手大拇指揉两侧膀胱经,点按腰眼穴.3、指揉肩胛骨缝,打拳揉按.4、双手握拳推两侧胱膀经.5、背部按抚做掌心感应.6、手臂分小指、中指、拇指三条线做疏通。
7、双手成环形从上往下搓动。
8、双手大拇指指揉手手臂中间线。
9、掌心感应,拍打放松手臂。
下身动做:1、按抚腿部,握拳滑压,两侧上来.2、四指握拳,由上向下推经络。
3、双手成环形从上往下搓动。
4、双手大拇指指揉腿部中间线。
5、指揉腿部至脚心滑压打圈.分三条6、按抚腿部,拍打放松结束。
二、任脉:上身动做:1、施油,大面积揉前胸,做掌心感应,甩手排毒.2、在胸部打圈按抚。
3、大拇指从颈中下交替向下推按任脉到肚脐,分开向上划向手排毒.4、双手交替在胸部打圈。
5、双手在腹部打圈。
6、在胸部打圈按抚。
7、手臂分小指、中指、大拇指三条线做疏通。
8、双手成环形从上往下搓动。
9、双手大拇指指揉手手臂中间线。
10、掌心感应,拍打放松手臂。
下身动做:1、按抚腿部,握拳滑压,两侧上来.2、四指握拳,由上向下推经络。
3、双手成环形从上往下搓动。
4、双手大拇指指揉腿部中间线。
5、指揉腿部至脚心滑压打圈.分三条.6、按抚腿部,拍打放松结束。
十二经络话术:**姐,你好!你平时不是容易出现**问题吗?其实这都是气脉和血脉,经络不通引起的,前几天我们公司的养生老师来我们****培训了,老师说:中医讲:要想生命长全靠经络养.一年有365天全体就有365个穴位,一年有十二个月人体就有十二条经络.背是督脉,前胸为血脉.我们人只要气血好了经络通了,皮肤就会光泽红润,否则就容易长****等现象。
其实我们人体就像是一棵大树是一样,当树驻虫,树叶就会枯黄,凋零.我们只修剪了树叶和干枯的树枝是解决不了根本的问题所以我们就必须改变根本问题,其实像你这样是****经络不通引起的,我用我们的***(仪器和手法)来给你检测一下,看你是哪条经络不通.你看你的**经络不通所以你的面部就出现了***问题.所以根据你的需求我看你有几个精油然后再给你搭配一些精油就可以给你做十二经络的推经了,不同的精油带表不同的经络,你现在需要***精油,重点给你做****位置.做过之后你会感觉全身都轻松了,像是卸下了好多的东西特别轻松.人也会紧实一圈,皮肤更是白里透红,(案例)你的****问题会明显好转.刚好我们有***活动我就给你做上吧.身体项目护理流程表:。
中医推拿二十式按摩手法的名称和动作因不同流派而异。
俞大方主编的《推拿学》中,依据手法的动作形态的命名方法为多数推拿专家所接受。
俞氏将按摩推拿手法分为摆动类手法、摩擦类手法、振动类手法、挤压类手法、叩击类手法和运动关节类手法等六大类。
摆动类手法有一指禅推法、滚法、揉法等,摩擦类手法有摩法、擦法、推法、抹法、搓法、捻法等,挤压类手法有按法、压法、点法、拿法、捏法、掐法、勾法等,振动类手法有振法、抖法等,叩击类手法有叩法、击法、弹法、拍法等,运动关节类手法有摇法、扳法、背法、拔伸法等。
这里仅介绍一些简便易行的常用手法。
1. 推法推法是用拇指指端或指腹、掌根、大鱼际或肘尖着力于体表一定的部位上进行单方向的直线推动,为直推法。
推动时要紧贴体表,用力要稳,速度要缓慢均匀,多配合适量的按摩介质,速度为每分钟200次左右,可用于体表各经脉循行路线上。
根据着力部位及推动方向的差异,可分为指推法、掌推法、拳推法及分推法等。
指推法用拇指端或面着力,按经络或顺肌纤维方向直线推动。
适用于肩背、胸腹、腰臀及四肢部。
常用以治疗风湿痹痛、筋肉拘急等软组织疾患。
掌推法以手掌掌根着力体表的一定部位上,单方向向前推动。
可两手重叠推动,以增大压强。
常用于面积较大的部位,如腰背、大腿等部位,治疗腰背酸痛、坐骨神经痛、小腿抽筋等。
拳推法握拳,以手背侧示指、中指、环指和小指的掌指关节着力,向一定方向推动。
此法刺激较强,适用于腰背及四肢部的劳损、宿伤及风湿痹痛而感觉迟钝者。
分推法用双手从某一部位的中间向两侧分推,称为分推法。
如从前额正中向两侧分推至太阳穴,称为分头面阴阳;从膻中穴向下沿两侧肋弓分推到身体两侧,称为分推膻中。
从腹部中央分推到两侧,称分腹阴阳。
2. 按法按法是最早应用于穴位按摩的手法之一,也是穴位按摩的主要手法之一。
按法是指用拇指的指端或螺纹面、掌或肘等部位着力于穴位上,逐渐用力下按,用力要由轻到重,使刺激充分到达肌肉组织的深层,患者有酸、麻、重、胀、走窜等感觉,持续数秒钟,渐渐放松,如此反复操作。
中医推拿的12种常用手法
推拿的常用手法有下面几种:
1.推法用手指或手掌着力于患者的某一部位,进行单方向的直线推动。
该手法适用于头面、四肢、胸腹部,具有疏风散寒、活血化瘀、理气止痛、舒筋通络的功能。
2.拿法将我们的大拇指和其他四根指头中任意一根或者几根相对,提拿我们身体某一个部位或者穴位,一拿一放进行交替,这个手法适用于颈项、肩背和四肢。
它有开窍醒神、祛风散寒、舒筋通络等功能。
3.按法用指腹或手掌着力于身体的某一部位或穴位,向下压之,并在该处保持一定的压力停留片刻,随之稍加揉动。
本法常与揉法配合使用。
指按法适用于全身各处的穴位;掌按法适用于背腰和四肢。
具有通经活络、缓解痉挛、调理关节的功能。
4.摩法以手掌附着于人体的某一部位,在其上作环形移动抚摩。
多用于腹部,也可用于身体各部位的跌打肿痛较剧者,具有缓止痛、调和气血、和中理气、消积导滞的功效。
5.擦法以掌根大鱼际或小鱼际着力,在病人较长的一段体表上作快速的来回摩擦。
多配以推拿介质,如红花油、葱姜水等。
该法具有振奋阳气,温通经络、行气活血、化瘀散结、祛风散寒、理筋止疼、健脾和胃的功效。
6.揉法我们用手指、鱼际、掌根以及手掌在身体中的某一个部位或者穴位做轻揉和缓的旋转揉动。
这种手法比较适合头面、胸腹、四肢,它能够起到疏通经络、消肿散结、化瘀止痛、调中和胃的作用。
7.搓法以两手掌夹住病人的肢体,相对用力作快速的搓揉,在搓动的过程中,作上下的往返移动。
该法具有调和气血、舒筋通络的作用。
多用于四肢,常作为推拿的结束手法。
8.摇法医者一手抓住患者肢体的远端,另一手扶住被摇的关节(肩关节、腕关节、髋关节),以该关节为支点,作肢体最大范围的环形往复摇动。
具有滑利关节、松解粘连、恢复关节功能的作用。
多用于半身不遂、肢体麻木以及肩周炎等。
9.捻法以拇指与食指、中指或食中指相对,捏住患者的手指或脚趾,作搓揉的动作。
具有理筋通络、滑利关节的功效,多用于半身不遂、颈椎病,以及指端麻木疼痛等症。
10.点法以指端、指间关节或肘部按压在患者的某一部位或穴位上,逐渐用力下压。
常用于脘腹部、背腰部和四肢。
具有温通经络、调理脏腑、活血止痛的功效。
适用于肚腹疼痛、四肢疼痛等症。
11.抖法以双手握住病人肢体的远端,用力作快速、连续、小幅度的上下颤动。
具有通经络、理筋骨、利关节的作用。
常作为推拿的结束手法使用。
12.拍法以手五指微曲,形成空心虚掌,稍用力在病人的患处作拍打动作。
常用于颈肩、腰背、四肢。
具有疏理气机、活血通络的功能。
(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