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竹笛演奏中音色的特点及把握
- 格式:pdf
- 大小:170.14 KB
- 文档页数:2
笛子的介绍以及音色特点笛子是一种古老的吹奏乐器,起源于中国。
它是由竹子制成的,通常有六个音孔和一个吹口,通过调整手指的位置来改变音高。
笛子的音色柔和悦耳,具有独特的韵味和表现力。
下面将从笛子的历史、构造、演奏技巧、音色特点等方面详细介绍。
笛子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9世纪。
最早的笛子是用动物的骨头或角制成的,后来逐渐发展成用竹子制作的乐器。
在中国古代,笛子被广泛应用于宫廷音乐、民间音乐和戏曲等领域,成为重要的乐器之一。
随着时间的推移,笛子的制作工艺和演奏技巧不断发展,出现了许多不同种类的笛子,如竹笛、竹横笛、竹箫等。
笛子的构造相对简单,主要由笛身和吹口组成。
笛身通常由竹子制成,长度约为一尺至三尺。
笛子的笛身上有六个音孔,通过调整手指的位置来控制音高。
吹口位于笛子的一端,演奏时需要用嘴唇轻轻吹气,使空气通过吹口进入笛身,产生音响。
演奏笛子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
首先是正确的吹奏姿势,要保持身体放松,吹气时要用腹部呼吸,并且控制吹气的力度和气息的稳定性。
其次是手指的灵活运动,需要准确地控制音孔的开合,以产生不同的音高。
此外,演奏笛子还需要注意音准和节奏的掌握,以及音色的表现力。
笛子的音色特点独特而丰富。
它的音色柔和、清脆、悦耳,具有一种深情、清新的美感。
笛子的演奏可以表达出各种情感,如欢乐、忧郁、悲伤等。
它的音色在演奏中可以自由地变化,既可以细腻柔和,又可以高亢激昂,具有很强的表现力。
笛子的音色特点和演奏技巧有着密切的关系。
演奏时,通过调整吹气的力度和嘴唇的姿势,可以改变笛子的音色。
在演奏过程中,演奏者可以运用各种技巧,如颤音、滑音、吐音等,来增加音乐的表现力和变化。
此外,演奏者还可以利用气息的控制和手指的技巧,改变音色的明暗、轻重,使音乐更加生动有力。
笛子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乐器,它的音色特点柔和悦耳,具有独特的韵味和表现力。
通过掌握正确的演奏技巧和运用各种技巧,演奏者可以表达出丰富的情感和音乐的变化。
无论是在宫廷音乐、民间音乐还是现代音乐中,笛子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成为人们喜爱的乐器之一。
《戏剧之家》2018年第20期 总第284期81音乐研究竹笛演奏中音色的把握问题探究王 凯(陕西省歌舞剧院有限公司 陕西 西安 710054)【摘 要】竹笛是我国汉民族的传统乐器,在我国具有较为悠久的流传历史,在进行竹笛演奏的过程中,能否对音色进行合理的控制,对竹笛演奏的效果和水平具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对影响竹笛演奏音色的因素进行分析,并针对影响因素提出如何正确把握竹笛演奏中的音色,为提升竹笛演奏过程中音色把握的准确性提供一些建议。
【关键词】竹笛演奏;音色把握;影响因素中图分类号:J632.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1007-0125(2018)20-0081-01运用竹笛既能够演奏出高亢激昂的旋律,也能演奏出低调婉转的乐曲,而这些旋律的不同与音色具有莫大的关系。
因此,在竹笛演奏的过程中,对音色进行音色的把握至关重要。
一、影响竹笛演奏音色的因素分析影响竹笛演奏音色的因素有很多,比如演奏者的演奏姿势、演奏者所运用的呼吸方法、演奏者对口风的控制以及演奏者对舌运用技巧等。
演奏者的演奏姿势。
演奏者在进行竹笛演奏时的姿势,对竹笛演奏的因素具有重要的影响,包括竹笛演奏时的手型姿势、身体姿势等。
演奏者所运用的呼吸方法。
在进行竹笛演奏时,演奏者的呼吸与平时的呼吸具有明显的区别,演奏者所运用呼吸方法的不同也影响着竹笛演奏的音色。
演奏者对气速、口风和口劲的控制。
在演奏竹笛时,吹出气息的不同,也会对音色产生直接影响,无论是气速、口风还是口劲,都关系着竹笛演奏的音色。
演奏者对舌的运用技巧。
演奏者对舌的运用,对竹笛演奏的音色具有直接的关系,舌的灵活度和运用技巧等,都影响着竹笛演奏的音色。
竹笛的类型。
另外,竹笛的类型也影响竹笛演奏的音色,不同调类的竹笛具有不同的音色特点。
因此,在进行竹笛演奏时,为了提升竹笛演奏的效果,对艺术作品进行充分的展现,应该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不同的竹笛。
二、如何正确把握竹笛演奏中的音色(一)采用标准的演奏姿势。
浅谈竹笛演奏中音色的特点及把握摘要:只有熟练地掌握和运用竹笛演奏的“气、口、舌”和正确的演奏姿势,才能把握好竹笛的音色,使吹奏出的竹笛音色明亮清脆、婉转动人。
另外,演奏者在演奏过程时的心理状态和演奏情绪、身心素质、情感表达能力等方面对把握竹笛音色也具有重要作用和影响,只有各方面相互配合,加以科学的训练方法和运用演奏技巧,才能演奏出动人心魄的竹笛音色,才能让独具民族特色和魅力的中国竹笛艺术大放光彩,发挥其优秀的文化价值。
关键词:竹笛演奏;中音色;特点把握1竹笛音色特点音色的纯正是衡量一个笛子好与不好的关键。
竹笛有两种,一个是曲笛,另一个是梆笛。
一个出色的演奏家,不仅仅要会演奏其中一种,而且还要两者都要会演奏下面把它们归纳为两大类来进行分析其特点。
我们先来看曲笛类。
传统意义上的曲笛,特指第三孔所发最低音高为小字二组d的D调笛子,因其常为昆曲伴奏而得名,而笔者所介绍的曲笛类,即以传统意义上的曲笛为界,向下扩展至比D调笛子低大二度的C调、小三度的降B调、纯四度的A调以及纯五度的G调大笛。
曲笛类的笛子,演奏者喜欢称之低音笛或大笛,因为其管径较大,笛身偏长。
曲笛的乐曲大部分来自改编江南丝竹的曲牌以及昆曲的曲牌或者是二度创作而成的。
低音笛比普通的曲笛要大一点,其音色饱满、委婉,演奏时会给人一种进入仙境的感觉,悠扬委婉。
再来看梆笛。
传统的梆笛特指第三孔所发最低音高为小字二组g的G调笛子,因其常为北方梆子戏伴奏而得名。
除了传统的G调小笛外,还有A调、E调、F调小笛都是梆笛类的竹笛。
梆笛类的竹笛,也被称为小笛,笛子的管径较小、笛身偏短。
梆笛的音色高亢明亮,具有较强的穿透力。
梆笛乐曲的旋律多以豪放为主,再加上梆笛常用的技巧,如:历音、剁音、花舌、飞指等,更为乐曲增加色彩。
总的来说,曲笛和梆笛的区别还是很大的,各有各的特点,但在演奏乐曲时,竹笛音色的变化还是要靠演奏者的演奏水平和审美取向来决定的。
2竹笛独奏和合奏中音色的把握2.1竹笛在独奏中音色的把握竹笛,因其声音明亮、清新、动听而被很多人所喜爱,作为一个音律很广的中国民族乐器,既能独奏又能配合乐队合奏,是一个非常有代表性的民族吹管类乐器。
94鉴 赏浅议如何在竹笛演奏中准确把握音色魏 杰竹笛是我国民族乐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极具代表意义。
竹笛已经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形成了极有特色的音色。
由于存在诸多因素能够影响竹笛的音色,笔者作为乐器研究者,一直在研究和探索竹笛的音色控制,以期获得更好的演奏效果。
到目前为止,竹笛已经有了8000年的发展历史。
竹笛主要基于线性思维来调整各种单音,使其呈现出独特的音色。
音色是竹笛演奏中的基本组成元素,能够直接体现演奏效果,具有较强的表现力。
在竹笛的演奏过程中,很多因素都能够影响音色。
因此,要深入分析每一个因素对竹笛音色产生的影响,并寻找有效的解决措施提升竹笛音色。
一、竹笛音色的特点衡量竹笛好坏的关键指标之一是竹笛的音色纯正与否。
竹笛分为曲笛和梆笛两种,能够熟练演奏这两种竹笛,是作为优秀的竹笛演奏家的基本条件。
曲笛方面,传统理念下的曲笛是指第三孔所发最低音高为小字二组d的D调笛子,其主要被用于昆曲的伴奏。
本文所介绍的曲笛类则是以传统理念下的曲笛为界,向下扩展至比D调笛子低大二度的C调、小三度的降B调、纯四度的A调以及纯五度的G调大笛。
一般而言,竹笛演奏者会将曲笛类笛子称为低音笛或大笛,因其长度较长,且管径较大。
当前绝大部分曲笛的乐曲都是基于江南丝竹曲牌和昆曲曲牌改编或融合创作而成。
相对于普通曲笛而言,低音笛尺寸更大,由于其音色具有委婉、饱满的特点,所以其悠扬委婉的声音会让听众产生如临仙境的感觉。
梆笛方面,第三孔所发最低音高为小字二组g的G调笛子属于梆笛,其一般被应用于北方梆子戏伴奏。
除传统的G调小笛外,还有A调、E调、F调小笛都是梆笛类的竹笛。
梆笛也被叫做是小笛,其整体偏短,且直径相对较小,梆笛自身音色具有穿透力强、高亢、明亮等特点。
梆笛的乐曲普遍存在豪放的特点,在演奏梆笛的过程中,如果应用历音、剁音、花舌、飞指等技巧,能够让演奏更为精彩。
梆笛和曲笛存在各自的音色特点,但不可忽略的是,竹笛音色的变化最终还是由演奏者自身的演奏水平与审美取向而决定。
传统民间音乐竹笛的音色与演奏技巧传统民间音乐是反映某一特定地区、群体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竹笛则是中国传统民间音乐中一种重要的乐器。
竹笛作为一种具有丰富音色的乐器,在演奏技巧方面也有着独到之处。
本文将从竹笛的音色和演奏技巧两方面进行探讨。
一、竹笛的音色竹笛是一种哨子,由竹子制成。
竹笛音色柔和清亮,给人以自然舒适之感。
它能够表达出丰富的情感和意境,用音色将人们带入到温暖、宁静的乡野之中。
竹笛的音色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清澈明亮:竹笛的音色通透明亮,清澈无比。
当演奏者吹奏出纯净的音符时,仿佛可以听到水晶般的声音在空气中流动,给人以清新、舒畅的感觉。
2. 柔和温暖:竹笛的音色虽然清亮,却不会刺耳。
它有一种柔和温暖的质感,这是由于竹笛的制作材料决定的。
竹子本身的纤维结构使竹笛发声时带有适度的韧性和温暖感。
3. 自然悠扬:竹笛的音色很好地表达了自然景物的悠扬之美。
演奏者吹奏出的音符仿佛是风吹过竹林的声音,或者是江河流水的潺潺之音,给人以宁静和平和的感受。
二、竹笛的演奏技巧竹笛的演奏技巧是指演奏者在吹奏竹笛时所运用的技术、手法和表现力。
掌握好演奏技巧可以使竹笛发出更加美妙动人的声音。
1. 吹奏姿势:正确的吹奏姿势是竹笛演奏的基础。
演奏者应该保持身体的放松,以便充分利用气息的流畅和控制。
双手应自然地握紧笛子,手指的放置要准确,以方便演奏时的变化。
2. 唇口技巧:竹笛的音色主要由演奏者的唇口控制来实现。
控制唇口的大小和位置,可以改变气息的强度和流速,从而产生不同的音效。
3. 音域和技巧:竹笛的音域较为有限,因此演奏者需要通过不同的技巧来扩展音域和表达力。
例如,使用指法上的技巧,例如按捺笛孔的力度和位置,可以产生不同的音高和音色。
4. 装饰音和颤音:装饰音和颤音都是竹笛演奏中常用的技巧,可以丰富演奏的表现力。
装饰音是指在主要音符周围增加一些附加音符,以增加音乐的装饰效果;颤音是指演奏者快速的震动或颤动音符,使其发出颤动声音。
竹笛演奏中音色的把握竹笛演奏中音色的把握竹笛是我国最早的民族乐器之一,也叫横笛、横吹,与传统音乐一样,竹笛演奏中音色是最基本的元素,也是演奏艺术中极其重要的表现手段。
竹笛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独特的音色,具有明亮清脆、委婉动听的特点,这种音色有着丰富的音乐表现力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深受各族人民的喜爱。
因此,追求美好的竹笛音色是每一位竹笛演奏者想要达到的效果,但要做好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是因为竹笛演奏中音色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那么,竹笛演奏中如何把握好音色,获得美妙的音色呢?本文主要从演奏姿势、呼吸方法、口风控制、舌的运用四个方面谈谈竹笛演奏中音色的把握。
一、演奏姿势竹笛演奏中要把握好音色,就要掌握正确的演奏姿势,主要是对站立方式、吹奏时的手形等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
其实,竹笛演奏中对演奏姿势提出高要求,并不是仅仅为了演奏外形的美观,更是为了配合演奏者的生理特点,综合运用各种技巧,从而达到最佳的演奏效果。
首先,竹笛演奏要有正确的站立姿势,一般来说竹笛演奏姿势有立式和坐式两种。
站立时要求演奏者的两脚分开与肩同宽,两眼向前平视,身体做到自然挺直,手指、手腕、肘要做到自然放松,这是做到音色通畅、纯正的基础。
其次,竹笛演奏要有正确的手形姿势。
竹笛演奏中良好的音色是以富有弹性的发音为基础的,而富有弹性的发音与正确的手形有着密切关系。
所以要注重手形的把握,那么竹笛演奏中如何把握正确的手形呢?这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入手,一是执笛按孔的各手指要保持弧形。
如果我们的手完全处在放松状态,自然下垂时,手指是自然的弧形。
竹笛演奏时按孔的各手指要保持这种自然放松的状态;二是手指按孔部位要恰当。
一般来说,竹笛大小不同,按孔部位要求也不同,要确保按孔手指保持自然弧形,特别是手指的中间关节一定不能被压凹进去。
梆笛多采用第一指肚按孔,这是结合梆笛本身的特点来定的,这样不仅能保持手指的自然灵活,还能充分利用手指的弹性。
二、呼吸方法呼吸方法对竹笛演奏来说是极其重要的,可以说这是竹笛演奏的核心,是把握好音色的关键所在。
竹笛以其明亮清脆、高亢流畅、婉转动听的音色和丰富的艺术表现力而深受广大群众和青少年的喜爱。
随着全国艺术考级的不断推广和普及,竹笛的学习队伍也在不断扩大,从而为竹笛艺术的发展和提高打下了广泛而深厚的群众基础。
在竹笛的教学中,如何把握其音准和吹出饱满、明亮的音色,是竹笛教学中的一个难点。
要做好这一点,在竹笛的吹奏中,对气息的控制始终是最重要的一环。
只有掌握了正确的气息控制方法,才能吹出优美和谐的笛音来。
气息的控制除了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外,还包括了气文章来源于/article-12532-1.html息的流速、气流的方向、口腔的张缩及风门的松紧和嘴形、角度等多方面的因素,而这几方面在实际吹奏中又是联为一体、互相协调、紧密配合的。
笔者就此问题将多年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心得体会加以整理、归纳,以求教于广大同行。
一、气息的流速气息的流速有缓急之分,缓则音高会降低,急则音高会上升。
为了达到笛子的音准和追求最佳的音色,在吹低音时,气息的流速应徐缓,音越低越缓;在吹中、高音时,气息的流速则需逐渐趋急,音越高越急,这是笛子演奏中的常理。
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从低音吹到高音时,会自然地加大力度和加快流速。
问题的难点是,从高音下到低音时,气息的流速虽也会本能地缓下来,但普遍都缓的不够,如果是跳进型的从高音到低音,则更不能迅速做出反应和调整流速,致使低音出现程度不一的偏高现象,音色也显得紧而干。
因此,在练习中,一方面需让学生从低到高、从高到低地多练习长音和音阶(特别是长音),使学生对每个音的流速都能做到心中有数;另一方面,可有意识地多练习高低八度等跳进音程,以训练学生迅速调整流速的实际能力。
这样,久而久之就能较好地掌握每个音的气息流速控制。
二、气流方向和口腔张缩上世纪70年代,我除了在专业艺术团体任竹笛独奏演员外,还曾担任过交响音乐《沙家浜》的西洋长笛首席(即Flute)。
在长笛的演奏中,对气流方向的要求,认为要根据低、中、高音区的不同而自然变化,随着音高的上行,气流的方向也应从低随之抬高,但有一点不变的是,尽管气流上、下有所不同,其中心点始终集中在吹孔的外边缘。
艺术大观Art Panorama64竹笛演奏中音色的把握分析刘洋(丰镇市乌兰牧骑,内蒙古 乌兰察布 012100)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音乐艺术教育的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很多传统乐器得到了广泛传播和发展。
其中,竹笛作为中国传统乐器之一,其以自身清脆悦耳的独特音色而闻名,即便再流行音乐盛行的今天,也常常能够看到竹笛的影子,因而备受广大音乐爱好者喜爱。
本文对影响竹笛演奏音色的因素进行简要分析,并探讨如何有效的把握竹笛演奏中的音色,以期能够为广大竹笛爱好者的演奏有所指导和帮助。
关键词:竹笛演奏;音色;把握分析一、前言竹笛与我国许多传统乐器不同,其作为吹奏型乐器之一,具备的独特的音乐魅力,乐音时而婉转悠扬、时而清脆明亮,若能够在演奏中把握好音准和音色势必会引人陶醉其中。
竹笛不仅能够完成独奏,同时还能协助其他乐器进行辅助伴奏,从而为音乐增资添彩,并以此奏出动人的旋律。
然而,很多初学者在进行竹笛演奏时容易出现音色控制不好的问题,因此,必须掌握科学的演奏方法,从而正确把握竹笛演奏的音色。
二、影响竹笛演奏音色的因素分析竹笛演奏中影响音色的因素有很多,具体如下:第一,姿势。
演奏知识的把控是竹笛的初学阶段需要掌握的技巧,通常对竹笛演奏音色形成影响较大的是身体姿势和手形姿势;第二,呼吸方法。
呼吸方法主要有腹式呼吸法、胸廓呼吸法和胸腹结合的呼吸方法,在实际演奏中若不能很好地对呼吸力度和气息量进行控制,便会影响演奏音色;第三,竹笛的类型。
由于竹笛的类型有很多种,不同种类的竹笛应该针对性的演奏不同风格的曲目,如果选错竹笛的类型也会影响音色效果[1]。
三、如何正确把握竹笛演奏中的音色(一)平稳控制气息竹笛是一种吹奏型乐器,因而需要演奏者通过口腔气息的控制来使竹笛发出声音。
因此,在竹笛演奏的过程中,必须控制好演奏者自身的气息,平稳的气息能够更均匀的灌入竹笛内部,并对音色形成较好的控制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平稳的控制气息只是保证竹笛演奏音色的一个方面,还需要演奏者具备良好的竹笛演奏技巧,熟练地掌握演奏技巧更是控制好演奏音色的重点。
竹笛演奏中音色的特点与控制摘要:作为我国传统的民族乐器之一,竹笛有独特的音色,演奏的声音清脆、悦耳、动听。
为了提高演奏效果,演奏者要善于把握竹笛的音色,了解其特点,合理进行演奏。
文章主要就竹笛演奏音色的特点与控制方式进行分析,旨在为竹笛演奏则提供相应参考。
关键词:竹笛;演奏;音色特点;控制引言竹笛是一种常见的演奏乐器,具有悠久的历史,演奏者可以吹出明亮、清脆、悦耳的声音。
演奏者即可以伴奏的方式进行竹笛演奏,又可以进行独立演奏。
竹笛演奏经常出现在民族音乐表演之中,其独特的音色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因此,演奏者若要成功演奏竹笛,就要对其音色进行合理把控。
一、竹笛构造与音色特点竹笛主要有竹子制作而成,其材质较多,比如,白竹、紫竹、红竹、凤眼竹、湘妃竹。
竹笛的制作形式比较多,将音色作为划分依据,可将其划分为两种。
第一,曲笛。
这种竹笛的长度大约60厘米,制作者会在其表面雕刻精美的图案。
曲笛共有12个孔,正面孔称之为吹孔,背面孔称之为基孔。
第二,邦笛。
这一类竹笛长度在40厘米左右,相对于曲笛而言,其体型比较小。
两种笛子的音色差别较大。
此外,还有一种竹笛是低音笛,与前两种笛子相比,指孔有所增加,演奏人员可快速进行转调。
竹笛的音色是衡量笛子优劣的关键因素。
曲笛的音色比较醇厚,音高较低,整个笛子的长度较大。
邦笛的音色比较明亮,清晰,与曲笛的音色呈现出鲜明的差异性。
二者音色之所以存在较大差别,主要是由于地域因素所影响,最初,曲笛在我国南方非常流行,邦笛在北方地区比较盛行。
低音笛与箫比较接近,这种笛子的音色比较古朴、深沉,音域较为广泛。
在演奏中,低音笛比较常见。
二、竹笛演奏中音色控制1、对姿势进行合理控制演奏者在进行竹笛演奏时,若要达到理想的演奏效果,首先需对演奏姿势进行合理控制,严格按照要求摆好姿势,进行演奏。
当拥有标准的姿势后,演奏者更容易对竹笛的音色进行把控。
在演奏期间,演奏人员要保证身体挺直,避免含胸、驼背,保持自然的站立姿势,将双脚分开,使其与肩膀保持在同等宽度,将眼睛看向前方,以一种舒适的方式进行呼吸,这样就能发出纯正的音色。
浅谈竹笛演奏中音色的特点及把握作者:高松来源:《艺术评鉴》2017年第05期摘要:竹笛,一个拥有上千年历史的中国民族乐器,其音色清脆、明亮,悦耳,深受人们的喜爱。
好的竹笛音色是许多竹笛演奏者所追求的。
本文重点论述演奏者对竹笛音色的把握程度,从而较全面的论述竹笛演奏中音色的处理把握,从而达到竹笛演奏优美动听。
关键词:竹笛;教学;演奏;音色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04-0144-02一、竹笛音色特点音色的纯正是衡量一个笛子好与不好的关键。
竹笛有两种,一个是曲笛,另一个是梆笛。
一个出色的演奏家,不仅仅要会演奏其中一种,而且还要两者都要会演奏下面把它们归纳为两大类来进行分析其特点。
我们先来看曲笛类。
传统意义上的曲笛,特指第三孔所发最低音高为小字二组d的D调笛子,因其常为昆曲伴奏而得名,而笔者所介绍的曲笛类,即以传统意义上的曲笛为界,向下扩展至比D调笛子低大二度的C调、小三度的降B调、纯四度的A调以及纯五度的G调大笛。
曲笛类的笛子,演奏者喜欢称之低音笛或大笛,因为其管径较大,笛身偏长。
曲笛的乐曲大部分来自改编江南丝竹的曲牌以及昆曲的曲牌或者是二度创作而成的。
低音笛比普通的曲笛要大一点,其音色饱满、委婉,演奏时会给人一种进入仙境的感觉,悠扬委婉。
再来看梆笛。
传统的梆笛特指第三孔所发最低音高为小字二组g的G调笛子,因其常为北方梆子戏伴奏而得名。
除了传统的G调小笛外,还有A调、E调、F调小笛都是梆笛类的竹笛。
梆笛类的竹笛,也被称为小笛,笛子的管径较小、笛身偏短。
梆笛的音色高亢明亮,具有较强的穿透力。
梆笛乐曲的旋律多以豪放为主,再加上梆笛常用的技巧,如:历音、剁音、花舌、飞指等,更为乐曲增加色彩。
总的来说,曲笛和梆笛的区别还是很大的,各有各的特点,但在演奏乐曲时,竹笛音色的变化还是要靠演奏者的演奏水平和审美取向来决定的。
二、竹笛独奏和合奏中音色的把握(一)竹笛在独奏中音色的把握。
|Yin Yue Wu Dao-音乐舞蹈|浅谈竹笛演奏中音色的把握张子璇西北民族大学音乐学院摘要:竹笛是我国民族吹奏管乐器,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已经有几千年的发展历史,竹笛的音色清脆悦耳深受爱好者的喜爱。
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对音色进行科学合理的控制和运用,把握好竹笛演奏中音色变化,使整体的演奏过程更加优美动听。
本文将从竹笛演奏中演奏者对音色的把握进行详细分析,并为竹笛演奏中音色把握提供一些更有价值的建议,以供竹笛乐器爱好者参考。
关键词:竹笛演奏音色把握建议中图分类号:J6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359(2021)05-0057-03随着音乐艺术的飞速发展,竹笛的应用也得到较大的提高,竹笛也拥有越来越多的爱好者,并在不断创新竹笛乐器的应用,使竹笛更加有发展前景和应用意义。
竹笛的发展对我国传统乐器文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能将民族文化进行传承和运用,还能使竹笛的发展更上一层楼。
竹笛在应用上既能奏出高亢激昂的旋律,又能奏出婉转如鸟啼的乐曲,竹笛的旋律具有辽阔、婉转、宽广、欢快、穿透力强等特点,都是与竹笛中的音色息息相关,音色是竹笛演奏中的最重要的元素,能够将音乐作品中深层内涵和意境准确表达出来,重在把握好正确的发音和技巧,使竹笛在演奏中的音准和音色更加丰富饱满。
本文将着重分析竹笛的音色把握情况,都有哪些影响因素,以促进竹笛能得到更高的发展。
一、竹笛的构造及音色特点(一)竹笛构造竹笛因由竹子制作而得名,竹笛的材质有很多种,比如有白竹、紫竹、红竹、凤眼竹、湘妃竹等。
竹笛的制作形式比较多样,但是从音色中划分主要可分文两种,其中一种叫“曲笛”,它的长大约在60厘米,内径约1.7厘米,会在竹笛上雕刻精美的图案或是漆上红或黑色,这也是竹笛在雕刻中应用比较多方式,主要看竹笛爱好者的喜爱进行雕刻。
竹笛有12个孔,正面的孔为吹孔,背面的孔为基孔,基孔的音域在a1-d4;另外还有我们常用梆笛,这个相对曲笛比较小,长度在40厘米左右,内径有1-3厘米,基音音咼为a2,音域为a2—g4。
中国竹笛的音色在艺术表现中的作用与把握作者:韩占武来源:《群文天地》2014年第05期竹笛也被称之为“横笛”“横吹”,它是我国传统乐器的代表之一。
在竹笛的演奏中,音色是其重要的表现方式和乐曲合成的最基本的元素,然而竹笛的音色受多方面的影响,除了竹笛自身材质外还会受到演奏者呼吸、手法等把握的影响,所以要想驾驭竹笛独特的音色,用竹笛演奏好一首曲子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那么如何演奏出美妙的音色呢,本文着重探讨竹笛演奏中口鼻舌的运用方式。
一、中国竹笛音色特征1、竹笛的多个调性的音色特征竹笛作为中国独一无二的传统乐器,它的制作原理以及制作方式都是独一无二的,这也形成了竹笛独具特色的音色发音。
竹笛是以竹为管,运用气鸣发声原理制作而成,竹笛的制作材料容易聚齐,制作原理容易理解简单方便。
我国的竹笛可以根据喜好按照乐音体系中十二种音律结构制作出十二种的不同音调的竹笛,这些不同音调的竹笛在演奏的过程中会发出不同的音色。
2、竹笛的“贴膜变声”的音色特征我国传统的竹笛之所以同西方的管笛不同,同撒拉族的“敲尔”(笛子)有区别,其主要原因便是竹笛在制作过程中使用了笛膜。
撒拉族的“敲尔”的制作材料采用的是红泥土,将粘性强的红泥土捏成两块喇叭花状的凹片粘起来,在粘和处掏一小孔用来吹起,再在两边各挖空按指音符的小孔,晾干便可吹奏,虽然“敲尔”吹奏出来的效果并不亚于竹笛,但是竹笛同“敲尔”是有很大区别的。
我国的竹笛是在唐朝进入的“贴膜变声”时期,“贴膜变声”简单来说是指在竹笛的指音孔与吹孔之间开一个膜孔,在这个膜孔上贴上芦苇管内壁制作的一层薄膜,不同品质的笛膜能够产生不同的震动、共鸣效果,让竹笛发出不同的音色,提升竹笛的音质,所以笛膜的质量以及竹笛有效震动面的把握同竹笛的音色特征具有很大联系。
所以及时调整笛膜的松紧程度,选择适合的笛膜是演奏好竹笛的关键,也是竹笛演奏者把握贴膜变声音色特征的重要任务。
3、由演奏者控制的音色特征竹笛同钢琴等乐器不同,虽然竹笛同钢琴一样有固定的音孔或音键,但是对于钢琴来说同一个音键不同的人能够弹出同一个音色,而对于竹笛来说,即便是同一个音孔,受演奏者呼出气体的速度、力量以及演奏者口型,下唇压吹孔边的多少的不同的影响,不同的演奏者能够在同一个音孔上吹出不同的音色,提高了竹笛演奏的难度,也扩大了竹笛的音色范围,让竹笛具有“音色可变”的发音特征。
2018-04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一、前言中国笛子的音色是很讲究的,现在大家公认音色好的标准和要求是松、脆、圆、亮四个字。
所谓松,即松弛;脆,即清脆;圆,即圆润;亮,即明亮。
竹笛演奏者在吹奏过程中,由于射出气息速度的快慢不同,控制口形的松紧状态不同,以及下唇盖压吹孔边沿的多与少各各异等,使竹笛发出的音色具有“音色可变”的总体特征。
竹笛演奏者如能充分掌握、运用由演奏控制生成的各种不同的音色变化,对提高竹笛的艺术表现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中国竹笛“贴膜变声”的音色特征,决定着中国竹笛的基本音色,即通过“贴膜变声”,使竹笛的音色清脆、明亮、且富有较强的穿透力度。
根据中国竹笛“贴膜变声”的基本原理,竹笛演奏者在掌握竹笛“贴膜变声”音色特征在艺术表现中的作用。
二、竹笛演奏中正确的状态及感觉我们要用半打呵欠的感觉去使咽腔张开,畅通的气息通道必定会使空气自然涌进身体,其过程也没有任何杂音,吸气时有杂音即说明喉咙没有彻底打开。
真正打开喉咙通道的正确现象和生理感觉是:口腔里有倒吸冷气的感觉,喉结会沉下去,下颚也会同时掉下,舌面也会沉下,特别需要提醒的是,不论吸气还是出气,喉结始终是稳定在下面的,也就是说“怎样吸气就怎样呼气”,这很重要!很多初学着吸气时喉结还能沉下,一旦向外呼气时喉节便不由自主的上移了,其结果是喉咙通道变狭窄继而造成肌肉紧张最后导致气流不畅。
练习方法,我们可以用一只手持笛,另一只手摸着自己的喉结去吹笛子,在气息一进一出的同时保持自己的喉结在低位稳定不变。
需要提醒的是,一定要用半打呵欠的感觉去呼吸,这时喉咙的状态是松弛而张开的,如果用全打呵欠的感觉去呼吸,喉咙此时是紧张而有压力的。
三、气息流速、强弱对竹笛音色的影响竹笛演奏者在吹奏过程中,由于吹出气息速度(简称“气速”)的快慢不同,使竹笛的音色产生了变化,这种“气速”不同所产生的音色变化对竹笛的艺术表现有着重要的影响。
为了达到竹笛的音准与音色,在吹奏低音时,气流的速度应缓,音越低气流越缓;在吹中、高音时,气流的速度则需逐渐急,音越高气越急。
对笛子演奏中音色把握的思考作者:王妍翀来源:《速读·中旬》2017年第12期竹笛深受人们的喜爱,除了丰富多彩的演奏技巧之外,更为重要的是因为竹笛拥有明亮、清脆、婉转动听的优美音色,因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如何用笛子演奏出优美和谐的音色,对于笛子演奏者来说是最为关键的问题。
下面就以作者演奏和教学的心得体会谈谈竹笛音色的把握。
一、气息控制竹笛演奏中的呼吸实际上是一紧一松的交替过程。
吸气时横膈膜下沉,腹部向四周扩张,完成这个吸气动作后,需要肌肉的紧张来维持这个扩张的吸气状态。
然后呼气,主要是靠腹肌的力量把肺内的气体压出来。
要使气体有控制地呼出,呼气肌肉群(主要是腹肌)和吸气肌肉群(主要是横膈膜)就要相互对抗,即腹肌收紧,力量向上,横膈膜下沉,力量向下。
此时,胸腔保持坚定,腹部缓慢内收,横膈膜缓慢上升。
这一个对抗过程肌肉是紧张的,到气息差不多用完的时候,就需要吸气,这时呼气肌肉群(腹肌)突然放松,对抗的力量消失,横膈膜瞬间下沉,马上恢复为吸气的状态。
因此胸腔的空间再次变大,大气压就把空气从口压进了肺里,这就是气息控制中呼吸的全过程。
呼气要呼得好,首先吸气要吸得好。
怎么才能吸得深呢?横膈膜的弹性一定要好,在呼气肌肉群力量消失的一刹那,横膈膜下沉得越快越深,气就吸得越快越深。
要想气呼得长,必须吸气肌肉群的力量要足,足以能够和呼气肌肉群形成一个长时间的稳定的对抗力量,这样才能将肺里贮存的气体根据乐段的需要来分配呼出气体的多少和缓急。
也就是说,气息保持得稳定,才能够控制得好。
所以,平时的练习和演奏中,应多注意对吸气肌肉群,尤其是横膈膜肌肉的锻炼。
气息控制中,口风的缓急是由呼、吸两组肌肉的对抗控制的,而气流的粗细是由口风的出口“风门”控制的,而这个“门”的开关,即留出缝隙的大小出自于口劲。
口劲就是风门周围肌肉对口风大小、松紧的控制力量。
一般来说,吹奏中音区时,要求风门大小适宜,口风自然适中,给气不急不缓,平稳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