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竹笛学习
- 格式:doc
- 大小:240.00 KB
- 文档页数:6
笛子入门基础:浅谈竹笛流派之“新派”作者:胡亮在众多竹笛流派中,“新派”是近期出现但比较重要的竹笛流派之一,以本文“新派”竹笛演奏风格作了较为详细的阐述,着重描写了“新派”演奏艺术流派产生、发展的全过程,并对这种流派的影响和未来的发展作了一个较为客观的评价。
中国笛子从我国古代河南贾湖骨笛,河姆渡骨哨发展到现在的八孔笛、七孔笛及加键笛已存有7000——8000年的历史,竹笛作为我国传统的民族乐器之一,在中国的音乐舞台上充分展示了它的艺术魅力,经过无数人的努力,由当初给戏曲和曲艺伴奏的乐器发展成为现在经常在舞台上独奏的民族乐器。
当中不光有老一辈竹笛演奏家的努力也有后起之秀的推动。
和所有民族乐器一样,中国竹笛受各地区民间歌曲、民间戏曲、说唱音乐、歌舞音乐等各种民族音乐的影响,20世纪中叶以来,竹笛形成了两大基本派别“南派”和“北派”。
“南派”以赵松庭、陆春龄为代表,“北派”以冯子存为代表。
他们在各自不同的艺术时间当中形成了迥然不同的艺术风格。
“北派”善于吹奏为河北梆子、河南梆子伴奏而得名的梆笛,其音乐素材大多来自北方地区的民歌与戏曲曲版,代表作为《喜相逢》、《五梆子》、《荫中鸟》等。
“北派”的演奏艺术风格粗犷豪迈,较多用吐音、剁音、花舌等技巧,具有鲜明的艺术特征。
而“南派”和“北派”则大相径庭,绝大部分南派竹笛演奏家善于吹奏为昆曲伴奏而得名的曲笛,音色并不象梆笛那样尖锐明亮,而偏重于圆润浑厚。
代表作如《鹧鸪飞》、《早晨》、《三五七》等。
作品大多取材于江南丝竹音乐,常用技巧有颤、叠、赠、打等。
“南派”与“北派”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发展成为了中国笛坛的最主要两大派别,这种现象一直持续到50年代末,竹笛演奏家刘森以他独特的激情与新生活气息的演奏开拓了一条崭新的艺术道路,在中国笛坛独树一帜,创立了具有强大生命力与吸引力的演奏流派——“新派”。
何谓“新派”,顾名思义,“新派”就是有别于传统的“南”、“北”二派特点的派别。
浅谈竹笛演奏中音色的特点及把握摘要:只有熟练地掌握和运用竹笛演奏的“气、口、舌”和正确的演奏姿势,才能把握好竹笛的音色,使吹奏出的竹笛音色明亮清脆、婉转动人。
另外,演奏者在演奏过程时的心理状态和演奏情绪、身心素质、情感表达能力等方面对把握竹笛音色也具有重要作用和影响,只有各方面相互配合,加以科学的训练方法和运用演奏技巧,才能演奏出动人心魄的竹笛音色,才能让独具民族特色和魅力的中国竹笛艺术大放光彩,发挥其优秀的文化价值。
关键词:竹笛演奏;中音色;特点把握1竹笛音色特点音色的纯正是衡量一个笛子好与不好的关键。
竹笛有两种,一个是曲笛,另一个是梆笛。
一个出色的演奏家,不仅仅要会演奏其中一种,而且还要两者都要会演奏下面把它们归纳为两大类来进行分析其特点。
我们先来看曲笛类。
传统意义上的曲笛,特指第三孔所发最低音高为小字二组d的D调笛子,因其常为昆曲伴奏而得名,而笔者所介绍的曲笛类,即以传统意义上的曲笛为界,向下扩展至比D调笛子低大二度的C调、小三度的降B调、纯四度的A调以及纯五度的G调大笛。
曲笛类的笛子,演奏者喜欢称之低音笛或大笛,因为其管径较大,笛身偏长。
曲笛的乐曲大部分来自改编江南丝竹的曲牌以及昆曲的曲牌或者是二度创作而成的。
低音笛比普通的曲笛要大一点,其音色饱满、委婉,演奏时会给人一种进入仙境的感觉,悠扬委婉。
再来看梆笛。
传统的梆笛特指第三孔所发最低音高为小字二组g的G调笛子,因其常为北方梆子戏伴奏而得名。
除了传统的G调小笛外,还有A调、E调、F调小笛都是梆笛类的竹笛。
梆笛类的竹笛,也被称为小笛,笛子的管径较小、笛身偏短。
梆笛的音色高亢明亮,具有较强的穿透力。
梆笛乐曲的旋律多以豪放为主,再加上梆笛常用的技巧,如:历音、剁音、花舌、飞指等,更为乐曲增加色彩。
总的来说,曲笛和梆笛的区别还是很大的,各有各的特点,但在演奏乐曲时,竹笛音色的变化还是要靠演奏者的演奏水平和审美取向来决定的。
2竹笛独奏和合奏中音色的把握2.1竹笛在独奏中音色的把握竹笛,因其声音明亮、清新、动听而被很多人所喜爱,作为一个音律很广的中国民族乐器,既能独奏又能配合乐队合奏,是一个非常有代表性的民族吹管类乐器。
Little Learner Magazine Teaching Practice July 2018———2018·07教学实践Teaching Practice 小学生 教学设计浅谈小学音乐课堂中的竹笛教学?徐雪旖美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心家詹姆士?墨塞尔说:“器乐教学可以说是通往更好的体验音乐的桥梁。
”众所周知,笛子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吹奏乐器。
虽然笛子制作简单,但它历史悠久,而且表现力十分的丰富。
不仅能演奏悠长高亢的旋律,又能表现辽阔、宽广的情调。
竹笛在众多的乐器中有其独到之处,令人感叹。
笛子的演奏分不同的类型,深受音乐爱好者的喜爱。
所以,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应该普及竹笛的演奏技巧。
一、加强口型教学,正确把握吹奏要点众所周知,演奏竹笛主要靠正确的口型。
笛子的发声是最重要的,并不是用的力气大就能吹好。
很多人吹出很多声音,但是音乐表现效果并不好。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吹的时间不长;另一方面,音准也会有些偏差。
所以,最基本的还是掌握正确的口型。
学生刚开始学习,一定不能让他们立即放在口上吹响。
最主要的是让他们先用嘴唇找一下笛子的吹孔,盲目的吹会出现很大的弊端。
作为老师,应当告诉学生,竹笛的吹孔应该用嘴巴来找,而不是手。
首先,把竹笛贴到嘴边,用下嘴唇去触碰吹孔,慢慢的把吹孔移到下嘴唇的中间,保持头部和喉部的自然放松,然后慢慢地吹。
嘴唇放在吹孔上,上唇微微靠前,上下嘴唇留出一点缝隙,不要分开太大。
然后,在吹孔上轻轻的念“呼”,在此同时,喉腔和口腔自然放松打开。
学生要学会基本的口型,,才能进一步学习口形与吹孔的形成的角度,若要避免漏气并使气息顺畅,嘴唇应与吹空形成的角度应与直角为标准,想要吹入到竹笛的气孔中,必须以最大的限度吹气。
因此,只有通过掌握正确的口型并把握好吹奏要点,才能掌握竹笛的演奏技巧。
二、重视基础练习,逐步提高吹奏水平心理学研究认为,反复的练习具有强化作用。
掌握呼吸方法和不同音区口风的运用是初学者应该掌握的。
浅谈中国竹笛演奏技法与情感的表达【摘要】竹笛作为中国传统乐器之一,演奏技法和情感表达在中国音乐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
本文首先介绍竹笛演奏的历史背景,探讨了其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以及演奏技法的重要性。
接着详细分析了传统和现代竹笛演奏技法的特点和发展,以及竹笛演奏中情感表达的方式和不同情感的表达方法。
最后探讨了竹笛演奏技法与情感的结合,强调了二者之间的深远关系,并提出了推广传承竹笛演奏艺术的重要性以及展望未来竹笛演奏的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探讨,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竹笛演奏艺术,并为其传承和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竹笛、演奏技法、情感表达、传统、现代、结合、历史背景、中国文化、重要性、特点、发展、不同情感、关系、推广、传承、展望、发展方向。
1. 引言1.1 介绍竹笛演奏的历史背景竹笛演奏的历史可谓丰富多彩,是中国音乐传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对竹笛演奏的历史背景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和理解竹笛音乐的魅力,同时也更加珍惜和传承这一珍贵的音乐文化遗产。
1.2 探讨竹笛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竹笛作为中国传统乐器之一,在中国文化中拥有着重要的地位。
自古以来,竹笛便一直扮演着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角色。
在中国古代的宫廷音乐中,竹笛常常被用来演奏各种乐曲,如古代的宴乐、舞蹈音乐等,展现出了其独特的音乐魅力。
除了宫廷音乐外,在民间音乐中,竹笛也是不可或缺的乐器之一。
在各种民间节庆活动中,竹笛常常扮演着调和气氛、增添喜庆的角色,如在春节庙会、婚礼仪式、秧歌表演等场合中,竹笛的清脆悦耳的声音总能让人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1.3 概述竹笛演奏技法的重要性竹笛作为中国传统乐器之一,其演奏技法在演奏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竹笛演奏技法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竹笛演奏技法是演奏者展示个人功力和艺术修养的重要手段。
通过掌握吹奏、吹气、控制音量和音色等技巧,演奏者能够更加准确、动听地演绎曲目,展现出自己的音乐才华和表演技巧。
笛子怎样学得精学好笛子的方法初学竹笛要练习的基本功有很多。
掌握好这些基本功,就能有很好的表现力。
想要学好笛子有什么技巧呢?笛子怎样学得精一、势势即姿势。
对于笛子的演奏姿势,常常是把它作为一种知识来介绍,而不是把它作为一种需要通过训练才能获得的技能。
如果对姿势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一旦形成不良的习惯,再要纠正就是很难的了。
俗话说:习笛不难,改笛难。
演奏姿势力求自然,放松、合理,并经过一定时间的“摆架子”训练。
在获得正确的姿势并且巩固定型后,才可以进行其它内容的训练。
教师对学生的演奏姿势一定要认真辅导,细致到位。
学生也一定要花大力气去掌握,千万不要疏忽。
演奏姿势要体现自然、合理、符合人体生理特点的原则。
头要正,下巴稍抬起,保持呼吸的畅通。
不要耸肩,两肘自然抬起。
胸背顺直,不挺不驼。
腰竖起,不哈腰。
两腿或成稍息状,前四后六;或成平行状,左右各五(指两腿的重心分配)。
坐时,不要坐满凳。
嘴角微向两边拉开,呈抿嘴微笑状。
上下唇平行,上唇不要包住下唇,不露齿。
口腔微微打开,感觉好象含了一点水。
舌尖平置轻抵下齿,作“嘘”字发音的口型。
笛身与嘴唇平行,与鼻梁垂直。
笛吹口不要向内侧或向外翻。
初学者容易犯笛吹口向内倾的毛病,教师要经常给予纠正和提醒。
吹笛的气流与缓急,要随着音域的不同而调整。
通常吹低音区时,用缓吹,气流角度稍小;吹中音区时,用平吹,角度适中;吹高音区时用超吹,角度相对大些。
而这些,都要用耳朵来辨别控制。
手形,手势是演奏姿势中最重要的部分。
手形要自然、放松。
当双手自然放松下垂时,此时的手形是最合适的,手指自然弯曲呈弧形状,所有的指关节都不要塌陷。
手掌心函空,虎口不要夹紧。
用这样的手形执笛是最符合人体手的自然特点的。
执笛的方向有左右两种,现在逐渐都向右方向执笛。
通常,右手执笛时的手势都比较自然合理。
而左手执笛时的手势容易出现问题,尤其是左手大拇指的位置不合理,虎口容易出现僵力;还有左右指根关节塌陷,左手好象挂在笛子上等等问题。
浅谈中国竹笛双吐音技术的训练摘要:中国竹笛的演奏技巧丰富多彩,复杂纷繁,从吐、滑、剁、花到颤、叠、赠、打都是表现音乐作品情感的重要手段。
而其中的吐音技巧,在笛子演奏中更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演奏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
能否掌握吐音技巧,不仅与舌的灵活度有着紧密的联系,还与气息、口内感觉,舌与手指的配合有着紧密的联系。
因此,正确地掌握吐音的技术训练技巧,必能大大丰富笛子的音乐表现力,更准确地体现音乐作品的内涵。
关键词:吐音技巧;气息;舌的配合;音乐表现力;灵活度中图分类号:J632.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035(2013)06-0000-01竹笛是中国人民非常熟悉的民族乐器,在中国流传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竹笛具有丰富的表现力,有许多独特的演奏技巧,因而,在长期的极为广泛地流传中,竹笛成为人们用以表达自己思想感情和反映社会生活的乐器。
竹笛并不难学,一般经过一年半载的练习就可以演奏比较简单的乐曲了。
如果想精益求精,那么即使花一辈子的精力也是值得的。
因此,目的不同,学习方法也就不同,要求措施也就大不相同。
什么是比较科学的训练方法呢?这个问题对竹笛演奏训练来说,目前还没有完全统一的认识。
有的认为民乐重在风格,不需要严格的基础训练,有的认为则必须像西洋的管乐一样要有系统,有步骤的严格基础训练开始。
当然还要从实际出发,中国竹笛乐器半音阶不完整,还在不断的发展与完善,因此必须要有严格的步骤和方法进行训练。
一、竹笛演奏中吐音技术的重要性有种说法叫“吹箫吐笛”[2](p10),这充分说明了吐音在笛子技术中的重要性。
吐音在笛子技术中是最常见的表现手法,适合于演奏比较热情欢快、激昂活泼的曲调,要求的声音比较结实、干净、有弹性。
在许多竹笛作品里都需要吐音来表现出乐曲的欢快热烈。
每种“吐音”都有不同的表现手法。
其中简单归类分为“单吐”、“双吐”、“三吐”,其中单吐要求发音结实,有力清晰,适合演奏强音、重音及力度比较强的吐音乐段等。
浅谈现代视野中的竹笛艺术教学随着东西方文化交融的不断深化和民族音乐的迅猛发展,古老的中国竹笛也像琵琶二胡一样,经历着一个由民间形态向专业形态转变的历史性过程。
无论是老一辈演奏家,还是近年来新涌现出来的一批优秀的青年演奏家,都从各自的角度为创建和发展新时代的笛乐艺术做出了贡献,使其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而这一切,无一不是以民间式的师徒传承或学院式的综合教学作为基础的。
如果不满足于现在已取得的成果,而是着眼未来,就不难发现,在目前的竹笛教学中,尚存在不少有待于解决的重要课题,亟需建立更加完善的教学体系。
只有教学方向正确了,才能更好地提高学习竹笛的效率。
一、民间熏陶,口传心授民间音乐源于民间、源于生活,以民间熏陶、口传心授的方式传播,竹笛也是如此。
像老一辈演奏家冯子存、赵松庭、陆春龄等,大多出身贫寒,长期生活在民间,有着深厚的民间音乐功底。
同时,由于艺人的传授和自己的苦心摸索,使他们各自形成了独特的演奏风格。
例如:冯子存先生创作的笛子独奏曲,具有丰富的艺术感染力,形成了自己热情奔放并富有浓郁的北方乡土气息的流派风格。
又如:赵松庭先生在演奏风格上吸取民间曲牌,逐渐形成了委婉细腻并具有江南特色的流派风格。
二、模仿教学要与系统训练相结合笛子教学大致有两种不同的方法。
第一种:主课教师由民间艺人担任,以模仿教学、口传心授的方式,把自己掌握的独特风格、韵味传授给学生。
第二种:笛子教学突破了单纯的模仿和口传心授的方式,各院校的笛子教师分别根据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和掌握的风格,编写了不同的训练教材。
新编的教材大都包括两个部分:1、经过整理将各地不同流派的乐曲汇集在一起,使学生能掌握到多种风格,这就不可能局限在简单的模仿教学了。
2、根据学生程度的高低不同,编写不同程度的练习曲。
这种做法有一定的规范性,要求学生在气、指、舌三方面掌握良好的方法,然后进行节奏、音符、音准、音色的规范化训练,同时根据学生掌握吹奏技术的程度,布置相应的演奏曲目。
2016.11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音乐是陶冶情操的艺术之一,在欣赏音乐时可以使人心情放松,产生愉悦的感觉。
音乐也是一种语言,用旋律和节奏传递一个个故事,诉说一段段情意,带着我们走进纯洁的音乐世界。
选择做音乐,就是想用音乐带给人们快乐。
音乐的力量是巨大的,在音乐节奏中忧愁会烟消云散,快乐会生根发芽,从而产生对生活的美好憧憬。
竹笛小巧轻便,随时可以演奏,全凭感觉而行,给人一种自由洒脱的感觉,但竹笛演奏也需要艰苦训练,不断强化技法,方可吹奏出清脆、明亮的声音。
一、竹笛乐器的基本知识竹笛是比较古老的乐器。
竹笛的发展有着悠长的历史,春秋、秦汉、两晋、隋唐、宋元在鼓吹乐器中都有“笛”的身影。
元朝以后的笛子和现代的笛子相差不大。
隋代以前多为竖吹,隋代以后才有了“横笛”的称谓。
我们在学习竹笛时,首先要了解竹笛的文化渊源,融竹笛文化于竹笛演奏中可以增添更多的乐趣。
现代竹笛是由一根竹管做成,竹管内部清成中空,在竹管上旋孔。
1个吹孔,1个膜孔,6个按音孔,2个前出音孔(助音孔),2个后出音孔(基音孔)。
竹笛演奏的姿势分为立式和坐式,一般因为气息调整的需要,多选择立式演奏。
我们在练习吹奏的技巧时练习较多的是《扬鞭策马运粮忙》和《牧民新歌》,其他还有《姑苏行》《鹧鸪飞》《幽兰逢春》《喜相逢》《梅花落》《梅花三弄》《云雀》等。
竹笛小巧灵活,演奏不受时空的限制,而且学习之余可以随时随地练习基本功。
心情烦闷时吹一曲,可以涤清心境,放松心情;心情愉悦时吹一曲,可以振奋精神,再接再厉。
二、竹笛演奏的三大技法学习(一)气息训练气息训练主要是“呼吸”技巧和长音的练习。
呼吸是每时每刻都进行的活动,但吹笛子时的呼吸和平时不同,一口气要完整地吹奏出一段音,气息的输出要根据节奏的快慢缓急相间。
嘴巴要放好位置,呼吸时主要靠鼻子,气息的力量主要靠腹部支撑。
腹部把吸进的气缓缓推出来,嘴唇要注意控制气流的强弱。
如果气流太弱,笛子发不了声;如果气流太强,嘴唇控制不住就会抖动,影响音质。
浅谈中国竹笛演奏技法与情感的表达竹笛,也叫洞箫,是一种古老而神秘的乐器,使用竹子制成。
自古以来,竹笛便是中国民间音乐的主要乐器,它不仅能够演奏传统的音乐,还能够应用于现代音乐中。
竹笛演奏技法和情感表达是竹笛演奏过程中的两个重要方面,下文将对这两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竹笛演奏技法首先,竹笛演奏技法表现出了其鲜明的个性和特点,演奏者需要通过特定的方式才能将声音传达给听众。
竹笛演奏技法主要包括指法、吹法、换气等方面。
其中,指法是竹笛演奏技法中最为基本和关键的部分。
竹笛指法有竹笛唇发音、竹笛控制气氛、吐音等技巧,这些技巧在演奏时必须熟练掌握,才能创造出丰富多彩的音乐效果。
其次,竹笛演奏技法中还有吹法。
竹笛的吹法主要是吹出合适的音高和音质。
竹笛演奏时需要掌握不同的吹法,包括单臂吹法、双臂吹法、腹口托气、支气等吹法,每一种吹法都会影响音乐的表现和效果。
例如,在演奏柔和的音乐时,需要使用单臂吹法,使音乐更显温柔。
当演奏欢快曲调时使用双臂吹法,使音乐更加明快。
另外,换气也是竹笛演奏技法的一个重要部分。
正常演奏过程中,演奏者需要不断地吸气和呼气,以保证吹出的声音持续而稳定。
此外,换气也可以利用在音乐中加入短暂的停顿,以表达特定的情感和意境。
情感的表达竹笛演奏技法是表现竹笛音乐的方式,而情感则是决定音乐内涵和意义的关键要素。
竹笛有着深厚的文化背景和历史积淀,它能够表达出深远的文化内涵和丰富的人情世故。
这些情感主要表现在竹笛音乐的旋律、节奏和音色等方面。
旋律方面,竹笛音乐通过其独特的音域和指法,能够表达出不同的情感,如伤感、悲愁、快乐、兴奋等。
竹笛演奏者需要通过音乐旋律的强弱、高低、缓急等方式,来表达出不同的情感,使听众更容易产生共鸣。
节奏方面,竹笛音乐通过优美的节奏和韵律,也能够表现出强烈的情感。
不同的节奏可以表现出不同的感觉,如舒服、舒畅、焕然一新等。
演奏者需要选取合适的节奏和速度,以表达出音乐所要表示的情感。
音色方面,竹笛音乐的音色独特,也能够表达出深刻的情感。
竹笛乐理知识点总结一、竹笛的基本知识竹笛是一种由竹子制成的吹孔乐器,它通常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上部包括吹口和吹孔,下部包括音孔和换孔。
竹笛的音色受到竹材、设计、制作工艺和演奏技巧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竹笛音色幽静、清澈,具有一种古朴的韵味,因此被广泛用于民乐演奏、舞蹈音乐和戏曲音乐中。
二、竹笛的音乐理论知识1. 音符和节拍学习竹笛需要了解音符和节拍的基本知识。
音符代表音乐的音高和时值,不同的音符持续的时间不同,通过音符的组合可以构成不同的旋律。
节拍用于计算音乐的节奏感,不同的曲目有不同的节拍模式,熟练掌握节拍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演奏乐曲。
2. 音阶和调式音阶是音乐中的基本音组合方式,竹笛演奏常用的音阶包括大调、小调、五声音阶等。
而调式是以特定音符为音乐基调的一种音阶模式,它影响着音乐的基调和情绪表达。
3. 和弦和和声学习竹笛的过程中,了解和弦和和声的概念是必不可少的。
和弦是指由多个音符同时演奏组成的音乐元素,而和声则是指在音乐中多种乐器或声部的和谐组合表达。
4. 节奏和速度竹笛演奏中的节奏和速度对表现曲目的情感和节奏感都有重要的影响。
熟练掌握不同的节奏模式和速度变化可以使演奏更加生动丰富。
三、竹笛演奏技巧1. 口腔与吹孔竹笛的演奏技巧需要通过合适的口腔呼吸和吹孔方式来实现。
合理地利用口腔气流和吹孔技巧可以产生清晰、柔和的音色。
2. 手指与音孔竹笛的音孔有固定和换位两种。
演奏者需要通过变换手指位置来控制音孔的开合,从而实现音高和音色的变化。
3. 演奏技巧竹笛的演奏技巧包括吹奏力度、颤音、滑音、装饰音等多种技巧。
通过不同的演奏技巧可以丰富乐曲的表现力和情感。
4. 学习方法学习竹笛需要通过系统的教学方法和练习来提高演奏水平。
合理地进行音阶练习、曲目练习和技巧练习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快地掌握竹笛技巧和音乐表达能力。
四、竹笛曲目的表现技巧1. 表现情感竹笛曲目的表现技巧需要通过合适的演奏力度、音色变化和节奏掌握来表达曲目的情感。
187作者简介:张龙元(1996— ),男,汉族,河北大兴人。
主要研究方向:竹笛演奏。
从声学理论角度来说,竹笛主要是通过内部空气柱的震动和共鸣来发生的,而气息控制主要是对空气柱震动频率的控制,在竹笛演奏过程中主要通过口风、力量以及风门来完成控制音色、音准的目的。
一、作为一种典型的管乐器,竹笛频率受到其长度的影响而在具体的演奏过程中,通过唇形的控制,将气流以细束状吹进竹笛内部,本身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震动频率。
吹出的气流平缓而宽,那么竹笛内部空气柱的震动频率就会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上,反之亦然。
而作为气鸣乐器的一种,要求我们在竹笛演奏过程中,必须保证有足够的气息来激发空气柱的震动。
这种情况下,通过科学合理的方式方法来对气息进行控制,是保证我们演奏效果的客观基础。
二、竹笛演奏过程中,声音的产生和变化主要是依靠气息的变动来完成的可以说,气息控制水平直接影响到了竹笛演奏水平。
而气息技巧的形成和完善,离不开每天艰苦的练习。
长音是我们在日常气息控制练习中的基础。
在长音的日常练习过程中,我们首先要保证自身有足够的气息,并能够以均匀的速度喷吐出来,这是保证音色和音准的客观要求。
在吸气的过程中,要注意小腹吸气,这样才能够为肺部的扩张提供必要的支持,只要保证胸部的平坦和放松,就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掌握肌肉在气息控制方面的动作方向,进而保证气息吞吐的均匀。
三、虽然我们在平时一样要呼吸,但是这种呼吸和竹笛演奏中的呼吸显然是不同的在竹笛吹奏过程中,吸气相对于平时来说更深,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根据所演奏曲目的差异性来合理调整呼吸节奏,在保证基本气息充裕的前提下,才能够最大限度的在演奏过程中表现出我们所希望表达的情感;反之,则会影响我们正常的吹奏节奏,影响情感的顺利表达。
通过对气息进行相应的控制和调整,能够美化音色和调整音色,从而为我们演奏情感的表达提供支持,只要以合理的方式加以运用,必然能够极大的提升我们的演奏水平,获得良好的舞台效果。
浅谈竹笛气息的运用及演奏技巧摘要在我国传统古典乐器中,竹笛一直是众多音乐大家以及音乐爱好者的宠儿。
竹笛跟其他乐器一样,不但能将演奏者的情感传达给听众,同样也可以奏出美妙悦耳、充满各种异域风情的小调。
不过,要想熟练地掌握竹笛的吹奏,必须要了解气息在吹奏过程中的应用和演奏技巧,为了进一步探讨竹笛演奏艺术水平提高的途径,本文着重从气息的运用方面入手,研究和分析气息在竹笛吹奏过程中要注意哪些方面,继而提出正确控制气息的方法,帮助竹笛演奏者和爱好者们提高控制气息的能力。
关键词:竹笛;演奏;技巧;应用Abstract:In China's traditional classical musical instruments, bamboo flute has always been the favorite of many music masters and music lovers. Like other musical instruments, bamboo flute can not only convey the performer's emotion to the audience, but also play a beautiful melody full of exotic customs. However, if you want to master the playing of bamboo flute skillfully, you must understand the application and playing skills of breath in the process of playing. In order to further explore the ways to improve the artistic level of bamboo flute playing,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application of breath, studies and analyzes what aspects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 in the process of playing bamboo flute, and then puts forward the methods of correctly controlling breath to help the performance of bamboo flute Players and fans improve their ability to control the breath.Key words:bamboo flute; performance; skill; application引言笛子,是人类音乐文明起源的象征之一,在人类音乐文明的发展史上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它可以独奏,也可以跟其他乐器合奏,可谓用途广泛,是音乐界的多面小能手。
音乐教育•高等教育浅谈竹笛表演教学中如何利用情感来开展研究性学习◎王斌(青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摘要:在音乐表演中,情感是非常重要的元素,也是提升表演水平的关键点。
对于竹笛表演而言,情感是竹笛演奏的灵魂,表演者只有将情感和演奏技巧进行结合,才能展示竹笛音乐的魅力,表达出音乐中蕴含的情感。
但是,想要实现情感与演奏技巧的完美结合非常困难,对演奏者的表演经验、演奏能力都有较高要求。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重点分析如何利用情感优化竹笛表演,为竹笛表演教学提供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竹笛表演;情感教学;研究性学习与知识学习不同,情感教学更加注重思想和内心,丰富的情感体现和表达方式取决于自身。
研究性学习作为竹笛演奏情感教学的主要方式,主要是让学生感悟他人竹笛表演的情感信息,逐步掌握情感表达技巧,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最终将其运用于自己的音乐作品中,将竹笛演奏艺术的情感魅力发挥出来。
因此,为了提升学生的情感表达技巧,教师应该怎样具体地开展研究性学习呢?一、全面掌握研究性学习特征所谓研究性学习,就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科学的解决方法,并获取相关的体验和感悟。
由此可见,研究性学习具有开放性、实践性等特征。
将研究性学习方式应用于竹笛教学中,可以创造师生共同体验竹笛演奏的过程,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而实现学生竹笛演奏水平提升的目的。
(一)开放性研究性学习开放性的特征尚未形成健全的知识体系,主要内容包含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总结的经验。
开放性特征可以引导学生进行问题的探索和分析,利用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和内容激励学生,让学生主动进行研究工作,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对竹笛演奏的兴趣,还可以丰富竹笛演奏的课外知识,让学生能够全面掌握竹笛演奏技巧,学生也能获得一定的幸福感。
在实践探索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改变被动接收知识的教学局面,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综合教学。
因此,将研究性学习的开放性特征应用于竹笛演奏课堂可以为学生提供自由发挥空间,锻炼学生开放性思维,利用更好地协作关系构建演奏学习途径,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情感演奏技巧。
浅谈竹笛学习
2
———————————————————————————————— 作者:
———————————————————————————————— 日期:
3
浅谈竹笛学习-音乐论文
浅谈竹笛学习
赵斌(湖南省永州市群众艺术馆)
竹笛是我国古老的民族吹奏乐器之一,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是我国各族人民
最喜爱的乐器之一。几千年来随着岁月的推移,社会的飞速发展,文化交融的不
断深化和民族新音乐的迅猛发展,古老的中国竹笛也经历着一个由民间形态向专
业形态演变的历史性过程。竹笛艺术日趋完善,运用范围也随之不断扩展,通过
老一辈竹笛大师和新—代笛子演奏家的继承、开拓、创新,使其演奏技巧、曲目
创作和表演艺术方向,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其影响不再是国内范围的,现
已趋向国际化,也越来越多地受到世界人民的关注和喜爱,其已形成一门单一的
艺术。
竹笛在民间流行较广,学着甚多,是因为它构造轻巧灵便,价格便宜,容易
入门。其实,在目前的竹笛学习中,尚存在一些问题,也是学习竹笛的最基本的
几个问题,须值得注意。
学习竹笛的基本条件
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学习竹笛。首先,同学习其他乐器一样,学习者必须要
有良好的音乐天赋,声音的高低,速度的快慢,力度的抑扬和节奏的顿挫有较敏
锐的听觉判断能力,并有良好音乐记忆能力。试想一个五音不全的人是不会奏出
美妙的乐章来的。当然,对于辨别乐音的能力和音乐感觉稍差的学习者,通过正
确的培训,是可以得到改善和提高的。其次,吹奏竹笛需要一定的肺活量,因年
纪小肺活量相对小而无力完成训练的四五岁孩子,是不能过早地学习竹笛。一是
气流太小,手指太短,无法达到要求。二是会影响孩子的正常发展。应该到八九
4
岁以后,孩子的手指条件达到要求,肺活量大一些再学习会更好。另外,一些呼
吸器官有疾患、生理有缺陷或体质欠佳的人是不宜学习竹笛的。三是,竹笛演奏
是一门技巧很强的艺术,唇肌过厚,影响口风的控制;舌叶过大过厚,难以做到
技巧的正常发展;手指过短,无法操作曲笛。
正确的学习方法
首先,演奏的姿势要正确。在练习过程中一定要从初学开始保持良好吹奏姿
势,竹笛吹奏分坐、立两种姿势。这两种姿势均需头部端正,上肢伸直,胸部稍
挺,仪表从容,都要使人感到舒适、呼吸自然,切忌埋头曲胸、昂首扬臂、支腿
斜坐、斜视歪吹。那样不但影响呼吸的自然,也会给观众留下不良印象。其次,
要有正确的口形。口形是指吹奏过程中口部的形状,嘴唇既不要过分紧张,也不
要过分放松,吹奏时要嘴对嘴吹孔,并与吹孔形成直角,风门吹低音时大,吹高
音时小。通过口劲的松或紧,达到控制音量、音高、音色的目的。再次就是呼吸
方法一定要正确,呼吸是吹奏的基础。良好的呼吸方法,不仅有利于演奏技巧的
正常发挥,自如地抒发乐曲感情,对身体健康也是有益的。这里要求的是胸腹式
联合呼吸法,也就是平常很自然的正常呼吸方法,单独是胸式呼吸法或腹式呼吸
法都是错误的呼吸法,胸式呼吸法有吸气轻松、迅速的优点,但吹气比较软弱无
力,肺活量不大,吸气不多,气息浅,短暂。腹式呼吸法呼吸起来较为省力,但
胸部扩张不是全部,肺活量比较有限,会影响笛子的音色等,而胸腹式兼并了前
两种呼吸的优点,克服了其不足,通过胸腔、横膈和腹部肌肉的活动来控制气息,
胸腔能扩张到最大程度,能获得肺活量的最大值,吸气轻松自然,吹气强度易于
掌握,能持久吹奏。
循序渐进的学习态度
5
都说笛子入门容易,提高难。有的学了多年,无多大进展,总是停留在一定
水平上,包括一些音乐学院的大学生,一般只能算中等水平,特别突出的不多。
其实,这跟平时的学习态度有关,没有遵循循序渐进的科学训练方法有关。首先,
一个初学者,起先最好通过曲笛练长音的方法来解决气息上的问题,练音阶,从
低音到高音,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就会发生根本改变,气息好了,音色会有翻
天覆地的变化。有的初学者不想练长音,直接吹曲子,由于气息浅,吹出的音色
会干涩、无力,是不会进步的,也有的直接吹梆笛,同样会造成一样的结果,更
不会使用曲笛了。其次,在气息好有了音色的基础上,再进行音阶、历音、颤音、
叠音、打音等的技巧训练,吹奏一些简单的乐曲,再慢慢地吹奏—些南派的独奏
曲,如《姑苏行》等,然后再练习吐音,开始练习梆笛,吹奏北派的曲目,最后
南北结合。只有练好基本功,打好扎实的基础,一步一个脚印,才会进步更快,
效果更佳。
建立新的学习体系、持之以恒
首先,建立技巧规范化训练。无论何种风格的音乐,都要靠技巧来完成。一
定要重视基础技巧训练,多练一些系统化、规范化的练习曲,打好扎实的基本功,
提高自己音乐表现和文化修养方面的能力,才能真正掌握好乐曲的风格韵味,演
奏好各种不同风格的乐曲,才可能最终达到音乐表现的完美。其次,建立灵活机
制的学习契机。在学习过程中,学习一首曲目中,不要过多地模仿老师或别人,
各人各有各自的强处,但也有自己的不足之处,所以盲目地追求别人,就会忽视
了自己的强处。只有学习别人的强处,吸取别人好的东西,再充分发展自己的东
西,灵活运用,真正形成自己的独特的风格和个性,才会收获到理想的效果。最
后,要有持之以恒的决心。“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学而逆水行舟,不进则
6
退”,学习笛子一定要有持之以恒的决心,坚持天天练习。否则,长时间不练不
但不会进步,还会退步。最后失去信心,只能不了了之,前功尽弃。要知道,这
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任何事情是要靠勤奋才能达到目的。只有坚持训练,
锲而不舍地坚持下去,功到自然成,就—定能掌握和熟练这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