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竹笛演奏中的吐音技巧
- 格式:doc
- 大小:38.50 KB
- 文档页数:5
笛子三吐音的特点及演奏方法笛子三吐音的特点及演奏方法由单吐与双吐的不同变换组合构成。
它的演奏要领同前面讲到的单吐、双吐方法完全相同。
三吐通常有以下三种类型:前十六分音符(TKT TKT)它的组合是在节拍单位内有一个双叶音加单吐音构成。
后十六分音符(TTK?TTK)它的组合是在节拍单位内有一个单吐音加双吐音构成。
以上两种类型的三吐音较为规范。
只要较好掌握单吐与双吐奏法就不需要进行特别的训练。
平均的三音组分音:(三连音等)上面我们讲到的第一中类型双吐叫单吐(TKT),较为容易演奏,而平均的三音组分音相对而言,掌握起来难度要大一些。
下面把平均的三音组分音的几种不同吐奏形态分别作一介绍TTK TTK(突突库突突库)TKT TKT(突库突突库突)TKT KTK(突库突库突库)前面两种突奏组合形态的优点是:常规的(突)音开始吹奏,与以前练习过单吐与双吐不发生矛盾。
因此,掌握起来相对容易些。
缺点是:由于连续演奏时有一个音节T(突)必须要连续重复一次,这就形成了舌运动中的单向运动,因而也就会影响演奏速度。
第三中吐奏形TKT??KTK(突库突?库突库)。
由于三连音的节奏特点是强调三个音中的第一个音,而用双吐得吹奏方法舌作双向运动时最为合理、方便的。
在最初的练习中可将六音组的双吐TKTKTK中的第一、第四个音加重音演奏,就形成了tu(突)和ku(库)双吐中快速重音的轮流交替,即TKTKTK而实际演奏效果就是三吐。
这种组合形式的优点是:舌运动是双向性的,通过练习以后能达到较快的速度,演奏较为流畅。
缺点是重音在“库”上出现后,打破了原来双吐中常规奏法,重音上的ku(库)必须用气强调一下,使之形成重音,掌握起来相对困难一些,需要进行刻苦地、循序渐进地练习,经过布断反复练习以后,在舌的控制力和准确性方面得到进一步提高后,最终将获得高超和满意的三吐音。
三吐音的艺术效果?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三吐由于类型的差异在音乐作品中对音乐形象的刻画也有所不同。
笛子吐音技巧
笛子吐音技巧是笛子演奏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技巧,它可以让笛子演奏者能够更加灵活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情感。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些笛子吐音技巧。
1. 舌头技巧
在笛子吐音技巧中,舌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
在演奏时,演奏者需要用舌头的前部轻轻压在上颚处,让舌头形成一个小的缝隙,然后通过这个缝隙发出声音。
在舌头的力度和位置上,演奏者需要仔细调整,以达到最好的效果。
2. 气息控制
除了舌头技巧外,气息控制也是笛子吐音技巧的关键。
在演奏时,演奏者需要控制气息,使得气息能够均匀地流出,从而使发出的声音更加稳定和清晰。
同时,演奏者还需要注意不要过度用力,否则可能会破坏整个发音的效果。
3. 节奏技巧
笛子吐音技巧也可以应用于节奏中。
演奏者可以利用吐音技巧来创造出一些独特的节奏效果,从而使整个节奏更加生动有趣。
在应用吐音技巧时,演奏者需要特别注意节奏的准确性,以免破坏整个节奏的和谐感。
总结起来,笛子吐音技巧是笛子演奏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
只有不断地练习和尝试,才能够掌握这种技巧,并在比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关于竹笛吐音的练习技巧竹笛的吐音技巧,单吐又有重吐、轻吐、唇吐等多种不同的奏法以表现各种不同的音乐情绪,掌握单吐技巧并在乐曲演奏中根据音乐情绪需要合理运用是至关重要的。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笛子吐音的练习技巧,欢迎阅读。
吐音的分类(1)按舌的运动方式分类,单吐分为两种:①T(突)式单吐:即“突、突、突、突”。
舌轻放在上齿龈后面,然后快速回缩,通过与气流的配合,发出一个具有爆发里的音响,如我们发“突”音。
要想连续吐奏时将舌重新放回原来位置上切断气流,当舌离开后,又可发“突”的音。
这样连续的舌头动作就发出“突、突、突、突”。
T(突)式单吐因舌尖与齿龈的触击面相对而言的要多一些,在舌离开齿龈时具有较强的爆发力。
一般而言,它的特点是发音结实、有力、清晰,适合于演奏强音、重音及力度较强的吐音乐段等。
②K(库)式单吐:即(库、库、库、库)。
这是一种非常有特点的吐音,它跟T(突)式吐音的本质区别在于,它不用舌尖,而是用舌的根部抵住上腭,阻住气流,然后舌根迅速离开,依靠气息的冲击形成具有爆发力的音响,类似发“库”音。
它的最大优点是发音圆润,且富有弹性,可强可弱,柔中带刚,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如冯子存先生在演奏《五梆子》这首体现热情豪爽性格的民间乐曲时,因旋律要求在演奏中棱角分明,刚、健洒脱,选折库式吐音,可使吐出的音刚健富有弹性,而这一选折正好使奏出的旋律音符清晰而又不流于呆板,旋律的进行也显得更加生动有力。
冯子存先生在演奏《喜相逢》、《五梆子》等乐曲中,除了在乐曲的后部随着速度的加快逐渐改用突式吐音外,全曲基本都是用库式吐音来吐奏。
(2) 按演奏方式划分类,又把单吐分为轻吐与唇吐。
① 轻吐:舌头平展放松,舌动的力度中庸,气息和缓,爆发力不要太强,发出似断非断、较为柔和的音响效果。
演奏符合为“⊙”,在乐曲中一般表现为抒情、轻巧的乐段。
如:笛子曲《早晨》(赵松庭曲)中的尾声就是运用了轻吐这一技巧来表现人们在尽情嬉戏欢舞之后,又重新回到恬静柔美,令人回味的春天早晨的意境。
笛子牧民吐音指法讲解
《笛子牧民吐音指法讲解》
一、笛子牧民吐音指法
1、吐音指法:
把指头分开,把舌根抬起,把笛子放在嘴角处,放轻松,把气流从空白的嘴腔内以持续的速度和力量吹出,分散气流,吹出空气,随后在舌根上抿唇,吐出气流,从而形成声音。
2、力度分类:
笛子牧民吐音指法有大吐、中吐、小吐,这分类是由吐出气流的力度而定。
3、吐音笔触:
从嘴角处吐出气流的笔触有两种,即柔笔触和硬笔触,也可以用软笔触和挤笔触来描述。
软笔触是把嘴角处吹出的气流轻轻放开的动作,很自然的发出声音,而挤笔触是在气流放出的过程中,用舌根和上下颚稍微收紧,用力挤出气流,从而形成声音。
二、笛子牧民吐音指法训练
1、用柔笔触和硬笔触分别练习吐音,以训练吐音技巧。
2、可以练习以下音阶:
小奏音:白兰调、月牙弯
大奏音:流水调、震旦调
3、当熟练掌握技巧之后,可以尝试练习一些技巧性高的曲目,
以提高自己的技巧。
三、小结
笛子牧民吐音指法是一种常见的演奏技巧,能够提升演奏水平,有助于提高演奏的技巧。
熟练掌握笛子牧民吐音指法,不仅可以提升演奏水平,还可以增加演奏中的魅力和感受,让观众收获非凡的音乐体验。
笛子双吐练习技巧双吐由于速度较快,而只靠舌头的单向运动(突或库)是无法达到的。
因此在双吐吹奏中,要采用舌尖和舌根的交替吐奏(双向运动)来完成,即“突库突库”的方式。
那么笛子双吐练习技巧有哪些?下面店铺整理了笛子双吐练习技巧,供你阅读参考。
笛子双吐练习技巧(一)双吐舌头的松弛度训练。
“舌头好像一个活塞,可以起阻碍气流的作用”[9](p11)。
舌头堵住吹口就发生断音现象,舌头离开吹口,声音就继续发出。
我们吹奏一般乐曲时,常用连音和断音(短音)两种方法,吐音主要就是解决断音问题的。
吐音的发音方法,即在吹之前将舌头顶住上牙齿和牙肉的地方,在吹气时舌尖一接触吹口附近的位置马上向里缩回,使气流吹出,达到断音效果。
训练舌头的松弛,首先要从全身放松训练起,全身达到放松状态,然后到局部脸部肌肉,表情自然,口腔内做“哈欠”状态,在保持“哈欠”状态不变的情况下舌头才能做到放松。
如果在竹笛上训练,舌头放松状态下训练长音的时候感觉就像把长音的分割成吐音,一定要做到最佳松弛状态,然后移植练习曲上进行反复练习,口腔要打开。
练习双吐的时候舌头轻轻点下就好,有意识的去放松每首练习曲,久而久之成为习惯。
笛子双吐练习技巧(二)双吐舌头的灵敏度训练。
双吐是在单吐的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
双吐比单吐的速度加快一倍,所以双吐能够完美地表现快速的连续吐奏,为了产生非常好的演奏效果,训练舌头的灵敏度与双吐音速度有着至关重要,如果双吐音想练好,那么必须得练好舌头的灵敏度。
首先在可以拿着竹笛进行练习“吐库”,通过练习曲不停反复的练习。
平时走到路上的时候或许无聊没事的时候都口头练习“吐库”。
其次就是脱离竹笛也可以练习的绕口令和舌头操。
舌头操的具体步骤:1.舌尖抵住上牙龈,舔着上腭往后钩,钩得越深越好,但不要使舌系带扯痛,然后舌尖舔着上腭慢慢放在齿后。
2.舌尖放下后再向嘴外慢慢伸,伸得越长越好,然后快速收进。
3.舌尖用力顶左腮顶得面部越鼓越好,然后用同样的方法顶右腮,一下左,一下右,反复多次。
浅谈竹笛吐音练习法摘要:竹笛是中国古老的吹奏乐器之一。
学习竹笛不仅能掌握一定的文化知识,也能具备一定的音乐素养。
然而对于初学者来说,仍然存在诸多需要注意的问题。
关于在竹笛演奏技巧中吐音的运用这个论题,我们探讨和研究是很有必要的,是适合竹笛演奏方式进一步发展。
探讨研究竹笛演奏技巧中吐音的运用,势必全面的探讨笛的单吐、双吐、三吐等吐音技巧的运用。
在竹笛演奏技巧中,吐音的运用占有很大的比重,是中国竹笛演奏技巧中的非常重要的表现手段。
在竹笛的学习和教学中的作用是及其重要的一们基础练习,如果竹笛的学习和教学工作脱离了对吐音技巧等基础的重视,势必造成竹笛学习和教学的严重影响。
关键词:竹笛吐音练习单吐法双吐法三吐法竹笛是我国一件古老的民族乐器之一,它的流传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古时称为横笛或长笛,它外形简单,但有丰富的表现力,许多独特的表现技巧。
在传承演变过程中形成了诸多派别;以冯子存等人为代表的北派;以陆春龄等人为代表的南派。
竹笛的种类分成大小不同很多种,用来表达不同的情绪。
现在提起竹笛,大家都非常熟悉,并且吹奏也逐渐普遍。
竹笛不但是伴奏、合奏等艺术表演形式的重要乐器,而且成了音乐舞台上不可缺少的、深受广大青少年朋友喜闻乐见的独奏乐器。
要想把笛子吹好,那就必须掌握基本的技巧和方法。
一,吐音的分类及重难点训练吐音是我们学习过程中接受的第一种装饰音。
音符上标有“˙”或者有倒的实心三角形等记号,表示每个音吐一次并且把他们断开来,该技巧对于乐曲的表现有重大意义。
不同的吐气方法产生不同的音响效果,有外吐、内吐、气吐、喉吐、轻吐、唇吐等。
如外吐:舌尖顶住牙齿和嘴唇,将气息冲出得音,呈“吐”字口型,出音有弹性,强奏时结实有力。
内吐:舌头前半部轻轻地自上腭离开时出气发音,呈“区”字口型,发音有弹性。
气吐:口型摆好后,将气徐徐送出,弱奏极为圆润、轻柔;强奏时结合历音、叠音等奏法,效果活跃。
唇吐:双唇被气冲开,呈“普”字的口型,出音较为明确、清晰。
精华:笛子的吐音精华:笛子的吐音笛子吐音技法的形成与发展:民间有“吹萧吐笛”的说法,这充分证明了吐音的重要性。
在笛子的众多技巧中吐音是尤其重要的演奏技巧。
吐音是在长音中用“TK”将气断开,使其更有跳跃性,为连续吐音。
舌,气并用的吐音为顿音,也叫顿吐。
用符号“”表示。
吐音是步入音乐殿堂的开门砖。
与吐音有直接关系的是舌,舌是吐音的发音部位,用来截断气流成为点就是吐音。
吐音的发音点尤其重要,发音时舌头应自然放在下齿龈,然后用气冲击舌头发出“吐”字动作的音叫做吐音。
另外用舌头送出来的音,(音头)可理解为送音。
笛子吐音的发展主要是在建国后,越来越多的笛子学习者运用吐音,并且运用到独奏艺术中来。
王铁锤老先生将吐音运用到独奏曲中,他的吐音是用唇吐发音,在当时是演奏技术的一大提高。
但是这种唇吐主要的弊端在速度上的限制。
随着吐音技术的发展,后来的很多演奏家在此基础上加以改进,逐渐分为南派的软吐和北派的硬吐。
山东老艺人赵玉仁先生是双吐以及碎吐的创造者,后来北方派代表山东笛派的创始人曲祥先生的吐音达到了空前的水平,他结合南北两方面的特点,把吐音的灵巧的演奏推上更高境界。
曲祥先生被誉为“吐音之王”。
系统全面的吐音技术是他的吐音上最大的特点。
曲祥先生将吐音南北融合,中西合璧,借鉴长笛的吐音进一步诠释了三吐的科学理论。
不管在速度,力度,清晰度,还是在灵巧度上都堪称一流。
笛子吐音的种类:随着笛子吐音技术的发展,曲祥对中国笛子的吐音进行了科学的总结和研究经过科学整理和发展把中国笛子的吐音分为以下几类:单吐,双吐,三吐,碎吐,循环气双吐。
不管是哪种吐音都包含两部分:一是唇舌运动,二是手指的配合。
1、单吐单吐里面又分有顿吐,气吐,软吐,硬吐。
单吐大多是用舌作T的拟音,也有用气的冲击,作F的拟音的,叫气吐。
顿吐是舌头运动迅速,气流走的短而有力度,发音有爆破音的感觉。
也有仅用唇作P的拟音的,叫唇吐。
假如在唇吐的同时完成抢气,还构成了循环双吐的要点。
笛子吐音的正确方法文章一:《笛子吐音的正确方法,初学者必知》亲爱的小伙伴们,今天咱们来聊聊笛子吐音的正确方法。
就拿我刚开始学笛子的时候来说,那吐音总是吐得乱七八糟,声音难听极了。
后来我才慢慢掌握了窍门。
其实笛子吐音啊,关键就在于舌头的动作。
你得像发“吐”这个音一样,舌尖轻轻抵住上齿龈,然后快速地回缩,把气吐出来。
比如说,你吹一个简单的音阶“1 2 3”,每个音都用吐音来吹,感受一下舌头和气息的配合。
还有哦,气息也很重要。
不能太用力,也不能太轻,要均匀稳定。
就好像你轻轻吹一口气去吹动一片羽毛,要恰到好处。
刚开始可能会觉得有点难,但只要多练习,你一定能行的!加油哦!文章二:《笛子吐音的正确方法,小朋友们看过来》小朋友们,你们想吹出好听的笛子曲吗?那咱们可得学会笛子吐音的正确方法哟!我给你们讲个小故事。
有一只小兔子,它特别喜欢音乐,尤其是笛子的声音。
于是它就去找小猴子老师学吹笛子。
小猴子老师告诉小兔子,吐音的时候呀,舌头要像个小精灵一样,快速地动起来。
就像这样,“吐吐吐”,舌尖轻轻碰一下上齿龈,然后马上收回来。
咱们吹“哆哆哆”试试,每个“哆”都用吐音,是不是很有趣呀?可别着急,慢慢地练,每天练一会儿,说不定有一天,你就能像小兔子一样,吹出美妙的音乐啦!文章三:《笛子吐音的正确方法,上班族也能轻松学会》各位上班族朋友们,工作之余咱们也能学学笛子,放松一下心情。
今天就来讲讲笛子吐音的正确方法。
想象一下,你在忙碌了一天后,拿起笛子,轻轻吹出一段动听的旋律,是不是感觉特别解压?但要吹好可不容易,吐音就是关键的一步。
比如说,你可以先从简单的节奏开始,像“吐吐吐吐”,速度慢一点,感受舌头和气息的协调。
就像你在工作中,一步一步把任务完成得妥妥当当。
别觉得没时间练习,每天抽出十几分钟,坚持一段时间,你会发现自己的进步。
相信自己,一定能行!文章四:《笛子吐音的正确方法,老年人的音乐之旅》老年朋友们,咱们一起来探索笛子吐音的正确方法,让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我认识一位王大爷,他退休后开始学笛子,一开始吐音总是掌握不好。
论竹笛演奏中吐音技巧的运用竹笛,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乐器之一,因为它独特的音色,悠扬婉转,委婉动听,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欣赏竹笛曲时,给人以清新脱俗的感觉,有时犹如行云流水,有时又飘逸俊雅,有时又是那么荡气回肠。
这一切都是和竹笛丰富的表演能力有关。
吐音作为竹笛的一个主要演奏技巧,在竹笛的演奏中重要性表现的尤为突出。
在竹笛的演奏中,吐音的运用决定了一首作品是不是独具韵味。
竹笛分为曲笛和梆笛,以前源于南方的江南丝竹一般多用曲笛表现婉转细腻,北方戏曲唱腔和模仿自然声响则更常用梆笛表现出豪放高亢。
但是不论是南派还是北派,吐音的运用在竹笛演奏中都显得尤为重要。
不仅仅是在竹笛的演奏中,在其他的管类乐器中也有吐音的存在。
我们在吹奏竹笛的时候会运用到舌头,舌头分为舌根,舌体,舌尖部分,三者在神经和气息的帮助下相互配合,再加上手指的配合(手指是乐曲进行的必要性转换,所以我们在这里不具体深入),产生了各种吐音。
我们放慢最基础的单吐,找到吐音的基本特征。
吹奏吐音,舌头首先向上腭贴近,使气流中断,然后舌头迅速向后收缩,放开气流,使乐器发音。
我们可以得知,吐音最基础的特征就是由舌头使气流的中断和放开瞬间的冲击,使乐器发音。
由这个基本特征,我仔细的研究了下竹笛的各种技巧,符合这个特征的,有单吐,双吐,三吐,碎吐,还有一直被列为单独一种演奏技巧的花舌,我认为,也是吐音的一种。
还有近年来新出现的演奏技巧循环双吐,是把两种演奏技巧——双吐和循环换气——配合在一起实用。
单吐⋯⋯⋯⋯⋯⋯⋯⋯⋯⋯⋯⋯⋯⋯双吐⋯⋯⋯⋯⋯⋯⋯⋯⋯⋯⋯⋯⋯⋯三吐三吐在竹笛的演奏也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吐是单吐与双吐的结合,在以一拍为单位的节奏型中,如果是前面两个十六分音符加后面一个八分音符(前十六后八)的节奏,或者是三连音的节奏,一般使用双吐在前,单吐在后的三吐模式;如果是前面一个八分音,后面两个十六分音符(前八后十六)的节奏,就使用单吐在前,双吐在后的三吐模式。
浅析竹笛演奏中的吐音技巧(2010-12-26 09:18:15)转载标签:文化绪论笛子是我国古老的民族管乐器之一,距今已有八千多年的历史。
它不但有独特的风格和极强的表现力,而且在演奏的技术、技巧上也有着深奥的学问和发挥余地。
随着笛子的日益发展,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演奏技巧,而这些技巧都有其各自的特点,都在乐曲的表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在这里主要探讨一下吐音。
竹笛那明亮清脆、高亢流畅、婉转动听的音色和丰富的艺术表现力与其演奏中的各种技巧的运用是分不开的。
在笛子的众多技巧中吐音是尤其重要的演奏技巧。
民间有“吹萧吐笛”的说法,这充分证明了吐音的重要性。
笛子吐音的发展主要是在建国后,越来越多的笛子学习者运用吐音,并且运用到独奏艺术中来。
随着吐音技术的发展,很多演奏家在此基础上加以改进,逐渐分为南派的软吐和北派的硬吐。
山东老艺人赵玉仁先生是碎吐的创造者。
后来山东笛派的代表人曲祥先生对吐音技巧的运用达到了空前的水平,他结合南北两方面的特点,把吐音灵巧的演奏推上更高境界。
曲祥先生被誉为“吐音之王”。
不管在速度,力度,清晰度,还是在灵巧度上都堪称一流。
系统全面的吐音技术是他的吐音上最大的特点。
曲祥先生将吐音南北融合,中西合璧,借鉴长笛的吐音进一步诠释了三吐的科学理论。
后来又把笛子的吐音分为以下几类:单吐,双吐,三吐,碎吐,循环气双吐等。
吐音是用吐尖轻吐的一种技巧,是在长音中用“TK”将气断开,使其更有跳跃性,为连续吐音。
舌,气并用的吐音为顿音,也叫顿吐。
用符号“▼”表示。
吐音的种类有很多,一般我们可以简单的将吐音分为舌起音、长吐舌、短吐舌等几大类,它的出现使曲子变的特别清晰,犹如形容琵琶里面的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是一样的,它还好像弦乐器演奏时弓的作用一样, 长音类似长弓,单吐类似顿弓,双吐类似跳弓,三吐类似又顿又跳的弓,轻吐类似将音乐分开的弓,花舌类似碎弓[1],可见,在笛子的演奏中,吐音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与乐曲的表达也息息相关,我们要把它当成重点来加强训练。
在我们了解了吐音的基本情况和重要作用后,下面让我们来具体的了解一下吐音的种类以及怎样才能掌握好这一技巧:一吐音的种类(一)舌起音舌起音,又叫软吐,是单吐音的一种,但舌起音却不同于其它种类的吐音,所以单独给它归一类。
一般在吹奏连线中的第一个音或没有连线的音符时,舌尖轻重适度地吐奏一下,与发“提”字声音时的动作相似,将这些音十分清楚而肯定地吹出。
听起来曲子干净利落,它常用于大连线和小连线较多的地方,运用舌起音增加了曲子的连贯程度而又不失清晰。
例如:《姑苏行》这首曲子,大量运用了舌起音使曲子听起来清晰、流畅、连贯。
这一段尾声巧妙的运用了舌起音表达了游人沉醉于美丽的景色之中流连忘返的思想感情。
舌起音的作用就在于使乐曲的音与音之间听起来连贯、流畅,在演奏时一定要把握好,看清连线,把每个音都吐清楚了,着重练习,以便更好的运用到乐曲当中。
(二)长吐舌舌头堵住吹口时间短,离开吹口时间长的就是长吐舌。
长吐舌又叫长吐音,它常用于曲子里面的广板,它的重点在于吐的时值比较长,给人以一种豁达的心情。
例如乐曲《秦川抒怀》的广板段:这段广板很好的运用了长吐舌的技巧,它比舌起音表达的感情更为强烈、更为丰富,通过这一技巧向人们诉说家乡的变化,同时更好的表达了人们无比激动的心情。
(三)短吐舌短吐舌包括单吐、双吐、三吐、循环换气双吐等。
它的特点是干净、利落、跳跃性强,好像弦乐器的领弓、跳弓作用一样。
下面逐一介绍一下这几种吐音:1.单吐单吐是在保持正确吹奏口形的基础上舌头自然向上,微贴上唇内沿,呼气时迅速后缩,使气流冲入吹孔发出短促有力之声,类似“吐”音。
单吐里面又分有顿吐,气吐,软吐,硬吐。
单吐大多是用舌作“吐”的拟音,也有用气的冲击,作“夫”的拟音的,叫气吐。
顿吐是舌头运动迅速,气流走的短而有力度,发音有爆破音的感觉。
也有仅用唇作“扑”的拟音的,叫唇吐。
假如在唇吐的同时完成抢气,还构成了循环双吐的要点。
这些都可以根据音乐的需要选择运用。
单吐是吐音演奏的入门,演奏中要有力度,不管是什么样的单吐都具有颗粒性,都有一个发音点,并且这个点要时值均匀,不能有长有短,这也是考验单吐成效的一种方法。
2.双吐双吐也是竹笛演奏中一种常用技巧,适于演奏热情欢快、激昂活泼的曲调,要求声音结实、干净、有弹性,节奏要均匀平稳。
吐音是连线状的点,是说吐音要吹的连贯,要向前流动。
不要僵硬,死板。
以“T”“K”为例,要求“T”与“K”的力度均衡。
通常是在发出单吐的“吐”字声音以后,将舌根抬起,紧贴软腭,形成阻塞,然后让气流突然冲出口腔,发出像“库”的声音。
如果用“吐库”两字反复吐奏便成双吐。
当我们用单吐吹奏快速度的短促音时,会感到舌尖动作跟不上乐曲的速度,就必须用双吐或三吐来吹奏。
北派竹笛大师刘森老师的吐音很有特色,他的吐音颗粒感强,双吐的“T”“K"的运用具有很好的独立性与均衡性,在与手指运动的密切配合下产生富有弹性感的轻快跳跃的吐音效果。
他所演奏的《牧笛》《云雀》,《霍拉舞曲》中的片断,直至今日仍具有很高的技术难度与训练价值。
双吐是竹笛演奏中最常用的演奏技巧之一,它是每个习笛者必修的科目,掌握起来技术难度较大,同时在练习的过程中也会出现很多的问题,最常见的是“吐”“库”的长短力度不均匀造成双吐中“吐”强“库”弱颗粒性不强,出现的拐脚双吐的毛病。
要克服这个毛病,就要加强对“库”的单独训练,把双吐拆开来练习。
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训练舌头和气息的配合能力,使得演奏中的吐音更加完善。
其次在吐音中还有比较难的一个问题,就是吐音与连音的结合。
例如《牧笛》中的吐音与连线结合的部分:这一片段将连音线与吐音尤其是双吐结合的淋漓尽致,演奏时这是主要的突破点。
吐音是连线状的点,要吹的连贯,要流动起来,不要僵硬,死板。
正确的把吐音与连线区分开来,在练习的过程中,要从慢练做起。
在双吐的演奏技术上山东派笛子演奏家曲祥老师的吐音最具有表现性和技术性。
他的乐曲中对吐音的要求很高,不仅仅是在速度上要求要快,而且在力度跳跃感、时值的均匀、吐音的音色、重拍的强调上都很严格。
下面以其作品《运动场上》中双吐的片段为例:这30拍双吐不仅要连贯,而且要突出3/4拍子的重拍,中间音程之间的大跳很多,这就要求必须有扎实的基本功,尤其是舌头的耐力和舌头与气息的配合要默契做到一气呵成。
3.三吐三吐也是表现力很强的一种吐音,实际上三吐是单吐、双吐或轻吐在节奏型上的分别运用和联合运用。
例如《我是一个兵》的主题部分就是单吐与双吐的结合:(四)特殊吐音所谓特殊吐音,其实也是短吐舌的种类,只是它们与纯粹的单吐、双吐和三吐在表现力上有所不同,也是随着近代笛子的表现形式多元化、作曲技法多元化发展演变而来的,它们有其独特的表现形式,所以把它们归为一类。
下面逐一介绍一下。
1.碎吐碎吐是山东老一辈的艺术家赵玉仁先生所创作的一种独特演奏技法。
在乐谱中的标记为“*……”。
例如曲祥的练习曲作品《赶猪调》:它是在双吐的基础上加快吐音的速度,吐出的音比双吐更密集,类似二胡的抖弓、打击乐中的滚奏。
演奏时注意舌尖要放松,气息支撑要到位。
2.循环气双吐循环气双吐,是近十几年来一些演奏家发展运用的,是一种新的演奏技巧,它难于特长音循环换气,但又不及长音与旋律循环换气使用广泛。
在吹奏单吐、三吐时,由于可以采用抢气的方法,使吹奏不间断地进行,而在吹奏双吐时,是不能抢气的。
过去往往都是利用半拍或四分之一拍的空隙时间来换气,这就使连续的十六分音符的双吐不得不中途停断。
循环气双吐的出现解决了这一难题。
循环气双吐吹奏时的要领是,将原来“TKTK”的舌头动作改成“TPTK”。
在做“P”的动作时,将气吸进去。
建议先摸索一下再练。
如果按括号内的音符演奏也可以。
二、口腔、舌、气息三者之间的关系(一)口腔的打开笛子之所以受广大群众的喜爱,主要是由于它的音色清亮优美,悦耳动听。
如果它没有了应有的音色,那就失去了它本身的个性,那怎样才能达到最好的音色呢?这与演奏者的口腔状态是密不可分的。
要想拥有完美的音色,就要求演奏者有良好的口腔状态---共鸣腔。
同一支笛膜松紧程度一样的笛子,不同的嘴形吹出的音色就截然不同。
笛子是用气来吹奏的,所以首先要求做到呼和吸气的气路都要通畅,它包括吹气和吸气时颈部、喉部和口腔都要放松、打开,像平时打哈欠时那样,上下嘴唇对齐,使风门位于嘴唇中央,两颊和嘴角向风门中间收,使风门呈椭圆形。
上唇稍微靠前,使口风向下吹入轻轻靠在下唇正中的吹孔中,这样经胸腹肌肉的收缩,形成的气流通过打开的喉部、口腔及椭圆形的风门中吹出。
在吹奏竹笛时,口腔可以看作是一个加在笛子上的共鸣体,它也是可以伸缩调整的。
气流在口腔中回旋再进入笛孔中,能够激发一种和谐的共鸣,同样能够起到美化笛子音色的作用,使音色更加有润泽度。
可见,良好的口腔状态其实就是竹笛的共鸣腔,是乐器的一部分。
口腔打开状态与音色是密不可分的,同样与吐音音色也是密不可分的。
(二)舌头的运用舌是吐音的发音部位,吐音音响效果的好坏与舌的灵活运用有着直接的关系。
吹奏吐音时舌头的动作要敏捷、短促,舌头运动的频率与力量决定吐音的快慢与力度。
舌头运动的动作越小以使舌头来回伸缩的行程越短,吐音的速度也就越快,这也是物体运动的一般规律。
吹奏一般性双吐音,特别是大力度吐音时,口念的字音是“吐库”,由“吐”音转至“库”音时,舌头动作的行程较大,这样的念音方法虽然发音力度较大,但速度不够快,也容易造成舌头的疲劳。
吹奏快速的吐音的时候,口念的字音应该改为“嘟咕”,由于这两个字的念音动作相近,力量向前,舌头运动动作小,来回伸缩的行程短,所以舌头运动的速度极快,所发出的吐音速度也相应很快。
同时,吹奏快速吐音时还应强调舌头、口风、双颊的配合:双颊要适当向中间收,唇部配合舌头的念字动作稍向前“撅”,口风一定要精细。
用这样的方法吹奏出来的快速吐音,既轻快又清晰,又具有颗粒感。
同时舌头也不容易疲劳。
(三)演奏中呼吸方法的种类及其运用气息是吹管乐器的灵魂,是吹管乐器的根本。
笛子的发音、声音的高低、强弱、长短、刚柔都与吹奏时的“运气”有着密切的关系。
这种运气上的功夫,我们叫它“气功”,意思就是说,要吹好笛子必须在“运气”方面下一番功夫。
要做到气息的自如控制,首先要有正确的呼吸作为支撑。
呼吸方法有三种:1.胸腔呼吸法在笛子的演奏过程中,胸腔呼吸法我们一般不采用。
因为这种方法往往吸气太浅,在演奏较长乐句的时候,由于气息不够用,频繁的换气导致乐句演奏不连贯,影响到音乐的表现。
2.腹式呼吸法腹式呼吸使用时要注意腹部的控制,要做到“吸的深,控制的住”,且腹部要用弹性,避免僵硬。
另外要特别注意:快速呼与吸的练习。
因为在笛子演奏时,很多时候是要求快速吸气的,此时吸气幅度要适当减小一些,由于这种呼吸方法吸气时能够气沉丹田,气吸满后容易控制,所以得到了大多数人的信赖,但亦非最佳的呼吸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