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这土地
艾青
写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抗日战争开始后的1938年, 当年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 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 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起抵抗, 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诗人在国土沦丧、 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 略者的仇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
写作背景:
1942年5月作者毅然加入了中国远征军赴缅 甸作战.抗战以来穆旦的心灵和肉体受到了 双重的考验,长沙至昆明的艰苦之旅,在诗人 眼前展开的是烽火连天、山河破碎的现实, 使他产生对民族生存现状的痛苦记忆.这种 见闻和经历引起诗人对坚忍不拔的民族性 格的深思.赞美充满了对中华民族坚韧的生 存力的礼赞.
1953年初回国,任南开大学外文系副教授,致力于俄、 英诗歌翻译.
1958年被指为历史反革命,先后十多年受到管制、 批判、劳改,停止诗歌创作,坚持翻译.
1975年恢复诗歌创作. 1977年春节因病去世. 1979年平反. 主要著作有:
诗集探险队(1945)、穆旦诗集(1939-1945)(1947)、 旗(1948)、穆旦诗选(1986)等,及欧根·奥涅金(1957)、 唐璜(1980)、英国现代诗选(1985)等大量译诗.
结成快乐的果子
红烛啊
你流一滴泪,灰一分心. 灰心流泪你的果, 创造光明你的因.
红烛啊
“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闻一多的 七子之歌
闻 一 多 1925 年写的 七子之歌 .那时,闻一多刚刚2
7 岁,他把被帝国主义侵占的香港、九 龙、澳门、台湾、威海卫、广州湾 、旅顺大连等7 处国土比作离开母亲怀抱的7 个儿女.该诗发表 于 现代评论 、 大江 和 清华周刊 ,引 起了强烈反应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 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 看他造出个什么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