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四大奇书
- 格式:doc
- 大小:9.00 KB
- 文档页数:1
明代四大奇书是什么明代四大奇书是什么?人们通常把《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金瓶梅》称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四大奇书”。
下面就是给大家整理的明代四大奇书资料,希望对你有用!人们通常把《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金瓶梅》称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四大奇书”。
这四部小说基本上代表了中国古代小说的四种类型,即历史演义小说、英雄传奇小说、神魔小说和世情小说。
历史演义的杰作《三国演义》,以历史为结构的形式,陈寿的《三国志》已为它奠定了基本框架。
作者叙说三国故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国故事总与其它两国有内在的联系。
诚如毛宗岗《读三国志法》所说的:“《三国》一书,有首尾大照应,中间大关锁处”;“自首至尾,无一处可断”。
这种结构形式在西方的历史小说中是罕见的,研究者称之为绳辫式结构。
英雄传奇的典范《水浒传》,其结构形式,用金圣叹的术语,叫做“鸾胶续弦法”,即描写一个人物的经历时,与互不相识的另一个人物在特定的场合相遇,从而引出另一个人物的故事。
例如,鲁智深倒拔杨柳树引出林冲,宋江于柴荣家中一绊引出武松。
此种结构的关键,在于精心构思一个特定的场合,使一个人物故事过渡到另一个人物故事,必须自然而巧妙。
用今人的概括,《水浒传》乃是扣环式结构:一个或二三个好汉的故事叙说完毕,自然地引出另一个或二三个好汉的故事,环环相扣,最后一百零八个好汉聚义梁山。
金圣叹《读第五才子书法》总结得好:“《水浒传》一个人出来,分明便是一篇列传。
至于中间事迹,又逐段自成文字。
”神魔鬼怪小说的翘楚《西游记》,其故事情节由三个部分组成:孙悟空的出世、学艺和造反;取经缘由和唐僧来历;唐僧师徒四人的西天取经历程。
由于受原来唐僧西天取经故事题材的限制,《西游记》采用了单线发展的纵式结构。
但作者凭其高超的艺术手腕,把错综复杂、光怪陆离的内容有机地组织在一个统一、完整的巨大结构中,人们称之为珠链式结构。
人情世态小说的首创者《金瓶梅词话》,其结构特点是透过家庭看社会、人生和时代。
古代文学复习资料一、填空明代部分1、明朝“开国文臣之首”宋濂。
2、“明代四大奇书”:《三国演义》(罗贯中)、《金瓶梅》、《西游记》、《水浒传》。
3、《三国演义》虚与实的结合:“七分事实,三分虚构。
”4、《水浒传》从文字的详略、描写的细密来分,有繁本和简本。
繁本有71回本、100回本、120回本三种;简本有103回本、110回本、115回本、124回本等;简本中也有120回本和不分卷本。
现存较早而完整的简本《水浒志传评林》。
《水浒传》是白话语体成熟的标志。
明末金圣叹将120回本“腰斩”成70回本。
5、“吴中四杰”:高启、杨基、张羽、徐贲。
均为吴人。
6、茶陵派代表:李东阳。
7、前七子:李梦阳、何景明、王九思、边贡、康海、徐祯卿、王廷相。
8、【9、后七子:李攀龙、王世贞、谢榛、吴国伦、宗臣、徐中行、梁有誉。
10、唐宋派代表: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光。
11、茅坤的《唐宋八大家文钞》采录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八家之文,将上述唐宋古文名家标榜为效法的“正统”。
12、标志了明代戏剧的最高水平:徐渭《四声猿》——《狂鼓史》、《玉禅师》、《雌木兰》、《女状元》。
13、明代中期三大传奇:李开先《宝剑记》、梁辰鱼《浣纱记》、王世贞《鸣凤记》。
14、四大声腔:昆山、弋阳、海盐、余姚。
15、梁辰鱼《浣纱记》是第一部用改革后的昆山腔谱曲并演出的传奇剧本。
16、汤显祖的《临川四梦》:《紫钗记》、《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
17、《牡丹亭》是一部兼悲剧、喜剧、趣剧和闹剧因素于一体的复合戏。
戏曲风格悲喜交融。
18、《金瓶梅》是中国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白话长篇小说。
19、]20、《西游记》的来源:玄奘口述,门徒辨机辑录《大唐西域记》。
21、冯梦龙“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和《醒世恒言》。
22、凌濛初“两拍”:拟话本小说集《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的合称。
23、至明末,有署“姑苏抱瓮老人”从中选取40种成《今古奇观》,后三百年中,它就成为一部流传最广的白话短篇小说的选本。
明代四大奇书名词解释
明代“四大奇书”即《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
1.罗贯中与《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描写了起自黄巾农民起义、终于西晋统一的近百年的历史。
它是我国章回小说的开山之作,在思想和艺术上都成为我国历史小说的楷模,在人们的社会生活和文学活动中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施耐庵与《水浒传》
《水浒传》是一部英雄传奇小说,取材于北宋末年宋江起义的故事,在史实的基础上,结合民间传说、民间通俗文学,再经过作者的加工、敷演而成的。
3.吴承恩与《西游记》
《西游记》是一部杰出的浪漫主义神话小说,它既是吴承恩天才的创作,也是吴承恩对历来西游故事的总结。
这部小说神幻奇异的外表下,蕴涵着作者对当时黑暗社会的讽刺与批判,歌颂了人类为争取自由、向往美好境界而勇敢探索的精神。
4.兰陵笑笑生与《金瓶梅》
《金瓶梅》是中国古代小说史上一部奇书,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由文人独立创作的长篇小说。
《金瓶梅》在中国小说史上是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作品,在艺术表现手法上也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金瓶梅》的弊病在于毫无节制的性描写,这是阅读时应加以批判的。
文学常识:明代四大奇书人们通常把《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金瓶梅》称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四大奇书”。
以下是小编搜索整理一篇文学常识:明代四大奇书,欢迎大家阅读!明末著名通俗文学家冯梦龙曾把明代的四部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合称为“四大奇书”。
“四大奇书”也称“明代四大长篇小说”。
所谓“奇”者,不仅指它内容或艺术的新奇,还包含着对它们所取得的创造性成就的肯定。
“四大奇书”分别开创了历史演义传统、英雄传奇传统、神魔小说传统、世情小说传统,代表了中国古大章回小说的四大类型.中国明代四大奇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又称“明代四大长篇小说”,这四部书是明代文学中最出色的四部小说。
“四大奇书”说法的流行与明代中后期的资本主义萌芽、市民文化勃兴、传统儒家经典遭到怀疑、大众文化需要确立自身经典的社会文化背景相关联,与通俗小说成为大众的主要文化消费对象、通俗文学对大众精神生活和文化生活产生重大影响的社会现实相关联。
因此,“四大奇书”的命名具有深刻的文化意义。
开辟历史演义传统的《三国演义》:《三国演义》全称《三国志通俗演义》(英文名:The romance of Three Kingdoms),是中国古代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为四大名著之一,是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之作。
小说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简洁明快,气势充沛,描写了公元3世纪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在广阔的社会历史背景上,展示出那个时代尖锐复杂又极具特色的政治军事冲突,在政治、军事谋略方面,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开辟英雄传奇传统的《水浒传》:《水浒传》全称《忠义水浒传》,是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的小说。
全书围绕“xx”这一线索展开情节,表现了一群不堪暴政欺压的“好汉”揭竿而起,聚义水泊梁山,直至接受招安致使起义失败的全过程。
小说充分肯定了被封建统治者视为“盗贼草寇”的起义农民,深刻揭露了上至皇帝和朝廷大臣,下至地方官吏的昏庸无能、横行霸道,致使民不聊生,尖锐的阶级矛盾逐渐加深的社会现实,说明了社会的黑暗和腐朽才是农民起义的社会根源。
明代四大奇书摆渡者H明末著名通俗文学家冯梦龙曾把明代的四部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合称为“四大奇书”。
“四大奇书”也称“明代四大长篇小说”。
所谓“奇”者,不仅指它内容或艺术的新奇,还包含着对它们所取得的创造性成就的肯定。
“四大奇书”分别开创了历史演义传统、英雄传奇传统、神魔小说传统、世情小说传统,代表了中国古大章回小说的四大类型.中国明代四大奇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又称“明代四大长篇小说”,这四部书是明代文学中最出色的四部小说。
“四大奇书”说法的流行与明代中后期的资本主义萌芽、市民文化勃兴、传统儒家经典遭到怀疑、大众文化需要确立自身经典的社会文化背景相关联,与通俗小说成为大众的主要文化消费对象、通俗文学对大众精神生活和文化生活产生重大影响的社会现实相关联。
因此,“四大奇书”的命名具有深刻的文化意义。
开辟历史演义传统的《三国演义》:《三国演义》全称《三国志通俗演义》(英文名:The romance of Three Kingdoms),是中国古代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为四大名著之一,是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之作。
小说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简洁明快,气势充沛,描写了公元3世纪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在广阔的社会历史背景上,展示出那个时代尖锐复杂又极具特色的政治军事冲突,在政治、军事谋略方面,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开辟英雄传奇传统的《水浒传》:《水浒传》全称《忠义水浒传》,是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的小说。
全书围绕“官逼民反”这一线索展开情节,表现了一群不堪暴政欺压的“好汉”揭竿而起,聚义水泊梁山,直至接受招安致使起义失败的全过程。
小说充分肯定了被封建统治者视为“盗贼草寇”的起义农民,深刻揭露了上至皇帝和朝廷大臣,下至地方官吏的昏庸无能、横行霸道,致使民不聊生,尖锐的阶级矛盾逐渐加深的社会现实,说明了社会的黑暗和腐朽才是农民起义的社会根源。
古人所说的“四大奇书”具体指哪四部名著?“四大奇书”,指《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金瓶梅》四本古典长篇小说,因为均为明代人所写,又称“明代四大奇书”。
这种说法最早由明末小说家冯梦龙提出。
所谓“奇”者,除了指内容和艺术上的新奇之外,还指这几本书对于小说体裁本身的开拓。
“四大奇书”分别开创了中国古典章回小说的历史演义传统、英雄传奇传统、神魔小说传统、世情小说传统四大传统。
《三国演义》写于明初,由罗贯中在民间传说和有关话本、戏曲的基础上写成,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
小说文不甚深,言不甚俗,气势雄浑,娓娓道来。
《水浒传》也是创作于明初,作者施耐庵。
同《三国演义》一样,它也是在民间故事和话本、戏曲基础上创作而成。
《水浒传》是中国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的小说,全书围绕“官逼民反”这一线索展开情节,讲述了政治上一个永久的话题——合法政权体制内的反叛者与政权的关系。
该小说被清代著名文学评论家金圣叹评为“六才子书”之中的“第五才子书”,并被其从一百回删减至七十回。
《西游记》先是由许多民间艺人口头创作,在嘉靖年间,由吴承恩最后完成。
它是中国最优秀的神话小说作品,书中借助唐朝僧人玄奘法师西天取经的故事,融佛道于一炉,幻想出了一个超自然的世界。
《金瓶梅》不同于前面三部的集体创作,是中国第一部文人独创的长篇小说,成书时间大约在明万历年间。
作者署名兰陵笑笑生,至今不知究竟为何人。
《金瓶梅》的题材由《水浒传》中“武松杀嫂”一段故事演化而来,是第一本将目光投向市井小人物的小说。
《金瓶梅》对后世小说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红梦楼》就明显地受到它的影响。
因其淫秽内容太多,成为明清以来历代禁书。
知识链接六才子书明末清初著名文学品评家金圣叹将他所推崇的《庄子》、《离骚》、《史记》、杜甫的律诗、《水浒传》、《西厢记》六本书合称为“六才子书”。
金圣叹本打算对之逐一详细评论,但他后因“哭庙案”获罪被腰斩,只完成了对《西厢记》和《水浒传》的评论,“杜诗”评论只写了一部分。
什么是“明代四大奇书”明代人称《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金瓶梅》为“四大奇书”。
《三国演义》诞生于元末明初,由罗贯中在民间传说和有关话本、戏曲的基础上写成。
全书始于黄巾起义,终于西晋统一,展现了公元184年到280年间的历史风云画卷。
《水浒传》创作于元末明初,相传作者为施耐庵,它也是在民间故事和话本、戏曲基础上创作而成的。
《水浒传》是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的小说,全书围绕“官逼民反”这一线索展开情节,表现了一群不堪暴政欺压的“好汉”揭竿而起,聚义水泊梁山,直至接受招安致使起义失败的全过程。
《西游记》经无数民间艺人和作者付出巨大劳动之后,于明朝中叶,由吴承恩最后完成,它是中国神话小说最优秀的作品。
《金瓶梅》是我国第一部文人独创的长篇小说,大约成书于明代万历年间,作者署名兰陵笑笑生。
《金瓶梅》的题材由《水浒传》“武松杀嫂”一段故事演化而来,全书以土豪恶霸西门庆发迹暴亡为中心情节线,多方面地描绘了上自封建最高统治机构,下至市井无赖所构成的一个鬼蜮世界。
所谓“奇”者,不仅指它内容或艺术的新奇,还包含着对它们所取得的创造性成就的肯定。
首先,“四大奇书”创始了章回小说的四种结构模式。
(1)《三国演义》开创了以时间为顺序的“线”式结构。
《三国演义》的结构以蜀汉矛盾为中心,以时间的先后为顺序来展开情节,既保证了前后发展的一贯性,又富于曲折和变化,于清晰明朗的脉络间,构成了一个古典小说中少见的,既宏伟又严密的结构。
(2)《水浒传》开创了章回小说以人物为顺序的“环”式结构。
对一、二十个性格鲜明的英雄人物的成功塑造,是这部小说具有光辉艺术生命的重要因素。
小说以人物群像来联络结构,由一个主要人物引出另一个主要人物,形成一个“环”式结构以推动整体发展。
(3)《西游记》开创了以事件为顺序的“环”式结构。
(4)《金瓶梅》首创章回小说以时间、人物、事件为顺序的“网”状结构。
其次,“四大奇书”创始了古代章回小说的四种表现模式。
明代四大奇书的文体特征及影响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 0702班闫鹏 07501073《三国演义》一、文体特征:1、全书主旨:(1)“为蜀汉争正统说”:“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2)“描绘三国时代个封建集团之间的斗争说”(3)“反分裂、求统一说”(4)“歌颂理想英雄或讴歌封建贤才说”:人格上注重道德,才能上崇尚智勇(5)“人才学教科书说”:斗争的智慧、做人的道理、处世的经验(6)“追慕圣君贤相鱼水相谐说”(7)“总结争夺政权经验说”(8)“反应民族心理意识说”(9)“悲剧说”:表现了作者在理想与历史、正义与邪恶、感情与理智、“人谋”与“天时”的冲突中,带着一种悲怆和迷惘的心理,对于传统文化精神的苦苦追寻和呼喊。
2、文本的艺术特色:(1)在《三国志》等历史记载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美学理想所创作的一部历史演义小说,有虚有实,实服从于虚,而不是虚迁就实。
(2)“陈叙百年,该括万事”(高儒《百川书志》),人众事繁,矛盾复杂,却组织得有条不紊、主次分明,形成扇形的网状结构,显示了作者的叙事才能。
(3)可以算是一部“全景性军事文学作品”描写战争时间之长、次数之多、形式之多样、规模之宏大在世界文学史上实属罕见,所描写的战争复杂而多样,各有个性,绝少雷同。
(4)突出甚至夸大历史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舍弃性格中的次要方面,创造了一批具有特征化性格的艺术典型,有脸谱化、程式化的特点,容易给读者以强烈鲜明的印象;又有点近乎雕塑,在单一、稳定乃至夸张之中呈现出一种单纯、和谐、崇高的美,如奸诈雄豪的曹操,忠义勇武的关羽,仁爱宽厚的刘备,谋略超人的诸葛亮等。
(5)使用“文不甚深,言不甚俗”(庸愚子《三国志通俗演义序》)的文白夹杂的浅近语言,有利于营造历史的氛围,形成一种适用于历史演绎的独特的语体风格。
二、影响1、《三国演义》的成功刺激了文士和书商编写和出版同类小说的热情(1)列国系统:余邵鱼编写的《列国志传》是目前所见最早的有关列国故事的通俗小说。
"四大奇书"为何集中出现在明代"四大奇书"为何集中出现在明代“四大奇书”为何集中出现在明代□人民日报报记者/王云峰中国“四大奇书” 集中出现在晚明,有其经济、文化和社会背景。
“四大奇书”的结构精致而老练,和十八、十九世纪西方长篇小说在结构上追求直线发展、叙述的连续统一性不同。
季羡林先生曾说:外国的中国学家研究中国文化、中国问题,能看到我们习而不察的事物。
美国汉学家浦安迪所著《明代小说四大奇书》在跨文化的视域中审视中国古典文学,将其和《堂吉诃德》比对研究,提出新颖独到的见解,也使此书不断再版。
晚明集中出现“奇书文体”《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四部长篇章回体小说,被合称为“四大奇书”。
所谓“奇”,不仅指其内容或艺术的新奇,还包含着对它们所取得的创造性成就的肯定。
“四大奇书”分别开创了历史演义传统、英雄传奇传统、神魔小说传统、世情小说传统,代表了中国古代章回体小说的四大类型。
美国汉学家浦安迪所著《明代小说四大奇书》(三联书店)认为,“四大奇书”在本质上完全不同于宋元的通俗话本,它是当时精致文化的伟大代表,是明清之际的思想史发展在艺苑里投下的影子。
浦安迪把“四大奇书”的创作期界定在明朝弘治(1488—1505年)至万历中期(1573—1619年),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晚明时期。
晚明是一个商品经济急剧扩张(美洲白银大量流入我国以及白银的货币化)、思想与宗教生活走向开放(北宋以来的三教合流倾向接近完成,一种吸收了佛道两派因子的新儒学体系——心学开始占据思想领域的统治地位以及耶稣会士来华带来的西方科技)、城市文化繁荣、社会阶层的界限浮动消融的时代。
社会巨变促成了一个蓬勃多元的文化环境。
伴随经济成长而来的是教育的发展,一般民众的识字率也随之提高;而教育发展又促进了印刷文化的勃兴,为满足各种读者群的需求,刻书业倾其全力出版各样的印刷品,带来戏曲、小说、说书、笑话以及消遣性读物的日益流行。
明代四大奇书原文与解析明代四大奇书,指的是《西游记》、《红楼梦》、《水浒传》和《三国演义》。
这四部作品都是明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下面将分别对这四部奇书的原文进行解析。
《西游记》是明代作家吴承恩创作的一部浪漫主义神魔小说,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
原文中融入了大量的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充满着戏剧性与幻想性。
其中最著名的角色是孙悟空,他的故事和形象深入人心。
同时,小说中也反映了明代社会的一些现实问题,通过虚构的故事情节进行了隐喻和讽刺,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的一部章回体小说,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小说通过对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描写,展现了封建社会的荣华富贵和腐败衰落。
原文中深入刻画了众多丰满的人物形象,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虚伪。
同时,小说也借助诗词曲赋和对古代文学的引用,展现了作者卓越的文字表达能力。
《水浒传》是明代作家施耐庵所著的一部历史长篇小说,通过对108位好汉的描写,展现了明代社会的黑暗与腐败。
原文中生动刻画了各种各样的英雄豪杰,以及他们对抗不平等和不公正的斗争。
小说以武松杀嫂、梁山泊起义等故事情节为主线,通过对人物性格和命运的塑造,展示了正义与邪恶的对决。
《三国演义》是明代作家罗贯中所著的一部历史演义小说,描绘了中国历史上三国时期的政治斗争和战争。
原文中通过对刘备、曹操、孙权等各个角色的描写,展现了他们之间的权谋和相互斗争。
小说中还融入了大量的战争描写和战略谋略,展示了古代军事力量的角逐与碰撞。
综上所述,明代四大奇书的原文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它们通过不同的题材和手法,展示了明代社会的方方面面,同时也通过虚构的故事情节进行了讽刺和批判。
这些作品不仅是文学的瑰宝,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贡献。
明代四大奇书的结构分析我国古代小说成书主要在明代四大奇书的出现为标志。
小说的成熟主要表现在小说思想内容,艺术成就(语言、结构、人物塑造等)等方面。
其中结构是一个重要环节,下面我们就四大奇书的结构进行解读,来探讨一下为什么这四部书成了中国传统小说的成熟标志。
一、《三国演义》的线性结构与链形结构《三国演义》“陈叙百年,概括完事。
”(高儒《百川书志》),人众事繁,矛盾复杂。
却组织的有条不紊,主次分明,充分的显示了作者的叙述才能。
小说在叙述时,是将各个空间分头展开的故事画唯一时间为序的线性流程。
全书可约归纳为五条线:以汉亡为引线,以晋国一统天下为终局,中间的主题是魏、蜀、吴三方的兴衰。
这几条线此起彼伏,交互联络,建构成一个完整的艺术整体。
(袁行霈先生主编的《中国文学史》),持的正是线性结构这一观点。
同时,学界也有人提出“链形结构”的观点。
《略论〈三国演义〉的整体结构特色》一文中,夏炜先生,提出了“链形结构”的意见:《三国演义》的结构可以看成是链形结构,同时可以说是合、分、合的结构,东汉末年国家仍为一统作为小说的开端,集中笔力对由合到分,在由分到合集中叙述,这一过程是由一条总线分成三个分线进行,齐头并进的写法,同时又注重了重点,即蜀汉政权的兴衰变幻,最后由司马政权将三足鼎立改为一统天下。
应着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合分之势”的天命。
链形结构是指将四个彼此相扣的玉环,每个玉环中游由若干相互联系的小环,环环相扣,形成一个完整的链形结构。
四环:1东汉桓、灵二帝写起,先写十常侍擅权误国,何进谋诛宦官,董卓篡权乱国。
2曹操评定北方,孙权统一江左,刘备进去四川。
3魏、蜀、吴相互征伐,谋成一统。
4最后以司马政权华三国为一统,建立晋王朝结束。
二、《水浒传》的百川归海模式与版块模式《水浒传》的情节结构式以单线纵向进行的。
上班部分以人为单元,下班部分则以是为顺序,连环勾锁,层层推进。
在前七十一回之前,小说往往集中几回写一个或一组主要人物,而上一组人物则退居次要的地位。
王潇琳刘广一般清意味,料得少人知叶隽中德文学关系的符号学解读及其理论自洽问题反过来可能“发展”理论。
他甚至说郁达夫等人是否忠实德国语境,其实他毫不关注,他强调说正是这类不入流的接受,包括新时期的鲁迅和卡夫卡作为其表现,才是其最感兴趣的,因为这里简直是匠心独具,花样百出,诙谐万状,这才是真正的“文学”。
这些观点我都觉得可以有条件地接受,但我要强调的是,你可以强调“接受”与“原形”的极度差异性,甚至强调不关注“原形”,可作为研究者,你不能不知道和把握“原形”究竟是怎样的,因为只有这样你才能更深刻地去进行比较和把握,来加深你自己的论题。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如果能更关注史学的方法,以一种更通达和开阔的视域关注“前后左右”,则学理之发明或大可期待。
总体来说,这个方面的工作是具有很大的学术探索价值的。
正因为探索,所以会出现很多问题;也正因为问题,学术本身才能得以推进。
综上所述,此书是值得对中德文学关系有兴趣的读者关注的,无论其留下的问题有多深,但暇不掩瑜,对于学界而言,我们应当欢迎这样一种具有理论探索意识的实证研究之作。
参考文献[1] 范劲. 德语文学符码与现代中国作家的自我问题[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2] 安娜·埃诺. 符号学简史[M]. 怀宇译. 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5.[3] 赵毅衡. 前言:符号学的一个世纪[A]. 赵毅衡编选:符号学文学论文集[C]. 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4.一般清意味,料得少人知——读浦安迪《明代小说四大奇书》王潇琳刘广(上海大学文学院,上海 200444)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E 文章编号:1006-6101(2009)03-0151-04《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四部长篇章回小说,在托名“李渔”评点的《三国志演义》序文中,它们被称为“四大奇书”,并一直沿袭至今,成为一个颇为通行的名称。
明代四大奇书明代四大奇书:《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金瓶梅》为“四大奇书”。
所谓“奇”者,不仅指它内容或艺术的新奇,还包含着对它们所取得的创造性成就的肯定。
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以描写战争为主,反映了吴.蜀.魏三个政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
大概分为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
在广阔的背景上,上演了一幕幕波澜起伏,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成功刻画了一千多个人物形象,其中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周瑜、关羽、张飞、[1]等等人物形象脍炙人口,不以敌我叙述方式对待各方的历实描述,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编者罗贯中将兵法三十六计汇融于字里行间,既有情节,也有兵法韬略。
《三国演义》反映了丰富的历史内容,人物名称、地理名称、主要事件与《三国志》基本相同。
人物性格也是在《三国志》留下的固定形象基础上,才进行再发挥,进行夸张、美化、恶搞、丑化等等。
其实这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套路。
历史演义小说都是虚实相间,穿越恶搞;古今兼顾,讽古说今;一段故事,说两朝事情,一个人物,兼具两朝特点。
《三国演义》把这种艺术方法发挥得很好,一方面,既尽量地反映了真实的三国历史,照顾到读者希望了解真实历史的需要;另一方面,明朝社会肯定有与三国人物相似类型的人,所以又尽量去符合明朝社会的实际情况,根据明朝社会的实际情况对三国人物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夸张、美化、恶搞、丑化等等,给予读者一些的启发或引导,照顾到读者希望增长见识,统治者希望巩固统治的需要。
从历史演义小说的创作套路可以知道,《三国演义》不但比较真实地反映了三国历史的真实面貌,还反映了许多明朝社会内容。
三国时代是迥然不同于明朝的一个时代,三国时代没有青楼和赌场,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都奉行儒家文化,宣扬仁、义、道、德、礼、信、忠、贞、孝、廉、真、善、美,是很单纯、很典型的汉文化;而宋朝、元朝和明朝有大量青楼和赌场,虽然儒家文化是官方文化,但佛教文化在统治者心中以及在社会各阶层中的影响力也很大,青楼、赌场等异域民风得以长久发展,民间实际奉行的是兼具华夏文化特点和西域文化特点的市井文化,骄、奢、淫、佚、假、丑、恶、作奸犯科、强取豪夺思想在民间可以广泛宣扬。
明代四大奇书是什么明代四大奇书是什么?人们通常把《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金瓶梅》称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四大奇书”。
下面就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明代四大奇书资料,希望对你有用!明代四大奇书是什么人们通常把《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金瓶梅》称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四大奇书”。
这四部小说基本上代表了中国古代小说的四种类型,即历史演义小说、英雄传奇小说、神魔小说和世情小说。
历史演义的杰作《三国演义》,以历史为结构的形式,陈寿的《三国志》已为它奠定了基本框架。
作者叙说三国故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国故事总与其它两国有内在的联系。
诚如毛宗岗《读三国志法》所说的:“《三国》一书,有首尾大照应,中间大关锁处”;“自首至尾,无一处可断”。
这种结构形式在西方的历史小说中是罕见的,研究者称之为绳辫式结构。
英雄传奇的典范《水浒传》,其结构形式,用金圣叹的术语,叫做“鸾胶续弦法”,即描写一个人物的经历时,与互不相识的另一个人物在特定的场合相遇,从而引出另一个人物的故事。
例如,鲁智深倒拔杨柳树引出林冲,宋江于柴荣家中一绊引出武松。
此种结构的关键,在于精心构思一个特定的场合,使一个人物故事过渡到另一个人物故事,必须自然而巧妙。
用今人的概括,《水浒传》乃是扣环式结构:一个或二三个好汉的故事叙说完毕,自然地引出另一个或二三个好汉的故事,环环相扣,最后一百零八个好汉聚义梁山。
金圣叹《读第五才子书法》总结得好:“《水浒传》一个人出来,分明便是一篇列传。
至于中间事迹,又逐段自成文字。
”神魔鬼怪小说的翘楚《西游记》,其故事情节由三个部分组成:孙悟空的出世、学艺和造反;取经缘由和唐僧来历;唐僧师徒四人的西天取经历程。
由于受原来唐僧西天取经故事题材的限制,《西游记》采用了单线发展的纵式结构。
但作者凭其高超的艺术手腕,把错综复杂、光怪陆离的内容有机地组织在一个统一、完整的巨大结构中,人们称之为珠链式结构。
人情世态小说的首创者《金瓶梅词话》,其结构特点是透过家庭看社会、人生和时代。
三国演义艺术特色罗贯中将来自雅、俗两个不同层面的文化融为一体,并按自己的主体认识、价值观念和艺术好恶加以扭合,从而使作品具有十分丰富的文化蕴涵。
在《三国演义》中,既有上层统治阶级意识形态的折光,又沉淀着广大、深沉的民间思想。
它是一部形象化的三国兴亡史,同时也是一部民众眼中的政治、军事史。
[12]因为素材大部分来源自民间,固然为《三国演义》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但也为写定者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当它们进入小说文本时,伴随着不同思想及不同审美趣味的渗入。
而民间情感与良史精神并不总是一致的,甚至可能互相冲突,这就对写定者的创作构成了严峻的考验。
罗贯中的伟大之处就在于妥善地处理了民间情感与良史精神的关系,并独出机杼,创造出了一个具有巨大包容力的艺术世界。
[12]三国史事的历史著作不仅为《三国演义》提供了基本的素材和史事框架,同时历史意识和官史所代表的史学意识也直接影响了小说的创作模式和基本倾向。
求实传真精神与经世意识是史官文化的基本特征,体现在史书编撰中要求编撰者必须采取客观的态度,同时又重视对历史经验和教训的总结、探求,以达到“资治”、教化等目的。
这些特征在《三国演义》中都得到了比较好的体现。
[12]《三国演义》在创作上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依史以演义[14],作者的创作目的是描绘一部形象化的三国兴亡史,其间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意图十分鲜明。
小说的叙事起于汉灵帝中平元年(184),终于晋太康元年(280),比较完整地叙述了魏、蜀、吴三国兴起、发展及灭亡的历史。
小说借鉴了编年体史书的编著模式,以三国纷争的历史进程为主线,以王业兴废为焦点,把近百年的历史故事有机地组织在一起。
主要写了三国时期的政治和军事斗争,而作者的兴趣则在于揭示这个时期的各个军事集团如何兴、如何亡。
如前33回的主要内容是汉末的群雄争霸,矛盾的焦点是曹操和袁绍两大集团的斗争,作者对二人作了多方面对比,重点则是对兴亡教训的总结,顺民心、得人才、有谋略者得天下,这是作者表达的主要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