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游记》看明代社会

  • 格式:doc
  • 大小:53.50 KB
  • 文档页数:7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西游记》看明代社会

孔天祥《西游记》是我国古代非常重要的小说之一,她与《三国演义》、《水浒传》、《金瓶梅》一起并称“明代四大奇书”,与《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一起并称“四大名著”。她被译成一百多种文字在世界范围内流传,被阅读,被评论,被改编,被演义。从小我们就喜欢看电视剧《西游记》,最喜欢一个跟头十万八千里、手拿如意金箍棒、拥有七十二般变化的“齐天大圣孙悟空”,虽然对其中发生的故事已经烂熟于心,但我们还是禁不住诱惑、冒着被妈妈骂的危险一遍一遍地观看。但是,《西游记》到底在讲什么呢?莎士比亚有句被说烂的名言:“There are a thousand Hamlets in a thousand people's eyes:一千个人心中就有一千个汗姆雷特”,中国也有句同样意思的话:“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受众不同,文本所要表达的意思也就不同,孔俊峰老师从唐僧师徒四人中看到管理学的奥妙,我则从中看到了明代社会的林林总总。当然,你们孔俊峰老师的叫讲座,我只能叫做坐讲——坐着给大家讲话。

一.知人论世:《西游记》作者疑云

《孟子·万章下》:“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知其世也,是尚友也。”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我们颂一首诗歌,读一本名著,哪能不知道她的作者呢。所以,清代章学诚在《文史通义·文德》中说:“不知古人之世,不可妄论古人之辞也。知其世矣,不知古人之身处,亦不可以遽论其文也。”不知道古人所处的社会环境,我们不能对他们的著作妄加评判,我们那样做的话用马克思的话讲就是主观和客观相背离,是主观主义、教条主义、本本主义。

但是,关于《西游记》的作者问题,一直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同学会问,《西游记》的作者不是吴承恩么?的确,这现在是学术界普遍认同的看法,但不是板上钉钉的定论,还一直有人提出不同看法和见解,这是符合学术研究规律的东西。学术嘛,就不能搞一言堂、一刀切,否则违反了“百家齐放、百家争鸣”的文艺的方针。下面,我说一说学术界两种比较重要的观点。

(1)长春真人

这个名字乍一听是不是很熟悉?嗯,就是金庸《射雕英雄传》中全真七子之一的长春子丘处机。那不是武侠小说中的人物么?怎么有人认为他写了《西游记》呢?看过《射雕英雄传》的知道,成吉思汗很仰慕丘处机。皇帝一般喜欢方士,咱们都知道的一个例子是如秦始皇,他派五百童男童女去传说中的东海三座仙岛:蓬莱、万丈、瀛洲寻找仙药,结果造就了日本,造就了我们近代史1895——1945半个世纪的悲剧;而汉武帝也喜欢方士,结果徒费了大量的金钱,导致了汉帝国的衰落。为什么皇帝都喜欢方术呢?他们希望长生不老,喜欢永远掌握权力。曾应元太祖成吉思汗之诏从山东莱州出发,前往西域雪山。经4年光阴,行程万里,于74岁高龄见到成吉思汗。成吉思汗问“有长生之药否”时,长春真人答以“有卫生之道,无长生之药。”“敬天爱民之本”“清心寡欲为要”,并以戒杀、清心寡欲等养生之理劝喻成吉思汗。太祖深深折服,封为“神仙”,并予虎符及玺书赠之。弟子李志常就把师傅西去的见闻感受写了一本书,叫做《长春真

人西游记》,所以有了长春真人是《西游记》作者的说法。

不过,这种说法已经基本被否定,下面咱们还会涉及这个话题。

(2)吴承恩

这是现在被大家普遍认可的说法。是二十年代经过鲁迅、胡适论证的观点,,他们的证据是《天启淮安府志》。中国古代国家有国史,地方有方志。方志记载一个地方的历史、地理、人文等。《天启淮安府志》就是明天启年间的《淮安府志》就记载当地才子吴承恩写过《西游记》。而且《西游记》中的方言大多数属于淮安方言,也证实了《西游记》的作者就是吴承恩。

吴承恩(1501年-1582年),字汝忠,号射阳山人。出生于一个由下级官吏沦落为小商人的家庭,他的父亲吴锐性格乐观旷达,奉行常乐哲学,为儿子取名承恩,字汝忠,意思希望他能读书做官,上承皇恩,下泽黎民,做一个青史留名的忠臣。吴承恩小时候勤奋好学,一目十行,过目成诵。《天启淮安府志》评价他“性敏而多慧,博极群书,为诗文下笔立成,清雅流丽,有秦少游之风。复善谐谑,所著杂记几种,名震一时”。他精于绘画,擅长书法,爱好填词度曲,对围棋也很精通,还喜欢收藏名人的书画法帖。少年时代他就因为文才出众而在故乡出了名,受到人们的赏识,认为他科举及第,“如拾一芥”。嘉靖十年,吴承恩在府学岁考和科考中获得了优异成绩,取得了科举生员的资格,与朋友结伴去南京应乡试。然而才华不如他的同伴考取了,他这位誉满乡里的才子竟名落孙山。第二年春天,他的父亲怀着遗憾去世了。接受初次失败的教训,吴承恩在以后三年内,专心致意地在时文上下了一番苦功,在嘉靖十三年秋的考试中却仍然没有考中。吴承恩羞恨交加,这年冬天,竟病倒了。两次乡试的失利,再加上父亲的去世,对吴承恩的打击是沉重的。他之所以才高而屡试不第,很可能与他不愿作违心之论以讨好上官有关。品尝了社会人生酸甜苦辣的吴承恩,开始更加清醒地、深沉地考虑社会人生的问题,并且用自己的诗文向不合理的社会进行抗争,其中煌煌大者就是百回神魔小说《西游记》。

知道了吴承恩的身世,我们才懂得《西游记》真正的主旨所在,知道《西游记》中形形色色人物背后的历史信息。也就是说《西游记》不仅是浪漫主义的,可以天马行空,一个跟头十万八千里,一根金箍棒能长能短,三根毫毛能够呼风唤雨……而且,她也是现实主义的,歌颂了群众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反抗。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们先来泛谈一下中国古典小说的现实主义传统和浪漫主义传统。

二.七十二变:《西游记》浪漫主义中的现实主义传统

一位西方文学家说中国没有史诗。在西方,则有古希腊《伊利亚特》和《奥德赛》、古巴比伦《基尔伽美什》等传统史诗,还有米尔顿《失乐园》等文人史诗。但是要因此说中国没有史诗就错了,首先中国西藏就有长篇叙事史诗《格萨尔王传》,而且是先进唯一的活史诗,即还有很多人在演唱;其次,中国的史诗是不同于西方的英雄史诗,因为长久侵淫于农业,中国的史诗歌唱的是农业的收获、祖先的丰功,也就是说中国的史诗是农业史诗,是《诗经》。

《诗经》按照题材分为风雅颂三部分,而其中只有国风是依据地区分类的,分为十五种,即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等15个地区。我们来看一下地图就会发现这些地方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