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站立起来的中国人
- 格式:ppt
- 大小:1.74 MB
- 文档页数:20
1、站立起来的中国人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教材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第三单元“腾飞的祖国”的第一课,以体验为基点,通过新旧社会经济上与政治上的四次对比,点燃孩子体验的情感火花,使之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身为中国人的自豪感的道德认知→形成爱国的道德情感→落实到爱国的道德行为实践中。
教学设计力求使扎根在“生活体验”沃土中的自豪情感,在学生身上结出美丽的爱国之花!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感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体会到中国人真正站起来了;让学生认识到,中国申奥成功和运动员在运动场上取得的辉煌不仅反映了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更体现了中国的崛起和日益提高的国际地位。
2、能力目标:让学生知道,随着中国的强大和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在国际政治、经济等领域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行为目标: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让他们为祖国的繁荣昌盛感到自豪和骄傲。
教学重难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让他们为祖国的繁荣昌盛感到自豪和骄傲。
教学过程:激情导入,回顾激动人心的时刻。
人们不会忘记那激动人心的时刻,当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成功的喜讯传来时,北京沸腾了,全国沸腾了。
(播放申奥成功录象)师:为什么一个体育运动会申报成功,会牵动那么多人的心?(向世界证明了中国的体育实力。
)师:对,中国申奥成功不单单是向世人证明了中国的体育实力,更重要的是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的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到这里,可能有人要问:体育事业的发展竟和国家实力挂钩?答案是肯定的,如果还要出示什么证明的话?就让我们从“东亚病夫”到“相约2008”这段历史中寻找证据吧!活动一:在资料展示体验中引发情感萌动,提高道德认识。
师:在旧中国,由于政府腐败无能,中国人被讥笑为“东亚病夫”。
从1896年至1948年,奥运会举办了14届,而拥有4亿人口的中国仅仅参加过3次。
均因国力衰败而留下了“零的记录”。
六年级上品德与社会教学实录站立起来的中国人_人教新课标《站立起来的中国人》教学纪实与评析教学目标:1.通过活动使学生感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体会到中国人真正站起来了。
2.通过图片、资料的收集等前期活动以及课中汇报交流活动,让学生认识中国申奥成功和运动员在奥运赛场上的辉煌,不仅反映了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更体现了中国的崛起和日益提高的国际声望。
3.通过活动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为祖国的繁荣昌盛感到骄傲和自豪。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体会我国体育事业所取得的辉煌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的成绩。
通过运动员所取得的成绩,感受祖国的发展和强盛。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关注祖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发展,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祖国的日益强大和国际地位的提高。
培养学生自豪感、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让学生通过回忆、查询等多种方式收集图片、文字等资料。
教师准备:准备相关录像资料及多媒体课件,国旗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师:今天我很高兴来和同学们一起上一节品德与社会课。
首先给大家播放一首好听的歌曲,如果会唱就大声唱出来。
(播放歌曲。
)师:谁能说出这首歌的名字?生:《北京欢迎你》。
师:你知道北京在欢迎谁吗?生:北京在欢迎世界各国的来宾。
生:北京在欢迎世界各国的运动员。
师:是的。
世界各国的人们为什么都聚集到北京呢?生:因为第29届夏季奥运会在北京举办。
生:世界各国的来宾在这里观看比赛。
生:还有各个国家的运动员在北京一展他们的风采。
师:大家说的真好,你们知道北京申奥成功那一历史时刻吗?书中为我们再现了当时的情景,请同学们把书轻轻翻到58页,认真看这两幅图,你能用一句话描述吗?谁先试试?生:这是人们在庆祝北京申奥成功。
生:还有很多小学生也在表达着自己的喜悦心情。
师:相信此时大家的心情也是无比的激动,那就让我们怀着这种喜悦激动的心情读第一自然段好吗?(生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站立起来的中国人》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感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体会到中国人民真正站起来了;让学生认识到,中国申奥成功和运动员在运动场上取得的辉煌不仅反映了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更体现了中国的崛起和国际地位的提高。
2.能力目标:了解奥运会的历史和中国参加奥运会的历史。
知道中国运动员在奥运会上取得的成绩,了解中国从“东亚病夫”到体育强国的历史,感受我国的崛起和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
知道我国在国际上取得的重大成就和突出事件。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的情感,为祖国的繁荣昌盛感到自豪和骄傲。
传播正能量,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并建立为祖国发展而奋斗的理想和人生观。
弘扬女排精神,学习女排拼搏、不放弃、积蓄实力、机智决断,勇取胜利的精神。
珍惜女排夺冠给予人们的这种精神激励。
二、学情分析学生正处于人生观和世界观建立和形成的阶段,富有理性与激情,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和对事物的看法。
所以既要传授丰富的知识,还要传播积极的情感,激发正能量。
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在能力、行为,情感等方面都获得积极的体验。
使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树立为祖国的发展建设而努力奋斗的远大理想。
三、重点难点重点是了解中国从“东亚病夫”到成为体育强国的历史和发展过程,体会中国从“东亚病夫”到体育强国的蜕变。
把握时代变化的脉搏,了解我国发生的重大事件,感受中国日益提高的国际地位。
难点是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传播正能量,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树立为祖国的发展建设而奋斗的远大理想。
四、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从“东亚病夫”到相约2008。
同学们,你们看过奥运会吗?看过啊,那你知道2008年是什么日子吗?对,是中国成功举办奥运会的日子。
下面我们来学习非常有意义的一课。
多媒体展示第一课课题《站立起来的中国人》,多媒体展示第一节标题《从“东亚病夫”到相约2008》并板书第一节标题《从“东亚病夫”到相约2008》。
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腾飞的祖国”1“站立起来的中国人”教材与学情分析教材分析:本单元腾飞的祖国由四个话题组成。
《站立起来的中国人》是主题一。
内容选择了一些让学生能感受、能理解、能进行比较的人、事,从学生身边比较熟悉的事物切入,让学生感受祖国的进步和发展。
“从东亚病夫”到相约2008,介绍了中国人被讥笑为“东亚病夫”到申奥成功的过程,力图通过体育折射出中国国力不断增强,“日益提高的国际地位”以两个世纪开端的两个事件,体现中国国际地位日益增强。
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学情分析:学生对于“东亚病夫”的由来及当时的历史背景较为陌生,对于中国在旧社会参加奥运会的屈辱历程及《辛丑条约》这一历史事件缺乏了解。
因此,需要有大量的资料补充才能让学生体会由“东亚病夫”到“体育强国”的艰辛和骄傲,在两个世纪开端的两个事件中感受祖国国际地位在日益增强。
从而认识到国家的自尊、自信和自强,关系到每个中国人在国际社会上的荣辱。
课时安排本课需2课时完成教学目标1、认识中国申奥成功和运动员在运动场上的辉煌,不仅反映了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更体现了中国的崛起和日益提高的国际声望。
2、初步感受到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体会到中国人真正站起来了。
3、在对比中知道随着中国的强大和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中国在国际政治、经济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4、通过活动养成民族自豪感,为祖国的繁荣昌盛感到自豪和骄傲。
通过比较明白体育事业的发展更体现了中国国力的崛起和国际地位的提高。
教学重难点由“东亚病夫”到相约2008的对比,得出两个时期中国在国力上的不同,由同样是世纪的开端,相隔100年,中国人在世界面前却是截然不同的形象,认识祖国在发展、在富强国际地位在日益增强,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刘长春参加1932年奥运会录像、许海峰登上奥运领奖台上的视频、2008年北京奥运会倒计时盛况录像及幻灯片、各国条约11份,谈判桌一张等道具。
小学音乐教案六上品德与社会站立起来的中国人9篇六上品德与社会站立起来的中国人 1教学目标:1、明白集体的事应大家商量,知道民主集中制这一民主生活中的基本原则。
2、学习一些与大家商量办事的基本方法和原则。
3、增强学生民主协商和民主参与的意识。
4、具备有事同大家商量的能力,主动发言,学会商量。
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有事大家商量一、创设情景,巧妙导入教师向学生公布一个比较武断,未征求学生的意见,不符合多数同学意愿的决定,以引起学生对这一决定的不满。
1、学生谈感受,道不满原委。
2、思考:为什么集体的事要大家商量,而不能个人说了算?二、出谋划策,排忧解难1、课件出示教材p.28图,并附动画配音。
师:这些小干部其实很想为大家做些事情,不辜负同学的信任,但他们遇到了难题,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我们帮他们出出主意吧。
2、讨论:怎样才能做出一个让大家满意的决定呢?3、交流、汇报,总结、提炼。
(1)大家共同商量。
(2)班委会商量决定。
(3)人人参与商量决定。
(4)少代会商量决定。
……4、课件动画介绍“少代会”概念及职责。
三、商议决定,达成共识师:集体的事情不能一人说了算,应该人人做主人,群策群力、集思广益。
1、讨论:你们班在商量事情的时候,是不是每个同学都能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有些同学不爱发言怎么办呢?2、现场采访:(1)在班级商量事情的时候,你爱发表自己的意见吗?(2)你不爱发言的想法是什么?3、讨论:怎样让不爱发言的同学也能把他们的想法说出来?4、商议决定,达成共识问:大家各有各的意愿和想法,商量时采用什么方法最后做出决定?(1)举手表决,少数服从多数(2)班委会讨论做出决定(3)小组长讨论决定第二课时学会商量一、生成问题导语:集体的事需要大家商量。
大家在商量的时候,要有一个宽松、民主的氛围,以使每个人都能畅所欲言,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然而有些时候,大家在商量事情时会遇到一些问题……1、课件逐一出示p.32、33图,并配以场外音。
人教版六年级品德与社会第三单元第一课站立起来的中国人一、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民族自豪感,为祖国的繁荣强盛感到自豪与骄傲。
(二)能力目标:感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体会到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三)知识目标:认识中国申奥成功和运动员在运动场上的辉煌,不仅反映了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更体现了中国的崛起和日益提高的国际声望;知道随着中国的强大和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中国在国际政治、经济等领域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到我国体育事业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中国在国际政治、经济等领域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一切均源于祖国的强盛和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
三、教学难点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使其由衷地为祖国的繁荣富强感到骄傲与自豪。
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制作教学课件,课前搜集与中国奥运历程相关的音像资料。
学生准备:了解我国奥运冠军的情况;收集我国近年来参与国际活动的报道。
五、课时安排2课时。
第1课时完成话题“从‘东亚病夫’到相约2008”的教材内容。
六、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回顾激动人心的时刻。
1.导入语:同学们,上课之前,咱们先来看一段令人激动的视频。
请看大屏幕。
2.播放视频:《北京申奥成功》3.师问:从视频当中,你看到或是感受到了什么?4.引入主题(二)奥运历史过渡语:快速浏览书中内容,你知道北京奥运会在哪一年举办(2008年8月8日)。
谁能说说,你所知道的北京奥运。
1.生分享收集到的2008北京奥运会相关信息。
2.师:从这些信息当中,你认为北京奥运会是一场怎样的奥运会?(生答)。
是呀,多么成功的一场奥运会,然而,你可知道,我们的奥运征途却是历尽沧桑。
3.生小组分享收集到奥运历程。
4.师:通过刚刚的的分享,谁知道中国第一次出现在奥运会赛场上是在(1932年),谁能具体介绍下这届奥运会。
5.生介绍1932年奥运会。
6.师问:瞧,刘长春孤独地离开赛场,假如此时就是刘长春,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7. 生介绍 1936年柏林奥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