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热蒸干盐溶液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5
碳酸钾溶液加热蒸干得到碳酸钾溶液加热蒸干是一种常用的方法,用于制备或分离碳酸钾盐。
在这个过程中,溶液中的水分被蒸发掉,而碳酸钾则留在容器中。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碳酸钾的性质。
碳酸钾的化学式为K2CO3,它是一种白色结晶固体,易溶于水。
碳酸钾具有碱性,可以中和酸性物质。
因此,碳酸钾在实验室和工业中有广泛的应用。
当我们需要大量得到纯净的碳酸钾时,通常会选择将碳酸钾溶液加热蒸干。
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去除溶液中的水分,从而得到干燥的碳酸钾。
碳酸钾溶液加热蒸干的步骤如下:1.准备好碳酸钾溶液。
首先,需要将碳酸钾固体加入适量的水中,搅拌均匀,直至完全溶解。
注意,这个溶液通常会呈碱性,因此在操作时需要注意安全措施,避免溅到皮肤或眼睛。
2.将碳酸钾溶液倒入蒸发皿或反应瓶中。
选用的容器应具有良好的热传导性能,以便在加热时均匀受热并有利于水分蒸发。
3.将容器放置在加热设备上进行蒸发。
可以选择使用热板、热水浴或加热器进行加热。
温度的选择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一般来说,较低的温度可以减少溶液溅出,较高的温度则可以加快蒸发速度。
4.注意观察溶液的蒸发过程。
随着加热的进行,溶液中的水分会逐渐蒸发,而碳酸钾则会逐渐沉淀在容器底部。
在蒸发过程中,可以用玻璃棒轻轻搅拌溶液,以促进水分的蒸发和碳酸钾的沉淀。
5.当溶液完全蒸发干燥后,我们就得到了纯净的碳酸钾。
可以用铲刀或刮刀将它从容器中取出,并储存在干燥的容器中,以防止吸湿。
碳酸钾溶液加热蒸干的注意事项:1.加热时要注意安全。
使用适当的加热设备,并避免过高的温度,以防止溶液溅出或爆炸。
2.搅拌要轻柔。
搅拌时要避免剧烈搅拌或机械撞击,以防止溶液溅出或容器破裂。
3.需要保持通风良好。
加热过程中产生的气体可能会有刺激性气味,应确保实验室或操作区域有良好的通风条件。
4.碳酸钾是一种强碱性物质,应注意避免接触皮肤、眼睛等敏感部位。
如有意外溅到皮肤或眼睛,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并寻求医生的帮助。
总之,碳酸钾溶液加热蒸干是一种制备纯净碳酸钾的常用方法。
溶液蒸干后得到产物规律
盐溶液蒸干后并灼烧,有的能得到溶质,有的则不能的到原溶质而转化成其他物质,有的则得不到任何物质,规律如下:
1.易水解的金属阳离子的挥发性强酸盐(氯化物或硝酸盐),水解后得到对应氧化物。
比如说三氯化铁溶液(FeCl3)溶液,加热蒸干并灼烧的产物为Fe2O3,原因是三价铁离子水解,水解产物为氢氧化铁与盐酸,盐酸是一种挥发性酸,加热时会挥发掉,促使水解平衡向右移动,水解趋于完全,产生的氢氧化铁灼烧分解为Fe2O3。
再比如说氯化铝(ALCl3),产物为Al2O3,常见的挥发性强酸有盐酸,硝酸。
2.阴阳离子均易水解,并且水解产物易挥发的盐蒸干后得不到任何物质。
比如说硫化铵(NH4)2S,铵根离子水解产生氨水,硫离子水解产生氢硫酸,氨水与氢硫酸都易挥发,蒸干过程中都已经挥发掉,所以蒸干结果为得不到任何物质。
3.不稳定的化合物的水溶液,加热时在溶液中就发生分解。
比如说碳酸氢钙Ca(HCO3)2溶液蒸干后产物为碳酸钙;碳酸氢镁
Mg(HCO3)2溶液蒸干后产物为氢氧化镁Mg(OH)2
4.易被氧化的物质,加热蒸干后得到对应的氧化产物。
比如说硫酸亚铁溶液蒸干后得到硫酸铁;亚硫酸钠溶液蒸干后得到硫酸钠。
5.其他盐溶液蒸干后灼烧成分一般不变。
盐溶液蒸干、灼烧所得产物的判断
1.强酸强碱溶液和水解生成难挥发性酸的盐溶液,蒸干后一得到原物质,如KCl溶液蒸干得到KCl固体,CuSO4溶液蒸干得到CuSO4固体;
2.盐溶液水解生成易挥发性酸时,蒸干后一般得到对应的弱碱,如:AlCl3、FeCl3溶液蒸干得到Al(OH3)、Fe(OH)3,若灼烧则会生成Al2O3、Fe2O3.
3.碳酸氢钠溶液小心蒸干得原物质,灼烧(200℃左右)得碳酸钠;考虑盐受热易分解(碳酸氢钙、碳酸氢钡大约70℃分解);因为Ca(HCO3)2、NaHCO3、KMnO4、NH4Cl固体受
热易分解,因此蒸干Ca(HCO)2溶液得CaCO3固体;蒸干NaHCO3溶液得到Na2CO3固体
4.蒸干KMnO4溶液得到K2MnO4和MnO2的混合物;蒸干NH4Cl溶液不能得到固体.
5.碳酸氢镁溶液小心蒸干得氢氧化镁,灼烧得氧化镁;
6。
还原性盐在蒸干时会被O2氧化
例如:Na2SO3溶液蒸干得到Na2SO4;FeSO4溶液蒸干得到Fe2(SO4)3和Fe2O3。
7、有时要从多方面考虑
例如:蒸干NaClO溶液时,既要考虑ClO-水解,又要考虑HClO分解,所以蒸干NaClO 溶液所得固体为NaCl。
一、盐类的水解反应1.定义:在水溶液中,盐电离产生的离子与水电离的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结合成弱电解质的反应。
2.实质:由于盐的水解促进了水的电离,使溶液中c(H+)和c(OH)-不再相等,使溶液呈现酸性或碱性。
3.特征(1)一般是可逆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化学平衡。
(2)盐类水解是中和反应的逆过程: ,中和反应是放热的,盐类水解是吸热的。
(3)大多数水解反应进行的程度都很小。
(4)多元弱酸根离子分步水解,以第一步为主。
4.表示方法(1)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盐+水⇌酸+碱如AlCl3的水解:ﻩAlCl3 +3H20⇌Al+3+ 3Cl-ﻩ(2)用离子方程式表示:盐的离子+水⇌酸(或碱)+OH-(或H+)3+3H2O⇌Al(OH)3+3H+ﻩ如AlCl3的水解:Al+二、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1.内因——盐的本性(1)弱酸酸性越弱,其形成的盐越易水解,盐溶液的碱性越强。
(2)弱碱碱性越弱,其形成的盐越易水解,盐溶液的酸性越强。
2.外因(1)温度:由于盐类水解是吸热的过程,升温可使水解平衡向右移动,水解程度增大。
(2)浓度:稀释盐溶液可使水解平衡向右移动,水解程度增大;增大盐的浓度,水解平衡向右移动,水解程度减小。
(3)外加酸碱:H+可抑制弱碱阳离子水解,OH-能抑制弱酸阳离子水解。
(酸性溶液抑制强酸弱碱盐的水解,碱性溶液促进强酸弱碱盐的水解;碱性溶液抑制强碱弱酸盐的水解,酸性溶液促进强碱弱盐盐的水解)三、盐类水解的应用1.判断盐溶液的酸碱性(1)多元弱酸的强碱盐的碱性:正盐>酸式盐;如0.1 mol·L-1的Na2CO3和NaHCO3溶液的碱性:Na2CO3>NaHCO3。
(2)根据“谁强显谁性,两强显中性”判断。
如0.1mol·L-1的①NaCl,②Na2CO3,③AlCl3溶液的pH大小:③<①<②。
2.利用明矾、可溶铁盐作净水剂如:Fe+3+3H2O⇌Fe(OH)3+3H+3.盐溶液的配制与贮存配制FeCl3溶液时加入一定量酸(盐酸)抑制水解;配制CuSO4溶液时加入少量稀硫酸,抑制铜离子水解。
妙解盐类水解中溶液的蒸干问题疑难点击妙解盐类水解中溶液的蒸干问题江苏丹阳市吕城高级中学(212351)张美芳在苏教版高中化学盐类水解的教学中,对于溶液加热蒸干后得到的固体是什么,很多学生往往无法判断,喜欢凭感觉写出溶液加热蒸干的产物.比如,加热蒸干NaC03溶液,学生会错误地认为产物是NaOt-[;更会错误认为加热蒸干MgSO4溶液,产物是Mg(,OH)或MgO.对于溶液加热蒸干产物的判断这类试题,我讲解时尝试运用”留客原理”,学生能根据该原理迅速且正确判断出溶液加热蒸干的产物.所谓”留客原理”,好比家里面有客人来了,主人能不能留住客人,主要取决于主人留客的能力和客人去留的决心.具体要分以下几种情况来理解:(1)若主人留客能力很强,虽然客人执意要走,最后客人还是被主人留住;(2)若主人留客能力不强,但客人赖着不走,最终客人还是留下;(3)若主人留客能力不强,客人又执意要走,最终客人没留下.运用.判断溶液加热蒸干的产物准确又快捷”留客原理“下面举几例说明.1_加热蒸干Na.C03溶液,很多化学教师将其水解过程讲得比较复杂,会强调当C一水解到一定程度时, NaOH又与NaHCO3反应最后得到NaCO.,学生很难理解.可以运用”留客原理”这样理解:加热水解生成NaOH和HCO.,加热过程中H.CO要分解挥发,但NaOH碱性强,因而生成的H.C03还是未能分解挥发, 产物仍为NaC03.这好比主人NaOH留客能力强(NaOH碱性强),虽然客人HCO3执意要走(HC03要分解挥发),最终客人还是能留住.这种方法适用于判断加热蒸干NaF, Na2S,CH.CoONa等强碱挥发性酸的盐溶液的产物. 规律:加热蒸干阳离子是强碱阳离子(Na,K)的盐溶液,产物是溶质自身.2.加热蒸干MgSO4溶液,水解生成Mg(OH)和H.S04,尽管Mg(OH).碱性弱,但H:SO4难挥发,赖着不走,产物是MgSO4.这好比主人Mg(OH)留客能力差EMg(OH).碱性弱],但客人H2S赖着不走(H2SO4难挥发),最终客人也能留下来.这种方法适用于判断加热蒸干Fe2(SO4)., AL2(SO4).等弱碱难挥发性酸的盐溶液的产物.产物是,一的盐溶液s加热蒸干含阴离子是:规律溶质自身.3.加热蒸干FeC1.溶液,水解生成Fe(OH).和HC1,Fe(OH).是弱碱,而HCl的挥发性很强,最终HC1 挥发了,剩下的Fe(OH).最后分解生成Fe.()3. ZHONGXUEJIAOXUECANKAO这好比主人Fe(OH).留客能力不强[-Fe(OH).碱性弱],而客人HC1又执意要走(HC1易挥发),最终没能留住客人,仅剩下主人,但主人又发生了分解反应.这种方法适用于判断加热蒸干MgC1,A1C1.,Fe(NO3).等弱碱易挥发性酸的盐溶液的产物.规律:盐溶液中阳离子是弱碱的阳离子,阴离子是CI一,NO,判断加热蒸干此类盐溶液的产物要考虑”主人”会发生分解反应,产物为氧化物.4.加热蒸干CH.COONH溶液,水解生成NH?HO和CH.COOH,而NH.?H.O易分解,CH.COOH易挥发,最终没有固体剩余.这好比主人NH.?HO有事要走(NH.?H.O易分解挥发),客人CH.COOH也要走(CH.COOH易挥发),最终主人,客人都走了,家里没有人,即最终没有固体剩余.这种方法适用于判断加热蒸干(NH)CO3, NHHCO3,(NH)S等挥发性酸的铵盐溶液的产物.阴离子是挥发性弱NH,盐溶液中阳离子是:规律酸的阴离子,加热蒸干此类盐溶液,最终没有固体剩余. 另外,还要特别关注以下两种特殊的情况:第一,加热并蒸干KMnO4,NaHCO3等易分解的溶液,会发生分解反应,产物为MnO2,Na2CO3.第二,加热并蒸干NaSO.等易被氧化的溶液,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产物为Na2S04.附:训练题1.在蒸发皿中加热蒸干并灼烧以下物质的溶液,可以得到该固体物质的是().A.氯化镁B.碳酸氢钠C.硫酸铝D.高锰酸钾2.把三氯化铝溶液蒸干灼烧,最后得到的固体产物是.3.分析下列溶液蒸干后得到的固体物质是什么?写出化学式,并简要说明理由.(1)KCO3溶液蒸干得到的固体物质是,原因是.(2)(NH)SO溶液蒸干得到的固体物质是,原因是.(3)Ba(HCO3)溶液蒸干得到的固体物质是,原因是.溶液蒸干得到的固体物质是(4)NaSO3.,原因是.(责任编辑廖银燕)99呦iI:Zxckk@163?com。
四羟基合铝酸钠溶液加热蒸干最后生成四羟基合铝酸钠(sodiumaluminate)是一种矿物质,具有非常独特的物理性质,它的分子具有无色至淡黄色的色泽,主要成分为水杨酸铝酸和水杨酸钠,其中四个氢原子和两个氧原子共价结合。
它可以作为清洁剂、防腐剂和助剂,用于建筑物的涂料、玻璃的加工、印染等行业。
通常用热量烧结或加入其他物质以后,可以生成四羟基合铝酸钠溶液。
四羟基合铝酸钠溶液通常用来做消毒、净化、氧化、脱色等多种用途,这些作用都是由溶液中的四羟基合铝酸钠的强氧化性所起的。
相比于其他消毒剂,四羟基合铝酸钠溶液具有更强的氧化能力,可以更有效地杀灭细菌,从而更有效地保护人体健康。
而且,四羟基合铝酸钠溶液还可以用来稀释腐蚀性液体,如硝酸盐水溶液,减少对金属材料的腐蚀作用,延长金属材料的使用寿命。
四羟基合铝酸钠溶液可以通过加热蒸干来生成。
四羟基合铝酸钠溶液在加热蒸干过程中,溶液中的水分被温度的升高而挥发,而溶液中的四羟基合铝酸钠也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分解,并在持续的加热蒸干过程中,最后生成四羟基合铝酸钠固体。
四羟基合铝酸钠溶液加热蒸干最后生成这个过程,相比其他合成方法,无论是成本、效率或安全性都具有显著优势,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加热蒸干过程中,如果在温度太高或时间太长,四羟基合铝酸钠溶液中的成分会分解,在最终成品中会形成有毒物质,从而影响最终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四羟基合铝酸钠溶液加热蒸干最后生成的最佳温度和时间可以通过实验的方式确定。
另外,在加热蒸干的过程中,可以加入一定量的硅藻土,这样可以使溶液中的毒性物质被硅藻土吸附,从而提高最终生成物的安全性和质量。
总之,四羟基合铝酸钠溶液加热蒸干最后生成,是一种可以实现四羟基合铝酸钠的高效率和安全的合成方法。
然而,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到蒸干的温度、时间以及加入的辅助剂,以确保最终生成物的质量和安全性。
加热蒸干盐溶液,得到什么物质?1.不水解、不分解也不反应,加热蒸干仍得到原来的溶质盐。
如加热蒸干NaCl(相似的如Na2SO4、KNO3、BaCl2等)溶液,仍得到原来的溶质盐.2.水解,但水解产物无法脱离溶液体系的,加热蒸干仍得到原来的溶质盐。
如加热蒸干Al2(SO4)3(相似的如Fe2(SO4)3、CuSO4、Kal(SO4)2等)溶液,得到Al2(SO4)3.因在溶液中虽然Al2(SO4)3水解生成Al(OH)3和H2SO4,加热只是促进了水解,但水解的产物之一H2SO4是高沸点强酸,所以最终会和另一产物Al(OH)3反应生成Al2(SO4)3.3.水解,但水解产物无法脱离溶液体系的,加热蒸干仍得到原来的溶质盐。
如加热蒸干Na2CO3(相似的如Na3PO4、Na2SiO3等)溶液,得到的将是Na2CO3.因Na2CO3水解生成NaHCO3和NaOH,加热促进了水解,但水减少时,HCO3-和OH-浓度增大,两者反应生成CO32-,所以最后得到的是Na2CO3.4.水解,且水解产物能脱离溶液体系的,加热蒸干得不到原来的溶质盐而得到的是水解产物。
如加热蒸干AlCl3(相似的如Al(NO3)3、CuCl2等)溶液,得到Al2O3这是因为,在加热蒸干过程中AlCl3水解的产物之一盐酸将不断挥发放出氯化氢气体,所以,最后得到的是另一水解产物Al2O35.加热能分解的,如加热蒸干Ba(HCO3)2(相似的如Ca(HCO3)2等)溶液,得到Ba2CO3因Ba(HCO3)2不稳定,在加热蒸干过程中将分解生成BaCO3、H2O和CO2,所以最后得到BaCO36.加热蒸干Mg(HCO3)2溶液,得到Mg(OH)2.因为Mg(HCO3)2不稳定,加热时分解得到MgCO3,而MgCO3在加热蒸干过程中会不断水解,生成溶解度更小的Mg(OH)2.7.能被氧化的,加热蒸干Na2SO3溶液,得到Na2SO4.这是因为,虽然加热促进了Na2SO3的水解,但水解的两种产物NaHSO3和NaOH将会最终生成Na2SO3.但在这个过程中,因SO32-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生成SO42-,所以最后得到的是Na2SO4.8.能被氧化的,加热蒸干FeSO4溶液,最后得到的是Fe2(SO4)3和Fe(OH)3的混合物.这是因为,在加热蒸干过程中,Fe2+易被空气中氧气氧化为Fe3+,而Fe3+发生水解生成Fe(OH)3,溶液中还有H2SO4,所以最后得到Fe2(SO4)3和Fe(OH)3的混合物.9.能被氧化的,加热蒸干Fe(NO3)2溶液,最后得到的是Fe(OH)3.这是因为,在蒸干过程中Fe2+易被氧化为Fe3+,而Fe3+水解生成Fe(OH)3,水解的另一产物HNO3不断挥发、分解,所以最后得到Fe(OH)3.10.加热蒸干NaClO溶液,得到NaCl.这是因为,NaClO易水解生成NaOH和HClO,而HClO不稳定,在加热时分解生成盐酸放出O2,盐酸与NaOH反应生成NaCl和H2O,所以最后得到NaCl.。
盐溶液蒸干后的产物所谓将盐溶液蒸干,是在敞开的容器中进行的,在实验室里,是在蒸发皿中进行的。
在蒸发过程中,水不断汽化,在常压下,在蒸干以前,溶液的温度保持在100摄氏度左右,蒸干过程中,可能发生各种反应。
一、产物确定方法。
分解温度低于100摄氏度的盐,会发生分解反应。
如将碳酸氢钡溶液蒸干,得到的固体产物是碳酸钡。
因为碳酸氢钡热分解温度低于100摄氏度,在加热浓缩过程中受热分解生成了碳酸钡、水和二氧化碳。
露置在空气中易被氧化的盐,会跟氧气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如将亚硫酸钠溶液蒸干,得到的固体产物是硫酸钠。
因为,在加热蒸发过程中,亚硫酸钠会不断被氧气氧化。
能水解,且水解后能生成挥发性物质的盐,在蒸发浓缩过程中,水解反应会趋于完全。
如将氯化铝溶液蒸干,得到的固体产物主要是氢氧化铝。
因为硫酸铝在溶液中能水解,水解后生成氢氧化铝和氯化氢,在蒸发浓缩过程中,氯化氢不断挥发,使氯化铝的水解反应趋于完全,蒸干后,得到的固体产物主要是氢氧化铝。
把氯化铝溶液蒸干后,再灼烧最后得到的主要固体产物是什么?为什么?+3H2O Al(OH)3+3HCl在蒸干和灼烧过程中由于氯化氢挥发,氢氧化铝下氯化铝在水中存在如下水解平衡:AlCl沉,水解平衡不断向右进行最后生成Al(OH)3沉淀,Al(OH)3-在灼烧的情况下,再分解为Al2O3,所以氯化铝溶液蒸干灼烧得到的固体产物是氧化铝。
硫酸铝在水溶液中存在如下水解平衡:Al 2(SO4)3+6H2O Al(OH)3+2H2SO4在加热时水解程度也增大,不断向右进行,但同样不能水解进行到底,因为在水解程度增大下,Al(OH)3浓度增大,下沉时又与难挥发的硫酸接触,又生成硫酸铝,在不断加热下,水先挥发,留下的仍是硫酸铝。
把碳酸钠溶液蒸干后再灼烧,最后主要得到的产物是什么?为什么呢?碳酸钠在水溶液中也存在如下水解平衡NaCO3+H2O NaHCO3+NaOH、NaHCO3+H2O H2CO3+NaOH由于第一步的水解压制了第二步的水解,所以第一步水解大大地大于第二步的水解。
盐溶液蒸干后产物的判断一:蒸干后得不到原溶质1. 弱碱盐水解后形成易挥发酸(1)FeCl3溶液显性,原理是将AlCl3溶液小心蒸干后得到的物质是,在这个过程中挥发。
再对产物进行灼烧,得到的物质是,反应方程式是因此,如果想通过蒸干FeCl3溶液得到其溶质的固体,需要(2)Cu(NO3)2溶液显性,原理是将Cu(NO3)2溶液小心蒸干后得到的物质是,在这个过程中挥发再对产物进行灼烧,得到的物质是,反应方程式是因此,如果想通过蒸干Cu(NO3)2溶液得到其溶质的固体,需要2. 蒸干时容易被氧化(1)Na2SO3溶液显,溶液蒸干后得到的物质是反应方程式是(2)FeCl2溶液显,溶液蒸干后得到的物质是反应方程式是3. 加热过程中容易分解的(1)加热蒸干Ca(HCO3)2溶液,最终得到的物质是反应方程式是(2)加热蒸干KMnO4溶液,最终得到的物质是反应方程式是4. 蒸干灼烧后没有任何物质剩余NH4Cl溶液显性,蒸干灼烧后会发生反应,导致其没有固体剩余。
二:蒸干后可以得到原物质1. 水解后没有气体逸出的(1)CuSO4溶液显,原因是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后得到的是,再干燥可以得到(2)Na2CO3溶液显性,原因是蒸干后的产物为(3)Al2(SO4)3溶液显性,原因是蒸干后的产物为2. 蒸干过程中无任何变化的NaCl溶液蒸干得到其固体的操作为【课堂练习】1. 下列溶液蒸干后并灼烧,得到的固体物质是原溶质的是()A.AlCl3溶液B.NaHCO3溶液C.NH4HCO3溶液D.Fe2(SO4)3溶液2. 下列实验操作,最终得到的固体物质为(填化学式):(1)将K2CO3溶液蒸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将Na2SO3溶液蒸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将AlCl3溶液蒸干并灼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将含等物质的量的氯化铵和碳酸氢钠混合溶液蒸干灼烧最终得到该固体是()A.只有碳酸钠B.只有氯化钠C.一定是氯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物D.碳酸铵4. 下列溶液蒸干后,能析出溶质固体的是()①FeCl3②Fe2(SO4)3③Ca(HCO3)2④Na2CO3A.仅①④B.仅②④C.仅①②D.全部5. 下列实验能实现的是()①加热蒸干硫酸铝溶液并灼烧以制得硫酸铝固体;②加热蒸干氯化铝溶液并灼烧以制得氧化铝固体;③用湿润的pH试纸来测定碳酸钠溶液的pH;④用pH相同的两种酸与锌反应,由开始时的反应速率来比较这两种酸的相对强弱;⑤盛放待测液的锥形瓶先用待测液润洗,而后再注入待测液进行滴定以测待测液的浓度。
盐类的水解及其应用打开文本图片集盐类水解的有关知识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科学研究等方面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其实质是:盐类的水解平衡及移动。
具体的运用主要分三类:(1)判断溶液的酸碱性及离子溶度的大小,并加以应用;(2)对于“有害”的水解,改变条件加以抑制;(3)对于“有利”的水解,改变条件加以促进。
一、溶液的酸碱性及相关1. 判断盐溶液的酸碱性强酸弱碱盐水解显酸性;强碱弱酸盐水解显碱性;弱酸弱碱盐溶液的酸碱性决定于两者的水解程度,溶液可能显酸性、碱性或者中性。
2. 根据盐溶液的pH判断相应酸的相对强弱如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三种钠盐NaX、NaY、NaZ的pH依次为7、8、9,则相应的酸HX、HY、HZ的相对强弱为HXHYHZ。
因为酸越弱,其盐就越易水解,故溶液的碱性就越强。
例1 相同条件、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下列十种溶液:Na2CO3、NaClO、NaAc、Na2SO4、NaHCO3、NaOH、(NH4)2SO4、NaHSO4、Ba(OH)2、H2SO4,则pH由大到小的顺序?答案Ba(OH)2Na2CO3NaClONaHCO3NaAcNa2SO4(NH4)2SO4Na*****O43. 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多元弱酸水解和电离是分步的,主要决定于第一步。
比较时,应抓住电荷守恒和物料守恒。
[两种物质混合][单一物质溶液][相互反应][考虑电离][考虑水解][离子浓度大小][综合分析][弱根离子][生成物和乘余物]例2 常温下,用0.1000 mol·L-1 的NaOH溶液滴定20.00 mL0.1000 mol·L-1的*****溶液所得滴定曲线如下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pH][V(NaOH)/mL][5 10 15 20][12874][①][②][③]A.点①所示溶液中:c(CH3COO-)+c(OH-)=c(*****)+c(H+)B.点②所示溶液中:c(Na+)=c(*****)+c(CH3COO-)C.点③所示溶液中:c(Na+)c(OH-)c(CH3COO-)c(H+)D.滴定过程中可能出现:c(*****)c(CH3COO-)c(H+)c(Na+)c(OH-)解析点①溶液中的溶质为0.001 mol *****和0.001 mol *****a,据物料守恒有,c(CH3COO-)+c(*****)=2c(Na+),根据电荷守恒有,c(Na+)+c(H+)=c(CH3COO-)+c(OH-),整理后得c (*****)+2c(H+)=c(CH3COO-)+2c(OH-)。
试析FeCl3\Na2CO3溶液加热\蒸干并灼烧后组分变与不变的原因作者:王洪军来源:《神州》2012年第09期【中图分类号】O61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3-0311-01FeCl3、Na2CO3是我们常研究的能够发生水解的两种盐FeCl3+3H2OFe(OH)3+3HC1Na2CO3+H2ONaHCO3+NaOHNaHCO3+H2OH2CO3+NaOH由于二者的水解反应是吸热反应,所以在对Na2CO3加热时,两者的水解都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但若使两者蒸干并灼烧,FeCl3溶液将得到Fe2O3固体,而Na2CO3溶液仍然得到Na2CO3。
同样是能发生水解的盐,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相径庭的结果呢?今试分析如下。
1 FeCl3溶液加热灼烧过程FeCl3的水解过程是分步进行的。
第一级水解 FeCl3+H2OFe(OH)Cl2+HCl第二级水解 Fe(OH)Cl2+H2OFe(OH)2Cl+HCI第三级电离 Fe(OH)2Cl+H2OFe(OH)3+HCl总式FeCl3+3H2OFe(OH)3+3HCI在它的三级水解中,第一级电离为主,由于同离子效应,后面的第二、第三两级水解的程度非常小。
在三级水解的产物中有一个共同的物质——HCl,已知在对溶液加热时,水解是向正方向移动的,也就是说,加热时的溶液中HCI的浓度比不加热时要大,而HCl又具有挥发性,一旦给溶液加热,盐水解出来的HCl马上挥发,使溶液中HCl浓度降低,根据勒夏特列原理,盐水解的程度进一步加大,以此循环往复,溶液中的FeCl3最终全部变为Fe(OH)3,加热灼烧时,Fe(OH)3又发生分解反应,最终完全变为Fe2O3,整个过程的反应方程式为:①FeCl3+3H2O加热Fe(OH)3↓+3HCl↑②2Fe(OH)3加热Fe2O3+3H2O↑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加热三氯化铁溶液得不到三氯化铁而是得到三氧化二铁是因为前者在水解时水解出来的氯化氢有挥发性引起的。
盐溶液蒸干或蒸干并灼烧后得到的物质不同的盐,性质不同,加热盐溶液时发生的变化不同。
有些只是溶剂水的蒸发,没有发生化学反应,有些加热蒸发过程中发生了水解反应及其他反应,有些发生了氧化反应,有些发生了分解反应。
如对蒸干所得到的固体再灼烧,有些无变化,有些会分解。
现归纳如下:1、NaCl溶液:加热时只是水的蒸发,所以蒸干时得NaCl;灼烧时NaCl不分解,也不与空气中成份(O2、CO2、N2NaCl。
2、FeCl3溶液:加热时发生水解:FeCl3+3H2Fe(OH)3+3HCl↑,HCl、H2O挥发掉,蒸干得Fe(OH)3;灼烧时Fe(OH)3分解,最终余Fe2O3。
2Fe(OH)3 灼烧Fe2O3+3H2O↑。
3、Al2(SO4)3溶液:加热时水解,但H2H2SO4又与Al(OH)3反应生成3。
Al2(SO4)3+6H23+3H2SO4,2Al(OH)3+3H2SO Al2(SO4)3+3H2O↑,所以加热蒸干后得Al2(SO4)3;灼烧后仍然为Al2(SO4)3。
4、NaAlO2溶液:加热时水解,NaOH又与Al(OH)3反应生成NaAlO2,NaAlO2+2H23+NaOH、Al(OH)3+NaOH NaAlO2+2H2O,灼烧后仍然为NaAlO25、Na2CO3溶液:加热时水解,NaOH NaOH又与反应生成Na2CO3;Na2CO3+H2O NaHCO3+NaOH、NaHCO3+NaOH 3CO3+H2O↑,所以加热后得Na2CO3,灼烧后仍然得Na2CO3。
26、NaHCO3NaOH反应生成Na2CO3。
NaHCO3+H22CO3、H2CO2O+CO2↑、NaOH+CO23,所以缓慢加热,低温蒸干后得NaHCO3;(如局部温度过高NaHCO3会分解生成Na2CO3),灼烧时NaHCO3分解得到Na2CO3。
2NaHCO3 灼热Na2CO3+CO2↑+H2O↑。
7、明矾溶液:溶质为KAl(SO4)2,可以看作是K2SO4和Al2(SO4)3,K2SO4溶液加热只蒸发水。
盐溶液蒸干灼烧产物的规律盐溶液蒸干灼烧产物的规律1.引言盐溶液是由盐和水混合而成的溶液,当盐溶液蒸发水分后,就会产生灼烧产物。
探究盐溶液蒸干灼烧产物的规律,有助于我们理解化学反应和固体形成过程。
2.盐溶液的组成盐溶液由盐和水分子组成。
盐溶液中的水分子是极性分子,而盐是离子化合物,可以在水中解离成阳离子和阴离子。
例如,一定浓度的氯化钠(NaCl)盐溶液中,水分子会解离成氯离子(Cl-)和钠离子(Na+)。
这些离子在溶液中以离子态存在。
3.盐溶液蒸发的过程当将盐溶液蒸发,水分子逐渐从溶液中脱离,而盐离子仍然存在。
随着蒸发的进行,溶液中的水分子减少,最终只剩下盐离子。
4.盐溶液蒸发的产物盐溶液蒸发的产物主要是固态盐。
当溶液中的水分子蒸发完毕,剩下的是固态盐。
这是因为盐分子在水中解离后形成的离子是带电的,因此它们在溶液中以离子态存在。
当水分子蒸发后,离子之间的静电力使它们结合成为固体的晶体。
以氯化钠溶液为例,蒸干后产物就是固态氯化钠(NaCl)。
固态盐是一个晶体,呈现出正规的晶格结构。
5.盐溶液蒸发产物的特征盐溶液蒸发产物的特征与盐的固态结构有关。
盐溶液可以蒸干出不同形态的晶体,例如立方晶体、斜方晶体等,这取决于盐的离子尺寸和晶格结构。
此外,盐溶液蒸发产物的形态和颜色也与盐的杂质有关。
一些盐溶液中可能含有其他离子或分子,这些杂质会影响晶体的形成和颜色。
6.盐溶液蒸发实验为了验证盐溶液蒸发产物的规律,可以进行盐溶液蒸发的实验。
实验步骤如下:1)准备盐溶液:称取一定质量的盐,加入适量的水中,搅拌均匀,形成盐溶液;2)蒸发水分:将盐溶液倒入容器中,让它自然蒸发水分;3)观察产物:观察产物的形态和颜色。
实验结果可以根据观察产物的形态、颜色等来判断盐溶液蒸发产物的规律。
7.盐溶液蒸发产物规律的解释盐溶液蒸发产物的规律可以通过盐的离子尺寸和晶格结构解释。
不同离子尺寸和不同晶格结构的盐,在蒸发过程中会产生不同的晶体形态和颜色。
加热蒸干盐溶液得到什么?#金属阳离子易水解的易挥发性酸得金属氢氧化物。
例如氯化铝得氢氧化铝,而硫酸铝的蒸干还是硫酸铝#酸根阴离子易水解的强碱盐,正盐是元物质,酸式盐考虑水解产物或分解,例如碳酸钠蒸干是碳酸钠,碳酸氢钠蒸干分解得碳酸钠#双水解的蒸干得水解产物#易氧化的蒸干得氧化产物,如硫酸亚铁得硫酸铁,亚硫酸钠得硫酸钠希望对你有帮助1.加热蒸干NaCl(相似的如Na2SO4、KNO3、BaCl2等)溶液,仍得到原来的溶质盐.2.加热蒸干Al2(SO4)3(相似的如Fe2(SO4)3、CuSO4、Kal(SO4)2等)溶液,得到Al2(SO4)3.因在溶液中虽然Al2(SO4)3水解生成Al(OH)3和H2SO4,加热只是促进了水解,但水解的产物之一H2SO4是高沸点强酸,所以最终会和另一产物Al(OH)3反应生成Al2(SO4)3.3.加热蒸干Na2CO3(相似的如Na3PO4、Na2SiO3等)溶液,得到的将是Na2CO3.因Na2CO3水解生成NaHCO3和NaOH,加热促进了水解,但水减少时,HCO3-和OH-浓度增大,两者反应生成CO32-,所以最后得到的是Na2CO3.4.加热蒸干AlCl3(相似的如Al(NO3)3、CuCl2等)溶液,得到Al2O3这是因为,在加热蒸干过程中AlCl3水解的产物之一盐酸将不断挥发放出氯化氢气体,所以,最后得到的是另一水解产物Al2O35.加热蒸干Ba(HCO3)2(相似的如Ca(HCO3)2等)溶液,得到Ba2CO3因Ba(HCO3)2不稳定,在加热蒸干过程中将分解生成BaCO3、H2O和CO2,所以最后得到BaCO36.加热蒸干Mg(HCO3)2溶液,得到Mg(OH)2.因为Mg(HCO3)2不稳定,加热时分解得到MgCO3,而MgCO3在加热蒸干过程中会不断水解,生成溶解度更小的Mg(OH)2.7.加热蒸干Na2SO3溶液,得到Na2SO4.这是因为,虽然加热促进了Na2SO3的水解,但水解的两种产物NaHSO3和NaOH将会最终生成Na2SO3.但在这个过程中,因SO32-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生成SO42-,所以最后得到的是Na2SO4.8.加热蒸干FeSO4溶液,最后得到的是Fe2(SO4)3和Fe(OH)3的混合物.这是因为,在加热蒸干过程中,Fe2+易被空气中氧气氧化为Fe3+,而Fe3+发生水解生成Fe(OH)3,溶液中还有H2SO4,所以最后得到Fe2(SO4)3和Fe(OH)3的混合物.9.加热蒸干Fe(NO3)2溶液,最后得到的是Fe(OH)3.这是因为,在蒸干过程中Fe2+易被氧化为Fe3+,而Fe3+水解生成Fe(OH)3,水解的另一产物HNO3不断挥发、分解,所以最后得到Fe(OH)3.10.加热蒸干NaClO溶液,得到NaCl.这是因为,NaClO易水解生成NaOH和HClO,而HClO不稳定,在加热时分解生成盐酸放出O2,盐酸与NaOH反应生成NaCl和H2O,所以最后得到NaCl.。
关于盐溶液蒸干固体产物的小议近几年对盐溶液蒸干的固体产物是什么,经常出现在试题中,许多同学对这类题似懂非懂,经常做错,为了便于同学们学习,现举例说明如下:将盐溶液蒸干,是在敞开的容器中进行的,在实验室里,是在蒸发皿中进行的。
在蒸发过程中,水不断汽化,在常压下,在蒸干以前,溶液的温度保持在100摄氏度左右。
一、能发生水解的盐类1、把氯化铝溶液蒸干后,再灼烧最后得到的主要固体产物是什么?为什么?众所周知,氯化铝在水中存在如下水解平衡:AlCl3+3H2O Al(OH)3+3HCl在蒸干和灼烧过程中由于氯化氢挥发,氢氧化铝下沉,水解平衡不断向右进行最后生成Al(OH)3沉淀,Al(OH)3在灼烧的情况下,再分解为Al2O3,所以氯化铝溶液蒸干灼烧得到的固体产物是氧化铝。
2、把碳酸钠溶液蒸干后再灼烧,最后主要得到的产物是什么?为什么呢?碳酸钠在水溶液中也存在如下水解平衡,Na2CO3+H2O NaHCO3+NaOH、NaHCO3+H2O H2CO3+NaOH。
由于第一步的水解抑制了第二步的水解,所以第一步水解大大地大于第二步的水解。
在水解溶液中主要存在Na2CO3、H2O、NaHCO3、NaOH四种物质,由于在加热过程中,水首先挥发,随着NaOH浓度的增大,这个平衡又向逆反应方向进行,随着水蒸干得到的就是碳酸钠晶体,最后固体仍为无水碳酸钠。
碳酸氢钠溶液蒸干得到也是碳酸氢钠,灼烧后分解成碳酸钠,因为碳酸氢钠虽然也存在如下水解平衡:NaHCO3+H2O NaOH+H2CO3随着加热时间长温度高,水解程度增大,碳酸浓度增大,可以分解成CO2而挥发,由于二氧化碳向上挥发时,总要碰到均匀的氢氧化钠溶液,它们就马上反应生成碳酸氢钠,二氧化碳根本不可能挥发出去,最后只有水蒸发,得到的固体为碳酸氢钠,碳酸氢钠在灼烧时再分解成碳酸钠。
3、把硫酸铝溶液蒸干得到固体产物是什么?为什么?硫酸铝在水溶液中存在如下水解平衡Al2(SO4)3+6H2O Al(OH)3+2H2SO4在加热时水解程度也增大,不断向右进行,但同样不能水解进行到底,因为在水解程度增大下,Al(OH)3浓度增大,下沉时又与难挥发的硫酸接触,又生成硫酸铝,在不断加热下,水先挥发,留下的仍是硫酸铝。
加热蒸干碳酸钠溶液得到的固体物质
加热蒸干碳酸钠溶液得到的固体物质是碳酸钠的固体形式。
碳
酸钠(Na2CO3)是一种白色固体粉末,也称为重碳酸钠。
在加热蒸
干碳酸钠溶液的过程中,水分会被蒸发掉,留下固体的碳酸钠。
碳
酸钠在工业上被广泛应用,用作玻璃、纺织品和造纸等行业的原料,也用于制造清洁剂和制冷剂。
当加热蒸干碳酸钠溶液时,需要注意
控制温度,以免过高的温度导致其分解产生氧化物。
因此,加热蒸
干碳酸钠溶液得到的固体物质就是碳酸钠的固体形式。
加热蒸干盐溶液,得到什么物质?
1.不水解、不分解也不反应,加热蒸干仍得到原来的溶质盐。
如加热蒸干NaCl(相似的如Na2SO4、KNO3、BaCl2等)溶液,仍得到原来的溶质盐.
2.水解,但水解产物无法脱离溶液体系的,加热蒸干仍得到原来的溶质盐。
如加热蒸干Al2(SO4)3(相似的如Fe2(SO4)3、CuSO4、Kal(SO4)2等)溶液,得到Al2(SO4)3.因在溶液中虽然Al2(SO4)3水解生成Al(OH)3和H2SO4,加热只是促进了水解,但水解的产物之一H2SO4是高沸点强酸,所以最终会和另一产物Al(OH)3反应生成Al2(SO4)3.
3.水解,但水解产物无法脱离溶液体系的,加热蒸干仍得到原来的溶质盐。
如加热蒸干Na2CO3(相似的如Na3PO4、Na2SiO3等)溶液,得到的将是Na2CO3.因Na2CO3水解生成NaHCO3和NaOH,加热促进了水解,但水减少时,HCO3-和OH-浓度增大,两者反应生成CO32-,所以最后得到的是Na2CO3.
4.水解,且水解产物能脱离溶液体系的,加热蒸干得不到原来的溶质盐而得到的是水解产物。
如加热蒸干AlCl3(相似的如Al(NO3)3、CuCl2等)溶液,得到Al2O3这是因为,在加热蒸干过
程中AlCl3水解的产物之一盐酸将不断挥发放出氯化氢气体,所以,最后得到的是另一水解产物Al2O3
5.加热能分解的,如加热蒸干Ba(HCO3)2(相似的如Ca(HCO3)2等)溶液,得到Ba2CO3因Ba(HCO3)2不稳定,在加热蒸干过程中将分解生成BaCO3、H2O和CO2,所以最后得到BaCO3
6.加热蒸干Mg(HCO3)2溶液,得到Mg(OH)2.因为Mg(HCO3)2不稳定,加热时分解得到MgCO3,而MgCO3在加热蒸干过程中会不断水解,生成溶解度更小的Mg(OH)2.
7.能被氧化的,加热蒸干Na2SO3溶液,得到Na2SO4.这是因为,虽然加热促进了Na2SO3的水解,但水解的两种产物NaHSO3和NaOH将会最终生成Na2SO3.但在这个过程中,因SO32-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生成SO42-,所以最后得到的是Na2SO4.
8.能被氧化的,加热蒸干FeSO4溶液,最后得到的是Fe2(SO4)3和Fe(OH)3的混合物.这是因为,在加热蒸干过程中,Fe2+易被空气中氧气氧化为Fe3+,而Fe3+发生水解生成Fe(OH)3,溶液中还有H2SO4,所以最后得到Fe2(SO4)3和Fe(OH)3的混合物.
9.能被氧化的,加热蒸干Fe(NO3)2溶液,最后得到的是
Fe(OH)3.这是因为,在蒸干过程中Fe2+易被氧化为Fe3+,而Fe3+水解生成Fe(OH)3,水解的另一产物HNO3不断挥发、分解,所以最后得到Fe(OH)3.
10.加热蒸干NaClO溶液,得到NaCl.这是因为,NaClO易水解生成NaOH和HClO,而HClO不稳定,在加热时分解生成盐酸放出O2,盐酸与NaOH反应生成NaCl和H2O,所以最后得到NaCl.
六、关于盐溶液的蒸干问题
盐溶液蒸干后,有的能得到原溶质,有的不能得到原溶质,而转化成其他物质,有的得不到任何物质,其规律如下:
1.金属阳离子易水解的挥发性强酸盐得到氢氧化物,如FeCl3、AlCl3等。
2.金属阳离子易水解的难挥发性强酸盐蒸干得到原溶质,如
A12(SO4)3。
3.酸根阴离子易水解的强碱盐,如Na2CO3等蒸干后可得到原溶质。
4.阴阳离子均易水解,其水解产物易挥发的盐蒸干后得不到任何物质,如(NH4)2S等。
5.不稳定的化合物水溶液,加热时在溶液中就能分解,也得不到原溶质,如Ca(HCO3)2溶液,蒸干后得到CaCO3;Mg(HCO3)2蒸干后得到Mg(OH)2。
6.易被氧化的物质,蒸干后得不到原溶质,如FeSO4、Na2SO3溶液等,蒸干后得到其氧化产物。
七、盐类水解知识的典型应用
1.判断盐溶液的酸碱性;
2.某些弱碱盐在配制溶液时因水解而浑浊,需加相应的酸来抑制水解;
3.某些弱酸强碱盐水解呈碱性,用玻璃试剂瓶贮存时,不能用玻璃塞;
4.某些盐不能用蒸发的方法结晶或不能用复分解反应从水溶液中制得;
5.判断酸碱中和反应至pH=7时,酸或碱的相对用量;
6.中和滴定时,指示剂的选择;
7.判断盐溶液中离子的成分并比较离子的浓度、数量;
8.判断溶液中离子能否大量共存;
9.通过盐溶液酸碱性的测定,证明相应酸(或碱)的强弱;10.通过盐溶液pH的测定和比较,判断电解质的相对强弱:11.某些强酸弱碱盐与活泼金属反应可制备氢气,或在工业上用以做除锈剂;
12.制备胶体或用某些强酸弱碱盐做净水剂;
13.化肥的合理混合使用;
14.泡沫灭火器中KAl(SO4)2与NaHCO3的反应原理;15.用铝制Al(OH)3时最经济途径的选择:。